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學教之道
-
2 # 採山時光碎片
學前班的孩子怎樣學數學?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這個問題我願意回答
我先說一下,國家已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教學,以後不存在學前班了。那就說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怎樣學數學。因為幼兒園禁止小學化,不允許不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超前教學小學的算術,提倡在遊戲活動中認識數與並體驗、感悟加減的計算方法。
我想今天這問題應該會是家長問的吧?
我說說我認為的家庭生活中幼兒如何學數學,我認為家長不要讓孩子去機械地寫數字,列式給孩子計算,強求孩子學數學。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就是遊戲,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就是陪伴,在親子游戲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
要說怎樣學數學,首先就是數字的概念,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可以利用玩具,比如玩積木時可以說:“寶寶數下正方體有幾個,球有幾個,紅色的幾個……”;拍皮球時可以說:“寶Bora自己數,拍五下,十下……”也就是說在遊戲的過程中識數。
也可以在遊戲中學習簡單的加減,比如再學跳繩時,孩子跳了三下,再讓跳二下,就可以問:現在幾下啦?或媽媽跳了五下,孩子跳三下,然後就可以比多少,問:媽媽比寶寶多跳幾下了呀?或給孩子一個目標數字,如一共要跳六下,當孩子只跳了四下,那就問:寶寶還要幾下就完成任務了?
也可以在情境遊戲中學,比如問:寶寶把5個桃子分給爸爸、媽媽,你打算怎麼分?孩子在實際活動中就體會了這數字可以有多種分法,無形中就學會了數的分合,為加減法學習打好基礎。我覺得孩子還小不要讓孩子做書面的計算題,又擺學具,又扳手指地學數與計算。
-
3 # Y先生
我是師範畢業的,也是一個父親,學前班更多的可以說成是幼小銜接班,其教育內容不僅僅是知識類,更應該是對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在我們身邊,大多數的家長卻把幼兒園當成所謂的學前班,殊不知,近些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和很多教育學家開始反對學前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知識化。
前面說的這些都是題外話,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學前班的數學怎麼學。
首先,在孩子懵懂無知之時,他就透過觀察學習,瞭解到了簡單的數字,我的女兒在我們沒有特別的教育之前,就開始對數字有了簡單的認知,後來再刻意的引導下,學會了1-10幾個數字。這是在上幼兒園之前。
其次,幼兒園階段,對於數字的認知,本身就是0-10,也不會太多,超過10的學習,甚至0-10都在小學一年級會重新學習。所以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學習超過了10,其實是一種透支,似乎孩子學習到了更多,但是實際上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出現很多弊端。
再次,有餘力的孩子,可以透過積木、水果、益智玩具,學習一下10以內的加減法。至於更多的,基本上都是小學2年級的範疇了。
最後,我還是認為孩子在學前階段更多的是以玩樂為主,即便是學習,也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可以透過一些動漫稍微涉獵一下。
-
4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專職輔導一年級,偶爾帶幼小銜接班。
我在工作時發現,孩子在一年級之前,數學知識的差距已經非常大,只不過相比語文中的識字、寫字、拼音能夠較好地量化,數學中的差距往往非常隱蔽。
首先要強調的是,我旗幟鮮明地反對學前班照搬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本學習,我看到不少所謂的幼小銜接教材,含有大量10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這些練習,做得多了,只會干擾孩子一年級的正常學習。
比起課本中的數學,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數學——
時間認識這本是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但提早學,益處更明顯。因為時間不僅僅是一個知識點,它還是孩子自我管理中的必備技能。
一年級孩子只要會看鐘表的,作業基本不會太慢,因為他們會對照著時間調整作業狀態。我家孩子自從學會看鐘表,也省下了我不少催促和嘮叨。
剛開始可以從時針、分針、秒針學習,然後再過度到單位換算,和孩子一起統計每件事需要的時間,最後到時間不可逆的概念深入。
空間認識早期的空間思維能力可以預測孩子長大後在數學方面的表現。而空間思維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提高的。
1、玩積木搭建類玩具
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強化對形狀的認識,還能初步理解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積木搭建的過程,其實就是空間想象實現的過程。
2、使用專業的詞彙,儘量讓孩子使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方位,而不是這個那個。
3、多讓孩子觀察生活中的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
4、多摺紙,感受圖形切割重疊後的變化。
數的認識學前班的孩子也可以學計算,但最好不要使用背兒歌、背口訣的方法,而是帶領他們實物操作,幫助他們儘快從具體概念轉化為抽象概念。
數感比較強的孩子,能夠從實物操作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巧算和速算。這些可比背口訣高階多了。
孩子用手指頭計算時,要多多鼓勵,引導他們觀察發現。
我重申一遍:數學啟蒙,多早都不算早,但數學啟蒙絕不是計算。幼兒園就能三位數加減的,也就那回事而已。
-
5 # 青春回憶珍藏
根據孩子階段性的生長特點和求知過程,幼兒園的小朋友是不怎麼學知識的,基本處在玩耍的狀態,而讀學前班的小朋友呢,前段時間,國家明令禁止學前班的老師提前教孩子小學一年級的知識,特別強調禁止教拼音。為此,準備開學了,即將有讀學前班的小朋友家長估計很著急吧。我覺得學前班的孩子要學好數學要遵循以下幾點:
1、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的,父母可以時不時的引導孩子學數學,問一下與數學相關的知識,比如說有8個蘋果,爸爸吃了2個,還剩幾個?或者類似簡單的數數問題也可以,這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潛移默化的把數學的知識教給孩子。
2、學前班的孩子應該要在這個時候把1~20的數字寫好,寫工整,因為到了一年級,老師不會特意的手把手教你練寫數字的,所以家長這個時候多抓孩子的書寫,多練字。
3、語文講究的是語感,那學好數學,講究的數感和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力要強,會舉一反三,同一個問題,有時候會有幾個不同的答案,就看孩子會不會多動腦筋找出來。我們教孩子學好數學,應該多透過一些有趣的遊戲,結合有趣的問題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多動手操作,透過直觀的感受來學好數學。
說實在話,學前班孩子的數學水平相差不大的,不需要特意去逼孩子學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要看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怎麼去引導孩子更好去學會數學。
-
6 # 一學堂王老師
學前數學學習的誤區還是很多的,超前學習銜接班成風,忽視對數學基礎概念的理解,懵懵懂懂地靠記憶方法,狂練計算題。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內容提前瞭解是沒問題的,但要注意學習的方法。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數學不只是一兩個知識點,學前更應注重為孩子開啟數學世界探索之門,從生活中,從玩具中,從遊戲中開心學數學概念。
學前數學思維啟蒙數學研究的是數和形,這些在生活中處處都存在,隨時都可以來一堂生動的數學認知課。引導孩子接觸,觀察,發現才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進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① 生活中的數無處不在
→ 收集“數”
→ 理解“數”
→ 收集形狀
→ 理解形狀特點,分類形狀。
② 多從平時注重拓展認知範圍
家裡的衣櫃可以認識方位,手錶可以認識時間,玩具分大小;串珠瞭解規律,拼裝搭建增強孩子對於圖形理解,空間的思維。透過筷子、襪子認識奇數和偶數,排隊時認識序數。平時多引導,才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這才是重點。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
7 # 小數課代表
平時可以多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既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能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不會產生抗拒心理!
七巧板七巧板的好處與用處簡直是多不勝數,以下是七巧板部分的好處與用處:形狀概念、視覺分辨、認智技巧、視覺記憶、手眼協調、鼓勵開放、擴散思考、創作機會。
能夠把幼兒對實物與形態之間的橋樑連線起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家長們廣泛採用來幫助小孩學習基本邏輯關係和數學概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形、數字、認識周長和麵積的意義。
堆積木積木有助於開發智力,訓練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積木中的排列,接合,環形,對稱等都對孩子的智力有好處。搭積木時,孩子一定要涉及到比例,對稱等問題,這就有利於孩子數概念的早期培養。積木有利於孩子發揮想象,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種類的積木共同搭建實物。有利於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逛超市遊戲孩子扮演售貨員,家長或者老師扮演顧客,利用實物或者是利用玩具都可以,然後製作購物清單,比如要買幾個蘋果、幾個香蕉、幾個草莓等等,先買了幾個,不夠需要售貨員幫忙,這個過程中不自覺的加就如了加減法的內容,並且小孩子在遊戲中不會覺得是在學習超級難的數學,越玩越有意思,越玩越上癮!
專業培訓課程家裡條件好的話還可以讓孩子參加下專業的培訓課程,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專業的就是火花思維了,是比較全面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課程,可以讓孩子參加下體驗課試試,適合3-12歲的兒童!
-
8 # momo5467
利用帶有圖案的卡片學數學。
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深度思維或者空間思維還沒有建立起來,直觀感受能力非常強,利用這個時間段孩子的優勢學數學,一方面容易理解,也不用太多邏輯思維就很快掌握該階段的數學知識。
-
9 # 最美幼兒緣7
幼兒園的小朋友怎麼樣學數學?首先幼兒園小朋友分為小班,中班,大班,所以每一個年齡段孩子在數學方面需要達到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那麼老師在教授孩子的時候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孩子們應該怎樣學數學,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設計教案,這樣孩子在學起來的時候才會有樂趣。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和小學是不一樣的,他們在教數學的時候都是要有具體的實物來教給孩子的,也就是說幼兒園的孩子屬於具體形象思維。如果讓他直接算1+1等於幾,他可能還需要扒手指頭才能算得出來,甚至有的孩子扒手指頭都算不出來。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你如果給他換另外一種說法,比如說他有一個蘋果,媽媽又給了他一個蘋果。那麼他現在有幾個蘋果?這樣的情況下他肯定能算得出來他有兩個蘋果,所以說幼兒園的孩子很多情況下在做算術題的時候一定要給他一個實物,他才能算得出來。
那麼針對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幼兒園規定小班的孩子不需要做加減算式題,只需要會5以內的點數對應就可以了,比如說給他5個蘋果,然後他相應的能找到數字5對起來,這就是點數對應,並且幼兒園小朋友也要知道一和許多的概念。
所以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數學方面相對來說學的還是比較少的。因為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剛開始上幼兒園,最主要的還是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在數學方面的知識要求的不是特別多。因為孩子年齡越小,他的思維能力越弱。
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中班之後,他數學方面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會10以內的點數對應,會5以內的加減算式,等孩子到了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才會開始讓他算加減算式。因為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慢慢的,他的思維能力已經開始變強了。但是這種情況下,老師在教授孩子的方法也不能說是直接給孩子出一道加減算式他就會做了,他還是要有具體的實物才能算出來加減算式。
所以為什麼孩子在剛開始算數的時候會出現扒手指頭的情況,這就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實物來算數,那麼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其他的東西他就只能把手指頭了。那麼等孩子到了大班之後,他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能熟練的掌握10以內數的分成,並且會10以內數的加減算式。
所以幼兒園在教授孩子數學方面知識都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一步一步的給孩子增加難度。這樣孩子在學的時候才不至於感覺太難,而有太大的壓力,產生不願意學的情況。
孩子如果上私立幼兒園的話,幼兒園是教授還是小學化知識的,所以當孩子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他們就會教授孩子要會50以內數的點數,還要會20以內的加減算式,我覺得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會有一定難度的。
因為孩子到了一年級的時候才剛剛要會20以內的加減算式。所以他們完全沒有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來教授孩子知識,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來說,有可能能做得到,但是對於學習能力反應能力比較慢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會感覺壓力比較大。
-
10 # 安家媽媽的小世界
現在的孩子不比之前,孩子小學任務都很重,如果上學之前什麼啟蒙準備也不做,家長陪讀的壓力就不止心塞那麼簡單了。簡直是需要心臟搭橋手術。
所以為了保命,麻煩一定先了解下數學基礎到底該做什麼準備。
第一步,數一數。
說到數學,最初的概念是數數,一個是會數, [shǔ]一個是知道數 [shù] ,數字。
要認識一個名詞-------數感
數感不是看到1說這是1,看到2說這是2.
認識數字1—10,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一個蘋果,告訴他這是一個蘋果,給兩個玩具車說給你兩輛車。
數數的
概念不是看數字,是看數量。孩子能明白數字和數量的關係,能一個一個的數出來多少個,這就是數感的基礎。
所以說培養孩子數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關係到他理解以後數字和運算。
大人最好能先看到什麼就帶孩子數,走樓梯數有幾層,坐電梯我們去幾層?吃飯幾個人坐在這?有幾個碗筷?出門看到的東西,玩的玩具,生活中能數的東西不要太多,就看你有沒有心和孩子一起數。
我運氣比較好,孩子很小就愛數數,對數字很敏感。但開始數也出現過1245789這樣的數法,但是沒過多久就數清楚了。我歸納的原則是①------不打斷,愛數多久都可以,
當熟練的會熟練的數1到10到20到30—50,同時還是要知道對應的所有數量,而不是數字。
一定要讓孩子把數字和數量對應起來,不然只會認數字,認了白認。
重點:按照對應的數量數,對應的實物數量知道數字。
接著同時有對數字大小的概念,多了|少了|還有|又有|沒有。
例如:我有三輛車,你有一輛。媽媽比你多。盤子裡有5個珠子,另一盤有4個,比這個少。類似這樣的對比,在瞭解數字之後就可以學習。
ps;補充下,數字的排序,雖然一直說的還是數數,數量,但是同時一樣需要會看數字,明白12345678910,數字的含義。同時能夠清晰的數出來數字,知道1代表的含義和數量,這個是數數的關鍵。
同時還可以做倒著數,正著數這樣的練習。也是在讓孩子加強對數字之間聯絡的練習。
生活中只要有心,這樣的練習孩子都很容易可以學會。
第二部分:分一分
瞭解最基礎的數的分解(數量分配)
平時生活中多用到這樣的詞語,一共|總共,每個|每人,還有|還剩,給我|給你|給他,
再|和。。。。
比如:爸爸媽媽寶寶我們一共三個人,加上爺爺奶奶,一共(總共)五個人。
吃飯了,每個人用一個碗,每個人都有一個勺子和筷子。
今天吃餅乾,碗裡還有4塊餅乾,我們吃掉了一塊,(還有)還剩下3塊。
這裡有好多娃娃,給我一個娃娃,給爸爸一個娃娃,給寶寶一個娃娃。
再數數還有幾個娃娃?寶寶和媽媽一共有幾個娃娃呢?
這樣在生活中不斷的代入數字的分解,慢慢的孩子就能夠理解數量的多少,和增加減少概念。
會知道數字的大小和多少。
第三部分:量一量
升級練習:同時代入理解知道物體的多和少,寬和窄,輕和重,長和短概念,高與矮的概念。
用眼睛去看:這個盒子裡裝了很多玩具,那個盒子裡很少玩具。
日常中去體會:這個路(門,通道)很寬,我們可以一起走過去,這個(公車)門很窄,我們要排隊上去,不然會很擠。
親身的去實踐:這個門比你高,你就能走進去,這個洞口很矮,你要爬著進去.
用手去感受和判斷:哪個物體更輕、哪個更重?這塊石頭大所以很重,這塊石頭小就很輕,你放在手上覺得是不是?那個重那個輕?
真正的去感受到:你看這兩條帶子(繩子)哪一個長?我們來比一比看,放在一起這條長這麼多。紅的比白的短一點。
第四部分:學一學
對於形狀的基本概念
2D平面圖形----三角形,菱形,梯形(不規則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環形。
生活中的圖形有很多,需要做的就是啟發孩子去發現這些圖形。
日常生活中玩具裡,潛移默化的加入顏色的認知和形狀的分辨,
配合之前說的大小長短的概念,對於幾何平面形狀區分開始有認識。
可以升級達到的目標是:
開始知道拼搭組合:
大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三個小三角形。
正方形=兩個三角形=兩個長方形=四個小正方形
圓形=兩個半圓=三個扇形
長方形=兩個長方=兩個直角三角形
能夠知道圖形是由什麼圖形拼搭出來的,這一類的學習透過搭積木,搭樂高,玩磁力片七巧板都可以掌握。
關於位置的概念 上|下|前|後|左|右。
左和右是比較難掌握的一個概念,但是隻要生活中有多次用提醒和引導,孩子對這方面一樣也是能掌握的。
序數的概念
掌握序數的概念有助於理解“時間的先後”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描述(解釋)事情的時候常用“第一個”或者“首先”,“第二個”或者“其次”,讓孩子對這個概念有清楚的認識。
比如:洗手,我們要先挽起袖子,再開啟水龍頭把手打溼,抹上泡沫。接下來。。。。。。
搭積木(搭樂高)第一步,我們先準備材料,看看圖紙裡要什麼東西找到放好。第二步再。。。。。
第五部分:算一算
這一部分的前提是上面的幾個能力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每個孩子不同,有的可能對數字敏感些,對圖形就慢一點。但至少對數字的概念一定要熟練,接下去的練習就會很容易理解,要是發現有困難,最好還是繼續上面的練習打好基礎,數學是最沒辦法快進的一種學習,沒有捷徑。
回覆列表
非常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幼兒園三年教育屬於啟蒙教育,主要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行為習慣,開發孩子的智力養成為主,如果在幼兒階段比較正統的學習一些數學知識,如簡單的加減法等,可能孩子因為年齡小,不容易接受;也有可能記住了,但不理解。有拔苗助長的嫌疑!
那麼在幼兒園孩子在數學方面應該學習什麼?怎麼去學呢?
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可以從生活當中的例子來入手,比如物體的形狀,從各個生活當中的物體,感受它的形狀,教給孩子不同的幾何體名稱,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讓孩子從生活中學會辨別,從而明白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形狀;更進一步,學會對不同的形狀進行歸類。
還有物體數量之間的比較:如多少高矮胖瘦等等,透過不同的例項,讓孩子進行具體的感受。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實際意義。
比較難一點的是加減法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意義,在孩子上大班的時候,可以教孩子進行數數,並且解釋清楚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含義,然後透過具體的事例,認識數量的增加或減少並且讓孩子將增加或減少的數量透過數數說出來,慢慢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明白了,加法和減法的意義,那麼在一年級學習具體的加減法的時候,孩子就會進步比較快,能夠很好的接受老師所講的內容。
以上所講的一些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只是讓孩子透過生活當中的事例,加深體會,關鍵是明白數學跟生活的聯絡,從而明白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如果讓孩子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咋有點僵硬,孩子很難理解,對於孩子後續的發展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