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意會勝言傳
-
2 # 黃長堆
現代人寫格律詩依然️
口語話或湊句通病。這不奇怪。囗語話入詩,或不足湊句,是寫作時一時找不到詩詞精減語言,是寫作不成熟表現。
若作者水平有限,一時找不到精準語詞,也可用白話湊數,其它地方寫好了也不影響整首詩的魅力。
-
3 # 梨花園主
我覺得隨著時代發展,今日的田園景色和人們日常出行,己比之前大為改變,有私家存放的各式車輛,又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際航空的助力,加之移動、聯通網路的輔助,人們見面交流變得近在咫尺;古時的一封信要盼等很多天,見一面也要走幾天路的體會己沒有體驗…生活中的一切彷彿都變得觸手可及,就沒有了古人體會的深悟和徹悟,所以也就少了理解生活磨礪的實質內涵,又加之對外開放、受國際文化環境影響,追求自我天性釋放,而不再據泥於老式寫詩要求,而有些變得隨心所欲,雜亂無章而傾向於日常生活口語化表達,也就打破了古人寫格律詩的嚴謹,進而或多或少有奏句、口語化的通病。
-
4 # 大拄
鄙人才疏學淺,詩歌,尤其是其中的律詩知識貧乏。我也寫不出精準的丶合乎規範的律詩。現僅就我膚淺的丶皮毛的認知,概述於後:
律詩常見的有五言丶七言之分。一般為八句。前者40字,後者56字(多於八句為排律或長律)。每兩句成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稱首聯,第二聯稱頷聯,第三聯稱頸聯,第四聯稱尾聯。
律詩的一般要求:
①押韻一一要一韻到底。七律首聯可不押韻。押韻更好,讀起來琅琅上口。
②平仄一一這樣朗誦時,抑揚頓挫,韻味十足。韻腳應為平仄丶仄平丶仄仄丶平平。這是四聯的平仄耍求。
④禁忌一一全詩除特殊情況,莫要出現同個字。如偉人的《長征》原稿上是"……五嶺逶迤騰細浪……金沙浪拍雲崖暖……"。臧克家建議將後一個“浪“字改為"水"字,避免了重複字。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大市場"的楹聯(等同律詩的頷聯丶頸聯)。上聯是"文明誠信 社會的共同追求";下聯是"放心消費 我們共同的責任”。且不說上下聯貼反,下聯的詞語不妥。出現兩個"共同",就有損於開封市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榮譽。
現在寫律詩時,有湊句丶口語化的通病,這不足為奇。當代創作的多為自由體,律詩比較少見。故言必稱"唐詩宋詞"。
這與詩壇的導向丶社會時尚有關。詩界泰斗似無因寫律詩而成名的。比如艾青丶田間丶聞一多等名家《選集》,我都拜讀過。郭沫若丶臧克家丶何其芳等巨擘的詩作,曾大部恭閱。都沒見過他們的律詩。偉人說過,在老一輩革命家中,董必武善五律,七律當數葉劍英。他們都是有感而發。並非專業詩人。而那些大名鼎鼎的專業詩人,均熱衷於自由體詩。這樣創作靈感可盡情釋放,免遭禁錮。手中生花妙筆揮灑自如,捭闔隨意。 再者,律詩確實講究太多,很難掌握駕馭。朱德元帥的古文造詣應是很深的,對律詩應相當精通。尚有忽視之處。如在《悼左權同志》的絕句(還非律詩)中,"血”字用了兩次。我們這些習作者,很難寫出符合規範,白璧無瑕,無可挑剔,無懈可擊的完美律詩。故不要求全責備,允許有瑕疵。
之所以湊句丶口語化,這源於作者文化積澱、文學底蘊丶詩詞修養,尤其是古文功底薄弱。這不同於學過"五經"丶"四書"的老學究,他們可咬文嚼字,反覆推敲,用語精確,言簡意賅。我有個在大學教"政治"的副教授朋友,他高中時的語文教師,送給他一部退休後出版的"詩集"。託我幫他寫一篇"讀後感",回贈給他的老師。通觀"詩集",上百詩篇,律詩較少。"湊句“丶"口語化",屢見不鮮。自然,可圈可點的閃光之處亦多見。胸中醞釀,遣詞造句,精心構思,字斟句酌,寫就一本"詩集”,也是頗費心血的。
常說"詩言志",意指指詩是表達作者志向丶志氣丶志願丶志趣的。在廣義上,也蘊含著表太乙思想感情,抒發雄心壯志,展現喜怒哀樂,反映社會生活,描繪自然風光等等。這些都歸結為直抒胸臆的。這是詩作的本質。只要作者是真實寫照,真言傾吐,真情表白,真心坦露。就是"口語化“的詩,亦不失之為好詩。譬如,偉人是公認的詩詞大家。在《悼羅榮桓同志》一詩中,有"戰錦方為大問題"一句。其對偶丶韻腳丶修辭等都明顯失誤。但該詩是偉人唯一的一首"悼亡詩"。把對羅榮桓逝世的悲痛和惋惜之情,以及對其器重和頂高評價,傾瀉於筆端。這是空前絕後的。雖個別字句錘鍊尚欠火候,仍是一首意義深遠丶情感濃烈的佳作。
-
5 # Douglas135
小院春雨
一滴好雨一枝花,
幾度東風萬人家。
翩翩彩蝶舞暖樹,
恰恰嬌鶯啼煙霞。
-
6 # 草上飛丫
口語化怎麼了?能用通俗的語言寫出好詩那才叫本事。李白的《靜夜思》夠口語化了吧,婦孺皆知,傳誦千年。反觀有些作品,故弄玄虛,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語堆砌而成,看似高深,讀之味同嚼蠟。那麼這些非口語化的能叫"詩"嗎?我看不能。這種“詩"用電腦一天可寫無數首。故用口語化和非口語化並不能斷定是否好詩,正如口語化的“尿尿體"讀之令人作嘔一樣。
-
7 # 朽木老寶
寫格律詩詞曲等,湊句顯然是缺乏文化底蘊的表現;而口語化不但肯定不是病,還應當極力喝彩,大力倡導!
王力先生對“詩的語言特點”是這樣總結的:“多用口語詞彙是漢魏六朝詩的特點。樂府歌辭多來自民間,口語詞彙固然十分顯著……就是當時文人的作品,也是比較接近口語的……詩歌口語化,這是優良傳統。唐詩宋詞都是循著這條道路發展的。至於元曲,那就更口語化了。”
那些認為現代人寫格律詩詞就應該使用文言、使用古人的書面語、引經據典,這種觀點是十分荒唐的。反對使用口語,只能把格律詩詞的創作引入歧途,自絕於大眾。當代人寫格律詩詞,需要學習和繼承的主要是“格律”,而非字詞等。
縱觀漢語發展史,字詞音義流變較大,照搬古人是極不現實的,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上,那些晦澀難懂、繞口乏味的詩文是難以被大眾接受並廣泛傳播的。不能被大眾認可並廣泛流傳的詩文,絕對不是好的詩文!
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恭請批評指正!
-
8 # 孫土焱
現代人寫格律詩,好詩依然很少。原因是讀書內蘊不夠,古代相傳的的詩詞作品必須要爛讀於胸的卻沒有過多涉獵。詩詞格律規律其實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只不過限於知識面貧瘠匱乏,或者疏於探討,輕率下筆,便成為今天這樣飣餖滿篇、不能卒讀的東西。還有一個最最重要原因,君必須牢記,若想不重蹈覆轍,得多讀細想細品古賢名篇佳句裡邊運筆如有神助的奧妙所在。不光是閒暇佩詠,娛悅身心,對於其遺詞造句,脈絡貫通,起承轉合等手段均要分析通透,好為我用。他好,好在什麼地方?接合古代詩詞評論名著閱讀,定能讓你目光炯炯,好詩壞詩在你面前昭然若揭。試想,經過刻苦銘心地習學實踐,你還會作那些無聊的口語化、湊句詩嗎?繼承和創新一脈相承,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就是說,你閱讀水平多高,你也就寫作水平會多高。反過來說,當代鋪天蓋地的老幹體,為什麼被人垢 病,根本因由就是以上許多情況造成的。就連什麼著名詩人,什麼高階教授也難免墜入此中不能自拔。詩第一要義是美感,古人告訴我們:清詞麗句必為鄰。我說過,詩創作平鋪直敘是人們最容易能犯的毛病。老幹體墜落此道久矣。所以說構思鋪藻一定要使作品跌宕起伏,用形象的語言,完成你的篇什。好啦,暫寫到這裡。也許對你有幫助。貼兩首詩作看鄙人咋辦的:
羈旅詩
沒把流星落異鄉,百年羈旅意彷徨。
家隔川野山遮目,雲繞城樓月上床。
船逆江流峽水猛,車行蜀道霧巖長。
愁如滄海無窮處,倩影縈懷更斷腸。
羈旅詩
(二)
雪自飄零冰自寒,風嚎草木已冬眠。
月娥秦嶺車貼臉,峽水河伯船碰冠。
野坐雲衣披萬里,山行霞帔蔚千年。
此生合是飛蓬命,海角天涯總不閒。
最新推出詩集《華翰雕龍》,是前不愧古 人、後不愧今人的上乘精品力作。書在京東、甲虎、噹噹網店、全國部分新華實體書店等均有銷售。二書名輸入百度即可找到。
-
9 # 周大琴
我想如今都進入現代化社會了,寫格律詩基本尊守就行了,沒有必要嚴格遵守。詩的意境深遠,詩歌押韻有畫面感,有真善美,有種牽著心動的靈魂,就可欣賞為好詩。不必打擊廣大愛好詩歌的群眾,即便是打油詩也屬於詩,總之,要有崇高思想,我最反感詩屎尿低俗詩。有人還贊同,賈淺淺,餘秀華,劉傲夫,也不知他們怎麼想的,難道讓你的兒孫去學你們的爛詩嗎?
-
10 # 置喙鳥
今人作格律詩,總想仿古。用語多用古辭,刻意作舊。豈不知古格律詩中大有古口語入詩。
如唐孟浩然詩: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以兒童朗頌,幾近兒歌。
又比如民國時翻譯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詩。以古詩擬譯: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也讀之明白如話。
結語:
格律是隻筐,口語自可裝。
詩句純天然,亦可傳久長!
回覆列表
奏句:為寫而寫所至。
口語化:古語有云;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句話用於解釋詩詞寫作的用語也是很恰當的。
看山是山:口語化。(情境)
看山不是山:傳說中的詩家語。(妙境)
看山還是山:進入化境的口語。(化境)
所謂詩家語,其實是寫詩者因為字數和格律所限而不得不省略或倒置語序而成。並非論詩者所渲染的那麼神聖。能寫出優秀詩詞作品的寫詩者都能做到。
化境口語:可遇不可求。是詩與生活融為一體仿若天然的詩詞用語。例如李白的“靜夜思”。
論詩者不知化境口話的高妙而推崇詩聖。寫詩者深知化境口語的奧妙而膜拜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