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Lonely59532949

    這是後來人杜撰的故事,相似的還有織田種稻,豐臣收稻,德川吃米飯等。但是這個故事的確反映了三人的一些特點。 織田信長雖然雄才大略,但是狂妄自大不恤小人,對於小勢力,甚至佛門勢力都是動輒殺戮不止。雜賀,伊賀和大名鼎鼎的比叡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後人說他好殺。 豐臣秀吉則是個永動機,他一生的問題很少有等過去的,永遠都在向上鑽,從墨俁築城到征伐北韓,他基本沒閒過,所以後人說他好動。 德川就是個典型反例了,在日本你說人像信長和秀吉他會很高興,說他像德川會高興的人不多,原因就是德川的隱忍性格略顯消極,他在條件不具備的時候,是一定不會出手逐鹿天下的,然而時機一到,他又會毫不猶豫雷霆出擊,迅速奪取江山。他的一生送走了祖父,父親,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長子,髮妻,只為了忍下去,所以這種人的可怕之處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底線是什麼,所以後人說他能等。

  • 2 # 漩渦鳴人yy

    讓我猜猜,這句話應該是一個稍微讀過日本歷史,但是並不清楚所有的整個細節的人,而且這個人性格比較暴躁,喜歡把所有的人進行臉譜化,然後才說了這麼一句話。

    總的而言,這句話說錯了,如果說這句話真的得把它講清楚的話,那麼話說的就多了。

    織田信長,被日本稱為大魔王,這個人可是出奇的有耐心啊!

    我們都知道,日本三大奇襲戰,其中之一桶狹間之戰就是織田信長指揮的,在這場戰爭裡面,織田信長,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耐心以及軍事戰略上的獨到見解可以說發揮的淋漓盡致,正是由於這場戰爭結束以後,織田信長扯起了天下布武的大旗。

    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說織田信長在這場戰爭裡面做到了一種完美的軍事家的狀態呢?

    桶狹間之戰,事實上可以跟中國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相比較,信長更是可以跟當時三國時代的一位奸雄曹操相提並論。

    當初今川義元率領大軍進攻尾張,此時此刻,織田信長還不是大魔王,他手裡是兵微將寡,當然對方也知道他這情況,所以認為也就吃定他。

    今川義元選擇派遣手底下附庸的豬頭理由說得川家康率領大軍進攻戰略要點,自己率領本部計程車兵在後面搖旗吶喊,準備接收勝利果實。

    織田信長立刻分析出前面的那些諸侯部隊能不打就不打,咱也惹不起,主要的目標還是今川義元本人,因此,他放棄了前面的戰略要點,親自率領大軍,前去突襲敵軍本部,二者相遇的地點就是桶狹間。

    織田信長率先率領的500士兵,發動突襲,但是失敗了,照理來說,突襲已經失敗了,死時此刻應該率領大軍回撤或者是賭博式的率領大軍立刻進攻。

    但是織田信長的選擇讓人感到意外,他還是願意去相信敵人尚未發現他的真正目標是誰,就這樣,烈日炎炎之下,他的軍隊在底下呆了整整一箇中午,要知道,在這之後要下暴雨,暴雨之前那種天氣的溼熱,平常人很難忍受,但是織田信長願意等待,等到中午剛過,大地仍然散佈著餘熱的時候,織田信長,趁著敵軍還沒有任何的警戒心理,率領大軍直接殺了過去,直接殺了今川義元,為他天下布武的大旗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如果硬要評價,織田信長的話,只能夠說這個人能力強悍,而且屬於那種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人,說他像曹操並不是汙衊曹操能力不強,而是說二人的能力可以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所以說如果他命令著這隻鳥不叫的問題的話,織田信長會選擇利用一些方法誘導鳥進行鳴叫。

    至於說豐成秀吉,這個人原先是給織田信長養馬的一個馬伕,卻因為自己才能出眾,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因此一路飆升到大佬的地位。所以他擁有的許多小人物,突然得到大權利之後通常的毛病就是野心太大,什麼都想要。

    為了做事情,他選擇不擇手段,在織田信長死了以後,他選擇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利,使得天下的諸侯臣服於他,並且在戰國時代結束以後成為第一個統一日本的戰國諸侯,並且他的野心不再完全放在日本上面,而是選擇派出軍隊進攻北韓,這個時候由於當時的明朝的統治者,腦子還沒糊塗,因此派出大軍幫助北韓一起把豐成秀吉的軍隊給打了回去。

    從道理上來講,豐臣秀吉這個人就有點像……舉個不好的例子就是他是一個諸葛亮,但是這個諸葛亮脾氣有點暴躁,而且屬於那種你不服我,我就揍扁你的那種性格,如果他養的那隻鳥不叫,那麼豐臣秀吉的選擇通常就是直接把你給宰了,換另外一隻鳥。

    說到最後一個人,德川家康,這個人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忠厚老實,本本分分,一直隱藏到最後才肯出手的大boss。但是事實上,德川家康一開始面臨的環境比織田信長要殘酷的多。

    織田信長,還擁有自己獨立的國土,還有自己的軍隊,德川家康一開始必須得附庸在今川義元的身上,他原先就是一個孤兒,在他掌握自己的家族之前,他的家族一直在別人手裡握的死死的。

    在擺脫別人控制,以後多次的家族拓展面前,他都選擇一小博大,甚至有的時候把自己身家性命都願意賭進去,如果說他一直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他不可能做到最後一統整個日本。

    如果說要給德川家康一個評比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屬於那種能夠審時度勢,尋找機會,關鍵時刻有所作為的人,那麼他就跟三國時代的孫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孫權沒有成功,他成功了,如果說養在他手裡的這隻鳥沒有教那麼多川家康的做法,大部分就是,跟你聊聊天唄,聊天聊著,你就說話了。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是後人杜撰的關於日本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據說曾有人問過他們三人一個問題“如果杜鵑不鳴叫,卻又想要聽它叫,那麼有什麼辦法呢?”織田信長回答道:“如果杜鵑執意不叫,那我便殺了它。”豐臣秀吉則回答:“如果杜鵑不叫,我就想方設法讓它叫。”而德川家康的回答則是“如果是這樣,我會等它叫。”為什麼說這個故事是杜撰的呢?事實上當織田信長縱橫天下之時豐臣秀吉不過只是他的家臣,而德川家康儘管名義上是織田信長的盟友,可實際上卻更像是部屬,甚至迫於織田信長的壓力而不惜殺妻滅子。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說的在織田信長生前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夠膽在織田信長面前如此賣弄聰明可信嗎?儘管故事本身出自於後人的杜撰,不過卻十分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三人各自的面貌:織田信長一生致力於以武力統一日本;豐臣秀吉則是用盡一切辦法協調各地諸侯大名的利益關係,使之臣服於自己;而德川家康卻在前兩人面前小心翼翼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意圖,他一直在等待自己出頭的機會,直到秀吉死後這個機會終於到來。

    1534年日本戰國時代的尾張國那古野城的領主夫人誕下一名男嬰,當時這裡的領主姓織田,誕下的這名男嬰正是織田家的嫡長子,取乳名吉法師。吉法師從小就頑劣不堪——常穿著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跑來跑去,在田野山間和一群野孩子在一起瘋狂地玩;腰上總是掛著一些五花八門的玩意,什麼錢袋、火石包、飯糰、樹枝之類,就像哆拉A夢的百寶袋一樣。松平竹千代也是他的玩友之一,一群孩子或者騎馬,或者游泳,自由享受大自然的樂趣。在其他的繼承人認真讀書,學習禮儀政治戰法的時候,尾張國的繼承人卻在野外瘋玩。尾張的家臣,除了平手政秀以外,無一不對這位繼承人感覺失望。但織田信秀對吉法師的態度卻很奇怪,他根本不理會家臣要求更換繼承人的建議,而是默默看著這個頑劣的孩子成長。

    天文十五年(1546)織田吉法師舉行了成年元服禮,取名信長。許多家臣認為成年後的信長會更成熟一點,更像一個繼承人。但信長的表現實在讓許多人失望。他延續著童年時候的發瘋行為,光著上身,腰上掛著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騎著馬,繼續和一些同齡的大孩子在野外瘋玩。家臣們對他們將來的主人完全不看好。於是,信長得到了一個光輝的稱號:“尾張的大傻瓜”。更多的家臣開始醞釀支援信秀另一個孩子作為繼承人,織田氏的其他族人也開始對家督之位虎視眈眈。信長還沒有成為尾張之主,家中已經埋伏下了危機。

    信長成年後同鄰國美濃的領主、有“蝮蛇”綽號的齋藤道三的女兒齋藤歸蝶締結政治聯姻。1551年織田信秀辭世,信長繼任織田家督。信長在繼位前就表現得桀驁不馴:他敢帶人跑到和信秀面和心不和的織田信友所住的清洲城下放火,讓他父親大吃一驚。在成為大當家後首先當然要處理父親的喪事,可信長在喪事上也讓所有的家臣大跌眼鏡——本該到場主持葬儀的信長竟然遲到,而且沒穿喪服,光著上身,腰上還是掛著一大堆雜物。敬香的時候,他拿起一把香往父親靈位前一扔,揚長而去。在場的家臣先是目瞪口呆地看他表演,然後議論紛紛,表達對這個“不孝子”的極度不滿。信長這樣的行為令他的老師和絕對支持者平手政秀感到十分悲哀。兩年後平手政秀決定以死相諫,於是在寫下一封遺書後切腹,遺書諄諄告誡信長不要再穿奇裝異服,不要再我行我素,認真履行一個領導者的職責。

    平手政秀的死對信長打擊很大,不過他似乎沒有改過的意思,仍然光著上半身到處跑。這時美濃的蝮蛇覺得出手的機會到了——他決定要會會這個傳說中的“傻瓜”女婿。天文二十二年(1553)齋藤道三約信長在美濃和尾張之間的尾張富田正德寺見面,蝮蛇的心思昭然若揭。幾乎所有的織田家臣都反對信長前往,信長卻胸有成竹。他帶著數百支鐵炮和一隊長槍隊浩浩蕩蕩跑到正德寺去見他的“蝮蛇”岳父。齋藤道三喬裝打扮在正德寺外的路上悄悄偷看信長,結果看到的是一個光著上身,腰上掛著稀奇古怪雜七雜八玩意的“大傻瓜”,帶著一群武裝到牙齒的軍隊。在正式會面的時候蝮蛇眼前的信長又變成了另一個人——錦衣華服,彬彬有禮。“大傻瓜”變成了一個帥女婿,齋藤道三哭笑不得。原來想借機脅持信長的計劃因信長準備充分只好流產。蝮蛇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的兒子將來可能會為他牽馬。”

    織田信長和有著“美濃蝮蛇”之名的岳父齋藤道三會面並得到了岳父的支援——就某種程度而言:齋藤道三作為一股外來勢力在支援信長。信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尾張,這是他父親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這個工作,他必須應付尾張諸多姓“織田”的傢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標有三個:第一位是位於清洲城的尾張下四郡副守護代織田彥五郎信友,這位清洲城主在名義上比信長還高一檔次。尾張檔次最高的大老闆就是尾張守護斯波義統,但這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僅僅檔次高是沒什麼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織田孫三郎信光,他是信長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戰中,就是因為他奮勇作戰,才使織田家反敗為勝。現在信秀死了,他對信長的態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第三個人則是一個隱藏在信長家內部的人物。他的周圍已經隱隱結合成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我們暫時把他放在一邊。

    信長對信友和信光兩位早就制定了周密的應對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拉一個打一個。拉誰好呢?自然是拉自己的親叔父。織田信光也很快站在自己的大侄子一邊,他已經不成為統一尾張的障礙了。至於信友,信長還要尋找一次機會去解決他。信友本人對信長這個“大傻瓜”也是深惡痛絕——他一直記得當年還沒繼位的信長就敢帶人到清洲城下放火的往事,雙方攤牌的機會很快來了:此時尾張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守護斯波義統,然而這位名義上的老大其實卻被織田信友控制,不過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間是有矛盾的:天文二十一年(1552)信友曾試圖進攻信長,結果斯波義統偷偷向信長告密。兩年後斯波義統和織田信友的矛盾終於不可調和:信友“造反”殺死了斯波義統,這就給了信長一個口實——“為尾張的大老闆斯波義統報仇。”這個口號名正言順,非常有衝擊性和震撼力,叔父信光也站到了信長一邊,叔侄兩人聯手於弘治元年(1555)四月起兵攻克清洲城,織田信友切腹自殺。信長遷到了清洲城,那古野城作為 “答謝禮物”送給了叔父信光。信光對這個被稱為“大傻瓜”的侄兒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觀。

    命運是很喜歡惡作劇的:第一年還是威風八面,第二年就會遭遇災難。消滅信友後不過半年接連發生了兩大對信長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援信長的猛將信光被家臣坂井孫八郎刺殺,據說背後謀劃者就是信友的謀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長的岳父——美濃的“蝮蛇”齋藤道三在長良川被自己的兒子齋藤義龍殺死。女婿信長匆匆出發援救卻晚了一步。繼位的齋藤義龍當然不可能支援隨時想要為岳父報仇的信長,於是信長又失去了一個支持者。信長的不利情形讓信長統一尾張的第三個障礙——信長的親弟弟織田信行看到了希望。

    信長繼承家督之位後由於行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滿,特別是他在葬禮上的表演,使許多家臣認為有換個老大的必要。於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圍形成了一個派別。其核心人物包括織田家的猛將柴田勝家,信長昔日的老師林秀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橋本十藏等。信長這邊並不是沒有支持者,至少織田勝左衛門、織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間盛重等人還是支援信長,只是其實力不如信行派那樣龐大。

    信長方面的兩大不利事件對信行派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利好訊息,林秀貞和柴田勝家覺得時機已到,就精心策劃向清洲城進軍的行動。信行派出了1700人,從末森城一直殺到清洲城下,面對來勢兇猛的弟弟信長只能派出700人來對抗。決戰的地點位於清洲城東的稻生。信行軍先行搶佔了稻生原,下臨信長屯軍處的名砦,加上梅雨季節河水氾濫,這一切都對信長極端不利。

    信長到達戰場後首先組織一次對柴田勝家的衝鋒,但初戰不利,被迫退回名砦。這時信長得到了一支援軍:前田利家的父親前田利昌從荒子城帶上農民兵趕來加入,有了“群眾支援”的信長得到了信心,再次發動攻擊。他一聲大喝,率軍果斷衝擊敵人的核心--柴田勝家本陣,名揚尾張的猛將“鬼柴田”被信長的氣勢所驚,草草招架了幾下就敗退下去。柴田一退,林美作守的軍隊就完全暴露在信長兩路軍隊的攻擊下,被迫撤退,林美作守也遇見伏兵戰死。稻生合戰的結局決定了信行的失敗。信行的末森城被包圍。驚慌失措的信行搬出母親土田夫人向信長求情。信長看在母親的面上,同意信行投降。又將信行派的主要人物林秀貞和柴田勝家納入麾下,宣佈不追究他們過去的行為。

    織田信行的失敗除去了統一尾張最大的障礙。接著還剩下兩位織田先生,一位是信長的庶兄織田三郎五郎信廣,他曾經擔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結美濃的齋藤義龍圖謀奪取清洲城。計劃被信長所獲悉,他偽裝出徵美濃,引蛇出洞後漂亮地殺了一個回馬槍,挫敗了信廣的反叛計劃,信廣在失敗以後立刻請罪投降,從此就成為信長忠實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張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他和兒子織田信賢控制著上四郡,與控制下四郡的信長分庭抗禮。

    這時大叛亂的主導者織田信行仍然心懷不軌,他始終不相信自己會敗在這個“大傻瓜”哥哥的手裡。稻生合戰後次年,安靜了一年的信行又坐不住了,偷偷聯絡尾張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再度密謀造反。而這次,原來的信行支持者柴田勝家卻站到了信長一邊,他主動出首告發了信行的計劃。於是信長裝病把信行騙到清洲城,瞞著土田夫人一刀砍死了信行。

    解決了信行,信長的內部就達到了空前團結,織田信安和織田信賢父子就成了秋後的螞蚱。信長攻打上四郡的理由非常充足——“誰讓你支援我弟弟來著?”永祿元年(1558)信長與信安父子在浮野合戰,信長獲勝,次年信長包圍信安父子所住的巖倉城並迫使信安父子投降,尾張宣告統一。

    1560年號稱東海道霸主的今川義元率軍上京欲取代足利將軍成為全日本的實際統治者,結果在桶狹間被織田信長伏擊而死。憑藉這一戰織田信長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濃、臣服今川、血戰石山本願寺、廢黜室町幕府......一步步發展成為日本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大名。然而信長的性格中卻具有極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對信長會是何等態度。1580年他流放了織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貞,由此我們也不難想見織田家的元老宿舊們對這位主公是充滿畏懼的。織田信長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懼,恐怕在想要信長死的人當中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信長曾火燒比叡山的根本中堂,從而將自己置於全日本佛教徒的對立面。甚至連一直遠離實際政治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對信長不滿的跡象。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有些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儘管身為一代戰神,然而個性上卻是剛愎自用,幾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終於在1582年對信長不滿的暗流爆發了出來——感覺自己受到信長欺辱的織田家臣明智光秀髮動本能寺之變迫使信長自盡身亡。

    信長死後身為織田家臣的秀吉逐漸嶄露頭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其父被強徵入伍並在戰鬥中負傷,退伍返鄉後因傷口感染英年早逝。母親帶著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著實不易,於是不得不選擇改嫁,但繼父對木下兄弟很不好。不願忍受繼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離開家鄉前往駿河今川家成為遠江國頭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綱的陪臣。

    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離開駿河,回到老家尾張去投奔已成為尾張之主的織田信長。當時的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中國古代儘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異,但一直有“英雄不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說法,科舉制也為寒門子弟改變自身命運提供了一個途徑(儘管這是一條狹窄的途徑);日本則是典型的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來就打洞。當時的日本由武士階層統治,農民、商人和手藝人屬於被統治階級,像木下藤吉郎這樣由農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當時就算是一種榮耀了。當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織田家後織田家也並不重視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織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織田信長的提鞋郎。

    儘管只是一份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卻依然盡職盡責——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體捂熱信長的鞋子。信長見他如此盡職就提拔他為清洲城的普請奉行——專管清洲城建築事務的包工頭,儘管職位獲得了提升,不過在其他正經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卻不在乎別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對主公織田信長一人負責。不久職位並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織田信長建議徹底杜絕織田家內的貪腐和奢侈浪費現象,集中財力擴充軍備,要知道此舉可是斷了許多職位比他高的人的財路,不過藤吉郎似乎一點不擔心得罪人,因為他的建議獲得了主公織田信長的首肯。

    織田信長漸漸發現自己身邊這個不起眼的雜役卻有很多出人的主意,於是就將藤吉郎提拔為下級武士——縱觀整個日本古代除信長外沒任何貴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為將的先例,然而信長是一個不受任何傳統制約的天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問題咧。儘管提拔了藤吉郎,不過在口頭上信長可絲毫不尊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之人:常以“猴子”稱呼藤吉郎——事實上信長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這一原因導致本能寺之變中他死於自家家臣之手的結局。

    永祿九年(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但猛將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變了之前柴田勝家與佐久間信盛從當地強徵百姓築城的辦法,轉而採取以重賞激勵當地百姓參與到築城行動中並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競賽以確定各自的賞金。結果一夜之間築起了城池,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國的小得多,這是因為當時日本的戰爭規模小得多,所以中國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軍事工事之內包括有龐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場;而日本的城池更類似於歐洲的城堡——只是單獨孤立的建築,所以一夜竣工的確是比較迅速,但並非不可能之事。

    永祿十一年(1568年)前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氏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國尋求援助,於是織田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為木下秀吉。元龜二年(1570年)在打敗三好家之後足利義昭被擁立為將軍。隨後織田信長又以違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國朝倉家,織田信長征朝倉義景因淺井長政突襲被迫撤退時,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木下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

    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淺井長政自盡,淺井的舊屬歸織田家所有。三十七歲的木下秀吉因軍功受封近江國今濱城城主,領淺井故領北近江二十二萬石,將城改名為長濱城,開始躋身於戰國群雄之列。同時他取織田家名將柴田勝家與丹羽長秀名字中各一字創造出一個新苗字——羽柴,稱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陸柴田勝家對抗上杉氏,豐臣秀吉見勝家佔下風立即撤離,結果勝家在手取川之戰中大敗,使柴田勝家和織田信長有所不滿。在織田信忠的指揮下,豐臣秀吉參與攻擊松永久秀的戰鬥。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則房、別所長治、小寺政職臣跟從織田信長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國地方,任播磨國國主,根據城為姬路城,受命後不久別所長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織田信長,羽柴秀吉與他們戰鬥。

    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於織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戰敗,別所被捕,切腹自盡;荒木逃離,全家被織田信長誅殺。羽柴秀吉開始與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戰,攻下了鳥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據點,羽柴秀吉在此發揮了長時間包圍戰城池戰法——斷糧,使敵軍提早開城投降。“鳥取斷糧”、“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戰役不僅遏止了毛利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開始攻略備中國,他包圍了備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寧死不降,於是秀吉再次策劃了一次大手筆——水淹備中高松城,此舉迫使毛利輝元緊急馳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長髮出求援要求,準備一舉擊潰毛利,但秀吉沒能等到信長的援軍,他等來的是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的訊息。以此為契機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爭奪天下的行列。

    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時織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領各自的部下分頭作戰,當他們得知信長身故的訊息後都敏銳意識到誰能先一步回師殺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織田信長報仇,誰就將佔據政治上的主動權。問題在於:他們如何確保當自己回師討伐明智光秀時自己正面之敵不會追擊自己呢?

    羽柴秀吉是織田家臣中反應最迅速的,他也面臨其他家臣同樣的問題:此時他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師討伐明智光秀,那麼如何確保清水宗治不會調頭追擊自己?秀吉權衡一番後嚴密封鎖了關於本能寺之變的訊息,利用毛利家不瞭解內情的有利時機迅速與毛利議和。秀吉故意放出風聲稱:信長將派兵三萬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決定趕緊和秀吉議和。

    可當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談和條件後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餘八國中割讓五國給信長;清水宗治切腹。這就是明確告訴毛利家:除投降外別無選擇。毛利家自然不願接受這一議和條件,談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實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著急——他急於返回京都去討伐明智光秀,於是為加速談判進展他提出:可以放棄割讓五國的條款,但清水宗治必須切腹。毛利家為保住自己領地也只好選擇犧牲清水宗治這員大將以實現棄車保帥,於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後解除了高松之圍。

    解除高松之圍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進:1582年6月6日秀吉引軍離開高松,次日夜間回到姬路城。秀吉將城內所有錢財軍糧全部犒賞部下。9日晨秀吉將姬路城交給淺野長政和小出秀政守備,自己則親率萬餘大軍自姬路城出發,夜晚抵達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發,夜晚抵達兵庫;11日早上自兵庫出發,下午抵達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發,夜晚抵達攝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恆興。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戶信孝、丹羽長秀等織田家名將紛紛加入秀吉的陣營。

    當秀吉向京都進發之際明智光秀推測秀吉可能從下鳥羽一帶向京都進軍,但實際上秀吉卻選擇沿澱川西岸的西國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帶進軍。由於明智光秀對戰略方向的誤判導致當他反應過來並匆忙趕赴山崎佈陣時秀吉已在天王山嚴陣以待。13日據說是個雨天,明智光秀搶先從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佈陣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發起進攻併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線,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卻被明智軍的齋藤利三攔腰截擊。秀吉見狀便命令本陣向中川、高山兩軍的背面移動,而天王山一線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長等人試圖擋住向中川、高山兩軍側面進攻的明智軍松田政近的部隊,一時間雙方陷於膠著狀態。

    這時秀吉軍兵力上的優勢開始展現出來:秀吉帳下有大約四萬將士,光秀帳下不過一萬六千人左右。秀吉仗著自己人多勢眾的優勢又投入了第三梯隊,正是因為這支部隊加入戰鬥徹底奠定了戰局——第三梯隊配合中川、高山兩軍發起反攻,在進行整整一天的激戰後明智軍潰敗。秀吉憑藉為主公復仇的大義名分擁立了織田信長的嫡長孫三法師為織田家的新家督,從而掌握了織田家的實權。1582秀吉在賤嶽合戰中擊敗了織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勝家,從而完全架空了織田家,取代織田家成為新的天下霸主。此後他憑藉靈活多變的外交手腕逐漸壓服了日本各路諸侯大名勢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為關白並賜姓豐臣。這時他的威望已無以復加,與此同時他的野心也極度膨脹,最終發展成為渡海同北韓和明朝交鋒的地步,結果卻是損兵折將,最終躲在一邊暗中積攢實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後。

    家康幼年時就作為人質在今川、織田等各家諸侯大名手中不斷轉讓,這使他在寄人籬下的生活狀態下養成了能忍人所不能忍的性格,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織田信長正是因為他狂放不羈的性格而死;而德川家康恰恰是因為他的隱忍才得以最終取得天下。當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戰勝號稱“東海道第一弓”的今川義元而一戰成名後德川家康抓住時機脫離今川而獨立。小牧山·長久手之戰的勝利使家康得以成為遊離於豐臣政權之外的200萬石級別的大大名,儘管如此他卻並沒急於同豐臣秀吉一爭長短,而是謹慎地選擇在名義上服從秀吉的領導。當秀吉發動旨在侵略北韓、圖謀中國的戰爭時他又慎重地使自己避免捲入這場戰爭,從而保留了實力。甚至連秀吉都死了,他也沒立刻採取行動,而是暗中積攢實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果斷出手——他並沒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去挑戰豐臣政權,而是煽動起豐臣家文治派和武將派之間的內部矛盾,最終使自己從中漁利。德川家康終成霸業固然同時運有關,不過這也和他自身的秉性具有極大的關係

  • 4 # 時代地坪人

    原文沒讀過。單看這段節選的確同足所見解,信長沒有耐性,目的稍有不如意就放棄,而且不是釋放而是毀滅;可見脾氣暴躁。秀吉不錯,主動改變,付出及時的高代價達到目的,有要求和效率,但是結果不一定和付出成正比。家康性格穩重,不急於求成,不放棄,堅持到自然結果,但是付出了時間代價。個人認為性格可能決定未來發展,急脾氣獲利一時,主觀改變者獲利一世,而堅持的慢性子,獲利更長遠更穩定。見笑,謝邀!

  • 5 # 一千三百多個使用者名稱

    假的,後人杜撰的……

    秀吉是文盲,行事粗鄙無狀,讓他寫詩可真是為難他了……他的辭世詩也是負責教他禮儀的和尚寫的……雖然這個詠杜鵑很簡單,但我也不認為他會寫……

    更何況以信長之霸道,哪會在吟出這殺意滿滿的句子後,還有人敢搭腔……就算有人敢,也不會是機靈活絡的秀吉和忍辱負重的家康……

  • 6 # 曉四界

    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現實主義者,一個統治者。

    縱觀德川的人生可知他的野心和脾氣都不小,但是卻屢屢能守得雲開見月明。其品質異常堅韌而非軟弱。同樣看似能守的北條為何不成功就是最好的對比。

    大勢來說,德川和織田實則是同時期的產物,兩家同盟關係時都尚未發展。為什麼德川沒有先拔頭籌?因為時代是由織田這種理想主義者開拓的,他的成功和失敗是後繼者走的更遠的經驗。豐臣的統一是不穩定的戰爭的慣性還在延續,入侵北韓是很明顯的例證。北韓戰爭後,日本的軍事勢能得到了釋放,此時德川和前田一樣有實力同時也有前田沒有的野心,這個瓜自然輪到了德川採。時代需要正確的人出現,這三個人換個次序,歷史的走向應該會大有不同吧。

  • 7 # 海濤155122696

    但凡有點腦子也知道這種故事是後人編的,小鬼子三個村長沒事幹都養鳥?就不許其中一個養個狗養個貓?三人養的鳥還都不叫喚?這種故事就和華盛頓坎櫻桃樹 蘋果砸牛頓腦袋一樣 都是後人編的

  • 8 # PTpeng

    信長以殺止暴,手段霹靂雷火,秀吉以智奪權,手段詭秘狡詐,家康以耐心得天下,他有智也有大隱忍,六十多歲才得幕府,如同司馬懿一般,看誰能熬,熬到最後就是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嵬坡之變,到底誰是殺害楊貴妃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