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了鼓勵父親們拿出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與孩子們共度美好時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日在其官網上推出了一個新的育兒網頁“成長早期至關重要”。這個網頁是兒基會“超級爸爸”活動的一部分,旨在認可父親在子女早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想了解你家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充當什麼角色,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幫助呢?
3
回覆列表
  • 1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爸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主要體現在:

    1.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

    爸爸不像媽媽對孩子照顧的那麼精細、周到,常常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做事,讓孩子隨心所欲去玩,這樣,鍛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促進了孩子大腦的發育,所以,爸爸帶的孩子常常更聰明,動手能力更強。

    2.爸爸帶的孩子性格更開朗

    爸爸的性別角色,常常比較大度、寬容,不斤斤計較,在這樣的性格影響下,爸爸帶的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也比較開朗樂觀,積極向上。

    3.爸爸帶的孩子運動能力更強

    爸爸常常愛運動,打球、游泳、滑雪等等不在話下,帶的孩子自然受其影響,也會運動力滿滿,喜歡運動的。

    這樣看來,爸爸帶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各位寶爸行動起來,千萬別做缺席的爸爸,缺位孩子的成長,太可惜!

  • 2 # 暖心秋媽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在孩子的心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爸爸在生活中的缺失,家庭幸福指數不高。

    當爸爸成為一個家庭裡隱形的存在,那麼,孩子會把媽媽平日裡的埋汰深深地藏於心底,甚至於會影響將來孩子的家庭。

    小宏從出生起就一直是媽媽帶著,爸爸外出打工,一年就回家一兩次。回家的時候也天天遊戲,根本不會主動逗孩子或抱孩子。小宏漸長漸大,媽媽平日裡的埋怨全讓小宏收,每次看見爸爸玩遊戲,小宏都不喜歡,且不願聽爸爸的話。這樣的行為,讓爸爸特別惱火,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居然不聽話,小宏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爸爸的揍。

    小宏爸爸沒有付出,又怎能期待孩子願意聽他的話呢?這樣的後果就是,兩父子幾乎不交流,即使是爸爸在外回家,小宏也藉故到外邊玩。

    小宏爸爸當年兒時,也經歷了爸爸在家庭裡缺失。結果,他與爸爸的關係再現於孩子的身上。所以,成了家,有了孩子,男人要是缺失於養育孩子的路上,這樣的家庭鮮少會幸福。

    二、爸爸參與孩子的養育,孩子更具備成才的條件。

    小茜是家裡的獨生女。儘管平日裡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說女兒最終會外嫁,不必怎麼養育。但是,小茜爸媽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議論與眼光。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只要誰有空,每天都帶著小茜鍛鍊、學習與遊戲。偶爾還會一起去旅遊、看電影、爬山、野炊。反正,爸媽當年玩過的遊戲,小茜也在爸媽的帶領下,都領略子番。小茜的成績一直在年級前三,甚至是大學、出國留學、工作、成家、生孩子,小茜都挺讚的。

    正因為有著父親的全程參與,小茜的人生才會那麼出彩!所以,一個家庭裡,爸爸不當隱形人,那是多麼重要啊。

  • 3 # 小毛阿姨聊營養

    父親對孩子健康成長到底有多重要?

    說實話,我所見到過的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幾乎都是,父母關係非常和睦,父親對子女非常關愛和支援的。

    月子裡爸爸的愛和付出,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我因為產傷嚴重,月子裡幾乎都是我媽媽和老公照顧孩子的,我記得出了月子後老公跟我說,這一個月雖然累得要死,掉了十斤肉,但是對孩子的愛好像更深了一些!

    “超能奶爸”是人們對月子裡帶孩子的爸爸的一種稱呼。

    遇到老公變身超能奶爸的女性是幸福的,但這個稱呼也體現了有很多爸爸是很少,甚至沒有對孩子的養育付出太多的。

    但其實爸爸如果能在孩子很年幼,比如月子裡時多照顧孩子一些,對於迅速建立親子關係是很有利的。

    您想啊,剛生下來的寶寶,不會叫爸爸也不會微笑,父親多付出一些,也就多一些“愛的成本”,這成本越花越多,愛就越來越深。

    小時候的陪伴,讓孩子懂得愛和被愛

    “喪偶式育兒”家庭,一方面會讓獨自帶孩子的媽媽心生怨氣,甚至因為育兒的勞累而脾氣暴躁,不能夠很耐心,很溫和的跟孩子去溝通;

    另一方面,父親的漠然和不付出,也沒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父親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

    而父母之間的愛、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孩子完整人格建立,以及今後人生中各類人際關係建立的一個非常重要基礎,缺乏父愛,可能讓他對於愛和被愛的理解沒那麼深刻全面。

    長大後,父親的支援是孩子的勇氣

    我的中小學同學裡,有幾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常常會被同其他同學欺負,喊他們“沒爹的孩子”,這令他們很自卑,也很難跟同學正常相處。

    而那些雖然有父親,但父親對孩子關心甚少,甚至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的家長,孩子的心裡一樣會膽怯和自卑。

    父親的愛也許羞於表達,但父親的愛深厚而沉重,他們為我們的付出可能我們要在自己有了子女,並且養育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真正體會。

    想你,我的父親!

  • 4 # 晨光微曉

    爸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多重要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都推出爸爸育兒網頁了,可見爸爸的作用有多大,主要國際組織都開始重視的程度。

    爸爸在育兒中的地位

    都說“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媽媽相愛。”——從這一角度而言,爸爸媽媽各佔一半。因為父母相愛,意味著“爸爸愛媽媽”還有“媽媽也愛爸爸”。

    父母關係要先於親子關係,這才是比較順的家庭關係。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哪一方都不能少。

    其次,中國有句老話“男主外,女主內”。在家庭中,母親負責孩子的聖訓基本,也就是飲食起居養育。而父親則擔負著安全感、規則意識的教育責任。安全感、規則意識在孩子將來融入社會,集體相處都有很大的作用。安全感讓孩子有交往的自信。規則意識讓孩子能在集體生活中更好地融入。

    在性格養育中,父親與母親的性格形成互補,讓孩子看到,不僅有溫柔的一面,還有陽剛的一面。剛柔相濟、陰陽相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知進退。同時,因為父親的責任,孩子也能更好地明白擔當。

    更主要的是愛

    爸爸的愛不一定像母親的愛那樣雋永,但同是融於血脈,讓孩子更加明白生命的來處。

    有來處,前路才能不迷茫。

  • 5 # David媽咪育兒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父親節即將到來之際,推出了父親育兒網,這一舉措標誌著家庭教育中母系為主導地位的教育模式將被破。父親作為家庭成員的重要角色要起到對孩子教育的作用。

    其實,關於父親教育孩子的話題,不是我們現代人突發奇想出來的觀點。

    在中國的南宋時期有一位蒙學家叫王應麟,他的著從娃娃到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會背上幾句。至今流傳了700多年的《三字經》。

    《三字經》其中的一句是這樣說的:“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第一句就是子不教,父之過。由此可見,生養孩子不教育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既然是錯就要修正。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順應時代的需求,為全世界兒童的教育問題不遺餘力的宣傳,呼籲每個家庭中的父親以此為契機,改變家庭教育模式需要每一位父親的參與。

  • 6 # 無鹽淺論

    湊巧,無鹽從前年開始一直在南韓推喇奴學院展開的中國區《爸爸學校》學習,這個課程在全球至今已經柒仟多屆了,畢業的爸爸們數不勝數;所以,無鹽便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大概的捋一遍爸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所起的重要作用吧!

    為何我們說爸爸對孩子的影響甚為長遠呢?

    我們知道,做一個爸爸容易,做好爸爸卻並不容易。日本有一句諺語:“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其言外之意便是在孩子的成長的歷程中,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標杆,孩子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父母的習慣。尤其對於父親而言,他的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性絕不會止步於他生活的那一代,同樣,他的正面榜樣也不會止步於他生活的那一代。可見,作為一個爸爸,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多麼的重要。

    那麼,一個爸爸到底對孩子都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關於這一點,無鹽想從爸爸的角度來一個個分析:

    第一種,超級成功型的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一型別的爸爸,自身追求名利權勢的目的性極強,凡事都以外表、成就來判斷成功的依據;因此,對於孩子的要求也總是偏向於在各方面都要勝人一籌,然而,這一型別的爸爸內心卻往往是情緒濃重而又缺乏自信心的。在這種性情的爸爸影響下,其孩子往往也會學著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在各方面都想著得到別人的認同、追捧等滿足感,甚至超越了自身的想法和感覺,最終活成了一個沒有自我的人。

    第二種,定時炸彈型的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種爸爸的特點是內心經常無緣由的恐懼、威嚇以及情緒不穩定,會不定時的將自己的暴戾之氣發洩到家人、同事等人身上。如果孩子長期在這一種情緒波動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勢必造成孩子的長期性恐懼壓抑,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一般而言,在這種長期恐懼戰兢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分裂人格,即要麼是逃避型人格,逃避人群、不敢面對陌生環境的人格;要麼是比他爸爸更加暴戾的人格,情緒更加不穩定,凡事都容易暴怒,甚至攻擊和強迫別人。

    第三種,被動型的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種爸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家庭工作分開的很清楚,能一心專注在工作上,追求穩定的物質提供於家庭,而母親則扮演著家庭的主心骨,家庭中的情緒操控完全由母親主導;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伴隨有生疏感,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尤其在人際交往上,會不自覺的產生情緒上的陌生感,而且在行事為人上常常顯得比較消極,缺乏主觀能動性。

    第四種,透明型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種爸爸的特點不僅僅表現在實質上的離婚等現象造成的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更是表現在從心理感受上與孩子的疏遠,使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愛如山的挫敗感;孩子在這種幾乎感受不到父親存在的環境中成長,成年後往往會形成比較極端的性格,並且一般比較自我,尤其在建立彼此信任的人際關係時困難重重。

    第五種,恩師型爸爸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一型別的爸爸由於常與孩子在一起嬉戲,談笑風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往往都能隨時出現,在孩子需要堅強時往往也能及時肯定,會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透過不斷的接觸中傳輸給孩子,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導向的有用之才,懂得自重,懂得感恩,懂得陪伴,充滿愛的餘生。

    學過《爸爸學校》課程的劇友們應該清楚,無鹽上面所列的五種型別的爸爸,其實就是講的“爸爸的影響力”,後續還有“爸爸的男性角色”、“爸爸的使命”和“爸爸與家庭”的課程,只是限於篇幅,也因為題目對內容的範疇,單單用“爸爸的影響力”來回答已經足夠了!順祝閱讀此文章的寶爸寶媽們閤家安康!

  • 7 # 飛媽叨劇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父親的責任和母親一樣重要。

    媽媽在家庭中大部分時候,是對孩子的衣食起居加以照顧。而隨著孩子的長大,父親帶給孩子的視野會更寬廣,更能滿足孩子對未知的渴望。比如,和父親做遊戲,父親帶他出去玩時,能帶給他更多的新鮮感。

    舉個例子,雖然我看著孩子長大的(全職媽媽),孩子也很愛我,但是他三歲後,發現更願意和爸爸玩,爸爸下班後也愛纏著爸爸陪他玩。讓爸爸陪他打槍,陪他堆積木。爸爸出去玩時,給他找了長樹枝都覺得爸爸很厲害。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家庭必然是父親母親都陪著孩子。試想如果父親每天不開心,家裡能和睦嗎,家裡不和睦孩子能健康嗎?所以父親的責任和母親一樣。只不過現在接觸到的很多的資訊好像把責任都推給了母親。所以才有了“焦慮的母親,事不關己的父親”,這一說。

    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所謂言傳身教,父親的一言一行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 8 # 小晗晗愛閱讀

    爸爸在育兒過程中的缺失應該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很流行的一句話來表達:父愛如山,一動不動。可事實上,爸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研究資料顯示,爸爸對育兒的參與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聰明,適應力強,在爸爸陪伴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更加寬容,更富有責任感。

    我兒子六歲,非常幸運,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爸爸

    他的爸爸會給他讀故事,媽媽負責讀繪本故事,爸爸負責讀科普知識書,雖然爸爸經常加班很辛苦,但是下班回家後還是會做這件事兒;他的爸爸會和他一起搭房子、玩積木、拼軌道;他的爸爸還會在他玩小遊戲遇到難關時幫助他;他的爸爸還會做美味可口的飯菜給他吃。

    我是一個文科生,討厭讀科普,也回答不了孩子那些層出不窮的問題;我是一個手殘媽媽,討厭一些動手的遊戲。剛好,爸爸都可以,雖然平時很忙,陪孩子的時間很少,但就是在讀書的時候,在每次一起玩的時候,兩個人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且啟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他愛上了科普,還教會了孩子勇敢的嘗試,教會孩子做事兒要有耐心,要學會找方法。孩子現在六歲,喜歡問問題,喜歡思考,獨立自主,而且動手能力很強,經常喜歡在家搞小發明。我覺得這些都離不開爸爸的引導和影響

    他的爸爸還是一個脾氣非常的人,每次我和孩子因為一些事情鬧的不開心,氣氛緊張的時候,爸爸總是會站出來,很好的處理。遇到事情,爸爸不喜歡發脾氣,更不會打罵。他會透過和孩子的溝通,建立一些規則,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幾年裡,我們用這樣的方式,給孩子樹立了規則意識,也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說我是感性的,那爸爸是理性的。雖然我和孩子的關係也很好,經常會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追逐打鬧,但也經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搞的孩子無所適從,用我老公的話說就是變臉比變天還快。但爸爸不是這樣的,他沒有豐富的表情,也很少和孩子打鬧,但卻是孩子的精神導師,在日常的生活裡,在一件件小事兒裡,教孩子去換位思考,教孩子學會寬容,教孩子去堅持,教孩子去愛。當然,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受到的家庭教育,會影響他的一生。而好的家庭教育並不是靠媽媽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爸爸的參與。因為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在很多事情上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孩子面臨挑戰和難題時,爸爸更傾向於鼓勵孩子堅持,而媽媽經常會想,孩子這麼小,算了吧。或者經常捨不得,不忍心,容易放棄,特別是在孩子規則意識建立這些事情上。

    在我兒子的心中,爸爸和媽媽是不一樣的。他經常會說媽媽讀故事讀的好聽,可是沒有科學知識,脾氣還比較差。爸爸懂科學知識,還會搭房子,還會拼積木,還會設計圖紙,還會做好吃的。我想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成為最厲害的工程師,成為一個火車設計師。是爸爸讓他有了這樣的夢想。

    或許,在每一個小孩的心中都住了一個“超人”,都有一個英雄的夢想。那就是他們的爸爸,他們希望成為像爸爸一樣的人,他們希望和能爸爸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鍛鍊,一起做好吃的,一起做很多事。或許正是因為陪伴的缺失,讓很多爸爸並沒有發現。

  • 9 # 兒科恩銘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育。教育又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管著就夠了,根本不需要參加什麼社會實踐活動。孩子能夠把學校老師教的語數外讀好就行,家長出錢培養孩子,還要親自上陣,事事親力親為,出錢幹嘛?要老師幹嘛?其實古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教育不成功,錯在誰?第一責任人是孩子的父親!可見在孩子教育中,爸爸有多麼重要。大家喜歡追星,我們就拿明星來舉例吧。李雙江老師和成龍大哥在中國可謂是紅透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難道他們的家庭條件不夠好?學校對這樣的星二代會不重視?為什麼最後孩子會出現被社會教育的情況呢?很顯然,家庭教育做得不夠好。父親失職了!李雙江老師和成龍大哥多次在公眾場合表達了自己對孩子的溺愛和疏於管教才導致發生了這樣令人惋惜的結局。這些爸爸們事業的成功並不能彌補他們親子教育失敗所留下來的遺憾。所以,請各位爸爸們,減少不必要的社交頻次,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瞭解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未來您得到的會更多。鄭淵潔老師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專注幼兒教育多年,算得上是個中翹楚。許多孩子都是讀著他的書長大的。他的孩子,則完全是由他本人教育出來的。其中耗費的心血只有鄭淵潔老師自己能夠體會。當然,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缺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並不完整的鄭亞旗。許多朋友認為鄭淵潔老師的教育並不成功。可您覺得怎麼樣才算成功呢?一定要是功成名就才算成功麼?對社會有用,對他人無害不就是成功麼?作為孩子的父親,願意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去思考,去研究哪種教育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成才。我認為,這樣的父親是稱職的。父愛如山,每個父親的肩上都扛著孩子健康成長的重擔,哪能十全十美,但求無愧於心。您說呢?

  • 10 # 心路獨舞

    前段時間有一篇熱文,題目是《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失控的孩子=中國式家庭》,裡面特別提到了如今這個時代真的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了,越來越多的男人(甚至不少女人)認為,父親的責任就是掙錢、工作,因此經常加班應酬,很多時候把當成旅館,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的重任都落在了母親的肩上,爸爸並沒有擔當起自己的那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父親的參與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重要?

    在心理學的有關文獻中,父親經常被描述為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橋樑,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基礎。在學者Paquett的"啟用理論"中,將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描述為“透過打鬧遊戲形成的一種啟用關係”,這種關係不僅可以用提供新經驗的方式來刺激啟用孩子的情感機制,促進其社會能力的發展,而且能誘發孩子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培養自信心,從而擺脫對母親的過度依戀。

    由此可見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缺失的話危害不小,現在的孩子當中”巨嬰“特別多恐怕與此關聯不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出爸爸育兒網頁就是基於類似的考慮。

    我剛到美國的時候,週末經常遇到爸爸帶著孩子們出去玩的情況,釣魚、爬山、打球等等,開始會忍不住問孩子媽媽呢?得到的回答是週末是家裡”父子專用時間“(father kids time),也就是爸爸一週上班,親子時間少,週末多一些時間在一起,也給媽媽放個假。

    我的美國同事中還有媽媽在職場、父親全職在家帶孩子的情況,我們現在的系主任就是女的,丈夫在家裡管家務和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有發育和智力障礙,沒法正常上公立學校,只選一輛門課,其餘課程都是丈夫在家裡家教(home school)的,據我們系主任說,他們形成這種結構的原因是她耐心少,相反爸爸很細心也很耐煩,也特別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現在那個智力有限的孩子相對他的條件來說發展的算不錯,那個正常的孩子則非常出色,還在爸爸也在餘下的時間裡做些和專業相關的事情,好在他和妻子是同行。

    丫丫出生之前,我和丫爸兩地,出生後丫爸休了一年的無薪假期和我在一個城市一起帶孩子。後來我做出妥協換工作兩人搬到丫爸的城市,也就是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丫丫的閱讀能力和籃球就是爸爸啟蒙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和尚也可以娶老婆?為何明朝嚴禁和尚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