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園長爸爸說

    學習這件事情作為父母從認知上來說,我們會肯定的說是孩子的事情,是孩子的責任所在,同時在行為和日常引導上也確實存在不知不覺的越界或者是界限不清晰,慢慢時間久了似乎學習就變成了父母的事情,其結果往往是父母越用心用力孩子越無心無力,父母著急焦慮,孩子事不關己,那麼,哪裡出問題了呢?

    父母在各個階段是否有關注過孩子的情緒感受,學習動力與內在情緒感受有緊密關係的。當然,孩子對於學習的認知很多時候並沒有達到成年人理性和判斷,而是來自於這件事帶給他的感受和體驗,感受愉悅並有成就感的事情,孩子就會願意去堅持和主動去做,當孩子在這件事情上不能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的時候,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他人的事情,邀請父母思考一下,在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父母關注的重點是什麼?是她做不到的還是在她能力範圍可及的努力?也許那個努力未必達到父母的標準和期待,可是,只要是努力,說明孩子都在嘗試變得更好,只有當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獲得認同鼓勵和欣賞的時候,孩子才會放棄和對抗逃避。

    每個孩子都期待做父母眼裡的好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所有的自我認知和評價都來自於父母,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父母就會如何看自己,如果父母給父母無形之中的評價是差的、不好的、不自覺的、糟糕的、麻煩的,孩子就會把這種負面評判用行為呈現給父母,我就是你們認為的那樣。其實,評判並不能解決問題,說教和道理也不會讓孩子知道到底該如何做,所謂的陪著學習也並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孩子更需要的是情緒情感的交流和認同,需求的被看見,困難時的被支援,進步時的被鼓勵,錯誤時的被允許。

    父母雖然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陪伴“孩子學習和寫作業,同時是否也有時間用來陪伴孩子聊天溝通和無目的的交流呢?孩子內心的感受是豐富而細膩多變的,更多渴望的是理解和對情感需求的關注,媽媽是否有及時的覺察和迴應呢?孩子是讀心的,我們的關注點在哪裡孩子都可以真實感受到。

  • 2 # 靜夜思育

    正好今天有個朋友來我們家玩,我們也聊到了這個話題,她也正為此而頭疼。

    她家孩子比猴哥大幾歲,今年剛上一年級,現在每天也是放學回家先玩夠了,等她下班回家了,或者吃了晚飯才開始寫作業。

    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她交流了一下,也跟大家分享分享。

    孩子不主動學習的原因

    孩子不自覺不主動去做作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孩子聰明,作業太簡單,可以很快做好。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聰明,從小也接受各種教育,要是上課再認真聽了老師的課,家庭作業可以說小菜一碟。讓他做呢,他也可以很快做好,但就是不願意自己主動去做,非要家長催著他才做。

    2.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沒有養成做作業的習慣。

    像我的朋友,她們夫妻倆都要上班,孩子都是爺爺去接,回家先在小區玩,然後回家吃飯、玩玩具。然後等他們誰先下班回家,誰再輔導孩子做作業。要是讓孩子自己去做,就磨磨蹭蹭,不願意寫,要有大人在旁邊陪著。

    3.高年級的孩子學業困難,作業難度大,自己壓力大。

    有些上了四五年級的,甚至畢業班的同學,自己在學校沒有跟上的,確實學習壓力大的,做作業就很困難,自然不願意主動去做作業。

    4.其他原因。

    每個孩子個體不一樣,每個家庭環境不一樣,孩子不主動不自覺做作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根據原因對症下藥。

    根據一些孩子的具體原因,家長和家庭教育的時候,應該找準孩子的情況,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面對很聰明的學生,應該以鼓勵引導為主,透過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幫他改正這個習慣。

    這類孩子,往往在學習方面沒有問題,學習能力也較強,所以也比較驕傲自信,就不宜批評。

    可以用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導,比如可以先誇獎一下他,說他很棒,老師講的他都會。然後以問他一下,回家就先把作業做完了再玩玩具和遊戲,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早上起來就直接去學校,而不用睡前或早上起來再補作業,問他哪一種玩得更安心。

    2.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應該養成回家先寫家庭作業的好習慣。

    現在很多家庭年輕人要工作,要上班,一般都是老人先去接孩子。

    老人一般比較寵慣孩子,孩子要吃要玩,老人一般都會依著他。比如一年級的孩子,剛才幼兒園過來,可能還比較愛玩,沒有做作業的習慣,或者剛開學一段時間有寫作業的新鮮勁兒,慢慢又開始貪玩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他立個規矩,回來要先寫今天作業,寫完了才準玩。

    放學回來可以先吃點東西,休息一下,然後就應該去寫作業,等爸爸媽媽回來再檢查。

    3.針對高年級學習有困難的,適當補習一下。

    到了高年級,學習有難度,孩子學習也有壓力,大人應該及時瞭解。學習掉隊了的孩子,家長能幫著補習一下的,可以自己在家裡補一下。

    家長沒時間,或者補不了的,可以請人補一下,幫他把學習抓起來,他學習母語困難了,可能就更願意做作業了。

    4.認真分析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針對性去幫助他改進。

    家長應該花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不要光看表面,就一味地責備孩子不愛學習,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不會聽話。

    很多家長自以為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父母不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說的話做的事就不能真正打動孩子,光是呵斥責備,孩子是聽不進去的。

    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不愛學習,滋生叛逆心理。

    最後想說的話

    現在,不光是老年人,有些年輕父母也很溺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依著他,而不讓他學會一些規矩意識,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任由其性子來。長此以往,會寵壞他的,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陪伴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負責任的家長,會去接近孩子,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各種愛好和性格特點,也就知道怎麼去跟孩子交流。

    所以,多用一點心吧,多陪陪孩子,讓他知道你對他的愛,讓他理解父母的心,知道一切都是為了他好,他也就會更早學會懂事,也就會養成好習慣,自己去學習,主動去寫作業。

  • 3 # 瀚海雨霖

    思想、動機是一個人改變的主要原因。靠監督、施壓永遠不能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有被動變主動,必須在孩子的學習動機和思想意識上下功夫,如何做?可以試著從以下方面努力:

    ①、從孩子興趣點入手。讓孩子在有興趣的知識上首先學會主動。

    有興趣才會想提高,想提高必須要學習。讓興趣指導孩子主動學習,告訴孩子想把興趣做到高水平必須自己主動學習,有了高水平才能說是自己喜歡的興趣,否則都沒臉說自己喜歡它。

    ②多實踐,多接觸實際生活。讓實踐和生活告訴孩子知識的重要性。不學習在生活中解決問題處處碰壁。告訴孩子,生活中的難題透過學習都可以解決,而不學習,永遠不會找到解決辦法。

    我們父母平時要把獨立學習當成一種好的學習行為進行鼓勵,告訴孩子,自己的學習自己辦,不要依靠父母,同時讓孩子懂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能力提高,是為了以後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強化孩子學習動機意識。同時,有些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要總喜歡在孩子學習時指指點點。有些父母其實是孩子不需要他們指導他們反而不適應。孩子學習時,自己做不到讓孩子獨立,最後反過來說孩子學習不自覺。有時,家長的過分參與影響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是不爭的事實。

    ④鼓勵,永遠的鼓勵孩子的自主學習。

    我們希望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就要接受孩子自主學習帶來的問題,並且還要鼓勵他們,讓他們有信心努力做下去。

    有些家長嘴上說想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卻不容孩子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小錯誤。當孩子自己學習時,作業可能錯了很多,學習時間可能過長。這時家長是批評還是鼓勵呢?我希望家長要永遠支援孩子。錯了可以事後分析原因。學習時間長,可以慢慢來,不要想著讓孩子完美無缺的自主學習,要學會讓孩子自己成長。

    以上幾方面,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的幾個方面。要想改變必須要先改變內心和父母自身的問題。孩子的問題有時是家長的問題,要共同改變共同提高!

  • 4 # 光芒四濺的暱稱

    我們都知道,家庭型別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道,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麼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

    孩子問:那什麼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華人從來說不清什麼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1)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學習有什麼用?

    課堂學習就是在訓練思維,思維訓練到一個高的水平,怎麼看出來呢?你到鄉下去,找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個同樣的問題,這時候就看出差別來了。我會三角函式會解析幾何,懂得變數之間的關係。如果這兩個老太婆讓你帶一個回去,你帶哪個呢?

    (3)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麼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穫,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穫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4)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怎麼說?

    發財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瞭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瞭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遊看古建築,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築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築只能成為你到此一遊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瞭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現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鑽進去,甚至用業餘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學習不等於書本知識,更不等於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02.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定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

    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

    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很多30歲的兒子都是50、60歲的老孃在控制。這樣怎麼可能培養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2.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佈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與磨合,孩子會有一個飛速的成長,一起努力吧!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5 # 一凡親子教育

    想要讓孩子不用父母督促,自己主動去學習,對有些孩子來說是特別難的一件事。

    我女兒小的時候也是依賴性特別強,每天放學都要父母陪著她寫作業,關鍵是寫完老師留的作業後,多寫一點都不幹。

    比如,快要期中考試了,我們想著讓孩子多做點數學題,因為數學是女兒的弱項,題做的太少,計算的時候總愛出錯,可是孩子說啥也不做。

    她還振振有詞地說:“寫完老師留的作業都累壞了,你們是想把你們的姑娘累壞嗎?”

    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學習內容比較簡單,孩子耍賴不學,我們也就算了,沒有勉強她,可是上四年級了,學習內容越來越多,必須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主動學習才行。

    於是我跟孩子爸就商量對策,主要針對女兒的數學學習想了一點辦法。

    我們發現孩子有個特點,總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只要老師佈置的作業,她都能按時按點完成,我們家長給佈置的作業一丁點兒都不想寫。

    所以我們私下找老師溝通了一下,讓老師每天給孩子多留5道數學題。這樣每天寫完固定的作業外,孩子都會心甘情願地再多做5道數學題。

    然後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作父母的,每天都在與孩子聊天,遊戲的時候玩一些數字方面的遊戲,比如找規律填數字那種智力遊戲。

    然後我們夫妻兩人爭論得熱火朝天的,後來女兒不知不覺也加入了我們的爭論。

    這時候我們就利用啟發,引導,讓孩子在爭論中贏了我們,增加孩子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然後,我們每天下班後,不管是兩個人都在家,還是一個人在家,只要孩子在家,我們都會拿起書看,陪她一起學習。

    有時候,一家三口都在家裡靜悄悄的學習,那種氣氛感覺還是蠻溫馨和幸福的!感覺孩子學習起來也有勁了呢!

    後來孩子上了四年級以後,數學成績還真的慢慢提高上來了,經常在班級名列前茅。孩子的每一點點進步,我們都大加鼓勵,給了孩子極大的信心。

    以後,孩子在數學學習上基本不用我們操心了,雖然我們對孩子的學習還是會一直在暗中觀察。

    但是卻欣慰地發現,女兒已經能夠自主去完成作業,並且在完成作業之後,還會自己主動去查缺補漏,做一些有點難度的課外題。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針對不同的孩子要採用不同的教育和引導方法。

    我家孩子是屬於那種溫柔的小女生,聽話又倔強型的,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會大聲呵斥,只是利用了我們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了自主學習。

    希望這種方法對您有用。

  • 6 # 溪的歡歌

    從小能夠自覺去學習的孩子有,但是很少。

    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那種靠父母督促著才能夠學習的孩子。

    學習的習慣是靠慢慢養成的。

    首先,我覺得轉變的最大的因素就是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嚐到學習知識的甜頭。

    比方說我家孩子之前英語不好,他對學習英語就特別牴觸。

    但是在我的堅持下,他提前把當天的單詞都背會。

    第2天在學校裡面,老師一講課他居然覺得能聽懂了,回來就跟我眉飛色舞地說,他很開心,老師的提問他答對了。從此之後,他不再對英語產生牴觸心理。經過他每天的堅持和努力之後,他的英語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其次,孩子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家長及時的不斷的去表揚,不斷強化孩子的行為。

    我記得我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根本不懂得回來,第一時間要寫回家作業。

    每次孩子一及時寫完作業,我就給予他一定的獎勵,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進行強化。

    比方說:他想吃漢堡。 我就規定:週一到週五回家,能夠及時把作業完成,完成的又對又好。我就可以給他一次。再次還可以跟孩子的老師溝通聯絡,形成家校聯合。

    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作業,那麼家長可以在作業本末端寫上: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求老師給予適當懲罰。

  • 7 # 育鄰人

    孩子主動學習的東西大致分為:對自己有用的、自己感興趣的、能獲得好處的。

    對應到孩子的學習,如果您能設計一套將學習變得有用、有趣、有“甜頭”的方法,那麼孩子一定會愛上學習,進而主動學習。比如將學習過程遊戲化、將孩子獲得物質獎勵的機會與學習表現掛鉤,此處可以借鑑老師對錶現好的同學發小貼畫或小紅花的做法......

  • 8 # 策劃專家黃文揚

    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愉悅感、獲得感、成就感、價值感是讓孩子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

    只有極少數的孩子能用理性戰勝感情。所以學習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目標理想培養等等在孩子階段只能做為輔助手段。撬動孩子動力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生理與心理因素。因此,從孩子生理與心理因素出發,培養孩子學習的愉悅感、獲得感、價值感、成就感是讓孩子主動學習最有效的方法。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愉悅感、獲得感、價值感與成就感?

    1關於愉悅感: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結果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有過不好記憶的孩子未來學習主動性比較差。

    因此,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做錯題,允許孩子不規範、寫字不漂亮等等。家長要耐心教導與耐心陪伴。承認孩子不夠完美的現實,找方法與孩子共同進步,共同面對學業。讓孩子保留學習過程中溫馨美好的記憶。

    2家長與孩子共同享受每天克服困難完成作業的獲得感。每天克服困難完成作業的時候,家長與孩子共同談談感受,談談每天完成作業後孩子自己的收穫,啟迪孩子的獲得感,有一種滿滿的收穫。

    3引導孩子享受成就感。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家長不要直接教孩子,而應該把這個挑戰機會先給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深度思考。如果孩子透過深度思考做出來,要表揚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家長要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戰勝困難的成就。

    每當孩子有進步成績有提升,都要讓孩子感受到是努力的成果,是戰勝困難的成果,讓孩子覺得是他自己的成就,滿滿的都是成就感。

    4無形中讓孩子體會到他的時間花在學習上是最有價值的。孩子的這些積累未來都會展現出來,讓孩子自己覺得有價值感。平時經常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知道他被需要。以促進孩子的價值感。

    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建立一個學習氛圍很濃的家庭也是促進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

    總之,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撬動孩子內心的動機與情感,讓孩子在潛意識的推動下主動學習。這叫做直接培養法。

    特別是:另一種方法是天賦型學習興趣培養法,這種方法是透過孩子的天性去了解孩子的天賦。根據孩子的天性與天賦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並透過延展效應,讓孩子更加博學。這種培養的方法更能發揮孩子的優勢。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就感,也更能在競爭中獲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議員表示特朗普將暫緩從敘利亞撤軍,這是否說明特朗普在假撤軍?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