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庭雪飛舞

    要論歷史悠久出身名貴的姓氏,就不得不提玄幻小說中出鏡率最高的上古八大姓了。

    是哪八大姓呢?

    1.妊(rèn )姓

    中國最早的上古八大姓之一。《左傳》中記載,妊姓為伏羲氏後代。伏羲為《史記》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但凡姓姓的人,都是中華人文初祖的直系貴胄。

    2.姜姓

    姜姓在中國《百家姓》排第32位,“金魏陶姜”。傳說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今陝西省岐山縣西一帶),以水名為姓,後代子孫也相沿為姓。炎黃子孫裡面的炎就是炎帝,姜姓直接源於炎帝。

    3.姬姓

    既是周朝的國姓,同時也是黃帝的姓氏。黃帝姓姬名軒轅。《史記·三代世表》記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姬姓國有53個。

    4.嬴姓

    在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貴族姓氏;很多周朝諸侯國的國君姓氏是嬴,但嬴姓至宋朝已是少見的姓氏,《百家姓》已無嬴姓的排名。嬴姓後人大多已演變為廉、谷、鍾、梁、黃、費、徐、秦、許、江、趙、李、馬、葛、繆、譚、瞿、金、蘇、英、裴、鄺、曠等姓氏,現在嬴姓人已經很少見了。

    5.妘(yún)姓

    《世本》記載:“逼陽,妘姓,祝融之孫,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

    6.姚姓

    出自中國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7.媯(guī)姓

    出自上古高陽氏後裔舜帝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姓。媯姓之顯則肇始於虞舜時期。舜帝出生於姚墟,故以姚為姓。待堯將帝位傳到舜以後,舜帝的後代便以堯帝封邑居住的地名作為姓氏,稱媯姓,成為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八大始姓之一。

    8.姒(sì )姓

    傳說漢族上古帝舜時代,鯀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兒,因為吞吃了薏苡這種植物而懷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後,舜便賜姒姓於禹。

  • 2 # 噼裡啪啦嘞

    姓氏文化在中國是很有一席之地的,那在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姓氏到底是什麼?最大的家族又是什麼?

    四大家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很是囂張,但對於中華的這古老的民族來說--他們太短暫,太不值一提。那麼真正悠久值得我們一提到姓氏家族是什麼呢?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如果說把我們的文明從炎黃時代開始算起,是相當合理的。炎帝是三皇中的一皇,即炎皇,也就是太陽神。炎帝是神農氏,後代基本姓姜,即姜氏。黃帝是五帝中的一帝,而且是五帝之首,也就是軒轅氏,後代基本姓姬。所謂三皇五帝,也就是說炎帝比黃帝更早。所以說,姜氏是最古老的姓氏--在中國。【據我所知,炎黃時代還算是神話時代,但我們可以確信它存在。而在炎黃時代之前,並沒明確的姓氏記載】

    不但炎帝的後代姓姜,帝俊的後代也姓姜;不但姜尚姓姜,孟姜女也姓姜;不但棄[周的始祖,即后稷]的母親姜原姓姜,五霸中的首霸齊桓公也姓姜[齊國多姓姜].在古代,特別是前秦時期,王侯嬪妃【往往是王后】,很多姓姜;在近現代,也有很多姜姓的傑出人物[不過說實話,已是今非昔比了--正如傳統與經典在慢慢遠裡我們].<<三國演義>>裡諸葛把軍師的位置傳給姜維;<<壞蛋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姜森也不是池中之物.

    現在姓姬的相當少,姓姜的也很是不多.但其實很多姓氏原本姓姜.在古代,有分封王國的傳統,被分在哪裡,基本上就以其地名為姓[古人有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不能亂改,改是恥辱.但這時候改姓算光榮];再比如古代有君王賜姓--隨著"姜家天下"的衰落,姜氏有才之人漸漸被賜以它姓[君王賜姓時改姓也屬於光榮範圍],或過上了隱姓埋名的逃難生活,更或者被殺戮.所以說,五百年前我們是一家--你我的祖先很可能就姓姜.姜氏家族未必是最大的家族,但絕對算得上大家族.

    一言以蔽之,姜姓很可能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姓氏.

  • 3 # 玄門天機

    2007年,在河南新鄭黃帝故里建起14000平方米的姓氏廣場,五道姓氏牆上共雕刻有 3000多個姓氏。

    華人到底有多少姓?

    宋代成書的《百家姓》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複姓,共503姓。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共收單姓、複姓總計3625個。根據199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一共有11969 個,其中單字姓氏 5327 個,雙字姓 4329 個,三字姓 1615 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 96六字姓22個,七字姓 7 個,八字姓 3 個,九字姓5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

    又, 據 2002 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姓氏 :群體遺傳和人口分佈》一書第 18 頁的介 紹:此書作者“至今為止收錄到的中國古今姓氏已經超過了 22000 個”。更多資料:家譜 -百 姓通譜 然而這也不能說是確切數字。中國幅員遼闊、 民族眾多, 很難搞清姓氏的準確數目。

    杜若甫、袁義達兩位研究者透過調查分析,發現了很多未曾見於姓氏專著的稀姓 :一類是各種字典裡找不到的字;另一類則是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釋, 而且讀音也不同,如朿 (音 “辣” ),陝西省安祿縣有分佈。

    其他罕見的姓氏還有漏、誤、簫、廟、蜜、汗、味、以、 露等。此外還發現了一些未曾見過的複姓。如“辜高” 、“張簡”、“相里”、“相望”等。現代華人使用的漢字姓氏還有待我們進一步去調查發現,尤其是那些還保持著漢唐古音的交通閉塞地區以及存在文字障礙的少數民族地區,肯定還有很多姓氏埋沒在民間。我們中華民族 到底有多少姓氏?這得由全中國的人口普查統計資料來回答了。中國姓氏發展的關鍵節點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清人張澍在《姓氏尋源》自序中寫道 : “草木祖根,山祖崑崙,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謂昧。”昧即糊塗,不明白,漆黑一團。 人生短短几十秋,來到世上不容易。

    人如果不知自己的血脈傳承,弄不清自己的祖根來源, 稀裡糊塗,度此一生,豈不悲乎! 尋根的終南捷徑就是追尋自己的姓氏譜系。 姓氏是人的符號標誌, 又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文化現象。每一個生活在 21 世紀的華人的姓氏符號都可以與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符號 聯絡起來,甚至可以追溯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 屈原賦騷, 首句即是 “帝高陽之苗裔兮” 。

    今天姓屈的現代人, 與這位兩千多年前行吟澤畔的楚國大詩人的姓氏符號是完全相同的。 由 今之“屈”姓上溯至屈原,再由屈原上溯至“帝高陽” ,這是一條多麼悠長多麼神秘而又多 麼動人心絃的尋根隧道!中國文化重現實,重今生,因而也就重來龍,重尋根。這就是為什 麼中國文化典籍中史、志、譜特別發達的原因。 中華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輻射光芒。聖哲相傳,代有輝光,文明古國,禮義名 邦。證明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千古長城、秦磚漢瓦、 敦煌壁藏、 典籍文獻等無以計數的實體文物與載體外, 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還有具體生動的體 現,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 悠悠的歷史已成了漆黑的天幕,讓我們每個人還能直接 “看到” 歷史的, 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積澱下來的姓氏,以及像繁星一般閃爍在夜幕中的歷史人物的 名字嗎? 中華姓氏,導源於上古,傳續至今世,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離合演化,殊為複雜。

    我以為考察中國姓氏發展與姓氏文化,以下幾點特別重要 :

    第一,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 無論是古代文獻資料還是現代少數民族中留存 的圖騰信仰,均已為這一點提供了佐證。 “姓”的本義是指源於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 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

    第二,現在的姓氏制度,確立於秦漢之際。西周—秦漢間由氏轉姓到姓、氏合一,是現 代中華姓氏來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現代華人的大多數“姓” 正是承襲了周代眾多 “氏”而來;而周代眾“氏”則來源於周王室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 ” “氏”的本義是指源於同一父性族祖的分出去的各支系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

    第三, 魏晉六朝的門閥制度造成了世家門第、 著姓庶姓的社會現象, 從而使作為人的個 體符號的姓氏有了高低貴賤之別。 這是中華姓氏史上的一段畸形歷史。 但由於當時姓氏世系 成為選官、婚姻的重要依據,故反過來又促進了姓氏之學與譜牒之書的研究編修。

    第四,相容幷包的華夏文化與古代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交融, 直接導致了大量胡姓漢化與 部分漢姓胡化, 而胡漢姓氏的混淆互化又反過來促進民族交融的步伐。 出於帝王意志與政治 目的的賜姓避諱,因戰亂人禍避難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訛而改姓,以及古代 複音姓氏單音化等,凡此種種,使中國姓氏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致使世系難辨,脈絡難清。

    同宗不一定同姓, 同姓不一定同宗,近代中華姓氏乃是包含著多種文化因素的結晶體。 一部 中華姓氏史是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共同演進的歷史,是中華文化史、社會史、制度史、民族史等的綜合產物。

    第五,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奉行厚德載物, 重生報本, 尋根歸宗, 更甚於世界其他民族, 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的血脈之源。 姓氏譜系生動地輻射出中國文化精神的強光, 尋根認祖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文化認同。 世紀之交, 世界各地的華人華裔回到中國故土尋根祭祖 歸宗,正是中國文化強大凝聚力的生動體現。當然,具體到“一家一姓之史”的家譜記載,華人歷來的做法還是有區別的 :對於遠祖,重其文化名位與歷史聲望,認同於普遍敬仰的 祖先形象,此為文化認同; 而對於近祖,則是重血緣世系,堅執“行吾所明,不行吾所不明” 的修譜原則,於近祖,如上溯至明、清時代的始遷祖,總要查考出個水落石出,將其血親衍 派勾勒得清清楚楚,此為血緣認同。 以上五個方面,構成了中國姓氏文化的主體內容與關鍵節點。

    中國姓氏當代形態 按照華人的傳統定式,姓是祖先所傳,名是父母所授,名字不合意,或可自取一個, 但姓是萬萬不能變更的。而如今,卻也有人對祖先傳承下來的姓氏採取輕率的“否定” ,不 但可以棄之不傳, 而且居然可以另造一個,甚至還有 “奧斯銳娜王” 這樣的 “姓—名” 結構。 時代畢竟不同了。 中國的姓氏制度自先秦一直髮展到今天, 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且不說 經過秦漢姓、氏合一,由氏成姓,姓氏世系已難以考辨;也不說歷史上因民族融合,少數民 族與漢族的姓氏互相轉化混淆,或因避諱、避禍、避事、音訛、省文、複音姓氏單音化等改 為新姓, 致使中國的姓氏已變得十分錯綜複雜。

    中華姓氏的當代形態又是怎樣呢?依據筆者 的拙見,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姓氏觀念開始淡化,出現“姓名”合一的趨勢。按照傳統觀念,姓氏代表的是家族、宗親、血緣。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共姓至上的群體原則,長期的古典社會形成了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綱常, 姓與祖宗、群體密切 相連,只有那些不肖子孫或被宗族除名出族的人才會改變自己的姓氏。一個人即使對家族再 不滿,也不會對自己的姓氏有意見。 家族觀念的劇變是因家庭結構的變化所致。在當今中國, 像曹雪芹筆下 《紅樓夢》 中的賈府、巴金筆下《家》中的高家那樣“四世同堂” 、“五世其昌”的傳統大家庭早已經解體, 由一對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 “核心家庭” 已成為當今家庭結構的主要成分,幾千年來以男 子為家族中心的傳統觀念也正在逐漸消亡。 家族制的破裂必然促使宗族觀念淡薄; 而商品經 濟的發展, 又促使人們以利益、價值等新的需求標準來確定人際關係, 傳統的以血緣關係按 宗族類別確定活動區域或交往物件則已退而居其次。

    於是,同一姓氏的房族內依親疏遠近和長幼輩分來界定尊卑的方式顯然已失去效力。 再加之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 親族間的關係 網大為簡化。

    在這種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動下,傳統的姓氏觀念產生了根本性的動搖,這表現在:

    (一)子承父姓的習俗已發生變化,子女可以從父姓,也可以從母姓,或以父母合姓作為 名字。有的甚至另取一個新的姓。

    (二)現代社會勿論姓氏,勿論性別,勿論門第,勿論家族,只有職務之分,而無尊卑之 別。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 (她)的智慧才幹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他 (她)姓什麼,出身什 麼家庭,已不甚重要。因之,姓氏僅對家庭具有意義,對整個社會來說,意義已不大,已不 再具有以前那樣嚴格的固定性,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姓氏,他人無權干涉。

    (三)“姓”、“名”合一的趨勢正在開始。這主要流行於知識分子群體。例如,有的作家、 藝術家長期使用固定的筆名、藝名,而原名卻被淡忘了。筆名可能是一個詞彙,如碧野、柳 青、田地,這就很難區別其中哪字是姓,哪字是名。李芾甘的筆名叫“巴金” ,到底是姓巴 名金, 還是就叫巴金而不必再分姓名,人們對此都不會深究。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著名書法 家啟功先生,並不姓啟,而是名叫啟功,由於長期以“啟功”行世,不少年輕人都以為啟功 先生姓“啟” 。隨著社會發展,我們的姓氏制度還將繼續發生變化。

    第二,姓氏分佈不平衡,大姓人口爆炸。中國古今使用的漢字姓氏,多達兩萬餘個。 但由於數千年的歷史發展演變, 各民族之間 的文化交融,古今大量姓氏已經廢棄不用, 由此造成中國姓氏在全民人口中分佈極不平衡的 狀況,表現為姓氏用字單調、大姓人口比例龐大等現象。根據1996年的資料,中國目前使用的漢字姓氏約為3600個,而在漢族中有 87%的人僅用了100個常用姓氏,也即在當時的全國11億人口中約有 9.5 億多人只用了 100 個姓氏。在這100個姓氏中,王、李、張等19個大姓的人口卻佔了漢族人口的 55.6%,也即全國大約有一半人口只使用這19個姓氏;而 在這19個大姓中,居於前三位的是王、 李、張三個“超級大姓” 其中以王姓最多,佔 7.25%;李姓第二,約佔 7.199%;張姓據三,佔 6.83%。這

    就是說全國約有2.7億的人只用了這三 個姓。 大姓之所以 “人滿為患” 是長期的歷史積澱造成的。 首先這些大姓在歷史上往往就是 “國 姓”或是世族望姓,人口一直較多。如排列在前面 19 個姓氏,曾為“國姓”者有 :李、劉、 趙、朱。李、劉、趙、朱四姓所立唐、漢、宋、明四朝,計為 1301 年,佔了自西周共和元 年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開始獲得儲存迄今共 2853 年的信史時代的 46%,幾近一半。

    這四姓 對於中國歷史、中國姓氏史的影響可謂大矣!19 個大姓中的其他姓氏, 有的也曾為 “帝王之姓” ,在歷史上也多是望姓大族。 這些“國 姓”和“望姓”長期以來一直為帝王將相之姓氏,聲勢大,影響廣,其人口也特別多;再加 上透過賜姓,有不少別的姓氏改為帝王之姓; 另外,還有不少人出於各種原因,也紛紛改為 這些“人多勢眾”的望姓。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姓氏,主要是少數民族姓氏,也還在改從這 些大姓。經過歷史的長期累積, 這些姓氏的人口急劇增加, 以至造成今天這樣的大姓人口 “爆 炸”的狀況。 第三,少數民族採用漢族姓氏已成一種普遍現象,這是當代中華姓氏的又一重要景觀。 我們中華民族是以漢族為主體, 由各少數民族經長期交匯融合形成的。

    在民族文化交融 過程中, 許多少數民族逐漸接受了漢文化影響, 將本民族原有的姓名制度改作漢族習慣的姓 名形式。 據《清稗類鈔》記載,清代有不少蒙、滿族的複音姓氏,如紐尚、覓諾、兀林歹、阿兒 剌、八魯忽刺、乞失迷兒、忽神忙兀歹、按攤脫脫裡、瓦只剌孫答裡、卜領勒 多禮作臺等,這些姓氏現在已大多不用了。佟佳氏改為“佟” ,瓜爾佳氏改為“關” ,馬 佳氏改為 “馬”,索綽羅氏改為 “索”,齊佳氏改為 “齊”,富察氏改為 “富”,納喇氏改為 “那”, 鈕祜祿氏改為“郎” ,, 少數民族姓氏符號的漢文化傾向,是各民族團結和睦、互相交融的自然結果。 但是,姓 氏畢竟是各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晶與個體的符號標誌, 沒有特定的需要是沒有必要簡單劃 一的。 同時,由於大量人口紛紛改為漢族的大姓, 由此也促成了當代中國姓名用字的趨同化 傾向,導致“同姓名”的人越來越多。

    相同血緣共有一個家姓氏、 家譜對於海外中華兒女尋根歸宗、 認同中國文化以致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有著特殊的價值。 近現代千千萬萬離鄉背井流寓海外客籍他國的華裔, 無一不把自己的姓氏與家譜 視作命根, 因為這是他們慎終追遠、 尋根謁祖證明自己的中國血統以區別於異國子民的最科 學、最可靠、最永久的依憑,也是中華兒女敦睦宗誼團結互助,在異域他方求生存求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

    在海外華人社群,到處都有“同姓宗親會”組織,各尊其所出之高祖為始祖,集合同姓 族屬,不論親疏,不分貧富,不究衍派,開展一系列旨在團結體恤、共謀發展的互助活動, 諸如災禍救助、獎學助學、喪弔奠儀、福利照顧、調解糾紛等,同時透過春秋祭祖、編修家 譜、修建宗祠等宗親大事將大家緊緊聯絡在一起。 今天, 海外宗親會這種狹隘的傳統角色已 經發生很大改變, 它們正與各地華人的宗鄉會館一起, 致力於儲存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與傳統價值觀,和居住國的其他各族團結合作,表現出現代華人的自信形象。 海外華人還儲存著中國姓氏文化的一些傳統習俗, 如姓氏堂號、 堂聯的使用, 以字輩為 後裔取名等。試以王姓為例,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臺灣、 香港地區的王姓華人, 凡遇春秋祭祖、 逢年過節以及紅白喜事, 不少人家就在門口懸掛出標 有本支出處的堂號燈籠,如“太原堂” 、“琅玡堂”、“三槐堂”、“開閩堂”等。也有直接將堂 號命名宗親會組織的, 如新加坡開閩王氏總會、 菲律賓太原王氏宗親總會、 馬來西亞檳城王 氏太原堂等。

    位於曼谷的泰國王氏大宗祠, 內有多幅王氏專用的姓氏堂聯, 其內容多為尋根 追祖,弘揚中華人文,敘述歷代祖先的不朽業績,如 : 遷史前稽軒昊由來遵遠祖;明圖可按姬王自昔證同宗。 廟貌莊嚴奕葉宗風源少昊;勳名鼎盛文章華胄溯琅玡。 凡海水所到的地方, 就有華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外華人人數激增,據有關統計 資料估算,迄今已超過 3000 萬人。

    全世界的華人不論身居何地,都是中華兒女,同屬中華 民族。“我們是相同的血緣共有一個家,黃面板的旗幟上寫著中華。”書同文,語同音,習同 俗,行同倫,共同的文化傳統、歷史記憶、風俗習慣以及姓氏符號等,把海外華人組成一個 文化共同體。 而一系列因姓氏而衍生的尋根追祖、 宗親睦族的民俗活動, 正是將海外華人組 合成一個文化共同體的重要內容與普遍能被接受的形式。 促使海外華人發起對故鄉、 對祖國、 對中華民族、 對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普遍的親和感和認同感, 保證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在異域 文化的強大包圍中長存不衰。

  • 4 # 匯史饕

    中國姓氏千千萬,其中最早的“姓”早已不能考證得到了。百家姓中的姓可以說都是有千年歷史考驗的。中國姓氏繁多,其中有些姓氏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人說最早的姓是遠古母系時候人們以自然的現象或實物“風,林,石,水,火”作為姓的姓。有人說是先秦時代的“姬”、“姜”、“姚”等。現在學界考古例證普遍認為“姬”、“姜”是最為古老的姓氏。但這也只是推論。

    根據文獻,五千多年以前的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姓氏。“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現在我們說人的姓氏都是連在一起的。姓氏代表的就是一個人所屬的姓,而先秦時代的姓,氏是有區別的。姓源於母系社會,同姓的代表是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最古老的姓都有一個女字偏旁。譬如“姬”、“姜”、“姚”等,這表明她們都是由不同的母系傳下來的。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而“氏”是按父系標示血緣關係而產生的。“氏”出現在“姓”之後。

    姓和氏的關係變化也反應了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變化。最開始只用姓作為血緣標示表明當時我們祖先還是母系社會,母權地位強大。而後面產生了“氏”表明母系社會衰弱,父系社會開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與氏有嚴格區別有同是共用說明當時母系社會已被父系社會替代,但是母權卻還有一定影響。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代才漸漸消亡。

    姓氏的起源有許多說法,而民間傳說更是繁雜。千百年來中華姓氏一直在不斷髮展,同姓不同源,同源不同姓的情況層出不窮。古今文獻收錄的姓氏有數千之多,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長久以來不斷產生新的姓氏而有的姓氏也逐步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現在我們能考證到古代先人們的姓氏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得感謝我們祖先一直有記史載譜的習慣。

    在中國姓氏文化中《百家姓》一直是影響最大的啟蒙教材。《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為錢塘一書生所作。《百家姓》把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韻文,使之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百家姓》的姓氏排名也很有意思,趙姓為首、是因為當時是趙家天下,錢、李分別是宋朝之前五代十國亂世中的吳越、南唐’皇帝的姓,而孫是當時吳越皇帝的正妃的姓。

    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姓氏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姓氏是每個人以及其家族的符號。中世紀歐洲的貴族有自己的族徽,觀其族徽就知道這個人所屬來源家族,族徽代表著家族的榮譽和形象。而作為華人的姓氏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屬於自己家族的族徽。從姓氏中我們可以知道自己自己的祖先來源,生活痕跡以及家族精神等等。它可以解讀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標記歷史人口遷移、反映時代文化特徵、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大意義。

  • 5 # 朱八戒CC

    中國是一個5000年的文明古國,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是中國獨有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遠古至今,中國姓氏有5000多種,流傳至今還有2000多種。而傳承千年屹立不倒的姓氏也有很多,這些華夏子孫分散在世界各地都有。

    李姓,世界華人當中最大的一個姓氏,人口總數在2億多,分佈範圍最廣。李家大唐王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讓世界各國來中國友好交流,令李姓輝煌顯赫。儘管王朝的毀滅而又歷經千年的風風雨雨,而李姓同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依然人丁興旺。

    劉姓,這一姓氏的歷史極為悠久,在中國各地的分佈範圍也很大。中國最大的民族是漢族,華人為漢人,中國文化為漢文化,中國字為漢字,中國語言為漢語,就是由於這一姓氏的開創和發展演變而來。漢高祖劉幫一統天下,開拓疆域,開創大漢王朝四百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盛世的偉大王朝。如今的劉氏家族,仍然是人才濟濟,精英輩出。

    張姓,有著神話的傳說,神秘的色彩。相傳玉皇大帝本姓張,張道陵開創道教被尊稱為張天師。張姓是中國的大姓家族,人丁最為興旺。能經歷千年的姓氏還有很多,如王姓,陳姓,趙姓,吳姓,錢姓,孔姓……等等。

  • 6 # 青城山上人

    說到姓氏文化,我淺談下李氏《尋根問祖》,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現人口己有一億左右,佔姓氏第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李姓人才輩出,就建立李氏政權,帝王有58位,將相名臣無數,名人燦若繁星,僅在二十五史中單獨立傳的就有1500多人。歷時長久,最為輝煌莫過於唐朝,唐朝自公元618年至907年,共歷21帝(含武則天),290年江山。從李利貞為得姓始祖起,至大唐高祖李淵,已是第56代了。從李利貞至今己有3120多年了。李姓始於商朝未年,是由理姓所改,而理姓的始祖是皋陶,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東夷族首領少吳氏的曾孫,生於曲阜,曾繼任東夷族首領,因曲阜為偃地,所以被賜偃姓。父系氏族社會後期,堯為部落聯盟領袖,選拔皋陶幫助治理天下,舜繼為部落聯盟領袖,任命皋陶為大理,(上古掌管刑獄的官)後稱理官,皋陶司法公正,天下人服,禹繼舜任後,認為皋陶最賢能,準備禪讓時,皋陶卻病逝了。皋陶子孫,世襲大理之職,到了商代,便以官職作為本族姓氏,稱為理氏。至商朝未年,紂王暴虐無道,沉緬女色,官民共怨,皋陶後裔理徵,出於忠心,勸紂王而被殺害,理徵妻契和氏聞訊帶幼子理利貞外逃,逃至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飢餓難忍,疲憊不堪,恰巧契和氏發現樹上有“木子"(李子)便摘來充飢保命,然後逃到苦縣安家。為感“木子”保命之功,也為躲紂王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理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這就是李姓的起源。李姓以皋陶為血緣始祖,以李利貞為得姓始祖,以李耳(老子,太上老君)為始祖。(末完待續)

  • 7 # L二哥

    李姓不僅僅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現人口己有一億左右,全世界姓氏第一位。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人才輩出,帝王將相名臣無數,名人燦若繁星,僅在二十五史中單獨立傳的就有1500多人。最為輝煌莫過於唐朝,唐朝自公元618年至907年,共歷21帝(含武則天),290年江山。從李利貞為得姓始祖起,至大唐高祖李淵,已是第56代了。

    禹繼舜任後,認為皋陶最賢能,後欲禪位於他,而理姓的始祖就是皋陶,皋陶子孫,世襲大理之職,到了商代,便以官職作為本族姓氏,稱為理氏。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皋陶孫理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這就是李姓的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李姓以皋陶為血緣始祖,以李利貞為得姓始祖,以李耳(老子,太上老君)為始祖。

    我姓李,我驕傲!

  • 8 # 忘記歷史就是犯罪

    雷(嫘)氏是多支雷氏中起源最早的一支。黃帝妻子中影響最大的那個姓嫘。後來,嫘氏有一支演化成雷氏。雷(嫘)氏家族早於黃帝,為黃帝生了許多後代。嫘與姬姒姚等上古姓一起成為上古九大姓。雷嫘氏乃天下第一姓。

  • 9 # 貽生

    上古時代的原始氏族,人們就有姓了,例如,姜,姬,姚,夏,殷,周,東門,南門,歐陽,東郭,西郭,南郭,北郭,商,陶,屠,巫,卜,施,柳,柚,花,伍,陸,萬,等,中國姓氏目前大約三千多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抽了一夜的煙什麼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