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公子
-
2 # 代牧益州閻文平
1
中國南北朝末年,北周在消滅了北齊後,統一北方,如日中天,一統南北彷彿指日可待。
但當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太上皇周宣帝駕崩後,北周的國運就轉了。
小皇帝宇文闡年幼,在小御正劉昉、內史下大夫鄭譯操縱下,太上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當上了左大丞相,輔政。司書上士顏之儀力主由宗室親王輔政,力挺最年長且有德望的皇叔祖趙王宇文招,不肯合作,劉昉竟然代替顏之儀署名,於是楊堅一夥靠矯詔奪取了軍隊。
楊堅一開始還不肯,劉昉說你不上那隻能我上了,楊堅才勉為其難。
楊堅雖然是功臣隨國公楊忠的兒子和繼承人,但之前過得並不愉快,權臣晉國公宇文護要殺他,朝廷重臣齊王宇文憲、王軌都說他有反相,連女婿宣帝都要害他和他的皇后女兒,全靠他妻子獨孤伽羅磕頭求饒才得免。
諷刺的是,宇文憲和王軌都是宣帝殺的。
這會兒要不是腿腳有了毛病,他已經去當揚州總管了,也沒機會輔政了。
考慮到顏之儀的聲望,楊堅壓住怒火沒有殺他,外放到西疆當郡守去了。
妻子獨孤伽羅對他說,你現在是騎虎難下了,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
於是楊堅決定一步步奪取政權。
首先要清理宗室。右大丞相漢王宇文贊是宣帝的胞弟,太師雍州牧畢王宇文賢是明帝長子、宣帝堂兄,首當其衝。
宇文贊不滿足於當吉祥物,每次上班都正兒八經和小皇帝和楊堅坐在一起。於是楊堅的得力手下劉昉就送美女給他,忽悠他:
如今主少國疑,王爺地位尊崇,小娃娃不是您的對手,您應該韜光養晦先回家,等局勢穩定了再當皇帝就萬全了。
宇文贊年輕沒見識,真以為這樣對自己好,便回家玩女人去了,不來上班了。
2
宇文贊糊塗,宇文賢不糊塗。後世史書評價他“性強濟,有威略”。他注意到五個原本都已經就藩鎮守地方的叔叔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都被楊堅設計召回京城,意識到事情沒那麼簡單,於是和叔叔們見面聊了聊,自己也準備做些什麼。
關於這五位皇叔祖回京的過程,史書記載有分歧,一說是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要被嫁到突厥,楊堅代表朝廷以送嫁名義召回了他們,一說是《資治通鑑》抄的《崔彭傳》的說法,門正上士崔彭奉命召回陳王宇文純時設計將其鎖拿,稱其有罪被召回朝,那麼其他幾位也差不多應該是這樣被帶回的。
不久,楊堅接到雍州別駕楊雄告發,宇文賢謀反。楊堅裝作不知道五位皇叔祖也有參與,賜他們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禮。
所以,蒙曼教授在《百家講壇》曾經分析過,如果五位是獲罪被押回的,這時候怎麼還能獲賜殊禮?《崔彭傳》怕是在胡說。
這五位沒事,宇文賢有事了;楊堅當機立斷,誅滅宇文賢滿門,諡號剌;但仍然以朝廷名義優詔追贈其為畢國公。
宇文賢不是明帝嫡子,但按禮法還是要叫楊堅一聲姨父。
他死的時候才二十二歲,還是太年輕了,也不該苛求;他未必不想在關中就地舉兵和這位非親姨父真刀真槍打一架,只是來不及了。
有能力也來得及正面剛楊堅的,另有其人。
3
鎮守北齊故都鄴城的相州總管尉遲迥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外甥,作為一員老將曾為宇文氏拿下蜀地,位高有聲望,從來不服楊堅。楊堅也心知肚明,派開國元勳老將韋孝寬取代他,召他入朝。
尉遲迥決定起兵討伐楊堅。先前宇文招入朝時留下了小兒子,尉遲迥奉以號令。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是小皇帝的岳父,對楊堅專權也心理不平衡,也響應尉遲迥的號召起兵。
尉遲迥還派使者策反宇文泰的女婿幽州總管於翼、曾和宇文泰並肩作戰的開國元勳幷州總管李穆。
滎州刺史邵國公宇文胄是宇文泰兄長宇文顥的長房長孫,積極響應,也派使者去策反亳州總管元景山。
然而,這幾位都把使者交給了楊堅。據說因為宣帝太會玩,人心散了。
韋孝寬經驗豐富躲過了尉遲迥的暗算,楊堅就任命韋孝寬為討伐尉遲迥的元帥。
李穆的兄子李崇時任懷州刺史,本意響應尉遲迥,但得知叔叔站了楊堅,捶胸頓足,雖然他認同尉遲迥是匡扶北周的一方,但他也實在沒法和自己的叔叔對著幹,只能長嘆:
閤家富貴者數十人,值國有難,竟不能扶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
韋孝寬也一直盯著他,甚至和他一起睡覺起床,他也沒機會做別的了。
楊堅其實也明白李崇的心思,於是派李崇的兄弟元帥長史李詢(本傳作兄,《李賢墓誌》作弟)來給李崇洗腦。尉遲迥再親哪有親兄弟親?於是李崇徹底死心塌地跟楊堅混了,帶著懷州軍和代表李穆統領幷州軍的李詢會合。
尉遲迥雖然是老將,但晚年難免糊塗。他以御府大夫崔達拏為司馬,十分信任,然而這位軍師並沒有什麼軍師之才,一步步把他帶進溝裡去了。
兩軍互有勝負,最後在鄴城決戰。不料楊堅任命的行軍總管宇文忻(不是宗室)不按常理出牌,竟然攻擊看熱鬧的群眾,群眾奔逃衝擊了尉遲迥的軍隊,宇文忻趁機大喊尉遲迥敗了,尉遲迥遂一敗塗地,本人逃到樓上,對著追兵張弓搭箭,看到追殺上前的是自己的姻親崔弘度(其妹為尉遲迥兒媳),便放棄抵抗,自殺身亡,臨死仍然一直在罵楊堅。
楊堅下令拆毀鄴城。
在政治宣傳上否定尉遲迥也很容易:尉遲迥嘴上說的是勤王,其實是心理不平衡想自己奪權。反正楊堅代表朝廷,反對楊堅就是反對朝廷,就是叛亂謀反。
敦煌壁畫中的北周士兵作戰圖
其他戰場上,司馬消難逃到南陳,宇文胄被大將軍楊素所殺。
同時起兵的還有拒絕接受新總管梁睿代任的益州總管王謙,作為將二代烈士遺孤,他也自稱是匡扶朝廷,最終也被梁睿鎮壓了。在政治上否定王謙也很容易,畢竟王謙的智囊是北齊亡國奸臣高阿那肱。梁睿雖然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女婿,但作為朝廷任命的新總管,鎮壓抗命的老總管天經地義,他未必思考過王謙代表的是誰、反對的又是誰。何況梁睿的副手於義的全族都已經效力楊堅了,梁睿就是想有動作,也未必有機會了。於義就是於翼的弟弟,而他們的侄子東郡太守於仲文更是因為不與尉遲迥合作被尉遲迥殺了三子一女。
楊堅代表朝廷廢司馬皇后為庶人。
楊堅給平亂功臣論功行賞,連李崇也獲授徐州總管、上柱國。對響應尉遲迥的申州刺史李惠,他也輕輕放過了。
4
在消滅尉遲迥之前,楊堅先消滅了最年長的皇叔祖趙王宇文招和越王宇文盛滿門。
楊堅的官方說辭是:宇文招想擺鴻門宴殺我。
宇文招兩次參與討伐北齊,還平定稽胡叛亂斬殺叛首劉沒鐸。但在楊堅的版本里,宇文招宛如智障,作為鴻門宴的主人,不但被楊堅的親信元胄壓制,而且竟然連摔杯為號都不會,弟弟宇文逌還突然來訪打斷了酒席。
後來《隋書》的記載還原了當時的場景,這事其實是楊堅自己帶著酒去找宇文招,宇文招當然沒有預設伏兵殺楊堅的準備了,當然也就不會事先和的確是正巧來訪的宇文逌打招呼。這一點蒙曼的《百家講壇》也有過分析。
宇文招的諡號是趙平王——有關部門考慮到他其實品行良好,並沒有擬惡諡。
年末,楊堅殺陳王宇文純滿門,又殺宇文泰早亡之子冀康公宇文通的嗣子冀王宇文絢。
次年,改元大定,楊堅又殺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滿門。
宇文達素來作風良好,宇文逌是能出文集的文藝青年。但楊堅說他們謀反,他們就是謀反了。
宇文達沉迷於亡國妖姬馮小憐,幾乎寵妾滅妻。宇文達的王妃正是李詢的妹妹,而李詢如前所述早就已經投靠楊堅了。後來馮小憐被分配給李詢,李詢的母親為女兒出氣,逼死了馮小憐。
宇文逌的墓誌寫的諡號是“間”,通“簡”,也是相對中肯的諡號。墓誌說他是病死的,還說他被優詔追贈滕國公。可以想象,其他幾位也曾經得到過類似待遇。
等時機成熟了,楊堅就準備篡國了。剛輔政的時候,他並沒有服眾的軍功,雖然曾經參與滅齊之戰,也遠非主角。但現在,有了,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宇文胄都成了亂臣賊子,都成了他楊堅加相國、封王、加九錫的資本。楊堅的爵位是襲父楊忠得來的隨國公,進爵為王就是隋王——因為迷信,他沒有全盤沿用自己的封爵名,做了一點技術調整。
在一番禮節性的推讓之後,楊堅接受小皇帝禪讓,國號隋,史稱隋文帝,改元開皇。
詳見拙文:https://www.toutiao.com/i6652113985300595211/
-
3 # 正史漫談
我們常說“蒼蠅不叮沒縫的蛋”,楊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北周改名換姓,除了他自己確實厲害,北周君主自己作死也首要原因。
換帝如換刀,盛極一時的北周皇室沒用幾年人心盡失公元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併北齊,華夏北方再度統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短短三年之後,強盛一時的北周政權就人心渙散。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贇。
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時對宇文贇管的特別嚴格,一犯錯誤就暴揍,可惜並沒有培養出合格的太子。
公元578年宇文邕駕崩後,宇文贇馬上報復性反彈,與他的父親完全是兩個樣:
父親還沒下葬,宇文贇就迫不及待的縱情聲色。除了原配楊氏(也就是楊堅的女兒),他又立了四個皇后,開創了"一帝五後"的壯舉;
大量屠殺皇室宗親和重臣,包括北周皇室的頭號名將齊王宇文憲,還有同族宇文神舉、宇文孝伯,此外宇文亮、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獨孤熊、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等朝廷核心。
屠戮無常,大設監控網。宇文贇為了不讓大臣提意見,頒佈了嚴苛到變態的《刑經聖制》,大量派遣密探監視群臣,"小有過失,即加誅譴";
驕奢淫逸。宇文贇除了大量收羅美女充實後宮,就是沒日沒夜的觀看各種表演,朝廷大政,則放心的扔給了自己的心腹、內史中大夫鄭譯,以及拍馬屁高手的劉昉、顏之儀。
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宇文贇還把皇位傳給7歲的兒子宇文闡,自封"天元",好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
就這樣,沒過一年,在宇文邕時期還政治清明的北周政權180度轉彎,變成了如下模樣:
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
老丈人楊堅脫穎而出,周宣帝突然暴斃周宣帝越作死,他的岳父楊堅卻越來越當紅。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功臣,位居上柱國、大司空,封爵隋國公。虎父無犬子,楊堅天生"相貌非常",據《隋書》記載:
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暱不敢狎也。
也就是說,楊堅額頭有龍形,手上還有"王"字紋,且極有城府,不怒自威。
南陳後主陳叔寶見到楊堅的畫像後,被嚇得不敢正視;北周齊王宇文憲也曾經對周武帝說:
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普六茹,是楊家的鮮卑姓氏)
當然了,獨特相貌只是個由頭而已,楊堅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在於他突出的個人能力與影響力,在統治階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認可,這一點下文我們再談。
宇文贇雖然很混蛋,不過基本的政治敏銳還是有的,鑑於自己的岳父很不簡單,多次想把他除掉。不過還沒下定決心,自己就因為過度沉迷聲色掛了。
公元580年,宇文贇突然病重,他召見親信鄭譯、顏之儀想要安排後事時,卻連話都說不出來。就這樣,北周政權突然面臨著權力真空,宇文贇的親信們會怎麼處理?
楊堅的機會來了。
被宇文贇的親信們捧起來的楊堅出身於傳統貴族世家,楊堅不僅有見識、有格局,而且特別擅長搞人際關係,無論忠臣奸臣、皇室勳貴,都有他的老友,甚至包括了宇文贇的心腹。
宇文贇的頭號寵臣鄭譯,正是楊堅的老同學。而且這位老兄不僅僅善於溜鬚拍馬,水平還是有的,他曾私下當面誇楊堅"德高望重,天下歸心";在被周宣帝重用後,他多次維護自己的鐵哥們。這還不算,在他的影響下,其他寵臣也對楊堅則印象深刻。
所以,在這一刻,他身邊的親信們首先想到了楊堅:
昉見靜帝幼衝,以楊堅後父,有重名….謀迎堅輔政
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昉自為也。
"你要是再客氣,我可就自己上了啊!"
都這麼實誠了,楊堅如果再客氣那就太假了,於是他迫不及待的答應下來。當天,宇文贇駕崩,劉昉、鄭譯等人傳旨,命令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也就是掌握朝廷內外的軍事大權,其後被封為左大丞相。
莫名其妙的,楊堅突然掌握了北周的軍政大權。
文武並用,收買人心、清除異己、扶植自身勢力此時,北周朝野內外的勢力按態度可以分為三系:
一是挺楊派。除了劉昉、鄭譯等人,還有皇族成員,如汝南公宇文神慶(宇文神舉的弟弟);鮮卑貴族,如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等;漢族權貴那就更多,如名將韋孝寬,隴西李氏,以及望族崔氏等等。
二可稱觀望派。面對令人"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的宇文氏,朝野無不心生厭惡;但掌權的楊堅怎麼樣,誰也沒底,於是他們先不忙著站隊,看看情況再說。
最後就是反對者,主要是與統治者利益相關的皇族以及姻親。
楊堅果然非同凡響,他運籌帷幄,依靠李德林、高熲等人的幫助,多管齊下,迅速穩定了局面:
首先,剷除皇族,安撫權貴。對於待在各封地的諸侯王,楊堅決定下下手為強,他以將要送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親為說由,命令趙、陳、越、代、滕五位諸侯王入朝,其後逐步以謀反等罪名,將他們悉數殺掉;
對於中立的其他貴族,楊堅則採取了收買的方式,甚至周皇室的姻親—神武公竇毅(李淵的岳父)也被他拉攏了過來。
其次,順應人心,去除弊政。廢除了令北周上下深惡痛絕的苛政,頒佈了寬厚的《刑書要制》;一改奢靡之風,以身作則,力行節儉,減輕民間負擔;順應民心,恢復漢姓。在公元554年,宇文泰強令早已漢化的各少數民族恢復舊姓;對於漢族權貴,也強行"賞賜"了鮮卑姓氏。580年12月,楊堅下令恢復漢姓,得到了朝野的歡迎。
第三,以武平亂,剷除武力反抗者。
楊堅掌權後,鎮守鄴城的相州總管尉遲迥馬上起兵。作為開國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深受重用,他與弟弟共擁有精兵20多萬。在他起兵後,鄖州總管、外戚司馬消難和益州總管王謙也同時響應。
楊堅也不廢話,他派出了自己旗下的強力組合:名將韋孝寬掛帥,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楊素、李詢等一眾大佬親自動手,滿腹計謀、精明能幹的高熲隨軍督戰。
雙方在鄴城展開決戰,尉遲迥一方大敗,他本人也無奈自殺;其後司馬消難、王謙也隨即被蕩平。
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消除敢挑頭反抗的刺兒頭後,楊堅篡位的所有條件已經具備。次年二月,他改國號稱帝,大隋王朝建立。
楊堅登上大寶的過程,看似風淡雲輕,實際兇險萬分。周宣帝在位時,曾多次想把他除掉以絕後患;周宣帝臨死,楊堅順利掌權的經過則充滿戲劇;在與尉遲迥在鄴城交戰時,韋孝寬等人還差點翻船。
原因複雜多樣,用一句老話來概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4 # 凌煙閣論史
從北魏--->西魏--->北周這個過程中,基本套路是這樣的:權臣掌握了國家政權--->逼迫原來皇帝退位。
楊堅也是按這個套路走過來的。
一入政壇就被猜疑楊堅出生於世家大族,相貌非同一般。
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時,就有人在武帝面前說他有反相。北周皇室的齊王宇文憲對武帝說:我每次見到楊堅,在他面前就不自覺地失態,手足無措,我看他不會久居人下,應該早早地除掉他。內史王軌也對武帝說:楊堅貌有反相,將來皇太子宇文贇鎮不住他。北周武帝都沒當回事,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楊堅從此韜光養晦,謹慎小心地做人。
周武帝死後,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周宣帝好酒色,立了五位皇后,楊堅的女兒是皇后之一。周宣帝也對楊堅充滿猜忌。
580年5月,楊堅當時任職大前疑(北周仿古制,古代天子四輔之首),地位很高,還很得人心。周宣帝有一次酒後發怒,對楊皇后說:“我一定要將你楊家滅族。”
於是傳令召楊堅進宮,並對左右侍從說:“楊堅如果變了臉色,就立即把他殺死。”
楊堅來到以後,神色自若,這才躲過了一劫。
成為輔政大臣,獨掌朝權很快,周宣帝酒色無度,在580年5月病危了。
楊堅這時候怎麼做的?竟然堅辭不接受!劉昉最後也急了,說:”您如果想幹,就趕快上任;如果不想幹,我就自己幹。”楊堅這才答應。
楊堅恐怕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心裡發虛,總感覺惴惴不安。
於是就在一天夜裡召見了能觀天象的太史中大夫庚季才。他問庚季才:“我平庸沒有才能,卻得到了輔佐幼主的重任。從天時和人事兩方面來看,你以為會怎麼樣呢?”
庚季才說:”天道精微奧妙,一時難以觀察出來。我只從人事方面來預料,覺得符命徵兆已定。我即使說天時和人事都對您不利,您難道還能避讓天下嗎!”
楊堅沉默了一會,然後說:“事情確實像你所說。”
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也對他說:“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騎虎難下,你就努力去做吧!”
很快,楊堅完全控制了朝政。
平滅地方和北周宗室的反叛力量。朝廷好控制,但是地方上的力量分散,有一些曾經與楊堅同級的、不服他的,開始陸續反叛。
6月初,北周的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反叛,開始時聲勢浩大,有十幾個州響應,有軍隊十幾萬。但只有68天就被楊堅消滅。
8月,北周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九州八鎮投降南陳,9月份司馬消難敗降。
8月,北周益州總管王謙也不服楊堅,起兵反叛,結果到了10月被平定。
北周宗室也不甘於大權旁落,有人計劃除掉楊堅。
8月,北周趙僭王宇文招密謀除掉楊堅。宇文招已經把楊堅請到他的府第了,但是,他不知怎麼地,到了關鍵時刻卻猶豫不決,多次用佩刀刺著瓜送到楊堅嘴裡,也沒敢動手;宇文招也始終沒有給埋伏的人下達命令。
楊堅自己似乎無感,但是他的隨從大將軍元胄早已察覺,期間多次保護,最後楊堅才得以平安離開宇文招的府邸。史書載:宇文招後悔自己沒有及時下手,以至恨得彈指出血。
此外,還有其他北周宗室諸王多次想除掉楊堅,但楊堅均化險為夷。
代周建隋公元581年2月,北周的開府儀同三司庚季才(就是前面那位太史)勸說隋王楊堅,應該在本月甲子日順應天命,接受皇位。於是楊堅就在那天接受了北周靜帝禪讓的帝位。
581年正月初一,北周靜帝改年號為大定,到了2月14日就被楊堅改為開皇了。
結束語:我們看到,楊堅是以外戚的身份得以佔據高位,最後有機會攝政、禪代。
隋文帝楊堅奪得天下後,吸取了北周任用外戚而失天下的教訓,從不把大權要職授予外戚,獨孤皇后的兄弟們任職不超過將軍、刺史。
隋文帝作為史上的明君,相對而言非常寬厚仁慈,沒有暴戾之氣,能容得下有過錯的人,最終成就了開皇之治。
(完)
-
5 # 二曲人
趙翼在《廿二史扎記》中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當時的大致情況:楊堅的姑娘是周宣帝的正後,狂悖的周宣帝早逝,其子也就是楊堅的外孫周靜帝八歲即位,藉此機會,楊堅和朝廷內臣鄭譯等結交,偽造詔書,以輔政為名進入朝廷樞要,掌握大權,三年後廢掉周靜帝自己當了皇上,建立了隋朝。一般的坐上皇位,不動刀動杖是不行的,楊堅以行政權力代替武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取得了政權。所以,趙翼說他是自古以來得天下最容易的開國皇上。
對於隋文帝有一種評價,認為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舉了許多例子,如繼西晉而後,再次統一了中國。勤政愛民,人口大量增長。國家殷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倉等等。而且搬出外華人來證實,外華人認為隋文帝是和秦始皇並列的千古一帝。其實這些都不能掩蓋隋文帝得國不正以及為鞏固政權濫殺無辜、為人猜忌的刻薄本性。本來楊堅篡奪宇文氏政權,人家又沒有力量反抗,應該對人家子孫好一些,但楊堅卻把宇文氏宗室子孫戕殺殆盡,使其宗族無一存者。自己政權執行後,又飛鳥盡、走狗烹,殺矯詔的合夥人王誼,劉昉,殺平叛功臣梁士彥、宇文忻,殺老同學武元諧,殺大隋四貴之一的虞慶則,殺名將史萬歲,殺功臣高熲等。數量上趕不上老朱,但已經超越了劉幫,在當時已經是歷史上頭號殺功臣名將的開國皇帝了。至於講外華人對楊堅評價如何,那全是不民族自信的表現,你自己國家的人和事,難道外人還比自己瞭解情況?當然,隋文帝在歷史上不能算暴君,也不能說是無能的皇帝,如前所述,在楊堅當政後,國家統一,人民安居,生活富足,人口增長,確是事實,這是他的歷史貢獻。然而,猜忌心太重,加上獨孤皇后煽風點火,連自己的兒子都猜忌,弄個楊廣取代楊勇,結果緊隨秦贏政,也是
二代而亡,自己楊家的子孫也被斬殺殆盡。
-
6 # 一帆風順jxh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後代周自立有人說靠的是實力水到渠成。有人說依賴的是皇親國戚而穩定局面,作為託孤大臣的他戰功赫赫,橫掃突厥,並利用自已兵權,架空北周皇帝,一步步篡奪了北周的實際權力。
楊堅的野心曾遭到宣帝的猜忌,但養精蓄銳的他實力雄厚,民心所向,早已培植了自已的勢力。後鎮壓了宇文氏家族和親宇文派的勢力,恐怖鐵血般的殺戮下北周滅亡。隋朝開始,他去掉了北周弊政,建立了自已的"大隋朝"。
-
7 # 超超9918
史上不詳 首先要看北周的組成 九大部落 最強大的宇文氏為皇帝 其他八家為八柱國 楊堅家造反 李淵家也反了 李密家也反了 其餘五家不詳 但亡北周的勢力足夠了
-
8 # 水在雨中漂
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太祖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諡曰桓。楊堅承襲父爵。楊堅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南北朝末期,各族經過多年的融合,北方雖然還是胡人政權,但實權已被漢人掌握,楊堅即是代表。漢人世族也支援漢人重奪政權,當北周的宇文家老皇帝死掉時,只剩下孤兒寡母,楊堅就順勢奪權,並借北周餘威滅掉南陳,重新統一。
楊堅,小名那羅延,本為弘農華陰人(今陝西華陰縣),生於西魏大統七年(541年),貴族官僚家庭出身。他的父親楊忠,曾隨魏孝武帝元修入關,輔助宇文泰建立政權有功,受封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官至“柱國大司空”,是北周宇文氏政權的主要支持者,襲爵隋國公。楊堅的妻子獨孤氏,是鮮卑大貴族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的另一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楊堅的女兒又是宣帝宇文斌的皇后。因此,楊家同宇文氏有姻親關係,北周以來即成為關隴集團中的骨幹,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聲望。周天和二年(586年)七月,楊忠死,楊堅繼襲隋國公爵位,逐漸在北周政權中成為顯要人物。
周宣帝宣政元年(578午)六月,周武帝宇文邕死、其子宇文斌即位為皇帝,是為宣帝。北周政局非常不穩,“內外恐懼,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楊堅乘機進行陰謀奪權活動。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死,其子年僅八歲的宇文闡即位為靜帝,楊堅憑藉自己的社會聲望、政治才能以及外祖父的身分,依靠權臣劉方、鄭詳等人入朝執政,號稱“假黃鋮左大丞相”,獨欖北周政治、軍事大權。
楊堅入朝總政後,立即把“司兵事多計略”的高穎以及名望高影響大的蘇威、李德林等人引入府內,凡事“無不與謀議,然後行之”。高、蘇二人已成楊堅的左右手,同時拉攏一批漢族官僚如韋孝寬、柳裘、皇甫績、盧賁等,和漢化較深的鮮卑貴族大官僚如元諧、元胄、宇文忻等為其附庸,結成政治實力集團。楊堅在他們的贊助策劃下,先後“革宣帝苛酷之政”,作《刑書要制》施行法制。同時又派人對梁睿、李穆、於義等一批周室勳貴和重臣“盛陳利害”,大造輿論使之由“心猶觀望”變成為“傾心相結”;目的在於既孤立周宣帝一夥,又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為其奪取政權創造條件。楊堅對敵對勢力加以分化瓦解,予以各個擊破。在周宣帝死後發葬之前,他就把周室諸王以趙王宇文招將嫁女於突厥為詞,徵入京師,加以控制。接著以畢王宇文賢為首的五王“
回覆列表
在靜帝時期,楊堅身任大丞相之職
而宇文家看楊堅權利過大,想除掉楊堅
於是趙王宇文招設宴款待楊堅,楊堅也為緩和兩家衝突,為顯誠意,便只帶一人前往。
宴無好宴,宇文招下令手下當場格殺楊堅,幸虧此時勇將元胄挺身而出。
元胄此人真可謂是勇猛不可擋,他就那樣帶著醉酒中的楊堅殺出宇文護家中,揚長而去!
此事過後,楊堅便清醒的意識到了他與宇文家已經勢如水火,必須做一個了斷啦!
楊堅當即下令召回所有宇文家之人,然後進行屠戮。
滅掉宇文家之後,基本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攔楊堅了!
唯一欠缺的就是時間,與謀劃!
於是就像所有篡位者所慣用的程式一樣!
幾次勸進後,便欣然接受!
這便是楊堅稱帝的全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