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____雅各布羅

    戰國燕昭王拜為上將軍,爵封昌國君,統帥五國聯軍,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距離滅亡僅剩下莒和即墨兩城。燕昭王死後,燕惠王中了田單的離間計,派人取代樂毅。樂毅不得已接受趙國的招攬去了趙國,趙國封為望諸君。史記記載有樂毅的《答燕惠王書》,文理俱佳。由此可見樂毅文武雙全。樂毅被後入奉為武廟十哲之一。

  • 2 # 嶽劍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樂毅呢,因為樂毅早期懷才不遇,直到他碰上明主燕昭王,才有施展抱負和平生所學的機會。而諸葛亮也是如此,一直隱居在南陽,直到明主劉備三顧茅廬,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的選擇評價的觀念基本上一樣選拔的主人都不是很強勢,他們的是一個能展平生所學的地方,劉備和燕昭王一樣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明君。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五國聯軍伐齊,接連攻克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市,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如果不是齊將田單的堅持,燕惠王的猜忌,樂毅可能已經超越王翦和李信,成為最早完成強兵滅國的一代名將了。依據記載,諸葛亮經常自比管仲、樂毅,這是藉助古人來抬高自己的方法。三國時期,你提諸葛亮是誰,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因為當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還不具備影響力。那麼如何讓世人認知自己的能力呢?只有把大家都知道的古代賢人搬出來,為了這一目的,諸葛亮選擇了管仲、樂毅,管仲為一代名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首霸,他提出的“尊王攘夷”謀略,讓齊國在春秋時期脫穎而出,走向了強國之路。而樂毅則讓弱小的燕國,具備了和強大的齊國對抗的能力。打個簡單的比方,就好比你說自己唱歌好,別人並不知道,但如果你說你唱的和周杰倫一樣好,大家就知道你唱什麼型別的歌,大概是個什麼水平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目的很明顯,就是自己既有樂毅的軍事才能,又有管仲的治國韜略,自己是個比較全面的人才。另外一個原因是兩個人都將實力弱小的國家帶上了強國之路,因此自己則具備輔佐明主由弱變強的能力。事實上,諸葛亮對於自己的主公是有所預期的,按照當時的局勢,這個人只能是劉備。因此,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自己,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藉此得到世人的認同,成為自己入仕的基礎。如果只是在南陽耕種,那麼還有誰會知道諸葛孔明呢?

  • 4 # 河半朝陽

    這個問題首先你得了解樂毅生平。

    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樂毅可以說是燕國的中興之臣,要是沒有他的出現力挽狂瀾,燕國說不定早早就領了盒飯。諸葛亮自比的意思是他有樂毅之才,可以協助一方諸侯,並且能使其穩定,繁榮昌盛。

  • 5 # 鍾梧雨

    樂毅原為魏人,祖父樂羊曾為魏文侯之大將,曾率兵大破中山國,並因功受封於靈壽。然而自魏文侯之後,魏國國事漸衰,歷代國君不思振作,因此樂毅便離開魏國前往趙國。

    趙武靈王非常賞識樂毅,然而卻於「沙丘之亂」中被害身亡,繼任之趙王並不重視樂毅,所以他便返回魏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國,燕國國君昭王雄才大略,並極為禮賢下士,對於樂毅他想以客卿之禮待之,樂毅深受感動,表示身為使臣不敢承受此要職,後魏王同意他留燕為臣,身居亞卿。

    外交全才

    此時東方之齊國國君齊湣王殘暴成性,並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鄰近各國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怨聲載道。燕國與齊國早有宿怨,燕昭王認為齊湣王昏庸無道,應是討伐之時機,於是問樂毅攻打齊國之意見?樂毅回答說:"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單獨攻取不易,必聯趙、楚、秦、韓、魏五國之力方能敗之。"

    並表示願出使各國共同伐齊,此時樂毅充分利用諸侯們對於齊湣王之殘暴不仁,早已忍無可忍之心理周遊列國,最後各國一致同意出兵伐齊。

    燕昭王任樂毅為上將軍,統帥趙、楚、韓、魏、燕國之兵攻打齊國。樂毅的大軍先於濟水之西(今山東荷澤)大敗齊國之師,而後立即封賞秦、韓二國之軍,使之回國,並派魏國攻取故宋國之地(今山東西南);趙軍攻取中山國東部(今河北河間縣),自己率領燕軍直下齊國首都臨淄其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一連攻陷齊國七十餘城,齊湣王出逃。之後,各國軍隊陸續收兵回國,留下樂毅守臨淄,繼續攻最後之莒、即墨二城。

    樂毅的構想是聯合之國以最快之速度擊敗齊國之軍隊,使燕軍能進入齊國各城經營,以安撫民心,他認為唯有真正得到民心才算真正征服齊國。齊國田單使用反間放出流言說:"樂毅能在半年內,攻下七十餘城,為何費了三年還攻不下兩座城呢?實際上是想自立當齊王。"燕昭王聽了卻說:"樂毅功蓋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嘗不可。"從而派使者,要封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實現當年與昭王之諾,封昌國君。

    燕昭王死後,其子燕惠王繼位。田單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時曾和樂毅發生不愉快,就再次使用反間計,燕惠王改派騎劫接替樂毅的兵符,並把樂毅召回,而田單後來在即墨打敗騎劫,並趁勝追擊收復了齊國七十餘城,樂毅之苦心經營毀於一旦。

    樂毅沒多說什麼,默默的到了趙國,燕惠王此時害怕樂毅心生怨恨,於是修書派人送至樂毅,書中寫道:"你何以報答先王知遇之恩?"

    樂毅寫下了歷史上著名的《報燕惠王書》。在書信中,他首先回顧了往事,委婉含蓄的表達了他受恩於先王,但鑑於往事不可留於燕,目地是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聲。此書語氣婉轉,語意懇切真摯;並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登基,卻不見容於夫差,最後落得身死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願屈死,並告知惠王為人要寬容,與人為善。

    最後樂毅真的做到了不念舊惡,並在有生之年中不斷的修好趙國與燕國的關係,直至老死。

    三國時名相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曾自比為管仲、樂毅;並稱樂毅為「天下之將」。

  • 6 # 南宮雁門

    終於,機會來了。齊國國君在滅了宋國以後,又相繼侵犯了楚國,三晉。甚至還試圖滅亡東西二週而自稱天子。此時,忍無可忍的諸侯國們終於動手了,秦魏韓趙與燕國五國聯合攻打齊國。齊國國君率領齊國軍隊進行抵抗,被五國聯軍擊敗。接著,五國聯軍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了齊國。齊國此時只剩幾座互不相連的孤城了。齊國幾百年的基業好像就要毀於一旦了。

    後來秦魏韓趙四國因為各種原因都從燕國撤軍了。只有燕國還沒有從齊國撤軍。此時樂毅帶兵圍困由齊國後來的名將田單駐守的即墨。樂毅派兵攻打即墨沒能拿下即墨。後來雙方就一直這樣耗著。

    這時,田單想用反間計拿下樂毅。但是此時在位的燕王還是燕昭王。他沒有聽信任何對樂毅不利的謠言。繼續相信樂毅。田單的反間計沒能奏效。

    後來,燕昭王死後,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燕惠王在身為太子的時候就與樂毅有些不合。此時田單又抓住這個機會派人去燕國散步謠言,結果燕惠王聽後果然中計了,派人去接替了樂毅的位置。樂毅害怕回到燕國會被殺就去了趙國。

    田單聽說樂毅被免職之後,決定採取行動光復齊國。他採取了一些激怒即墨軍民又麻痺燕軍的辦法。在時機成熟之後,田單就找到了許多頭牛,在牛的角上綁著刀,在牛的尾巴上塗了油。然後在城牆底下開了幾個洞。點燃了牛的尾巴。這時牛疼的瘋狂的向前方的燕軍軍營衝去。田單和即墨的居民跟在牛的後面清理沒有被牛殺死的燕軍。燕軍很快大敗。隨著燕軍的不斷潰敗,田單手底下的齊國軍民越來越多,他們越戰越勇。沒用多長時間就光復了齊國。將燕軍從齊國趕了出去。

    燕惠王在燕軍被田單打的大敗以後就想到了樂毅。他寫信給樂毅怪他丟下燕國不管。樂毅回了一封信說的就是自己對燕國仁至義盡,是燕王不喜歡他而猜忌他導致了現在這樣的結果。燕惠王聽說過以後羞愧難當。沒有再說樂毅什麼。

    樂毅這個人是古代少有的文武全才,文會治理國家。他在燕國任職的時候把燕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富民強。在攻佔了齊國之後對齊華人民也十分友好,保證齊國的百姓能盡最大限度的安居樂業。武能帶兵作戰,所向睥睨。他懂得審時度勢,會利用時機為戰爭的勝利創造有利條件。因為他的賢能。所以他才能和管仲相媲美!諸葛亮也是能文能武。所以自然要把樂毅給搬出來用作比喻了!!

  • 7 # 榮耀歷史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

    上面是《三國志》中在描寫《隆中對》是對諸葛亮的描寫。諸葛亮有大才,而且頗具雄心,千餘年來能與之比肩的屈指可數,那麼能成為他偶像的管仲、樂毅又是什麼樣的大神?

    華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的故事我們都有所耳聞,他本來是齊桓公的政治對手公子糾的下屬,曾經還想殺死齊桓公,後來因為鮑叔牙的引薦,被齊桓公重用,成為齊國國相。

    管仲在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下面列舉幾個:

    1、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主張先發展經濟,然後才能富國強兵,才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這是不是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首創鹽鐵歸國家運營,為國家大量增加財政收入,這一項制度延續了2000多年,這是不是國有制經濟的啟蒙?

    3、首創鑄幣權歸國家,並且透過鑄幣數量來管控物價,調節經濟,這是不是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

    4、首創災荒之年,讓災民以工代賑,這一項舉措到現在都還在被運用。

    5、提出尊王攘夷,以周天子的名義,討伐不聽話的諸侯國,這是不是就是後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6、第一次對國家進行行政級別劃分,全國分5屬(相當於省),屬下面分縣,縣下面是鄉、卒、邑,這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保證了社會發展穩定。

    7、實行“以商止戰”,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和諸侯國做生意,將其綁在齊國的利益戰車上,這與現代大國的外交策略如出一轍。

    管仲以超前的思維對齊國上下做了重大變革,最終讓齊國成為春秋第一霸!

    戰國名將——樂毅

    樂毅,祖上是魏國大將樂羊,一開始在趙國做官,因為趙武靈王沙丘宮變被餓死後,覺得趙國沒有希望,就“響應”燕昭王的號召,來到燕國。

    此時的燕國剛剛經過一場大難!話說燕昭王的父親,上一任燕王,想要學習堯舜搞禪讓制,將君位讓給相國子之,當時的太子平非常不滿,於是想要起兵殺子之,兩方混戰,引起了燕國內亂。

    南面的齊國在齊宣王的治理下已經強大起來,看準機會,發兵侵犯燕國,幾乎將燕國滅國,後來其他諸侯國不願看到齊國吞併燕國從而做大,以“聯合國”的形式出面調停,再加上齊國在燕國境內燒殺搶掠,引起了燕國國民極大的反抗,多方力量下,齊國退出燕國。但是齊國的入侵給燕國造成了巨大創傷,燕王和太子平都被殺,才有了後來的燕昭王繼位。

    繼位後的燕昭王設黃金臺,招攬天下英才,樂毅就是其中最突出的。

    經過燕昭王的治理,燕國國力已有恢復,便想著找齊國報仇。但是齊國也在發展,垂沙之役大敗楚國,觀津之戰打敗魏國和趙國,又吞併了宋國,此時的齊國可以說是戰國第一強國,憑藉燕國的力量想要打敗齊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燕昭王徵求樂毅意見,樂毅敏銳地感覺到楚國、魏國、趙國對強大齊國的忌憚,便主張暗中聯合幾國共同討伐齊國,如果秦國能入夥就更好。

    經過一番外交運作,各國同意出兵討伐齊國,這就是五國攻齊,樂毅任五國聯軍總司令,在濟水兩軍相遇,齊軍大敗。

    濟水之戰後,各國的目的已經達到,準備和齊國要點好處就退兵,但是樂毅揹負著燕昭王報仇的使命,他獨自率領燕軍長驅直入,最終連克齊國70多座城,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池。

    樂毅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最後兩座城的抵抗必定非常強烈,所以才去圍而不打的計策,同時在已經佔領的區域減免稅負,收買人心。

    但是此時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繼位,他對樂毅一直有不滿,恰巧齊華人施離間計,燕惠王中計,派人替換樂毅,讓其回國,樂毅知道燕惠王已經不信任自己,回去沒好果子吃,就直接去了趙國。

    不久燕軍進攻即墨,被田單的火牛計打得大敗,損兵折將之餘,還丟失了全部侵佔的土地,燕惠王這才想到請回樂毅,樂毅壓根不鳥他,寫了封信,這就是《報燕惠王書》: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報燕惠王書》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就是不會為昏庸的君主效忠,樂毅拒絕回燕國。

    諸葛亮到底欣賞樂毅哪一點?

    崇拜管仲理所當然,畢竟華夏第一相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但是樂毅的一生比較出彩的就是率軍討伐齊國,最終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座城。

    難道諸葛亮是欣賞樂毅的武略?這有可能,但是肯定不是全部,因為武略比樂毅高的大有人在。

    另外樂毅最後因為燕惠王對他有猜忌,他便拋棄燕國,即使燕惠王召喚,他也拒絕回國,還直接挑明不會侍奉庸主,這與諸葛亮的風格大相徑庭,無論是面對劉備還是劉禪,他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沒有因為劉禪是庸主就離開蜀國,投奔他國。

    所以諸葛亮為什麼崇拜樂毅,估計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 8 # 平凡人讀史記

    你一定聽說過,一個人撐起一個國家,上馬領兵打天下,下馬輔政佐君王,將一個弱小的國家發展強大,到達頂峰。

    樂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天下聞名、戰功赫赫

    他率領五國聯軍大破齊國,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連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市。最終,燕軍在樂毅指揮下,攻入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出逃,齊國幾乎滅國。

    樂毅連戰連克,扭轉了燕弱齊強的局面,不僅報了以往強齊攻燕之仇,而且將很多齊地歸為燕國。

    燕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強盛的時期,而樂毅功不可沒。

    改革朝政、富國強兵

    世人都知道他的軍功,卻忽視了他的賢能,特別是變法之功

    他主持改革燕國朝政,發起變法,對燕國政治、經濟、軍事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有力改革,史稱樂毅改革。

    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援下,他加強法制,廢除用人唯親貴的傳統,根據人的才能任職,獎勵遵守法令之人,軍事上著重進行法律與作戰訓練。

    樂毅改革,不僅使燕國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也為日後破齊奠定了經濟和軍事基礎。

    為何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呢?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們的人生經歷和功績成就,也正是諸葛亮自己想要的人生理想。

    1、能夠得遇明主,施展一生抱負

    管仲遇到齊桓公、樂毅遇到燕昭王,都是歷代明主能臣的典範,君臣相互信任、深信不疑、和睦共處,是君臣,更是知己。

    諸葛亮在隆中耕讀,其實一直就在等待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在亂世能找到一個像齊桓公、燕昭王這樣的明主,施展自己一生的抱負,不辜負自己的絕世才學。

    2、文以治國,武能安邦,出將入相,建不世之功

    管仲、樂毅這二人,並不是單純的文臣武將,他們可以說是文武全才,一生出將入相,上馬能打天下,下馬能治國家,建立了不世之功。

    而諸葛亮自比這二人,也是將自己定位成了這樣的一個人,希望有一天,自己一邊能夠馳騁沙場,一邊又能輔政君王。

    諸葛亮希望自己像管仲、樂毅一般,在自己的輔佐與征伐之下,成就一方諸侯,最終將一個國家發展為一個強國。

    3、君臣信任,能夠託以一國之重

    管仲、樂毅都受到君王絕對的信任,君臣情誼,千古傳頌,臨終都能託以一國之重。

    諸葛亮是高潔之人,他不會忍受君主的一絲懷疑(當劉備在白帝城說出自立為成都之主時,諸葛亮竟然磕頭流血),所以他對這二人非常稱道,尤其是他們在自己君王心中受信任的程度,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這樣。

    由此可見,諸葛亮自比這二人,比的不只是這二人的不世功績和成就,更比的是這二人的君臣之誼。

    當然,在他的心裡,他一直自信今生的成就,一定會超過這二人。

  • 9 # 超短阻擊手

    別人東拼西湊的回答都出來了,如果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回答,幾天都在稽核中,也不知道何時稽核完成。……這個問題回答完畢

  • 10 # 歷史熱知識

    樂毅是戰國時後期著名的軍事家,在那個諸侯割據相互攻伐的年代。燕國被齊國打得大敗時任國君燕昭王沒有一刻不想一雪前恥,但是由於燕國地處偏遠,國力衰弱是沒有辦法打敗齊國的。所以燕昭王釋出詔令招攬天下賢士,於是樂毅便投奔了燕國。

    樂毅投奔燕國後幫助燕國遊說了趙國、楚國、南韓、魏國聯合抗齊。統率五國兵力在濟水(今山東濟南西北)之西大敗齊湣王率領的齊軍導致齊湣王率殘部逃回都城臨淄。後來樂毅遣散了其餘四國的軍隊後趁勝追擊親率燕國軍隊,在齊國作戰五年以弱勝強連攻打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從根本上扭轉了燕弱齊強的局面。此次戰爭也是古代史上著名以弱勝強的戰例,樂毅當之無愧的軍事家。連太史公都這樣評價樂毅:

    “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燕王書,未嘗不廢書而泣也。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三國時期同樣也是諸侯割據相互攻伐的局面,而作為劉備的首席謀士為報知遇之恩。想幫助三國中弱小的蜀國,打敗魏國與吳國一統天下。因為樂毅當時也是幫助弱小的燕國打敗了強盛的齊國扭轉了燕弱強齊的局面。

    綜上所述,樂毅是戰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擅長以弱勝強打敗了強盛的齊國。所以諸葛亮要自比樂毅,因為他也想像他偶像樂毅那樣以弱勝強幫助蜀國一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平指導在指揮女排比賽時,不僅不看iPad等電子產品,甚至連紙筆都不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