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譚糖117710251
-
2 # 淡然隨心518
我座標內蒙古包頭市 我們農村在臘月的時候 家家戶戶都在過完小年的時候 才開始打掃家 在沒有過臘月二十三是不能打掃家的 因為臘月二十三是爐灶神上天了 這一天講迷信的就準備好吃的 水果 肉 放在灶上面讓灶神爺吃好 怕灶神上天不說好 還有買點麻糖回來 意思是把灶神的嘴糊住不讓他上天糊說 過完小年 臘月24開始打掃家 這一天幾乎沒有一個人說不累的 因為家裡每一處必須打掃乾淨 因為今年的髒亂差不能帶到下一年 在下一年有個好的開始在打掃完家以後的這幾天就有了過年的氣氛了 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 準備過年兒女們回來過個快樂 熱鬧 團員年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過小年的一部分
-
3 # 方蘭野攜手凌雲志
太多了,辦年貨,寫春聯,貼春聯,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宗,拜神明,圍爐,守歲,拜年,發壓歲紅包,串門,逛大門,看文娛節目。
-
4 # 寬肩膀的大哥
小時候懸在大東北一個邊塞小城生活,過年很簡單,放鞭炮,吃肉,喝酒。年三十晚上午夜必須吃餃子。最高興的是小孩子,過年可以有一套新衣服穿,有鞭炮放。平時吃不到的糖果、凍秋梨,凍柿子可以盡情吃。連少見的蘋果也能吃上幾個。
-
5 # 雪狐wyw
我們這兒過年的習慣:
1、小年前上墳,擺供果、燒紙錢。
2、小年蒸粘豆包,一鍋一鍋的蒸,蒸熟的豆包擺在外面的缸裡,想吃的時候,撿出來幾個,在鍋裡一溜。
3、小年熬鍋巴糖,家裡每人嚼一塊,來客人也給一塊。
4、大年三十兒子、媳婦都在婆家過,初二閨女、姑爺會老丈家過。都不空手,帶什麼不計較,但要有魚。
5、三十晚上11點開始煮餃子,餃子湯用
碗盛,灶臺、門角、供臺都要淋一些敬神。12點要開始擺供品,水果、餃子是不可少的,餃子湯盛一碗擺上,焚香祭拜祖宗、先人。
6、三十下午貼對聯、福字、年畫、窗花。
7、初五吃餃子,叫破五。
8、十五擺一桌,吃元宵,逛街看花燈,年也就過完了。
-
6 # 笑看今古繁華
中國傳統過年的禁忌
中國是內涵最深的一個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從前古人講究“敬天、敬地”,因此在民間流傳的禁忌也不少,一代代流傳下來,就連最熱鬧的新年節日,老人也常提醒後輩不要觸犯禁忌,以期來年好運,據說確實有其靈驗性。
華人過的農曆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五這幾天,當然我們通常會將前後幾天都算進去一起慶祝,直到十五後節日氣氛才慢慢淡下。
1.要說好話,忌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捱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 (發財之意)。
2.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後“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汙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3.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5.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孃家:過年期間,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孃家,據說這樣才不會把孃家吃窮。
6.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後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魚頭、魚尾: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餘”。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8.忌討債:傳統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要債還是向人要債的人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黴,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中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國現今中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
“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中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
“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中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
7 # 直觀鄉村
快過年啦!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當地的習俗。
一、臘月二十三祭灶王,供品是芝麻糖, 家裡幾口人供奉幾根芝麻糖,在外打工創業的人,都要在這一天趕回家團圓。
二、請祖先,除夕要上墳,為祖先燒紙錢,意思是請祖先回家過年,同時家裡也要供上祖先牌位。
三、年夜飯和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大年初一的餃子裡,會有一個包上硬幣,誰吃到,就預示著今年財運亨通。
四、拜年,大年初一早上,要給家裡的長輩拜年,也要給親戚和好友家的長輩拜年。
五、回孃家,大年初二,女兒和女婿要回孃家走親戚,給孃家的長輩拜年。
六、祭祖,大年初三,是上墳燒紙錢的日子,家裡有老人去世,沒過三週年的,女兒要回家祭祖,否則這一天是不能回孃家的。
七、送無窮,初五這天也稱破五,是送窮神的日子,過了這天什麼活都可以幹了。不出破五,除了做飯,什麼活都不能幹,就連洗衣服也不行。
-
8 # 是夕瑤呀
煙臺過年的習俗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們煙臺也是如此!臘月初八我們都要做臘八粥,也可以說是八寶粥,就是用各種各樣的糧食熬成粥,象徵五穀豐登
臘月二十三。這也是我們北方的小年。這一天我們要祭灶,掃塵。“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到天上去,要去到玉皇大帝那裡報告今年你們家做了什麼好事和壞事。為了讓灶王爺多說好聽的,所以所有的人家都做年糕。年糕是用一中叫做“黍”的穀物製作的。吃的時候要放很多紅糖。非常甜。這種黍子,就是有糯性的小米。年糕又粘又舔,據說灶王爺吃了後,如果講壞話,就會被粘住嘴巴。一旦講話,必定是甜言蜜語。掃塵。掃塵又稱除塵,也是我們這裡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於古代華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可以給人們帶來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接下來是大年三十從這一天起不能打罵孩子,要說吉祥話,早起一家人開始熬漿糊貼春聯,包餃子,餃子裡要可以包糖,寓意是甜甜蜜蜜,年糕,寓意是年年高升,還有硬幣,寓意財運當頭,據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會很幸運,更會賺很多錢。年三十晚上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真的是特別特別的開心,幸福!
年三十的晚上子時要放鞭炮,爆竹聲響起時有辭舊迎新的意思。
初一早起出去拜年
初二去舅舅家,外婆家
初三是回孃家
初四去姑姑家
初五去姨家
然後就開工了,哈哈,㊗️大家吉祥如意!
-
9 # 雨林中漫步的青蛙
臨近年關時,贛西南地區的冬日暖陽裡,便有了一掛掛的醃製肉類,也是主婦們一展身手的日子,臘腸,臘五花肉,臘豬蹄膀,雞,鴨,魚等等,路過曬場,就連空氣也透著絲絲肉的腥味,贛西南的有些客家甚至引伸為一個獨特的節日“曬冬節”。
年三十的前一日,主婦們便把臘豬蹄膀從曬木杆上取下來,在大鍋裡燒熱水清洗乾淨,放入鐵鍋裡開始慢火慢燉,贛西南的南鄉片區叫“恰蹄”。可別小瞧這“恰蹄”,那可是有袖裡乾坤,大有講究,不明就裡的外鄉人常常會鬧出尷尬的笑話。在原來經濟困難的年代,這蹄膀是不煮熟的,而是擺在桌上可觀不可吃,甚至還有幾家共一個豬蹄膀,誰家來客人了,誰家就端去撐場面。伴隨著豬蹄膀的還有八小碟,分別為臘牛肉乾,臘腰花,臘腸,臘豬肝,臘五花肉,紅辣椒伴黃豆芽,豆腐乾,腐竹皮。這只是白天的佐餐菜,招待拜年的親朋好友,其中臘腰花與臘豬肝因為資源匱乏,也只是切盤做看相的,主家會指著冒熱氣的菜餚引導客人飲酒夾菜,不明風俗的外鄉客人夾錯了菜,夾到生的,主家就會尷尬的笑笑,指著熟菜說:“吃這個,這是熟的”。當然,這種現象一般很少出現,都是四鄉八鄰的人,都明白。倘若有不飲酒的客人是不上桌的,要等到撤掉酒後才上桌,一人一小碗的煮麵條,條件好點的家庭或者客人裡有特別貴重的人,則會在麵條裡面添上幾個水煮荷包蛋。白天飲酒沒有時間限定,客人隨到隨吃,主食就是小碗麵條。若是食量大者,拜了一圈年,七八家下來,還是飢腸轆轆的。當然,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雞鴨魚肉,河鮮海鮮在餐桌也不罕見了。但贛西南的南鄉片區還保有“恰蹄”與八小碟的習慣,不同的是已經是煮熟的,外加熱菜米飯,再也不會出現客人夾錯菜餚的尷尬笑話了。
-
10 # 使用者74284004946
老北京人過節習俗也很講究。比如說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糖官,灶王爺上天向玉帝彙報一下情況,人們讓灶王爺多吃點糖的嘴吧甜著點多說好話下地保平安。這幾年我們村也組織跳舞。扭秧歌走街串巷。吃餃子。大家團團圓圓,在一起說說笑笑。快快樂樂的過過小年。過完小年兒家家戶戶,打掃衛生乾乾淨淨迎新身。買購年貨。準備過春節,春節更熱鬧了。貼春聯兒。剪窗花。放鞭炮。小孩收紅包。大人串親戚。其樂融融。過大年。
-
11 # 譚糖117710251
以前大年三十正午十二點肉魚三牲敬天地君在親師人畜,敬完後才一家老少互敬互讓吃更飯(也稱團圓飯)。初一早晨四五點放鞭炮開財門吃完早餐給隊上老輩及親戚登門拜年,下午去帶鞭炮香燭紙錢去祖墳給各祖宗拜年請安。初二基本上同全國各地一樣了,媳婦姑爺回孃家,初三開始舞龍燈走鄉串戶大拜年。
但現在沒有什麼年味了,在鄉下本身人口稀少再加上各地禁炮更沒年味了。感覺來也匆匆去也匆忙,而且還堵車在路上。
-
12 # 暖陽深處是我心
我座標內蒙古包頭市 我們農村在臘月的時候 家家戶戶都在過完小年的時候 才開始打掃家 在沒有過臘月二十三是不能打掃家的 因為臘月二十三是爐灶神上天了 這一天講迷信的就準備好吃的 水果 肉 放在灶上面讓灶神爺吃好 怕灶神上天不說好 還有買點麻糖回來 意思是把灶神的嘴糊住不讓他上天糊說 過完小年 臘月24開始打掃家 這一天幾乎沒有一個人說不累的 因為家裡每一處必須打掃乾淨 因為今年的髒亂差不能帶到下一年 在下一年有個好的開始在打掃完家以後的這幾天就有了過年的氣氛了 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 準備過年兒女們回來過個快樂 熱鬧 團員年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過小年的一部分
-
13 # 永德492
快過年了。地方風俗在我們這邊是有
很多講究的習俗,比如在節氣的大寒
後可以做平時不能亂搗鼓的事情,移
大樹,倒大樹,修剪樹枝,在這節氣
之中都可以了。
在陰曆12月17.18日兩天之間最留引
把屋裡打掃衛生,俗語是17.18越掃
越發!這能是討個吉言所之。
總之是當地風俗所定,是先輩口口
相傳的傳統。還有家家戶戶蒸蒸
年糕,討個吉言,生活年年高!步步
高!是對來年的一種嚮往。,,,
-
14 # 大餅不溫柔Vlog
我們這邊就蒸年糕,蒸燜子,做豆腐,原來自己養了一年的豬,殺豬,煮肉,買新衣服,新鞋。如果年前結的婚,還得婆婆拿著褥子帶著新娘去當家子磕頭(其實就是認門)。若這一年家裡有人去世,連著3年大年初一上午不開門,也不貼對聯。閨女的父母有一方已過世就在初三回孃家。
-
15 # A楊繼武
我們這裡的過年風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年三十,要燒豬頭,用整個煮熟的豬頭祭祀祖先,並配以其它飯菜、灑水、香紙,供奉在堂屋子裡的千香案上,牆上掛有祖先的遺象,香案上放置祖先的靈牌,全家人跪著給祖先三叩頭。二是年三十到來的前幾天,要把房子及周圍徹底打掃一篇,特別是除去蜘蛛網和煙塵。三是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不可以串門子,更不可以到其它人家吃飯和睡覺。四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到祖先的塋地上上墳,要準備飯菜、灑和茶水、香紙、冥幣,上墳燒的紙要用鉗子打出一個一個的半圓圈叫做錢紙,錢紙包括白色的和黃色的兩種,每一個墳頭(通常埋一個人)燒三柱香,所有的東西全部放在一個竹盤子裡,進獻時把竹盤子舉過頭頂,全家人跪在墳頭前三叩頭。
回覆列表
以前大年三十正午十二點肉魚三牲敬天地君在親師人畜,敬完後才一家老少互敬互讓吃更飯(也稱團圓飯)。初一早晨四五點放鞭炮開財門吃完早餐給隊上老輩及親戚登門拜年,下午去帶鞭炮香燭紙錢去祖墳給各祖宗拜年請安。初二基本上同全國各地一樣了,媳婦姑爺回孃家,初三開始舞龍燈走鄉串戶大拜年。
但現在沒有什麼年味了,在鄉下本身人口稀少再加上各地禁炮更沒年味了。感覺來也匆匆去也匆忙,而且還堵車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