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根拜祖
-
2 # 史說新傳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是漢朝開國將軍周勃的之兒,他通曉兵法,善於治軍,算得上是一代名將。他與父親周勃,一個是開國元勳,一個是安邦棟樑。老爸周勃是進爵絳侯,先拜太尉、繼尊丞相,兒子周亞夫曾擔任河內郡守。周亞夫兄長周勝因殺人被剝奪爵位後,周亞夫在漢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襲爵,被封條候,後屢獲升遷,最終圓了大漢丞相之夢,可謂父子兩侯、兩丞相,榮耀至極。
周亞夫是漢朝文帝、景帝掌權時期的重臣。他做事一絲不苟,在軍中威信頗高的人,使得其成名於在細柳營的治軍之舉,成為典範。據記載,漢文帝視察細柳營,都須下車,徒步來到將軍帳,周亞夫的治軍舉動使得漢文帝對其讚歎不已。漢文帝在彌留之際囑咐漢景帝劉啟要重用周亞夫。
景帝時期,他又擔任了車騎將軍。此後,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又統領軍隊,參與平定了七國之亂,忠誠維護漢家社稷,歷任太尉、丞相等職,為漢朝統治的穩定和國家政權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人稱讚其“文能安邦、武能治國”。
但是,周亞夫以軍事起家,性情耿直,不善於在官場玩政治手腕,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在後來漢景帝廢太子、王信封侯等一系列問題上,觸怒了漢景帝,得罪了皇親國戚,導致其逐漸被疏遠,遠離了權力中樞。倔犟的周亞夫自動請辭,又被漢景帝批准,其後,漢景帝曾試探其態度,但周亞夫始終倔犟如初,失去了漢景帝的重用與支援。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周陽又私自購買五百盾甲(國家禁止私自買賣),將來為其父發喪使用,結果被家傭舉報,倍受屈辱的他意圖自殺,於是閉食抗議。史書記載他“因其子私買御物,他被牽連下獄,在獄中絕食而死”。
一代名臣周亞夫,從備受寵信到被疏遠、冷落、戲弄,最終餓死獄中。成了歷史上令人唏噓的政治犧牲品。
-
3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的周勃的次子,曾經官至大將軍、太尉後來又成為丞相,結果最後卻慘死在獄中。
周亞夫年輕的時候,帶有傳奇色彩的相面大師許負曾經對他說,你3年後封侯,7年後成為國之重臣,10年後將餓死。周亞夫卻不相信,笑著說“我有大哥,我哪有資格來封侯,而我如果成為國家重臣,怎麼還會餓死呢?”
周亞夫的老爹周勃追隨劉邦功勳卓著,後來又輔佐漢惠帝,再後來又輔助劉氏皇族誅滅呂氏,並用力漢文帝,所有周勃有大功勞。周亞夫死後,長子周勝之繼承了老爹的絳侯侯爵,但是後來殺了人被處死,於是絳侯的侯國滅絕。
而這樣陰差陽錯的周亞夫就有了機會,漢文帝時期他參軍投身軍伍成為中尉官,此時匈奴入侵,周亞夫屯兵細柳營備戰匈奴,而此時漢文帝親自勞軍,天子出行威風凜凜。可是來到細柳營的時候,漢文帝不得不聽從周亞夫號令行事,所謂大軍之中僅知將軍,不是天子,而漢文帝親自勞軍,周亞夫也表示軍中只能行軍禮,不能行君臣大禮。周亞夫的治軍嚴謹給予漢文帝留下深刻印象,他認為周亞夫的細柳營為最強軍,漢文帝臨死前囑咐兒子漢景帝國家危難之際可以依靠周亞夫。
漢文帝劇照
漢景帝時期發生七國之亂形勢十分危機,周亞夫被委以太尉的重任帶兵平叛,周亞夫帶兵直接進入洛陽,然後依託於漢景帝的親弟弟梁王劉武擋住吳國叛軍的攻勢,消耗叛軍力量,面對著漢景帝命令他對救援梁國的命令,遲遲不動聲色,繼而派兵截斷吳國叛軍的糧道,最終擊敗叛軍,但是他不聽天子號令的舉動,不就遠梁王,惹怒了漢景帝的老媽竇太后。
七國之亂後周亞夫成為了丞相,有一次竇太后勸說漢景帝給自己的小舅子封侯,漢景帝推脫說自己的老爹漢文帝當初就沒有這樣做,而竇太后說一個帝王有一個帝王的行事方法,當年她的弟弟沒有生前封侯,她深以為憾,漢景帝同意之後,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議論,周亞夫則拿出漢高祖的“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得等候”的白馬之盟來舊事來當藉口,否決了漢景帝的意見。
漢景帝劇照
而後有匈奴貴族來降,漢景帝要封這些匈奴貴族為侯,周亞夫也反對說,這是在鼓勵臣子背叛自己的國君,但是這次漢景帝沒有聽從周亞夫的主張,而是堅決將這些匈奴人封侯。
後來漢景帝看自己的太子不太滿意,想要更換太子,他的人員就是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可是周亞夫堅決反對漢景帝立儲,於是漢景帝對於周亞夫十分的不滿。後來又一次漢景帝又一次請周亞夫吃豬肉,當時命令侍從端給周亞夫一盤整塊的大肉,既沒有切割好,也沒有同時附帶切割的刀子,而周亞夫看到這樣情景,也還沒有明白漢景帝的意思,反而起身在皇宮裡尋找刀具切肉,但是沒有找到,漢景帝對周亞夫說:“你這樣還不滿足嗎?”
周亞夫劇照
周亞夫早年因為戰功被封為條侯,後來他和漢景帝關係不睦後,他也就回家養老了,他的兒子為了置辦了500副甲冑準備用作將來給周亞夫陪葬用,可是他的兒子在運輸完這些東西之後,居然沒有給搬運工運費,於是這些快遞員就舉報周亞夫說是他準備甲冑要造反。結果周亞夫就被漢景帝逮捕送入獄中,而在獄中被活活餓死。
其實周亞夫之死,應該說是漢景帝與周亞夫之間的君權和相權之間的權力之爭,而周亞夫又太拿自己當回事,不知變通,幾次三番和皇帝作對,結果落得一個悽慘的下場。
-
4 # 書史煙雲
謝邀。周亞夫細柳營的故事相信有些人一定非常熟悉,他因軍紀嚴明被漢文帝劉恆看重,劉恆臨終之際特意囑咐太子劉啟:“在國家危難時刻,周亞夫可堪大任”,而周亞夫也沒有辜負劉恆的期望,吳楚七國之亂被他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平定,維護了漢朝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他本人也官至丞相之位,他的事業也因此達至巔峰,然而這樣厲害的人物晚年卻落得個閉食自盡於牢獄的悲慘結局,甚是讓人惋惜。他之所以會有這樣悲慘的結局,主要還是無意中捲入了皇權鬥爭當中。
周亞夫這個人性格剛直,一心為國家社稷著想而不謀自身,不管是阻止廢太子劉榮還是阻封王信,那都是皇室內部的政治角逐,你一介臣子去湊熱鬧,必定會捲入其中。如果你站正確了隊,自然相安無事,但從結果來看,周亞夫顯然站錯了隊,王氏外戚最終贏得了勝利,漢景帝擔心太子劉徹登上帝位後壓制不住周亞夫,所以想要除掉他。
終於周亞夫之子因購買違禁甲冑被告發讓漢景帝找到了藉口,他藉此機會將周亞夫下獄,暗中讓獄卒百般刁難,周亞夫不堪受辱,在牢中閉食自盡,他要用這種方式來表明自己寧死也絕不屈服於皇權。
周亞夫之死,實乃千古之冤啊!
-
5 # 戒榮耀的歷史官
周亞夫最終淒涼吐血而死,結局不可謂不悲慘,然而他的死真的是咎由自取嗎?
↑周亞夫性格耿直,不適合混跡政壇↑
漢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被漢景帝罷免,周亞夫一躍而起,成為丞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處不勝寒的滋味其實並不好受,而且兇險萬分,可週亞夫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至少,從他後來昏招連出的表現來看,他嚴重低估了這份工作的風險。
周亞夫的昏招昏在兩點:一是看不清形勢;二是得罪了許多不該得罪的人。
比如,漢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可週亞夫明確表示反對,呵呵,這是你一個臣子應該管的事情嗎?此舉讓漢景帝對周亞夫心存不滿。
早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周亞夫為了平亂,一切從大局出發,把梁國當作誘餌,牽制叛軍主力,梁王劉武壓力極大,時刻處在生死邊緣,屢次派人央求周亞夫出兵解圍,可週亞夫據守昌邑城(今山東鉅野西南),就是不肯出兵。
↑周亞夫軍事才能卓著↑
梁王著急啊,他寫信給漢景帝,漢景帝親自下詔讓周亞夫進兵救援梁王,可週亞夫是何許人也,細柳軍營中都敢不給漢文帝面子的人啊!
周亞夫還是不聽,他堅決按照自己的既定戰略,截斷叛軍糧道,從而釜底抽薪,最終用時三個月平定了“七國之亂”。
漢景帝自然很開心,就沒把周亞夫抗命當回事,可幾乎滅國身死的梁王劉武,沒有因為周亞夫的勝利而同樂,他和周亞夫,從此嫌恨深種。
梁王劉武是誰?他是當今太后竇漪房的親生兒子,是漢景帝劉啟的同胞弟弟!這是周亞夫得罪不起的一個人物,偏偏得罪了。如果說得罪梁王是周亞夫出於公心,還可以理解,甚至讓人感佩,那麼,直接得罪竇太后,就顯出周亞夫很不明智了。
↑梁王劉武沒少說周亞夫壞話↑
竇太后勸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實際上這個老太太是想加強外戚的勢力,漢景帝不同意,但礙於母親情面,說是找大臣商量一下,於是找到周亞夫,周亞夫想都不想的,直接搬出老祖宗劉邦的:"非劉姓者不得封候,沒有功勞的也不能封侯"。
漢景帝無話可說,拿去應付竇太后,結果不用想——太后不會去生兒子氣,但會把氣撒在周亞夫身上。這件事看上去是周亞夫在替漢景帝背鍋,但周亞夫有句話是犯了大忌諱的——沒有功勞不得封候!
這句話儼然是居功自傲啊!
這裡有必要說說西漢前期的封侯制度。劉邦立國後,深刻汲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他沒有一下子追求大一統,而是透過封侯和武力等方式,陸續解決異姓王和異性諸侯的問題。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后,封了八位異姓王,在他死前,已經基本擺平這些異姓王了。但劉邦給軍功集團也封侯了,西漢候爵分為徹侯和關內侯,徹候能夠立國,而關內侯不能。這些侯國和異姓王的王國,以及後來劉氏諸王的王國性質是相同的,諸侯本人在本侯國內有行政、軍事大權,而且還可以世襲!
周亞夫的父親,就是漢初一百四十多個徹侯之一——絳侯周勃。對西漢皇帝而言,這些勢力其實都對皇權產生了威脅,當然,威脅大小不同,諸侯王要比列侯的威脅大多了,但是這不代表周亞夫這樣的列侯沒有威脅。
事實上,周亞夫正是引發了漢景帝對列侯的猜忌之心。著名的漢景帝宴請周亞夫一事,就暴露出漢景帝的猜忌:"此人(周亞夫)如此憤憤不平,可不是少主的臣子啊!"
↑漢景帝是有名的腹黑↑
這句話已經說的很重了,漢景帝擔心自己身死之後,太子劉徹駕馭不了周亞夫,從這時候開始,周亞夫的下場其實已經註定了。
至於直接導致周亞夫死亡的五百甲盾謀反之事,那不過是剷除周亞夫的藉口罷了。周亞夫氣性大,忍受不了這種欲加之罪,於是憤然絕食而死,他的妻子也自殺殉夫。
周亞夫死後一年,漢景帝讓周勃的少子周堅襲爵,改封平曲候,還算是給了周家面子,也從側面證實了周亞夫絕無謀反意圖。
到了漢武帝元鼎五年,終候周勃一家的侯爵榮耀徹底終結,封國被除。七百多年後,駱賓王在起草《討武氏檄》時曾經無限感慨;世上再無周亞夫這樣敢於出面,說出那句"非劉姓者不得封侯,沒有功勞的也不能封侯"的人物了。
↑周亞夫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然而,駱賓王沒想明白的是,姓李的也好,姓劉的也好,人家都沒把周亞夫之流當成自己人啊。
-
6 # 大飛哥愛歷史
周亞夫是漢初開國功臣周勃的次子,他一生耿直,善於治軍,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深受皇帝的敬重,漢文帝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58年,漢文帝前去周亞夫駐紮的細柳營勞軍,周亞夫的軍隊紀律非常嚴明,士氣高昂 ,給漢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亞夫人生的輝煌時刻是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漢景帝三年,漢景帝聽取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開始削藩。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和膠東王等七個諸侯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起兵後吳楚聯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漢景帝的弟弟劉武駐守的兩國都城之下,劉武率軍拼死抵抗,多次要求周亞夫予以支援,甚至漢景帝下命令讓他支援梁國,周亞夫不為所動,仍然按照既定方針行事。後來周亞夫在昌邑截斷敵人的糧道,吳楚聯軍全線崩潰,歷時三個月周亞夫終於平定了七國之亂,公元前152年周亞夫被任命為丞相。隨後,周亞夫的人生開始走下坡路,之後發生的幾件事情成了周亞夫悲劇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太子劉榮被廢一事,周亞夫沒順從從皇帝的意思,拒絕支援漢景帝廢除劉榮的太子之位,惹怒了漢景帝。梁王劉武因為周亞夫未及時救援,對他非常惱恨,多次在竇太后和漢景帝面前詆譭他。在皇后哥哥封侯的問題上,周亞夫以沒有立大功不得封侯為由拒絕加封。同時,漢景帝要對投降的5位匈奴將領封侯,結果周亞夫再次反對,後來漢景帝沒有考慮他的意見,周亞夫拖病辭職。後來漢景帝宴請他,想試試他的脾氣改沒改,故意沒給他放筷子,結果周亞夫認為這是在羞辱他,連句話也沒說就離開了。
以上幾件事情可以看出周亞夫脾氣相當固執、倔強,做事情剛正不阿,過分耿直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他人生的悲劇。後來周亞夫因坐謀反之罪,他忍受不了別人的誣陷,絕食嘔血而死,寧願死,自己的清白也不願被人玷汙,給自己留下了最後的尊嚴。
曾國藩曾對周亞夫評價:“周亞夫剛正之氣,已開後世言氣節者之風。觀其細柳勞軍,天子改容,已凜然不可犯。厥後將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剛氣而持正論,無所瞻顧,無所屈撓。此番評價算是對周亞夫一生功過最客觀真實的總結。
-
7 # 鐵錘文史
周亞夫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周家父子兩代拯救了劉家漢朝江山,最後周亞夫以堂堂丞相之位,活活餓死在大牢裡面,值得人們深思。
尤其是那些認為自己很有才華,卻沒有好的回報的職場人士,應該好好讀一讀周亞夫的故事。看看周亞夫的下場,是外界力量造成的,還是自己主觀原因導致的杯具。
鐵錘把自己對於周亞夫悲劇的看法,分成三點來說:第一部分,周亞夫的主要功業。第二部分,周亞夫是怎樣得罪大老闆一家人的?第三部分,周亞夫悲劇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
第一部分 周亞夫的主要功業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細柳營治軍。話說劉邦死後匈奴大舉侵犯漢朝疆土,最後竟然要打到都城長安。漢文帝安排徐厲,劉禮,周亞夫分別把守棘門,霸上和細柳營,三個據點猶如三足鼎立拱衛都城。為了給戰士們打氣,漢文帝親自下基層慰問,在棘門和霸上,皇老大受到了熱烈歡迎,城門開啟,歡呼鼓掌;到了周亞夫把守的細柳營,大門緊閉,把門的小戰士說了,沒有周亞夫將軍的命令誰都不讓進。最後漢文帝派遣秘書手拿符節宣佈皇帝命令,周亞夫這才打開城門放人進來,進來之後還打招呼,這裡是軍營,不許飆車不許跑馬,進了軍營之中,周亞夫率領將領以軍人;禮節參拜皇帝,軍容整齊威風凜凜。回去之後漢文帝說周亞夫“真將軍也”。後來漢文帝就讓周亞夫當了專門負責京城安全的中尉,漢景帝上臺之後又封他做車騎將軍,風光一時無兩。
透過這個故事說明,周亞夫的確很厲害,但是漢文帝更厲害,為什麼,因為慧眼識英才,因為有當皇帝老大的肚量。
第二個故事,就是濃墨重彩的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挑頭搞了七國之亂,漢景帝按照漢文帝留下來的既定方針,派遣周亞夫去平叛。在梁國附近遭遇吳楚聯軍時,周亞夫合理運用兵法,躲避鋒芒,深挖戰壕,斷其糧草供給。這個時候梁國受到了叛軍的正面打擊,梁王劉武肯定要向皇帝求援,畢竟是兄弟嘛,漢景帝於是下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這個人心中有謀略,按照自己制定的戰爭計劃沒有搭理漢景帝遞過來的人情條子,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七王之亂。
周亞夫平叛,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但是也給自己惹下了天大的麻煩!
第二部分 周亞夫是怎樣得罪大老闆一家人的
首先得罪了梁王劉武。這個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從周亞夫的角度說這是打仗的最優選擇。從劉武的角度這就是周亞夫見死不救。所以後來梁王劉武說了很多周亞夫的壞話。史書記載,梁王劉武只要回京城,就要到老母親面前給周亞夫上眼藥:“常與太后言條侯之短”---《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其次還得罪了漢景帝,漢景帝和他父親漢文帝是兩樣的性格。漢文帝是有胸懷的君王,所以細柳營被攔在外面不但不生氣還誇獎周亞夫。漢景帝是一個胸懷狹隘的小人。所以歷史上文景之治的提法誤導很多人,以為漢景帝也是一個明君。七王之亂中周亞夫不聽漢景帝的話,得罪了他一次。
漢景帝7年,皇上想廢太子劉榮,重新立太子。周亞夫一看,違反祖訓,反對!得罪了漢景帝兩次。
漢景帝要封投降過來的匈奴王唯徐盧等六人為侯,周亞夫反對。得罪了漢景帝三次。
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周亞夫說王信沒有立功,有違祖訓,反對!得罪了竇太后,王皇后,漢景帝的大舅哥王信。
王信和梁王劉武關係密切。兩人很自然結成同盟反對周亞夫。
下面,請各位看一看,
周亞夫和他的對手們正方:周亞夫
反方:漢景帝 王皇后 竇太后 梁王劉武 王皇后哥哥王信
你覺得周亞夫在這樣的鬥爭中有可能獲勝嗎?
第三部分 周亞夫悲劇的啟示和教訓
周亞夫在晚年已經覺察不妙,主動請了病假辭職回家。可是漢景帝如何能放過這頭臥虎。他設立了宴席,邀請周亞夫參加,但是別人的食物都是正常的規制,只有周亞夫面前是一大塊沒辦法入口的整肉,而且連筷子也特地沒有給他。這分明就是一種戲弄。周亞夫氣憤的問僕人要餐具,漢景帝笑著說:這些還不夠你吃啊?
你看,這是皇帝乾的事麼?
周亞夫又不傻,馬上磕頭請罪。漢景帝說你起來吧,周亞夫起身,轉身,走出宮門。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臉上露出殘忍的冷笑:現在,就缺一個滅你的理由了!
理由很快就有了,還是周亞夫的兒子提供的:
周亞夫的兒子僱傭工匠,私自打造了500副盔甲和盾牌,準備在父親葬禮上使用。私造兵器已經屬於違法。更讓人搖頭嘆息的是,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居然還學那些黑心的包工頭,拖欠農民工工資,不給工匠發工錢。工匠跑到官府維權,周家私自制造兵器的事情被抖到了太陽底下。
豬隊友神助攻。
漢景帝一看,好嗨喲!
馬上以謀反之罪把周亞夫關進囚牢。一生功勳卓著的老周哪裡受得了這個冤枉氣,絕食五天,吐血身亡。
這就是周亞夫的下場。
周亞夫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和教訓呢?
工與謀國拙於謀身,並非一個褒義詞。當下屬的,一定要學會和上司妥善相處。尤其是上司並非一個開明大度的人的時候,必須要學會自保。周亞夫是一個傑出的軍人,可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缺少變通的本領和柔軟的身段,在家天下的時代背景下,悲劇是他的宿命。悲歌一闕,可憐亞夫。
-
8 # 小龍女5505
一代名將位列百官之首丞相周亞夫雖然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又是將門之子父子兩代又忠心耿耿可惜卻因剛烈正直多次觸怒景帝終於在晚年落個悲慘結局,蒙冤入獄絕食而死含恨九泉。
回覆列表
曾國藩評價周亞夫:“周亞夫剛正之氣,已開後世言氣節者之風。秉剛氣而持正論,無所瞻顧,無所屈撓。”剛直持正,四個字就是對周亞夫為人的褒獎,也是其悲慘結局的根源。周亞夫以平定七國之亂首功,位居丞相,因為在時政上多有違逆漢景帝,遭到嫉恨,最後竟然被以莫名其妙的謀反案下獄。周亞夫面對侮辱,絕食五日,吐血身亡。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元勳,絳侯周勃的次子,因為哥哥犯罪,他得以繼承父親的爵位。周亞夫第一次嶄露頭角是漢文帝二十二年,那年匈奴犯邊,漢文帝親自去軍營勞軍。結果,讓漢文帝大為失望的是,屯駐霸上和棘門的軍隊,紀律鬆弛,士兵渙散。當他來到周亞夫屯駐的細柳營時,看到的是軍威整齊,戒備森嚴的部隊,連漢文帝都不能輕易進入大營。
這讓漢文帝非常高興,覺得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匈奴退兵後,漢文帝立刻提拔周亞夫為中尉,負責京城治安和防衛。中尉就是後來執金吾。
漢文帝臨去世前,特地關照漢景帝,將來國家有緊急情況,一定要用周亞夫!七國之亂爆發後,漢景帝第一時間拜周亞夫為太尉,統領全國兵馬,全權負責平定叛亂。周亞夫不負眾望,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平定了這場西漢最大的藩王之亂。
第二年,周亞夫代替病退的陶青,出任丞相之職,五年後,由於和漢景帝意見不合,周亞夫提出辭職,被漢景帝批准。
四年後,因為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購買陪葬用的甲楯,被誣告為謀反罪。漢景帝讓人訊問周亞夫,周亞夫一言不發。憤怒的漢景帝,下令將周亞夫逮捕入獄。面對審案人員“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不在陽間造反,那就是想到陰間造反),周亞夫明白,他逃不掉蒙冤受害了。於是,他絕食五日,吐血而亡!
那麼,周亞夫這樣一位有大功於社稷的勳臣,怎麼會走向被蒙冤受屈,頂著明目張膽的誣陷罪名,含冤而死呢?而陷害他的那個幕後黑手,竟然是被譽為明君的漢景帝!
漢景帝的陰險毒辣是根本原因筆者不否認漢景帝的偉大功業,但就為人來說,漢景帝常被後人詬病。他為了刻薄,陰險毒辣,小時候因為一盤棋,一棋盤砸死吳國太子;七國之亂推卸責任,罔殺晁錯;為了立劉徹為太子,竟然謀害了長子劉榮!
可以說,漢景帝殺人從來不眨眼,需要的時候,心冷得讓人膽寒。周亞夫被漢景帝死亡的眼神瞄上,源於幾件事:
第一件事:廢太子劉榮事件
漢景帝想要廢掉太子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彘(即漢武帝劉徹),想取得大臣的支援,就詢問周亞夫。周亞夫堅決反對,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劉榮沒有任何過失,太子是國本,怎麼可以隨便廢立?
周亞夫的態度得罪了漢景帝,其實,大臣有不同意見太正常不過,周亞夫的理由也代表了朝中大多數人的意見。但從這件事後,漢景帝就開始疏遠了周亞夫。
第二件事:阻封王信
王信是漢武帝的舅舅,王皇后的哥哥。竇太后讓漢景帝封王信為侯,漢景帝不願意,就以需要跟大臣商量為藉口推脫。
周亞夫也不同意,他說:高祖有過約定,“非劉不王非功不侯”,王信無功封侯,違背高祖的遺願!
漢景帝聽後,很不高興,一句話沒說。這是很奇怪,周亞夫的意見跟他是一致的,為什麼不高興呢?司馬遷沒解釋,我覺得很可能是,周亞夫的理由讓漢景帝不舒服,他覺得周亞夫是拿高祖這頂大帽子壓他。
你看看,周亞夫多難,如果贊同封王信,跟漢景帝意見不一致,肯定龍顏不悅,贊同他,因為說辭也讓他很不爽。
第三件事:阻封匈奴降將
招降納叛,本來就存在兩面性,周亞夫的話不能說一定對,但也不能說完全沒道理,可以探討。但就這句話,讓漢景帝很不高興,說周亞夫的話不可用,毅然決然地封了五位降將。
因為這件事,周亞夫覺得自己不受用,就提出辭職,漢景帝也不做挽留,批准了。
第四件事:筷子事件
一段時間後,漢景帝賜晏,請周亞夫赴宴。讓周亞夫難堪的是,漢景帝竟然不給周亞夫筷子。周亞夫不知道咋回事,就向侍從要,漢景帝陰森森地一笑:“此不足君所乎?”這還不能滿足你嗎?簡直是放屁,請人吃飯不給筷子羞辱人,還反問人家“這還不夠滿足你嗎”,多麼卑劣。
周亞夫羞憤之下只能叩頭請罪,漢景帝說了句起來吧,周亞夫起身就離開了。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了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就這四件事,讓周亞夫上了漢景帝的死亡名單,其實哪一件事周亞夫過分了?漢景帝心胸狹窄,容不下人,一旦容不下就必須除之而後快,太腹黑,太心狠手辣!碰到這樣的皇帝,只能說是周亞夫的悲哀!
周亞夫謀事不謀身的為人之道害了自己在這幾件事上,周亞夫沒有原則性錯誤,頂多說他不會揣摩皇帝的心思,不會溜鬚拍馬,不會低下高貴的頭顱。再說白一點,周亞夫眼裡只有事,沒有自身利害,事情做了,人得罪了,對得起自己的責任,對不起自己的前途。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七國之亂,他為了完成戰略部署,將梁王劉武當做誘餌,扔給叛軍。雖然此舉出於形勢需要,也獲得了成果,但這個舉動卻深深得罪了竇太后和梁王劉武,是典型的謀事不謀身。
再比如廢太子事件,周亞夫如果學學韓安國,說一句這是皇帝家事,皇帝可以自己做主,會是怎樣?比如封侯,他可以先談談皇帝口氣,然後高呼皇上英明;比如封降將,他可以不反對,反而祝賀皇帝得到異華人才;比如沒筷子,他可以向皇帝承認錯誤。
如此一來,周亞夫所有的災難都不會有,不過,他這個丞相不就是個行屍走肉了嗎?一個國家不就是受害於這樣的行屍走肉嗎?
所以,周亞夫的作為,雖不謀身,實乃中華民族的魂魄所在啊!
特殊的政治形勢下,周亞夫成了犧牲品漢景帝謀害周亞夫,除了個人的狠辣外,可能還有一個因素:他要提前除掉,羈傲不遜的重臣,為太子登基打好基礎!
這從“筷子事件”,最後那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可以看出,漢景帝擔心,周亞夫羈傲不遜的性格,將來漢武帝無法駕馭。
其實,在反對廢太子事件中,表現得最激烈的事魏其侯竇嬰,太子劉榮的太傅。但竇嬰為何沒受到如此嚴重的打擊呢?一是竇嬰外戚的身份,他想這麼做,竇太后也不會允許;二是竇嬰畢竟是文官出身,翻不起大浪。
周亞夫不一樣,他無疑是那個時候最牛的將軍,在軍中的影響力無人能及,又當過多年丞相,在朝廷影響力太大。如果周亞夫起異心,殺傷力太大。
在這種猜忌心下,其它的都免談,必須消除哪怕一丁點的可能性,漢景帝本來就心狠手辣,這條理由,足夠他對周亞夫下死手了,哪管你周亞夫那顆心有多紅!
綜上所述,周亞夫死的冤,害死他的就是漢景帝的狠毒無情,周亞夫謀事不謀身的憨直,雖讓人扼腕嘆息,但卻是我們該大力弘揚的民族精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