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夜看世界
-
2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暴政,秦朝是稅收為三分之二,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比如你有1000斤的收成,到繳稅的時候,你只剩下333斤。而秦朝滅亡打人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一、秦朝的法制體系已經僵化秦朝是一個以法家理念為治國原則的國家,但是在統一六國之後,原有的制度開始出現僵化,而秦朝卻因循守舊,不思變通。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大雨延誤了戍期,這本是一個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秦法卻不問經過,只看結果,最終迫使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
二、秦朝的暴政使得人民無法忍受秦朝的基本制度是以耕戰立國,力求將全國所有的資源都供給到軍事上,這在六國紛爭的大爭之世非常有效,但卻不適合於統一後的長期發展。尤其是秦朝在統一後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秦皇陵等耗費巨大的工程。同時秦朝的官吏也殘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眾負擔過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
三、秦朝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後也不過是一群亡命徒,但是就是這樣的亡命徒在起事之後,以數百人那麼多,就能“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由此可見秦朝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
四、秦朝的大軍多在邊疆,內部空虛在陳勝、吳廣起事之時,秦朝的大軍不是在邊疆抵禦匈奴的入侵,就是在嶺南一帶,內部的兵力極其空虛。這主要是因為秦皇在收繳了天下武器後,自以為沒有人敢再起兵作亂了,所以放鬆了對國內的防禦,而將目光放到了對外擴張上
五、秦始皇的突然死亡秦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斃。因為事出倉促,根本來不及安排後事。他完全沒想到奸臣趙高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敢篡改遺詔,處死扶蘇和蒙恬,讓昏庸無能的胡亥登上了皇位。此外,六國的後裔從未放棄復國的目標,他們一直在默默等待著一個推翻秦朝的時機,尤其是同秦朝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楚國後裔,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最終秦朝也正是滅亡於楚國後裔項羽。
而其中裡有趙高的因素無非只有一條,趙高和胡亥偽造假遺囑,使得扶蘇自殺,胡亥繼位,但胡亥繼位事,秦朝的法律已經形成了,起義不過早晚得事情,趙高也許是壓死秦朝的稻草,但絕不是最後一根!
-
3 # 觀史明德
有非常大的關係,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秦朝當時實力遠超六國願因一個是軍工爵制,秦朝士兵無不聞戰則喜,士兵對戰鬥的熱情令當時六國膽寒。而要支援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的補給,秦朝的後勤也是非常強大的,當時秦用法家治國,政策嚴苛,雖然在戰時能夠保持讓整個國家都變成一個戰鬥機器嚴密的運作起來。但是當秦王朝統一六國,蒙恬率領30大軍擊退匈奴之後,秦王朝範圍內的敵人已經不太需要這麼嚴密戰爭機器了。
所以當秦朝統一六國以後,國內律法非但沒有寬和起來,還變的更加嚴厲,其實當時秦朝內部不滿的情緒已經在醞釀中,但因為秦始皇的威望,沒有太大的叛亂。趙高在當中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當時秦始皇選定的太子是扶蘇,扶蘇是一個很仁義性格也比較好,但秦始皇覺的扶蘇的性子太軟,就將他發配到邊軍歷練。其實秦始皇是比較滿意扶蘇的,當時也應該感覺到了國內的隱患,所以將扶蘇發配到邊軍,一方面是為了歷練他,秦朝當時或許確實需要一個比較仁義的君主,但性子太軟也不適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扶蘇與邊軍將領搞好關係。但因為趙高緣故,扶蘇自盡,胡亥登上皇位,本該扶蘇上位時修養生息,但胡亥上位後卻更加變本加厲。或許扶蘇上位後並不能緩和國內的矛盾,但是趙高篡改遺詔卻讓緩和秦朝內部矛盾的機會喪失。
-
4 # 歷史小林
秦朝滅亡的根本是暴政和律法過於苛刻
秦朝滅亡趙高雖然有很大關係但是不能說是根本原因。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有兩點——暴政,律法苛刻
一、暴政——在處理政治方面過於粗暴,而秦始皇個人在歷史上記載也是比較暴虐的一個人,比如在造國家級工程的情況下,經常的使用暴力處理的辦法,強行徵收徭役,而徭役獲得的錢財或者說應酬是較低的,幾乎沒有。
在暴政的情況下就延伸出了一個問題:“民心”問題。
在秦始皇所治下的國家,人民如果不能安居樂業,而且比秦始皇滅六國之前更加的痛苦的話,那人民是不會擁護這個國家的。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人民不歸順秦朝,那麼自然國家的分離解析是遲早的事。
二、律法苛刻——在秦朝時期律法是比較苛刻的,很多時候一些小事都會被當成死罪來進行處理,弄得人心惶惶。
在律法問題上,秦朝前期尚未滅六國進行統一的時候用比較苛刻的法家律法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前期就是要激發出秦國內狼性的思想,讓秦朝凝聚起來把六國逐個擊破。
可是在六國全滅以後應該由進攻思維轉化成為防守思維,這個時候治國就應該用儒家思想來進行國家治理。可惜的是焚書坑儒事件出現,導致了秦朝在法家路上越走越遠。
趙高在秦朝的滅亡上擔任著重要角色,可是不是根本原因
趙高確實在秦朝滅亡裡擔任著舉足輕重的輕重的角色,因為他將扶蘇騙死,縱容秦二世為所欲為,自己位極人臣甚至想當皇帝,但是這些只是秦始皇暴政下的一個副產物,同時也是秦朝暴政的一個縮影。
但是在大方向下他雖然是一個大車上的一個重要成員,只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並沒有左右秦朝滅亡的能力。
或許扶蘇當上秦皇能夠力挽狂瀾,但是扶蘇已經死亡。而扶蘇能不能把握住滅亡的趨勢也是未知數,因為當時已經準備硝煙四起。
而秦朝的滅亡已經無法阻止,趙高只是提前的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根本滅亡原因是暴政和律法苛刻。
-
5 # 虎牙萬寶閣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農民起義。
但是跟趙高也有很大的關係。
繁重的徭役秦始皇自繼位開始,興修皇陵,緊接著又修建長城。最多的時候動用勞力將近80萬,秦朝時期的農民,本來就剛剛從戰亂中走出來,哪裡有那麼多的人?
何況去往驪山的民工有多少能活著回來,明明知道是去送死的地方,誰願意去。
古代人小農經濟,男耕女織。男人外出服役去了,家裡的女人孩子怎麼活?
活都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會造反。
所以孟姜女才跑去長城哭,哭的那麼慘,長城都哭塌了。
焚書坑儒一個朝代想要發展,想要繁衍,文化傳承思想統治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把企業文化看的非常的重要。
只有將天下老百姓的思想統一了,統治者的日子才能好過。
可是秦始皇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殺光天下的讀書人。
要知道劉邦能建立漢朝,韓信。蕭何,張良這些讀書人死了多大的作用,但是秦始皇把他們都推到了敵人的陣營。
趙高弄權如果如了秦始皇的心思,立公子扶蘇為下一代的繼承人,秦朝說不定可以三世四世。
可是趙高這廝矯詔,他也知道以他們的行事作風,扶蘇繼位肯定容不下他們,所以就立了個胡亥。還假冒秦始皇把扶蘇給殺了。
要不是胡亥那種除了吃喝玩樂什麼也不成的貨色繼承了帝位,沒他爹的本事,過的比他爹還奢華。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三點秦朝滅亡的原因。
-
6 # 古樓殘卷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法制得罪了天下的舊貴族階層,包括六國的舊貴族,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規矩,使得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敢犯法,所以他們覺得法律太嚴酷了,實際上在他們眼裡法律是約束老百姓的,不成想秦國的法律約束的上至貴族下至百姓,秦法在執行的時候不分貴賤,太公平了,使得這些既得利益者感覺自己也被約束了!
而且秦法的爵位來源必須從軍,而之前的貴族子弟們是可以透過他們的血緣來獲取爵位的,好吃懶做,一出生就是貴族,因此他們覺得他們是優越於一般百姓的,為什麼要與那些賤民為伍,因此大量的所謂社會精英,貴族這些人就不約而同的認為秦法暴虐,始終想著秦朝趕緊滅亡,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趁亂起事!
秦朝滅亡的其他原因
一,繼承人問題混亂
英明的始皇帝最大的錯誤是始終沒有確立太子,導致他驟然崩逝時繼承人出現問題,趙高李斯胡亥勾結害死扶蘇,結果昏君奸臣上臺,民不聊生!
二,二世修改法律
秦始皇時期的法律還是可以的,不要說秦法嚴苛都是扯,哪個國家沒有腰斬沒有殺頭沒有割鼻子挖膝蓋的,那是時代的侷限並不是秦的問題!而且依法治國的大秦國君想要羅織罪名必須更改法律,這從側面上可以反應出秦法的偉大。後世王朝的昏君想做壞事壓根不用改法律,為所欲為就夠了!
二世把法律改的更加嚴苛,老百姓承擔不起,因此秦朝把天下的百姓也得罪完了!
三,大量的舊貴族,遊俠,投機者的煽風點火
大量不安分者的存在是隱形的威脅,只要有風吹草動他們立即行動,他們根本不會管百姓的死活,他們只為了他們的利益,什麼百姓,都是透過造反滿足他們私慾的幌子罷了!
因此秦滅是必然的,法律太公平,連貴族都打壓,那些好吃懶做的貴族誰受得了,後世刑不上大夫的儒家王朝,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豪門為所欲為法律根本約束不了,這才是那些社會精英想要的社會模式!
-
7 # 論古今多少事
秦朝是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王朝。其創始人秦始皇嬴政、創立的帝制,更是開啟了中國古代帝制的時代。並且制定的政治制度被後世王朝延用兩千多年。對中國和世界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制定的法制上,太過苛刻。當然趙高此人可以說是一手把秦朝推向了滅亡。而秦始皇過於著急了,如果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我想秦朝不至於那麼快的滅亡。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贏姓、趙氏、名政,其父是秦莊襄王子楚。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第五次東巡途中不幸患病,不治身亡。時年49歲。
秦始皇嬴政在繼位以後,依然延用商鞅變法的制度。大力的發展軍事實力,並且還培養了一批後來叱吒風雲的著名將領。
秦始皇在經過十多年的戰略準備以後,於公元前230年正式開始向六國征戰,總共耗時10年,秦國陸續兼併六國。
並在公元前219年平定了南方百越等國。至此秦始皇嬴政正式完成了統一大業。並且結束了貴族專制的王國時代,正式進入了封建君主專制時代。
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從秦始皇正式統一六國到滅亡,只延續了短短的15年!是什麼原因這麼快導致了大一統王朝的滅亡哪?
小編認為秦朝滅亡有以下原因:首先: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開始大肆的興建土木。如修建長城、秦直道、阿房宮、秦始皇陵等等一系列的浩大工程。雖然修建長城和秦直道是為了抵禦塞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部落入侵中原和加強內部到邊疆的交通便利。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被迫修建的,是值得肯定的行為。
可是從經濟和人民上來說,卻是加重了國力的消耗和農民的負擔。這些政策的出發點就是為了保護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些我想大部分老百姓是能夠理解的。可是修建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就沒有辦法說服廣大人民群眾了。這些都是勞民傷財的工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其次:秦朝的法制。秦朝是一個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國家,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原來的法家理念已不足以滿足當下的需求。可是秦朝的統治者不思改變舊理念,不根據實際情況去制定新的制度,反而繼續用戰爭年代制定的制度來治理國家,這樣顯然是行不通的。
最後:秦朝在統一六國以後,本來這個時期是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時候。可是這些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私慾,大肆的強徵各種苛捐雜稅,強徵各種徭役,使老百姓的負擔成倍的增加。同時也使得國家的實力被消耗殆盡。
因此我認為秦始皇嬴政在統一六國以後,實行各種政策太過於急躁了,應該遵守循序漸進的去推進各種政策。這樣老百姓也會輕鬆些,而國家的實力也不用消耗那麼大。
趙高在秦朝滅亡中扮演的角色趙高是秦二世胡亥時期的丞相。在秦始皇東巡途中病逝以後,趙高聯合李斯合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從而逼死了太子扶蘇和蒙氏兄弟。擁立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繼皇帝位,是為秦二世。
而胡亥此人平庸無能、剛愎自用、愛聽信讒言、沒有自己的判斷力,一切朝政大事都聽從趙高的安排。並且胡亥此人還很殘暴,可以說秦始皇的子女被胡亥基本屠殺殆盡。
而趙高是一個老奸巨猾的人,秦二世胡亥根本就不是對手。因此這個時候趙高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秦朝的大權,而胡亥只是一個傀儡而已。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朝堂上,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在獨攬大權以後,開始結黨營私、強徵各種苛捐雜稅、強徵各種徭役。並且還害死了李斯。可以說趙高把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高潮,從而加快了秦朝的滅亡。
所以小編認為:秦朝的滅亡是趙高一手導致的。如果沒有趙高在沙丘政變,那麼太子扶蘇就會順利的繼承皇位。並且我相信秦朝在扶蘇的帶領下會創造更多的奇蹟,也會使秦朝多延續幾百年。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為扶蘇此人,為人寬厚、待人真誠、禮賢下士,經常向秦始皇嬴政提出實行仁政,並且扶蘇此人在政治上還有獨到的眼光,有政治遠見。因此我認為秦朝的滅亡是趙高為了滿足自己的皇帝夢,為了自己的野心,才把秦朝推向了滅亡的地步。(謝謝各位的觀看,歡迎各位評論,請多多點選"關注")
-
8 # 七鬥
秦朝的滅亡,據我考據,完全是因為趙高,沒有趙高,大秦不亡。
且看趙高是何許人也,史傳他和嬴政是本家,嬴政也姓趙,應該是同姓本家,說趙高的父輩犯了錯,被囚在隱宮,所謂隱宮,也就是現在的限制人身自由罷了,給你個院落,自生自滅去吧!據說小趙高就是在這樣封閉的院落裡成長起來的。
但趙高真實的身份卻要嚇人一跳,他實乃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孫,趙括之子,對,就是那位紙上談兵的趙括,被戰神白起坑殺二十萬,自己也一命嗚呼的被後人不齒的趙括。
長平之戰的惡耗傳來,不但趙國舉國哀痛,趙奢一家也更是悲痛萬分,且惶恐萬分,悲慟的是趙括陣亡,惶恐的是,擔心趙王治罪。
一家老小,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但趙高擦乾淚水,心中復仇的火苗,熊熊燃燒。
與其坐等趙王治罪,滅門而死,倒不如前往秦國,刺殺白起或者秦王,一為國仇,二為家恨。
懷揣著仇恨,趙高潛到秦國,奈何自己小小年紀,手無縛雞之力,別說去手刃白起秦王了,自己連飯也沒吃的,再遊蕩下去,復仇大業未成,自己倒先餓死球了!
欲成大事,先吃飽肚子。
趙高誤打誤撞,竟摸到了秦王本家的院子,也就是那個所謂的隱宮。
老趙頭膝下無子,正怨天怨地,忽然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不但眉清目秀,而且還是帶把的,好了,啥也別說了,你小子還姓趙,這就是俺兒啊!俺就是你爹啊!
教識文寫字,一點就通,突飛猛進,這趙高在家時就跟著紙上談兵的父親博學多識了,趙老頭一時驚為天人,如獲至寶。
待稍長,薦進宮為文法小吏,趙高寫得一手好字,據說隸書就是他發明創作的。
嬴政是慧眼識珠,這趙高長得不但漂亮,而且行事上也落落大方,舉止得體,再加上一手好字,又博學多才。此人可堪大用啊!最後竟封趙高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
是不是趙高升官發財了就忘了復仇之事了呢?
當然不是,但他親歷了荊軻刺秦事件,知道秦王的厲害,並不是靠匹夫之勇就可以達到願望的,如果逞一時之勇,下場將與荊軻無異。
趙高就如潛在深水裡的鱷魚,忍而不發,一發就不可收拾,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機會總會有的,就在嬴政又一次出巡時,機會不期而至。
嬴政終因操勞過度,傷風感冒發燒了!
四肢無力。
趙高下手了,舉起怯熱的冰塊,一下把嬴政砸死了!
嬴政既死,大秦帝國猶如積木抽了基礎,轟然倒塌了!
趙高一不做二不休,又矯殺了公子扶蘇,賜死了大將蒙恬,立胡亥上位,指鹿為馬,胡作非為,大秦的氣數,終被趙高給敗盡了!
-
9 # 中孚鑑
秦朝是秦始皇嬴政先後滅六國而完成統一大業建立起的王朝,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透過武力攻滅六國,可見當時嬴政統治下的秦國國力。秦朝的建立,也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也因此奠定了後來二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格局,可謂是百代都行秦政法。因此秦朝在歷史上是有些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作為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雖然偏於殘殺,但他的功績和成就卻不可否認,亦可謂是千古一帝,其本是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雖然雖然秦朝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影響,秦朝的兵力也曾很強盛,但是秦朝很很快就走向了滅亡。
趙高曾深受秦始皇的信任,後來又是秦二世時期的專權人物,他因為受到秦二世的寵信,從而專權亂政,他亂殺無辜,讓秦朝失去了很多文臣武將,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那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秦朝得滅亡和趙高的關係大嗎?
秦朝的滅亡是和趙高有一定關係的,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秦朝自身的原因。
當然趙高專權亂政時,卻把秦朝的暴政推向了頂點,從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為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起義不斷時,秦二世寵信趙高,而趙國卻隱藏不報,而是報著好的事情,如秦軍失利的事則多是壓下,如此就讓秦朝失去最好的出兵機會,最終秦朝走向了滅亡。所以秦朝的滅亡是和趙高有一定的原因。當然主要的原因還是秦朝本身。
首先,秦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嬴政透過武力攻滅六國的,因為秦始皇雄才大略,因為他的強大魄力、能力和秦國的實力,從而最終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那時秦始皇雖然建立的秦朝,但是因為是透過武力建立的,故而原六國貴族都是渴望復國的,如此秦朝本身還是危機四伏的。而因為那時秦始皇還在世,因為他的人格魄力,所以原六國貴族勢力只能隱忍,但他們卻沒有忘記復國,知道後來秦始皇駕崩時,他們也就開始謀劃準備著反秦了。
其次,秦朝之法過於嚴苛,統一後的秦朝亦施行暴政,其大興土木、連年用兵、濫用民力,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此秦朝就大失民心,故而百姓為了生存,於是紛紛起義。
最後,秦二世繼位後,他寵信趙高,同時秦二世又是一個殘暴昏庸之主,他不僅不修德政,反而施行殘暴的統治,從而加速了人們對秦朝的怨恨,此時秦朝的統治可謂是已經動搖了秦朝的統治根本,所以這個時候不僅有農民起義,而且還有原六國貴族起義。
最終秦朝在農民、貴族的起義下,走向了滅亡。而趙高在秦朝的滅亡過程中是讓秦朝加速了它的滅亡。如此秦朝的滅亡多少是和趙高有些關係的。
-
10 # 山家往事
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可是,並六國後不過二十年,天下間反秦勢力便風起雲湧,為何形勢如此急轉直下?
有人或許就說了,都是趙高這人弄的,指鹿為馬,打擊異己,好生生一個國家葬送在他的手裡了。趙高確實影響了秦朝的命運,但不是決定性的,至於秦為何滅亡呢?且聽我道來。
1、始皇威望太高
換句話說,就是秦始皇死的太早了。你看,他老人家活著的時候,像什麼“西楚霸王”這麼大的家族也只能龜縮於太湖上的一個小島上。張良倒是膽子比較大,在博浪沙意圖趁秦始皇出巡之際行刺,但也不是親自幹的,花錢僱傭的職業殺手而已。
就連後來的漢高祖劉邦,都不敢喵一眼秦始皇,哪怕是秦二世登基後,始皇餘威仍在。劉邦還是乖乖的壓著刑徒去驪山交差,聽聞陳勝吳廣的事情後,他才蠢蠢欲動。對於始皇這樣天神一樣的人物,他活著,本身就是對別人的威懾。
2、秦朝的戰術失誤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
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大意是說,有人西入咸陽,給胡亥報告說東方有人謀反,胡亥很不高興,叔孫通知道胡亥想什麼,就說那哪裡是謀反,不過就是一群盜賊,現在已經被盡數拿下了,不足為慮。
胡亥哪裡來的自信,他的臣民就不會謀反呢?
首先他自小長在深宮大院,沒有經歷過外面這些血雨腥風,另外,秦法雖嚴苛,但是秦民都奉之為圭臬,他理所當然的以為原來的東方列國自然也會接受。他隨秦始皇巡遊天下,看到的應該是一副百姓祥和的畫面。
還有,秦朝到處搞基建,驪山陵墓、鑿挖靈渠、北部戍邊等,到處徵發徭役,在這種惡劣情況下,百姓都能接受,他們又怎麼會選擇起事呢?所以首先在心理上他就排斥謀反這種說法。
事實上,秦末農民起義,真的就像打秋風。那些農民起義軍雖然打著“誅暴秦”的旗號,卻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說他們是盜賊也有道理。以項羽為例,他在最初的時候,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就地屠城!劉邦開始雖然也是濫殺,但是遇到項羽這樣的人,他都深感和項羽一起為恥。
面對這樣的暴行,各個城池的百姓自然是拼死抵抗,這種揭竿而起的行為,並沒有成燎原之勢,而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畢竟,打不下來,他只能去找下家試試了。
3、秦朝的戰略佈防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
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周文率領幾十萬大軍殺到戲水,朝廷才引起恐慌,國內沒兵,怎麼辦?危難之際,章邯率領驪山刑徒,組建臨時軍隊,一戰敗周文,二戰破齊楚聯軍,再戰擊殺項梁。
大火本已撲滅,只剩下一些零星火苗了,卻再次引發朝堂戰略調整。最終,章邯走投無路,投降項羽。
秦國的主力在哪呢?
秦國統一華夏後,繼續向邊地拓展,北部由蒙恬將軍三十萬,隨時伺候匈奴;南方,由任囂、趙佗領兵五十萬駐守百越。而秦朝在國內基本上無駐軍。也就是說,剛剛統一後的秦朝,在原六國的地方居然不設防!
或許,嬴政真的無奈吧。能把僅有的八十萬精銳全部駐守邊疆,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甚至在他身後兩千年的歷朝歷代亦是聞所未聞。以秦始皇雄才大略,他不會意識不到這其中的風險。
陳勝吳廣起事後,秦朝並沒有召回這八十萬大軍,哪怕是在秦亡的時候,除了王離在九原率領十萬大軍南下靖難,其餘依然按兵不動。這太匪夷所思了。
難道是秦朝無力控制他們?有這種可能性,但是微乎其微。即便是朝廷失控,這八十萬大軍,家屬總在國內吧?於情於理,他們也不會置之不理的。
征戰匈奴和百越的那份艱難,秦始皇是知道的,可能真的是基於這一點,所以才讓那些秦軍銳士駐守邊疆、永衛華夏,哪怕是內部生了亂子也不能回來。若真如此,嬴政對得起“千古一帝”這稱號。
後來,趙佗燒掉棧道,斷絕與中原聯絡,在漢武帝時實臣服漢朝。
4、歷史發展的必然
白起在攻打楚國的時候,焚燒楚君宗廟,將夷陵大肆破壞,這一舉動,深深引起了楚華人的仇恨。楚國貴族藉此煽風點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另外,其他列國的貴族子弟,也是無法接受“家道中落”的局面,紛紛扛起“誅暴秦”的大秦,渾水摸魚。
如果做一個詳細的分類,我們會發現,在陳勝吳廣之後,舉旗的基本都是原來東方列國的諸侯、世家等顯貴。甚至他們在打下“故地”後,就不再進兵,比如齊國。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恢復原來的封邦建國。
這畢竟是逆趨勢而動,歷史不會再給他們機會。劉邦建立漢朝後,開始也分封,但是在逐漸收縮諸侯國的許可權。漢景帝七國之亂後,中國再無諸侯國。
打地基時,夯土機要不停的打,才能夯實。同樣道理,當一種新生事物出現時,必然要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才能走的更遠,指望一下就解決,這不現實。
總結
秦亡,不僅僅是個別人的因素,他是一種集體的行為,也是一種趨勢,但這種趨勢總體是向好的,所以雖然它最終滅亡,但是漢承秦制,依然獲得了新生。
回覆列表
跟趙高有直接關係,如果有歷史法庭的審判,趙高就是秦朝滅亡的第一罪人。他做了幾件事,導致秦朝滅亡:
第一,沙丘之謀害死扶蘇,幫助胡亥上位。本來寬厚仁慈的扶蘇,是秦始皇最理想的接班人。經過數年的征伐,秦室營建宮室、陵墓、直道等國家工程,天下早已暗積民怨。如果繼位的是有心實施仁政的扶蘇,而不是胡作非為的胡亥,秦的國祚不至於如此之短。扶蘇是秦始皇栽培多年的繼承人,頭腦清楚政治成熟,胡亥什麼都不懂,成了趙高的傀儡;
第二,趙高亂政,天下烽煙四起後,曾想取秦而代之。先說亂政,他把持國政,接著胡亥的信任,誅殺一批棟樑之臣,如蒙恬、蒙毅兄弟,丞相李斯等人。趙高排斥異己,心術不正,大秦最後的將星章邯被項羽圍困,曾派使者回朝廷求援,被趙高拒之門外。見不到秦二世,章邯內外交困,不得已投降了項羽。大秦最後可以保衛關中的部隊投降了,離亡國不遠了!曾想取秦而代之,是因為他和劉邦的密謀,引出兵入關,跟劉邦分關中;
第三,殺胡亥,滅了秦朝法統。趙高把秦二世騙出長安,派自己的女婿,在望夷宮中滅掉秦二世。此前,他畢塞言路,搞亂朝政,一步步把秦二世推向深淵。
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六國舊民對秦的怨恨和秦朝的嚴刑峻法。秦並六國後,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速度超過處在時代的頻率。所以,百姓受不了了,就開始造反。六國舊貴族趁勢而起,天下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