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善若禹
-
2 # 我是一個小蝴蝶
1、女真兵驍勇善戰異於宋遼,也確實不好對付,加之佔據了中原,在戰略上保有優勢。
2、宋人多年來保持的最精銳的禁軍、西軍(這個要相較而言,實在是沒多少拿得出手的了)在汴京、在太原傷亡殆盡,其後組建的軍隊多為新軍,戰鬥力一般。
3、宋朝一貫的重文抑武,生怕武將勢大,重蹈五代的慘劇,所以他們對武將多有提防。
4、南宋再也沒有地險可以藉助,只能是瞬間即逝。襄陽被破之後,南宋後背就被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內部再也沒有了可以守住的地方。沒有地險可以藉助的南宋軍隊,根本就抵擋不住蒙古騎兵的進攻。
雖然有神臂弓等各種進攻武器,但是對方也有改良過的攻城兵器,所以抵消之下,南宋奈何不了對方了。加上內部還是沒有能夠整合起來,力量根本就不能夠統一。
-
3 # 耕山種水
岳飛若是不死,岳家軍也滅不掉金國,這是因為南宋政權的基礎很薄弱,如若和金國全面開戰,國力必定不濟。雖然有岳飛、韓世忠、張俊這樣的名將,也不可能一口氣就吃掉金國,這是因為南宋軍隊的武器裝備非常差。鑑於五代十國紛爭,北宋時期,全國的主要軍械所都是集中在首都汴梁附近,而這些區域在靖康之變中都淪陷了,宋軍的武器裝備差到什麼程度呢?一句諺語告訴你:“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而岳飛的岳家軍的武器裝備雖然勉強可以與金軍一戰,但宋軍缺乏騎兵,在面對金軍重灌騎兵之下,也很難每次獲勝,最後可能還會重蹈楊家將的後塵,岳飛只是太心急收發河山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千古流芳,只是遺憾了忠良早逝。
-
4 # 歷史隨談
先說答案,岳家軍的反攻根本不可能擊滅金軍!
大多數華人對岳飛的故事都不陌生,在華人的心目中嶽飛是僅次於關羽的戰神般的存在,很多人認為“岳家軍”是戰無不勝的,如果不是當時朝中奸臣當道,岳飛一定能夠掃平金軍!
1140年,岳家軍北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對於強大的金軍來說,根本就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宋朝方面的記錄就知道了,潁昌之戰:金軍有3萬騎兵和10萬步兵,宋軍殺敵5000,俘虜2000多,繳獲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戰宋軍對陣金軍1.5萬騎兵,戰果僅奪得戰馬200多匹;小商河之戰殺敵2000多。這其中還不排除誇大戰績的嫌疑。由此可見,這些傷亡對金軍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不可能是金軍喪失反抗能力。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金軍暫時喪失了反抗能力,可是中原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能充分發回騎兵優勢,而彼時的宋朝百分之九十都是步兵,而金軍主要以騎兵為主,而且南宋士兵戰鬥力本就不如金軍,即使岳家軍戰鬥力稍強,可是人數上的巨大鴻溝是無法填滿的!可見要想在平原上長期堅守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歷史在流傳過程中總會夾雜著,一些不那麼真實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能夠滿足人們中想要實現卻沒有實現的願望,岳飛是偉大的愛國將領,這一點毋庸置疑,他的悲劇人生成為了漢人民族主義的高度象徵,而他本人或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後世近乎於神的民族英雄吧!
-
5 # 殿前都虞候
可能性很小,支援岳飛這樣單純的一路進兵的北伐難度很大,需要更多的部隊保護他的側面不被金國合圍,同時需要大量的超遠距離後勤補給難度極大,同時在趙構看來,即便成功也會造就另外一個割據的軍閥
-
6 # 歷史笑春風
當年如果僅僅憑藉岳家軍是難以擊滅金軍的。
岳家軍在郾城潁昌之戰中,重創了兀朮所率的金軍主力,以少勝多。而且創造了以騎兵對騎兵,在野戰中戰勝金軍的戰例。金軍不得不感嘆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當時兀朮已經喪失勝利信心,準備渡河北上,有漢奸攔住他,說自古未有權臣在朝,大將能立功於外的。這才打消了撤退的念頭。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岳家軍這次不是專門的北伐,而只是對金軍敗盟的反擊,根本沒有做好勝利後的打算。
因此,岳飛的勝利反而成了岳飛的困難。隨著佔領地域越來越大,岳家軍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岳飛上書朝廷,要求Superb援軍 ,可盼來的是撤退的命令。
當時岳飛的左右兩翼軍隊都撤退了,岳飛孤軍深入 最後也不得不撤退。
至於說對金軍的打擊,金軍在岳家軍撤退後不久就再次南下,直打到淮南。這說明金軍還有很強的軍事潛力。能夠很快恢復戰鬥力。
在朝廷不支援的情況下,光靠岳家軍是不可能北伐成功的。這也是岳家軍最後被迫撤軍的根本原因。
-
7 # 殲10戰機148870286
南宋初期,如果舉全國之力,收復被金國佔領的中原地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139年,南宋和金簽訂“天眷和議”,僅僅一年,金軍就敗盟南下,那麼金國為何這麼做呢?就是怕南宋恢復元氣,收復河山,據《三朝北盟彙編》記載,金兀朮說道:宋若敗盟,任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當時在中原到處流傳著,“難望王師又一年,中原父老望旌旗”。這也是人心所向,如果此時宋高宗趙構,全力支援岳飛,命韓世忠、劉錡、張俊、等南宋將領積極配合,在加上中原百姓群起,收復中原,還我河山,一定能成功。
-
8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岳家軍的反攻能夠擊滅金軍,至少能夠把金軍趕出中原。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金軍所佔領的廣大北方地區,人心還不穩,各種反抗此起彼伏。
除了南宋的官軍以外,原北宋地區的義軍也相當的多,其中以“八字軍”尤為突出,反抗金朝的起義此起彼伏。
二、金軍主力完敗,正面與岳家軍交鋒已無勝算。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交戰雙方在關鍵在於雙方的主力部隊戰鬥力。以當時金朝的實力,可以組織百萬大軍作戰,但是戰爭的主心骨永遠是主力部隊。主力部隊的作戰,決定著戰爭的走向,其他的部隊戰鬥力與主力部隊相比,基本沒有什麼可比性。一旦主力部隊被打敗,就意味著正面交鋒幾乎不可能,只能採取防守,這將會是相當被動的作戰。在岳飛發動的一系列作戰中,金軍的主力一敗再敗,使主力部隊受損嚴重,士氣也嚴重打擊,可以說,繼續北進,金軍只能放棄原北宋的地區,甚至要放棄長城以南的地區。
三、形勢已經轉向
當岳家軍在郾城、潁昌之戰中重創金軍主力,就連金軍的王牌部隊——鐵浮屠都遭遇了慘敗,大大振奮了抗金軍民計程車氣。當時,北方各地都有起義軍的身影,他們隨時會迎接北上的南宋部隊。除了岳飛的岳家軍外,還有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中興四將,更有吳階的西北軍團,與岳飛齊名,且數次挫敗金軍,其部署的作戰能力也不亞於岳家軍。可以說當時在軍事上,南宋名將雲集,士氣旺盛,百姓心向大宋,金朝在中原的統治已搖搖欲墜,軍事上也喪失了信心,可以說,形勢非常好,是一次難得的轉折。
所以,根據以上三點來說,如果形勢能夠繼續發展下去,至少收復北宋失地不成問題,至少也能夠把金朝趕出中原,使其成為一個地區性的政權。滅亡金朝也並非不可能。
-
9 # 刪繁就簡347
因為這是國家間的戰爭,當時有權臣秦檜在內,岳飛不可能立功於外的。
由於上下心不齊,一個岳家軍的反攻是很難擊滅金軍的。
當時背景是這樣的:
1138年12月27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趙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和議達成。
1139年正月,宋廷宣佈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
1140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朮廢除對宋和議,親統大軍,兵臨順昌城下,順昌告急。
朝廷本來是已經議和了,金國又變卦了,趙構還是想接著議和,又恐順昌有失,便命岳飛發兵救援。岳家軍到了,並且把曹、懷、衛、孟等州攻克。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朮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
由於力量對比差距很大,因此岳飛接連上奏,請求友軍支援,“伏望速降指揮,火速並進”,但一直未能盼到援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完顏兀朮得知駐紮在郾 城的岳飛兵馬不多,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初八日,兀朮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裡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兀朮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柺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
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往來衝殺,並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柺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兀朮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朮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岳雲以八百背嵬 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
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餘人,俘士卒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
岳家軍全線進擊,包圍了開封。
戰役的關鍵時刻,岳飛卻在這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此時秦檜正在暗中調兵,把岳飛置危險之地:
讓張俊從亳州退還壽春;
命令韓世忠穩守淮東,不得繼續前進;
駐屯順昌的劉錡遠調江南太平州等等。
岳飛在秦檜在暗中撤軍情況下又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制之下,岳飛不得不下令班師。
-
10 # 為國釣魚
謝小蜜邀
漫談……金國的處境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議和時胡銓乞斬秦檜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揭穿了金國外強中乾的本質
“或謂金主初立,尼瑪哈已死,親族離叛,契丹復振,方務自保,畏我加兵,故欲釋憾解仇,以免南顧之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23
我們知道,胡銓只是當時眾多持同樣看法的南宋士大夫中的一個,但是胡銓的言辭最激烈,所以流傳也最廣
及金得副本,為之動色,益知本朝之有人,由是和議堅矣。~《四朝聞見錄》甲集
換個角度看,宋金議和並不完全是秦相公跪成的。金國國力在逐步衰弱之中這件事本來是一個秘密,卻被胡銓鬧得人盡皆知
宗望、粘罕、撻懶等人死後,金國拿得出手的統帥還有兩位,沈王宗弼(兀朮)和啼哭郎君撒離合。只聽外號就知道撒離合不是什麼勇士,略過;宗弼也從最初狂熱的滅宋派慢慢變成了保證既得利益以武促和的主和派,使宗弼發生這種轉變的不是趙構那一封接一封的求和書而是戰爭,例如:
宗弼自江南北還,宗翰將入朝,再議以伐宋事。宗翰堅執以為可伐。宗弼曰:“江南卑溼,今士馬困憊,糧儲未豐足,恐無成功。”宗翰曰:“都監務偷安爾。”~《金史》卷77.劉豫傳
建炎三年至建炎四年春,宗弼率兩萬精銳搜山檢海捉趙構,趙構逃到海上沒捉到,但宗弼部發了一筆橫財。美中不足的是在發財過程中一直受到以岳飛為代表的南宋抵抗力量的騷擾,在鎮江又被韓世忠的水軍圍攻差點就回不去,好不容易在建康打敗了老韓,又被岳飛尾隨追擊,連為秋季再次南下打造的前進基地建康都丟掉了
所以粘罕興沖沖地約宗弼再次南下發財時,宗弼委婉地拒絕了,他怕如果再來一次的話,估計是有命搶沒命花
相關問題和宋金戰爭已經寫過太多,這篇答案再從金國的周邊形勢進行分析
紹興十一年底宋金達成和議,紹興十二年南宋遞交誓書接受冊封,完成了“稱臣、割地、歲貢、遣返歸正人、遣送降官家屬”的義務,金國也把趙構的媽媽韋太后和徽宗等人的棺材還給了趙構
紹興十三年,宗弼就率領金軍開始了與蒙古部落的戰爭
(紹興十三年四月)是月,蒙古復叛,金主亶命將討之。初,魯國王昌既誅,其子薩罕圖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與蒙古通。蒙古由是強取二十餘團寨,金人不能制。~《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8
金國國內的安全形勢很惡劣,紹興十年岳飛北伐、川陝吳璘反攻,陝西、河南民眾簞食壺漿,河朔義軍紛紛響應。除義軍外,金國境內還有規模龐大的紅巾(祆)軍和數不清的盜賊團伙,契丹和漢人起義此起彼伏。除了這些外,被誅殺的女真貴族的部曲反叛事件對本民族人口本就很少的女真統治基礎更是直接削弱
完顏昌被殺後,他的兒子領著部曲聯合蒙古人對金國採取報復行動,搶了金國的地盤
金蒙戰爭持續到紹興十七年三月
是月,金人與蒙古始和,歲遺牛、羊、米、豆、綿、絹之屬甚厚。於是蒙酋鄂倫貝勒乃自稱祖元皇帝,改元天興。金人用兵連年,卒不能討,但遣精兵分據要害而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6
金蒙戰爭打了整整四年,最後以金國認慫結束,承認蒙古佔領地歸屬蒙古、蒙古鄂倫部落酋長稱帝,金國予蒙古歲贈而結束。
我們知道,金蒙戰爭後期,南宋臥底宇文虛中聯絡了一大批契丹和漢族官兵,準備趁金軍主力被牽制在金蒙前線時拿下金熙宗完顏亶,再與南宋軍隊呼應,一舉復國。只是當宇文虛中把計劃密呈南宋後被秦檜秦相公火速通報給了完顏宗弼,宗弼迅速回朝逮捕宇文虛中,這次未遂兵變以宇文虛中全族被殺而告終
若不是秦檜與完顏宗弼密切配合,金國能不能在蒙古和宇文虛中手上撐過紹興十七年都是一個未知數
金國滅遼沒有滅乾淨,耶律大石率部在西域、中亞一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朝——西遼。西遼至少發動過兩次東征,金國至少先後派尹都(餘睹)和粘罕發起過兩次西征,只是雙方隔著大漠,往往還沒見到敵人的影子自己人就餓死、渴死一大半,所以戰爭規模雖然不大,但對雙方注意力、國力的消耗卻不小
金國滅遼後接收了遼國的兩個小弟——西夏和高麗,後來再加上南宋,形成了金國的藩屬體制。除了忠心耿耿的南宋,其它兩位小弟對金國的感情如何呢?
女真完顏部本來依附於高麗,高麗是遼國的小弟,金國滅遼,取代遼國成為了高麗的大哥。看到曾經在自己手下討飯吃的人成為賞自己飯吃的人,任何人心裡都有一道檻,高麗也不例外,背地裡給金國使壞這事高麗人沒少幹,例如:
金太祖阿骨打收國二年(1116年)金軍從遼國手上搶佔了保州,高麗立馬提出了對保州的主權和人口要求,直到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太宗最後全盤接受了高麗的主張,“太宗從之,自是保州封域始定。”~《金史》外國二.高麗
這個世界上暫時還沒有出現可以餵飽後加以感化的政權。金正隆六年(大定元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大舉南侵滅宋被部下殺了,女真貴族擁立葛王完顏雍繼位,即為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四年(1164年)對高麗邊境進行了一次巡查,發現問題不少,[鴨綠江堡戍頗被侵越焚燬。]第二年正月完顏雍很溫和地要求高麗使者對侵界一事給個說法,[諭之曰:“邊境小小不虞,爾主使然邪?疆吏為之邪?若果疆吏為之,爾主亦當懲戒之也。”]~《金史》外國二.高麗
完顏亮注意力剛轉向南邊,高麗人就迫不及待地在背後捅起了刀子。高麗人知道宋金有不可戴天之仇,他們其實最初打算聯合南宋一起捅
從南宋初到紹興六年,高麗屢次向南宋派出使節朝貢,趙構一面擺出一幅天朝上國的架勢,態度倨傲;一面顧慮重重,[懼其為金間也。]~《宋史》外國三.高麗
趙構的顧慮和態度挫敗了高麗人聯宋攻金的陰謀
打敗了支援宗主國遼國的三萬西夏軍後,金國對西夏誘之以利,說服西夏反戈,加入了伐遼陣營。讓西夏人感覺吐血的是,憑本事從遼國手上搶來的地盤又被金國搶走了,雖然後來金國對西夏進行了補償,但面對把出爾反爾當喝稀飯的金國,西夏人不禁深情地緬懷起了又是送錢又是送地的北宋。當然南宋部分有見識的大臣也沒有忘記西夏這個老冤家
建炎二年,東京留守宗澤想讓南宋朝廷出面與西夏、高麗聯合出兵伐金,趙構沒有搭理他。
建炎三~四年,知樞密院事張浚派人成功與西夏取得聯絡,西夏採取觀望態度,雖然沒有給出承諾,但富平之戰時西夏也沒有捅刀子,只接受了南宋叛將慕洧
紹興元年八月,趙構下詔:“夏本敵國,毋復班歷日。”
趙構的詔書讓西夏很傷心,但與西夏溝通聯絡是利是弊,大臣們比趙構清楚。
紹興元年十一月,川陝宣撫副使吳玠也與西夏取得了聯絡
紹興二年九月,宰相呂頤浩對趙構說:“聞金、夏交惡,夏國屢遣人來吳玠、關師古軍中,宜令張浚通問,以撢其情。”沒有下文。
紹興四年十二月,[吳玠奏夏國數通書,有不忘本朝意。]
~《宋史》外國三.夏國下
因為朝廷層面的態度,紹興十一年以前西夏沒有直接出兵伐金,與南宋關係也逐漸冷淡,偶爾還會向南宋捅刀。
西夏死心踏地做了金國的小弟嗎?這個問題我們在《金史》找到了答案
正隆末伐宋,宋人入秦、隴,夏亦乘隙攻取蕩羌、通峽、九羊、會川等城寨。
西夏人以為完顏亮南侵會徹底打醒趙構,宋軍一轉入反攻,西夏立馬對金國亮了刀子,沒想到完顏亮一死,宋金很快就又講和了。這就太踏馬尷尬了
驚聞宋金復和,西夏趕緊向金國表白忠心,送還了搶佔的金國地盤,再以宋軍反攻時搶了西夏的地盤為藉口,轉過頭來對南宋宣戰
世宗即位,夏人復以城寨來歸,且乞兵復宋侵地,詔書嘉獎。
~《金史》外國上.西夏
為什麼西夏和高麗都是在紹興三十一年才向金國捅刀子呢?
趙構從來沒有主動發起過國家層面的全面北伐,紹興十年岳飛北伐實際上也是一次防守反擊,五月金國撕毀第一次宋金和議,歷經六月、閏六月、七月上中旬,大規模作戰的時間僅僅三個月,其中差不多一個月時間還是由金國在掌握主動權。留給西夏、高麗等小兄弟準備捅刀子的時間太短了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侵,而兩年前宋金便已經摩擦不斷。除了趙構,每個人都知道宋金之間遲早會爆發全面戰爭。作為“有心人”,西夏和高麗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戰爭準備
當然,每個人到最後都發現自己高估了趙構的下限。
趙構和秦檜憑實力把大宋徹底建設成了“宋國”
回覆列表
1140年岳飛北伐直搗黃龍的可能,當時金國已經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南宋國力軍力已反超金國
從總體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來,直到岳飛遇害之前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在逐步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轉變。宋軍由弱變強,金軍由盛轉衰。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國天會七年)到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國天會八年),金軍再次大舉南下攻宋,突破宋軍的長江防線並渡江作戰,金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攻入江南地區,南宋小朝廷逃亡海上,這是金軍軍事勝利的巔峰,卻也物極必反。“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南宋各路新興宋軍和一些傑出軍事將領不斷湧現,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宋軍在重組重建中得到了鍛鍊,實力明顯增強,宋軍開始扭轉敗局。此後,金軍由盛轉衰,宋軍由弱變強。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國天會八年)三月到四月,宋將韓世忠率八千餘人的水軍在黃天蕩地區攔擊號稱十萬的金軍大部隊,使完顏兀朮(宗弼)率領的金軍主力遭受挫折並受困於長江江面達四十多天。
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國天會八年)四月到五月,岳飛率領新興抗金勁旅岳家軍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這場戰役歷時半個月,斬獲金國女真兵“禿髮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擒獲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女真軍官,其中還不包括其他民族成分的敵兵。僅靖安的一次小戰,就俘獲敵兵三百多人,其中包括八名女真軍官。這是岳飛獨立成軍以來的首次輝煌勝利,岳家軍乘勝收復了江南地區的戰略要地建康,將金軍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後,金兵再也沒能踏入江南一步。
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金國天會九年),張榮率領的抗金義軍在長江以北的縮頭湖一帶擊敗金軍,大獲全勝,迫使金軍退到淮河以北。
從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金國天會九年)五月起,到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國天會十二年)三月,金軍傾注全力,企圖攻入四川,川陝戰場隨即成為宋金戰爭的主要戰場。
公元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金國天會九年)十月中旬,負責川陝戰事的宋將吳玠依託和尚原一帶有利的險峻地形,採用正確的戰術,抓住有利戰機,大敗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金軍主力,使金軍遭受慘敗。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國天會十二年)三月,宋將吳玠率軍在仙人關一帶再次大敗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號稱十萬之眾的金軍,使金軍再次遭受慘敗。
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國天會十二年)五月至七月,宋將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岳家軍將士英勇善戰,接連擊敗金國和偽齊的聯軍,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等廣大地區,這是南宋開國八年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
而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金國天會十二年)冬,金軍主力部隊進犯淮南的失敗,則標誌著金國軍威的進一步沒落。
公元1136年(南宋紹興六年,金國天會十四年)七月至八月,岳飛再次率軍北伐,出奇制勝,兵進伊洛。岳家軍長驅直入,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洛陽附近,取得了輝煌勝利,接連繳獲了大量戰利品,還先後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而繳獲的這一萬五千多匹戰馬,加上岳家軍在以往歷次戰役所繳獲的戰馬以及南宋朝廷撥調的一些戰馬,則為岳家軍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岳家軍長驅伊洛,是南宋立國之後初次發起的堂堂正正的大規模反攻。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五月底至六月上旬,宋將劉錡充分利用暑熱天氣,在順昌府(即潁州,今安徽阜陽),以逸待勞、以少擊眾,在平原地區依託城池固守,最終大敗金國精銳的騎兵部隊,取得順昌大捷,遏制了金兵的攻勢。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於金國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天時地利條件下,岳家軍在兵力尚未集結完畢的情況下以寡擊眾,在平原曠野地區進行的大規模野戰中獲勝,接連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擊敗金軍主力,隨後集結兵力,乘勝進軍至距離東京開封府僅四十里的朱仙鎮。這標誌著宋金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敗盟之後,宋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這標誌著金強宋弱的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點連向來畏敵如虎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清楚楚。如紹興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時,宋高宗趙構就認為:『中外議論紛然,以敵逼江為憂,殊不知今日之勢與建炎不同。建炎之間,我軍皆退保江南。杜充書生,遣偏將輕與敵戰,故敵得乘間猖撅。今韓世忠屯淮東,劉錡屯淮西,岳飛屯上流,張俊方自建康進兵,前渡江窺敵,則我兵皆乘其後。今虛鎮江一路,以檄呼敵渡江,亦不敢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9)。
(一)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前後,南宋的軍事力量得到極大增強
在南宋初年的抗金斗爭中,宋朝軍民同仇敵愾,南宋的幾支主力部隊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逐漸發展壯大,同時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
南宋前期,因為南宋朝廷在江南重建不久,無力限制武將自身的發展,同時也因抗金戰爭的局勢發展以及南宋朝廷重建政權的需要,一些原無資歷、默默無聞的下層傑出年青將領也得以發揮才能,逐漸成為燦爛耀眼的將星。吳玠、岳飛就是這批年青將領中最優秀的人物,也是南宋王朝軍功最為卓著的兩位將帥。
在抗金斗爭中,南宋曾經湧現了很多傑出的將帥,其中最傑出的是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而且追隨他們的還有一大批英勇善戰的部將。
在南宋初年的諸大將中,張俊比岳飛年長17歲,韓世忠、劉光世比岳飛年長14歲,吳玠比岳飛年長10歲,劉錡比岳飛年長5歲。但是,岳飛後來居上,靠著自己的傑出軍事才能和輝煌戰功而不斷得到提拔重用,不僅軍事才能出類拔萃,而且戰功和聲望也超過了南宋其他將帥。
在南宋初年的將帥中,吳玠和劉錡是傑出的防禦型將帥,岳飛則是傑出的進攻型將帥。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將中,吳玠的軍事成就僅次於岳飛,而在他人之上。吳玠善守不善攻,尚不能組織大規模的進攻戰役,這是他不如岳飛之處。
岳飛自二十歲從軍,“以列校拔起,累立顯功”,身經百戰,從普通士兵成長為一代名將。據不完全統計,岳飛參與的規模較大的戰鬥約有六十多次,小戰更多達幾百次。岳飛主要依靠自己立下的眾多戰功而得到不斷的提拔,三十多歲時就已經成為統兵十萬的著名大帥,這其實也是南宋朝廷對岳飛能力和業績的直接肯定。在南宋前期的頻繁戰爭中,岳飛鍛鍊了軍事才能,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成為南宋首屈一指的軍事家。
岳飛是宋朝最得軍心和民心的將帥。岳飛組織和訓練了一支堅不可摧的抗金勁旅岳家軍,並且向來治軍嚴明,保持了『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嚴明軍紀,這在中國古代實為罕見和難能可貴。
岳飛重視北方民間抗金義軍,他提出“連結河朔”的軍事思想,發動、聯絡和支援北方抗金義軍,使之與岳家軍互相呼應或配合,夾攻金軍。這既是先進的軍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戰略部署。岳飛在這方面無疑是受宗澤的薰陶,而其成就卻也勝過前人。
岳飛比吳玠、劉錡等人高明之處,在於他對宋朝的軍事傳統有所認識,有所批判,也有所突破。岳飛上奏批評宋高宗和朝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岳飛“常苦諸軍難合”,力爭自己對諸軍的統一指揮。儘管岳飛的戰略方針受宋高宗和南宋朝廷的阻難,卻仍組織瞭如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北伐那樣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並且編練了強大的騎兵,在最有利於女真騎兵發揮威力的地形和時節,對抗敵人,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