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動遠山2

    1.我是一名創業培訓講師。這應該是我的話題。但同時也是我的迷惑,共同學習吧。

    2.銷售,是撬動人性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建議您多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籍。比如,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和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

    3.一些商業原理性的知識認知,會對銷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當斯密說,自私是導致商人善待顧客的人性基礎。這對銷售有多麼重大的指導意義呀。讀讀亞當斯密《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

    4.至於溝通。就必須看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的書籍了。一個個溫暖的故事。看不到現在其他銷售書籍中的陰險的套路。那才是銷售人員必須掌握的真的銷售技巧。推薦讀讀《成功有效的團體溝通》、《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

    5.銷售經驗,更多的來自於實踐。而這種經驗更多的是不能言傳的直覺。多鍛鍊吧。

  • 2 # 浙訪

    心理學是系統學科,不能因為要做銷售或與之有關,就買一些泛心理書籍,比如所謂銷售與心理,怎樣做個好銷售,還有所謂銷售心理學,這是不可取的。 至於書籍推薦《心理學與生活》、《夢的解析》、《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怪誕心理學》 、《烏合之眾》等。

  • 3 # 維氏星運WAY

    如果有足夠耐性,可以學學心理學基礎(這類書太多了),一知半解的話,很多知識點會有誤解,不過估計最初的幾章會把你耐性都磨光,所以還是側重應用吧,做銷售與人直面相處,微表情、身體語言方面的書可以看看,但是別死板,因為人是活的,學問是也是活的。

    如果你思想足夠擴充套件的話,其實學占星對人際溝通更便捷,因為人心超級複雜,你不可能要求客戶去做那些心理學的量表吧,所以你也不可能瞭解對方內心的各種傾向(除非長時間交往共事),而占星可以提供趨向性的分類處理方案,比如維護風象客戶,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聊,火象客戶多拉著去打球運動建立交情,對水象人要多關心去感動他們,然後跟土象人別玩這些虛的,把實惠給足就好。

  • 4 # hello蝸牛

    推薦以下本心理學著作:

    《人性的弱點》

    凡你我所做的事,都起源於兩種動機,那是性的衝動,和能成為偉人的慾望。人類天性至深的本質,就是渴求為人所重視。

    《所謂高情商,就是會說話》

    現在批駁社會對智商的超配關注,提倡對情商的重視。然而,多數人只是對這個詞好奇,但卻沒有深入思考情商的提升可以透過哪些途徑生髮,而這套書告訴我們,通往高情商的通道,有一條叫說話

    《烏合之眾》

    世人受烏托邦聲音的迷惑,他們拼命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身後砰然關上之時,他們卻發現自己是在地獄裡。這樣的時刻使我感到,歷史是喜歡開懷大笑的

  • 5 # 韓秀超

    我做品牌和營銷工作近四十年了,又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就你這個問題提幾點建議:

    第一,你作為一個銷售人員,對心理學感興趣很好,說明你是一個愛思考愛學習的人,銷售員去理解客戶和消費者的心理機制和內心驅動力是非常重要的,但關於學習心理學,我到了有一個看法,就是不一定有一本最好的書,而是不同階段喜歡的書可能不一樣,我不敢說我給你推薦的書是否合適你,我希望你可以先選擇一本心理學的基本教科書,瞭解心理學的基本框架,這方面的書很多,比如心理學原理,普通心理學等,先找一本大學的教材吧,這樣的書比較系統和容易入門!

    第二,等你對整個心理學知識體系有了一定了解以後,你就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門派,比如喜歡精神分析學派,就讀佛洛依德的書,比如夢的解析等,還有阿德勒的超越與自卑這本書特別好,還有如果你喜歡人本學派、行為學派、認知學派等等,都可以讀相應的書籍,我喜歡薩提亞的書和歐文亞隆的書,都特別棒!

    第三,就是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讀一下營銷和心理學結合的書,比如消費心理學,我就是研究這個方向的,有一本美華人寫的書,不錯,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給你拍一下,另外,看一些經典的營銷專業書籍,比如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其實都是認知心理學的具體應用!

    我的觀點就分享到這裡,我現在去書房幫你找書去,然後拍照片發上來!

    這些都是我書房裡相關的書,當然只是一部分,太多了你也看不過來,我建議你按照自己的興趣先從一兩本看起吧,入門和興趣最重要!

  • 6 # 煜悅人生

    同學是一位非常上進的學員!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一名近10年業務培訓經理,把我看過的書分享給你!當然,每個行業銷售還是有定區別,但本質沒有變,因為銷售就是一門技術,它融合了成長學、營銷學、市場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組成一門邊緣學科,更是一門專業的職業,堅持下去,短期可以創造自己的舞臺!

    1、九型人格銷售經—作者梁成斌,九型人格的PLUS版,對每種人格的性格特點,溝通要點都有詳細的詮釋,如果你看過九型人格這本書,一定不會太吃力。而對於初級銷售人員,能把這本書學透,將是質的飛越!

    2、銷售人員口才訓練—王宏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很實戰,一共216個經典溝通案例,每個案例都有話術提示,案例總結。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與客戶自如的溝通,先把這本書經典的案例背下來,然後去模仿,最終形成自己的套路。

    3、銷售就是要玩轉情商99%的人都不知道銷售軟技巧—科琳斯坦利著,這本書是在樊登讀書會里聽過再買回來學習。這本書跳過話術和銷售流程,強調銷售中策略和內心的感受。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口才訓練告訴你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本書告訴策略以及如何調整心態。

  • 7 # 芳香心理

    1.《社會心理學》

    做銷售和人打交道最多,人際交往最需要看《社會心理學》,此書是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研究個體、人際、群體和社會,內容包括:行為、歸因、從眾、人際關係等。

    2.《博弈心理學》博弈心理學很有意思的,巧用博弈論,不同場合用不同的心理戰術,理論+實踐雙並軌,勝利的導向輪!

    3.《吸引力法則》

    你相信人有磁場嗎?在人際交往中,在和客戶談單時,在自己的念力裡,你想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能往哪個方向發展,你相信嗎?

    還有朗達·拜恩“吸引力法則”巔峰四部曲《秘密》《力量》《魔力》《英雄》,也是值得看的書。

    4.《商務談判技巧》

    談判是一場心理戰術,現實中無處不在,客戶的需求、談判者的情緒……無不需要察言觀色,把握對方的心理。

  • 8 # 了凡心療愈

    溝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也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一門藝術,這個大部分人都知道。在經歷很多次的無效溝通之後,人們迫切的希望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他們錯誤的認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誇誇其談就是所謂的溝通,所以很多口才培訓班如同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溝通本質上是心理學的實踐化,是人格、品行、理念、習慣、表達、學識、眼光、見解、情商以及面貌等方面的綜合反映,是王陽明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其中的表達只是諸多因素中的一個,僅就我列舉的因素來看也就佔據十分之一。之所以這樣,不論是哪一個人,不論是做什麼事情,要想做好,永遠也不會指望從頭開始或者僅靠我們眼前的手段解決,用火時不可能再搞鑽木取火,製造飛機時更不會以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為起點。我們每解決一個難題,幾乎都是我們借勢借力的過程,就像有人所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溝通也不例外,也要藉助很多東西,很多因素,其中就包括我在本段開始列舉的那些條件。僅靠說話,僅靠說一些沒有實質內容的話語,是無法解決有效溝通問題的。就算我們說得再動聽,我們也很難解決溝通物件的內心的疑慮。所以說,溝通絕對不是一個技巧問題,更不會是一個耍嘴皮的事情。口才只是術而不是道,要想改進溝通效果取得成效,就不得不從道上下功夫,“以道馭術”,從心理學上認清楚溝通的實質提升溝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李陵是漢朝名將,司馬遷與李陵之前並沒有私交。但透過觀察,司馬遷發現李陵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才,對父母孝順、對朋友守信、一心為國還不貪圖功名利祿。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九月,李陵僅以不足五千步兵深入匈奴陣營,與敵人苦戰十多天,殺敵數超過自身士兵數量,後來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被匈奴重兵包圍。經過激烈戰鬥,李陵兵敗被俘而投降。漢武帝為此非常震怒,而朝中大臣們趁機落井下石,紛紛譴責,唯有司馬遷力挺李陵,結果遭受宮刑。

    溝通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技巧的問題,很多人的溝通都是偽裝的攻擊。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攻擊性是無處不在的,誇張一點的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半的時間都是在研究攻擊性以及研究攻擊性的表達,幫助個案處理自己被壓抑的攻擊,或者幫助他處理自己未處理的被攻擊。

    在心理學裡面,攻擊絕對不僅僅是表面字眼,你看到的那樣,它不僅僅是一種你能看到的行為,比如我打你一下,我虐待你一下,我破口大罵你,攻擊無處不在,我們人與人的連結裡,無處不在的是語言,所以攻擊就潛伏在無處不在的語言,即溝通裡。

    那些潛藏在日常溝通裡面的,略帶攻擊性的表達。

    1)“你應該…你至少應該……”

    當一個人A,對另一個人B說出,你應該如何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限定,B他自己的選擇。應該是一個很日常的用法,不是說所有應該都是在攻擊。但是在某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它會令聽到的人,產生被攻擊的感覺。

    比如我很想這樣,但是你一直很強硬的和我說,你應該那樣,你不應該這樣。你沒有理解到我想這樣的感受,你也沒有站在我的位置上,考慮我的選擇對於我的意義,你只是對我說,應該,而這個應該,其實是你站在你的立場上的思考。那麼當你說應該的時候,你是在強加,你的看法和思想給我。而且,當應該反覆出現,似乎就是在表達“我說的才是道理,你沒有道理”。

    如果一個人說話很喜歡說“你應該”,那麼這個人的表達其實透露出的是一種強勢和控制。這種強勢和控制,實際上,是在攻擊著對方的邊界,即使披著道德、道理、正確的外衣。應該這種字眼,需要慎用,如果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情況,而是用自己的道理、道德、習慣、內心去硬塞給對方一個“應該”,那麼這種溝通方式可能會給對方一種你在侵佔我的邊界想控制我的感覺。

    2)你為什麼不能?”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表達,是完全不同的含義。它是一個疑問句,還是一個反問句?舉個例子吧,老公對妻子說,週末我們去看我表姐(在附近城市),帶上孩子,然後就在我表姐那裡住一晚,也不用去訂酒店了。妻子說,可是我覺得還是訂酒店好一點,在別人家住不自在。丈夫說,我覺得沒什麼不自在的,你為什麼就不能在我姐家住一晚呢?(搭配反問的語氣和不高興的表情)這是一個反問句,這裡面就有對於妻子表示想住酒店這種想法的不滿。這其實是丈夫在表達一種強烈的要求,並對於妻子竟然反對這個要求,而出現了生氣的情緒,透過反問表達了攻擊性。

    如果丈夫說,我是覺得沒什麼不自在的,不過,你為什麼不願意在別人家裡住?會不自在嗎?(搭配低沉的語調,看向妻子的疑問並關切的眼神及柔和的表情)即使是同樣的句子,表達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妻子會感覺到,自己的不喜歡被丈夫接受和尊重了,並且丈夫看到了妻子和自己的不同,進而關心,妻子這種不同的來由,那麼這種方式就給了妻子一個對丈夫去開啟自己的機會。

    而妻子也會去思考,那種不自在的感覺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藉由這樣的談話,妻子和丈夫將分歧和不同化為了彼此更進一步去看對方內心的機會。“為什麼不能”這樣的句子,如果用反問的語氣說出來,就是在跟對方表達,你不按我想的這樣去做就是錯的,有問題的,糟糕的,我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

    3)“算了,別解釋了”

    這句話的攻擊意味很強烈。意思是說,你說什麼也沒用,我不會相信你了。

    表達的是,你的解釋,我不想聽,而且我覺得你那都是瞎扯。

    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這個時候,也許有一個人就試圖向另一個人去解釋,自己為什麼會讓這件事生,希望以這種解釋的方式,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內心想法,並得到對方的理解,算了,別解釋,這句話一說出來,就是終止溝通,就是在很直接地告訴對方,我不關心你的解釋,你的內心想法,你為什麼會這樣。把溝通的路,一句話堵死了。

    也許很多人都是在生氣的情境下,以這樣的方式,攻擊對方,表達憤怒。

    這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要聽解釋”這樣的確可以令對方難受,也是一種報復。

    但是,如果我們回到溝通的原點,這並不是一種有助於問題解決和關係修復的表達。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出了這句話的時候,對話也就無法繼續展開。想去解釋,努力地試圖表達自己想法的人,被瞬間噎住,溝通的動力直接被殺死了。但是假如能夠聽到他的想法,雖然不是聽到就得去認同,就沒有了生氣的理由,但瞭解對方內心的聲音,也許自己憤怒的浪潮會因為了解而平息下來。

    聽一個人的解釋,不代表我們就要去贊同他,但如果連聽都不敢聽,是不是害怕自己一旦聽到對方表達的想法,就難以守住自己所謂的正確呢?可是,無論對方怎樣解釋,都不會改變他之前那件事造成了對你的傷害的事實。

    而允許一個人解釋,只是幫助我們去看到,這個傷害發生的過程,可以讓關係因此更有建設性的去修復。“算了,別解釋了”這句話,會把對方,定義為一個壞人,但是,把關係裡的另一個人,在你的內心定義為壞人,你自己也會難受的。給一個機會,讓他表達他自己,說不定,理解會帶來接納,溝通才能繼續。

    4)“你就是這樣的人……”

    這句話後面跟滿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定義、標籤、評判。

    我有一個朋友,她老公特別喜歡給她貼標籤,

    “你就是很笨”

    “你就是一個永遠不懂得體諒別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你就是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你就是個沒耐性的媽媽”

    “你就是自私”

    “你就是很懶”

    “你無理取鬧”

    “你就是焦慮”

    這些對白,句句都是將一個人釘在柱子上的釘子。

    其實,老公是想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感受,但是用下定義的方式,則直接將感受,變成了不可推翻的強勢的判斷。

    這種攻擊,使得溝通,變得很艱難。而且也消磨了彼此間那種柔軟的愛意。

    如果可以這樣說,

    “我希望你能更多地體諒我”

    “你挺焦慮啊,能跟我聊聊為什麼這麼焦慮嗎?”

    “咱們的孩子,總是會讓你失去耐性,這事怎麼弄?”

    所不同的是,後面一種方式,容許了妻子的存在,接納了她的感受,然後在這種接納和容許的基礎上,兩個人才能開始真正有效的溝通。

    我們都很厭惡被人下定義貼標籤。因為當你被下了定義,也就意味著對方看到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到的不是你的“因為,所以”,不是你的內心、你的人格,而只是一個標籤。

    “你就是”後面加上標籤,表達的是一種不想溝通,不需要溝通,剝奪了對方向你表達自己的慾望,當你去定義了一個人,這定義就會橫在關係裡,變成阻礙,你就不可能再去了解另一個人的真實和全貌,其實溝通裡的攻擊太多太多,這種攻擊有一個共性,就是帶有強烈的評判並阻止對方一步表達的意味。評判,是一種攻擊,阻止對方表達,同樣也是。如果你表達的是,——我說的就是權威,而你說什麼都不重要,你也不需要再說,除非你認同我說的。那麼你要的不是溝通,而只是服從和認同。

    提高你的情商才能覺知對方情緒的波動

    這點很重要,所謂情商就是我們對待處理我們以及別人情緒的態度跟方法,高情商會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在一般情況下,長大成人後,我們大多數人的小我會壓抑我們的情緒,並以過去的限制性信念告訴你:這樣是不對的,你應該保持克制,於是很多人表現的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並工於心計,認為這樣就是高情商,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情緒渴望表達的,如果你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它釋放它,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困擾。如果你以不正確的方式去表達你的情緒,比如你說出刻薄的話,它們將會彈回到你身上。憤怒之下說出的話會傷人,而那個傷害將會反彈,它會被加倍還給你。

    當你在與低情商的人見面後會感到更沉重、沮喪和厭惡,你感覺情緒很低,感覺能量被吸光了。一般人的經驗是:人們吸走你的能量卻沒有給你的能量。所以假如人們逃避與你見面,那一定是你自己的問題,一定是你在情緒上帶給他們負向的感受,他們才會編造藉口逃避與你見面,而你卻意識不到問題的所在。

    當你處於全然的覺知狀態的時候,你不僅會用頭腦去聽還會用身體去聽,從未顯化狀態帶來的能量從身體裡升騰而起,將注意力從思維裡帶走,創造了一個沒有思維干擾的空間,一個純粹覺知的空間,這樣別人就會感受到這一偉大的禮物:存在的空間,認同的空間,我們會與對方的談話合一,而我們的肢體也會很自然,面部表情也會很豐富,對方也會處於安全放鬆的狀態,而你就可以在這樣的狀態下明白掩蓋對方情緒背後的真實意圖。

  • 9 # 小曼528

    1

    電影《荒野生存》講述了一個20歲的大學生克里斯托弗·麥坎德利斯逃離人群,獨自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生活的故事。他認為自己終於脫離了家庭和社會的禁錮,成了一個非常自由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覺得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他可以獨自生存下去,而且過得會很好。後面的事實證明,他在荒島上過得並不好。這個電影跟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有點相似,但是魯濱遜還是需要朋友的。他把一個排球當作自己的朋友,每天與他對話。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人是不能脫離其他人而獨自存在的。不管是你的肉體上還是精神上,你都要與他人發生聯結。而溝通就是與他人發生聯結時必須用到的一種能力。溝通能力人人都需要,要想提高它,可以從閱讀《溝通的藝術》這本書開始。

    《溝通的藝術》是一本非常暢銷的溝通技巧類的書籍。這本書的第一版是30年前出版的。我們這一版已經是修訂到15版了。再版次數之多令人驚訝,但同時也用資料說明了這本書的暢銷程度。這本書雖然再版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新版本都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增加了相應的內容。比如,我們這一版就擴大了社交媒體的範圍。以前的社交媒體,主要就是書信和電話,在現在的自媒體時代的社交媒體就很多了,包括電子郵件,微信,qq等等。其次就是新版本增加了溝通領域最新的研究資料。所以每一次再版都不是單純的把原來的書再印刷一遍,而是增加了相應的內容,所以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

    《溝通的藝術》(第15版)的作者是羅納德·阿德勒和拉塞爾·普羅科特。阿德勒的專業就是溝通寫作,除了這本書之外,他還有其他六本書也是關於傳授溝通技巧的,包括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他寫作關於溝通技巧的書,也教授這方面的課程。除此之外他還幫助一些專業的商務人士來提高他們職場溝通技巧。另一位作者普羅科特是北肯塔基大學的教授。這兩位作者一直是圍繞溝通這個主題來撰寫文章,發表演講,出版教材。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其實這只是這本書提到的三個重要內容中的兩個。第三個部分叫做看人之間。“看入人裡”這一部分告訴我們,人際關係的本質在於溝通者本身。任何的溝通技巧只能是起輔助作用,更重要的是溝通者之間的尊重與主動的態度。第二部分“看出人外”著重於資訊的傳送與接收,它從語言、非語言以及傾聽三個角度來進行闡述。第三部分“看人之間”是從關係的演變角度出發,講了如何改善溝通氛圍,如何處理人際衝突。

    2

    什麼是溝通呢?“溝”的本意就是溝渠,就是將原來不通的地方變得相通,能夠讓水流過去。溝通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你可能會奇怪,溝通怎麼還跟生理健康有關係呢?其實就是有,用科學實驗的依據的。一些研究人員就發現了,缺乏溝通會導致人們的身體出現不健康的狀況。比如,溝通能力弱的人會危害冠狀動脈的健康。婚姻不幸福的人對心理治療的需求是有配偶的人的5到10倍。婚姻幸福的人的健康也會好一些。

    第二,溝通能夠滿足人們的認同需求。作者認為,我們對自我的認同源自於與他人的互動,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第三,溝通還能夠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第四,溝通的工具性目標作用能夠實現實際的目標,主要是在工作當中。

    溝通不暢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在職場中,溝通能力一直是各種能力中最突出的,也是最必要的能力。它比技術能力,分析能力都重要。比如,溝通不暢會造成超過60%的醫療事故。溝通竟然這麼重要,那麼它可不可以通過後天學習獲得提升呢?作者告訴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們認真閱讀這本書,然後根據書中的內容,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可以提高溝通能力。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溝通是一個雙向交流。也就是雙方有一種互動,讓資訊在兩者之間傳送與接收。溝通就像兩個人跳舞是需要互動的。這本書並不是只有理論知識,還是結合了美劇,電影真人秀的實際案例,所以讀者讀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實用性和趣味性是並存的。

    3

    溝通是能夠跨越種族和文化的。怎樣成為一個溝通高手呢?

    作者認為首先要擁有多樣的行為反應,就好比你有一個溝通行為資料庫。然後在不同的場景下,你要選擇恰當行為的能力。第三是對他人的認知。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同理心,就是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他。我們在前面說過,溝通是自我認知的唯一方法。

    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面,作者提出了自我概念,它是指是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看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自我認知。簡單的說就是你認為你自己是誰?自尊就是指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我認知受到生物性和社會性的雙重影響。生物性的影響是指基因決定我們每個人的先天的人格。但作者認為,這是可以在後天的溝透過程中進行調整和控制的,比如,生性害羞的人,透過學習溝通可以掌握主動與人交往的技巧。

    社會化對自我認知的影響就是我們的自我認知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從他們那裡得到的資訊會反饋到我們這裡。社會科學家用映象來表示這個過程,映象,從字面上來說,對方就像一個鏡子一樣,來反映你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裡,作者還談到了一個重要他人的概念,特別是在孩子0到7歲之間,父母或者主要的撫養人對他的評價會對他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就是社會性的評價。親近的人覺得他好,誇他,他就覺得自己真的好。如果重要他人打擊他,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差。所以很多非常優秀的人,比如非常漂亮、聰明、能幹的人卻自卑,就是因為在童年時期受到了重要他人的負面打擊。這個在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裡面有提及。還有《自私的父母》這本書裡面也提到了。

    另外,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父母要與他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因為在這個期間,他的自我認知還在發展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性的影響會慢慢的減少,很多人到30歲左右,自我認知就基本上固定了。

    如何改變這些錯誤的自我認知呢?第一,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第二要有切合實際的期望,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不要拿你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比較。第三,有改變的意願。第四有改變的技巧,就是說你要行動。《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還。提到,從別人那裡得到的反饋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文化和性別也會影響我們,而且力量非常強大。為什麼我們會說到這麼多關於自我認知的內容呢?因為自我認知對於我們如何與對方溝通是起到很大的主導作用的。

    4

    影響人們溝通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你的情緒表達能力。情緒無分好壞,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指的是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感受。特別是對負面情緒,比如說生氣、害怕,我們不要壓制,要把它釋放出來。首先要學會辨認你的感覺,問你自己,你覺得如何?然後擴充你的情緒詞彙。比如當你問一個人感覺怎麼樣,他可能說,還好吧,或者說糟透了。這樣的詞彙表達太空泛了。作者在《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提到的提到了一個情緒表,涉及到了大概有50多種情緒的詞彙。

    第三是分享多樣的感覺,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感覺不是唯一的。舉個例子,一個朋友本來打算六點鐘到你家裡來做客。結果他到了晚上9點鐘都沒有來,你很擔心他是否出了意外,正準備打電話給警察局和醫院。這個時候,你的朋友出現在了你家門口,而且沒有解釋為什麼晚了,也沒有歉意。這時候其實你的情緒是複雜的,一方面你覺得太好了,他他沒有出事你是很高興的。然後你又會很生氣,你覺得他為什麼不顧你的感受?不怕你擔心,也不給一個電話什麼的。這是一種混合的情緒。而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表達出最負面的那一種。如果你試著把你的擔心和生氣都說出來,對方會更加能夠理解你,也有助於你們情感的交流。

    《溝通的藝術》中還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內容。這本書最初是被作者定位為美國大學生接觸人際關係課程的最佳讀本。出版後,沒想到這本書受到各個年齡和階層人士的喜愛。其實這是因為溝通技巧人人都需要,而且很多人雖然進入社會多年,但是一直也沒能弄明白這一點。這本書的讀者群其實是很大範圍內的,包括大學教師,在校學生,職場人士,溝通訓練者,甚至家庭成員都可以學習,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有必要來閱讀一下這本書,它一定會給你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精彩。

  • 10 # 無憂精英網

    現在市面上關於溝通能力的書,非常多。從浩浩書海中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並且有幫助的書籍,確實比較難 。我只能推薦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書籍,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本是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是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當年,查理.芒格讀到這本書時,給了作者22萬美元的股票作為感謝。作品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我們為什麼會相信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甚至騙子,接受他們的要求。作者總結了6個可以觸發我們思維定式的關鍵“開關”,並說明人們如果在政治上,商業上和平時生活中甚至騙術中利用這些“開關”來影響他人,並有針對性的給出對策。第二本就是尼基.斯坦頓的《溝通聖經》。這是一本對提升溝通技巧尤其是商業溝通技巧進行了極為詳盡的介紹的書,堪稱是溝通技巧的工具書。無論對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手,都有著很好的幫助的一本書。類似這樣的書還有不少。例如《如果聽如何說》、《內向者溝通聖經》、《道歉的力量》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過度醫療時,你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