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皓月Lh2088

    李清照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詞素以委婉、含蓄、清麗著稱。

    李清照最初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剛烈的女子,就是因為讀了她那短短二十個字的一首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從小就會背這首詩歌,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李清照的詩,那詩中透露出來的雄渾氣勢,令我驚歎,讓我不敢相信,這竟然是出自一個纖弱女子的手。這首詩,表面上是在說項羽,可實際上卻是批評了那苟且偷安的大宋朝廷,如此風骨,如此血性,真是不遜於鬚眉啊。 不過,後來讀李清照的詩多了,我才漸漸知道,原來,她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迴腸百轉,悽楚愁苦的意境。要總結一下的話,恐怕用一個字,就能概括了,那就是“愁”。在一個國破家亡的時代,就算是面對大自然的美景,又如何能讓人真的一展歡顏呢?

    李清照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因此她的詞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生活比較優裕,那時正值北宋後期,雖然社會潛伏著危機,處於風雨飄揚之中,但還有一抹迴光返照,是暴風雨到來之前寧靜的黃昏。女詞人常常流連於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這位女詞人的情操,賦予了她靈氣。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趙明誠負笈遠遊,旋又出任。此時她的詞充滿離愁別緒,反映了女詞人孤寂的生活。有詞為證: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讀罷此詞,淡淡的淒涼襲上心頭。紅花殘時,秋涼席也涼;獨坐小船,憑舷眺望,看鴻雁是否帶來家信,由此我們可感受到詞人對遠在異地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思夫之情揮之不去,流露著淡淡的哀愁。

    宋徽宗大觀元年,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政治失意,鬱郁而死,蔡京黨徒旋即下令興獄,拘捕趙挺之親屬,趙明誠在京師任鴻臚少卿僅二年,自然在劫難逃,禍從天降,對李清照的心靈自然是重大打擊,“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是她此時最好的內心獨白。

    後來,趙明誠病死,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李清照在浙東親歷變亂,從此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度過晚年。此時的詞流露著對社會的不滿,含有悲涼之意。這種悲愁之情充分表現在她的《聲聲慢》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前三句可以說把一個生長於貴族之家,中經喪亂,家破夫亡,如今過著飄零生活的詞人的內心世界細緻入微地展現出來。“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愁未消,新愁又起。傳遞書信的鴻雁不能帶來她家鄉的書信,寄信的人已與世長辭,家破之悲,國亡之恨,夫故之苦,一齊湧上心頭,最後歸結到一個“愁”字作總寫。

    這首詞可以說,李清照整整一日,從早到晚,所聽、所見、所感,無不是悲秋傷懷的風物,到這個時候,她心中的那種孤獨無助,寥落蕭條的心緒,到了極致,淡酒、晚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一切,其實都可以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可是,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詞人,卻只能從中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說的愁和痛。一首詞寫到了這裡,憤懣之情,從詞人的心中噴湧而出,再也無法控制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都寫過這個“愁”字,用了無數的比喻來形容這個“愁”字。有的說,愁有千斛萬斛,也有的說,愁如江如海,可是,縱使有再多的描述,再多的比喻,又如何真的能將人心中的愁緒,描寫出萬分之一呢?既然如此,倒不如像李清照一樣,不做任何比喻,就用“怎一個愁字了得”,反而更加好地反映了自己的愁之深切。她的心中是悽清,是寂寞,是孤獨,是哀傷,是無法表達的傷痛。一直都覺得,在古代文人中,能夠將一個“愁”字用得如此頻繁而又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李清照了。此外,還有她的晚期作品《浣溪沙》、《好事近》、《南歌子》、《臨江仙》等等,都是反映了一顆鬱悶愁苦、深受傷害的孤獨的心靈。 由此可見,李清照詞風轉變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起初她的生活優裕,所以她的早期作品明朗輕快,不過僅限於閨情相思,晚年家破夫亡,因此她的晚期作品大多抒發深沉的相思之苦,淒涼身世之感,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

  • 2 # 歐埋雷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早年生活安逸,少女時,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這時她的詞作多是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如《如夢令》,這表現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婚後,她和丈夫卿卿我我,甜甜蜜蜜,《減字木蘭花》是對丈夫的撒嬌,也表現了她對自己魅力的自信。

    公元1127年,隨著金兵入侵,趙宋王朝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一家人也開始了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第二年,趙明誠被召回京復職,但隨即急病而亡。明誠離她而去,孤苦無依,國破家亡,叫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她本想再次尋找幸福愛情,卻碰到張汝舟這個偽君子以失敗告終,這使她的感情又受重重一擊,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著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著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李清照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著邊際的深淵裡,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怎麼能不犯愁呢?

    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她寫下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聲聲慢》這首滿含悽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情愁、家愁、國愁以及滿腹經綸無人相授之愁,也就是她美麗而哀愁的一生。

  • 3 # 趣味疏談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所作詞的特點和其身世有關,前期多寫其悠閒清雅生活和自然風光,後期多抒發念舊和懷鄉悼亡,情調感傷、惆悵,對“愁”的感慨源於她生活及身世的變化,主要反應在其後期作品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出嫁後的第二年,其父受冤罷官,李清照亦受到牽連,因“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李清照不得不與丈夫離別,暫回原籍。這期間李清照寫下了許多詞作,此中”愁“字即有對盼望與丈夫早日團聚的思念之情,也有對其父親蒙冤感到傷懷之意。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正值金兵進犯,宋朝滅亡,丈夫已故,國破人亡,生活顛沛流離之痛苦集於心頭,這點點滴滴,此情此景下,又怎能就一個“愁”字說的清呢。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也寫於宋朝烽火連天,李清照孑然一身,歷盡人生世途坎坷,看這國破山河依舊,但卻物是人非,丈夫離世,國家敗亡,還未說話,淚已先流,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也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啊!

  • 4 # 雨洗心

    愁字,要看怎樣匹配。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愁,是寫在心裡的,嘆悲歡離合,說家國情仇。隨手翻來,皆是千古名篇。

    現代人的愁,有年少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有長大後身處困境的迷惘之愁。林林總總,借了不同的文體,也把愁寫出了萬般意韻。

    當今最火的,恐怕就是鄉愁了吧。明明是個“愁”字,加了個“鄉”,反而變得無比美好,讓人無限回味和遐想。所以,一愁韻千思,就看你願意如何解讀啦。

  • 5 # 絕詩妙句言汗青

    本人非常喜歡李清照的詞,其中有愁字的還真不少,最喜歡的還是這幾首。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聲聲慢·尋尋覓覓宋代: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剛剛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康靜之變後李清照迎來的是國破、家亡、夫死。一個古代的女子一瞬間經歷了這麼多,那裡是一個尋常人能承受的住的。這時的李清照寫詞一改舊時的畫風,不再有原來的明朗清麗,開始變得優柔寡斷,變得悲苦惆悵。最後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將此事此刻的李清照現狀表達的淋漓盡致,“愁”算的上什麼,他所承受的一切怎能僅僅用一個“愁”字來概括?

    這裡的“愁”是說她承受的無比沉重的壓力和萬分的無奈之情。

    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丈夫死後李清照的心也跟著死了,看花不在有芳香,敗落了一地也無心去打掃。失去了對生活的渴望,每天也沒有心情早起,起來也懶得梳妝打扮自己。人事變遷,物是人非,想要說些什麼,可是還沒有張嘴就有淚先落了下來。

    人們說這春天的雙溪風景獨好,也曾想過去泛起扁舟起欣賞一番春景。再三考慮還是覺得沒必要了,到時候觸景生情,只怕這小小的扁舟放不下心頭萬般的憂愁。

    這裡的“愁”同樣是他揮之不去的無奈借春寫愁,不但沒有緩解愁的韻味,反而讓人愁變得更加沉重……

  • 6 # 知命堂文化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有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李清照的《醉花陰》。輕輕地一個“愁”字,颯颯一陣秋風,脈脈數朵黃菊花;映襯著紗廚裡,玉枕上的伊人,竟然比深秋裡的黃菊花還要惹你憐惜!孤燈清影,輾轉反側。---天黒時一個人在東頭的籬笆邊飲了一陣酒,現在這衣袖上還能聞到淡淡的花香;不要說不寂寞,不失落!一陣西風吹起了簾幕,映在窗前的人影比那黃花還要瘦上幾分!

    易安居士在這首《醉花陰》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酒澆愁愁更愁。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人比黃花瘦!這份惆悵,這份孤寂,已到極致。傳說趙明誠曾把這首詞夾到他自己的十幾首詩詞裡讓朋友點評,朋友看了以後說:只有一首絕佳,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與趙明誠前半生是幸福的。兩個人都是官二代,可謂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兩人吟詩填詞,賞玩金石,確實過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趙明誠的父親被罷官,明誠也受到牽連。誅連丟官。趙家衰落了!加上金兵入關,一片生靈塗炭!宋徽宗趙佶這才真正著了急,慌忙扔下做木匠活的傢伙什兒,一個字:跑!三個字:趕緊跑!

    李清照跟著丈夫,古玩字畫,金銀細軟裝了幾大車,隨著難民倉皇南下...這期間,國恨家仇,讓這位巾幗鬚眉憤然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古往今來,此詩猶如一把鞭子,鞭策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易安居士一生的遭遇,恰恰和她的名號唱了個反調。不易!難安!丈夫趙明誠的死去,更證明了,清照是個苦命人!多年來她也沒生育個一男半仔,明誠一去,她孤身一人,舉目無親,怎一個“愁字了得!”不得已又再嫁,不料遇人不淑,不但沒得到美滿婚姻,而且還吃了官司,賠了錢財...真是一言難盡!

    人生苦到這一步,本人連什麼是苦,什麼是甜已經無須計較了。她精神抑鬱,情緒低落。此時的苦和愁她已經負載不動了。有武陵春.春晚為證: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是婉約派一代宗師。她的詞作清麗,悲喜交加,一腔哀愁,於常人不經意處著墨,寓情於景,畫面感強,給人以於限的想象。

    請看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黒?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上面《武陵春.春晚》中的“愁”已重得連舟都載它不動了。那是從重量上說,而這一首《聲聲慢》對“愁”說的面廣了許多:心情,季節,環境;心裡想的,口中喝的,天上飛的,地上長的。大雁飛過天空,多少年了,她還是不由得想起他<趙明誠>: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當年“人比黃花瘦”,那是一種美!如今,“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老了!“如今有誰堪摘?”這是作者對她本人的愁;“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黒?”今後天長日永,我一個人怎樣才能熬到天黑?!更何況這雨下的不緊不慢,滴滴答答。唉!這哪裡能用一個“愁”字解釋的了哇...

    這就是李清照的“愁”。她有思念親人的愁;有對國家命運的愁;有對炎涼世態的愁;有對國家將來和個人將來的愁。這種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 7 # 陳良心

    愛上李清照的詞,應該是在30多年前,當年高考語文就有一個試題: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解釋“這次第”是什麼意思?

    當時解釋為“像這種境況”。

    我想說的《聲聲慢》《醉花陰》《一剪梅》《如夢令》前面的朋友都已經說過了,那我只能寫這首了:《風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流。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愛好詩詞的朋友們,就是不寫解釋,相信你看完了就會淚流滿面!

  • 8 # 萬方談人生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比較少見的女性作者,而且李清照在詞作上有很高的造詣。後世論者公認為婉約詞派代表之一,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詞家一大宗”。李清照出生於1084年3月13日沒於1155年5月12日。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發生在1127年,當時李清照為43歲,公元1129年丈夫趙明城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是年李清照45歲。也就是說中年的李清照接連遭受了兩次重大的變故:一是國破;另一個是家亡。

    因此李清照的詩詞的前期和後期有明顯的不同。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為北宋官宦。丈夫趙明誠為太學生,朝庭官員。應該說李清照的青少年時代和中年前期,基本上生活優裕,少年時代是官家小姐,青年時代是官家少婦。雖然父親和丈夫在官場上時有沉浮,但對她的生活影響不大。

    題主說,李清照詩詞中包含“愁”字的就有28首。但這個“愁”字在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和後期作品的含義卻有著顛覆性的不同:

    前期的“愁”是一種情愁,是一種少婦思夫之愁。而後期的愁是一種國破家亡的愁,是一種流離失所之愁。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以上兩首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前一首傳神之處在於:“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把一個少婦思夫的內心活動描寫得十分傳神。

    而後一首最為千古傳誦的是名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片黃花,一個相思少婦,人花相對,人在秋風中相思,為相思而憔悴,而黃花在秋風中獨立,是為相思嗎?人與花比瘦,極道相思之苦。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上面兩首是李清照南渡之後,丈夫亡故之後的作品。這兩首都是李清照的名詞,《聲聲慢·尋尋覓覓》更被後世評為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這首詞最有名的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寫極愁之無奈!

    而後一首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也是千古名句,完全可以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媲美。

    李清照的詞有一個最大特點:淺俗清新,自然淡雅。所以她的詞作好理解。

  • 9 # 新疆好地方特約記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個“愁"字寫盡了人間的幸福與苦難,千言萬語,欲說還休、欲說還休,怎一個愁字了得!

  • 10 # 漫談歐洲EuropeTalk

    每每提起易安居士--李清照,就會想起這麼一句話:當一個人承受了多大的詆譭時,便證明她也能經得起多大的讚美。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父親李格非師承蘇軾,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耳濡目染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說起李清照的詩詞,含有“愁”字的確有不少,我記得的詩詞如下: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蘊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念奴嬌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蝶戀花·離情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失調名

    猶將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雲易散月長虧。幾多深恨斷人腸。羅衣消盡恁時香。閒愁也似月明多。直送淒涼到畫屏。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燻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減,須通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特別說一下這首,每次讀起“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心有萬千感慨。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相思總是醉人心,雁字回時,薄薄一紙錦書也抵不過心裡的人兒。這是李清照最富盛名的的一首詩,將相思寫的淋漓盡致。李清照,中國宋代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為當時齊、魯一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家。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 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讚。婚後與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淒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

    後人稱李清照為“詞中皇后”、“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的詞,是那樣的清新、秀麗,那樣的感傷、多情,“人比黃花瘦”的閒適,“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生當作人傑”的豪邁,即使今天的我們讀起她的詩詞也不禁為之動容,在她的字句間也浮現出一個清麗、端莊,略帶感傷的才女形象。

    讀起她的詩詞,每首“愁”中愁思不同,因而也有不一樣的感覺,但每一首的淡淡憂愁中都帶著一種婉約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戰紀群英傳連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