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孫策要偷襲曹操,郭嘉:“曹老闆,孫策要偷襲你。”陳登:“曹老大,孫策要偷襲你。”曹操:“我知道。。。”孫策這個沒有實施的偷襲(事實上存在不存在還有爭議)搞得整個三國都知道,那你還偷襲什麼。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就發動了官渡之戰,到了公元200年,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才到黎陽。到了四月的時候,袁紹連曹操的面都沒見上呢,而這個孫策已經遇刺重傷不治,到了五月孫策就一命嗚呼了。在四月之前的曹操大軍本來就在許昌談何回援。在四月底,曹操才從許昌出兵官渡。五月開始對峙。這個時候孫策已經掛了。

    在此期間曹操還順手滅了劉備辛苦大半輩子攢下來的數萬人馬,還俘虜了劉備家小和關羽。當然你會說曹操未必知道孫策已經掛了,還是要防備。事實上未必這些,我們看袁紹進攻曹操足足準備了一年,而且他倆還都在北方,在南方的孫策要準備多久這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孫策是大軍來襲,準備時間一定不短,如果小股偷襲就陳登那一關他都過不了。

    孫策要想偷襲許昌,廣陵是必經之路。孫策不可能借道荊州,荊州劉表和孫策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而廣陵太守陳登也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別說孫策想偷襲他,陳登時時刻刻還想著吞併東吳呢。史書中說,陳登在江,淮深得民心,有吞滅江南的志向。

    登以功加拜伏波將軍,甚得江、淮間歡心,於是有吞滅江南之志。

    建安四年,也就是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那一年,孫策確實是進攻了廣陵。孫策先攻下皖城,然後派孫權用十倍的兵力圍攻陳登。但是陳登卻把孫權打的一敗塗地。殺死淹死的不計其數。不久吳軍又捲土重來,陳登又在路上埋伏下柴草,一把火燒的吳軍潰不成軍。兩次損兵折將,孫策還拿什麼偷襲。

    你說孫策死的早了,否則會怎樣怎樣,然而陳登也是三十多歲死的,要是陳登也死的晚點,孫策還是不能怎樣怎樣。

  • 2 # 一丹流青

    當面要對決的是比自己強大得多袁紹,主力必須集中在北線進行決戰,根本不能退縮,退則滿盤皆輸。

    剩下的一丁點兒兵力,還要防守廣大的後方,再要抽出兵力來回防孫策,兵力很是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孫策剛剛吞併了許多新地盤,還沒有來得及徹底消化,有許多內部矛盾尚未得到解決。

    孫策如果貿然前來偷襲,則自己內部的矛盾也可能爆發。

    兵力不夠的曹操,只能硬著頭皮冒險賭孫策內部出問題。

    歷史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官渡之戰期間,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的時候,後方傳來情報,孫策準備乘曹操主力在外,北上偷襲許都。

    一時間,曹軍再次面臨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的局面。

    退守許都,則袁紹直搗許都,曹軍士氣大潰,極可能敗亡,不退,則恐被孫策乘虛而入。

    關鍵時刻,謀士郭嘉給曹操分析形勢:“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還沒來得及消化戰果。而且他誅殺的對手都是英雄豪傑之輩,這些人手下都養的有死士。孫策本人輕佻不穩重,一定不會過多防備。雖然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猛虎獨行中原。如果有刺客伏擊,一個刺客就可以解決他,所以我認為,孫策必死匹夫之手”。

    郭嘉不去當先知,真是可惜了。

    果然,孫策還未渡過長江北上,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一時江東大亂,曹軍不復後顧之憂也。

    機會主義者曹操,再次賭對,不得不佩服他的運氣!

  • 3 # 四川達州人

    我覺得,三國曆史上最詭異的就是這個。

    當時,孫策剛剛統一江東六郡,氣勢如虹。向曹操提出,要求冊封自己為大司馬。曹操沒有同意,開玩笑,曹操混了這麼多年才是一個司空,理論上管轄政法系統。孫策一個小屁孩就想要三公第二位的大司馬?

    所以,孫策憤憤不平,就想偷襲許昌。

    此時正是袁紹南征,曹操疲於奔命的時刻。曹操四面是敵,兵力嚴重不足,雖然不大可能似說的那樣不滿萬,但對峙袁紹已經令曹操無處抽取兵力,只能被動防禦江東。

    這個時候,曹操是無兵可派了。

    江東如果真的在此時發動偷襲,以孫策+擅長奇襲的周瑜,估計汝南豫州等地要被佔領,甚至可能徹底撕裂曹軍防禦線。而曹軍在袁紹與孫策的夾擊之下,必定發生崩潰,最終逃向潼關一線。

    詭異就在這裡。孫策竟然死了。

    誰殺的?

    說是許貢的門客。

    可是,那麼多的巧合。

    刺客不僅知道孫策的打獵路線,時機還抓得精巧無比,孫策單人獨騎,身邊哪怕有一名士兵也不會出現問題。恰恰就是如此。

    而且劍還斷了。只能用弓來抵抗?

    因為很多資訊缺乏,反正在我看來,以得益者來反推,真正凶手不是曹操就是孫權,或者孫權故意推波助瀾。

  • 4 # 潯陽鹹魚

    當時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戰局膠著,曹操是不可能回師的。很簡單,若回師就等於是放棄官渡防線,戰線崩潰後,豈不是拱手讓袁紹南下入許都了嗎?

    在官渡之戰時,汝南黃巾首領劉闢等人也趁機向袁紹示好,宣佈背叛曹操,在袁紹處的劉備,也帶著關羽、張飛前往汝南協同劉闢等人作戰,四處擾亂曹操的後方。

    曹操也對許都以南的安全做了工作分配,曹仁就是負責許都周邊安全的主帥。他帶著騎兵把劉備等人打跑了,保障了許都以南的安全。

    《三國志·曹仁傳》:太祖(曹操)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紹遣劉備徇濦強諸縣,多舉眾應之。自許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為憂。(曹)仁曰:“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將騎擊備,破走之,仁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所以說,孫策要想北上襲許,第一關是廣陵太守陳登,第二關就是在汝南郡的滿寵、曹仁。

    【孫策襲許假想示意圖】

    曹操根本不用過於擔心南方的事,眼前的袁紹才是燃眉之急。此外,謀士郭嘉也斷言孫策不久會死於非命,結果還真讓他給說中了!

    孫策在北上途中,在籌備船隻的期間,中途跑出去打獵玩(都這個時候還想著打獵,也算是酷愛了吧),結果遭遇許貢家的三位門客刺殺,受重傷而死。他連廣陵城門的邊都沒摸到。

    最後,我順便再說說曹操在官渡時期的戰略佈局。

    許都以北,正面戰場上,是曹操、曹洪等人率主力對抗袁紹主力軍,曹操奇襲烏巢之時,就是留下曹洪守衛軍營。

    許都以東,兗州是程昱坐鎮,夏侯淵在徐、兗、豫督辦軍糧,徐州臧霸在北上攻打青州袁譚。並徵調青徐兩州的軍糧至官渡。

    許都以西,以司隸校尉鍾繇與河南尹夏侯惇坐鎮,鍾繇負責安撫關中諸將,讓他們保持中立狀態。

    許都以南,就是曹仁負責了。

    一目瞭然,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曹仁,都是曹操的開創基業的兄弟,同呼吸,共命運,在官渡之戰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時,曹操自己對抗北面袁紹,其他三面都有自己兄弟坐鎮——曹操玩得很穩。

    孫策奇襲許都,談何容易!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官渡之戰時,曹操聽聞孫策偷襲許都,為何不肯回師防備?這個時候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決不能回師,回師就代表著曹操會敗。面對孫策的偷襲和袁紹的大軍,曹操本來兵力就兩萬兵力左右,在兩面夾擊之下,曹操必定會一敗塗地。官渡之戰前,曹操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

    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夕,已經滅掉了呂布、招降了張繡、曹操一方面安撫關中的諸侯馬騰、韓遂,另一方面拉攏江東的孫策,給孫策賞賜加封,以防決戰之際,後方起火,而自顧不暇。

    面對孫策的偷襲,曹操也想過派兵回防,但郭嘉預測到孫策必為刺客所殺

    據三國志記載如下

    孫策聞公與紹相持,乃謀襲許,未發,為刺客所殺。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孫策想借著曹操與袁紹打得難捨難分之際,準備派奇兵去偷襲許昌,一切準備妥當之時,因一場狩獵,結束了自己生命。孫策殺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上表要把孫策招進許昌,把他軟禁起來,孫策乃是快意恩仇之輩,與許貢對峙,許貢無話可說,被孫策賜死。許貢的門客想著為報仇,在孫策出門打獵之時,暗中放冷箭射中了孫策面頰,後通疼難忍,過世了。

    曹操手下謀士郭嘉預言孫策必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吞併了江東,他是個能讓別人效死命的人,但孫策為人過於輕率而疏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果然,孫策確實是死於刺客之手。這次的神預言,被後世之人理解成郭嘉看人之準的典型。

    參考《三國志魏武紀》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三國志程郭董劉蔣劉傳》

  • 6 # 康夫大大

    首先,官渡之戰時荊州還是劉表的地盤,孫策和劉表是世仇,他要偷襲許都走不了荊州到宛城到許都這條線,劉表也被荊南的叛亂吸引了注意力,不可能北上來偷襲;然後,孫策要偷襲許都,只能走徐州到許都這條路,而在徐州有一個兩次擊敗他進攻且沒有被抽調兵力參加官渡之戰的陳登在,孫策真要再來也很大可能只是送陳登刷一次功勳;曹操不用擔心孫策對許都的偷襲跟郭嘉預測不預測孫策被刺殺沒什麼關係,由陳登在徐州,孫策就飛不過來,曹操的許都唯一的威脅來自汝南,被派去領導汝南的親袁勢力的劉備才是曹操正面戰場外唯一的痛腳,只是由於之前劉備被曹操擊敗過,汝南的親袁勢力看不起他不願意服從劉備的指揮,導致他們被曹仁的偏軍擊敗,這也是唯一一次曹操從官渡主戰場分兵去其他地方作戰。

  • 7 # 北冥說史

    孫策是江東人,他的手下更擅長水戰。孫策剛得到江東,最重要的的穩固自己的老巢,然後再考慮擴充套件。因此他的戰略重心在荊州劉表,並不是中原地區。

    孫策和劉表的關係就像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一樣,是世代仇人,不可調和。孫策的父親孫堅就是被劉表的手下黃祖襲擊殺死。

    孫策只有佔領劉表的荊襄九郡,江東才能穩固,跟中原地區爭奪天下只是次要目標。

    孫策如果偷襲許都,劉表很可能會偷襲他的江東,所以孫策肯定要先解決劉表這個“臥榻之側”的心腹之患才會爭霸中原。

    (官渡之戰)

    曹操跟袁紹的中原決戰一觸即發之際,孫策這時放出風來,準備偷襲許都,迎接漢獻帝。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偷襲許都的計劃很可能是煙霧彈,為了迷惑劉表,假裝偷襲曹操,實際上是要偷襲劉表。只不過,因為刺殺事件,讓偷襲劉表的打算沒有實施而已。

    二、曹操對孫策早有防範,所謂許貢刺客很可能是曹操所派

    曹操要跟袁紹在北方已經水火不容,決戰已不可避免。他自熱也要防備著有人趁他無暇後顧之際偷襲他。所以他自然有早做防備。

    此時,許貢擔任是吳郡太守,成了孫策的手下。不過許貢是忠心漢朝的,就給朝廷上書,讓朝廷把孫策調到京師,以防今後尾大不掉。

    結果許貢做事不密,書信被孫策截獲,許貢一家都被孫策殺掉。後來,許貢幾個逃跑的門客刺殺了孫策。孫策傷重而死。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遇刺而死這個記載很讓人疑惑,幾個逃亡的門客在被通緝的過程中,怎麼訊息這麼靈通,就能抓住孫策單人匹馬的時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裡面有第三隻手在操控這一切。

    (郭嘉曹操劇照)

    這第三隻手很可能就是曹操和他的謀士郭嘉。

    孫策已盡得江東,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孫策要偷襲許昌。郭嘉卻胸有成竹地表示:孫策輕狂缺少防備,只要有埋伏的刺客,孫策必然要死在匹夫手裡。

    郭嘉的論斷也太精準了吧,他不僅能料到孫策會死,還料到孫策會死在刺客手裡。這簡直逆天了,堪比神仙了!

    所以,從許貢門客精準的埋伏和郭嘉的論斷。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曹操為了在跟袁紹決戰之時沒有後顧之憂,就派了一直專業的刺殺隊伍,以許貢門客的名義刺殺了孫策。

    三、曹操與袁紹官渡決戰前,孫策已經死亡,不必回師

    再回到題目,曹操聽聞孫策偷襲許都,為什麼布回師防備?

    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孫策遇刺身亡是在公元200年4月,而官渡之戰是在這一年的7月。

    (孫策遇刺)

    也就是說,官渡決戰之時,孫策的問題已經被曹操解決了,也就不存在回軍防備這個問題了。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孫策真正的目標是劉表,偷襲許都的訊息只是煙霧彈,而孫策自己被曹操派人在官渡之戰前刺殺了。所以就不存在曹操率軍回防許都的問題了。

  • 8 # 史海撲通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北方實力最大的袁紹看曹操不順眼,公元199年集結十萬精銳,意圖剿滅曹操,曹操立即北上迎敵。袁紹和曹操在北邊作戰,牽制了曹操大部分兵力,這時,如果南面有人趁機同時攻打曹操,曹操必然夾在中間腹背受敵,非常危險。南方有實力的諸侯一個是劉表,另一個就是孫策。劉表胸無大志,也不敢得罪曹操,一向愛好和平。孫策當時剛剛在江東創業成功,雄心勃勃,如果聯合袁紹,偷襲許都,消滅曹操,把漢獻帝奪過來,天下的勢力就要重新劃分,面對這個絕佳機會,自然不能放過。

    《三國志·孫策傳》中也有記載:“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

    孫策的確是準備了,孫策想要進軍北上只能走淮南和廣陵兩條路線,公元200年,孫策指使他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術將曹操派往淮南的揚州刺史嚴象殺害,廣陵方面,兩次發兵圍攻匡琦城,為北上製造條件。

    只可惜,還沒等孫策進一步計劃的時候,就在一次外出打獵途中,被三個刺客射中面門,傷勢嚴重,四月撒手人寰,二十六就英年早逝了。

    此時距離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一死戰還有四個月呢,曹操即便是聽說孫策有偷襲許都的想法,可能也是許久之後了,根本用不著分兵防備。總之,孫策整個北上偷襲計劃實際上是胎死腹中。

    對於孫策的死,曹操的謀士郭嘉還有一個神預言,“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不其然,孫策就被幾個匹夫給弄死了。該著曹操免於危機,還很頑強的幹掉了袁紹老兒,以少勝多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 9 # 老婆是半邊天

    我覺得這個問題誤導了大家,大家都在圍繞著曹操已經聽聞孫策要偷襲許都的前提上,進行的種種論述。

    然而,孫策壓根沒有實施偷襲許都計劃,就死了啊!曹操當然也不會聽到孫策要偷襲的計劃咯!

    當時官渡對峙,孫策正在籌劃偷襲許都,然而卻因為一向孤傲,依仗自己的武力無所畏懼,終於在一次單獨行動過程中,被自己之前殺死的許貢的兒子和門客遇到,被對方重創。

    因此,孫策想偷襲許都問鼎中原的計劃,被徹底終止了。

    而且孫策自己對這點也非常清楚,所以他臨終告誡孫權:開疆拓土,你不如我。守成團結江東世族,我不如你。他明確的瞭解,在進攻方面,孫權是不如自己,終孫權一世,恐怕在開疆拓土方面也

    難以達到自己的高度了。

    因此,回到這個問題,孫策還沒來得及實施偷襲許都就死了,自然曹操也不會聽到這個計劃了

  • 10 # Ad哥哥

    孫策趁袁曹官渡大戰時,欲起兵攻取許昌,如此也等於直接斷了曹操後路。可面對這樣的威脅,曹操當時為何不肯回師防備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當時袁曹對峙的處境不允許他回師。二是郭嘉的大膽預判幫助他穩住了軍心,從而無視了孫策。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分析:

    官渡之戰的膠著狀態,使曹操無力脫身回師

    官渡之戰最後由曹操取得了勝利,也因此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位置。但這場戰役贏的並不輕鬆,在大戰前期曹操的處境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正面對著兩個劣勢:

    1 兵力少交戰不力,士兵多負傷

    2 速勝不得,糧草不濟,難以久持

    正因如此,曹操甚至萌生了退兵之意。正準備回師時,荀彧寫信給他,力勸他不能退兵:

    “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

    荀彧說的很清楚,這次大戰袁紹是要跟你絕一死戰的。如果這時候覺得不能破敵而退兵,並然會被袁紹乘勢反擊,從而一敗塗地。所以是堅決不能退的。

    因而在得知孫策欲偷襲許昌時,曹操並不是不肯回師防備,是因為正如荀彧所言,當時他正跟袁紹激戰,是沒法撤回的。

    因為一但回師抵禦孫策,恐怕還未到許昌,剛撤兵官渡時,已被袁紹乘機擊潰。

    郭嘉的大膽預判 穩住了軍心 更穩住曹操之心

    孫策最終並沒有偷襲許昌,雖然後話。但如果當時孫策成功出兵,曹操則立時處於前不能破袁紹,後不能救許昌的兩難死地之中。

    既使三軍將士纏困在此,無法脫身。又無法回援許昌,保住後方不失。

    須知許昌一但落入孫策之手,曹操則失去了根基,先不談落腳之地,後續糧草登時便無以為繼。定然是軍心潰散,頃刻間被袁紹擊垮。這點曹操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孫策欲攻許昌的訊息傳到曹營時,三軍皆驚: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

    曹操也慌了,可出於第一個原因,他根本沒辦法回師。這時郭嘉站出來說了一番話: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作為曹操賬下的首席謀士之列,向來算無遺策,料斷必中,曹操對他的話是百分百的信任。而他的這番話也安撫住了,正處於存亡之秋中的曹營眾將那顆惶恐的心。

    曹操不但深信不疑,更是不得不信,因為他別無選擇。

    郭嘉預料孫策必死,不足無懼,究竟是出於深思熟慮下才敢做出的斷言,還是為了安撫軍心才編出的妄言。這個我們沒法知道。

    但當時他的這番話,的確使曹操有了名正言順不回師救許昌的理由,更消除了曹操原本因為無力回師,從而擔憂許昌得失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之心。

    使得原本無力回師的事實,變成了是孫策的不足無懼,所以根本不必回師。因此穩住了軍心,使得三軍將士全身心投入與袁紹的大戰中。

    也正因為郭嘉的這番話,曹操更加不肯回師。

    Ad說

    最後孫策果然死於刺客之手,這是屬於巧合意外,還是性格原因誠如郭嘉所料一般,我們同樣無法得知。

    但其結果的確使曹操無形中消除了一場大禍。如果孫策沒有英年早逝,憑他的驍勇善戰,當時直入許昌,逐鹿中原,天下大勢最終歸屬誰手就未可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鎳氫電池與鎳鉻電池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