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商鞅為了堅定維護新法,自願為變法流血,最終被車裂(五馬分屍)而死。
6
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

    衛鞅,原名商鞅,姬姓,公孫氏,因出生於衛國,故名衛鞅。衛鞅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同時也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當年,秦孝公為秦國變法圖強,廣發英雄貼,在家鄉一直不受重用的衛鞅,看準這個時機,入秦輔佐秦孝公。他在秦國積極實行變法,很短時間內就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衛鞅變法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政治:改革了秦國戶籍,建立軍功爵位制,對秦國重新進行了行政區域劃分,統一了土地稅收制度。

    經濟:重農抑商、尤其獎勵耕戰。

    軍事:建立軍功爵位制,使秦國士卒一躍成為“魏武卒”那樣強大的軍隊。

    後衛鞅因功被封商淤十五邑,因封邑在商地(今陝西商洛地區),又被稱之為商鞅。秦孝公死後不久,秦惠文王繼位,商鞅被公子虔汙為謀反,被車裂,毀家滅族。

    那麼,如果衛鞅不死,秦國會更快地一統天下嗎,當然不會。衛鞅為什麼會被車裂,其實主要就是他與秦國內部統治階級及民眾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衛鞅在秦國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限於篇幅,我只寫幾件)

    一、變法之初,得罪了整個秦國權貴,全憑秦孝公一人全力支援,無條件信任,變法才得以成功實施。後太子無意中觸犯法律,衛鞅竟然給太子上刑,割了太子之師公子虔的鼻子。雖然我們可以理解衛鞅上刑太子之師是為立法故,但不分人物背景,為自己今後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二、變法成效初顯後,衛鞅又再次加重懲罰力度,使得秦國徹底變成了殺人機器,秦孝公之前秦朝君主多行仁政,廣施仁德,自衛鞅變法始,秦人只知法度,不知仁德,只知衛鞅,不知秦孝公。功高震主,秦惠文王為鞏固統治,衛鞅必死無疑。

    三、變法之初民眾對議論變法不好,衛鞅讓大家拭目以待,變法後,百姓富足,國家強大,衛鞅卻遷徙讚揚他變法圖強的民眾於自己封底。在古代,這種事情和謀反無異,公子虔誣陷衛鞅謀反,衛鞅無意謀反,封地臣民卻甘願為衛鞅自行謀反。後兵敗,衛鞅被車裂,全家被殺。

    從上文可以看出,秦國強大,衛鞅變法確實功不可沒,然而,由於衛鞅變法太過激進,導致秦國內部矛盾重重,秦孝公一死,各種矛盾衝突便開始發酵,直指衛鞅而來,衛鞅必死。

    另外,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就是,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憑的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並非一旬一日之功,所以,就算衛鞅未死,秦國也不可能快速統一六國。

  • 2 # 玲讀歷史

    如果衛鞅不為變法而死,秦國會不會提前統一六國?筆者認為即使衛鞅未死,秦國也不會提前統一六國。

    商鞅也叫衛鞅,公孫鞅,是戰國時期的衛華人。商鞅自幼便熟讀百家經典,是一位滿腹經綸之人,但他主修的是“”法家之術”。

    商鞅一直希望遇到一位伯樂,於是早年曾周遊列國,後來到了魏國,但始終未能得到魏惠王重用,正在他倍感失望落寞之時,得到了秦孝公的一道求賢令,這道求賢令內容情真意切,字裡行間透露出了秦孝公對賢才的渴望,於是,商鞅決定去秦國會見秦孝公。

    商鞅去了秦國後,在近侍景監的安排下,與秦孝公進行了四次會面,前三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終於在第四次會面,二人擦出了明君與賢臣的火花。也就是這次會面,商鞅向秦孝公闡述了法制強國理念。

    商鞅為秦國制定了詳細的變法內容,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頒佈法律,制定連坐制。連坐制主要有利於彼此之間互相監督,從而貫徹法律的順利實施。

    二、獎勵軍工,禁止私鬥。軍工獎勵主要目的是激勵士兵為國作戰的決心。

    三、重農抑商。農業在當時是百業之本,農業的發展,對國家的經濟而言至關重要。

    四、建立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商鞅的這次變法觸犯了舊勢力的很多權益,遭到了他們的嚴重抵制,秦國的貴族大夫們對此變法表示了強烈反對。秦孝公正是透過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變強,但是秦孝公去世後,商鞅受到了貴族陷害,被判車裂而死。

    商鞅雖死,但他的變法理念已經深入了秦國的骨髓,他的變法理念使秦國實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秦之後的統治者也繼續沿用著這些法律,但是國家實力發展的快慢速度,還與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商鞅之死,對於秦國完成統一六國的速度關係不大。

  • 3 # 吳百蘭

    不會的。因為這個問題贏渠梁也曾問過衛鞅。

    衛鞅明確地回答贏渠梁:“待百年後,秦國出一明主,才能完成統一大業。而且前題是,自贏渠梁之後,代代君主都得堅持以法治國,才可實現統一大業。”

    為什麼一定要代代堅持法治,還要等待雄霸明主呢?

    堅持法治治國,是為了民富國強。戰爭靠的是經濟支撐,打的是國家經濟實力。

    所以要靠代代君主的積累,才有紮實的國力。此時再出現一個雄霸天下的明主,才有足夠的雄才大略來完成統一大業。

    贏駟雖然處死了衛鞅,但秦國自衛鞅變法後,代代君主都一直在堅持著衛鞅的變法之路,沒有改變過。

    也就是說衛鞅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一直還在。他的變法並沒有隨他而去,時至今日,我們還是衛鞅變法的受益者。

    衛鞅的變法功在當代,益在千秋,衛鞅的精神與日月同輝。

  • 4 # 歐洲軍武通訊

    一、商鞅之死

    在秦孝公死後,商鞅也被處死,因為商鞅變法觸動了秦國統治階層權貴們的利益。秦孝公活著的時候,他是全力支援變法的,他是商鞅變法的盾牌。當秦孝公死後,嬴駟繼位,嬴駟為了得到王位,開始對商鞅下手,而且商鞅死的很慘。

    二、如果嬴駟沒有處死商鞅,而是繼續重用商鞅,那麼秦國會不會加快統一的程序?

    那麼嬴駟有兩條路可以走:(1)繼續重用商鞅,然後坐享其成,自己仍然做國君,但是會得罪一大群舊貴族,而且國家極有可能陷入混亂;

    (2)誅殺商鞅,重回秦國以前的舊制度,自己的國王寶座也能坐穩,那麼秦國富強速度減緩。

    嬴駟無論走哪一條路都是陷阱。

    如果商鞅不被處死,嬴駟繼續重用商鞅,那麼秦國會不會加快統一程序呢?

    我認為不會。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他的使命就是在秦國進行改革。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了,那麼他的存在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嬴駟當太子的時候,曾經被商鞅流放。當時嬴駟心裡非常記恨商鞅,但是後來經過多年的流放,他明白了父親和商鞅的良苦用心。

    嬴駟繼位前期,憑藉多年的經驗他知道變法完全可以是秦國強大起來,他是擁護變法的,那麼當商鞅要辭職的時候,他爽快的答應了。商鞅辭職後,在秦國也有自己的領土,可以說他的權力僅次於嬴駟之下。但是嬴駟並不是秦孝公,他對商鞅並不是那麼信任,於是他開始猜忌商鞅。

    嬴駟當政以後,大臣們有很多政務都不問嬴駟而去問商鞅,而且商鞅的名望甚至一度超過嬴駟。嬴駟感覺自己被架空了,如果嬴駟想要掌控秦國,那麼必須處死商鞅。

    商鞅的變法確實觸動了秦國統治階層一部分人的利益。商鞅的變法貫徹整個秦國的各方面,也符合當時秦國的國情,但是卻損害了秦國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多年後,在秦國取得了極大的成效!請過的一些貴族失去利益後,開始將怒火和怨恨歸結於商鞅。而且秦國的大部分權力都在這些貴族手裡,那麼為了維護秦國統治階層的利益,處死商鞅是必然的。

    總結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迅速崛起,從一個弱國變成了一個強國!六國發現商鞅在秦國的實行變法後秦國強大了起來,六國決定支援除掉商鞅,這樣秦國的崛起就會減緩!不然,如果請過繼續強大起來,那麼六國肯能會再來一次伐秦,這對於剛剛經過變法強大起來的秦國是絕對不利。

    所以說,商鞅被處死有很多因素,也是必然的結果,如果嬴駟繼續重用商鞅,秦國的未來是好還是壞,還不一定呢。

  • 5 # 知古鑑今

    如果衛鞅不死,秦國也不會提前統一六國。只能說衛鞅的變法改革,使積弱、積貧的秦國逐步走向富強,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變法前的秦國,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關東各大國,其鄰國魏國自吳起變法以來變日益壯大,不斷蠶絲食著秦國,至秦孝公即位後,僅僅剩一小片國土。

    說到底,就是此時的秦國貧窮落後。而秦孝公面對國家處於這樣的現狀,也是憂心忡忡,決心徹底改革,下令招賢納士,於是商鞅自魏國入秦,開始變法。

    變法卓有成效,衛(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然而變法就必須革除社會體制的弊端,必然觸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隨著秦孝公的的去世,商鞅也因為得罪了太多的人被車裂而死。

    變法改革最忌諱的就是人死政消,人走茶涼的情況,戰國時期,各國都先後進行變法,如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變法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強國力,確實國力也得到增強,但是隨著變法的支持者相繼離世,變法改革者的政策就難免施行下去,最後不了了之。

    慶幸的是秦國的變法並沒有因為商鞅的死而停止,依然在後來的繼位者的支援下推行下去。衛鞅死與不死,秦國的變法改革都會進行下去。

    人生短短几十載,即使衛鞅不死,依舊持續變法改革;但是人力終有盡,衛鞅的變法也只能在他那個時代極大增強秦國國力,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說白就是綜合國力的對決,但那時的秦國,國力還不足以對抗六國。

    雖說歷史具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秦國幾代人為之奮鬥的變法改革,迎來了最大回報。贏政即位後,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結束了天下諸侯紛爭的局面。

    終上所述,即使衛鞅不死,秦國也不會提前統一六國。

  • 6 # 妙眼看歷史

    商鞅不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六國?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一、秦國之崛起,起於商鞅變法,而非商鞅,秦惠文王車裂商鞅,商鞅亡而變法不止。

    秦孝公重用商鞅,支援商鞅變法,商鞅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衡和建立縣製為主要內容的變法。變法後,秦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國中強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繼位,秦惠文王不在支援商鞅變法,因為商鞅變法中“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等內容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並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被車裂。商鞅雖死,但變法未廢。不光秦惠文王在位時沒廢,一直到始皇帝一統六國,期間變法一直未斷。所以商鞅,對秦國崛起功不可沒,對秦國一統六國,不在於商鞅,而在六世一直貫徹“商鞅變法”內容。

    二、秦國一統天下,奮六世之力,而絕非商鞅一人。

    歷史的發展,在於時間的沉澱。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開啟崛起之路,六世國君不懈努力積蓄國力,始皇帝抓住時機,一統六國。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啟崛起之路;秦惠文王,重用張儀,破縱連橫;秦武王,通三川,窺周室,開啟問鼎中原的大門;秦昭襄王,削弱六國,提出遠交近攻的總方針;秦莊襄王,繼往開來,攻城掠地;秦始皇一統六國。可見秦國一統六國,實為奮六世之力,絕非商鞅一人。

    商鞅變法對秦一統六國,功不可沒。商鞅之死,不會改變歷前進的車輪。

  • 7 # 歷史小皮球

    不會,就以當時的大勢來看,六國大一統至少需要百年時間,再說那時商鞅,秦國變法根基已成,有無商鞅影響不大,且於公來說,因變法而受到利益損失的老貴族仇恨未報,於私來說,新登基的秦王需要殺商鞅立威,所以無論於公還是於私,商鞅都必死無疑,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 8 # 正史漫談

    商鞅之死,客觀上對於維持秦國的變法反而是件好事。

    秦國變法體系已逐步進入正常軌道

    在秦孝公的無條件支援下,商鞅變法這劑藥下的很猛,也很有效。自公元前359年商鞅對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公孫賈用刑後,變法執行十年後,秦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

    從中得利的百姓甚至一改當初的抗拒,紛紛向朝廷表示變法好、變法妙。當然,這些妄議國政的“刁民”也被商鞅收拾了。

    公元前350年,秦國的變法進去了第二階段:遷都咸陽;改革行政區劃,全國設立31個縣;廢井田,開阡陌,統一度量衡。

    又過了兩年,在前348年,秦國實行新的稅法。

    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讓秦國已今非昔比。公元前340年,公孫鞅帶領秦軍奪回了當初被吳起佔據的河西 之地,標誌著秦國徹底衝破了魏國的壓制,東出征伐天下之門已經開啟。公孫鞅被封為商君,個人與秦國一起達到了新的頂峰。

    然而政權利益與個人利益並不是一直都一致的,秦國強了,並非所有人都高興。

    各階層對商鞅空前仇視

    一將功成萬骨枯,秦國的強大,是建立在無數人利益的損失甚至流血丟命的基礎上的。

    在變法的農戰政策下,秦國的軍功爵製得到了堅決的普及,春秋時期的貴族政治成為了歷史,靠著出身躺著享受榮華富貴的時代過去了。眼看著本屬於自己的利益被瓜分,秦國的權貴們對商鞅恨之入骨,當初被施加了割鼻子這一侮辱性刑罰的公子虔(秦孝公的親哥哥)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時,對商鞅懷恨在心的不僅僅是貴族,因改革獲利的百姓自然很多,因此獲罪的同樣不少。商鞅時常在渭水旁集中處決犯人,場面恐怖,令河水為之變色。

    秦國變法的程序,也是公孫鞅不斷拉仇恨的過程,為此他每次出行不得不前呼後擁,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全程護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他被封為商君後,他所招致的仇恨已經達到了頂點。

    秦惠文王要拉攏人心,商鞅是個好祭品

    公元前338年,商鞅的伯樂秦孝公去世,當初被懲罰了師傅的太子即位,是為秦惠文王。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帝王更新換代之際,就是清除異己之時。當初因被公孫鞅羞辱而七年沒出門的公子虔(全名嬴虔)迎來了報仇雪恨的時機,作為秦惠文王的師傅、伯父,以及貴族階層的代表,他吩咐收下實名制舉報公孫鞅謀反。

    這個理由太滑稽了。當時所有人都知道,公孫鞅的變法,本質上是對中央王權的強化,客觀上自帶防止叛亂的功能。沒人比公孫鞅本人對這一點更為清楚,作為變法的受益者,他沒動機、沒能力謀反。

    然而秦惠文王接受了這個理由,有朋友認為他是公報私仇,筆者並不認同。公孫鞅的變法,服務的物件是秦國國君;過去二十年間,變法帶給秦國的巨大變化,秦惠文王在太子之位上看在眼中,一定喜在心裡。如今他登上王位,接手的是一個令諸侯顫抖的強大秦國,於個人而言,他一定是感謝公孫鞅的。但作為新君,他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穩定人心、掌控局面,面對公子虔等人的反彈,他急需要給他們一個發洩口。順應這些人的要求,拿對自己已經沒多大用處的公孫鞅開刀,無疑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畢竟在商鞅打造的“嚴刑峻法”體系下,只要有國君,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無可替代的。

    商鞅之死,被殺的只是他這個人,而不是他的法

    與之前的吳起變法不同的是,商鞅死後,他的變法得到了沿用。而且,由於他這位“始作俑者”被如願除掉,秦國上下的怨氣得到了暫時發洩,在後續政治家的繼續努力下,秦國的國力繼續攀升,最終嬴政得以“奮六世之餘烈”,開創了中國歷史的全新時代。

    簡而言之,商鞅變法的本質是“以法治國”、強化中央集權,臣民作為國家機器上的螺絲釘,都可以被隨時替換。制訂這一框架的公孫鞅只是個打手,在需要的時候,他更是一位最好的“背鍋俠”。作為一枚失去了價值的棋子,他的死,不僅對變法毫無負面影響,甚至會讓出了口惡氣的秦國上下沒有其他藉口,在農戰的道路上埋頭狂奔。

    可以說,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的公孫鞅,都對秦國發揮了他的最大價值。

  • 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戰國七雄中秦國由於地處偏遠,基本上是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為了恢復秦國在秦穆公時期的稱霸局勢,所以開始尋求強國之法。歷史上秦國有名的求賢令就出自秦孝公之手。當時的商鞅正在魏國公叔痤手下替魏國效力。公叔痤屢次向魏惠王推薦商鞅,魏惠王都不屑一顧。所以商鞅在公叔痤死後就投奔了秦國。正好趕上秦孝公在招賢納士。商鞅和秦孝公一見如故,並且商鞅的霸道之術也深得秦孝公喜歡。後來商鞅又提及了富國強軍的策略,秦孝公深以為然並即刻重用了商鞅。

    商鞅起初的變法進行的並不順利。秦國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守舊派極力的反對變法。商鞅也曾舌戰群儒一一辯駁守舊派勢力。最終還是在秦孝公的無條件無條件支援下變法才得以順利進行。為什麼秦國守舊勢力極力對抗變法?其原因就是因為商鞅的變法極大的削弱了貴族和官吏的特權。而且還是從根本上破壞了貴族的利益。如果不是秦孝公的支援,商鞅的變法根本就寸步難行。但即使如此,商鞅也把所有的權貴階層給得罪了。這也是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秦國雖然經歷了商鞅的兩次變法後,經濟飛速發展,軍事力量極度膨脹,戰士戰鬥力和求戰慾望猛增。但畢竟剛剛崛起還需要時間。雖然在秦孝公時期,秦國再次稱霸西方。並且當時周顯王還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也都派使者前來祝賀。但是當時秦國得罪的諸侯國也不少。魏趙齊韓等諸國也紛紛開始敵視秦國。所以當時秦國的策略是拉攏一批打一批。秦國根本沒有能力去一統六國。甚至於秦國都不敢這麼想。雖然秦國發展很好,但是秦國需要時間積累。為什麼秦國到了始皇帝時期才開始一統天下?一方面是因為始皇帝能力超強。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秦國厚積已久,到了始皇帝時期才開始薄發。

    而商鞅呢?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沒了秦孝公的支援,商鞅瞬間又被秦國內部各方勢力所針對。再加上其他諸侯國都施壓秦惠文王要求處置商鞅。所以逼的他不得不處置商鞅。後來公子虔又誣陷商鞅謀反,商鞅害怕逃亡他國,最後無路可逃之下又回到秦國自己的封地想要造反。結果兵敗被車裂而亡。秦惠文王很明顯也知道商鞅之死算是無妄之災。但事情已經到了那種地步,所以秦惠文王也不得不殺商鞅。商鞅雖死,但秦惠文王對於變法並沒有終止,反而繼續推行了下去。

  • 10 # 斷了絲連

    如果衛鞅不為變法而死,秦國會不會提前統一六國,答案是不會。

    衛鞅的主要貢獻在於為秦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有力制止了秦國內部的消耗,使積弱積貧的秦國開始走上了發展的正軌,商鞅變法將的一切都是為軍事服務的,徹底將秦國綁上了戰爭的機器,並且秦惠文王繼位殺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安撫老氏族,雖然商鞅死了,但是商鞅所立之法並沒有被擯棄,而是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秦國滅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弱國到能一統天下的強國,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大量人才,秦國經過幾代亂政,人才凋敝,國力衰弱,剛剛經歷商鞅變化,國力才剛有起色,並且東方六國在孝公及惠文王時期還是很強大的,在孝公後期收復河西之地,是因為魏國在東邊戰場戰敗而成功的。

    土地容易征服,人民確很難征服,六國存在了幾百年,人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國家意識,有自己國家的文化,也有愛過熱情,在短時間統一六國,必定會遭到六華人民的強烈反抗;即便經過秦國幾代國君百年的征伐,六國成了弱國,秦國成了為了強國,始皇帝一統天下,建立的大秦也不過存續了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就宣告滅亡;可想,即便秦國傾全國之力(肯定不及始皇帝時秦國強大 )提前統一六國,即便統一了,存國時間可能會更短。由此可見,最難統一的是人心、文化等精神方面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改變的。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還有很多類似當年秦國一時爆起的例子,如近代的日本,其不同之處在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開始對周邊國家不斷的侵略,而最終他們還是失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東江、仰天湖、回龍山、高椅嶺旅遊攻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