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瀋陽地鐵小夥

    秦始皇讓扶蘇繼承皇位的遺詔沒有發出,玉璽掌握在趙高手中,沒有趙高的配合不能順利發出遺詔,而且扶蘇如果上位,扶蘇和李斯政見不同,和蒙恬所見略同,很可能會讓蒙恬接替李斯。而胡亥上位後因李斯擁立之功還會繼續擔任丞相。

  • 2 # 被埋藏的歷史

    忠心抵不上私心

    秦始皇死後,趙高拿著遺詔來找李斯,先是直接說要換胡亥即位,李斯心中此刻還念著秦始皇對自己的一點恩情,不同意矯詔,但當趙高說出李斯和扶蘇的關係不如蒙恬和扶蘇的關係時李斯動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即位後,自己現在權勢必然受到動搖,他不想再回到起點,成為那個廁所裡見人就躲的老鼠,他想保住權勢就只能另選別人做皇帝,他看向了胡亥。

    胡亥很明顯不是一個明君人選,但還算是一個好孩子。胡亥在趙高勸自己矯詔登基之前,心中雖然也想當皇帝,但還是有些顧慮的,而且秦始皇生前十分喜歡胡亥,出巡天下一直將胡亥帶在身旁,李斯見胡亥比見扶蘇多,要說情誼當然也是和胡亥的情誼更深。而且這種事只要做了以後,三人就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胡亥肯定也會倚重自己,趙高僅僅是個中車府令,但他的治國才能遠不如李斯,李斯覺得趙高對自己毫無威脅,選擇立胡亥登基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 3 # 張玉揚1588

    李斯的處世哲學是“老鼠哲學”。人是一隻老鼠,同樣是老鼠,但有糧倉老鼠和過街老鼠之分。“我”要當一隻糧倉裡的老鼠。為這一目標,李斯奮鬥了一生。臨死的時候長嘆一聲“倉鼠上越高,摔越遠。”  李斯年輕時當過小窮,後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治國之道。學業完成以後,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唯有秦國具備統一天下,創立帝業的條件,於是他決定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  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先在秦相呂不韋手下做門客, 取得呂的信任後,當上了秦王政(嬴政,即秦始皇)的近侍。李斯利用經常接近秦王的機會,給秦王上了《論統一書》,勸說秦王抓緊“萬世之一時”的良機,“滅諸侯成帝業”,實現“天下一統”。 秦王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先任命他為長史,後又拜為客卿, 命其制定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公元前237年,秦國宗室貴族藉口南韓水工鄭國在秦搞間諜活動事件,即利用修水利工程(鄭國渠)消弱秦國國力,要求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離秦途中,寫了《諫逐客書》,勸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諫逐客書》中,列舉大量歷史事實,說明客卿輔秦之功,力陳逐客之失,勸秦王為成就統一大業,要不講國別,不分地域,廣集 人才。秦王看了《諫逐客書》深受感動,立即取消了逐客令,並恢復了李斯的官職,不久又提升了他當廷尉。《諫逐客書》不僅是具 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而且也是一篇胎炙人口的代秀文章。魯迅先生曾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 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併六國,實現統一的 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第一次完成了統一大業。 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 功。他建議秦始皇廢除了造成諸侯分裂割據、長期混戰的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後增加到41郡),郡下設縣、鄉,歸中央直接統轄,宮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分職 國家大事。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所以,這一制度在秦以後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秦統一後,由於過去各諸侯國長期分裂割據,語言、文字有很大差異, 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極端不利。李斯及對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並親自主持這一工作, 他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廢除異體字,簡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 了筆畫比較簡單、形體較為規範,而且便於書寫的小篆(也稱秦篆和斯篆),作為標準文字。他還親自用小篆書寫了一部《倉頡篇》,作為範本,推行全國。小篆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魯迅先生說,李斯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有“殊勳”的。今人遺憾的是,斯手書已汛大多散失。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李斯親書的琅玡刻石,山東泰山岱廟現存有李斯篆書的秦二世詔書刻石的殘片,這些刻石雖己嚴重殘損,但它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刻石,實為稀世珍寶。李斯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人們所熟知的“焚書坑儒,也是李斯建議為打擊儒生以古非今、誹謗朝政的倒行逆施,為鞏固中央集權所採取的非常 措施。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不無積極作用,但它畢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對中國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又施展陰謀, 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處以五種酷刑:黥刑(在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斷舌、砍趾後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  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是他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並且,此時的李斯,已經徹底蛻變,他寫《督責書》,很大的原因是為“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時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依法治國”的志向。他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後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 4 # 甜瓜20875

    這個題目問的太好了!

    首先確立一點李斯超然超越極限的自私自利幹掉了自己,這點是李斯自己的責任,對秦始皇忠心,目的不純,第一為了對秦始皇忠心達到自己自私的目的可悲,第二秦始皇超然的心理戰法智慧治國理政與用人的能力,李斯表示臣服,不敢不忠,而他的能力助推了政績,為自己超然的

    自私穩固了臣權,為自己的自私目的打下了基礎。也為自己打開了地獄之門。秦始皇活著不敢背叛,不代表死了就不敢,感覺……

  • 5 # 經典守望者

    從來都是人亡政息,人走茶涼。李斯在秦始皇生前確實是忠心耿耿,但是他的忠心也隨著秦始皇的死而一起長埋地下。李斯本身也是個利己主義者,當年為了獨霸秦始皇的寵信,甚至不惜刻意陷害自己的同窗韓非子。這也直接導致了韓非子的死,當個人利益和忠心比起來,對於自己的主人已死的情況下,李斯自然會選擇利益。

    李斯在得知秦始皇的死訊和秦始皇的身後安排,他發現自己很有可能官位不保,那麼他自然要選擇保住權利。因為政治較量向來殘酷,他親眼目睹了呂不韋的死,他深刻知道一旦自己失去了相位,那麼他的政敵必然不會放過他,會將他徹底擊敗打垮逼上死路。李斯是法家門徒,向來執法嚴苛朝廷當中的死敵當然不少。所以他必須要保住權力才能活命。

    從當時的情況上看來,在李斯的計劃當中他會把自己的忠心轉移到秦二世身上,盡心盡力好好輔佐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趙高的狼子野心,也不相信自己最後會敗在趙高的手中。所以,他只是和趙高違逆了秦始皇的臨終遺願,並不算是背叛秦始皇。畢竟作為秦始皇而言已經駕崩,他們自然要為活人考慮。

  • 6 # 愛讀書的木子

    其實,李斯不算是背叛了秦始皇,因為秦始皇死了以後,李斯需要在朝堂之上生活下去,他就需要選對靠山,開始的靠山是秦始皇,秦始皇死了,他就要物色新的靠山,他只是在扶蘇與胡亥之間選擇了胡亥,那他做出的決定就可以理解了。

    李斯也是經歷大場面的人,見過大風大浪的,他對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輕易說動的。實際上,在得知趙高與胡亥之謀後,李斯也是相當的詫異,他也反抗過,指責趙高如此為"亡國之言",並認為此"非人臣所當議"。但最後反抗失敗了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面對李斯的斥責,趙高呢,人也不生氣,人和你講道理,做比較,比較的物件就是大將蒙恬,趙高說,你和蒙恬一比,你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更何況你倆關係還不怎麼好,你說扶蘇繼位以後,會怎麼樣?扶蘇繼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甚至以他為相,這樣一來,你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這也算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此外,趙高還用自己掌管文書的經歷暗示李斯。你看歷朝歷代新皇帝登基後,原來的丞相哪個有好下場?遠的不說,就說商鞅,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死後商鞅便被車裂,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嬴政繼位後便賜其自盡。

    如今,你在始皇帝時受到重用,但到了新皇帝扶蘇的統治下,你或許便不會再官運亨通,甚至被打壓。對於李斯這種看重權力的人來說,趙高的話無疑擊中了李斯要害!在趙高的一番鼓動下,李斯終於動搖,於是趙高志得意滿地向胡亥回稟道:"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隨後,趙高、李斯篡改詔書,賜蒙恬、扶蘇二人死,幫助胡亥當了皇帝。

    李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之下,最終妥協,除了對權力的執念,還有就是他自身的怯懦!他膽怯了,怕死了,怕權力的收回!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斯低估了趙高。李斯本是一個可以一人扭轉全域性的人,他絕對沒想到,最後的最後,他會敗在趙高的手裡,落得一個不得好死的悲慘下場!

  • 7 # 吳百蘭

    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早年為糧倉小史。一日李斯因見廁鼠與倉鼠幡然醒悟,原來人的貴濺、境界竟然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

    李斯長倏然仰天長嘯曰:“人之賢不肖誓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如此的一番醒悟後,李斯離開上蔡投師荀子學法家、儒家、帝王術。學成之後入秦。

    因作《諫逐客書》進入秦王贏政的法眼。

    一次,李斯在為秦王分析天下大勢時說:“凡做大事者,必抓住時機。秦穆公雖然稱為春秋五霸之一,但當時的時機不成熟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各諸侯國之間連年征戰,秦國乘勢強大起來。

    現在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最好的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在秦始皇滅六國的統一大業中,李斯為相立下了顯赫大功。為恩寵李斯,秦始皇把自己所有的女兒都嫁給了李斯的兒子,也把李斯所有的女兒娶為兒媳。

    可見秦始皇對李斯的恩寵可謂是大於天了。如此君臣,李斯該以何等忠誠才可報此天恩呢?

    然,李斯卻在秦始皇死後,為保倉鼠之位,居然背叛秦始皇,與趙高合謀起驚天大案。篡改秦始皇的遺詔,殺扶蘇、蒙恬等大秦帝國之棟樑。

    直到有一天,李斯踏入刑場時才又有了一番感悟,李斯對他的兒子們說:“我想與兒牽黃犬樂於東門,重回往日的寧靜。”

    然,此時再想回歸為廁鼠,還可能嗎?

    李斯的“倉鼠論”的確發人深省,同為鼠因環境不同而貴濺有別。

    同樣為人,如果只為為保倉鼠之位而喪失人性之本的話,那再要想重新迴歸原點時。

    原點又在哪呢?

  • 8 # 一品鏟史官

    悅讀文史,我是子彧。

    題主所問應該是指,李斯為何選擇了擁立胡亥?答案是因為李斯的性格。他是個現實的政治家,而趙高抓住了這一點。甚至他並不覺得背叛了秦始皇。就這麼簡單。而李斯的性格從他發跡之前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一、下蔡小吏如何成為帝國廷尉?

    李斯在成為帝國的丞相之前,有著非常豐富的經歷。李斯最初本是楚國下蔡的一個小吏。

    一日,李斯在整理糧倉的時候,發現了藏在糧食裡的老鼠。因為糧倉長期沒有人管理,這些老鼠已經習慣了躲在糧食裡悠閒自在的吃糧食,即使見到人也都不怕。

    這些老鼠因為吃的很好,長的十分肥胖,一個個油光滿面的,在小吏李斯的面前,優哉遊哉的慢慢走著,嬉戲打鬧。

    不知道你如果看到這一幕會想到什麼呢?

    小吏李斯想到的是,茅坑裡的老鼠。

    兩相對比之下,茅廁裡的老鼠渾身又髒又臭,只是偷吃一點人類的垃圾,卻常常遭到人們的追打,日子過的極其悽慘,而糧倉裡的老鼠,卻過的是天堂般的生活。

    看到這些,李斯想到的是,環境決定境遇。

    於是,李斯毅然放棄了小吏的身份,拜當時有名的大儒荀子為師,成為了韓非的師兄弟。學成之後來到秦國,透過《諫逐客書》給秦始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斯這才改頭換面,逐漸成為帝國的高階官員-廷尉。

    二、現實的帝國丞相

    李斯是個現實的政治家,跟那些動輒家國情懷的政治家有所不同,李斯的本性是趨利的。但與逐利奉迎的小人不同,李斯是靠著自己的真才實學來獲取自己的權和利的,從這一點來說,李斯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在現實的人中間,李斯有著無與倫比的政治才幹;而在優秀的政治家中間,李斯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

    有人說,到底有何政治才幹呢?說兩件事,第一,秦朝的官方文字小篆的寫法,是李斯等人發明的,現在的小篆著名的《泰山石刻》就是李斯書寫的。不要小看這個寫字,在當時,這是官方宣傳的最好手段之一了;第二,郡縣制的發明過程中,李斯有著極大的貢獻。

    不僅有才幹,而且有立場,在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爭論下,李斯的立場和秦始皇站在了一起,這才贏得了秦始皇的賞識,逐漸成為了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這也被認為是李斯和秦始皇之間的知遇之恩和忠誠。李斯的確是忠於秦始皇的,他們政見相同、才幹非常,但李斯的忠誠裡面,還有對權對勢的忠誠和對現實的忠誠。

    這一點,從韓非的遭遇,也可見一斑。就算李斯沒有陷害韓非,只是因為政見不同而殺了韓非。但如果不是一個那麼現實的政治家,李斯大可把韓非關起來,在滅了南韓之後放出來。為何一定要置韓非於死地呢?

    說李斯心中對這個辯術非常、才名卓著的師兄心中沒有一點嫉妒,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既然是擔心師兄對他的權勢構成影響,那麼李斯對嬴政也是如此。正是因為嬴政是帝國的皇帝,嬴政和他的政見相同,李斯才完全忠於他。如果嬴政不再是帝國的皇帝,李斯還忠不忠於嬴政,就不好說了。

    而偏偏,趙高是個太能揣摩人心的太監。

    三、擁立胡亥的現實利益

    什麼人最圓滑呢?能夠長期在領導身邊的那種人最會做人,最圓滑,也就最會揣摩人心。

    而趙高就是這樣的人,他在秦始皇身邊數十年,要說趙高沒有一點才幹,只會溜鬚拍馬,是說不過去的,他對法令、書法的理解和了解僅次於李斯。

    但他最厲害的本事,是揣摩人心。這一點上,李斯比起趙高就要差遠了。

    秦始皇並不是一個脾氣好的人,長期在秦始皇身邊,趙高應該承受了很多情緒。而秦始皇死在沙丘,一個圓滑而又屢受壓迫的趙高終於釋放了,這一釋放也就會忘乎所以。

    實際上,秦始皇是不是真的要立扶蘇為繼承人,是缺乏一些證據支援的。是因為後來秦二世大失人心,才會有那麼大的呼聲。但是,到了趙高手裡,就不一樣了,誰立為皇帝對我最有利,那麼我就立誰。

    而胡亥是自己的學生。於是,趙高當然要立胡亥。

    當然,要說服李斯,得用另外一個口吻:現實的政治家,需要以權和利誘之。

    趙高在心裡想,李斯心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對了,丞相之權位。

    於是李斯聽到的是,扶蘇與秦始皇政見不同,而你是與秦始皇諸多政策脫不了干係。而且,扶蘇最親近的是蒙恬,一旦扶蘇即位,你想要富貴還鄉,怕是做不到。而如果胡亥即位,他什麼都不懂,還不全是你說了算,你的權勢將會得到保證。

    李斯心動了,他一層一層爬上來不容易,心中的現實慾望戰勝了他政治家的冷靜。他不瞭解胡亥的昏庸、也不瞭解趙高的野心,他在做出這個抉擇的時候,真的以為能長保相位。反正都是秦始皇的兒子,或許胡亥在自己的輔佐下,還能將帝國建設的更好呢?

  • 9 # 哈士不是奇

    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李斯確實幫了大忙,並且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也都離不開李斯的建議。但是如果你說李斯對秦始皇忠心耿耿,我就要進行反駁了。

    李斯出仕的緣由

    李斯本是楚國的一個掌管糧倉的小官。有一天,他觀察到廁所中的老鼠看見人就驚竄著跑開,而糧倉中的老鼠看見人以後卻嬉戲如常,於是不禁發出一聲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即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是由環境決定的,這就是李斯著名的“倉鼠論”。意識到自己處境的李斯,決定前往荀子處學習帝王之術,並在學成後毅然前往當時最強大的秦國。

    因此,李斯入秦的初衷已經很明顯了,就是為了出人頭地。

    “焚書”建議,只為了取悅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曾在咸陽宮內大擺宴席。僕射周青臣的上前歌頌秦始皇道:“陛下的光輝所到之處,沒有人不拜服。陛下的郡縣制更是可以傳頌萬世的功績。”這一番稱讚,使得秦始皇大為高心,可是偏偏就有人出來唱反調。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掌管書籍的博士淳于越。淳于越對秦始皇說:“陛下的郡縣制使得子嗣成為平民百姓,將來一旦有人作亂,皇室就沒人輔佐了。不如效仿古法,採用分封制。”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秦始皇的郡縣制不如分封制。這話擱誰聽了都不高興,更何況是秦始皇,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的他並不會表現出來,只是讓他們討論一下。

    這時候,李斯登場了。李斯跟了秦始皇這麼多年,哪會不清楚秦始皇的心思。於是馬上就上書諫言,請求燒燬民間書籍,禁止私人藏書,也禁止民間以 古非今,否則全部按刑法處置。秦始皇一聽,很不錯,就採納了。

    李斯,從一介布衣到成為秦朝丞相,自然是很瞭解秦始皇的。因此,秦始皇不想別人談論他的所作所為,李斯就上奏焚書。從後面沙丘之變的所作所為來看,李斯迎合秦始皇的行為,真的是忠心嗎?難道不是為了保持住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嗎?好,如果這個解釋不夠充分,下面還有。

    曲意逢迎秦二世,是百姓苦不堪言章邯以破逐廣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屬,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史記·李斯列傳》

    在沙丘之變後,李斯和趙高順利地扶胡亥上位。可是胡亥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整天只想著享受作為皇帝的權力,卻不體諒百姓的疾苦。隨著陳勝吳廣等人的起義,各地紛紛響應,起兵反楚。而此時的胡亥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只以為是一般的農民起義,便斥責李斯,說他不盡責。於是便有了本段開頭的記述。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顧底層百姓死活,刻意迎合胡亥的做法,這一幕與李斯為了迎合秦始皇建議“焚書”何其的相似。

    雲軒君說

    李斯對秦始皇一直忠心耿耿,為何最後一刻卻選擇了背叛秦始皇?我認為的忠心耿耿,是像諸葛亮般為了匡扶漢室,殫精竭慮,亦或是像文天祥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絕不是像李斯般貪生怕死,為了迎合上層而沒有底線。

    所以,李斯從來沒有對秦始皇忠心耿耿過,又何談的背叛呢?其之所以能被趙高策反,不就是利用了李斯對權力的不捨嗎?

  • 10 # 布衣之徐

    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以上是《史記》記載的李斯的謝幕,再看看商鞅的車裂之刑和全家被殺,何其相似,一生執著的法家理想,最終鍘刀卻落到了自己頭上。

    李斯沒有背叛始皇帝,沒有背叛法家理想,只是在鍘刀落下之前,釋放了壓抑在內心的,對另一種生活的嚮往,李斯並不怕死,但他看不到他法家實踐的嚮往生活了。

    法家不是儒家意義上忠臣。

    儒家講究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矩不能破,而法家理想,是實現富國強兵,依法治國,但法家理想的實踐必須依附於一國之君,而且法家實踐也需要國君強有力的支援和推行,這時的法家才會出世,至於誰是君王不重要,因為法家只忠臣於法家思想。

    而李斯就是這樣一個法家實踐者,也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法家治國的試驗者,李斯何其幸運,遇到了秦始皇,遇到了大一統。

    李斯到秦國謀出身,因為秦國有商鞅法家實踐的成功,而且法家的思想已經融入到秦國的治國理念中,而當嬴政要驅逐外國客卿的時候,李斯是非常失落的,其一肚子”法水”,有可能永無用武之地,所以,什麼忠臣孝子,什麼客死他鄉,只要能繼續服務支援法家的嬴政,李斯掏心掏肺都可以,所以,一篇《諫逐客書》才能打動心如鐵石的嬴政,也因此才能傳世至今。

    嬴政懂李斯,李斯鞠躬盡瘁回報嬴政,這不是簡單的忠君,真是互相的信任和包容。而這種無間的配合,在秦國就出現2次,秦孝公和商鞅,嬴政和李斯。

    李斯在始皇死後,需要把法家理想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始皇死的不合時宜,李斯比始皇大25歲,始皇的身體也一直健康,而50歲正當壯年的始皇說沒就沒了,70多歲的李斯,失去了即是帝王,又是法家實踐夥伴的始皇,老而彌堅的李斯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權利失去,70古來稀的人生也沒有遺憾,李斯唯一擔心的是法家實踐就此中斷,一生的理想就此結束,這是又一次的《諫逐客書》的狀態。

    李斯久居高位,不可能不對扶蘇和胡亥這些始皇的公子有所瞭解,也不可能不知道儒家和其他派別的對扶蘇和胡亥的影響。

    李斯理想當然是正當壯年的始皇帝能夠繼續實踐法家已經實踐的政策,穩定後的國家大政,即使後續接班者是什麼治國理念,穩定的國策都不會徹底推翻重來,而剛實踐沒多少年的法家政策,還沒有深入人心,始皇突然沒了,李斯措手不及呀。

    這時候,忠於法家思想的李斯,天平肯定倒向誰或許更能使法家政策鞏固下去的一方。

    扶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雖然做為世子,但經常站在始皇的對立面來反對部分法家政策,始皇當然不喜歡,所以派扶蘇去邊境戍邊匈奴,李斯當然樂見其成。

    趙高是個宦官,他能受到始皇寵幸,併成為胡亥的老師,說白了,趙高是個很努力的人,對法家思想也很有見地,文書功底深厚,應該在日常的工作中和李斯也能很好配合,思想也能靠到一處。

    趙高來找李斯,李斯當然權衡下來,選擇本就是法家趙高一邊的胡亥,當然,李斯唯一沒權衡到的是,趙高不僅是法家,還是陰謀家,他不僅要謀權,還想謀國。

    總而言之,李斯是秦始皇的鐵桿忠臣,是秦王朝的鐵桿忠臣,更是法家思想的鐵桿忠臣,李斯沒有背叛,悲劇的李斯只是成了趙高的犧牲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新機感覺發布得也差不多了,雙十一計劃換手機,有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