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朝的長老

    赤壁之戰的失敗給曹操的人生蒙上了很大的汙點,而且赤壁之戰前夕賈詡是反對發動戰爭的,但是曹操為什麼非要急著發動赤壁之戰呢?

    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曹操一路追趕劉備,把劉備殺的一敗塗地,而劉備只能狼狽逃竄。所以此時的劉備已如喪家之犬,曹操可以輕易的消滅他。

    如果曹操不乘勝追擊的話很可能會給劉備帶來喘息的機會,等到劉備緩過來勁兒的時候那麼曹操再攻打劉備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了!

    曹操年紀大了,等不及了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公元208年,此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在現在來看可能53歲還是很能幹的,但是在古代53歲已經是暮年了,隨時都可能會駕鶴西去的,所以此時的曹操肯定是等不及了。

    而且曹操即便是赤壁之戰大勝的話,依然有很多地方沒有統一。比如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超和韓遂等。所以曹操若想一統天下,必須要儘快,不然他的年紀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再一統天下了。

    曹操太過得意了

    在曹操看來當時的劉備已經被自己打成了喪家之犬,滅他根本就是不費吹灰之力。而江東的孫權勢力也遠不及自己,孫權很有可能會投降自己。即便是孫權不投降自己,肯定也不敢和自己作對,此時的曹操太過得意了。

    然而曹操還是失算了,一個周公瑾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而且讓曹操失去了荊州,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此時曹操發動赤壁之戰也並不是不無道理的,如果沒有周公瑾的存在,曹操很可能會大獲全勝也說不定!

  • 2 # 不倒翁78442

    曹操在三國裡,軍事謀略可數上等角色,在赤壁之戰中,他是可操勝卷的。曹操的失敗,是他犯了兩大錯誤:①中了周瑜的離間計,錯殺了水軍得力大將蔡瑁和張允。這個錯誤就使赤壁之戰丟了一半的勝算;②曹操大意認為冬天沒有東風,有人提醒他提防用風火攻,他不採納,反而"傲"氣十足,,傲兵(人)必敗。天是有不測之風雲,曹操按照他的軍事謀略來講,犯了一個太低階的錯誤。如果曹操不犯這兩大錯誤,赤壁之戰,曹操穩操勝卷。

  • 3 # 四川達州人

    可是,當時人卻不這麼認為。

    208年,曹操南征劉表。此時曹操已經基本平定北方,如圖,下一個目標,當然是曹操認為虛名無實的劉表。對不起,蝸居新野的劉備根本不在曹操的計劃之中。

    這個時候,曹操徹底殲滅殘袁,氣勢正是如日中天,掌握幽並青冀徐豫兗司雍,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錢糧,又控制漢獻帝。

    何說此時曹操沒有天時呢?

    荊州陸地與北方相連,核心地區的襄樊就直接處於曹操佔領的南陽威脅之下。

    事實上,曹軍於208年7月開始南征,劉表聽到這訊息竟然憂懼而死(或者是巧合),劉琮在蒯越蔡瑁等人推動下投降,曹軍兵不血刃佔領荊州,又怎麼能說沒有地利人和?

    至於赤壁之戰失敗,那與南征劉表屬於兩個戰役目標好不好?

    曹操208年8月佔領襄陽,輕鬆獲勝之後尋求下一步進攻江東,擴大南征戰果,也是必然的延伸行動。總不能幾十萬大軍白來荊州,徒費錢糧吧?

  • 4 # 歷史笑春風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了。因此,曹操受到了很多指責。可是,如果我們回過頭認真審視這場戰役,曹操真的沒有取勝的機會嗎?

    說曹操天時地利都不利,這是不確切的。我們可以從張昭勸說孫權的話裡,得出曹操既佔天時又佔地利的真相。

    議者鹹曰:“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孫權的部下計議的時候,已經把一切都計議在內了。這裡,地利是指長江。曹操佔領荊州後,就佔據了長江的上游。而且又擁有了劉表長期建設的水軍,更是對孫權威脅很大。

    如果我們在後世取江南的戰例中找相似的戰例,可以參見元朝滅宋,曾國藩滅太平天國的戰例。都是佔據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獲得成功的。因此,說曹操不佔地利是不公允的。

    而天時,當時是冬天,這個時候西北風盛行。曹操佔據上風頭,又有強大的水陸軍隊,不能說不佔天時。

    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天時地利都佔,形勢十分有利。這才是孫權猶豫,群臣建議投降的原因。

    但是,曹操最後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敗在人和上。

    曹操雖然佔領了荊州,但是,在一個戰役結束後,沒有進行戰役間的休整,就急忙投入另一個戰役,這犯了兵家大忌。

    這樣,他收編的這些劉表的軍隊、領地、民眾,都沒有進行消化。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不但不能形成合力,還讓自己的兵力分散。

    面對東吳,曹操又過於自滿。他認為東吳孫權年幼,他的手下有很多歸降的呼聲,江東很可能不戰而下。所以沒有做很精細的準備,不論是戰略還是戰術上都犯了巨大的錯誤,造成了赤壁之戰的失敗。

    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雖然佔有天時地利,但是由於他的驕傲自滿,喪失了人和,最終走向了失敗。

  • 5 # 劉坤忠120

    200年自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大增,幾年間徹底肅清袁紹殘餘勢力。消滅北方大小割劇諸侯,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勝利歸來,意氣風發。此時曹操已一統中原,天下只有雍涼的馬騰韓遂,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荊州的劉表劉備,江東的孫權尚未平定。。。208年春,曹操率83萬大軍下江南(實際20萬左右),從宛城征伐荊州。駐守新野的劉備首當其衝,劉備一萬人馬怎抵擋得住曹操幾十萬大軍,帶領百姓主動撤離。曹操令五千虎豹騎一路追殺,劉備過襄城到南郡。此時劉表已死,劉琮繼任荊州牧,曹軍勢大,劉琮不戰自降。曹操接收荊州水陸人馬近十萬人,以蔡瑁張允為水軍都督,訓練水軍,準備大軍乘船直下江東,討伐孫權。曹操檄文孫權,要他歸順,不失封侯。江東一片慌亂,或戰或降,舉棋不定。劉備軍師諸葛亮堅定聯孫抗曹,過江舌戰群儒,周瑜也從才桑趕回,堅定了孫權抗曹信心。周瑜諸葛亮聯合制定作戰方針,東吳出兵五萬,劉備一萬,關羽水軍一萬,劉琦江夏水軍一萬,二人同心,用以攻。蔣幹向曹操自薦到江東打探軍情,周瑜作用反間計使曹操殺了蔡瑁張允,曹操水軍失去了應有的戰鬥力。。。曹操北方的戰騎馳騁疆場,到江南水鄉澤國失去了用武之地,從陸路濘泥的小道征伐江東根本行不通,只能大軍乘船順江而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相遇,時起東南風,周瑜令士兵用帶油火箭射向曹操連環大船,風助火威,曹操大軍全部葬身火海之中。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十死八九,領著殘軍回到許都。曹操下江南佔居了天時地利,曹操是盛勢而下,兵不血刃佔領了荊州,大軍居在大江上游,順勢而下,佔居了有利地勢,赤壁之戰也是孫劉聯軍主動發起攻擊的。此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 6 # 是阿維啊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確實是天時地利全都沒有佔到什麼好處。當然,今天或許《三國演義》這樣的作品確實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所以許多人將其中的故事竟然都當成是真的了,但是其實和歷史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赤壁之戰的問題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雄心。但是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北方士兵確實不適合水上作戰,儘管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但是效果確實沒有那麼好。

    還有就是在赤壁之前,在曹操的屬地實際上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傷寒疫,這個也是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可以說在此之前,曹操最擔心的事情應該就是這一件事情了。當時的開封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死了有好幾百萬人,這其實對於軍心,還有軍隊的一些其他的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孫劉聯盟

    另一方面那就是孫權還有劉備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就在那裡坐以待斃了,他們也是在積極的應對,而且相對於曹操,他們長期的駐紮在此地,無論是地域的適應程度還是其他的方面都是要強於曹操的。

    還有就是計策上的厲害之處,孫權真的是一位十分厲害的將領,還有諸葛亮更是不用說,最後火燒赤壁的時候還有著上天的合作。

    不過曹操這一次確實還是有些自負了,帶著一群不懂水戰鬥將士貿然的就開拔了,最後還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 7 # 塵子渝

    謬論,實際上赤壁之戰,曹操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甚至所謂的黃蓋詐降火燒赤壁,也只是讓曹操損失了一部分兵力,並非再無一戰之力。

    無論在《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之中,曹操敗退的最大原因是瘟疫疾病。

    資治通鑑: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張昭等人的勸降一片的言論中就說的非常清楚,天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打敗袁紹,迫降荊州,可謂聲名和威望都達到頂點,江東一片降聲,連孫策的託孤重臣“內事不決問張昭”的張昭都帶頭投降可見曹操的威名之盛。地利曹操兵不刃血拿下劉表的遺產,還處於長江上游攻擊處於長江下游的江東更加容易便捷。要知道從孫堅、孫策再到孫權僅僅打一個江夏黃祖都久戰無果,更何況是全盤接收荊州遺產的曹操呢?人和更不用說了,孫權和江東世家之間的矛盾一直到東吳滅亡也從未消停,孫劉之間也是各懷心思。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拮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因此,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軍事統帥,足以相信自己的優勢拿下江東是手到擒來的。曹操實際上不僅是兵力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也是全面佔優的。

    那麼曹操為何會失敗?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瘟疫之外,曹操集團志得意滿,曹操本人得意洋洋操之過急,容不下反對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曹營實際上不少明白人,程昱和賈詡就都建議過曹操,知道曹操雖然看似全面佔優,但是軍事戰爭很多時候就會出意外,比如說東南風在學者陳文德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就解釋了洞庭湖一帶,天氣晴朗是有可能掛逆風東南風的,但實際上戰機稍縱即逝,颳起東南風的機率和抽中六合彩差不多。

    因此賈詡建議了一條最穩妥的計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先穩定荊州,安撫百姓,穩定人心,不要急下江東的建議,曹操無奈不聽。程昱認為孫權必定和劉備合力抗曹,曹操又不信。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程昱:論者以為孫權必殺備,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權果多與備兵,以御太祖。

    若是曹操能正確聽取部下意見,赤壁之戰不急於求成,孫權最終胳膊拗不過大腿,而劉備估計也只得去交州當猴子了。實際上連劉備本人都不看好孫權,早就聯絡好了在交州蒼梧太守吳巨,準備繼續在交州豎起抗曹大旗。

    曹操後來說若奉孝在此,當不致孤至此,實際上和諸葛亮說若法孝直在此,可以阻攔劉備伐吳是一回事,不是沒有明白人,而是明白人勸不住一意孤行的君主。

  • 8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典型的以成敗論英雄!曹操得荊州前後,在赤壁之戰前,劉璋已經派張松和曹操洽談歸順之意了,不過曹操當時有點翹尾巴,沒答應張松的要求,才發生了變數(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張松在赤壁之戰以後見曹操,曹操剛敗,劉璋歸順,曹操自然喜出望外,肯定會答應劉璋、張松的條件,所以三國演義在此事上造假了。)孫權手下,一開始,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佔領了輿論陣地,而且勢力龐大(從張昭雖然主張過投降,犯了路線錯誤,但東吳文臣之首的地位沒改變,可見一斑。),曹操此時,只看大勢,自然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優勢面。

    曹操赤壁之敗,一半是因為不習水戰,一半是瘟疫爆發,再加上遇上的對手又是第一流的軍政集團,才失敗的。

    所以,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曹操赤壁之敗這個事實,但不能認定曹操政策錯誤。否則,曹操不進攻孫權,那劉備在荊州領導反曹勢力和曹操打游擊,孫權整合江東加強集權,結果可能還是一樣。

    可以明確曹操此時犯的錯誤,就是沒答應張松代表劉璋提出的歸順條件。但赤壁之戰後,劉璋也改變了態度,要和劉備、孫權建立江南統一戰線,對抗曹操了!這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後果。

  • 9 # 小小的酸奶

    我其實不太認同題主所說的,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是處在天時地利都不利的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很順利的得到劉琮的投降,在長坂坡追趕著劉備,其實一切都是順風順水的。

    再說天時地利,天時無非就是因為赤壁之戰的時候颳起了東南風,要說當時已經進入冬季,按照北方的習慣,早就西北風吹得呼呼響,曹操不熟悉南方長江上的情況,這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在曹操看來天時是對自己有利。地利的話無非就是長江天險,但是兩軍各在長江一岸,其實就是共同佔據了長江天險,而且曹操透過戰船相連的辦法儘可能的減少北方將士暈船的現象。因此在地利上,曹操也並不算沒有地利。

    我們後人普遍會提出“曹操為什麼要發動赤壁之戰”這個問題,無非就是看到了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結果,並造成後來的三分天下。那麼如果曹操贏了呢,我們就是不是該稱讚曹操的英明果決。這就和袁紹發動官渡之戰,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一樣。我們都只看到了結果,如果從頭到尾深入瞭解就會有不同的想法。這都只是唯結果論。

    在奪下荊州後,賈詡是勸過曹操見好就收,退兵回許昌修整,待到來年再戰,但是曹操沒有聽從。我在這裡就只能簡單猜測一下曹操的想法。

    第一,統一天下的誘惑實在太大。

    我們認為孫劉聯軍贏下了赤壁之戰,是阻止了一個盛世的到來,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說曹操贏得此戰必將統一天下。當然事實也正是如此,曹操當時已經佔領了大漢十三州之中的九州,剩下的只有幾個邊陲之地,難以發起有效的抵抗。可以這麼說,只要贏下與江東的這場戰役,江東可一股而下,順帶著還可以逼降交州。來年將涼州與益州平定,天下就可以一統,亂世也正式終結。

    這個功勞足以媲美漢初高祖劉邦與漢光武帝劉秀,不能不讓曹操不心動。人活在世上,要麼為財。要麼為權,像曹操兩者都不缺,那必然是要留名史冊啊。

    第二,近幾年的順風順水讓曹操有點飄了。

    曹操成為諸侯後最大的挫折就是呂布偷襲兗州,差點讓曹操無家可歸,曹操還曾有過投靠袁紹的想法。可想而知,當時的曹操有多麼困難。

    可是度過這道坎後,曹操可以算的上是一帆風順,尤其是成功的奉迎天子到許昌後。滅袁術,除呂布,降張繡,敗袁紹,定河北,平烏桓,下荊州,一切的一切都太過順利,使得曹操也變得驕傲自大起來,沒能對江東有足夠的重視,尤其江東的掌控人還是自己的小輩,而且是一個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

    第三,江東內部有著大量的投降派。

    江東內部很多文臣包括張昭,都是主降的。他們認為曹操所率領的軍隊是屬於王師,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朝廷,這些文臣還是更加希望進入中樞。曹操必然也是這麼認為的,這點從荊州文武的表現就可以猜測一二。曹操手中的天子就是最大的依仗。

    我們從結果上看,赤壁之戰曹操是敗了,但是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實在是不言而喻。人生無非是一場賭博,曹操發動這場戰爭更是一場豪賭,勝則一統天下,敗就是天下三分。

  • 10 # 歷史哨聲

    赤壁之戰曹操佔據了優勢,否則東吳大臣們也不至於一片投降之聲,不存在天時地利上的不利 曹操唯一估計錯誤的是風向

    中國北部刮的是西北風,這下曹操所熟悉的。但赤壁之戰時,江南刮的是東南風,風向完全相反。

    要知道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12月的冬季。12月赤壁竟然刮東南風,不要說曹操沒有想到,你能想到嗎?

    《山陽公載記》中曹操感嘆:

    “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曹操說的不是燒船,而是放火燒野草。當時是東南風,孫劉放火燒野草,東南風推動野草向西北方向燒。曹操將面臨前有華容道泥濘不得過、後有大火順著野草燒過來的困境。

    孫劉雖然之後也放火燒野草,但時間上就來不及,因為曹操已經過了華容道。放火就沒有意義了。

    赤壁之戰的幾個疑問:

    1、曹操的船是誰燒的?

    劉備燒的。

    《山陽公載記》記錄是劉備燒的:

    “公船艦為備所燒”

    《三國志 先主傳》同樣記錄是劉備燒曹操的船: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曹操自己燒的。

    《三國志 郭嘉傳》記錄是曹操自己燒的: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

    《三國志 吳主傳》:

    “公燒其餘船引退”

    《江表傳》記錄曹操給孫權的信中說是自己燒船的: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周瑜燒的。

    《三國志 周瑜傳》記錄是周瑜燒的:

    “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

    《英雄記》、《江表傳》都記錄是周瑜燒的。

    2、赤壁之戰曹操之敗是因為燒船,還是因為瘟疫?

    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基本都是認為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是因為船被燒所導致的。

    《三國志 周瑜傳》記錄赤壁之戰是因為燒純。但《武帝紀》和《先主傳》中記錄曹操在赤壁之戰只是受到挫折,曹操撤軍主要是因為瘟疫。

    《武帝紀》: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先主傳》: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吳主傳》:

    “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傳記都記錄是曹操先被挫敗,然後因為瘟疫而撤軍北迴。唯獨周瑜傳說是因為燒船而敗。

    3、孫劉聯軍的主帥是誰?

    一般都認為周瑜是主帥。但《武帝紀》只提到劉備,而無一句提及周瑜。

    但主動權都是在劉備手中:

    1、和東吳結盟是劉備的決策,劉備地位比周瑜高,雖然周瑜兵多;

    2、劉備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在劉琦死後,劉備為荊州牧,“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從孫權需要劉備上表為徐州牧,說明孫權雖然軍事實力強,但政治地位不高。

    3、赤壁之戰,獲利最大的是劉備:佔荊州、入蜀、奪漢中,都因為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還有很多沒有清楚的事實。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否錯誤?就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否錯誤一樣,只看表面是不客觀、不公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不聊天交流光看手機,宅時間長了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