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東籬
-
2 # 螻蟻知天命
昆陽之戰,劉秀用兩萬兵力,擊敗王莽四十二萬大軍。劉秀為何能以少勝多呢?在昆陽一戰,其實有一個轉折點,也可以稱為意外,這使得王莽的軍事力量遭到嚴重削弱,農民起義軍力量空前壯大。
這個意外是個特殊的天文現象。據《後漢書》記載: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還將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圈至軍內飼養,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震撼敵人。新莽王朝計程車兵將昆陽圍了數十重,又不接受城內主要領導王鳳的投降請求,意要全殲滅城內起義軍。
此時的劉秀只是一個小小的偏將軍,並不是昆陽的總指揮,大敵當前,其他人都嚇破了膽,只有劉秀談笑自若,眾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接受了劉秀的領導。劉秀的計劃是讓人在城內堅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爭取外援。就在此時,奇異現象發生了:“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厭伏。”這一奇異的天文現象發生在昆陽城外的大營中
晚上有流星墜入敵營,白天有團雲落入敵營,新莽王朝計程車兵都感到巨大的恐怖,軍心渙散。與此同時,劉秀從外邊爭取了幾千援兵也殺了回來,在王莽軍包圍圈外四、五里列陣對敵。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了,王尋、王邑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挑幾千人來迎戰劉秀,其他兵士在後觀摩。
劉秀將步、騎兵千於人,衝入敵陣,斬首數十,後又來回衝入幾次,連連得勝。後劉秀將三千敢死隊,與昆陽城守軍合擊王尋、王邑部隊,斬殺王尋,敵軍開始潰敗。這時候,又一天氣奇觀出現:天降暴雨,狂風大作,揭瓦折樹。《後漢書》記載“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 新莽王朝的失敗陣腳大亂,潰不可擋,踩踏而死無數。帶來助威的猛獸,也嚇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衝,反而往後面亂竄。
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當時的人注重記載天文和天氣現象,並且認為一切天文現象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示,這就是神秘的天人感應。並且對一些奇異的天文現象附會上一些事件,意思要說明這些天文徵兆會帶來某些後果。
所以在當天將隕石事件發生後,新莽王朝的軍隊軍心開始動搖,而後當劉秀帶兵衝殺而來之時,突然出現狂風暴雨,這使得當時王莽計程車兵覺得敵人是神兵天降,於是一觸即潰。所謂兩軍相遇勇者勝。昆陽之戰,兩個極端的天氣成為了戰爭的轉折點,這對劉秀也算是意外之喜。身為偏將軍的劉秀經此一戰,聞名於天下。
-
3 # 野草的沉思
歷史上,確有些戰役是因意外情況的出現,而獲得勝利的。
例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
公元200年,袁紹集中二十萬大軍進攻曹操。兩軍在官渡這個地方展開激戰。
袁軍比曹軍多許多倍。曹軍與袁軍相持一個月,兵士疲憊,糧食也吃緊。曹操想撤軍,問荀彧,荀彧要他堅持。這樣又堅持了一段時間,糧食快要吃盡了。曹操心裡很著急。他現在進不能進,退也無法退。因為他一退,袁紹大軍後面掩殺,曹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是不退,糧食吃光了,軍心動搖,也會失敗。
正在這個危急時候,曹操獲得了一個救星。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突然投奔曹操,給他指出一條反敗為勝的路。
原來許攸為袁紹獻計,派兵襲取曹操老巢許昌,袁紹不僅沒采納,還因為聽說許攸家人有貪汙行為而把許攸罵了一頓,並威脅要懲辦他。許攸一跺腳,就投奔曹操這裡來了。
許攸把袁紹的最大的軍事機密,屯糧地點一烏巢,以及烏巢守軍的虛實,告訴了曹操。
曹操立刻親率五千精兵,連夜襲擊烏巢。殺了守糧官兵,燒了糧草。
糧草被燒光,袁軍軍心大亂。兩員主將張郃、高覽投降曹操。
袁軍崩潰。曹操獲勝。
這次戰役,如果沒有許攸臨陣降曹操,獻火燒烏巢之計,失敗的很可能是曹操。而許攸降曹,對於曹操來說,完全是偶然的意外的事情。就是這件意外的事,使曹操戰勝了袁紹,取得了他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的最大最關鍵的一場勝利。
-
4 # 填哥嗑歷史
東晉伐成漢之戰就是一個典型。本來已經失敗的一場戰役,因為一個耳背的傳令兵而取得勝利。這如果不是意外,也沒人敢稱意外了。
那麼,成漢是一個怎樣的政權?這場戰爭的程序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成漢的建立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之後,於280年滅了東吳。統一全國。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司馬炎即位之初,還勵精圖治,等到統一全國後,變得驕奢淫逸,腐朽不堪。且老眼昏花,受賈南風矇蔽,立白痴的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繼位後。皇后賈南風大權獨攬,胡作非為。於是引發八王之亂。
而全國性的戰亂導致人民大規模流動,這些流民在當地政府的壓迫下,迅速舉行大規模的起義。其中,四川的流民起義尤其激烈。
因為這個地方剛剛統一不久。分裂思想猶存。而且因為戰亂較少,流民大規模前往四川。在受到盤剝之後,迅速舉行大規模起義。
以李特為首的將領,在流民起義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起義軍首領。利用八王之亂,晉朝無暇搭理四川之機,在蜀漢政權的地盤上建立了成漢政權。
晉漢並立
而晉朝這邊,八王大規模戰亂,導致晉朝國力衰弱。外族趁虛而入。滅亡西晉。
司馬睿等晉朝後裔,紛紛渡過長江,在南渡士族的支援下,建立東晉政權。東晉的政權是一個弱勢的政權。內有世家大族與司馬家族的爭鬥,外有北方胡族的虎視眈眈。所以,東晉建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都在穩定內部。而四川的成漢政權自保有餘,進攻不足。這樣,雙方保持一段時間的相安無事。
刀兵相向
終於,這種狀況被一個叫做桓溫的人給打破了。
在公元345年,桓溫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並領護南蠻校尉,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
新官上任三把火。桓溫從一個不起眼的人物。被火線提拔。當然得表現表現。怎麼表現呢?桓溫把目光轉向成漢。
李特建立成漢政權不久之後死去。這時已經四十多年過去了。成漢政權的執政者是李勢。這是一個驕奢淫慾的傢伙。據《晉書.卷一百二十一》記載:
勢既驕吝,而性愛財色,常殺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國事。夷獠叛亂,軍守離缺,境宇日蹙。加之荒儉,性多忌害,誅殘大臣,刑獄濫加,人懷危懼。斥外父祖臣佐,親任左右小人,群小因行威福。又常居內,少見公卿。史官屢陳災譴,乃加董皎太師,以名位優之,實欲與分災眚。
所謂的蒼蠅不咬無縫的蛋。李勢的胡作非為,導致成漢國力日弱。剛好成為桓溫練兵的物件。
於是,公元346年,桓溫率領一萬名士卒,其中兩千名作為先鋒。浩浩蕩蕩的西進了。
僅僅一萬人,就敢西進。這也真夠勇敢的。成漢可不是那麼軟的柿子。這點兵力,有可能連被包餃子都不夠。東晉王朝可是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一路奇蹟
李勢派遣大軍迎戰桓溫的軍隊。本來成漢的軍隊大多將領主張在南線作戰。他們認為桓溫會在南線發動進攻。而成漢軍隊的主帥昝堅卻認為桓溫會在北線發動進攻。因而把大部分軍隊派往長江以北。
本來桓溫準備把軍隊一分為二,分一部分到北線。但是被袁喬給阻止了。他認為兵力本來就少,如果分兵將導致失敗。所以,桓溫就沒有把兵力分開。
這樣,桓溫的部隊成功地避開成漢的主力。桓溫進軍神速,直抵成都城下。
耳背的傳令兵
昝堅的部隊聽說桓溫已經到達成都,不戰自潰。於是,李勢只好集中剩餘的兵力,與桓溫全力拼殺。保衛成都。當時戰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成漢軍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桓溫大驚。趕忙下令鳴金收兵。
誰知當時的傳令兵是個耳背的,誤以為桓溫是要下令進軍。所以傳令擊鼓進軍。桓溫聽到鼓聲,大驚失色。不明所以的晉軍,認為是成漢軍隊全線潰敗了,士氣大振。爭先奮勇殺敵。戰場形勢逆轉。成漢的軍隊本來正看到勝利的曙光,結果遇到晉軍瘋一般的衝擊,敗下陣來。
桓溫趁機追擊到成都城下,火燒成都城門。李勢被迫逃亡。最終還是投降了。立國四十六年的成漢政權滅亡。
李勢被送往建康。而桓溫則因為功勞,被封為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
東晉滅成漢一戰,因為一個傳令兵的一個錯誤的口令,一舉成功。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深層原因,其實成漢在李勢的統治下,已經民不聊生,不堪一擊了。
-
5 # 花近高樓1
大清乾隆23年,定邊將軍兆惠奉旨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之亂,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就是以此為背景的。
小和卓名叫霍集佔,已經控制了整個天山南路,手下叛軍有20多萬,大和卓是霍集佔的哥哥,實力比弟弟稍遜。
葉爾羌(今莎車)是霍集佔的大本營,兆惠輕敵冒進,帶著四千精兵強攻葉爾羌,沒料到城內的叛軍有將近兩萬人,不但沒有攻克葉爾羌,反而被包圍在蔥嶺南河。
當地稱這條河為黑水河,因為兆惠在河邊紮營,因此這次戰役史稱“黑水營之戰”。
雖然被叛軍包圍的清兵只有三四千人,但其中有指揮平叛的定邊將軍兆惠,如果他出了閃失,清軍平叛的決心將大受挫折。
不久前靖逆將軍雅爾哈善因為作戰不力,被乾隆殺掉了。兆惠是當地最高將領,也是武力解決叛亂最堅定的支持者。當時以勞師襲遠,補給難續為名,建議乾隆與大小和卓和談的大臣不在少數。
兆惠的大營紮在黑水河畔,水源不是問題。叛軍使用火藥槍射擊的鉛子鑲嵌進木柵欄後,也可以挖出來再利用。
真正給被困清軍造成威脅的就是糧食問題。
由於是孤軍深入,攜帶的糧草就不多。被困幾天後,攜帶的糧草就消耗殆盡。清軍開始宰殺駱駝,後來又把馬也殺光了。
吃光了駱駝和馬匹,清軍又把目光盯在叛軍身上,並在黑水營之戰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頁。
清軍經常選擇夜間偷襲,卻沒有從叛軍手中繳獲糧食的打算,而是大量的抓俘虜,繼而把這些戰俘作為充飢的口糧。
叛軍遭受巨大損失,加上了戒備,讓清軍不再容易抓到俘虜。清軍也因缺糧再次陷入絕境陷入絕境。
最後兆惠不得不下令,讓清軍將士去挖掘田鼠充飢,結果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在一個地窖中,發現了500多石小麥,正是靠這些糧食,清軍挺過了最困難的階段,被困一百多天後,終於等來了援軍。
黑水營之戰後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再次出擊,大小和卓兵敗逃入帕米爾高原地區,窮追不捨的清軍三戰三捷,把整個帕米爾高原納入中國版圖。
大小和卓一路損兵折將,最後逃到帕米爾高原西側的巴達克山(在塔吉克和阿富汗境內,1895年被俄羅斯和英國劃分)。
清軍追蹤而至,迫於壓力,巴達克山擒獲並斬殺大小和卓,把人頭獻給清軍,併成為清朝藩屬。
兆惠在巴達克山刻述勝碑,碑文用滿漢文字。時至今日這塊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的述勝碑尚存於阿富汗境內。
-
6 # 東方評史
在戰爭中要想贏得戰爭的勝利要具備下列這些特點:一是有多於對手的軍隊規模。
二是有比對手先進的技術裝備。
三是要有一個出類拔萃指揮有方的指揮員。
四是要有比對方完善的後勤補給。
五是要有超強的作戰意志。
具備了這些特點就不怕不能打勝仗,在二戰中的德國之所以贏了那麼多的戰役,跟上述特點很有關係。
但是除了上述這些特點之外,運氣也很重要,要不然德軍是怎樣兵敗莫斯科的?
所謂的運氣,其實就是意外情況的出現,這種意外情況的出現很容易讓戰爭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其中我認為發生在公元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是很有代表性的。
曹操在擊敗了北方的袁紹之後實力大增,隨即南下大敗劉表。
這個時候的曹操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打得順風又順水。
縱觀其他諸侯,早已經沒有一個是像樣的對手,雖說漢中的張魯和益州的劉璋是遲早被拿下的事情,但是畢竟離得還遠。
而眼下最主要的是先吃掉當下的劉備,繼而一舉渡江殲滅江東集團的孫權。
雖說曹操的前鋒部隊正在追趕劉備,但江東集團顯然感覺到了威脅。
他們不甘心就此俯首就擒,孫權隨即做了兩個安排。
一是趕緊調周瑜回來商討對策,並隨即調兵遣將。
二是派出魯肅作為特使出訪劉備,並借給劉表弔孝為名義,欲與劉備結成抗曹同盟。
在感到外來巨大軍事壓力的情況之下,雙方不需多方磋商便自然結成了抗曹同盟。
但是雙方的軍隊即便是加在一起,最多不超過五萬多人,而曹操的軍隊卻有二十萬之多。
再加上此刻的曹軍收降了劉表的荊州水軍,水面力量實力大增,大有一舉踏平江南之勢。
但是此刻的曹操面對著兩個難題:一是劉表的水軍實力不及江東水軍,二是他原先帶來的部隊儘管是精銳,但卻不善水戰!
這兩個致命的缺陷給與了江東集團的喘息和準備時間,他們也明白一旦曹操水軍訓練完畢,他們將無法和曹軍進行正面的對抗,他們必須在曹軍訓練成熟之前搶先對曹操下手。
此刻正是隆冬季節,天氣對江東集團十分的不利。
如果曹操水軍一旦完成訓練,乘著冬季特有的西北風基本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到達南岸。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江東集團所做的一切準備基本泡湯。
而且曹軍為了使戰船在江面上保持平穩,船與船之間都用堅固的鐵鏈連線在一起,江東的戰船如果正面迎敵基本就是螳臂當車。
也就在曹操認為一切準備就緒時,天不作美颳起了東南風。
此事對曹軍來說也許認為不算什麼,冬季刮東南風再正常不過,依靠強大的軍力曹操也並沒有去想太多。
但這颳起的東南風對江東集團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最佳良機,他們很早就準備了魚油、火硝和硫磺等易燃之物,但苦於每天刮西北風,用火燒曹操戰船的計策不但燒不著對方,反而會將自己吞噬掉。
但最終等來了刮東南風的機會,周瑜等人豈能錯過良機。
由部將黃蓋打先鋒,動用了二十多隻裝滿硫磺、魚油和火硝的小船,乘著東南風颳得正急得時刻點燃船中的易燃物,火船直撲曹軍戰船。
而曹軍戰船為了保持在江面上的平穩,早已用牢固的鐵鏈鎖定,哪裡還躲得開?
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江東集團藉助東南風氣的時刻,用較小的代價一舉打破曹操企圖平頂江南的希望
此戰過後,曹操不得已退回北方再作圖謀和打算,而江東集團和劉備也得以度過此劫,穩住了陣腳。
客觀而言,赤壁之戰是一場充滿懸念的戰役,當時的曹操實力非常強大,一旦完成訓練,渡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就當時的訓練的情況來說即將大功告成。
如果不是此時颳起了東南風,如果不是江東集團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曹操一舉踏平江南繼而消滅劉備集團,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然而也就是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一場東南風瞬間改變了歷史格局。
-
7 # 歷史笑春風
這種意外的情況在戰場上屢見不鮮。因此,古往今來,有很多將領都帶有幾分迷信心理,祈求上蒼幫助,使自己能夠得到命運的垂青。
拿破崙就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比如在馬倫哥戰役裡。拿破崙因為對當面的奧地利軍隊情況不明,因此判斷失誤,將自己手裡的三個師的預備隊,派出去兩個師分散去搜索敵人。
結果,戰役一打響,拿破崙就處於極端不利的地位。由於兵力少,火炮不足,在戰役進行到下午二時的時候,法軍已經無力抵抗奧地利軍隊的進攻,看起來敗局已定。拿破崙指揮法軍且戰且退,勉強保持著隊形。到了三時,奧地利軍隊的統帥梅拉斯以為大局已定,於是派信使到維也納送捷報,然後將指揮權交給參謀長,自己返回大本營。
但是,到了下午五時,意外情況發生了。拿破崙的手下德賽將軍率領援軍趕到了。經過周密部署,在炮火的掩護下,法軍對奧地利的追兵發起了反攻。猝不及防的奧地利軍隊一敗塗地,拿破崙最終獲得了馬倫哥戰役的大捷。
奧地利的首都先接到梅拉斯信使的報捷,一片歡騰。緊接著又接到梅拉斯信使報告失敗的訊息,陷入沮喪。演出了一場前後顛倒真實的活劇。
同樣的,在近代的日本也上演著同樣的活劇。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由於國力增強,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它開始向外擴張,進行了後來稱為“賭國運”的戰爭。
第一次,是發動了對滿清的甲午戰爭。這次戰爭中最關鍵的,日本聯合艦隊和滿清北洋艦隊的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在剛一開始戰鬥,就將旗艦定遠的飛橋震塌,丁汝昌受傷,而且訊號設施也因之受損。這樣一來,北洋水師失去了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最後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第二次,對俄國發動戰爭。在開戰的剛開始,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司令,俄國海軍屈指可數的專家馬卡羅夫就因為坐艦觸雷而戰死,俄國失去了制海權。到最後對馬海戰的時候,又是因為俄國艦隊中的船隻違反命令,黑夜開放燈光,讓日本得到資訊,作好了截擊準備。
在對馬海戰中,日本在俄國艦隊前大回轉,集中火力重創了俄國艦隊的旗艦,使得俄國海軍失去指揮,最後贏得了海戰的勝利。
最後一次,中途島海戰。這一次,勝利者顛倒了過來,變成了美華人。雖然美華人破譯了日本的密碼,事先做了準備,可是還是贏得驚險萬狀。
大家基本上對那次戰役已經耳熟能詳了。美軍在日本海軍的第一波攻擊波前往轟炸中途島後,就開始以陸基航空兵和海航魚雷機隊向日本艦隊發起攻擊,雖然沒有奏效,但是牽制了日本海軍,並將日本的警戒飛機拉到低空,為俯衝轟炸機隊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是,美國的俯衝轟炸機隊卻迷失了目標。因為日本艦隊為了準備發起對美國艦隊的攻擊,已經向北航行,以進行攻擊作業。就這樣美國的轟炸機隊趕到預定海域時卻沒有發現日本艦隊。
在這個關鍵時刻,轟炸機隊的指揮官小麥克拉斯基少校決定冒著燃油耗盡的危險,實行方形搜尋。出人意外的發現了一艘日本的驅逐艦在全速北上。這艘驅逐艦是剛執行完反潛任務歸隊的驅逐艦。於是美國轟炸機隊沿著日本驅逐艦航行的方向飛行,終於發現了日本艦隊。
在這個時候,日本航空母艦剛進行完攻擊作業,全部在逆風直線航行,準備起飛飛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擺滿了加好油掛好彈的飛機,而艦隊上面高空沒有任何警戒飛機。美國轟炸機隊抓住這大好時機,一舉重創了三艘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奠定了戰役的勝局。
日本賭國運的程序到此戛然而止,從此,日本海軍再也沒有打過大的勝仗,直至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意外而勝利的戰役就更多了。比如在明朝的靖難之役裡,幾次戰役都發生了很意外的事情。
第一次是白溝河戰役。這次戰役裡,李景隆率領的南軍裡有平安和瞿能父子等勇將,數次交鋒,朱棣率領的燕軍都不利。在最後一天的決戰裡,瞿能父子高呼滅燕,衝入燕軍陣中。燕軍形勢極為不利。可是,就在這個危急的時刻,突然一陣大風颳折了李景隆的帥旗,南軍因此打亂。朱棣趁機進攻,大敗南軍,陣斬瞿能父子。
第二次是夾河之戰。朱棣對戰南軍盛庸。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朱棣損失了大將譚淵。第二天雙方再戰,燕軍在東北方向,盛庸軍在西南方向。雙方戰鬥打了三四個時辰後,依然還是互有勝負。可是這時突然颳起了強烈的東北風,塵埃蔽天。南軍頂著風沙,根本沒法作戰。而燕軍則乘風大呼,縱左右翼橫擊之,盛庸大敗,損失了數萬人後,退回德州。
第三次是藁城之役。朱棣對陣南軍的吳傑。這一次戰役史書記載,“會大風起,髮屋拔樹,燕軍乘之,傑等師大潰。”又是在戰鬥中颳起了猛烈的大風,南軍因此大敗。
在這三次戰役中,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了意外的天氣情況,使得朱棣不但轉危為安,還獲得了勝利。因此在《明通鑑》卷十二中這樣記載道,燕師自白溝河至藳城,凡三捷,皆得風助,王以為此天授,非人力也。
在戰爭中,出現意外情況的機率很大,如何趨利避害,最後考驗的還是將帥的能力。如何讓意外情況為己所用,如果減輕意外情況的危害,這也是一個卓越將帥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百戰百勝。
-
8 # 筆下點史
一場大多數人已經論斷的戰局,一場本來失敗的戰局,卻因為上一次的失敗,導致這一次的完美勝利。
一場跟空氣打仗的戰役,史稱“基斯卡的奇蹟”,且看美軍“自導自演的軍事行動”。
前情提要這一場戰役講述的是美國跟日本的一場戰役,這一場戰役,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及人員死傷,就炸死了幾條來不及帶走的軍犬。
1943年8月,由美軍和加拿大軍隊聯手宣佈,要奪回阿留申群島基斯卡島,並且一定要將日本人驅逐出境,並且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做“茅舍行動”。
1943年這個時間點一定要注意,這是二戰即將接近後期的時候,並且在這場戰役之前還發生了“阿圖島戰役”,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戰役呢?那是因為正是這場戰役才使得美軍對著空氣打了半天。
阿圖島的失敗,伏筆1943年5月,阿圖島戰役打響,這場戰役的結果就是以美軍損失少部分人的結果,換取了日軍守島人員的死傷殆盡,資料如下:
美:549人死亡、3500人受傷。
日:2665名駐島日軍全軍覆沒,27人倖存(倖存只是因為還沒來得及自殺)
可以說這場戰役,美軍是鐵了心要讓這幫人知道領土是不可侵犯的,畢竟阿圖島戰役是自美國1812年獨立戰爭以來,首次的外敵入侵領土戰役,美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
阿圖島戰役使得日軍傷亡慘重,這也是太平洋期間首次發出“玉碎”電文(自殺式攻擊)。日本大本營知道留在基斯卡島上只能是找死,所以趕緊下令撤退,由日軍在島最高領導人木村昌福海軍少將帶領撤離。
在7月29日,也就是“茅舍行動”前夕,木村昌福帶領第一水雷戰隊,趁著白令海峽濃霧以及夜色掩護,成功將5200餘人撤離。這個時候的美軍在海、空算是佔盡了優勢,在這中不可能安全離開的情況下,日軍有驚無險撤離成功。
這場撤離被後世稱為“基斯卡的奇蹟”,在二戰被列為最成功的戰略撤退,可以說真的是讓美國丟盡了臉面的戰役,一度讓美國海軍抬不起頭,不單單只是撤退,還有後續的戰役,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不知情況的美軍,狂轟濫炸下三條軍犬日軍當然是撤離的很爽,但是美軍不知道啊,並且霧那麼大的情況下美軍更加不敢隨意下島檢視情況了,只敢在上空狂轟濫炸。
美軍在基斯卡島轟炸了足足十天,知道8月15日的時候,美軍覺得不對勁,“這群島上的小崽子怎麼回事?槍都不放一下的?難道全部都被炸死了?”美軍這才登島檢視情況。
就這樣,美軍跟加拿大軍隊一共3萬多人登島了,一上島就被嚇了一跳,原來是三條軍犬在那裡狂吠,並且除了這三條軍犬什麼都沒了,物資還有人都不翼而飛。
當時美軍和加拿大還有一場爭執的對話,大概就是:“浪費這麼多炮火彈藥怎麼一個都沒打死,我們回去如何交差?”後續是在島上白白呆了好長一段時間,算下來己方損失慘重,資料如下:
死亡122人,191人失蹤。
因為島上霧氣大,又要搜尋日軍情況,所以在這三天之中因為詭雷、陷進等死亡較多,最過分的是還有友軍誤傷;但最大的損失是一輛驅逐艦碰到水雷爆炸,導致71人當場死亡。
可以說,這一場戰役日軍一人未死,加、美軍傷亡慘重(哦,不對,如果真的要說日軍損失的話,就是那三條軍犬,不知道木村昌福會不會很“傷心”)。
據說日軍還在島上故意藏了一個紙條,後被美軍發現,上面寫有“島上有傳染病,緊急撤退”的字樣,嚇得美軍趕緊讓軍醫給所有人都打疫苗,一個都不準放過。
一個美國大兵跑進一個門口寫了一大串日文的房子,翻譯出來是“隔離病房”,然後這個大兵以及後續進入到這個病房的人,差點就要永遠被他們的領導留在島上。
可以說,這幾手操作真的給美軍整懵了,完全上躥下跳。
美國戰史家塞繆爾·莫里斯評價:“歷史上最大規模,最具實戰氣氛的登陸演習”。
結語:
真的是一頓操作猛如虎,跟空氣打架還打輸了的;日軍就靠著那麼一點意外居然意外打贏了美軍,或者說是“跑贏了美軍”?
其實真的沒想到空氣能夠恐怖如斯,為了三條軍犬的戰役,這也可以說是美國海軍的黑歷史了。
回覆列表
日本軍隊偷襲珍珠港順利成功,是因為美國軍人的“誤判”而導致日本輕易取勝。
珍珠港位於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島中的瓦胡島,是美國太平洋航隊的重要基地。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清晨的珍珠港平靜而安寧,駐港軍人們還在夢鄉之中。偷襲珍珠港的日本飛機從停泊在三百多公理以外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接撲向珍珠港。
美軍雷達站值勤計程車兵發現後,立即報告。但是,值班的軍官卻斷定那是——“自己的飛機”。意外就這樣的發生了!
7時55分,日本飛機開始向珍珠港投擲炸彈。美軍昏頭轉向,猝不及防,不知所措,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軍覆滅。損傷的大型戰艦就有二十艘,損失飛機二百多架,死傷人員超過三千。而日軍只損失了29架飛機,死亡人數不到百人。
值班軍官的——“誤判”,導致了美軍珍珠港近於覆滅,而日軍取得了超越原計劃的“特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