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將?
10
回覆列表
  • 1 # 潯陽鹹魚

    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自高祖太原起兵以來,外與突厥、吐蕃、高麗、日本、契丹、渤海、南詔、回鶻甚至阿拉伯帝國作戰,內定安史之亂、涇原兵變,以至於在所謂藩鎮割據時期,更在刀光劍影中彰顯出許多將領的文武才略。

    今天我想選兩位我喜歡的名將來進行簡單的介紹。

    薛仁貴

    薛仁貴是南北朝時猛將薛安都的後代,他出身貧寒,卻在唐太宗末年的遼東之役中成為了一匹新崛起的“黑馬”。在安市城下,一位白袍小將在正確的時間與地點,透過一身正確的打扮和“異於常人”的表現,成功吸引了厭倦沉暮氣息的太宗。

    【電視劇中的薛仁貴白袍形象】

    之所以會作出上述“厭倦沉暮氣息”的猜測,是因為在遼東戰事中,長孫無忌對太宗準備施行的親自突襲計策極力反對。正如太宗在回師之後對薛仁貴說的:“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曾經是沙場勇將的太宗,對“著奇服,大呼陷陣”的薛仁貴,格外垂青。而薛仁貴,自此得到了一個在宮中當差的機會。上天是很眷顧薛仁貴的,可不得不說,薛仁貴也是善於把握機會的人。

    永徽五年(654年)玄武門的大水,正是薛仁貴冒著生命危險警告內宮,才使高宗躲過一劫。但薛仁貴並不是個只滿足於取悅皇帝的武人。

    顯慶二年(657年),薛仁貴建議對西突厥各部施恩,以分化敵人內部、爭取盟友,為唐軍爭取到了泥熟等部的支援;

    顯慶三年( 658年),與程名振於貴端城擊敗高麗;

    顯慶四年(659年),在橫山、石城與高麗大戰,以高超的射術與過人的勇氣壓倒敵軍;

    顯慶四年(659年),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

    龍朔元年(661年),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鐵勒;

    乾封二年(667年),東征高麗,於次年攻陷平壤,滅高麗,置安東都護府;

    永淳元年(682年),在雲州之戰中殺退突厥。

    薛仁貴的聲名雖然過於其實際戰功,但以他為代表的大唐武將的精神卻更加有意義。

    蘇定方

    蘇定方其實算是薛仁貴的前輩,他生於隋文帝在位時期。在隋朝末年的動亂中,青年蘇定方參與了劉黑闥的麾下。

    唐朝建立之初,蘇定方作為敵對將領退居民間。直到唐太宗派李靖出征東突厥時,蘇定方被李靖提升為前鋒將軍,在突襲陰山的決戰中,他率領著敢死隊直衝可汗牙帳,使突厥軍心大亂,為之後李靖大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執行對高麗的騷擾政策時,蘇定方同樣取得了勝利。當程咬金被西突厥包圍時,蘇定方的救援無疑是一個扭轉戰局的因素。在顯慶二年(657年)的滅西突厥戰爭裡,作為主帥的蘇定方再無掣肘,以劣勢兵力屢敗阿史那賀魯,直追至中亞,最終將賀魯擒拿歸京,獻俘太廟。

    在烏海大敗吐蕃的同年,蘇定方再度出擊,西行至葉葉水,以出乎意料的神速擊潰了思結闕俟斤都曼,進一步穩固了唐朝政府在西域的決定宗主權。

    第二年,蘇定方東征北韓半島,滅亡新羅,並趁勝北上,直逼高麗平壤。要不是北方鐵勒的叛亂牽制了從遼東南下的唐軍,或許滅高麗之功不會在李績、薛仁貴身上,而將歸於蘇定方。

    蘇定方一生征戰無數,其作戰範圍橫跨東西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名震中外。可以說,一切所謂對於武臣的溢美之詞,放在蘇定方身上都不為過。

    正像陳元靚所說的:“邢公(蘇定方)禦侮,闞如虓虎。生執都曼,鉗驅賀魯。暨平百濟,凡攻皆取。伐國之功,焜耀千古。”

    歷數有唐一代:

    凌煙閣武臣李靖、李績功耀唐初;

    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繼而崛起;

    王忠嗣、郭子儀、李光弼於中唐大放光芒,尤其是李郭借安史之亂成為了挽救唐朝的中興功臣;

    涇原兵變,李晟、馬燧、渾瑊並稱三大將;

    元和中興,高崇文、李光顏、李愬一舉奪魁,號稱名將;

    及至晚唐江山漸落之時,仍有張議潮、高駢等重振榮光。

    正是唐朝的開放與包容,才能讓各族將軍們各展其才,為後世創造了一個看似美好的時代。從這裡說來,倒也極為難得。

  • 2 # 連環畫之家

    李靖,蘇定方,秦瓊,程咬金這些太又名的就不詳細說了。下面聊幾個稍微不那麼著名的。

    史大奈

    史大奈,看名字以為是漢人,其實人家本是突厥人,原名阿史那大奈,開始時為隋煬帝楊廣效力。在伐遼的戰役中多立戰功,被授為金紫光祿大夫。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於太原起兵,史大奈率領部眾投奔李淵。李淵進攻關中時,隋將桑顯和率領幾千名御林軍乘夜襲擊李淵的營地,李淵引軍退卻,這時候大奈立功啦!他率領幾百騎兵繞到桑顯和後面,大破桑顯和。李淵打下長安後,賞賜給史大奈錦帛五千匹,賜姓史。

    大業十四年(618年)至武德五年(622年),史大奈跟隨秦王李世民參與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戰役,屢立戰功。

    貞觀年間,官拜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食邑三百戶。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

    在《隋唐演義》中,史大奈原為番將,迷失在中原,投靠幽州總管羅藝,授為旗牌官,在順義村擺擂。後與張公謹、白顯道到濟南拜壽。在隋唐好漢排名中排第十五位,排在秦瓊之後。

    屈突通

    屈突通,隋唐時期名將,在凌煙閣二十四將排名第十二,屈突是複姓,人家並不是姓屈。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所以這位算是鮮卑人。在隋朝時他就是名將了,大業年間曾平定楊玄感叛亂,數次鎮壓農民起義。隋煬帝南巡江都,讓他鎮守長安。李淵起兵反隋之後,屈突通堅守潼關,兵敗被俘,後降唐,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後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論功第一,拜陝東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回朝後拜為工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後,復為檢校行臺僕射,鎮守洛陽。從此就一直擔任洛陽軍區總司令,直到因病逝世。死後諡曰忠。

    《新唐書》:“屈突通盡節於隋,而為唐忠臣,何哉?惟其一心,故事兩君而無嫌也。”

    從《新唐書》對屈突通的評價來看,屈突通對隋和唐都很忠心,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忠心,所以死後諡號也是忠。

    長孫順德

    長孫這個姓,很熟悉吧。長孫無忌,長孫皇后,出了不少名人。長孫一族,也不是漢人,是鮮卑人。長孫順德,算起來是還是長孫皇后的叔叔,在凌煙閣二十四將裡排名第十五。

    這位長孫大叔一開始也是在隋朝為官,後來為逃避高句麗戰役,投靠唐國公李淵,配合劉弘基負責募兵。李淵晉陽起兵後,拜為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生擒名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李淵稱帝后,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玄武門之變,長孫大叔也積極參與了,聯合秦叔寶等征討李建成餘黨。

    唐太宗即位後,也待他不薄啊,賜封一千二百戶。但是長孫大叔居然“居官貪賄,坐罪免官”。

    居官貪賄,坐罪免官,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麼大的官兒居然還貪一點兒小錢嗎?還真是。事情是這樣的:長孫順德在監督奴僕時,發現數奴聯合偷盜宮中財寶,依法應將這幾個奴僕斬首示眾。但是順德接受了這些人給他的賄賂—一些絲絹和金銀,他便將這件事壓下來,放過這幾個人。這件醜聞終於暴露出來,被宮廷大臣及奴僕都知道了。於是唐太宗對近臣說:“順德論身份是外戚,論功勞是開國元勳,地位高,爵祿厚,可以說富貴到家了吧。如果能多看些古今典藉,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鑑,以自己的言行為人民作出榜樣,我會與他一起共同享用國庫,他怎麼不守氣節不顧名譽,搞出貪汙受賄的醜聞呢?”按理應該將長孫順德下獄治罪,但是唐太宗思量再三,惋惜他的功勞,不忍心問罪,反而在宮殿上當眾賜給他幾十匹絲絹,以此刺激他的愧悔之心。李世民還真是仁慈,換了朱元璋早就把大叔咔嚓了。後來,大叔交友不慎,好朋友李孝常謀反,大叔受到牽連,被削去官職。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看名字像日本人。但他是百濟(位於北韓半島西南部)人,也是一員唐朝名將。黑齒常之的早年事蹟不詳,善於用兵,史稱其“驍勇有謀略”。在百濟任達率(百濟官名)兼郡將。降唐後數十年,黑齒常之屢建戰功,縱橫青藏所向披靡,數破突厥,威震天下,進爵燕國公。永昌元年,受酷吏周興誣陷,黑齒常之含冤自縊而死。

    哥舒翰

    哥舒是姓氏,出自南北朝時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哥舒翰是唐玄宗時期名將,多次大敗吐蕃,戰功赫赫,有“大唐第一戰神”之稱。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被起用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赴潼關拒敵。次年,被逼出師,於靈寶之戰中遭遇大敗。哥舒翰被安祿山俘虜。至德二載(757年),唐軍克復兩京,安慶緒逃往鄴城。臨行前,將哥舒翰殺害。

    李光弼

    李光弼,名字很正常,但他是契丹人,是中唐出色的統帥、軍事家,為平息安史之亂的主帥,史稱其“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他雖名氣不如郭子儀大,但其軍事才能不在郭子儀之下。李光弼足智多謀,在其戎馬生涯中,善於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他治軍威嚴而有方,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後,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改,而當他號令後,軍威更加威嚴。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舊唐書·李光弼傳》認為,即使是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也有所不如。這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反映出李光弼既擅長軍隊建設,又有出奇制勝的謀略,是難道的帥才,比起諸葛亮"長於治戎,少奇謀"要強。

    高仙芝

    高仙芝,名字也很正常,但他是高句麗人。顏值很高,又善於騎射,驍勇果敢。幼時隨父入唐。20歲時被授予將軍。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等職,封密雲郡公。

    吐蕃佔領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於天寶六年(747年)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出擊,智取小勃律,升安西節度使。天寶九載進攻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先約和,後突襲,生俘其國王和部眾。次年,石國引大食來攻,高仙芝出擊大食敗歸。後入朝,授開府儀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將軍。

    天寶十四年(756年),安祿山叛亂時,高仙芝以副統帥之職出征討叛逆,前線失利,退守潼關,為監軍宦官邊令誠誣陷殺害。

  • 3 #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前面的各位大神把李靖、蘇定方、薛仁貴、黑齒常之、高仙芝、郭子儀、李光弼都寫了,我只能寫個比較冷門的名將了。今天咱們要寫的這位是中唐時期很能打的一位,他的名字叫——馬燧!

    貞元十一年(795年),負責夜觀天象的司天臺,向唐德宗彙報告,“熒惑太白犯太微上將”,預兆國家將喪失擎天之柱。

    果然不足一月,馬燧於長安私宅中病逝,享年70歲。德宗為輟朝四日以示哀悼,追贈其為太尉(一作太傅),賜諡號“莊武”。

    其實,早在八年前,馬燧就因為一個嚴重的誤判身敗名裂,淡出了唐朝的軍事集團。1、平涼劫盟中的嚴重誤判。

    馬燧作為中唐最能打的幾個名將戰功屢屢,時任吐蕃大相尚結贊,都曾頗為忌憚的對部將說:“唐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除之。”

    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八月,尚結贊領兵大舉寇涇(今甘肅涇川)、隴(今陝西隴縣)、邠(今陝西彬縣)、寧(今甘肅寧縣)等州,“掠人畜,割禾稼,西境騷然”。

    當吐蕃兵鋒直抵鳳翔,被李晟在汧陽城(今陝西隴縣)設伏大敗而逃,尚結贊僅以身免。

    鳳翔、汧陽城和長安的位置關係

    踢上了李晟這塊鐵板後,尚結贊暫時斷了攻入關中的念頭,屯兵於鹽(陝西定邊)、夏(陝西靖邊)兩州等待機會。

    德宗李適趁機以馬燧為綏、銀、麟、勝招討使,帶領華州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遊瑰及鳳翔府各鎮軍隊聯合討伐。

    被寒冷氣候折磨得死去活來的尚結贊,趕緊遣使求和。他早就透過細作得知,馬燧雖然很能打,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愛財。

    尚結贊命大將論頰熱帶著重禮來見馬燧,請他從中斡旋兩國會盟之事。次年四月,馬燧帶著論頰熱入長安覲見,極力勸說德宗同意會盟,並願意以身家性命擔保。

    結果,這次會盟以尚結贊劫殺唐朝會盟使告終,史稱“平涼劫盟”。(詳見拙作《帝國的詭詐——崔希逸背盟攻殺、尚結贊平涼劫盟》)

    平涼劫盟後,唐蕃關係跌入谷底。德宗開始執行強硬的對蕃“三不政策”(不談合盟、不見蕃使、不接國書)。此後30餘年,兩國邊將各顯其能,大打出手。

    作為會盟的擔保人,馬燧被罷去兵權,封了個司徒兼侍中的閒差,窩在長安頤養天年。

    雖然平涼劫盟的誤判,讓馬燧身敗名裂,但他之前的累累戰功不應該被埋沒。

    作為一員縱橫沙場30餘年的宿將,馬燧至少有三大戰役打得極為驚豔,令人難以忘懷。

    這便是大敗汴州節度李靈曜之戰、吊打魏博節度田悅之戰、平定李懷光之戰。

    2、平定汴州之叛

    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河陽三城(故城在河南孟州市西)兵變,亂軍趕走了河陽節度使常休明,大肆搶掠周邊城鎮。

    唐廷將時任商州刺史的馬燧,提拔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命其帶兵平叛。

    次年五月,汴州(河南開封)大將李靈耀反叛,佔據州城,切斷漕運,向長安送表章要求封為節度使。

    唐代宗無奈之下,冊封李靈耀為汴州、宋州(河南睢陽)等八州節度留後。但李靈耀並不滿足,拒不受命,開始暗中勾結魏博節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派侄子田悅,率軍支援李靈耀,左右夾擊大敗唐將劉洽。

    河南河北兩地藩鎮連聲同氣,讓唐庭非常緊張。代宗命令馬燧和淮西節度使李忠臣聯合討伐李靈耀。

    可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懼怕河北藩鎮軍,逡巡不前不說,還聲稱遭受襲擊,焚營西逃。

    馬燧親自去見李忠臣,請求擔任前鋒,揮軍直逼汴州。

    李忠臣見馬燧進展順利,有心順手摘個勝利果實,便帶兵沿汴河南岸進軍,與馬燧沿北岸前進的行動相呼應。

    隨著,馬燧在西梁固痛擊李靈耀帳下大將張清。覺得形勢不妙的李靈耀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八千人的“餓糧軍”。

    可惜這支號稱王牌的部隊,依舊不是馬燧對手。

    在浚儀城附近,馬燧統領的河陽軍在平原地區硬撼“餓糧軍”。當面鑼對面鼓,結結實實給李靈耀上了一課,打得他抱頭鼠竄,河陽軍一戰成名。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見馬燧吊錘了李靈耀,趕緊命田悅領精兵兩萬馳援。

    應該說,河北藩鎮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很強。田悅揮師南下,連敗杜如江、李正己、劉洽、長孫全緒等人,乘勝逼進至汴州三十里處紮營。

    也該李忠臣倒黴,他本來準備順手摘個桃子,不成想田悅打到門口了。李忠臣只得整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唐軍與田悅交手。但在河北鐵騎的衝擊下,唐軍再度崩盤。

    無奈中,李忠臣只能向他眼中的小字輩馬燧求救。

    馬燧帶四千兵卒星夜趕來,夜襲田悅大營,黑暗中田悅匹馬而逃。李靈耀聽說田悅逃走,也連夜帶著百餘名衛士落荒而逃。

    收復汴州後,馬燧將戰功讓與李忠臣,帶兵在城外紮營。

    果不出馬燧所料,生性暴躁的李忠臣不但獨吞了戰功,還找藉口殺了與之爭功的宋州刺史李僧惠。

    馬燧看到李忠臣此人不值得為伴,便帶軍返回了河陽三城。

    3、吊打魏博節度田悅

    大曆十四年(779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去世。臨終前,他覺得兒子孱弱,便讓侄子田悅襲任節度使。

    此事,開唐朝藩鎮節度使子孫世襲之先河。

    田悅世襲魏博節度使之初,為了穩定人心,表現的很恭順。但馬燧早就看透了他的本質,上表聲稱他早晚必反。

    作為直接面對河北藩鎮的河東節度使,馬燧開始在太原苦練精兵,以備不時之需。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田悅果然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成德節度使李惟嶽一起反叛。

    德宗命馬燧率步、騎兩萬人和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行營兵馬使李晟會合平叛。

    十一月,馬燧率軍抵達邯鄲,田悅派大將楊朝光率兵萬名,在雙岡建東西並列的兩個營寨抵禦。

    馬燧率李抱真、李晟直撲楊朝光營寨,田悅對部下說:“楊朝光守營士兵萬人,即使馬燧用全部精兵進攻。數日內也不可能攻下。等我攻下臨洺,回師夾攻,唐軍必敗。”

    田悅的預見並沒有錯,唐軍在楊朝光營寨外進攻數日未能得手。田悅得知唐軍受挫,親率一萬多人趕來增援。

    馬燧命大將李自良、李奉國率騎兵會同神策軍在雙岡外阻擊,他下令道:“讓田悅過來,立斬你們!”

    同時,馬燧命人將剛剛打造好的燃火車推出,趁著風勢火燒了楊朝光的營寨。唐軍趁機攻入,斬殺楊朝光和大將盧子昌,斬首五千餘級。

    田悅見楊朝光營中火起,心知不妙,連忙撤回臨洺,整頓全軍準備決戰。

    馬燧趕到臨洺城下與河北叛軍接戰一百餘次。田悅軍大敗,斬首一萬餘級,繳獲糧食三十萬斛。

    建中三年(782年)正月,田悅面對唐軍壓力,向淄青節度使李納、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求救。

    李納派大將衛俊率軍一萬趕來救援,李惟嶽也派兵三千前來。田悅召集被打散計程車兵兩萬多人,在洹水築堡壘,淄青軍隊駐紮在他的東邊,成德軍隊駐紮在他的西邊,互相呼應。

    馬燧率領唐軍於漳河岸邊紮營,田悅事先在派大將王光進,在漳河橋樑邊築城固守,堵住唐軍過河之路。

    唐軍數次搶渡漳河不成,損失頗大。

    為此,馬燧派人在河道上游,將幾百輛軍車用鐵鎖相連,車上裝滿土石,順利截斷了水流湍急的漳河。

    唐軍強渡漳河後,營中存糧已少,將領們都建議馬燧在漳河固守等待補給。

    可馬燧卻命各軍只帶十天口糧,繼續前插與田悅隔洹水對峙。

    李抱真和李芃都趕來詢問,“為何糧少卻深入敵區?”

    馬燧答道:“糧少只能速戰,兵法說調動敵人,而不受敵人擺佈。現在田悅和淄青、恆州三支軍隊互相呼應,用意就是堅守不出,等我軍糧盡。如果我們攻敵必救之處,田悅一定會出戰。我們就在野戰中擊潰之。”

    洹水與臨洺、魏州的位置關係

    唐軍渡過洹水後,田悅果然堅守不出。

    馬燧命各軍半夜吃飯,雞叫前擊鼓吹號直奔魏州。但同時,馬燧也發下將令:“各軍聽到敵軍追來,即刻掉頭列陣,與叛軍野戰。”

    隨後,他又安排一百名騎兵準備柴草火種,埋伏在河旁密林中。如果看到田悅軍過河追擊,就放火燒橋。

    唐軍不過走了十幾裡,田悅就帶著淄青、恆州步騎兵四萬多人過橋追來。

    馬燧走到陣前,召募五千死士分列左右,等田悅急匆匆的趕到。馬燧二話不說,親自帶著死士發動突襲,田悅措手不及陣腳大亂。

    河東軍戰勝後,神策、昭義、河陽各軍掉頭合擊,田悅軍大敗。等到叛軍逃至洹水邊,浮橋早已燒掉。

    叛軍自相踐踏,淹死的不計其數,唐軍擊殺大將孫晉卿、安墨啜,斬首兩萬餘級,俘虜三千餘人,淄青兵死亡殆盡,屍體相疊三十多里。

    田悅帶著一千多殘兵敗將逃到魏州。

    田悅逃至魏州閉門堅守,朱滔(幽州盧龍軍節度使)與王武俊(恆冀都團練觀察使)聯軍五萬救援。

    唐德宗派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朔方軍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增援馬燧。當時,馬燧已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列宰閣。

    按常理說,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應受馬燧節制,但李懷光仗著朔方軍戰鬥力強橫,根本不把馬燧聯軍放在眼裡。

    他不聽馬燧的將令,擅自出戰朱滔的幽州兵,招致大敗。

    此時,馬燧軍中存糧已盡,只得退駐魏縣,削平河北藩鎮的努力再度失敗。

    河中府地圖

    4、一月而平李懷光

    興元元年(784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亂,擄掠涇陽、三原、富平等地後,盤踞在河中(山西運城地區)。

    李懷光手下的朔方軍本是郭子儀舊部,多年以來一直在西部與吐蕃交戰,是唐庭手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因此,李懷光之叛比任何節度使叛亂都更為危險。

    危難之中,馬燧主動向唐德宗請纓,並放出豪言:“給臣一個月糧草,臣為陛下討平河中!”

    德宗聽後大喜,命侍中渾瑊、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韓遊瑰、鄜坊節度唐朝臣,一起配合馬燧共討李懷光。

    馬燧兵至同州長春宮(陝西大荔縣朝邑鎮)時,駱元光與渾瑊已經屢敗於李懷光部將徐庭光之手。

    長安、長春宮、河中府位置關係

    馬燧考慮到長春宮三面懸崖的險要地形,以及朔方軍的優良傳統,決定以懷柔之策招降徐庭光。

    他單騎來至城下徐廷光早就聽說過馬燧的威名,在身上躬身施禮。馬燧高喊道:“朔方軍在太師(郭子儀)率領下,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還天子,天下無不敬仰。今天如何與佞臣賊子走在一起?太師泉下有知,定然為之羞愧。你等有何面目去見太師?!”

    朔方將士本就不願叛亂,聽聞馬燧之言,無不扶胸痛哭。

    這時,馬燧又做出一個驚人之舉。

    他向前走了幾步,撕開衣襟露出胸膛,對著城上喊道:“這裡距離不遠,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就一箭射死我吧!”(燧又曰:“爾以吾言不誠,今相去不遠數步,爾當射我!”乃披襟示之)

    見到馬燧之舉,城上城下哭作一片。

    徐廷光令人開城投降,朔方將士歡聲雷動,大呼:“復為大唐子民矣!”(吾輩復得為王人矣)

    此後,在馬燧的感召下,沿途叛軍紛紛歸降,僅用二十七天,便殺至叛軍腹地。

    朔方將領牛名俊,割下李懷光的頭投降。這場震動唐朝的叛亂,不到一月便被馬燧平定。

    事後,名將渾瑊私下對部將說:“我曾認為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一直奇怪,他能多次地擊敗田悅。現看他用兵料敵,我比他差得遠!”

    (渾瑊由是服燧,私謂參佐曰:“予嘗謂馬公用兵與予不相遠,但警怪累敗田悅;今觀其行兵料敵,吾不迨遠矣!”)

    李泌出山圖

    正是因為馬燧的累累戰功,平涼劫盟後,德宗招李泌入朝為相。李泌入相後第一件事,就是力保李晟、馬燧二人的功名。

    他帶著李晟、馬燧、柳渾(皆因反對平涼會盟被貶)入見德宗,說道:“李晟、馬燧有大功於國,聞有讒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無虞,願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天下就可以安定。”

    德宗說:“卿所言實為國家之大計。朕當書紳,二大臣亦當共保之”,李晟、馬燧皆痛哭拜謝。

    貞元五年(789年)九月,馬燧和李晟凌煙閣上繪像,列於開國元勳之後。

    貞元九年(793年)十月,德宗再度召見馬燧,因馬燧常年在外征戰患有足疾,德宗特地允許不拜就座。

    當時太尉李晟剛去世,德宗哽咽著對馬燧說:“從前你和李晟一起來,現在只見到你了,不免覺得難過。”

    馬燧伏地痛哭,退出時因腿腳不便倒在地上,德宗親自扶起,送到臺階邊。

    縱觀馬燧一生,曾極盡榮耀,也曾無比落寞。但他在平定藩鎮反叛過程中的不世之功,不應該因為平涼劫盟的那個誤判,而被我們遺忘。
  • 4 # 每日一段歷史

    雪夜定蔡州的李愬,這個夠冷門不?

    說起李愬他爹,名氣比他大,就是唐德宗時代平定朱泚之亂,官拜西平郡王的李晟。李愬是將門之子,貨真價實官二代,就算無所作為也足以富貴終生,不想人家是個上進青年,沒事時就習文練武,每天琢磨怎麼超越他爹,終於引起了皇帝唐憲宗的重視。

    說起唐憲宗,就要回過頭說說他爺唐德宗,德宗皇帝李適也是個神人,在位前半場,希望藉助藩鎮制約藩鎮,結果搞出朱泚之亂,差點讓唐朝提前滅亡。在位後半場,徹底傷心的李適先生從此不再信任完整的男人,轉而把兵權交給了死太監,從此藩鎮軍閥和死太監這兩類禍害伴隨大唐王朝終身。

    到唐憲宗時代,唐朝的疆域可謂支離破碎,從潼關以東到處是獨立的藩鎮,其中吳家的淮西地區已經搞獨立搞了三十多年,都傳到了第三代吳元濟手裡,儼然就是個獨立王國。胸懷大志,希望把他爺留下的政治負債徹底清算的唐憲宗想從淮西下手,殺雞儆猴,組織了淮西討伐軍,接連幾個大將吃癟之後,他想到了李愬同志。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6年),李愬被任命為唐,隨,鄧三州節度使,走馬上任。到崗後,李愬針對幾位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毫無壓力,大搞聲色犬馬,使得淮西叛軍以為他不過是個酒色之徒,因而放鬆了戒備。不料隔年李愬調集精銳部隊,步步為營,接連攻陷叛軍外圍據點,把淮西敵軍的老巢蔡州孤立起來。

    元和十三年(公元817年)十月初十,大雪紛飛,天沒亮,唐軍突然接到命令,要求立即出發攻擊叛軍,全體官兵睡意朦朧,一邊嘀咕著李大人又要做大死,一邊匆忙趕路。到傍晚,唐軍趕到蔡州三十五里外的張柴村,把負責警備的叛軍一鍋端,大家才鬆口氣,以為該喝慶功酒了,不料李愬下了新的命令:全軍乘夜色直搗蔡州。

    接到這命令的官軍真的有點慌,本想偷個塔見好就收,沒想到李大人要帶大家玩命,於是萬把人的官軍上演一波死亡行軍,一路上凍死凍傷的不在少數。到半夜時分,終於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蔡州城外。

    好巧不巧蔡州城門口有個池塘,池塘裡有好多鴨子和鵝,可能是叛軍打算養了過年吃的,李愬命人把鴨鵝打得咕呱亂叫,掩護唐軍悄然登上城頭。十一日清晨,唐軍攻克蔡州外城,吳元濟醒來還以為是在外的叛軍回來索取冬衣,結果發現唐軍打到了家門口,而且還在門口放火。隔天,害怕變成叫花雞的吳元濟宣佈投降。(雖然最後還是被帶到長安給切開晾著。)

    淮西平定,天下震動,盧龍,成德,橫海,淄青等藩鎮害怕成為下一個淮西,先後宣佈效忠中央。十一月初三,憲宗下詔任命李愬為檢校尚書左僕射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八州觀察使,加勳上柱國,封涼國公。努力奮鬥二十年後,有志青年李愬終於超越了他爸,成為了大唐其他有志青年的偶像。

  • 5 # 狂奔的蝸牛128425684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舉足輕重,當時世界40%的gtp都來自唐朝,有著極豐富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文人文化,當然也少不了有很多的名將,我只列舉一些,其他的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衛國公李靖,大將軍郭子儀,薛仁貴。名將尉遲恭,秦叔寶,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好用的補水噴霧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