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玄門天機

    一、分類書法的常識其實細分可分為兩大類:

    1、字內功

    2、字外功解釋一下,字內功也就通常包含了一些書法所必備的一些常識,字外功包含了一些我們學習書法所必須瞭解的知識素養。

    二、分類闡釋

    ( 1)字內功 :這是一個人學習 書法的核心,當然字內功也有很多分類,比如技巧型、工具 型、知識型等。

    A、技巧常識:書法技巧,也就是書法技法方面的重要知識,也就是筆畫、結構、章法三部分,每一個部分學問和知識信 息含量都非常深。古人在這方面也是傾注了不少心血,留下了大量論著,比方說但就一個筆畫、一個筆法技巧,就可以寫成上百本、幾千字甚至是上萬字的專門論著。比方說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孫曉雲女士,著有《書法有法》 ,主要講的是 什麼呢,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筆法——捻管——在書法中的 運用。

    孫曉雲女士將這一筆法有關的,歷朝歷代的所有論述以及她對這個筆法的思考和在實際書法實踐中的意義闡述 得非常具體、詳細,由此可見,書法之博大精深。所以,對 於技法層面所相關的內容,在這裡我就不詳細探討了,僅僅 就每個部分大概有什麼內容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筆法——用筆的法則,包羅永珍,執筆法、行筆法等都屬於筆法範疇, 常見名詞有:露鋒、藏鋒、中鋒、偏鋒、捻管、撥燈、提按、頓挫、衄錯等等。結構——對於漢字的書寫安排,常見的法 則有:左讓右,上讓下,寧左長,勿右短等等。

    章法——對於一幅作品中所有字的安排,所要注意的是,行氣、氣韻、韻致、神韻等常見問題。

    B、工具常識:書法用具常識,包括筆墨紙硯等方面的知識,使用,保養等方面。筆——毛筆,種類繁多,挑選秘訣是尖 圓齊健四字訣,楷書最好使用兼毫、羊毫筆,行草書多用狼 毫、長鋒。墨——分為固體墨塊和常見液體墨汁兩種,寫作 品最好研墨塊,一般練習用墨汁就可以。紙——宣紙分為生 宣、熟宣。生宣吸墨多,墨色層次大,適合畫寫意畫,寫行 草書,不適合工筆和小楷,熟宣與之相反。一般而言,練習 書法選用毛邊紙即可。硯——硯臺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 縣的歙硯、 甘肅卓尼的洮河硯、 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 稱“四大名硯”。

    C、知識常識:包括書法基本發展歷史、書體 劃分、著名書法家、 代表作等。書法演變歷史是可以概括為: 殷商時期——甲骨文;西周時期——銘(金)文;東周時期 ——石鼓文; 秦朝——小篆; 漢代——隸書; 魏晉——真(楷)書、行書、草書;唐朝——楷書、行書、草書發展。此後書 法漸趨定型。

    目前主流書法分體可分為五大類:

    篆隸行楷草 著名書法家、代表作:“書聖”——王羲之代表作: 《蘭亭 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太宗獨愛之, 《快雪時晴帖》 , 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愛。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顏真卿代表作: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 《爭座位》以及《麻姑 碑》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歐陽詢 代表作: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 ,行書以《夢奠帖》 《張翰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張旭 張旭傳世書跡有《肚痛帖》 《古詩四帖》等。

    張旭《肚痛帖》 米芾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 《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 馬賦》等。米芾《苕溪詩》

    柳公權其代表作品有《金剛經碑》 《玄秘塔碑》 《神策軍紀聖德碑》 等。柳公權《神策軍碑》

    蘇軾 《黃州寒食帖》趙孟頫代表作有《千字文》 《洛神賦》《汲黯 傳》《膽巴碑》《歸去來兮辭》 。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鍾繇 其代表作有《賀捷表》 《力命表》《宣示表》《薦季直表》等。 鍾繇《宣示表》文徵明 代表作有《琴賦》 《草堂十志》《千字文》。《琴賦》

    (2):字外功字外功包羅永珍,範疇較為複雜,歷來書家對於這些觀點也 是不一致,但是總體上講,字外功的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習書 法的人提升知識素養,提高人生境界。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國學範疇內,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詩詞曲賦都可以歸 納在字外功之中。而且這一部分知識總體上講,比較複雜多 樣,難以概括論述清楚, 因此在這裡僅僅做常識性瞭解即可。 工具常識,執筆常識,姿勢常識,點畫結構常識,印章常 識,落款常識,章法常識。高層次的書法理論常識,文學常 識,美學常識。

    (引子)書法者, 書正氣,法天道。書法,如詩,如酒,如茶,如禪,如露, 如霧,如水,如風,如幻,如夢……其可以讓你如痴如醉,亦可以讓你如泣如訴;或豪情萬丈,或婉約悽美。而一切,最終的歸途是如自心,或者說是你自心的顯像與外化。書法, 不是為了書法而書法,她是一個孤獨的行者。從她產生的那 一天起,就默默追尋著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默默感受著世間的風雨滄桑,興衰成敗。

    而驀然回眸時,已如一部波瀾 壯闊的史詩,記錄與承載著這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繁衍生息 的恢弘曆程,靜靜詮釋著上天賦予她的生命的意義,綻放出她所應有的光輝。“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西晉 陸機《文賦》)書法,是天地自然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 晶。其以漢字書寫為載體,從而形成的高超技法,純美藝術, 燦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名片,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 化的瑰寶。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不僅是 東方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的象徵。書法是漢 字的書寫藝術。關於漢字的起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6000 年以前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 。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漢字不僅起著記錄語言、交流思想等重要的社會作用,而且在書寫和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 特有的書寫藝術——書法。書法意識的起源應當是最初的塗抹和刻畫,在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上就有許多刻畫的圖形和 符號,專家們認為這些原始的、簡單的符號,就是文字的雛 形。雖然這些符號只是一種模仿的本能,或是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並能表達 一定的思想內涵,這種簡單的文字刻畫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 法。

    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時期,在這二千多年 的歷史程序中,書法的演變與發展從最初的圖畫、象形性符 號到甲骨文、金文、篆書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型 的相對完善和基本定型,書法藝術從而開始了渾然有序的發 展。

    一、甲骨文 ( 遠古幽冥 神遊天地)甲骨文是目前可 以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書法,已具備了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名稱: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時代: 商朝時期的一種文字,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歷史。內容: 大部分是商朝王室占卜的記錄。發現過程: 1899 年(清光緒 25 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一帶。當時,當地的老百 姓在耕地時經常耕出一些刻有符號的骨頭片,人們把它當作 藥材賣到藥店,據說後來被清代古文字學家王懿榮發現,經過整理研究得以確立了甲骨文的學術地位。

    字型特點:甲骨 文還處於漢字的早期階段,是以刀為書寫工具、以龜甲獸骨 為材料,其主要特點是:

    1、筆畫線條纖細瘦硬;

    2、字形瘦長;

    3、基本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構等特點。

    二、金文(朴茂敦厚以窺先祖)名稱:金文又叫“鐘鼎文” ,多為鑄 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因此而得名(先秦時期稱銅為金)。時代:金文源於商代,興盛於周代。內容:大部分是記錄統 治者祭祀、 分封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績等內容。

    字型特點:

    1、筆畫雄壯有力;

    2、字形較為長圓;

    3、結構佈局比較勻 稱。

    三、篆書(出於樸厚顯於曼妙)名稱: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

    1、大篆:廣義地講,甲骨文、金文都可以稱為大 篆。狹義的專指 “籀文”( 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 , 是漢字早期過渡性文字,以石鼓文為代表。

    時代:戰國字型特點:

    1、仍帶有象形性;

    2、筆畫古樸率直,沉穩敦厚。 (先秦 《石鼓文》。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因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故稱“石鼓文”。)

    2、小篆:又稱“秦篆” ,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丞相李斯 等人在秦國原來使用的篆書基礎上,進行簡化、整理出的一 種通用字型。

    時代:秦朝字型特點:

    1、筆畫秀美;

    2、字形 修長曼妙;

    3、結體勻稱整齊。四、隸書(燦若群星 劃分時 代)名稱: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一種字型。因這種字型多為 下層官吏使用,所以被稱為“隸書” 。

    時代:隸書出現於戰 國時期,形成於秦朝,盛行於漢朝。字型特點:

    1、形成了 點、橫、豎、撇、捺等漢字的基本筆畫;

    2、寫法上講究波 勢挑法;

    3、字形略扁方形。隸中草書石門頌,摩崖絕壁刻 蒼龍。瀟灑飄逸一散仙, 閒雲野鶴超五行。 藏鋒兜裹兼捻轉, 遒勁奔放篆籀濃。欲得石門真實意,修身正氣寫豪情。丁酉 初秋安書楷《石門頌筆意》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稱為“隸變”,隸變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隸變之 後的漢字形體,基本接近我們今天使用的 “方塊字” 了。

    五、 草書(不羈塵俗出神入化)名稱: “草”有潦草之意。是為 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字型。

    時代:出現 於漢代。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

    1、仍帶有 隸書波磔的特點;

    2、筆畫相連,但字字獨立;

    3、相對容易 辨認。

    今草: 1、一般認為每個字不連為 “章草”,相連為“今 草”;2、較難辨認。

    狂草: 1、比今草寫得更為放縱,筆勢 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有時一筆數字; 2、很難辨認。 由於草書難以辨認, 隨著時代的發展, 逐漸失去了實用價值,現在只作為漢字特有的一種書法藝術存在了。

    草書猶如交響樂,聚攏蒼穹於筆端。包羅永珍象中象,玄之又玄玄中玄。 點畫散作漫天雨,氣貫長虹繪雲煙。筆走龍蛇飛DENZA,縱橫馳騁天地間。丁酉立秋 安書楷《感悟行草書》

    六、楷書(端 莊中正謂之楷模)名稱:楷書又叫“正書” 、“真書”,由隸 書演變而來,“楷”有楷模的意思,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標準 字型。

    時代:出現於東漢末期。字型特點:

    1、筆畫平直;

    2、 字形方正, 端莊大方;

    3、結構緊湊。

    七、行書(寄情山水 感 懷人生)名稱: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 是在楷書形體基礎上,作流暢便捷的書寫。

    時代:出現於東 漢末期,行書產生的年代比楷書稍晚一些。字型特點:

    1、 比草書容易辨認,比楷書書寫起來流暢靈活;

    2、非常實用。 古人曾比喻說: “真書(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 (走即奔跑)”。天下第一行書 東晉 王羲之《蘭亭序》慨嘆 歲月匆匆,不知老之將至。蘭亭名揚天下,魏晉風流高雅。 文書千載雙璧,世人膜拜芳華。逸少倜儻不羈,坦腹東床佳 話。書法蛻古去拙,行雲流水瀟灑。

    生來仙風道骨,超然意 氣風發。蠶繭鼠須落墨,信手妙筆生花。崇山峻嶺修竹,曲 水流觴清嘉。 天朗氣清觀道, 暢敘幽情煙霞。 感懷人生際遇, 功名利祿浮華。生死皆為虛誕,匆匆一夢天涯。 《蘭亭 .夢》

    唐《懷仁集王聖教序》集王聖教,不朽經典。懷仁匠心,天地可鑑。二十餘載,精琢細研。書聖 風貌,光彩呈現。姿俱龍虎,美輪美奐。後世書者,膜拜感嘆。太宗文華,日月比肩。勵精圖治,盛世貞觀。垂衣作序, 珪璋詩篇。洞曉陰陽,通達聖賢。太子厚德,記以自謙。咸亨立石,七佛永年。聖僧玄奘,六塵超然。

    捨身求法,不畏 艱險。百重寒暑,萬里山川。千古無對,尋真夢圓。蒼穹茫茫,浩瀚無邊。化生萬物,妙道凝玄。大道不器,大美不言。悠悠華夏,薪火相傳。(丁酉立秋 安書楷《臨聖教序有感》 急就之,不妥處,海涵。)。

    書法常識從分類上看:

    一,工具類筆: 毛筆分為狼毫、羊毫、兼毫墨:有有松煙墨(適合書) 、油 煙墨(適合畫)、方便合成墨(如一得閣墨汁)紙:宣紙(生 宣、熟宣、半熟宣) 、毛邊紙(純手工、機器制) 、黃紙硯: 端硯、徽硯、黃泥硯

    二,方法臨摹:學習書法的根本大法, 有兩個意思。摹,就是用透明的紙蒙在字帖上鉤出輪廓後填 寫;臨,是用眼觀察字帖,然後在紙上模仿寫出來。

    三,字 帖分為墨跡與拓帖。墨跡指的是古人用墨直接寫出來的書法 作品,拓帖指從碑上用墨拓印出來的黑底白字的字帖。

    四, 字型書法字型從誕生的先後順序可分為甲骨文、 大篆、籀書、 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五,人物可根據朝代列出代 表人物,如秦朝的李斯(小篆作品代表人物) ,漢代的張芝(草書),魏晉時期的鐘繇 (楷書)、王羲之(被後人尊為 “書 聖”,代表行書草書楷書的最好水平) 、王獻之,隨代的釋智永,唐代的歐陽詢 (歐體)、顏真卿 (顏體)、柳公權 (柳體), 宋代的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俗稱“蘇黃米蔡” ),元 代的趙孟頫(趙體楷書) ,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清代的 傅山、鄧石如、金農、趙之謙等。

    六,技法筆法:指寫出線 條的毛筆方法起筆:有藏鋒、逆鋒、順鋒行筆:有遲緩、疾 澀、節奏等術語收筆:有回鋒收筆、頓收、 “藏頭護尾”永 字八法: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七,章法涉及如何安排文字佈局、用墨、款識和用印等方面的知識簡單來說 大約上面這些。具體說開的話,就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呀!

    文字起源與發展的時間軸。各時代的書體演變與代表人物及 其作品。各代表人物的書法特點。時代背景,歷史傳承。學 點野史。新中國後書法時代書法變化,與古法對比。能看出 古法的正與拙,今法的俗與媚筆。

    對不對不知道, 只是這麼想的,沒多少根據, 你一笑就行了。 問一下專家吧。 書法一定創新和有個性的東西,絕對不是套路,不是臨貼

  • 2 # 愛相隨1852844

    書法練習除了勤奮與天分之外,還要掌握基本的正確的規律,書寫書法應掌握的十大規律:

    自然顯出墨色濃淡,

    溼中有幹,幹中有溼,

    濃中有淡,淡中有濃,

    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2、剛柔相濟。

    剛力-----鐵劃銀鉤(粗):

    柔力-----行雲流水(細)。

    3、惜墨如金。

    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

    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

    每筆結束筆毛復原,

    要求紙上調鋒。

    4、豁然開朗。

    留白處有寬有窄,

    寬處給人以忽然開朗之感。

    藝術是製造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

    5、中側並用。

    中鋒得法立骨,側鋒得勢求變。

    中鋒是理性的要求,是書法審美的核心所在;

    側鋒是情性的化身,是書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慮。

    創作前要深思熟慮,

    反覆推敲,

    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氣呵成。

    書法是感情的流露,

    不是技巧的表現。

    要在身體與心情皆好的狀態下寫字。

    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8、錯落有致。

    一般情況下,作品的行距要寬,

    字距要緊。字忌並列,要錯開。

    節數間有空隙,排列組合要有節奏,

    大小字參差,突出中間書眼。

    9、筆情墨趣。

    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

    求變化中有呼應,使整體和諧,

    有強烈的節奏和視覺衝擊力。

    用好拙筆,用略慢,

    動中有靜,寫出墨趣。

    10、重視貫氣。

    書法的氣,

    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

    字與字之間的趨向。

  • 3 # 觀上書苑

    說到書法,那絕對不是單單是用毛筆書寫漢字那麼簡單,他注意的方面很多。總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漢字的理解,包括漢字演變規律、結體特徵、單字與多字的關係等。二是對書寫性的理解,這就更加複雜了,它是藝術的,也是文化的,歷史的。文學的,精神的,靈魂的。書法從實用到藝術,是人類文明精神的追求,所以最重要的是對他的感情,換言之,你要喜歡,因為喜歡而愛上它,這才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是保持堅持下去的源動力。對書法藝術的發展,對書法各書體的關係,都要有所瞭解。很多人都認為筆法,而且是正確的筆法是學習書法的關鍵,這沒錯,但我想強調的是,正確與不正確的說法不夠嚴謹,藝術本來就沒有對與錯的概念。我認為,有效的方法才是有價值的,不論是別人的筆法,還是自己摸索的筆法。只要對學習書法有效,有幫助,能解決問題,那麼就可以,法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然後,要注意的是,你透過書法作品要傳達什麼資訊?什麼態度?或產生怎樣的影響?這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 4 # 布衣光頭強說文新解

    想學習書法的朋友,我這裡分享一點我的一點心得體會: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真心學書法的話,首先要端正態度,正確認識書法,起碼要搞清楚什麼是書法。那麼什麼是書法呢?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書法不是一門單純的技術,技能。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人的精神人格不斷修行和昇華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把他當成一門職業來看待他。不要以功利心去學習他。在現實中我也常常碰到這個問題,別人老問我,哎呀你看,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學書法還有麼用?現在都用電腦在鍵盤上打字了。我的回答他們往往不理解,那是你根本就不理解書法,你要理解了書法就不會有此一問。公園裡練太極拳,跳廣場舞有用嗎?下棋有用嗎?以這些才能為職業的畢竟是極少數人。這個世上我們乾的“沒用”的事也太多了。除了物質生產及相關的事以外,好多都是“無用”的。比如體育,戲曲,電影電視,宗教。所以,以是否“有用”來判斷書法是錯誤的。

    咱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的產生就可以知道,書法在數千年的傳承中出現了斷層,以致大家都不理解書法。書法的最初是跟文字學一起的。先秦時期是沒有書法意識的,零零星星分散在古典書籍裡的都是關於文字的學術研究,今天這門學問又叫小學。所以書法是依附於文字學上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書法是起源於文字的實用功能。書法要靠大量的學問來積累的。最起碼一個優秀的書法學習者多多少少都應該瞭解點文字學。至少不能把“九球天后”寫作“九球天後”,“某某故里”寫成“某某故裡”。咱們看看書聖是怎麼說的:

    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見其本。——(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序》)

    由此可見,從技術層面來說書法是最容易的,但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最容易的也是最難的,難在何處?看中國的書法史,三千年的文明史(從有文字記載的殷商時期算起。)有多少留下名字的書家,再拋去一些傳說中的只有人名沒有留下作品的書家,再拋去一些對後世沒有影響力的書家,看看還剩多少,由此可知,歷史的選擇極其苛刻。即便是現在,有人統計過,學書法的成功率遠遠低於學國畫的。可見書法不好學。那他究竟難在哪?難在做學問上。我剛才說了,書法是門博大精深的文化,是靠大量的文化做支撐的。咱們可以舉個例子,過去的好多戲曲演員,說評書的演員甚至是文盲,全靠老師口傳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成就,你見過成就很高的文盲書法家嗎?東晉畫家顧愷之說過:手揮五琴絃易,目送歸鴻難。畫一個人彈琴很容易,畫出手指手腕的動作姿勢造型就可以了(技術層面上),要想畫出一個人“目送秋歸鴻”的神態精神可就難了。所以要想把字寫得有精神,有生命力,是需要一生的心血付出的。這個就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多研讀傳統經典。

    那麼學習書法究竟應注意哪些事想呢?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具體跟大家分享一下:一,理論方面,這個理論是很重要的,書法不同於其他的藝術技能。有些歌手唱歌的時候全憑直觀感覺都可以唱的聲情並茂,甚至連簡譜都不懂的樂盲靠模仿都能很出色。書法不行,閉門造車了五六十年還不入門的我見多了。所以,理論研究是必須的。那麼理論研究應注意哪些呢?

    1,多研究古人的理論,因為古人的理論是經過歷史選擇的。當然了,古人的理論特別晦澀難懂,最好是買市面上有白話文註釋的,能買到繁體版的更好。為什麼說繁體版本的更好呢?因為有些字在簡化體中通用繁體中不通用,比如“雲”字:簡體中都是“雲”,一個詞性是名詞(雲彩),一個詞性是動詞(說)。繁體中不通用,動詞“雲”,名詞“雲”。所以繁體版我們可以確定究竟是那個意思。當然古人留下的書論很多,集在一起很厚的一本書,要想一下子讀透並不容易。我們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翻翻,有空就讀一篇兩篇,慢慢體會,就像基督徒對待聖經那樣,把他放到書桌上,今天有空了讀讀《創世紀》,明天有空了讀讀《出埃及》,總之,要用一生的時間慢慢的讀,不著急。(考研的書法專業學生除外。)當成一生修行功課去做。

    2,多想,多想想古人的觀點產生的背景。辯證地分析古人的結論。魯迅說過,人是不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的。任何名家都是根據當時的書法現象,社會環境做出的結論。否則他的理論毫無意義。所以不要盲從,要辯證地看待古人的結論。比如,蘇軾的“點畫信手懶推求”,黃庭堅的“紙盡則止”,他們說的都是在臨帖基本功特別紮實的情況下關於創作的要求,並不適用初學。

    3,書史研讀,系統的學習一下書法史。關於書法史方面的書籍,儘可能的買比較有權威的人士編輯的。有可能的話,撿那些帶有批評推理,辯證分析的書史。比如顏真卿,顏真卿的作品好在哪裡?為什麼?還有哪些不足?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果只是告訴你顏真卿的生平,作品簡介,羅列了一堆圖片,這隻能叫圖文彙編,價值不大,百度上都有。(當然如果對書法史一點都不瞭解的人還是有點學習價值的。)

    另一方面是臨帖實踐,二,臨帖注意事項:

    1,選帖,儘可能的選原帖。不要選放大的版本。當然放大版本可以作為讀帖參考,放大的版本可以看清筆勢的走向。不要買經過電腦處理過的版本。注意,不要買今人的臨寫本。 2,古今問題,是師從古人還是今人。書法界一直都有“取法乎上”的論點。著名的現代書法家啟功先生也說過不要學我的字的話。可見我們應該師從古人。古人的作品畢竟是經過歷史的淘汰過濾過的。但仍有人質疑,網上曾有人反駁說王羲之不是曾學過衛夫人嗎?那麼咱聽聽他老人家是怎麼說的:

    餘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廟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少年時學衛夫人覺得很了不起了(大能),後來遊歷甚廣,到了江北,見識了好多古人(前朝漢魏時期)名家的作品,感覺以前學習衛夫人是浪費時間的。為什麼呀?書法是歷史累積的,是代代相傳的,並不是閉門造車瞎創出來的。也就是說王羲之少年時閱歷不深,見識不廣,看到衛夫人就以為很好了,等自己眼界開闊了,才知道原來衛夫人的筆法書學從前人學來的,自己學的是“翻版的”。早知如此不如直接學古人的書法,最起碼學到的是“原版的”。所以要學古人的作品。

  • 5 # 漢斯古德

    注意:

    1,打好基礎。先過結構關,學習結構的一些基本規律:

    第一,黃金律,重心落在黃金分割點附近,這是啟功先生髮現的黃金律,其實屬於美學的一個基本規律。

    第二,按照筆順,先緊後松。

    第三,視覺右上傾斜的規律,這是大眾視覺習慣。

    第四,沒有絕對的橫平豎直。也就是動態平衡。

    學習三大基本原則:

    牢靠,通透,律動。

    2,初識筆墨情趣。

    熟悉筆性,認識筆鋒,找到筆鋒,體會筆鋒萬毫齊力的作用,進而比照練習:

    中鋒,側鋒;

    順鋒,逆鋒;

    絞鋒,翻鋒;

    提,按;

    方,圓;

    等等互相矛盾的用筆關係。

    這裡強調幾個原則:

    第一,一筆寫就原則,不描不畫。

    第二,迴腕原則,手腕靈活,控制好最佳的筆桿角度與方向,八面出鋒。

    第三,紙上調峰原則,無論起運收三個階段都要學會紙上調峰,比如捺畫側鋒寫法:在中鋒入筆後,向右下行筆,邊行筆邊把筆鋒運到筆畫上端,收筆,筆鋒沿著上邊沿橫掃出尖。

    結構和用筆有了基礎後,注意:

    行氣,骨力,骨肉不偏,這些進階的講究。

    期間把章法,印章多加練習。

    以上是楷書打基礎階段。用十年左右打勞基礎。

    後續,臨帖,多吸取古人營養,這是充分繼承階段。這裡不能拘泥要見多識廣,心放,眼精,手勤,把諸家之長處掌握。

    估計要二三十年。

    最後,能否融會貫通,自成一家,就看自己修為了,尤其是書法之外的修為,不能只做一個寫字匠 ,正如弘一法師說過的“當使文藝以人傳”。

    林散之老人自稱,八十歲之後開悟了,我們無法理解什麼是開悟,至少側面說明了,藝術道路的艱辛與不易。道藝雙修,也是對我們學藝人的一個鞭策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企業適合培養職業經理人,中小企業適合培養老闆,你是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