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流年

    劉宋孝武帝劉俊之子劉子鸞,被哥哥劉子業上臺後殺掉。當時,這個才十歲的少年無奈地說:願後身不復生王家。沒過幾年,其最後一位帝王,十三歲的順帝劉凖,被後來成為南齊太祖的蕭道成逼著讓位時,嚇得躲在佛蓋之下,哭作一團。當劉凖聽說蕭道成不殺他時,邊哭邊說: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子家。隋煬帝楊廣之孫,被王世充扶上臺後又被廢掉的楊侗,遇害之日也悲嘆說: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可悲的是,幾千年來,許多英雄豪傑都拼死拼活的要當皇帝,可見,皇帝之位的誘惑力有多大。

    一國之君,集全華人的生殺大權於一身,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聽不盡獻媚之言。

    說到正題,岳飛之死,死在愚忠,沒有領悟到最高領導人皇帝的意圖,非要徽欽二帝還朝,二帝還朝,高宗趙構就得讓位,讓我們想想唐王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再讓我們想想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不都是為了當皇帝嗎?趙構自然不願意讓位,什麼父兄親情,一切拋之腦後。政治之陰險毒辣在帝王之爭中最能體現。再想想殺父奪位者,還有弒兄奪位者,就知道岳飛迎還二帝主張不改,必死無疑。

  • 2 # 聽雨喜雨

    有人說,趙構貪圖皇帝的位置,實在很可笑。除了趙構,有誰能挑起皇帝這副擔子,有人嗎。只有他能文能武,有高度,有能力重新組建政府,從金人手裡爭奪領土。

    趙構為俗人、庸人詬病主要是求和,其中牽涉到處理岳飛,我們來細聊聊。

    實際上為什麼求和,從1127年到1141年,打了十多年,趙構從沒有收回軍權,完全放手給各個將領,要錢給錢,要權給權,實際效果呢,打的因為數將各自為政,致使淮西兵敗,讓國家精心準備的唯一可以打敗金的戰爭失敗,打的如果再不整軍,必然因為武將飛揚跋扈,沒有大局觀,再戰再敗。

    其實是全體武將無能,沒有盡到責任,十多年時間都沒有打敗金國,還有臉指責皇帝。不能為皇帝遮風擋雨是武將的責任,有人說岳飛掌握南宋70%以上的部隊,十多年時間都沒有打敗金軍,十多年時間趙構有不讓岳飛抗金嗎,不讓其他人抗金嗎,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從基層被趙構提拔起來的,讓趙構這個君父到處逃竄,其實是武將的恥辱,是武將的失責。武將一個個雖各自為政,不能團結協作,但也辛辛苦苦的抗金,比如吳玠穩定川陝,韓世忠黃天蕩抗金,中興四將抗金。只是他們歷經十多年都不能打敗金軍,難道就靠岳珂的一個虛假的朱仙鎮就可以一仗定乾坤,一仗就可以扭轉十多年的劣勢,有這樣的想法之人基本想事情不經大腦,或者有H2O。

    首先普及一下莫須有的意思,以正視聽。

    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曲淆舊聞》裡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鐵圍山叢談》裡有“莫須問他否”;《寶真齋法書贊》裡有“莫須與他明辯”;《分類夷堅志》裡有“莫須謝尚書否”;《思陵錄》裡有“莫須批出”;《後村大全集》裡有“莫須有人”。……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

    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

    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

    ”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秦檜會自己給自己扣屎尿盆子?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人要麼人云亦云,要麼無知。

    先說一個題外話,為什麼宋打不過金。

    實際上有個深層次的東西金滅北宋,是因為金剛開國 ,歷來第一二代開國君主都需要很厲害,才能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山,才能開國,金能打敗遼,滅遼,自然北宋不是對手。北宋徽宗荒淫無恥,必然滅亡。北宋滅亡後按道理就沒有宋了,宋高宗如果沒有能力,宋就此滅亡。

    宋高宗宋史定論中興之主,自然能力非凡,應在宋太祖、太宗之後,是有勇有謀的,能將一個破產國家重建,與金一二代君主抗衡,不是普通人能望其項背的,宋史是將他與光武帝等作為六大中興之主相提並論。

    下面說說趙構與岳飛的關係。

    智慧正常的皇帝都會殺岳飛,當然晉惠帝司馬衷這樣的白痴皇帝或者秦二世這樣的傀儡皇帝既沒有判斷能力,也殺不了岳飛,也就無所謂了。

    你知道要維持十萬大軍到黃龍數千公里之外,怎麼保障麼。

    淮海戰役,出動60萬解放軍,民工近540萬,而且持續時間很短。如果10萬大軍為主力,,因為是沿路攻殺,需要的保障物資安全的軍隊不會低於20萬,運送軍糧安1:5,也在百萬民工,總出動人員要二百萬之眾。即使有二百萬之眾,長達數年的戰爭,糧草從哪裡來。如果能動員進行戰爭,農民必然不堪重負,會爆發遠勝鐘相楊么的起義,南宋必亡,漢政權提前滅亡。

    你知道楚漢戰爭為什麼項羽失敗嗎。項羽從彭城出發,花一年多時間打下滎陽,因戰線從江蘇彭城到河南滎陽不過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長的,是兵家大忌。劉邦正面打不過項羽,專門調動部隊,專打項羽的糧道,彭越又作為毛澤東的老師開創發明了游擊戰,進行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將項羽軍隊累死,拖死,不得已項羽千里回師保護糧道。一年多時間,數十萬大軍的辛苦,一個月之內回到解放前,勞命傷財,從此楚漢改變戰略位置,楚國開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黃龍數千公里,難度遠遠大於楚漢戰爭,相信岳飛不會說出這種無知之話,只不過是岳珂代言。

    要不要殺岳飛,要看這個人怎麼樣,是既要學項羽,做一個莽夫,一根筋,只管衝殺,不顧後果。<不能侮辱項羽,項羽不會讓岳飛走的這麼遠>。同時做一個無能的傀儡,整天吃喝玩樂,將軍事交給幾個大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 ,不加管理,不加約束。讓大將們可以不管宋的實際繼續戰爭,不去根據需要休養生息;不管後果,先打了再說,讓岳飛孤軍被圍殲;不管當時朝廷已經無法駕馭中興這些既又功勞,同時又驕橫跋扈,各自為政,沒有大局觀的大將;不管戰爭結局,被滅掉無所謂。

    還是有大局觀 ,能忍辱負重,能嚴格遵守紀律,時刻以延續宋朝統治為核心,既適當放權,又時刻敲打。宋高宗太相信幾位大將的自律,放權放的太多,容易讓大將居功自傲,難以駕馭,引致淮西兵敗,只能攘外必先安內,教訓深刻。

    我們來說說岳飛為什麼死。

    孝宗即位,為體現皇恩浩大,大赦天下,岳飛得以一起赦免。聖旨說,坐事以殞,也就是說,岳飛抗金有功,跟他被殺是兩回事。岳飛既有功 ,也有過。

    趙構安排孝宗即位,在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後初步具備用兵條件,安排孝宗北伐,為提振軍心,知道華人都有同情悲劇人物的愛好,故開始將有功又被殺的人悲劇性人物岳飛拿出來,樹為抗金典型,作為政治符號,以後的北伐也如此,加上岳飛孫子岳珂尋求平反不斷神化,奸臣韓侂冑為打壓國內反對勢力,發動開禧北伐,進一步神話岳飛,岳飛得以封王。

    說趙構認錯,說孝宗為岳飛平反,要麼不懂歷史,要麼就是個白痴,不懂人情世故。孝宗即位,是高宗安排 ,赦免岳飛已經體現皇恩浩大,趙構還會無知到將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他會自己打自己耳光?他的情商、權術在座諸位絕大部分人是望不到其項背的。

    至於這兩個極端人物是明朝以後統治者的需要,是需要兩個極端人物進行極端宣傳的需要。

    殺岳飛不要糾結於誰,要看應不應該。

    用百家講壇石國鵬的話講,岳飛之死冤不冤,按現代法律是冤的。殺他應不應該,岳飛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夠殺他十好幾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將岳飛之死歸結為功高蓋主!

    說功高蓋主是大將必死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個謬論。有這樣的想法之人因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做過中大單位的領導,只是站在大將的角度,從同情的角度出發,來批判皇帝,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蓋主是淺薄者的認知。國家都是皇帝的,大將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蓋主的說法。

    封建社會君權神授,國家是趙構的。如果不能理解,屬於基本常識不懂,沒有資格談歷史。換句話說,岳飛是趙構皇帝進行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是皇帝給你這個平臺,是皇帝用人得當,是皇帝安排妥當,大將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後皇帝還給予封賞,並不存在功高蓋主就要殺大將的說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國,比馬雲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勞是比他強的員工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功勞首先是馬雲的,其他人只是具體執行者,是按老闆指示做事。

    只有將功勞看成自己一個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揮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門的作用,進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不知自己姓什麼,也不知皇帝姓什麼,驕橫跋扈,羈傲不訓,進而功高欺主,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南宋剛建立二十年是戰,並以戰逼和,吳玠、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等中興大將奮力拼殺,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讓南宋得以休養生息,得以有資本再戰。

    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你想否認,對不起,憑你的淺陋無知的判斷能力,你還不具備資格,等到你的歷史分析水平達到並超過宋史學家再來更改。

    趙構19歲,單身赴金營,要求欽宗,不要管自己,該戰則戰,因為能力出眾,讓人懷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國鵬說,趙構也是一員英武大將,有膽有識。他議和之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熟讀儒家文章,作為亂世中的有為皇帝,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還是見識,都在絕大部分在坐諸位之上,他還不知道求和要被罵?他更知道,生存下來是硬道理,生存下來才可以雪恥,而不是學流氓黑社會,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適時進退。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透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下面我們來說說岳飛之死。

    軍權是武將的一生追求,留戀軍權是武將的大忌。南北宋名將只有岳飛被殺,那麼多文臣將軍都沒有被殺,朝廷有朝廷的問題 ,那麼岳飛自身有沒有問題呢。

    岳飛出身貧苦,當經過努力成功上位,位極人臣後,因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他出身農家,更在意權利,更在意名譽,因為軍權對武將而言,對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就不肯輕易放棄軍權。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錢及享樂,比如翁同龢,號稱清流,不貪汙不受賄,卻追求名聲,追求權利。追求名超過追求金錢,而且有掩蓋性。

    而南宋因為將軍們驕橫跋扈,羈傲不訓,朝廷需收回軍權。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岳飛卻將軍隊交給張憲,這一岳飛女婿,這一隻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從來不聽朝廷號令的付手,等於告訴朝廷,岳飛不肯交出軍隊,岳飛留戀軍權。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里,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 3 # Super丶怒嶄

    以帝王角度來說,未必非除不可,理由如下,第一岳飛雖然擁兵很多但是沒有反心,要正確利用岳飛的報國之心才是聰明帝王的做法,很多人說岳飛擁兵之重所以以帝王角度來看必須除去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擁兵重未必會造反第二當時民心都是希望收回故土的就算不用岳飛完全可以留著給北方抗金的人信心讓人覺得朝廷是可能反攻的同時對金也是個威懾,讓金軍忌憚,第三可以讓那些武將增強對朝廷的歸屬感,以此三點我認為趙構用了最蠢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岳飛之後金軍數次北伐南宋就是最好的證明

  • 4 # 德厚致遠

    無論從那方面講,殺害岳飛無異於自毀長城,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對於處在戰亂頻繁的年代,岳飛就是南宋保境安民護國的中流砥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之救危圖存的民族英雄。南宋的建立正是由於有岳飛、劉錡、吳玠、韓世忠等愛國將士浴血奮戰抵抗侵略,才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使趙構有一隅偏安。儘管金兀朮屢次三番發動侵略戰爭,都遭到岳飛等南宋軍民的迎頭痛擊而無功而返,是金國無力滅亡南宋才答應進行和談,但侵略者的本性根本沒有改變。竟是無端和無理的提出‘’必殺飛始可和‘’作為議和談判條件,趙構為了苟且偷安,隨之也在炮製冤案,將岳飛父子莫須有地慘害,這本身就是個錯誤,岳飛又沒有謀反的罪證,英雄的無辜被害既傷了南宋軍民的心,也使金國更認為南宋軟弱可欺,紹興和議的簽訂相隔不到二十年,金主完顏亮再次大張旗鼓地發動侵略戰爭,則說明紹興和議就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意義和作用,大敵當前,趙構無故誅殺大將,致使南宋再次面臨國難當頭的緊急時刻卻無將可用,自古就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之說,身為皇上的趙構竟是這樣:父兄被擄不去救,母妻被辱不敢恨,反而對岳飛的精忠報國之功,不賞反誅,進而戰勝國對戰敗國割地賠款、屈膝稱臣。趙構真是在開歷史玩笑和演荒唐鬧劇。再者,如果不是南宋軍民依靠地利水戰的優勢,不是仰仗李寶、虞允文靠火攻的僥倖取勝,南宋將徹底滅亡。趙構還會向他父兄一樣,照樣淪為階下囚,生活在坐井觀天之地。

    自古正邪不兩立,忠奸不相容,趙構驅除抗戰派,害死岳飛,無異自斷臂膀,致使奸臣當道,秦檜獨自坐大,大權獨攬,專橫跋扈,發展到最後,秦檜一黨竟然公開要求給秦檜賞賜九錫,乘坐金根車,出行用天子儀仗規格,學習司馬炎篡位故事,身為皇帝的趙構也只好忍氣吞聲,每逢上朝靴中還藏刀防身,已對秦檜失去制衡。也是自作孽不敢說,有苦難言,外患未除,內憂又起,高宗既畏女真又怕秦檜,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

  • 5 # 謝峰聊影視

    這段公案讓我想到了韓信祠的一副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我個人認為從歷史解讀,“生死一知己”可以套用在宋高宗和岳飛的關係上。

    建炎四年,岳飛只是張俊統領的御前右軍都統制。

    過了三年,到了紹興三年,戰功名列第一的岳飛受到宋高宗接見,一番談話後,宋高宗非常賞識岳飛,賜了親筆所書的“精忠岳飛”,還特別為他重建了被廢棄的神武后軍編制,28歲的岳飛至此已經成為並駕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的中央嫡系部隊統帥之一。

    紹興五年,宋高宗封岳母為國夫人;授岳飛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七年,封岳飛太尉。

    紹興九年,授岳飛開府儀同三司。

    紹興十一年,授岳飛樞密副使,地位在參知政事之上。

    岳飛是宋高宗一手提拔的年輕統帥,並且在八年時間裡一直非常器重,岳飛的官職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宋高宗對岳飛寵愛有加,也非常信任,曾有言:“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

    宋高宗之所以會提拔岳飛,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宋高宗寫給岳飛的“精忠”二字上,宋高宗寫這兩個字是有用意的,他要給整個南宋軍隊樹立榜樣,這就是他倡導的軍隊政治正確的核心。

    提拔重用岳飛的第二個目的,是要制衡資歷老的軍隊派系。在這些老將們中放入一條鯰魚,除了可以啟用老將的鬥志,也暗含對老將的警告。同時也是激勵年輕將領脫穎而出的標杆。

    如果事情到此,我們可以說這是歷史上君明臣能的一段佳話。沒有宋高宗,岳飛和岳家軍很難有出頭之日,相信這時候的岳飛一定對宋高宗是視為知己的。

    後來的歷史演變為一對君臣勢同水火,宋高宗痛下殺手的原因,我在之前的答案中都有分析,像“迎回二帝”說,“議和”說,“擁立太子”說,“僭越”說,“功高震主”說,“謀反”說……試圖解釋岳飛為何被害,但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或者只是捕風捉影,根本不成立。

    並且,宋高宗在紹興十一年之後已經大權獨攬,相權被壓制,軍隊的國家化也基本完成,宋高宗的權威已無人可以撼動的情況下,為何只對岳飛下黑手呢。

    岳飛在紹興十一年五月和六月,還和張俊代表國防部視察各地軍隊,七月回到宋高宗身邊,八月罷免了岳飛的官職,十月就被關進了大理寺監獄。十二月岳飛被殺。

    岳飛的命運也就是在七月發生了逆轉,岳飛和宋高宗一定是談了什麼問題,導致宋高宗和岳飛的關係徹底決裂。

    從時間軸來推斷,岳飛應該是和宋高宗在軍隊整編問題上發生了巨大分歧,導致宋高宗認為岳飛的政治立場和他嚴重對立。

    因此,岳飛的生和死都是宋高宗給予的,而岳飛的生和死,也都是和政治正確有關。

  • 6 # 誰能跟上節奏219

    嫉賢妒能的心術稱帝王心術,提問者跟秦檜是一樣水準的人,把金錢認為是國寶,憨包,你給是,你連國寶是什麼都不知道

  • 7 # 關東俠客

    靖康之變(公元1127年)後,宋微宗宋欽宗父子被押往北方,北宋宣告滅亡。宋微宗第九子趙構在文武大臣的擁立下在南京(河南應天)稱帝,不久把政權遷到杭州,歷史上南宋開始。趙構登基後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金兵的不斷南下,另一個是自已的統治如何穩定。當時揚州經過方臘起義不久(公元1125年)破壞嚴重,南方人民承平日久,並不希望被打破已往寧靜生活,有抵抗金兵南下的願望,另一方面北方人大批南遷和他們爭奪有限的資源,矛盾較突出。趙構即要在江南立威站穩腳跟,又要阻止金兵南下,於是派主戰派岳飛,韓世忠和劉琦等北伐。其中嶽飛戰功最顯赫,收復六郡,郾城大戰取得勝利,兵鋒直指朱仙鎮。這個時候宋金兩國實力旗鼓相當誰也吃不下誰。宋金展開紹興和議(1141年11月)宋金兩國以東起淮水,西到大散關為界。宋對金稱臣,每年給金國銀子25萬兩,絹25萬匹。把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及商州和秦州大半割認給金國。南宋答應處死岳飛,要求把高宗母親和宋徵宗遺體送回國。1142年1月27日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宋高宗趙構則把母親和父親欞杦接回來。宋高宗用屈辱的紹興和議及殺害主戰派岳飛的代價取得對江南地區的統治權力。岳飛的被殺有多種原因,岳飛是宋代歷史上最年輕的節度使“位列將相”。靠武力奪權立國的宋室對武將權力有著天生的忌憚。況且不久前還發生武將叛逃金國事件,影響深遠。而且岳飛個人原因也很大,久掌兵權年輕氣盛,競然因為趙構不聽自已的意議摔爬子事件,還曾干涉趙構立嗣事件,這些事件加深了兩個人之間的隔閡和不信任。於是岳飛成為和議的犧牲品,而韓世忠和劉琦等相安無事。其實宋高宗還有另一種選擇,岳飛等將領的北伐是取得成功的,南宋取得戰略主動,完全可以邊打邊談,以打促和,這樣可從收復一些失地還能留下大將鎮守北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果園清園都殺哪些病和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