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順心一
-
2 # 瑜丞
李自成得勢,是明王朝政治生態嚴重惡化的結果。嘉靖萬曆之後,朝綱廢弛,君臣貳心。酷吏橫徵暴斂,貪官中飽私囊,國運衰微,民心盡失。內無安定之術,外無攘夷之能,至崇禎時,已積重難返,無為迴天。
清鹹同之際,太平軍興。清王朝雖千瘡百孔,卻未盡失民心。尤其慈禧善用漢臣,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成為中興股肱之臣。又有洋槍隊加入,如虎添翼。而洪秀全假拜上帝教為名,迷惑愚民,且毀壞中華文明,人倫道德喪盡。洪秀全得半壁江山後,愈加荒淫腐糜、耽於權謀。不思進取,謀害忠良。權臣鬩牆,洪則坐山觀虎鬥。太平天國式微,內訌實為主因。雖一度動搖清政權根基,建立天國十餘載,終究難逃中外合力圍剿。
-
3 # 司徒伯雷
因為時代不同了,李自成起義之時,中國還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沒有外部干涉。太平天國起義時,中國剛剛經歷過鴉片戰爭,並且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中國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中國出現了外部干涉力量。
外部力量的出現意味著兩件事:第一件,清王朝有了可以尋求支援的物件,可以獲得金錢和軍事上的外部支援;第二件,清王朝可以額外獲得武器裝備的支援,以及採用新式的軍事戰爭策略。
其實,一開始,西方列強對太平天國運動處於觀望之中,甚至認為太平天國有可能取代清王朝,成為中國的正統政府,而自己也能從太平天國的成功上獲得好處。但實際情況是,太平天國比清王朝更加落後、腐朽和不通世界時事,最終列強放棄了對太平天國的支援,轉而支援清王朝。
列強對清王朝的支援體現在兩點:第一,給清王朝借錢,讓清政府有錢可以購買列強的武器裝備,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處於軍事優勢;第二,直接組建軍隊干涉中國內戰,其中華爾的洋槍隊就是代表,他們直接參與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幫助清王朝攻城略地。
所以歷史書上說,太平天國運動是在中外反動派的聯合絞殺下失敗的,這並不是一句虛言。
不過,相比李自成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某種程度上更為落後,披著宗教外衣,行為方式卻更加落後和暴戾,行動綱領也更加不具實質意義。李自成好歹真會免了老百姓的賦稅糧餉,但太平天國卻採取愚民弱民政策,口惠而實不至
綜合來看,清王朝的運氣比明朝好,第一有外部干預力量,第二對手比李自成更差,所以太平天國運動被清朝撲滅了。
-
4 # 柳風0405
有人講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遇上了長達十數年的小冰河時期,流民叛亂、異族叩關、官僚腐朽,諸多因素疊加,巨人倒塌。
其實這只是客觀原因,真正的原因還是統治階層首鼠兩端,剿、撫策略、朝堂政策朝令夕改。說得不好聽一點是滿船旅客坐等船翻。
客觀的說崇禎帝不是明帝國的掘墓人,但他的確親手埋葬了這個強大的帝國。
同樣是亡國之君,崇禎帝的牌明顯好於宣統帝,宣統帝是真的無牌可打、身不由己。
晚明悲劇不是災荒、戰亂趕趟,而是帝國操盤手無能,一次又一次神助攻對手,在做死的路上一路狂飆,坑垮了一個帝國,遲滯了整個民族的發展。
為什麼這麼講呢?崇禎帝是諸侯王承大統,沒有受到系統的帝王平衡術。這還不是最壞的,關鍵這廝剛愎自用,還疑神疑鬼。
崇禎帝甫一上臺就辦了件大事:咔嚓了九千歲魏忠賢。雖然魏忠賢這個政治夜壺臭不可聞,遲早要換,但是也得等屁股坐熱吧,找到可以替代的人選吧?這個白痴騷年,居然滿心以為幹掉了魏忠賢就可以收回權力,文官集團就會屈服。然而,他太天真了,文官集團老奸巨猾,扳倒魏忠賢等於向文官集團獻了投名狀。
明王朝實施的是特務政治。雖然宦官、錦衣衛可惡,但對皇帝專權是有好處的。誰不聽話可以打誰的小屁屁,如果用髒了再換一批宦官唄。他們的老祖宗太祖、成祖都是這麼玩的。現在這個白痴騷年自己把手裡的竹條丟了,想和東林黨他們和解,那些官油子能配合他嗎?他想多了。
所以回到剿滅闖王、張獻忠等人的起義上,文官集團不僅不出謀劃策,反而掣肘傾軋,不是說沒錢,就是改變策略,剿、撫不定……
說真的洪承疇的能力還是蠻強的,至少不在曾國藩之下,至於其他狠人猛人也不少。遺憾的是洪承疇失敗了,他不得不揹負漢奸罵名助異族建國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要說中央政府沒錢也是真的,但是皇帝有錢啊,大臣有錢啊!現在公司遭到惡意收購,董事長髮動員工捐錢打公司保衛戰。員工心想,我們傻啊?公司是你老朱家的,憑什麼我們出錢救,老子好不容易攢幾個小錢錢我能露富麼(明王朝官僚官俸低),就算你們老朱家被收購了,我們還可以去老李家打工,我們的錢不是洗白了麼?皇帝想,公司雖然是老朱家的,但也是我發的工資,憑什麼你們不出力?就這樣,無錢開拔的軍隊又怎麼有戰鬥力去保衛那些不顧他們死活的官老爺呢?戰爭就這樣打打和和,屋裡搞不定,屋外異族又趁火打劫。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當李自成的大順軍兵臨城下,這個白痴騷年還下不定決心,居然不安排逃跑計劃。你崇禎帝為國家殉葬值得鼓勵,但是你死也不能拖整個帝國為你陪葬呀!完全可以遣太子南渡重組政府,晚明其他小朝廷之所以被各個擊破,就是因為董事長名不正言不順,分散了有限的資源。
晚明的鄭成功能夠以一隅之地抗擊並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了38年之久的臺灣,再一次證明晚明的軍事實力不弱。明朝不是亡於流民起義,更不是亡於部落叩關,而是統治階層昏招迭出,一步步把自己做死。有死的勇氣,卻沒有向死求生的慾望。
回顧崇禎帝17的帝王生涯,他真的沒有過一天舒心日子。而他的木匠兄弟,雖然荒誕不經,但依然掌控朝政,娛樂不斷。日日上朝,事必躬親的崇禎帝17年換52名內閣首輔,卻沒有一個可用之材,沒有一個心腹,他不失敗天理難容。崇禎帝的錯誤是:獅子翦除了自己牙齒、利爪想變成羊,那是不切實際的。獅子獵殺羊也許過於血腥,但又合理平衡了羊的種群。
再來看看晚清遇到太平天國運動又是怎麼應招的。
太平天國運動大致從1851年延續到1864年,基本上貫穿了整個咸豐朝(1850年至1861年)。咸豐帝的應招只有一個字:打!開始是八旗子弟兵擔當主力,綠營配合。結果這些食鐵莊稼的老爺兵太不給力了,一再喪師失地。不得已,漢族地方團練乘勢崛起。
一開始羅澤南、江忠源小打小鬧,偶有戰績。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也禁不住慫恿辦團練。雖然,曾國藩的牛刀初試不順,但好歹也穩住了陣腳。
打仗是要花錢的。但團練不是國家經制之師,沒有國防撥款,那麼軍餉就是個難題。朝廷怎麼解決呢?地方補充一點,其他沒有遭兵災的地方協助一點(協餉),最最關鍵的是給團練下放收厘金的許可權(地方稅務)。有了財力保障的湘勇那是愈戰愈勇,據說湘勇的餉金相當於綠營的4倍。不僅如此,咸豐帝更是許諾:克金陵首功者王!
這些會獵大軍誰不發狠?打仗不僅僅是比經商、種田更好的營生,還可以封妻廕子。所以,湘軍集團還出現了一個現象:新兵需要託關係才能入伍,這與好男不當兵的傳統是相悖的。湘軍集團是一群打了軍功興奮劑的創業者:我的是我的,敵人的也是我的,國家還要補償我。
反觀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他們雖然在創業之初給他們的同情者描繪一個偉大藍圖。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他們越來越荒誕。士兵不得保留(或者僅能少量保留)個人財物,供各路王爺享用的聖庫卻應有盡有;普通人是夫妻分別,各路王爺卻姬妾成群;起先大家兄弟相稱,後來等級森嚴……還有太平天國,毀孔教斷讀書人後路,內部殺伐、出走……
還有1860年發生一件大事: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咸豐帝也出逃北京,避走承德。注意:這個時候,他沒有撤走會獵太平天國運動的大軍(雖然他也下旨要曾國藩派兵勤王,但各方都沒有動)!如果這個時候撤軍勤王,估計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會改寫。
1861年接替咸豐帝上位的慈禧,雖然只是26歲,但她是天生的政治玩家。她安撫了會獵的曾國藩,給他地方實權。
當天京城破,經營了14年的天京被曾氏兄弟部隊洗劫一空,慈禧也是憤怒的。於是她派新任兩江總督馬新貽調查天京寶藏。殺紅了眼的湘軍士兵直接結果了新任總督。慈禧相當聰明,她選擇了隱忍:寶藏可以不追究,總督遇刺也可以不追究,畢竟政權還在;她馬上給會獵的其他幫辦如左宗棠、李鴻章、沈寶楨加官進爵,命令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佈置在淮河一線……曾國藩何等聰明?他敢有非分之想麼?一旦他舉旗,他就是下一個洪秀全。他馬上向朝廷表忠心:裁汰湘軍,僅保留了彭玉麟的水師、曾國荃的吉字營、鮑超的霆字營。
不得不說,慈禧的政治手腕相當老練。聯合小叔子奪了輔政大臣的權,平息了地方叛亂,又打消了地方大員的非分之想。
慈禧的政治手腕跟崇禎帝比可能是雲泥之別。崇禎帝政治太垃圾、太幼稚,他葬送了一個偉大的帝國、一個偉大的時代。慈禧雖然守舊、戀棧權力,但她客觀上又結速了一個動亂,給帝國一個喘息機會。
-
5 # 滿樓說書
明朝末年,內外交困。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流軍,外有滿洲八旗的擠壓。
換句話說,明廷當時必須應對內外兩場戰爭,而這兩場戰爭都不輕鬆,尤其是關外的滿洲鐵騎,幾乎沒有戰勝的可能。
事實上,真正擊敗明廷的並不是李自成流軍,而是關外的八旗。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以明軍的主力,擊敗李自成、張獻忠這種流軍本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因為分兵兩處,尤其在關外,明軍的主力基本被八旗消滅。
由此,明軍才變得孱弱不堪,結果快被消滅的李自成等流軍再度蜂起,並進而擊敗這些明朝殘軍,進而攻入京城,逼得崇禎上吊自盡。
從這個意義上說,其實是關外的八旗消滅了明廷,只不過李自成流軍摘了桃子而已。
到晚清時期,清廷其實也面臨著明末類似的局面,即同樣是內外交困、並應對國內外兩場戰爭。
當時,國內有太平軍、捻軍、陝甘之亂等等大大小小的起義和割據,清廷幾乎就喪失了半壁江山。
而在同時,英法聯軍發起侵略之役,並攻入京城,火燒圓明園,這時的清廷,可以說是命懸一線了。
但和明末不同的是,英法聯軍隨後意識到,要想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最好還是幫助清廷消除內亂,這樣,原本的外來壓力變成了一個平定內亂的助力。
由此,如華爾、戈登的洋槍隊,各種武器的進口,為最終剿滅太平軍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當然,在對太平軍、捻軍十幾年的戰爭中,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不世出的儒學大家與豪傑,也是值得肯定的。
沒有這些人物的出現和堅守,清廷會不會和明末一樣被推翻,還真不好說!
-
6 # Man139876657
太平天國時期,清朝入關大約一百七八。明朝建國一百七八年大約是嘉靖年間。而嘉靖正德時期明朝內部雖然有一些農民起義,但基本都是被迅速撲滅。清朝立國不到二百年,被太平天國鬧成那樣還好意思比?再說說李自成和太平天國被平定的花費。太平天國被平定,花費清朝十三億白銀,而李自成呢,崇禎一共十七年,這十七年稅收一共都不到一億白銀。而明朝用這麼點銀子不但北抗滿清,還得內部剿匪。我想這不言而喻了吧!
-
7 # 王斌兔斯基
因為李自成面對的只是一個腐朽的走下坡路的明朝。
而太平天國除了面對同樣腐朽,同樣走下坡路的清朝外,還要面對殖民事業蒸蒸日上的國外列強。
闖王李自成之所以能夠打進北京,推翻明朝,把崇禎逼的上吊自殺。最大原因就在於明朝的統治已經完全崩潰了。
舉一個例子,李自成最危險的時候是在車廂峽被五省總督陳奇瑜困住,幾乎就徹底完蛋。但是,李自成還是跑出來了,逃脫了險境,他是怎麼逃脫的呢?看下面的歷史記載:
“自成等陷於興安之車箱峽。會大雨兩月,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自成用君恩計,賄奇瑜左右,詐降。”也就是說,李自成這個農民起義軍領袖,明王朝的生死大敵,靠著賄賂陳奇瑜的身邊人,就跑了。。。
可想而知,明朝的統治是多麼的無力。即便明朝軍隊能圍困,擊敗李自成一百次一萬次,只要都是陳奇瑜這樣的明朝官吏治理國家,那李自成就死不了的。
然而太平天國面對的情況可就比李自成困難的多了。
太平天國是被滿清政府扶植的漢族地主武裝和帝國主義列強聯合絞殺的。
相對於腐朽的滿清政府,漢族地主武裝更加痛恨太平天國。因為太平天國是發源於廣西,成事於江南地區。太平天國的各種分田政策以及聖庫制度對於江南地區的地主階級的利益產生了極大的損害。
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之流,他們既是滿清政府下的官,又是他們家鄉的大地主。太平天國一來極大的影響了他們自身的利益。特別是土地的失去和佃農的逃租。所以他們這些漢族地主武裝是反對太平天國的急先鋒,而且他們也不會與太平天國講和,因為太平天國宣傳的拜上帝教與這些地主階級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而太平天國組織軍隊進攻上海地區,又導致了各列強聯合起來組織洋槍隊阻擊太平天國。
雖然在歷史上各列強也試圖和太平天國接洽,從而讓中國陷入分裂的局面,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從中國攫取好處。但農民階級出身的太平天國拒絕了他們。卻是清政府的統治者們自鳴自得的藉由列強的力量去絞殺太平天國運動,甚至不惜出賣海關和鹽稅的利益。
總之,李自成的成功是他面對的敵人是極其腐朽墮落的。
而太平天國的失敗,則是沒有先進武器與思想武裝的農民兄弟無法戰勝無恥的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
-
8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明朝末期是一種惡性迴圈。明朝末年財政吃緊,政治腐敗,貴族拖累,又有災荒,此時在遼東有滿清虎視眈眈,在國內又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反賊。要打仗啊,可是打仗沒錢。怎麼辦,朝廷就只能加派三餉。所謂三餉,即遼餉,剿餉,練餉。老百姓日子本來就過不去,朝廷還加三餉。這一加老百姓就不幹了,待在家裡活活餓死,還不如出去跟著闖王造反有活路。
明末農民起義曾經有數次都差點被官軍剿滅。但是幾個人逃出去,躲上一會就又能拉起來上萬人的隊伍。說明什麼,說明當時明朝已經把民心用盡了!失去了人民支援的明朝,又能在這種危局下存活多長時間。
至於清朝搞定太平天國,守仁君認為很大程度上不是當時清朝有多強大,關鍵還是太平天國自身作死。
當時的清朝可謂是內外交困。不僅有太平軍在搞事情,在兩淮地區,捻軍同樣是聲勢浩大。而且英法聯軍又打進北京,燒了圓明園。此時雖然有以曾國藩,左宗棠為首的一眾可以出將入相的不世出的大家苦苦支撐。
但是關鍵還是太平天國作死。洪秀全打下南京後,不思進取,如同小人乍富,整日貪圖享樂。太平軍內部也是權力鬥爭不斷,一批宿將元老互相殘殺,走的走,死的死。整體而言再無大的進展。雖然後期有少壯派將領意圖挽回頹勢,數次出擊,可是對於太平天國而言已經是強弩之末。
不僅如此,太平天國由於教義基本上就是在侮辱西方基督教。所以那些歐洲列強對太平天國都沒什麼好感。二鴉之後,他們也覺得清政府或許是他們壓榨中國油水的最好的工具,所以也幫著清政府搞太平天國,最終失敗。
-
9 # 牛牛的事兒
一放一開兩個核心原因區別,既:管理上的慈禧放權與崇禎集權,財政上的慈禧開源節流和崇禎竭澤而漁。
1:慈禧放權與崇禎集權。
先放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為什麼有句話說"亂世用重典 盛世以仁治"?這句話其實是說的時移事易,而立場是站在統治階級對中下層以及老百姓來說的。但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作用的,反過來站在中下層及老百姓立場理解訴求就要求統治階級"亂世需放權,盛世可集權",管理公司如此,管理國家亦是如此。
我們看任何一個偉大王朝開創階段都是非常放權的,集思廣益,人才輩出,文武功勳群星璀璨,如漢唐開創者麾下,而一旦國家建立後就開始集權固化,繼而慢慢走入死衚衕。而中興及改革一般都是較好解放思想授權放權來達到二次創業。
崇禎在內政管理上,比較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有時候也會問大臣意見,同時又在多個意見上對自己想法並不自行信而糾結,出現錯誤又拿大臣治罪背鍋,崇禎一朝為此更換10多位首輔,導致最後滿朝大臣都把想解決方案和決策的責任推給皇帝一人,大臣們基本上做一個無腦子的執行者,末了崇禎還把責任推到大臣身上說大臣們不給力誤國,但你倒是給權力讓別人成長啊?比如有名的南遷決策及與後金議和都是如此草草收場(南宋高宗還知道要保護替他辦事抗罪的秦檜)。
看看慈禧的處理,可能慈禧基於自己是一界女流,也沒有太多個人主見,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時敢於放權讓底下大臣們自行籌款編練軍隊,各地團練優秀者突出之後大膽支援及任用,這在今天相當於一個僵化公司體制內內部再創業,於是相繼冒出優秀漢官領導的湘軍淮軍,正是這種主動放權大膽啟用漢臣,使得太平天國被鎮壓(其它什麼武器外交都是客觀因素,核心原因是管理再變革的二次創業),繼而更大化支援併發揮大臣們的價值,支援洋務運動改革,支援李鴻章建立北洋艦隊,支援張之洞辦南洋工業,支援左宗棠自籌款帶淮軍收復新疆,這一切都是放權的魄力,但我們說慈禧雖然沒主見卻很聰明,她沒有將功勞都聚集在一個人身上,而是用了很多有才的漢人,實行分而治之。
軍事上,崇禎對將領極其不信任,誅殺下獄將領常發生,導致很多將領投敵,也越權直接指揮戰場將軍,如急促孫傳庭主動出擊導致兵敗。而慈禧最多讓曾國藩回了幾次老家,甚至有些時候還是曾國藩自己主動撂挑子討要權力,最後幾乎全權授權曾國藩總督圍攻天京的所有幾路大軍,雖然取勝之前做了很多分而治之佈局,但對軍事指揮幾乎不加干涉。
2:慈禧的開源節流與崇禎的竭澤而漁。
清朝在入關之後定了一個祖訓"永不加賦",為此國家每次遇到財政困難後統治者都是不給老百姓加負擔的,如:雍正的改革是從地主和官紳上扒皮,而攤丁入畝實際上還緩解了老百姓稅賦,嘉慶吃飽也是抄了一個最高級別官員的私產,慈禧在太平天國運動時,也不是給老百姓增加負擔,首先是讓各地方後補官員和士紳自己湊錢編練軍隊保衛地方(朝廷基本上不拿錢而節流),其次找外國貸款,用海關貿易稅收抵押,統治者這種聰明的開源節流策略沒有導致更多老百姓附逆。
而崇禎在面臨農民起義危局時財政同樣吃緊,首先想讓大臣主動捐銀子,大臣就會想了,銀子捐給國家我自己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捐?所以最後最窮的就是皇帝自己了,因為這個政權看上去貌似是自己一個人的,自己只能墊光自己內務府庫銀來保衛自己一個人的王朝(清朝政府鼓勵士紳編團練,自己湊的銀子是建立自己的軍隊保衛自己財產,所以他們樂意啊)?另外崇禎從大臣那裡募集不到錢,也不會想其它手段或辦法只能不斷給老百姓加賦稅,老百姓越發苦不堪言,造反者越來越多,永遠鎮壓不完。
所以,一放一開才是核心原因,而後期光緒的維新憲政其實是想要更進一步放權,最終像日本那樣保住皇家名號而放權實際權力。
-
10 # 聰明的白痴let
說白了,清朝的下限比明朝高。在同等水平條件下,雖然清朝內部也跟明朝一樣天天撕逼,但是清朝軟弱的皇帝包括慈禧都能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知道籠絡人心,最起碼也是個卸磨殺驢,明朝的皇帝包括東林黨是為了賭氣而殺驢。還有時代也不同了,其實明朝後期跟外界交流的非常少,清朝後期相對還是開放的,至少能接觸到外國的思想,外國的新事物,讓你被動的變革,雖然變革也很慢。還有就是清朝內戰還是比較內行的,包括對亞洲其他地區的戰爭還是有心得的,打不過西方國家那是正常,農業文明對工業文明本身就是幹不過,換誰都一樣,1856年沙俄也慘敗。明朝其實內戰不行,打土司打遊牧民族打了幾百年,最後被耗死。內戰內行是下限,外戰內行決定上限。
回覆列表
明朝內憂外患,缺乏對地方勢力的有效管控,稅收供應軍隊都捉襟見肘。清朝雖彼時也存在內憂外患,但地方督撫還全是滿人,出錢出力,後依靠漢人滅了太平天國,但仍能有效控制或制約地方勢力。再最後,集團勢力無法平衡時,只能宣告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