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茶嘆古今
-
2 # 捨得
從人性角度看,誰也不願意有個對自己知根知底的手下,自己的心思總被猜中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兒,但也不至於動殺機,一剎那的殺機源於遷怒,也就是深陷懊惱的進退維谷中,偏偏讓楊修點破了窘態!其實,人人都是這樣,春風得意時,會變得寬容而忍讓,一旦窮途末路,陷入囧境,也就成了火藥桶,會遷怒於所看到的所有人和事兒,如果有生殺予奪的權利,動刀是必然的,這就是獨裁的危害。
-
3 # 小施讀歷史之華夏風雲
楊修雖然有大才,但是恃才放曠目中無人!其致死的原因有四,“門闊之事是其一,一盒酥之事是其二,雞肋之事是其三,立嗣之爭是其四”縱然曹操放過他,日後曹丕即位也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是公子曹植一黨的心腹!楊修有大才,聰明非常,曹操的心事都被楊修猜的是清清楚楚並且一一捅破,這好比是曹操赤身裸體一絲不苟的站在眾人面前,豈不尷尬!曹操乃是一代雄主,曾經放言天下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之語,這樣的人又豈會讓區區一個楊修每每的在自己面前得意洋洋,人不自愛又豈能讓人愛之,韜光養晦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楊修雖然有才但是其卻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甚至連曹操自己的主公都不放在眼裡,這樣的人縱然曹操不殺他也會有其他人殺的,許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4 # 歷史迷猴神通
楊修智力過人,聰敏善辯論,為何被曹操所殺?
曹操是政治家,一生中殺過很多人,包括呂布、孔融、楊修、伏皇后、董承等人。這些人有的死於無用,有的死於利益衝突,有的死於政治立場。
楊修之死,死於討厭!死於不能為曹操所用!死於自作聰明!先看曹操不殺什麼樣的人?但是,曹操善待對他有用的人,凡是對曹操有很大利用價值的人,都可以免死。比如張遼、關羽、張郃、高覽等人,都是能征善戰的降將。曹操就不殺他們,後來都為曹操做過貢獻。名士陳琳雖然罵過曹操,但是也可以為曹操所用,也被曹操赦免。
再看呂布,雖然武藝高強,但呂布不是一個可靠的人,既不好利用,留著可能還是後患,曹操就聽劉備的話殺了他。
再看楊修是不是曹操所用能用之人:楊修智力過人,聰明善辯論,然而對於曹操用處不大。首先:曹操是個多疑的人,曹操一直沒有真正使用楊修,因為他是袁紹的外甥。
其次:楊修個性張揚浮華,不知道收斂。楊修擅長的是寫辭賦和猜字謎,個人作品也多是反映個人情調的《神女賦》、《孔雀賦》。楊修雖然有才策,但沒有像荀彧、郭嘉那種謀士一樣,給曹操提出平定天下策略。反倒是,楊修帶壞了曹植,又參與奪嫡之爭,破壞曹丕、曹植的兄弟關係,正好被曹操討厭。
《三國志》記載,曹操晚年擔心曹植和曹丕的競爭引起政變,又因為“楊修頗有才策”,擔心楊修成為曹植政變的謀主。同時又因為他楊修是袁紹的外甥,終究不可信賴,“於是以罪誅修。”
綜合評價楊修之死:綜合來看,楊修以下幾點是他真正的破綻:1、是袁紹的外甥,血統不對,最終不受曹操重用,反而會受到排擠和懷疑;
2、楊修知進不知退,不識時務,聰明沒用對地方,錯誤地介入奪嫡之爭,被曹操厭惡;
3、楊修自身問題很多,浮華不務實,喜歡自作聰明,在陰謀縱橫的政治場上很難有善終;
曹操的行為可以接受嗎?政治上順者昌,逆者亡,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什麼不可以接受。曹操寧可錯殺楊修,也不能讓他給自己家族形成後患。而曹操留下司馬懿,司馬懿後來的篡權就是最好的明證。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古紅顏多薄命”,沒聽說智力過人多薄命的。楊修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聰敏善辨,卻在年富力強的時候(44歲)為曹操所殺,令人扼腕嘆息。遺憾之餘,人們不禁要問他被曹操所殺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簡要分析如下:
1.不會揣摩曹操的意圖,書生意氣。
楊修之死的起因一直存在爭議,有說死於曹操的嫉賢妒能,有說死於楊修自己的冰雪聰明。我的看法是:楊修死於自己的書生氣,他情商過低。猶其不會猜測領導的喜怒。“一盒酥”事件明顯有欺負孟德智商的意思而毫不自覺,還洋洋自得。在職場上不察言觀色、辨風識向,必死無疑。
2.盲目幫助曹植通過了曹操設定的重重考驗,惹火燒身。
楊修與曹植在文學上都有一定的造詣,性格有相近之處,自然相處得很融洽。楊修結識曹植後,就掏了心窩,肺腑之言傾盡而出,根本不設防。甚至連曹操為立嗣給曹植出的考題“答案”,楊修在遊刃有餘地破解後,也毫不猶豫地向曹植和盤托出,根本不懂處世技巧。曹操獲悉楊修為曹植奪嫡而服務後,早也怒火中燒。
3.“雞肋事件”讓曹操在眾人面前露了“底褲”,嚴重傷害了曹公自尊。是被殺的直接原因。
此事表明楊修已洞明曹操心理,這讓曹操失去了安全感,感覺時刻鋒芒在背,所以就痛下了殺手。荀彧、郭嘉、司馬懿等未必就不知曹操的意思,但人家會緘口不言、韜光養晦,這是楊修學不來的。
-
6 # 偉人雜談
每當談起三國時期的楊修,大家第一反應是聰明過人,又缺乏城府,不懂的收斂自己,喜歡猜別人的心思。
關於楊修之死,原因有好多版本。最早接觸的是楊修之死這篇文章。裡面講述了楊修聰明過人,表現在了以下幾個事件,1、門裡加一個活,是闊字,當時曹操的意思是說門有點小,在開闊一些;2、一盒點心事件,楊修猜測曹操是讓大家分享嘗吃;3、就是著名的“雞肋事件”,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很多三國迷們都認為曹操殺楊修是因為上面三件事。其實我們想想,如果曹操真是那樣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他可能也不會有目前的收穫,可能謀士被殺光了!
說到這裡,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看過世說新語的朋友都知道。其實楊修的死不是因為他能看透曹操的心思,而是楊修這傢伙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位的爭奪!更令曹操可恨的是他還腳踩兩隻船。楊修一開始被曹操安排給曹植當老師,曹操有意栽培和鍛鍊曹植,讓降楊修伴隨曹植,可見楊修當時在曹操心中的位置還是比較重要!誰知後來楊修看準了曹丕有帝王之面向,慢慢的又開始靠攏曹丕,被曹操知道,楊修參與當政,所以才最終殺死了楊修。所以有時我們在社會上、職場上適當保持低調和清醒,正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何況楊修還到處炫耀,哎,實屬可惜。
-
7 # 耕讀達人
楊修的下場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領導的心思你可以測,但不能到處顯擺。惹領導討厭,特別曹操疑心重,不殺楊修那才奇怪呢!
-
8 # 張明揚不說話
按照長久以來的流行說法,楊修就是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言多必失,他的大嘴巴多次戳中曹操的痛處,因此被殺,還留下了諸如“雞肋”這樣的經典段子。
但這畢竟只是《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和真實歷史中的還是有很多出入的。
在歷史上,楊修為何被殺,其核心原因就是“楊修姓楊”。
楊修這個“楊”當然不是普通的楊氏,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門閥——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一樣,也是一個“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楊震、兒子楊秉、孫子楊賜以及曾孫楊彪。而楊彪,正是楊修的父親。
更可怕的是,楊修還是袁術的親外甥,也就是說,楊修身上同時兼有漢末三國時代最顯赫的兩大世家的血統,在那個時代楊修就是天字第一號的世家子弟啊。
偏偏楊修還介入了曹操家的立儲之爭,在歷史上,楊修是曹植陣營的重要謀臣之一。如果曹操打算立曹植也就罷了,當曹操決心立曹丕為儲後,楊修以及他身後代表的龐大家族勢力就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得為他去世後的政局操心啊,萬一楊修幫助曹植顛覆曹丕的統治呢?
更重要的是,楊修在歷史上一直有“忠漢“的色彩,萬一楊修幫助曹植上臺後,破壞曹操“以曹代漢”的政治安排怎麼辦?
這些,當曹操決心殺楊修時,應該都是縈繞於他腦中的憂慮和動機。
楊修此人,不得不殺啊!
-
9 # 湘西閒士
曹孟德常說夢中好殺人,並殺死了為他夜裡蓋被的衛兵,殺後繼續裝睡。在衛兵的葬禮上,楊修說:丞相非在夢中,乃君在夢中耳。此言一出,楊修必死無疑。
-
10 # 黑句本
才華橫溢但無深謀遠慮的人極容易犯兩個錯誤——人前愛炫耀,人後不自省。
更致命的是,這兩個錯誤往往是有一就有二,越愛炫耀就越不懂得自省,越不懂得自省有機會就越愛炫耀。
惡性迴圈,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個鮮活的例子,上千年過去了,一說到楊修之死,總有多種說法,總而言之,這個聰明人是怎麼死的,答案不確定,也不唯一。
其實這正是楊修的悲哀之處,他不是死得冤,死得有爭議,而是死得太難看——
如題所說,楊修的確是智力過人,機敏善辯的聰明人。有人結合他後來的悲慘下場,可能會說此人算不上真聰明,頂多是個小聰明。
這種看法其實不客觀,也未全面理解小聰明的要命含義。此話怎講呢?小聰明有兩類,一類是小才小聰明,另一類是大才小聰明。小才小聰明一般鬧不出人命,真正能鬧出人命的是大才小聰明。
因為大才小聰明最終呈現出來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就是一步步走向死局的過程。就拿楊修來說吧,他要只是個小才小聰明,曹操才沒那些功夫去搭理他呢,說得不好聽一些,想招老闆恨,他都沒有機會。
但你看楊修,他在起初的很長一段時間,是很有大才,很得曹操賞識、重用的,否則曹操也不可能讓他幹”總知內外“的主薄一職。
因為曹操的賞識重用,楊修得意時有多風光呢?
不光佔據顯位,曹植引他做心腹謀士,就是曹丕也爭相與之交好,用炙手可熱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然而,此人大才小聰明的致命傷正是從這個階段開始暴露出來的。
他是越得意,越得瑟逞能,絲毫不懂無限風光是險峰,越是這樣越要深謀下去,遠慮起來的道理。
他都幹了什麼呢?
最讓曹操憤怒是他攪和進了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無論在哪個朝代,這都是足以讓臣子掉腦袋的大忌,可楊修呢,是一次次地賣弄自己的才華,為曹植獻計獻策。
史書中記載的一幕其實早已預示了楊修的下場,曹操給楊修的父親楊彪去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恨意很明顯,殺機也能嗅到。
說到這裡,必須提一提楊修的父親楊彪。楊家是當時的名門世家,楊彪是正統的儒學家,曾任尚書令。自漢獻帝被迎到許昌後,此人就對不拘小節、銳意進取又雄心勃勃曹操頗有成見、看法,簡單說,跟曹操政治立場很對立。
重用對立陣營的世家子弟,這一點足能說明曹操的唯才是舉,可反觀楊修卻絲毫沒有人後的自省,不僅沒有,還犯大忌,捲進漩渦,炫耀才華。
一般人捲進儲位之爭,況且人頭都難保,何況楊修這種背景有硬傷(楊修背景上的硬傷還有一點,他是袁術的外甥),個人又佔據顯位的得意之人呢。
看看這個過程,楊修是不是一犯炫耀之病,二犯毫無自省之病。
不殺,何以彰威嚴,絕後患。
遺憾的是,即便如此,楊修依舊沒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有多兇險,相反還一再耍弄小聰明。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雷已經自己埋了,接著自己還要把導火線裝好。
楊修裝的這導火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雞肋“事件。
曹操進兵失利,正為是否退兵舉棋不定時,隨口吐了”雞肋“二字。此二字一出,楊修根據曹操以往的行事規律,推斷出曹操已決定退兵,竟擅自在軍中散佈退兵言論,私命兵士收拾行囊,開始做撤退的準備。
在曹操眼裡,這就不是單純耍炫耀小聰明那麼簡單了,分明是禍害了軍心,動搖了軍中鬥志,加之殺心已埋,曹操當然要以此問罪,痛下殺手。
楊修死的冤嗎?
死得剛剛好,無論無何也逃不掉。
就像他最後領悟到的那樣,自己早該死了。
至於另一種說法,說曹操殺楊修是嫉妒楊修的才華,這明顯有抹黑曹操之意。
曹操的心胸若狹隘至此,怎可能亂世縱橫,問鼎中原。
回覆列表
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政治需要,第二是楊德祖的情商太低。
第一點比較好理解,楊修是輔佐曹植的,也幹過密告曹丕的事,以楊修的口才,估計曹操死後,他就會鼓吹曹植和曹丕互相殘殺,這是曹操不願意見到的。
第二點,楊修智商一流,情商為零。《鹿鼎記》裡索額圖說過一句話“做官最重要的是要揣摩聖意”。楊修的確會揣摩曹操的意思,可惜偏偏什麼都要說出來,而且不止一次(除了雞肋事件還有一盒餅事件等等),曹操本身就多疑,他最喜歡乾的事就是讓下面的人對他的心思揣摩不定(其實就是一種帝王心術),可他楊修倒好,老曹的心思給他捅了個乾淨,老曹能不討厭他?估計要不是曹操惜才,楊修早就死了個十回八回了。所謂“伶俐不如痴”大抵說的就是楊修了。
相比之下,智商不在他之下的司馬懿就聰明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