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間的車輪
-
2 # 追夢路上的小胖子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給他以大力支援。孫策十分喜悅,說:“吾得卿,諧也”。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他向孫權指出:“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陸抗(226—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吳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西陵之戰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用主力圍城打援,終於擊敗晉軍,攻克西陵。陸抗入城後,修治城圍,然後東還樂鄉。陸抗雖立大功,卻"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因功加拜都護。《三國志》對陸抗評價如下:“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朱然(公元182-249年),字義封,丹揚故鄣人。本名施然。史書中記載的朱然,終其一生,戰功赫赫。十九歲,朱然踏入仕途,為官清正,深受孫權的器重。平定山賊,軍事指揮才能初露鋒芒。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漢。為東吳立下了赫赫戰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朱然與潘璋在臨沮生擒關羽。此時東吳大將呂蒙病重,孫權探望他時問:如你一病不起,誰可以接替你呢?呂蒙舉薦說:朱然有勇有謀,可以委以重任。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朱然率五千人馬與陸遜一起抗擊劉備,“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少勝多,取得了彝陵之戰的輝煌戰績。此後,朱然鎮守荊州重鎮江陵,打敗了曹魏長達半年的圍困和進攻,威名遠揚。65歲時,朱然官拜吳左大司馬、右將軍,成為統領東吳全軍的重要將領。吳赤烏十二年(公元249年)春二月去世,終年68歲。《朱然傳》評價他“氣候分明”“內行修裕”“臨急膽定,尤絕過人”。
當然吳國的名將是有很多的,其他包括陸遜、呂蒙、魯肅、程普、甘寧、太史慈、凌操、淩統、周泰、潘璋、韓當、朱桓、呂岱、丁奉、賀齊、全琮、孫桓、陳武、蔣欽、步騭等等。
-
3 # 李沐茗
東吳四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東吳分別在不同時期擔任重要職位的四位大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四位均是當世名將:
周瑜赤壁之功,墊定三分天下的基礎;魯肅提出“榻上策”,併力主抗曹,促成孫劉聯盟,墊定赤壁之戰勝利的基礎;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擴大東吳版圖;陸遜火燒連營,夷陵之戰大敗劉備,成功抵禦蜀漢的進攻。陸機《辯亡論》:
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可以這麼說,這四位基本上就是東吳的柱石,不僅僅是三國時期的優秀人才,放到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可圈可點的。
東吳十二虎臣東吳十二虎臣是東吳十二位能征善戰的武將的統稱,按照《三國志》為他們列傳的順序分別為:
蕩寇將軍普,三朝元老,討伐過黃巾、董卓,協助孫策平定江東,功勳卓著,排在第一位;偏將軍,武陵太守黃蓋,同樣是三朝元老,赤壁之戰時獻詐降計,是赤壁之戰勝利的主要功臣;石城侯韓當,同樣是三朝元老,長於弓箭、騎術,四處征伐,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右護軍蔣欽,早年協助孫策平定江東,多有戰功,後期又從徵合肥和討伐關羽,功績斐然;陵陽侯周泰,先後作為孫策和孫權的護衛,多次於戰亂中保護孫權的安危,救主之功無人能及;偏將軍陳武,先是協助孫策平定江東,孫權即位後履有戰功,合肥之戰不幸戰死,孫權十分哀痛;偏將軍董襲,曹操南征時,因堅守樓船,傾覆致死,孫權改服致喪,厚待其家人;西陵太守,折衝將軍甘寧,外號“錦帆賊”,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且仗義疏財,歸孫權以後大有所為,孫權曾言:“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偏將軍淩統,凌操之子,勇武過人,病卒後孫權悲痛異常,每天流淚;廬江太守徐盛,先是討伐山賊被封為中郎將,濡須口之戰中表現出色,後又以疑城之計退曹丕,功績斐然;溧陽侯潘璋,呂蒙奇襲荊州時生擒關羽,建立大功;安豐侯丁奉,前期已經數有戰功,後期大放異彩,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魏軍。孫休在位時,又設計除掉權臣孫綝,加封大將軍。此十二虎臣,雖然同蜀漢五虎,魏之五子略有差距,但也都戰功赫赫,為東吳政權的建立與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其他另外還有兩人人,雖然不在四英傑和十二虎臣之列,但是仍然能力突出,功勳卓著。
朱然:真正的名將,先是隨呂蒙擒殺關羽,後夷陵之戰中同陸遜大破劉備。三國後期,面對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名將,堅守江陵六月,“威震敵國”,最後官至大司馬;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孫策收降後,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奈何早死,留下“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的豪言壯語。 -
4 # 迷萌樂
事勢造英雄,三國時期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從武將來看,蜀有五虎,魏有五良,吳國也有五虎將,這五位武將中,甘寧排第一,孫策排第二,太史慈排第三,周泰排第四,淩統排第五,至於周瑜,他是統帥,都督,不應在五將中排列。
甘寧:他的膽識過人,他先是跟隨黃祖,後來才跟隨孫權,他曾經擊殺黃祖,幫助孫權奪取了皖城,用500騎就打敗了曹操,孫權曾經高興地稱讚道:“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抵敵也”。
太史慈:他在很早地時候就追隨孫權了,是一位戰神,只要他參加的戰爭,沒有不取勝的,被稱為常勝將軍,只是後來中了張遼的埋伏而亡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敗績。
孫策:他的兵器是槍,曾射殺陳生,大戰太史慈100回合,最後演變成摔跤和格鬥;3回合擒於靡,大吼一聲,嚇得樊能從馬上摔下,被夾死了;他還用快劍斬殺了嚴輿,刺死了周聽。
周泰:他用的兵器是刀,原是一汪洋大盜,一個回合就斬殺了張南,和韓當聯手殺敗了文聘;他最大的功績是曾三次救駕,救孫策時,身負12處刀傷;在儒須塢五進五出,三番衝殺救出孫權,徐盛,身負10處槍傷;在20個回合中殺死了沙摩柯。
淩統:是一位猛將,15歲就能從敵軍中搶回父親的屍體,和張遼能打50回合;和樂進大戰50回合,可見他的武功比樂進還強,只是比張了差點。
當然吳國還有很多很厲害的武將,他們都為吳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呂蒙,黃蓋,朱恆,徐盛等都是一流豪傑,大家都可以根據每個英雄的戰績,以及自己的崇拜物件來排。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諸將確實不甚出彩,缺乏令人蕩氣迴腸的戰鬥場面,各將的戰績也不理想。但三分天下能居其一,這樣的成就當然不可能是靠充話費送的,也是靠著將士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咱們就把東吳將領按照武藝和戰績從高到低排列一下。
一、孫策
在各方諸侯中,除了呂布,就應該是孫策最能打了(馬超還夠不上諸侯級別)。
咱們看一下孫策的戰績:
1 .️陳生 —— 被孫策一箭射中面門
2 .⚔️太史慈 —— 兩人大戰N回合,從馬上打到步下,旗鼓相當
3 .️於麋 ――被孫策生擒後活活挾死
4 .️樊能 —— 被孫策用獅吼功喝翻摔死
5 .️嚴輿 —— 被孫策飛劍砍殺
6 .️周昕 —— 被孫策一槍刺死
7 .️三個刺客 ―― 毒箭射中孫策面門,孫策帶傷殺死一人
戰績分析:孫策共有7場戰鬥,斬殺5人,戰鬥效率奇高,不愧為“小霸王”。
二、太史慈
太史慈號稱東吳第一勇士,他的戰績如下:
1 . ️群賊 ―― 被太史慈連搠十數人下馬
2 . ⚔️孫策 —— 大戰無數合,旗鼓相當
3 . ⚔️程普 —— 與太史慈大戰三十回合
4. ️無名禆將 ―― 被太史慈一箭釘住左手
4 .⚔️王朗―― 與太史慈戰數合,東吳眾將圍毆,王朗敗回城中
5 .⚔️ 張遼 —— 與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太史慈名言:“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太史慈的戰績很不理想,有點愧對東吳第一勇士的稱號,幹掉一群嘍囉兵,卻沒有斬殺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
三、甘寧
甘寧善使各種武器,刀、盾、箭、鐵鏈,是個多面手。看一下甘寧的戰績:
1. ️凌操 —— 被甘寧一箭射死
2. ️鄧龍 —— 被甘寧砍死
3. ️黃祖 —— 被甘寧一箭射死
4. ️朱光—— 被甘寧用鐵鏈砸翻,眾兵砍死
5. ️馬延 —— 被甘寧一刀斬於馬下
6. ️蔡薰――被甘寧一箭射死
7. ️張凱—— 被甘寧手起一刀,斬於馬下
8. ️曹洪 —— 與甘寧戰二十餘合敗走 (應為詐敗)
9. ️樂進 —— 與甘寧戰不數合,詐敗而走
10.️樂進 —— 被甘寧暗箭射中面門
11️沙摩柯 —— 一箭射中甘寧頭顱,逃至富池口,死於樹下
在東吳眾將中,甘寧的戰績最好,戰鬥效率最高,11場戰鬥,10次獲勝,斬殺或打傷敵將8人。百騎劫曹營是甘寧的人生巔峰。
四、周泰
周泰以勇氣和皮厚著稱,是個狠角色。周泰的戰績如下:
1. ️張南 —— 被周手起刀落,砍落水中
2 .⚙️曹仁 —— 與周泰戰三十餘合後敗走
3. ⚔️許褚 —— 獨對周泰和韓當聯手夾攻三十餘合
4.️曹軍 ―― 周泰殺入重圍救出孫權,再救出徐盛,多處負傷
5.️沙摩訶 ―― 被周泰二十合斬殺
周泰共參加5場戰鬥,獲勝4次,斬殺敵將2名,成績並不算理想。但他很勇敢,多次捨身救主,遍體戰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疤勞。
五、淩統
淩統是東吳比較有出息的青年後輩,不但能衝鋒陷陣,上陣廝殺,還有統兵之才。淩統的戰績如下:
1.⚔️徐晃―― 與淩統混戰,成功掩護曹操脫圍
2.⚔️張遼―― 與淩統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孫權恐淩統有失,鳴金收兵
3.⚔️樂進―― 與淩統戰三十合,不分勝負,曹休暗箭射倒淩統坐騎
淩統是東吳年輕一代中武藝最高強的。他遇到的都是強手,分別與徐晃、張遼和樂進對戰,還曾經為了掩護孫權,殺敵百餘後跳江逃脫。淩統武藝和勇氣兼備,但他沒有斬殺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把淩統排在前面,是對年輕人的鼓勵。
六、程普
程普的武藝也是很強的,隨孫堅、孫策、孫權三世主君,屢立戰功。程普戰績如下:
1.️胡軫―― 戰不數合,被程普一矛刺中咽喉,死於馬下
2.️蔡瑁―― 戰不數合,被程普擊敗
3.⚙️黃祖―― 遇周泰來擒,匆忙逃走
4.️呂公―― 戰不數合,被程普一矛挑翻
5.⚔️太史慈――與程普戰三十合,未分勝負
沒想到程老將軍還是蠻厲害的,5場戰鬥,4次獲勝,斬殺敵將3人。這樣的戰鬥效率可為楷模。
七、黃蓋
做為東吳三代老將,黃蓋的武藝也是很不錯的。老將軍戰績如下:
1.⛓️黃祖―― 被黃蓋兩個回合生擒
2.⚙️蔡瑁―― 戰不數合,被黃蓋一鞭擊碎護心鏡,受傷逃走
3.️文聘 ―― 被黃蓋一箭射倒
4.️張遼 ―― 趁亂暗箭射中黃蓋肩窩,黃蓋落江獲救
黃老將軍4戰3勝,武藝和箭術都不錯。
其他東吳將領沒有成績太出色的,丁奉被關平打跑,潘璋撐不住關羽三招,徐盛被圍還需要周泰救出,就不一一統計了。
-
6 # 三國逐鹿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群雄並起。先有黃巾軍起義在前,又有董卓等人叛亂在後,一時間,烽火四起,戰爭頻伐。直至魏蜀吳三分天下之際,漢室已名存實亡。在魏蜀吳三國之中,曹魏實力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為靠後。而在這三國之中,也有數不勝數的謀臣虎將,為各自的明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那麼在東吳中,又有哪些武將能夠排名前十,值得被人重視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十名,程普。程普,字德謀,是東吳開國老臣,歷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世。程普曾隨孫堅討伐黃巾軍,又曾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在孫權掌權過程中,又同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平定江東亂匪,在赤壁之戰中也有不俗的表現。而其曾單挑太史慈,並與其大戰三十回合而戰平。因其年長,又被人尊稱為"程公"。
第九名,丁奉。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要將領。年少時以驍勇著稱,被封為小將,後又因奮勇殺敵,屢立功勳。公元252年,丁奉在東興之戰大破進犯魏軍。後被拜為大司馬,左軍師。
第八名,淩統。淩統,字公績,凌操之子,三國時期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吳國名將。十五歲被孫權拜為別部司馬,攝繼父兵。又曾為前鋒,助孫權爭奪江夏,後被封為偏將軍。嘉禾六年。淩統病卒。
第七名,周泰。周泰,字幼平,是東吳的老將之一。在孫策平定江東時,即跟隨孫策,後成為東吳的將領。又曾多次保護孫權,是孫氏父子的中軍護衛大將。他的戰績在三國時期也是不俗,曾一回合斬殺張南,二十餘回合斬殺沙摩柯,在赤壁之戰中也立有戰功。又多次擊敗曹操之軍,官至平虜將軍。後孫權而賜他青羅傘蓋,以表彰其功勳。
第六名,黃蓋。黃蓋,字公覆,亦是早期跟隨孫堅的東吳老將。其最著名的戰績,就是於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時,詐降曹操,並以火攻打破曹操之軍。後又因平定山賊有功,加偏將軍,官至武陵太守。
第五名,呂蒙。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十五六歲即從軍,後跟隨孫權轉戰各地,四處征戰,任橫野中郎將。在赤壁之戰中,隨周瑜等大將大破曹操。因不讀詩書,被人嘲笑,稱之為"吳下阿蒙"。後聽受孫權之勸,苦讀詩書。在魯肅死後,用計殺死關羽,關平父子。
第四名,魯肅。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原為周瑜部下,在周瑜跟隨孫權時,亦率幾百人歸順,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赤壁之戰開始時,魯肅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的策略。在軍中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周瑜將死之際,推薦其代替自己領兵輔佐,任奮武校尉。十分有謀略,但因處於孫劉兩家的和平時期,並沒有其用武之地。
第三名,陸遜。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出身大族,又與孫權有裙帶關係。陸遜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此時陸遜領兵抗擊,最終以少勝多,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後又接連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被孫權加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又官至丞相。有勇有謀,可惜後被捲入立嗣之爭,憂憤而死。
第二名,周瑜。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在孫策平定江東時,主動跟隨,助其創立政權。其精通軍事,官至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孫策死後,以中護衛與長史張昭共同輔佐孫權,官至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領部隊與劉備聯軍,採用火攻之計,大敗曹操於赤壁,並以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其武力高強,世所公認。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
第一名,孫權。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吳國的建立者。其父孫堅為長沙太守,兄孫策結交江淮世家,佔據江東六郡。孫策死後,孫權繼其兄位,管理江東。於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又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武功謀略,不輸於周瑜。
由此可知,吳國有名的武將,分別有程普、丁奉、淩統、周泰、黃蓋、呂蒙、魯肅、陸遜、周瑜、孫權。
你是如何看待東吳猛將的?
回覆列表
1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2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3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傑出軍事家,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善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4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5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他善於馭眾,愛護士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徵“武陵蠻”。官至偏將軍,病卒。
6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後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7 甘寧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祖籍荊州南陽郡。三國時期吳國大將。他為人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遊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
8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吳大帝孫權兄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於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猇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後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9 太史慈(166-206),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於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
10 呂蒙,字子明,他出身貧賤,所以不愛讀書,但卻在孫權的提拔之下,來了個180度的轉變,變的讀起書來,而且讀的比許多儒生要多,在戰事,他與陸遜聯袂合作的殺關羽是大家熟知的的,他的才略,他的膽略,都在此戰表現了出來。真是將才啊!可惜的是,也是命短,唉~~
11 淩統(189-237)字公績,三國時期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吳國名將。凌操之子。
年方十五歲,孫權遂拜淩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攝繼父兵。後孫權復徵江夏,淩統為前鋒,斬黃祖將張碩,搏戰登城,大獲全捷,封為承烈都尉。不久淩統與周瑜等攻曹仁於南郡。其時甘寧在夷陵,為曹仁別軍所圍,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以拒曹仁,周瑜自分軍救寧,反敗為勝,因功遷為校尉。淩統雖在軍旅之中,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士卒亦敬慕淩統。後從孫權往合肥,為軍中右部督。時全軍出陣,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卻忽在津北出現,孫權遭圍;淩統便率領親近三百人攻入敵圍,扞護孫權突走。淩統復還奮戰,左右戰士盡死,自身亦被創,仍攻殺數十人,待孫權無事方還。於是拜為偏將軍。嘉禾六年,淩統病卒,時年四十九。
12 周泰 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即成為東吳的將領,曾經多次保護孫權免受敵軍的攻擊。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
13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年二十喪父,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14 陳武(178年-215年),字子烈,廬江郡松滋縣(今安徽省宿松縣)人,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部下的猛將。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為偏將軍。
15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官至前將軍、青州牧,假節,封為嘉興侯。有一子朱異。孫權統事後,朱桓成為餘姚長,為當地人民解決瘟疫,又招募士卒,討伐當地山賊,所到之處,山賊都平定。後來代替周泰成為濡須督
16 蔣欽(?-220年),字公奕,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漢末東吳名將。早年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郡。平盜賊,遷西部都尉。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徙討越中郎將。又與賀齊併力討平黟賊。從徵合肥,因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後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蔣欽貴守約,性豁達。
17 徐盛(177-228),字文向,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他在漢末因戰亂客居江東,由孫權所設“招賢館”登用,從而開始輔佐孫權。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
18 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今安徽霍邱,一說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要將領。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勳,此後又於公元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進犯東吳的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東吳的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
19 董襲(?—213年),字元代,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東漢末年江東孫氏部將。跟隨孫策討伐山陰宿賊黃龍羅、周勃等,策自出討,襲身斬羅、勃首,遷揚武都尉。從策攻皖,討劉勳,伐黃祖。主策薨,襲討鄱陽賊彭虎等眾數萬人,旬日盡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
20 潘璋(?-234年),字文珪,東郡發乾(今山東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潘璋年輕時家貧,跟隨孫權後得到其賞識,加上其作戰勇猛,不斷升遷,其一生為孫權東征西討,在合肥之戰、追擒關羽、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但其為人奢侈貪財。經常設立軍市,又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但孫權念其有功未予深究
21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面板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
22 凌操,吳郡餘杭人。為人俠義有膽氣,孫策鋒起淮南時,凌操多從征伐,常登先冠于軍中,履行先鋒之務。後守永平長,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斂手,遷為破賊校尉。孫權統軍後,凌操從討江夏黃祖。軍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鋒,輕舟獨進,中流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