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眸m
-
2 # 盛說紛紜
毫無疑問,三國當中吳國最重要的統帥就是陸遜,他掌權時間最長,同時他的作用也是最大的,多次拯救吳國於水火之中。
在劉備進攻東吳時,是陸遜成功抵擋住了蜀軍的進攻。之後陸遜又在石亭擊敗了魏國,而在他出戰之時,孫權親自給他牽馬,足見孫權對他的重視與信任。
但是,隨著陸遜權勢滔天,威望漸高,孫權開始防備陸遜了。再後來陸遜成為四大家族的領軍者,並且做了丞相,國事、兵事全都由他來決定,但是陸遜還是很忠心,勤勤懇懇,矜矜業業的為吳國大業操勞著。
起初孫權讓他輔佐太子,他就一直全力支援太子,一心為太子著想,為了防止其他皇子的爭權,他就經常給孫權寫信,表達自己希望孫權能保證太子上位的心聲。這就惹孫權不高興了,他開始懷疑太子是不是有其他心思了,因此他便經常為太子的事訓斥陸遜。
緊接著孫權就開始消除陸遜的勢力,將陸遜身邊的人或者流放或者處死,還不斷給陸遜施加壓力,不停的責備陸遜。這讓陸遜非常的不甘心,也想不明白孫權為什麼這樣對他,他做牛做馬,為他們孫家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這不久他就憂憤抑鬱而終了。
在我們看來,陸遜的死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沒辦法,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呀!
-
3 # ww王嘉
孫權三國三巨頭之一,曾赤壁破曹操,夷陵敗劉備。因年齡和曹、劉懸殊很多,雖是承父兄之基業,仍給人後生可畏的感覺。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孫權在識人用人上有獨到之處,周瑜、魯肅、呂蒙等人正是因孫權的賞識和重用,為東吳做出了極大貢獻,而本人也得以留名青史。也正因為孫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君臣同心使得東吳國力越來越強,地盤越來越大。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位,還有一位在東吳的發展和壯大過程中發揮關健作用的人物,也是孫權手上唯一得到重用而沒得善終的人物一一陸遜。
陸遜的悲劇主要還是介入爭奪儲君的爭鬥造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陸遜謀逆的不臣之心是沒有的。他自被重用直到夷陵之戰成名,後期駐守荊州這一戰略要地,一直對孫權忠心耿耿,孫權對他也比較倚重。促使孫權和他翻臉的是"奪嫡"之爭,實際上當時位高權重的他介於"立儲”之爭,是不理智的。因他計程車族的出身,孫權對他忌禪可能早就有了,孫權也清楚他活著,陸遜是翻不起什麼被浪的,但自己死後,如孫和繼位,加上擁戴之功,又有士族豪門的支援,篡權自立並不是難事。我覺得這是孫權逼死他的真正原由。
孫權晚年多疑,也許是嗜灑的原因變的昏憒殘暴。長子孫登死後,雖立孫和為太子,而偏偏又喜歡四子魯王孫霸,孫霸的待遇和太子孫和的相同,再加女兒孫魯班竄綴,爭儲變的白熱化……如果沒有"儲君"之爭,陸遜也許和他的幾位前任一樣,是能夠善終的。
-
4 # 穿越再現彼岸
陸遜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曾“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大軍,又在石亭之戰中擊敗曹休大軍,劉備和曹休都是戰敗後病亡。陸遜本人掌控東吳軍權,他節儉、性格直率、品評人物非常準確,孫權非常信任他,讓他出將入相,坐鎮武昌。(陸遜劇照)
後來,陸遜捲入太子之爭,被人誣陷,被孫權多次斥責。
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之爭。孫權的第一個太子時孫登,由陸遜輔佐,可惜病故了,臨終之時推薦了孫和(孫權第三子)為太子,孫權也就立了孫和做太子。
太子孫和有一次和魯王孫霸因為座位之爭(當時太子的地位應該高於藩王,當時沒有區分)被大臣們在朝堂上討論,孫霸弄得也沒有臉面,兩個人的關係破裂。孫霸對孫和這個太子也不服氣,到處拉攏朝中大臣建立自己的勢力,並且陷害太子系人馬。孫和和孫霸的爭鬥朝臣們也紛紛站隊,派自己的後代結交太子和孫霸,黨爭直接導致衝突蔓延到朝堂之上。(孫魯班像)
孫權的長公主孫魯班(先嫁周瑜之子,後嫁全琮)和孫和不和,孫霸也就拉攏她對付太子孫和,監視太子孫和的一舉一動。孫權有一段時間病的非常重,只能派太子到太廟祭祀,完事後到太子妃張妃的叔叔張休(張昭的二兒子,家在太廟附近)家做客,這事讓孫魯班知道了,她添油加醋的給孫權說:太子孫和根本沒有去太廟,而是去張休哪裡謀劃事情了;並且說太子的母親王妃知道孫權病重後,臉上非常高興。孫權事後責問王妃,導致太子母親抑鬱而死。孫魯班真是夠狠毒的,顛倒是非黑白有兩把刷子。(太子孫和像)
太子孫和日漸孫權的疏離,太子之位恐怕難以保住了。
陸遜捲入太子、魯王之爭。本來陸遜坐鎮武昌,這些事情也不是很清楚的。有一日孫權和楊竺(孫霸的嫡系)單獨商談將太子孫和撤換,讓魯王孫霸做的事情,趕巧了,太子收買的一個人偷聽到了這次秘密談話,報告給了太子孫和。(魯王孫霸像)
孫和非常恐懼,急忙找了親信陸胤(陸遜的侄子)求救於陸遜,整個吳國也就是他能夠左右孫權的決定了,同時太子太傅吾粲也與陸遜保持密切的通訊聯絡,通報朝廷上的情況。
陸遜瞭解了情況後,上書孫權,說明嫡庶的區別,並要求面見孫權:
"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 "
討論廢立這事只有孫權和楊竺兩個人私下交流意見,陸遜是怎麼知道的?孫權發現皇宮中可能有監視或者楊竺洩露了交流內容,這下孫權頭大了,這還了得!凡是涉事的人員全部抓起來審問,楊竺、吾粲、陸胤都被控制起來了,楊竺反咬陸遜一口,說他有20條罪狀,關鍵是陸遜的侄子陸胤也不幫太子孫和說話,明哲保身。(孫權劇照)
當然孫權也不敢將陸遜撤職拿辦,畢竟是東吳額頂樑柱,而是多次下詔書斥責他私自打聽皇室訊息,問責他的那些罪狀,其實他也沒有打聽內幕,而是別人告訴他的,至於罪狀大都是編造的,孫權不管這個,要持續敲打陸遜。陸遜對此非常鬱悶氣憤,結果第二年就病死了,孫權逼迫還是主要的原因。
陸遜直言品評人物惹來禍端。陸遜帶兵、治理國家都有一套,不過另外一個本事更厲害,直言和品評當代人物非常準確。
1.全琮娶了孫權的長女孫魯班為妻,全琮的次子全寄(孫魯班養子)加入了魯王孫霸的陣營,陸遜向全琮寫信,讓他效仿漢武帝時期的大臣金日磾那樣將自己的兒子殺了,以免禍及全家。不過全琮沒有聽,對陸遜產生只有憤恨,收集陸遜的外甥的罪名,趕出了朝堂。250年,全寄和孫霸的其他黨羽全部被孫權誅殺,因為孫魯班在才免了家人的災禍。
2.孫霸的嫡系人員楊竺曾經得到孫權的信任,陸遜觀察瞭解這個人後,說他早晚惹禍敗亡,並讓楊竺的哥哥趕快分家單獨過,以免惹禍上身,果不其然,250年被殺。
3.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陸遜觀察他欺凌上級,藐視下屬,認為他早晚也要敗亡。諸葛恪和陸遜是一個陣營的,急忙寫信辯解自己的行為。253年,諸葛恪因想擁立孫和被孫峻和吳帝孫亮設計殺死。
陸遜品評人物非常準,而且直言不諱,有時得罪很多人啊!沒能管住自己的嘴,最終惹來了孫權的不斷斥責。
-
5 # 愛上啞巴兔
在《三國志》裡僅有兩位臣子是單獨立傳的,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就是陸遜。陳壽作為後人來看,陸遜和諸葛亮的地位是一樣的。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無需多說,他在世時劉禪只是一個擺設。陳壽這麼寫不僅是對陸遜能力的肯定,同時也點出了陸遜的悲慘結局。
一、前期能被重用是因為陸遜是孫權制衡東吳政局的重要棋子
陸遜是吳郡士族,並非東吳核心江北集團。他的長輩陸康在東漢擔任廬江太守,抵抗孫策長達兩年之久,城破後宗族死傷過半。孫權接班後,為了穩定統治,與江東士族合作,雙方的關係才得以緩和,陸遜在這時投靠孫權,並憑藉出色的表現受到重用,孫權甚至將自己的侄女(孫策的女兒)嫁給他。
孫權重用陸遜不僅是因為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制衡哥哥孫策留下的政治格局。陸遜在派系上屬於被壓制的江東士族,孫權重用他會緩和與江東士族的矛盾。另外,孫權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也向朝臣表了姿態,他並沒有冷落孫策一脈。同時陸遜早期名不見經傳易於駕馭,孫權將他作為嫡系培養,可以保證陸遜對他死心塌地,並藉此控制朝政。
於是能文能武的陸遜一路平步青雲,從“上大將軍”做到了丞相,完成了出將入相的成就,當然這一切都在孫權的掌控之下。
二、後期之所以被打壓,甚至鬱鬱而終也是有原因的。
陸遜既然是孫權制衡朝政的棋子,那麼總有被棄掉的時候。這個時刻很快到來,就是長達十年之久、波及無數朝臣的“二宮之爭”。
241年太子孫登死後,孫權在立嗣問題上犯下許多錯誤,引起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鬥爭,許多朝臣出於各種緣由紛紛站隊,表達自己的政治利益訴求,東吳朝政分為兩派,出現嚴重分裂。太子孫和這邊勢力較弱,魯王孫霸背後有全公主(孫權的女兒)和全琮的支援。
在這場政治漩渦中陸遜是保持中立的,並考慮勸說全琮殺掉在孫霸門下的次子全寄,不要摻乎其中。全琮對陸遜懷恨在心,並誣陷了陸遜的外甥顧承、顧譚,使其流放交州。後來陸遜又得知孫權想廢掉孫和,改立魯王孫霸,他出於對社稷危亡的考慮選擇為太子孫和發聲。
孫權本來對陸遜的中立是很滿意的,但看到丞相陸遜都摻乎進來為孫和說話,年近七十的孫權很快想到宮闈之事遭人竊聽,於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孫權將陸胤、吾璨等支援孫和之人下獄收監,拷問其竊聽宮闈之事,礙於陸遜的地位,孫權雖沒有將其收監,但多次派人到陸遜府上詢問此事。
陸遜自知已經失去了孫權的信任,又擔心東吳朝政分裂,於是憂憤不已,在245年鬱郁而亡。
-
6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首先,吳國曆史上的“二宮之爭”相當消耗吳國的國立,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長期鬥爭引起文武大臣之間提前站隊,導致朝廷派系傾軋。
其次,陸遜作為武將之首支援太子,並且一度過度支援,自古以來因皇儲之爭而死的大臣數不勝數,不能讓皇帝感覺到大臣的壓力,站隊沒有錯,可是戰過了,皇帝就會思考你是忠於我還是太子,畢竟朕還活著,朕是徵求大家意見,但最後的決定權是在朕手裡,爾等不能逼朕,而陸遜恰恰就這樣了。
最後,在立儲問題上三國的三位大BOSS做的都很一般,雖然最後曹丕還可以,但是在立儲的過程中曹操也不算成功,孫權更是如此,太子孫和綜合素質都不錯,而魯王孫霸相對較差,明眼大臣一眼就可決定,所以只剩下政治鬥爭的事情了,孫權礙於親情等因素始終態度模糊,不早下決斷,最後釀成大禍。歷史上誠如始皇帝、李世民等等也不過如此,或許漢武帝的在巫蠱之禍的教訓後方得一絲清明。
-
7 # 小鴻哥
我認為孫權從來都沒有信任陸遜,只是利用他的才能和其家族在江東的影響力而已。 陸遜是在三國志中魏、蜀、吳志近二百人的傳中,和蜀漢諸葛亮各自獨一卷的。這是除三國之主才有的待遇,可見陸遜的重要性和能力。但這樣的名將在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不得志。雖然地位官位越來越高,但實權卻不見得增加。是東吳四大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陸遜(183-245年),三國志: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從公元203年開始進入孫氏政權。歷任: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這些都是小官,陸遜所部有兩千人)因為陸家是江東大族,孫權把孫策女兒嫁給陸遜。
但陸遜開始得到重用重視是從公元219年開始。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七八月水淹七軍。關羽威震華夏。大約在九月十月呂蒙想偷襲荊州,發現關羽在荊州留了很多備兵防備東吳。於是裝病準備回建業。陸遜親自去求見呂蒙,建議趁機偷襲荊州。呂蒙雖然表面上不贊同,其實他是很贊成的。於是向孫權推由陸遜接任上游統帥。呂蒙跟孫權說了兩條理由。1陸遜有大才2陸遜沒有名氣,能忽悠關羽。陸遜到陸口後馬上寫了封信給關羽,拍盡關羽馬屁。關羽於是調荊州備兵北上前線。公元219年閏十月東吳偷襲荊州,十一月攻下江陵公安。陸遜則率軍攻零陵武陵建,並把守川口。公元219年十二斬殺關羽。公元220年在奪得荊州不久後,呂蒙真的病重了。我覺得陸遜自己也認為成為東吳將領頭號人物的時代來了。可是卻不是如此。因為孫權又問呂蒙誰可以繼任,說明孫權不想把軍權交到陸遜手上或者說是江東世族手上。呂蒙也知道,於是推薦朱然。朱然雖然是江東人,但派系卻不是江東的。因為其父朱治(朱然是朱治姐姐的兒子,過繼的)早年就跟孫堅、策南征北戰。(算是從龍之臣)加上朱然又是孫權同學。呂蒙去世後,孫權賜朱然假節,鎮守江一陵。 而陸遜只是做為一員將領守川口而已。三國志: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開始率軍東征,東吳節節敗退,十二月吳班等人已經推進到夷陵。公元222年二月劉備從秭歸率軍推進到夷道猇亭。孫權不得已重新起用陸遜。三國志陸遜傳:黃武元年,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公元222年六月,陸遜擊敗劉備。從此之後陸遜成為東吳軍事頭號人物:領荊州牧,江陵侯、假黃鉞、大都督、上大將軍、右都護、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任丞相。(公元244年) 陸遜成為東吳 軍事頭號人物二十年間,本以為能發揮才能建功立業。但實際上之後東吳歷次北伐,陸遜都沒有怎麼參與。往往是孫權親統大軍,下面一幫淮泗將領、流亡北士。從公元227年至公元241年,東吳進行了九次北伐。但孫權卻沒有把指揮權完全交給陸遜,大多時候陸遜成打醬油的了。往往北伐孫權都親統大軍,或者交給淮泗將領。這段時間很少見到陸遜,有記錄也是一筆帶過。 三國志: 公元227年孫權自率眾攻石陽,及至旋師,潘璋斷後。公元228年孫權至皖,公元231年孫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俟之,凌覺而走。233年權向合肥新城。公元234年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可以知道但凡北伐,吳軍主力都是孫權撐控的。公元234年蜀漢東吳聯合北伐,孫權給陸遜的人馬不過萬人。三國志:孫權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餘人入淮、沔。
後來有人建議聯絡蜀漢使其攻攻隴西。朱然諸葛瑾的部隊歸陸遜指揮,從荊州北上。朱桓攻淮南壽春,陛下您率主力攻豫州淮陽。孫權沒有聽從。)九次北伐孫權親率大軍的有五次,將領全是淮泗、流亡北士。陸遜只參與三次而已。而且兩次不過萬人,都是配角。陸遜的看似地位越來越高,孫權也表現的極為信任。例如1每次回蜀漢丞相諸葛亮書信,一定先讓陸遜先看過。如果陸遜認為不好,孫權馬上修改。2讓陸遜輔助太子孫登。3曹魏伐吳時,據三國志陸遜傳陸機為遜銘:乃假公(陸遜)黃鉞,統御六師及中軍禁衛而攝行王事,主上執鞭,百司屈膝。(因為此時孫權只是吳王,還未稱帝。攝行王事,百司屈膝。就是劉備也沒有給諸葛亮這樣的待遇吧)4孫權把自己車蓋給陸遜乘坐,又命左右覆蓋陸遜出入宮殿的大門。孫權脫下裙帽和帶金環的腰帶贈送他,親自給陸遜戴上。還在酒宴上為陸遜跳舞。 但實際上孫權只是表面隆其遇而已,並非真心重用。
孫權不信任重用原因有三:1陸是江東大世族,孫權只是利用。2陸孫有仇,當年袁術派孫策打陸康(從祖父)。陸家百餘口人因此死者過半。(後漢書陸康傳: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政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而陸遜是從祖父陸康養大的。三國志陸遜傳: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3陸遜是孫策女婿,孫權的江東是孫策打下來的。古人更認同父死子繼。若陸遜扶植孫策兒的發難,這是很大的威脅。 陸遜一生輝煌的時候是奪荊州、大敗劉備的夷陵之戰。之後並未再現輝煌,地位官職雖然越來越高。北伐曹魏大多也沒參與,即使是參與也是在孫權的眼皮底下。要不就是配角,九次北伐僅僅是三次。其中兩次還是偏軍。4東吳的隱患不在外而在內,江東豪強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孫權死後司馬師想趁機伐吳。鄧艾反對講: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孫策建立的江東政權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江東人不服統治,六郡有的地方還未完成征服。例如山越人,四十年後才平定。據三國志: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 孫策的江東是完全靠武力打下來的,而且殺了不少人。孫盛評價: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孫權繼位初情況不容樂觀。據三國志: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孫策號為小霸王跟楚霸王項羽很像,都是想用武力經營天下。司馬遷評價項羽: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陸遜最後的結局,據三國志陸遜傳:遜憤恚致卒。就是說陸遜是因怨恨而死。怨恨的對像不用說就是孫權。當時東吳發生南魯黨爭,即使太子孫休和魯王孫霸爭位。東吳舉國分成南黨和魯黨。陸遜是保太子的,多次上書給孫權。孫權反而數次派人去責罵陸遜。陸遜會怨恨而死,我覺得原因有:1自孫權稱帝后,自已才能得不到發揮。陸遜是何等聰明的人,豈能不知道孫權的意思。陸遜覺得自己後半生受壓制。2陸遜數次上書保太子,為的是東吳政權的穩固。卻不被孫權所理解,反而數次派人責罵。陸遜本身也是士人,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3前面也說到自夷陵之戰後,陸遜的待遇和孫權對其恩寵也是三國少有。可是之後一系列事情讓陸遜大失所望。孫權稱帝后讓呂壹監察百官,大搞特務統治。呂壹告江夏太守刁嘉毀訕誹謗國家政事,孫權把刁嘉下獄了。眾人為自保都講聽到過。只是是儀講沒有聽過,孫權詔旨要嚴厲審問是儀。大臣們都不敢說話。三國志是儀傳: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孫權這才放了兩人。陸遜對孫權任用呂壹的反應。據三國志陸遜傳:時中書典校呂壹,竊弄權柄,擅作威福,遜與太常潘濬(曾是劉備手下,東吳偷襲荊州後歸降東吳了)同心憂之,言至流涕。 潘濬還曾計劃在宴席的時候刺殺呂壹。後來孫權處死了呂壹,以平息眾怒。但我認為孫權心知肚明,只是拿呂壹當槍使。
南魯黨爭(太子和魯王爭皇位,最後賜死魯迂孫霸廢掉太子孫和。對兒子都如此,何況他人),藉著黨爭處死、流放、免官了一批江東人。而且首先拿顧、陸兩家開刀。(陸顧兩家勢力最大而且是姻親)流亡北士淮泗將領沒事,反而升官。絕對是孫權故意造成黨爭的,因為是他給魯王的待遇跟太子一樣才引起黨爭。江東士族軍政高官的只有陸遜和顧雍,但一個沒權個顧問。陸遜地位太高,而且又沒什麼把柄。孫權只能不斷派人斥責陸遜,內容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很難聽的話。三國志: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太子孫和也廢掉了。原因:老子防著江東人,你卻跟他們好的穿一條褲子)南魯黨爭之後,軍政最高官都由流亡北士擔任。步騭(流亡北士)任丞相,諸葛恪(流亡北士之後)任大將軍駐武昌。孫權臨終前任命諸葛恪和滕胤為輔政大臣,都是流亡北士之後。
公元245年陸遜憤恚而死。陸軍跟周瑜魯肅呂蒙並稱東吳四大英將,對東吳的建立都有很大功績。陸遜的待遇都遠超過三人,但在孫權心裡陸遜是永遠無法跟三人相比。從四人死後孫權所為就可知。周瑜: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魯肅:權為舉哀,又臨其葬。呂蒙: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而陸遜死,孫權連一絲哀傷都沒有。
後來陸遜兒子得到任用,有次到建業養病。孫權又開始用淚盾,並讓陸抗把以前他斥責陸遜色的書信都燒掉。三國志:病差當還,權涕泣與別,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所以今天並不知道孫權斥責的內容。
-
8 # 喬江寶
謝謝邀請!陸遜(公元183年一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孫權做將軍時,陸遜二十一歲,開始在將軍府中做官,曾經任東西曹令史,後來出任海昌屯田都尉,併兼縣令。孫權為表示對陸遜的信任和賞識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他。陸遜對東吳的貢獻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平亂戡匪擴充實力:陸遜跟隨孫權打天下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剿滅山賊。會稽山的匪首潘臨,一直為害地方,禍亂鄉民,因其兵多山險,地方官府無力清剿。陸遜率領部眾不辭辛勞潛入深山老林討伐山賊,收降匪眾二千多人。接著鄱陽縣匪徒帥尤突也開始作亂,孫權任命他為定威校尉,駐兵利浦,前往討伐,斬匪首並收降數千人,一舉平定匪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l7年),孫權數次向陸遜詢問治國方針,陸遜建議說:當今英雄各據一方,相持爭霸,都像豺狼一般虎視眈眈地窺測時機,要戰勝敵人平定禍亂,沒有大量的人馬是不行的。然而山賊是早就存在的禍患,是我們的心腹大患,他們倚仗著險要地勢藏在深山中,內亂沒有平定,就難以戰勝遠方的敵人,所以應當挑選精銳計程車兵擴大實力以備不測。我們可以看出陸遜的建議就是我們現代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古代版本,充分體現了他的遠見卓識。
二是消滅關羽所部收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虎威將軍呂蒙因病返回建業,陸遜去探望他時說:“關羽自恃勇猛過人,其壓別人,因為戰功卓著便目中無人,對我不存戒心。如果把您生病的訊息散播出去,他一定不會在有防備,然後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消滅他。呂蒙對陸遜的這一陰招大加贊同。等他見到孫權後直接就把陸遜的陰招推薦結他。於是,孫權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統領軍隊準備進攻關羽。陸遜到任後立即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對關羽的功績大肆吹捧了一番,並表明自己極其崇拜他,在信中也把自己表現的很卑微無能。關羽看到信後非常看不起陸遜,認為他不配做自己的對手,就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把兵力全部集中起來對付曹操。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孫權暗中率部沿江西上攻佔蜀軍盤據的郡縣,劉備委派的各地官員及部族首領要麼兵敗逃亡,要麼率眾歸降。陸遜帶領軍隊一路攻無不克,勢如破竹,先後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當關羽發現退路已被封死時,及忙領軍後撤,部將麋芳,士仁已降東吳。關羽走投無路,疲於奔命,只得退守麥城,十二月,當關羽率少部親兵向外突圍時,被吳將馬忠設伏擒獲,勸降無效後被孫權斬首。
三是夷陵大破劉備傷蜀元氣。黃武元年,劉備不聽諸葛亮等朝臣的勸說,執意領軍要攻打東吳,為給關羽報仇。兩軍對陣,劉備先是以少量軍隊引誘東吳軍隊開戰,然後利用地形將大部隊隱蔽起來準備伏擊陸遜的軍隊。結果陸遜識破了計謀按兵不動,不許軍隊與蜀軍交戰以疲憊,消耗蜀軍。一連相持數月,蜀軍因路途遙遠,糧草供應困難,士氣日漸低落。陸遜見時機已到,在月黑風高的夜晚令士卒各執一捆柴草以火攻蜀營,蜀軍猝不及防被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自相踐踏,無力抵抗,哭聲震天,死傷不計其數。陸遜率領東吳軍隊大舉進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一干將領首級。劉備率領敗軍退守馬鞍山,並佈置軍隊環衛自己,陸遜組織軍隊四面圍攻,蜀軍士氣低下,全軍潰敗,屍體塞滿了江面,飄流而下,劉備乘夜率殘部逃脫。
赤烏七年,孫權下詔說:"只有您天資聰穎,睿智過人,德高望眾,身為上將,輔助國家消除禍患"。於是命陸遜接替顧雍做了丞相。此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而兩宮並立互相勾心鬥角。而孫權受奸人挑唆導致父子不和,於是孫權打算立魯王為儲。陸遜知道後堅決反對,並上疏說:“太子嫡出正統,應該讓他的地位像磐石一樣穩固"。孫權非常反感陸遜的建議,認為他是太子一黨。將陸遜扶佐太子的一干近臣全部流放,太子太傅吾粲也因與陸遜交往甚密而被殺。孫權還多次派遣使者羞辱責備陸遜,陸遜不堪忍受屈辱含恨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陸遜對東吳的貢獻和孫權對他的信任,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行軍謀略,陸遜的能力都是出眾的,在三國時期是一顆璀璨的將星。但是他不該犯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干涉皇權事物,這是封建統治者最忌諱和最不能容忍的行為。很多歷史人物因此而招來殺身之禍。這也是孫權同他反目的原因所在,要不是陸遜功勳卓著,聲名遠播,恐怕孫權早就對他痛下殺手了。
-
9 # 看遍山川
孫權已經稱帝,再也不是江東一諸侯,而是實實在在的皇帝,封建帝王那一套做派他一樣也不少,越到晚年關於在繼承人方面的諸多問題也一個不缺。自古以來,無論哪個臣子功高蓋天,皇帝都不希望他瞎參合嗣子問題,哪怕是皇帝陛下主動討教臣下,拎得清的人總會回答一句,那是陛下的家事。
不然則至少得揣度下皇帝的心思,繼承人是誰關係到目前和將來權力的再分配,過早地攤出自己的底牌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甚至將來丟了身家性命。哪怕是為國家考慮出於公心也沒用,因為皇帝不會這麼認為,表現得越積極越危險,如果力薦的候選人不是皇帝心儀的對像,那更是作死的節奏。
這樣看,孫權屢次譴責陸遜就不奇怪了。孫權晚年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又封四子孫霸為魯王,在給予這兩個兒子待遇方面又基本一樣,並且態度傾心於孫霸。這般操作弄得太子一派心神不定,魯王一黨心裡癢癢,雙方為奪嫡明爭暗鬥不可開交。
之前倍受孫權尊崇的功臣陸遜,出於遵守儒家禮法,態度堅決支援正統太子孫和,不像有的人看孫權臉色,把寶押在潛力股孫霸身上。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他上書陳說利弊,認為太子正統,有磐石之固,魯王作為藩臣,應該上下有序,讓他們各得其所,這樣朝廷內外才會安逸。不僅這樣,陸遜幾次三番上書孫權,要求讓他回京,要當面和孫權講清楚嫡庶之分。孫權不予理睬,還幾次派中使去訓責陸遜,陸遜一腔忠勇,最後竟然“憤懣致卒”。
在孫權太子和魯王爭嫡的問題上,被孫權貶謫或整死的名臣大儒不止陸遜一個,陸遜的外甥江東大儒顧譚,族子御史陸胤,張昭之子揚武將軍張休等,都因親和太子被流放甚至被賜死。
回覆列表
孫權(182年——252年)江東第三位繼承人,孫權從父兄手裡接過江東基業時還很年輕,很有奮鬥力。但是在他稱帝之後由於他的長子孫登逝世,其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之後就開啟長達十年的太子之爭。而太子孫和和孫權關係惡化之後,又派近人偷聽孫權和大臣楊竺的談話。孫和恐懼,於是找來陸遜的侄子陸胤,讓他去請陸遜到孫權跟前申辯,陸遜之前就一直是支援孫和的,這次又來說,而且讓孫權發現了和楊竺說的很私密的話被知道了,然後又斥責陸遜,加上又有人誣害,陸遜沒多久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