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盜帥夜留香YE

    題主列舉的,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開國奠基之君了,每一個人在其生活的年代,都能攪動風雲,一時無二。

    但如果這些人都匯聚在同一個時代,到底誰能笑到最後,那還真可以好好說道說道。

    當然,在分析之前,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都處於劉邦那個年代。

    因為木桶理論的作用,如果不能統一裝備和思想,那對於秦始皇、劉邦、李世民這樣相對較早的君王而言,那是不公平的。

    畢竟從宋朝發現了火藥開始,火器就被廣泛的應用到戰爭當中,尤其到了明清之際,火器的使用已經越發成熟了。這對於那些不知道火器為何物的君主而言,那是不公平的。

    當年代統一之後,就可強勢分析一波了。

    首先,努爾哈赤和耶律大石就可以排除了。

    努爾哈赤一生得主要功績就是統一女真,割據遼東,建立後金政權。

    頂多是一個起於微末,最終割據一方的梟雄,但絕不是那種爭霸的天下的雄主。否則努爾哈赤就不應該僅僅割據遼東了,而是打破山海關,直下中原腹地了。

    別說努爾哈赤了,就說他的兒子皇太極,終其一生也沒有踏入山海關半步。哪怕到了福臨即位,如果不是大明內部動亂,吳三桂不再死守山海關,給了清軍可乘之機,多爾袞也進不了山海關,清軍也入主不了北京。

    所以,努爾哈赤就率先被排除了。

    緊接著是耶律大石。

    如果說,耶律大石為遼國續命,不是偏暗一隅,而是率領大軍平金滅宋,並且頂住蒙元入侵,那他還算是個人物。

    但他遠離中原,去稱霸中亞,我就只能笑笑不說話了。

    我只能,只要在中國曆代中選出一人,讓他提一隻勁旅前往中亞地區,其成就都不會若於耶律大石。

    其次,應當排除秦始皇和趙匡胤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其實並不說是秦始皇本身有多厲害。

    賈誼在《過秦論》曾言,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

    什麼意思?

    就是大秦能夠統一六國,那是因為在秦始皇即位之前,以及有六代先人為大秦的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好比打英雄聯盟或者王者榮耀,秦始皇接手的時候,已經六神裝了,而別的國家,要麼才是出門裝,要麼一裝,最多也就三件裝不到。只要你不是傻子,是個人就能五殺。但如果你也是一兩件,那麼你是最後能五殺,還是被別人圖滅,那就不一定了。

    同理。

    如果秦始皇是秦獻公之子,獻公一死,秦始皇直接即位。

    那麼秦國最終會是什麼走向,誰也不知道,說不定就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要說秦始皇是站在六代先烈的肩膀上成就偉業,那趙匡胤就是站在了郭威的肩膀上當上了皇帝。

    大周的基業是誰打下來的?

    是郭威!

    而趙匡胤,充其量就是郭威手下的一員大將。

    劉備之關羽、曹操之張遼、孫權之周瑜。

    誠然,不可否認趙匡胤是一員大將,為大周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真正打下江山的雄主,可不是他趙匡胤,而是郭威。

    趙匡胤要是真有能耐,就在郭威在世之時,自立門戶,自領一軍,與郭威爭天下,於亂世奪江山。而不是趁著柴榮剛死,就欺負人家孤兒寡母,成小人行徑,又如何能與歷代群雄爭鋒?

    平南唐、定後蜀,也不能說趙匡胤多厲害,你也不看看都是什麼樣的皇帝……

    然後排除的是成吉思汗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名字說出來確實非常霸氣 也總是受人吹捧

    但實際上的鐵木真

    未必就能在與歷代群雄爭奪天下的時候,取得多麼大的優勢。

    首先成吉思汗最牛逼的地方,也最受人吹捧的地方,就是他曾經西征歐洲,並且攻下了歐洲很多地盤,最遠打到過土耳其。

    並且殲滅西夏、重創金國、掃平西遼。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西夏、金、西遼

    那都是垂垂老矣的國家了,鐵木真的出現,最多是加速了他們滅亡而已。

    而在鐵木真西征的時候,歐洲、中亞的國家,都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可以說在1688年,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之前,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每有一個文明能與古代中國相提並論。

    鐵木真的征伐,是一種摧枯拉朽的狀態,幾乎就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擋。

    甚至於可以說,是鐵木真的征伐,大軍到處,給他們帶去了文明。如果我沒有記錯,火藥就是那個時候傳過去了。

    所以說。

    鐵木真西征的赫赫戰功,只不過是一種發達者對於不發達者的碾壓而已。

    為什麼鐵木真可以揚名?

    是因為鐵木真之前,中國古代的君王都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不主動侵略別國,並且施恩於別國。而鐵木真出身蒙古,並沒有受類似思想影響,所以才會肆無忌憚的出征。

    如果說,蒙古軍在全冷兵器作戰的情況下,都未必可以打得過當年趙國大將李牧在代郡訓練出的那支兵馬。

    劉邦、朱元璋、李世民之間互有勝負

    在我看來,真正爭霸天下的雄主,只有在劉邦、朱元璋、李世民之間角逐出來。

    甚至於李世民都要差一些。

    畢竟劉邦和朱元璋的兵馬都是自己拉起來的,而李世民的兵馬都是靠他爸李淵,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

    但李唐天下,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並且李世民在治國方面還創造了貞觀之治,因此勉強有資格與劉邦和朱元璋相提並論。

    這三位最終都可以君臨天下、位登九五,顯然都是各領風騷,各有所長。

    其麾下的人才也都是一時俊傑。

    劉邦文有蕭何、張良、陳平;武有韓信、彭越、英布

    朱元璋文有劉基、宋濂、李善長;武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

    李世民文有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武有李靖、秦瓊、徐世績

    可以說

    這三位都擁有著其所處年代最頂尖的人才,正要是在同一時期交起手來,那絕對是互有勝負,且精彩萬分,誰都有可能脫穎而出,奪得天下。

    我覺得

    最終影響勝負的,應該是其勢力所處的地理位置、人口多少,並且與周圍國家的外交關係。

  • 2 # 歷史三日談

    但是作為古代最優秀的一批人,個個都是開國皇帝,眼光、膽識以及個人成就的都是冠軍古今的人物,想要讓他們坐吃山空並不容易,在這秀天下以及歷史中最優秀的人,更可能的是一山不能容二虎。

    尤其是在帝王將相的問題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說有困難你上有福我享,吃虧在後享受在前,這是爭天下做皇帝呢,什麼這道理那道理,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誰還能跟你謙虛讓兩下子不成。

    漢高祖劉邦是與楚霸王項羽爭的天下;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張獻忠這些窮兄弟爭天下;李世民則與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爭天下;努爾哈赤與滿清八旗爭天下;而趙匡胤,他自己都不知道皇帝怎麼來的,反正就是走著走著,黃袍加身就當了。

    這些人都是古代最優秀的一批人,你要讓他們聚在一塊,這個團隊怎麼組?主要是誰負責1牽頭誰負責抓落實?是按照出現的時間早晚順序,還是按大下的領土面積大小,亦或者說看誰在對待女人方面更狠更浪!

    因此,這些人要是出在一個時代,很可能就是個大麻煩,要是再處在不同的陣營,“六個男人”兩臺,根本看不過來了!

  • 3 # 小鎮月明

    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努爾哈赤大家都比較的熟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

    耶律大石可能大家不那麼熟悉,其實耶律大石也算是一個牛人,作為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他在遼朝滅亡後,在中亞建立了西遼政權,而西遼一度成為中亞霸主。

    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努爾哈赤,再加上耶律大石,這些人都是開國之君。當然,李世民比較例外,他不是開國之君,但是李唐的江山有一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如果這些人處於同一個時代,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首先亮出我的觀點,李世民將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誠然,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草根階級崛起,最終逆襲成為皇帝,能力不可謂不強,經歷不可謂不傳奇。但是李世民在個人能力上並不弱於此二人,李唐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滅了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人。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能力強,起點還高,劉邦和朱元璋怕是沒有沒有崛起的機會,畢竟李世民可不是項羽那般。

    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的江山,建立了北宋。相對來說,趙匡胤獲得江山比較容易,也多虧了柴榮的英年早逝。北宋能一統中原,柴榮的基礎打的好,趙匡胤撿了個便宜,而李世民雖然起點高,卻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江山。趙匡胤和李世民相比,能力還是要稍遜一籌。

    至於努爾哈赤,從一個女真部落首領到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也是了不起。不過,努爾哈赤在寧遠遭遇袁崇煥,最終未能入關建立一個全國性政權,還是差了一點。

    耶律大石,在遼滅亡後,跑到中亞建立了西遼,並讓西遼成為中亞霸主。不過西遼和李世民打下來大唐江山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綜上,我認為最終的贏家還是李世民!

  • 4 # lmg100

    這裡說的如果同處一個時代,那就應該起點是一樣的。李世民一出生就註定是土豪,父親李淵是唐國公有兵有權,還是皇親國戚,最後還直接廢帝自己稱帝,整個隴西士族在做強大的後盾,那些王世充,李密,劉武周等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檔次的,那些說李世民打仗多厲害的,隋唐演義看多了吧。趙匡胤就不說了,雖然也是武將,但活生生撿來一個天下。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部落,也是一方的豪強,但講真他沒那麼牛逼,是清人為了抬高他的先人,粉飾他的豐功偉績,有袁崇煥在,他就進不了關內,明亡於李自成的內亂,清人用計騙吳三桂說幫他們收拾李自成幫明朝復國,最後吳三桂才放清軍入關。耶律大石確實不怎麼了解。但歷史上沒怎麼提到他看來也不是多厲害的角色。那接下來的就剩下劉邦和朱元璋了,兩人起點都很低能力非常強,有人說朱有一個好岳父,但你們不知道朱元璋,他在潘陽湖把陳友諒打的一蹶不振,最後直接坐擁天下。劉邦也一樣一路西進推翻秦朝,最後滅項羽,有人說劉邦打仗很一般都是靠韓信,那你就錯了,楚漢傳奇的電視劇看多了,司馬遷粉飾項羽的英雄主義色彩罷了,劉邦和項羽打,韓信一直沒參與,在陳下之戰,固陵之戰項羽就被劉邦打殘了,帶著10萬軍隊一路逃跑,才有的十面埋伏垓下之圍最後帶著幾十人突圍,打不贏了說老天要亡他,真是可笑!垓下之圍之前韓信一直在齊國做齊王。所以論能力,所以只有朱元璋和劉邦。當數最牛逼的!

  • 5 # 玄武君談古論今

    首先宣告一下,這幾個人中,只有劉邦、李世民、朱元璋、趙匡胤做過中原統一王朝的皇帝。

    而努爾哈赤是後金之主,其後人才正式入主中原,而耶律大石是在遼國滅亡後,帶領軍隊向西建立了西遼。

    這麼說來努爾哈赤和耶律大石和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王者,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透過“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才有機會坐上皇位的,而且宋朝也只是統治了半壁江山。

    朱元璋足夠了不起了,可對比劉邦、李世民還是略有不足。

    漢高祖劉邦是以一屆布衣身份,斬蛇起義,經過七年的奮戰,建立了漢王朝,威震四海,震懾古今。

    而唐太宗李世民是貴族出身,推翻隋朝後,又將各地諸侯打敗,經玄武門之變坐上皇位,使唐王朝成為世界上最繁榮富強的國家。

    漢高祖劉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生在一個時代的話,我認為統一天下的機會五五開。

  • 6 # 歷史的拐點

    那必然是劉邦。

    歷史有太多的必然,所以才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也有太多的偶然,所以才有歷史英雄人物,他們在微觀上改變著歷史。這個問題就如同那“關公戰秦瓊”是沒有意義的。一方面這些君主所處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劉邦時代的江南與朱元璋時代的江南地區那是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他們所面對的敵人是不同的,劉邦遇到的是襲滅強秦的項羽,趙匡胤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小政權,統一過程中難度完全不同。那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假設除了他們之外,其餘割據勢力都是弱雞菜鳥,各個勢力都應當保有歷史上一眾文武大臣。再細細分析,耶律大石起於西域,努爾哈赤起於遼東,劉邦起於漢中,李世民起於太原(黃河以北),趙匡胤起於中原,朱元璋起於江南。這些競爭者原來不是隨意指定的。這個問題等價於哪裡作為根據地最適合建立帝業。於是我們需要再追加一個假設:各個地區的人口經濟大抵相同。

    這樣我們便可以開始一場虛擬爭霸。

    最早爆發衝突的可能便是劉邦和李世民爭奪關中(今陝西中部)的戰爭。誰佔據了關中誰就可以佔據潼關及秦嶺的險峻,坐觀中原勢力火拼做收漁翁之利。雙方在人和上基本勢均力敵,李世民善戰陣,劉邦善用人,雙方差距不大。天時上差別也不大。最大的問題便是在地利上。劉邦從漢中起兵,經過秦嶺便是關中。李世民要跨越太行山,越過黃河,補給相對困難。所以真實歷史中,李唐也是輕裝簡從奔襲關中。再加上劉邦漢中附近沒有什麼強大的勢力。而李世民南邊有趙匡胤北邊有努爾哈赤。沒有辦法在關中長久作戰,出現對峙局面就必須無奈撤退。原本所佔城池也會被劉邦逐步蠶食。這樣劉邦便可以東據潼關,西守玉門,北屯河渭,南取巴蜀。慢慢消化這些土地,立於不敗之地。

    一方徹底佔據關中也將導致西域的耶律大石喪失稱霸天下的機會。因為無論是他進攻劉邦,還是劉邦攻擊他都必須穿過浩渺沙漠,茫茫戈壁去對陣以逸待勞的敵人。而且這樣的遠征必然致使大軍補給困難,軍隊戰鬥意志喪失,一般的小勢力還好,遇到強大的勢力便是致命的。無論是漢武帝時期的攻擊大宛國還是初唐攻高昌一路上都是需要西域各小國提供糧草補給。所以耶律大石出局。

    退回河東的李世民是否會一蹶不振?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關中之戰他是因補給不足而撤退其主力未喪,完全有實力扼黃河以守,控制整個黃河以北地區。這樣僅僅會遇到遼東的努爾哈赤。那麼這次pk勝負如何?讓我們先來看看努爾哈赤。他是建州女真人,一生統一女真,建立後金。算是一代梟雄。但是這個人剛直有餘,戰略不足。歷史上努爾哈赤成立後金後基本上只懂得戰鬥與搶劫。既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又缺少明確的政治目標。這樣的勢力終究要的是財帛,屬於流寇。清末名將僧格林沁死在了流寇捻軍賴文光手中。強極一時,最終還是死在了李鴻章穩紮穩打的戰略下。李世民卻不同,其人不但有敏銳的洞察力,優秀的戰略眼光以及強大的戰陣指揮能力。而且按照歷史情況,漢人的軍隊在國朝初年會迅速成長,爆發出不弱於其他任何民族的戰鬥力。就像當年曹操奇襲烏桓。李世民未嘗不可消滅努爾哈赤,徹底統一整個河北。所以,努爾哈赤出局。

    在黃河以北戰爭如火如荼的時刻。地處中原向南擴充套件趙匡胤將會遭遇向北擴張的朱元璋。(如果趙匡胤北上,勢必遭遇江南無強敵的朱元璋從後包抄)。兩者交戰,天時上北方計程車兵更加健壯,而且更適應中原的作戰。地利上朱元璋戰事吃緊或者稍有差錯可以選擇退保江淮依水固守,擁有充足的戰略縱深。而趙匡胤早已經退無可退。而且地處中原真正的死戰之地。隨時有可能被河北或者關中之敵從後偷襲。人和上,趙匡胤僅僅能算是一員有能力的統帥,戰術素養極高。但是,朱元璋卻是位戰略大師,再加上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我認為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趙匡胤出局。

    當然朱元璋要想輕取趙匡胤是非常困難的。最有可能是在李世民控制黃河以北後大軍南下。面對獲得少數民族騎兵助陣的李世民,以步兵為主的朱元璋只能放棄中原大部,退守江淮之間。

    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就是天下三分。劉邦佔據關中巴蜀,朱元璋佔據江淮以南,李世民佔據河北中原。這樣的割據局面很像兩晉南北朝時期,前趙後趙東晉間的對峙,前秦前燕和東晉間的對峙,東魏西魏與南梁之間的對峙,北周北齊與南陳之間的對峙,誰也輕易奈何不了對方。對峙狀態的長久保持,將導致戰爭紅利消退,各種社會矛盾凸顯。這個時候就是看誰的先“爆炸”。劉邦以黃老之術治國,守衛關中巴蜀之固,手下文有蕭何曹參,謀有張良陳平,武有韓信彭越,再加上劉邦這人最是臉厚心黑。需要擔憂的僅僅是西域派來的小股部隊,國家最是安穩。李世民以儒術治國,控制著河北中原大片平原,再加上手中擁有大批騎兵可保安穩。手中文有房杜,武有秦瓊尉遲恭,帥有李靖、李績,戰略戰術水平最強。最大問題就是劉邦和朱元璋都會將李世民作為戰略目標。戰爭的減少,女真族必然出現騷動不穩。朱元璋以重典治國,控制著江南地區,手中謀有劉伯溫,武有常遇春,帥有徐達,朱元璋殺功臣滅敵將厚黑程度略遜於劉邦,滅陳漢,敗元朝其戰略水平次於李世民。所要面對的問題最少。

    按照歷史“分久必合”的原則。三家中必有一家現行瓦解。而佔據中原的李世民最有可能被其他兩方合併。因為李世民所面臨的問題最多,所對峙的敵人最強,軍隊的構成最複雜,治理方式最中庸。所以李世民出局。

    李世民出局。獲益最多的應該是劉邦。因為中原平原地形,朱元璋終究缺馬,而劉邦有涼州產馬地更有可能獲得中原與河北之地。

    到了此時,劉邦基本完成了對於朱元璋的戰略包圍。劉邦雖然戰略上不如朱元璋,但是他善於用人,只要是對的戰略他總會遵從。此時只需要精兵兩支,一支在山東,一支在湖北,一支水軍駐在四川。今日從山東攻擊建業,朱元璋來防則退。明日湖北的部隊襲擊江夏(長江中游,近武漢附近),朱元璋來防則退。水軍不斷出三峽襲擊長江兩岸。迫使朱元璋的軍隊疲於奔命,處於戰略劣勢。按照朱元璋的戰略水平不難發現這樣下去,其會自行瓦解,現在要麼在沉默中滅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最好的選擇就是率主力北上進行決戰。這便成為了綜合國力的比拼。劉邦地盤大勢力強,而且採用黃老之術,藏富於民,戰爭潛力更大。朱元璋採用重典治國,軍在城還好,主力一出,戰爭一起內部必亂。後院起火,前線如何能保證勝利。如果朱元璋做偏安之主。劉邦可以按照晉伐東吳,隋攻南陳的方式最終擊敗朱元璋。所以最大可能是朱元璋出局。

    最終統一天下的應當是劉邦。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是在人員安排上還可以再細緻。就比如加上秦始皇控制關中,河北追加漢光武帝劉秀,長江以南追加劉裕,並將努爾哈赤這個流寇換為皇太極這位王者。這樣各個勢力之間更加平衡,推演起來更有意思。

  • 7 # 極速太空飛船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割讓國土最多戰爭賠款最多的封建腐朽王朝,明朝時期中國統治著從庫頁島、琉球群島、呂宋島、東南亞至非洲東海岸的大片領海及島嶼,至今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還遺留著我們先輩鄭和的足跡。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將被剿滅的倭寇死灰復燃,清末鴉片戰爭開始割地賠款,讓中國百姓受盡苦難,至民國時期帝國主義國家的軍艦還在長江橫行,國內到處都是帝國主義的租界,到處都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華人民飽受帝國主義奴役,如果不是毛主席領導華人民得解放,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趕走帝國主義的侵略,收回租界,就沒有現在這樣完整的新中國。華人民就不能翻身得解放。

  • 8 # 孤鴻影97094386

    無可厚非的都是強人,但是個人認為是朱元璋最強。這裡不拿部下說事,只以自身能力做比較。努爾哈赤很強,但是統一天下是他乾的嗎?劉邦,感覺個人能力不全面。李世民?小說裡戰功赫赫,然而,李唐是自認為突厥的乾兒子才崛起的,帶兵打仗真沒什麼亮點。朱明王朝作為唯一一個從南向北統一中國並且將蒙元追殺跑到歐洲去的王朝,強悍毋庸置疑。朱元璋本人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都強得很,就是歷史上被神化的無所不能的劉伯溫謀略都不如他。

  • 9 # 晨曦的曙光2000

    如果這麼多英雄同處一個時代,統一天下的將會是誰?這個沒懸念:李世民。

    首先,帝王的文治和武功是決定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關鍵。在眾英豪中,無論文治還是武功,李世民都是No1,“貞觀之治”和“天可汗”之名響徹全亞洲,大唐之威名也因他光耀萬邦,就此一點今日之美帝也自愧不如,在這樣的君主的帶領下,李世民集團肯定會最終脫穎而出、一統天下。

    其次,人才優勢是爭奪天下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將雲集,謀士有房、杜、魏、長孫等,大將則有2李(李靖、李勣,如果算上李世民本人,則是3李)、侯、秦、尉遲,連蘇定方這種李治時期的頂樑柱在李世民時期還只是二等將才,跟其他任何一人相比。李世民手下的人才集團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具體這種優勢,只要不是國君庸主都會成就一番偉業,更何況其主李世民是千古聖君。

    第三,地緣政治優勢不可忽視。耶律大石、努爾哈赤遠離中原,如果他們安於現狀就不會跟其他群雄爭霸中原;如果他們想趁火打劫怎麼辦?按理,中原大亂之時往往是草原梟雄們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期,北魏、蒙古、滿清都是這樣,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各割據政權中必定是庸主成群,他們才敢從塞外打進中原、逐一殲滅”,而劉、李、趙、朱卻都是一代明君,只要努爾哈赤、耶律大石膽敢趁火打劫肯定會被4人合力誅滅,春秋、戰國、三國時期沒有任何外族侵入中原就是最好的證明。剩下4雄中,劉邦起家巴蜀,李世民佔據山西,趙匡胤坐擁河南,朱元璋崛起東南,自古就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一說,當然有人會問“朱元璋不也從東南統一全國了嗎”?是,那是因為朱元璋對手中有一個“豬對手張士誠”,客觀地說,當朱與陳在鄱陽湖大戰時形勢是很嚴峻的,如果張趁勢偷襲南京那朱便會失去根據地這樣他自然無法與陳全力一戰,正由於張是“豬對手”坐等朱滅了陳後再來收拾他,一句話:豬隊友會毀了你的大業,而豬對手則可以成就你的偉業。但劉、李、趙3人無疑是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趙又是緊鄰朱,如果他想奪取關中,則肯定會被朱從後偷襲將會首尾不能兼顧地著出局,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暫時與劉、李停戰,全力與朱決一雌雄”,同樣朱想進入中原爭霸天下,必須也得掃平趙這個障礙;同時,劉、李二人第一步就是搶佔關中,暫時不理趙、朱之事,但就二人綜合勢力而言,李世民明顯勝一籌,肯定能消滅劉邦取得關中。而趙、朱之爭會很激烈,說實話在開國君主中趙匡胤的文治武功還是很強的,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天下尚未統一時提前限制了武將的許可權”,這樣對軍隊戰鬥力會帶來嚴重負面影響(雖然趙匡胤自己是能征善戰的),這樣在趙、朱的爭霸中,勝利的天枰最終會傾向朱元璋一方,但朱也是苦戰而勝。剩下的就是李、朱爭雄了,毛爺爺有一句點評“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由此可見李世民比朱元璋還是更優秀一些,從歷史事件來看也是如此,李世民在繼位之初滅掉尚在輝煌期的突厥且將周邊打了個遍,而朱元璋到死都不能消滅日薄西山的北元(終明一朝都未完成這一夙願),所以最終的勝利者只能是李世民。一旦李世民擁有整個中原,努爾哈赤、耶律大石的命運要麼跟突厥一樣被殲滅,要麼選擇歸順稱臣。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探討:如果這4人各處一方、各自為王,你有經天緯地、治國安民之才,你會投奔誰?我還是選李世民。劉、朱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成功後將麾下功臣殺了十之八九,肯定是不能投靠的;趙匡胤雖然沒殺功臣,但也不重用,這就等於抹殺了下屬的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機會,所以投奔趙你的抱負最終也難以實現;只有李世民,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對功臣們用之不疑、善待有加,即使像侯軍集這種公開謀反、罪不容誅的人,李世民在他死後不僅沒將他家族“連坐”,而且還保留了其凌煙閣24功臣的地位,實屬難得。

  • 10 # 卡姆裡克

    秦始皇能統一天下,秦始皇地處陝西甘肅寧夏,河西走廊產馬關中產糧,可以自給自足,在古代馬和糧是重中之重,另外陝西易守難攻有河不怕吃水困難,西面耶律大石條件艱苦很難入侵到關中,南面趙框胤北罰無力有秦嶺格擋,東面有潼關李世民很難打過來,北面黃土高坡,成吉思汗騎兵只能打過來在扯回去很難攻到關中,劉邦也有大山鎖檔很難攻到關中

    耶律大石最終會失敗,他的對手有趙匡胤與秦始皇,但是新疆西藏地區行軍不變,大石只有順河西走廊攻秦始皇,但耶律大石自己能不能吃飽都得考慮

    趙匡胤主要對手是劉邦,劉邦有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趙有四川重慶雲南,趙過得比劉強,因為劉還有李世民和朱元璋兩個對手三面受敵很難成功,李世民位於華北平原,但是糧多馬少,很容易被北方兩個蠻族攻破,成吉思汗與努爾哈赤兩個會相互討伐掙北方領主,成吉思汗會勝出,因為漁獵民族很難打過遊牧,成吉思汗統一北方後會攻擊李世民,李世民糧多馬少,抵擋不住成吉思汗會向南討伐朱元璋,朱元璋腹背受敵,被劉邦偷襲南京滅亡,此時淮河北被成吉思汗所得,李世民與劉邦決戰,李因為在新地盤根基不穩被劉邦所滅,劉邦佔據了東南,成吉思汗佔領了中東北,趙匡胤還是在川渝地區當土皇帝,西北秦王在做山觀虎鬥,耶律大石還在為吃飯發愁

    下一部是成吉思汗兵分兩路西攻秦,南攻劉,秦因為潼關成吉思汗很難攻過來,南邊湖澤較多騎兵發揮不好,餡入僵局。秦始皇派兵北上攻包頭順勢進攻呼和浩特,成吉思汗急忙扯軍北上,劉邦順勢佔領黃河以南,這時趙匡胤坐不住了,分兩路進攻劉邦長沙與武漢,劉邦因為長年打仗國力弱被趙匡胤佔領了湖南湖北,劉邦向東南浙江敗退,趙匡胤向北向南進攻河南兩廣地區,成吉思汗穩定好後方後與秦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向南和趙匡胤爭河南,因成吉思汗騎兵在平原無敵橫掃了趙的北路軍,秦這時從秦嶺翻越進攻成都重慶,趙三面受敵兵敗,劉邦與成吉思汗決戰與南京,成吉思汗騎兵在南方湖澤作用不大,只能打消耗戰,。

    現在盛四股勢力在,

    內蒙東北河南河北的成吉思汗

    西北三省四川成都雲南湖广部分地區的秦始皇

    浙江江蘇福建湖广部分的劉邦

    新疆西藏的耶律大石

    成吉思汗在南方與劉邦兩人相互消耗,

    此時秦以有馬有糧有人,兵分三路北攻成吉首都呼和浩特,中從潼關順黃河攔截南部成吉思汗軍隊,南從長江攻南京

    成吉思汗南北告急兵敗,因劉邦與成吉思汗消耗過大已經苟延殘喘被滅,秦始皇統一了除西藏新疆青海後的中原大地,休整生息進攻烏魯木齊,耶律大石無法阻擋東方大國,敗退,

    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秦王掃六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把女兒養成擁有林徽因的愛情觀,而不是張愛玲和蕭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