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濟州府大鵬哥
-
2 # 青石樹下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導演雖然在拼命填坑,但還是有不少坑都沒填上,不知會不會有第二季。
先說何執正和右相的結局。
何執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並留下了自己的著名詩篇,《回鄉偶書》。
而右相林九郎,劇中雖沒有交代,但可以推測出,林九郎仍繼續擔任右相一職,但聖人並沒有將大權全部交給他。
聖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將皇位傳給太子,放棄了將權利完全交給林九郎的打算。但林九郎確實有些才幹,所以就讓他繼續留任右相一職。
劇中還有不少坑沒填,舉幾個例子。
1、救走姚汝能的人是誰?為什麼要救他?他為什麼拿著跟徐賓家裡搜出的一模一樣的金幣?又為什麼要去安西?
2、徐賓家中大量的金幣從何而來?是否與何家村金器案有關聯?
3、徐賓作為一個戶部八品小吏,為何會與龍波結識?
4、徐賓為何要讓大吉酒肆的老闆去靈武?徐賓口中所說的“他們”又是誰?
5、靈武是太子新稅法的試行地,而徐賓和龍波都曾提到靈武這個地方,是否太子才是真正的幕後主使?
前期挖的坑太多了,導演雖然拼命在填坑,但兩集的時間要填這麼多坑,顯然是不夠的。
個人猜測估計還會有第二季,可能會涉及安史之亂、馬嵬坡之變、太子靈武稱帝等內容。
我們一起期待吧。
-
3 # 影視劇材優選
年度神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拉下了帷幕。
這部神劇集合了美食、禮法、服飾等元素,我們能把它看作是一部深夜食堂;也可以將它看作一部禮儀培訓;亦或是將它看作長安時裝秀。體驗下來就是兩個字:跪了。
有意思的是它的結局,任誰都沒有想到,幕後黑手居然會是徐賓。因為這個局實在太大,大到牽扯到當今聖人,一個小小的徐賓並沒有這麼大的能量。
徐賓給出的原因也是讓人無法相信,他是為了宰相之位。張小敬也是一萬個不相信,對他一番質問:
編劇也真是夠狠的,最後還給觀眾來個懸疑~(雖然感覺有點強行結尾)
大結局中,張小敬、李必和檀棋分道揚鑣,編劇的腦洞也是大,配合黑白的畫面,給人一種曲終人散、各奔四方的感覺。張小敬選擇救駕有功,被封三品參將,但他還是選擇重回前線,李必入了鳳閣卻選擇了入山修行,檀棋不知為何選擇入宮跟隨嚴太真。
至於何執正與右相的命運,其實可以根據劇中的一些細節來推測:
何執正應該告老還鄉了
何老題過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天寶三年,何執正離開了李隆基,聖人後來補了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而且據史料記載太子曾率百官相送。
右相林九郎雖然逃過一劫,但是官位基本不保了。
太子燒了林九郎的罪證,可能他自己也明白,這是聖人的一種權衡之術。而這個時候的右相對於聖人來說更是沒有一絲威脅,饒你一命,但是官位就不要想了。
從李必入主鳳閣就能看出聖人已經放棄了右相。
我們再從大結局中跳出來,回顧這十二個時辰中發生的各個環節,就能發現,編劇還是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懸念。
救下姚汝能的是誰?
姚汝能最後被太子和右相放棄,成為一顆棄子,但是到底是誰,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要把他救走,目的又是什麼?
王韞秀為什麼敢違背聖人射殺徐賓?
王蘊秀為什麼要違背聖人的意志射殺徐賓,要知道違背聖人可是殺頭大罪,她能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除掉徐賓,是想要殺人滅口,還是有別的原因?她的背後是否另有其人呢?
徐賓的金幣從何而來,他的背後又有誰?
這個一定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因為確實不太有人相信他是幕後黑手,其中就有一個疑問:他的金幣從何而來?並且他的說法其實並沒有說服力,就為了當上宰相就設計這個大的一個計劃,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八品官員所能承擔的,或者說他只是明面上的傀儡而已,幕後仍然還有一隻黑手。
相信不少觀眾對於這些未解之謎都是心癢癢的,就在昨天,在西安的採訪會上,製片人梁超表示:正在和馬伯庸商量去做《長安十二時辰》之後的唐朝故事,安史之亂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同時表示張小敬和檀棋都還在。
原來,長安的故事才剛拉開帷幕!
-
4 # 亦喜亦悲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中,何監告老還鄉,奸相林九郎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聖人回宮,李必歸隱,張小敬沒有帶走檀棋,獨自一人離開了長安。果然,編劇就是在講長安內一天一夜,而不是一個完完整整的故事。
我認為這部劇有以下一個未填的坑:
1. 檀棋與楊太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沒有和張小敬走,而是留在了宮中。檀棋說要幫他們盯著長安,幫助勸諫聖人,應該只是表面的說辭,當時楊羽幻幫她,是想讓她做一件事,不要讓徐鶴子獲得聖人的青睞,但劇中一直沒有出來後續檀棋的行動。而且馬嵬坡之變一直有人說,有一個婢女替楊玉環死了,是不是就是檀棋呢?
2. 大食的金幣到底來自哪,徐賓又受誰的蠱惑?程參在破案時,曾將這枚大食的金幣放在了龍波和何孚之間,預示了徐賓是主謀,但這些金幣又是來自何處呢?
3. 劇中出現了兩個未出現的人物,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一個是王忠嗣,一個是安祿山。他們只出現在了別人的口中,但未曾出現過,也沒有實際的動作,這場政權之爭,與他們有沒有關係?
4. 姚汝能是誰救的?我們知道《安祿山事蹟》就是姚汝能寫的,他在書中寫到:“(安祿山)潛與諸道商胡興販,每歲輸異方珍寶,計百數萬。每商胡至,則祿山胡服重床,燒香列珍寶,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羅拜於下,邀福於天,祿山盛陳牲牢,諸巫擊鼓歌舞,至暮而散,遂 令諸胡於諸道潛市羅帛,及造緋紫袍、金銀魚袋、腰帶等百萬計,將為叛逆之資,已八九年矣。”
可以看出安祿山在西域地帶曾經與胡商勾結,產生了大量的資金往來,那麼徐賓的大食金幣是不是安祿山提供的呢?
5. 太子最後為什麼又站右相了難道是權宜之計麼?感覺太子在劇中一直對皇上畢恭畢敬,關鍵時刻還要找曾要廢棄自己的父親,是他想殺皇上,還是何監要幫他殺皇上,他是不是主謀呢?最後站位右相是不是要洗白自己?
最後聖人對這件事不追查了嗎?
導演給大家講完這一天一夜就結束了,很多坑沒填,又留下了很多鋪墊,如果不出第二部,那就徹底爛尾了。
-
5 # 於小小
看完了《長安十二時辰》最後兩集,解了很多疑惑。
原來徐賓才是幕後主謀:
——用“人一生,總要幹一件讓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閉眼”點醒了何孚,激起了何孚的鬥志,因為何孚有家仇要報。
——小勃律使館的選址就是衝著殺聞無忌去的,這樣他就可以說服蚍蜉組織的首領龍波為自己所用,因為龍波和聞無忌是第八團過命的兄弟。
——把“一枚銅錢可以買兩個胡餅”寫在大燈樓的圖紙上,讓毛順覺得建燈樓的400萬錢,是餓死很多災民換來的。
用災民救命的錢來換取自己的功成名就,但凡有點良心的人都會覺得恥辱,所以毛順寧願賠上全家的性命也要用伏火雷炸掉花萼樓,以及裡面的皇親貴胄。
而徐賓做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見到聖人,親口告訴他自己很有才,可以做大唐的宰相。活脫脫一個渴望逆襲、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費盡心機佈局,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多麼可笑、可悲、可憐!
原來靖安司裡除了陸三、姚汝能之外,報時的龐靈也是暗樁,他為了入贅右相府,親自請命潛伏到靖安司,為的是立功後,讓右相高看他一眼。
原來詩人程參不是吃閒飯的,是他發現了龐靈是暗樁,拿到了龐靈和右相女兒來往信件,裡面有很多對太子有利的證據;並查出了“闕勒霍多”幕後主使徐賓。
原來檀棋最後沒有選擇張小敬,也沒有繼續跟著李必,而是選擇留在嚴太真身邊。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有太多坑的沒有填,就連何執政、右相兩個關鍵人物的結局都沒有交代。
好在,何執政和右相的結局有原型可以參照何執政原型是賀知章,《詠柳》的作者,歷史上,賀知章天保三年在自己的老家去世,《回鄉偶遇》是他回到老家所做,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何執政在寫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兩句詩後,就回鄉了。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是李林甫,聖人在逃亡的時候,透過在大街上遇到的一個花錢買官的官員以及祝慈一家,已經發現大唐並非是他認為的那樣國泰民安,右相也並不是那麼賢能。
再加上策劃陰謀的徐賓原本是打算殺掉右相;張小敬所在的第八團也是因為右相遲遲不發援兵才全軍覆沒;還有何孚一家是右相害死的等等,林九郎是奸臣無疑了。
儘管林九郎作惡多端,聖人還是原諒了他
為什麼呢?
因為聖人需要有人能夠牽制太子的勢力,要不然,自己都60多歲了,說不定哪一天皇帝寶座就要給太子搶去了。
所以,他明知道林九郎是故意羅織太子的罪名,明知道林九郎買官賣官,他還是沒有懲罰林九郎。
而太子,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他當著聖人的面,把何執政給的林九郎的罪證給銷燬了,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會是安全的。
哪些“坑”沒有填?最大的一個“坑”和姚汝能有關,他在大街裡被一個紅衣人帶走後,再一次出現就是在大結局這一集。
姚汝能跟著救他的紅衣人準備出城,恰巧看到了徐賓挾持著聖人在城樓上“講道理”,徐賓提到了“姚公十條”,而這十條是姚汝能的祖爺爺姚崇說的,姚汝能十分憤怒,開始和徐賓理論。
姚汝能不願意和紅衣人走了,紅衣人沒有強迫他,而是給他一枚薩珊金幣,告訴他有事可以去安西找他。
薩珊金幣是另外一個坑,不但救姚汝能的紅衣人有薩珊金幣,何孚也有金幣,徐賓的家裡也查出了很多金幣,而且徐賓給龍波的資助就是薩珊金幣。
這些金幣來自哪裡,是紅衣人口中的安西嗎?
劇中沒有交代。
這是否預示著《長安十二時辰》會有續集呢?
-
6 # 卷卷醬
先來講一下結局,聖人被徐賓綁上閣樓,承認自己是策劃了這場事件,並表達了自己的拳拳之心,然後被王蘊秀一箭射殺,手中火把引爆伏火雷,張小敬抱著聖人一躍而下,正好掉在鋪滿稻草的馬車上。
何監應該是告老還鄉了,臨走前囑咐李必:心不蒙塵,還留下了兩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聖人來到何監故居補滿後兩句詩: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太子燒掉了右相的罪證,被聖人看到,卻用火鉗繼續捅了捅,沒有表達意見。
至於右相,整集都沒有他的任何鏡頭。
再來說李必、張小敬、檀棋三人。李必選擇去上山求道,張小敬謝絕加封,離開了長安城,檀棋奉旨入宮,跟著嚴太真,以勸慰聖人。
好多人認為徐賓看起來就是個老實人,認為是導演匆忙結局,無力填坑。然而把時間軸放到最前面,可以看出來,徐賓確實非常有才,雖然是八品小吏,卻看出因紙張短缺引發的一些列社會現狀,併發明瞭竹紙,發明了大案牘術,使靖安司辦案效率大大增加,他是一個躊躇滿志,卻懷才不遇的人啊。而從唐詩的發展來看,這類人不在少數,像李白杜甫都曾借詩詠志。玄宗晚年,親小人,遠賢臣,又生性多疑。他聽信讒言,將賢相張九齡貶為荊州刺史,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先貶為庶人又賜死,世人無不稱冤,而李林浦由於善於揣測聖人心思,深得聖心,於是肅清朝堂所有異黨,並重用胡人,安氏勢力就是於此時迅速發展壯大,親近玄宗的。
試想此時朝堂雞飛狗跳,大唐由盛轉衰,邊塞又戰事不斷,聖上漸漸不理朝事。那麼擁有強烈危機感和大唐榮辱意識的小吏徐賓是看不下去的。試想自身身懷一身學士才華,卻只能做八品小吏,眼睜睜看著大唐衰落,民眾生活越來越苦,卻不能做點什麼,簡直愧對自己,愧對國家,愧對曾經繁盛一時的大唐。
就像近日香港暴亂,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和平,自然是想讓它重回舊日繁華,任何一點危害領土完整和祖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我們都有責任站出來去斥責和制止,並陳詞利害,只不過有人在心裡擔心,有人付諸行動去做那支引亮未來的燈塔。而徐賓願意做那支燈塔。
所以我認為結局到這裡是圓滿的,張小敬愛著長安,因為他當過兵,懂得長安的繁盛和和平是多少人拿命換來的,而徐賓愛著大唐,他不允許看到它有一絲衰敗的跡象,想憑一己之力,拉住下滑的車輪,然而終於是沒拉住。
-
7 # 大雨看天下
雖然大結局了,但是留下了很多劇情沒有交代清楚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第一,張小敬救了聖人之後,清算林九郎的劇情沒有交代,之前林九郎假借太子的名義營救聖人,實則找機會下手刺殺聖人,這點聖人沒理由不知道,而林九郎的下場最後並未交代。
第二,最後的幕後策劃人是徐賓,但是徐賓究竟有沒有這麼大的能力還是一個未知數,按理來說憑他一個人是不可能策劃這麼大的事的,他的金主究竟是誰?造紙廠的金幣是哪來的?而且徐賓到底死沒死也是有待調查的,這些都是未解之謎。
第三,永王在最後殺死他的手下,露出了詭異的笑容,很明顯後續應該還有故事,他跟太子的矛盾已經浮出水面,還跟林九郎有勾結,不管是聖人還是太子是決計不會放過他的。顯然也是一個伏筆。
第四,還有聖人怎麼會知道第八團的事?他怎麼還能記住生還者的名字?是誰告訴他的?一個皇帝根本不可能去主動關心幾個士兵的死活,背後一定有人暗中安排故意讓他知道。
第五,元載以後也沒交代,王慍秀射殺徐賓,違抗了皇命,該怎麼處置?她倆的戲份不少,但結局都沒出現,必有下文。
第六,李必回到山中繼續修行時說了,當他看事物的能力像張小敬一樣的時候他會回來,張小敬也說長安有危難的時候他也會回來,檀琪回到嚴太真身邊繼續觀察聖人動態,這些很明顯也都是伏筆,也預示著將來長安還會有危險。
-
8 # 芳輝靜思
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大結局了,後期還真讓人的思路有點跟不上,轉變的度有點大,好像是思路越來越清晰,事情越來越明瞭,但卻讓我感覺到坑越來越多,隱隱留下了許多的伏筆。
在劇中為我們留下很多笑料餓得發昏的程參,一下子就轉變成為劇中最厲害的探案高手,思路緊密,邏輯分析能力強,給我的感覺是他才是大唐的第一神探,狄仁傑都要靠邊站。
機械一般的刻漏博士龐靈只是請假從程參身邊經過,就被其發現身上的女人香味,查出龐靈是右相林九郎的暗樁和入門女婿,並查出了很多右相結黨營私的罪證,真可謂是辦案神速啊!
程參透過詢問何監各種細節,從而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為劇情的進展的埋下最大的坑——薩珊金幣,種種跡象表明徐賓就是龍波與何孚之間的中間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薩珊金幣的擁有者,從了他推斷出金幣真正的擁有者才是最大的主謀、最大的Boss。他留下了一張紙上寫著:龍波——金幣——何孚,而並沒有寫徐賓,說明徐賓並不是幕後的主謀。
人一生總要幹一件讓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閉眼,這是徐賓的野心所在,也是徐賓有才不得志,參與謀劃恐怖襲擊的動機所在。
我個人認為太子的可能性比較大,甚至有可能十年之後的安史之亂都是太子一手策劃的,因為徐賓最後叫太吉酒肆的老闆去靈武,而靈武是太子新稅法試行地,也是太子以後稱帝的地方,這個地方新稅法試行後非常的富裕。
聖人讓太子督辦靖安司來查案,太子實在沒辦法才才讓李必出山來主持,因半年前他就謀劃襲擊聖人事件了,而靖安司成立才四個月,他利用了李必對他的忠誠和朋友之情,在查案會對他加以維護,除掉聖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太子而不是右相,因為聖人有殺太子的先例,懷疑心很重,而右相只是想代為執政而已,最開始並沒有想到殺害聖人取而代之。
事情已經遠遠超出了太子和徐賓的掌控,徐賓不得已才出來強行洗白太子,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在自己的身上,並點出了每個人的缺點 和連線點,看似很合理其實蒼白無力,比如:
毛順的自責:一個錢能買兩張餅就擊破了毛順的心靈,何孚恨林九郎、林九郎怕死,蕭規自視甚高自認為可以替天行道,李必重情對太子抱有朋友之情,太子利高者疑,這些都是每個人的缺點都被徐賓一一給列舉出來了,也是說服聖人及大家洗白太子的連線理由。
最後太子把右相犯罪的證據全都當著聖人的面燒掉,讓聖人好奇且看見了這一些證據裡的字,從而放鬆了聖人對他的警惕,而且藉此表明了態度,因為他知道此時他已無力迴天,更明白聖人對自己的忌憚,所以他必須示弱,藉此讓聖人放過自己,而他的目的也達到了。
至於右相是聖人一手提拔起來的,聖人最終還是放心不下太子的野心,因為他也不相信徐斌是恐怖實施的最後老闆,為了平衡太子的力量即使右相犯了罪他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其他人,他也不相信更撐控不了,右相還是那個右相,但聖人也不會完全相信他了,這才會有了以後寵幸嚴真人和嚴真人的哥哥。
何監的原型是詩人賀知章,天保三載己有86歲高齡了,事件之後迴歸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是他自己最好的寫照,這種聖人給為他提的詩補滿了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種場景很是傷情,但是我並不認可,因為我認為這兩句詩並不是聖人所寫。
說到這裡,整個電視劇還留下很多讓人不明白的地方,讓人反思,比如說是誰救了姚汝能?王韞秀違抗聖命射殺徐賓究竟受到懲罰沒有?她憑什麼有這個膽?永王想稱帝但為什麼殺死手下?
李泌和張小敬都受到聖人的嘉獎,一個是入鳳閣,另一個是三品參將,然而他們都選擇放棄並離開長安,張小敬還說等長安再有難時才回來,喜歡張小敬的檀棋反而跟嚴真人入宮這是為什麼呢?這難道是為拍攝第二部電視劇做鋪墊嗎?
我個人還有一個很想問的問題,就是難道大唐盛世的女人都那麼是思春嗎?很容易追嗎?特別是張曉敬,有四五個女人喜歡他, 但是都沒有結果,也不知道許美女怎麼樣了?還是很期待再拍第二部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交代。
-
9 # 無方讀劇
大結局了,以前覺得大結局就是什麼都交待什麼都圓滿才是大結局,現在明白過來很多事情是根本沒有結局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都走這個套路,留有很多的懸而未決的事,留給觀眾自己猜自己想自己消化,即使劇幕了,也還是會有很多的意難平。
張小敬歸隱於江湖,李必放棄入主鳳閣去修行,檀棋則放棄自由身,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樣的大唐,想來大家都是普通人平凡人,長安人。賀知章告老還鄉,李林甫依舊穩居相位,有的人終成眷屬,有的人只能分離,驚心動魄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皇帝還是那個皇帝,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他們保護的那個大唐,是啊,長安十二時辰依舊。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大道使然,歷史使然,所以有很多剋制,我們的意難平終歸平靜,很慶幸的是陪著這些平凡英雄走一著長安,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繁華處,不過芸芸眾生。
-
10 # 苦海存針萬相由心
留的懸念:
永王殺死封大倫。一般達到目的之後才會殺死功臣,那麼永王的目的達到了嗎?
姚汝能的薩珊金幣來自大食,那救他的紅衣男子穿的是唐朝的衣服,會不會是安祿山的手下?
元載和王韞秀未來肯定是結婚了,但其未來走向還是蠻撲朔迷離的,肯定與之後的故事有萬般糾葛。王宗汜也是劇中一直暗表的人物,後面會拿出來說事嗎?
右相應該會繼續強勢,太子應該轉為隱忍。劇中提到嚴羽幻和許鶴子會不會鬥法呢?聖人會不會因此而提拔嚴羽幻的人來擎制右相,這樣才能靠近歷史上的楊國忠。
剃頭匠的女兒給這麼多鏡頭,後面沒點她的故事那可就浪費了。
葛老一直說的那個郭力士偷的金器一案,在劇中一直硬生生的提出來,肯定會在後面有所展開。葛老的接班人,也會使出點手段當觀眾大飽眼福吧。
程參離開靖安司時有一個鏡頭,如果後面沒有程參的戲那這個鏡頭就又浪費了。
何執正兩次說過焦隧占卦十年後長安必亂,不用說是安史之亂無疑。這麼精彩的歷史肯定是續集裡的主線劇情。這樣也就扣了安祿山這個伏筆。那最後若張小敬一箭射下嚴羽幻的哥哥,就又合上了歷史主線。
猜測主角應該還是張小敬,李必,檀琪。
-
11 # 冰火公爵
刺殺聖人的幕後主使就是聖人本人,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牽引朝中的合方勢力,極有深意,如果單純把徐賓看成幕後大BOOS就想得太簡單了,其實一切都在聖人的掌控中
-
12 # 流沙烈焰
徐賓參與了靈武的稅法,靈武是太子的轄地,救走姚汝能的是安西的人,也就是王忠嗣,徐賓的薩珊幣是地下勢力葛老,整件事情,本身不是一個人做成的,徐賓只是個引子,王忠嗣,何老,都有在其中出力,只不過相互之間並不知道,多個巧合推動了事情發展,其他人只是有心,在做一些小的事情,徐賓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邊那件事的主謀,所以結尾,皇帝問太子還要解釋什麼,太子的勢力比林九郎大多了,皇帝才一直偏向林九郎,說白了,就是皇帝不想退位,所以太子說明白了!
-
13 # 三十而立007
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聖人,因為只有右相不斷的找太子的茬,太子不斷反擊右相,這樣聖人的寶座才能坐穩,做踏實了!否則不知哪天位置就讓太子奪了去,畢竟聖人的皇位這麼來的,還有他的太爺爺李世民的皇位也是這麼來的!徐賓只是執行這個計劃的人,沒有太子的默許和支援一個八品小吏哪來這麼多的錢,和貴人相助,郭力士和何執正是策劃這件事的人,至少他兩是知情者,太子才是幕後的boss,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阻止右相代政,太子不至於被廢被殺。李必只是明面上推進事情發展的人,而張小敬就是起到一個獵犬的作用,一步一步聞著設計好的線索,最終破案。成功的完成太子的計劃,保住太子之位,不至於被廢和被殺!
回覆列表
昨夜讓我們魂牽夢繞的《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慨然上演。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還在蔓延。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最後的BOSS,竟然是小小的徐賓?是他挾持聖人後,在張小敬(雷佳音)面前,給觀眾答疑解惑的同時,卻也讓我們多了更多的疑惑。
恢弘的長安城裡,鬧出這麼大的恐怖事件,僅僅是吏部的八品小吏徐賓的一個人所為?他為了證明自己能成為宰相,有宰相之才,才串聯龍波,毛順,何孚等人,為太子洗白,揭露林九郎真面目?那麼,救姚汝能的紅衣人是誰?為何給他金幣,讓他去安西呢?永王為什麼殺小弟封大倫呢?徐賓的金幣又是哪裡來的呢?何執正去哪了呢?聖人為什麼把何執正的詩給填上了呢?
太子燒了林九郎的罪證,他的結果又如何呢?王蘊秀為什麼這麼大的膽,敢違抗聖人的命令射殺徐賓?她背後又是什麼人呢?聖人知不知道右相林九郎的斑斑劣跡呢?右相結果如何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只能從續集裡找答案了。但從鵬哥的角度看,有一些疑問,還是有合理的推測的。
何執正歸鄉了痛失愛子的何執正,渾渾噩噩地寫下了回鄉偶書的前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聖人來到何執正的家,感慨萬千,執筆補上了後面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預示著,聖人放了何執正一馬,讓他歸鄉養老。
林九郎無事了太子早就看透了林九郎之所以如此囂張,敢處處跟他作對,一切都是揣摩他父親的意思,林九郎收拾他越狠,聖人越興奮,讓你小子天天惦記我屁股底下的椅子。
太子燒了何執正從龐靈家裡找到的對林九郎不利的證據,這個龐靈除了是林九郎安插在靖安司的暗樁,另外的身份是林九郎的女婿。
聖人拿起火鉗,對著燃燒著的,帶有罪證的紙張捅了捅,這說明了,他息事寧人的態度。即便林九郎這個人搞風搞雨的,根本上,是他養的一條對付太子的狗,不能殺。太子也過關了
太子寧願少了罪證,也不願反咬林九郎,一味示弱的態度,讓聖人成就感滿滿,俺還是那權掌一切,高高在上的聖人,哈哈哈。算你小子識趣,哼。
另外,我有個強烈的疑問,長安城裡鬧這麼大的動靜,太子,林九郎,永王各方人馬紛紛登場,偏偏聖人跟個傻瓜蛋似的,讓人牽著鼻子走,狼狽不堪的讓龍波綁架,後又被徐賓綁架,這合適麼?只是為了說明聖人的昏庸?獨寵嚴太真?聖人你的人呢?故事的最後,黑白的鏡頭,李必,張小敬一起並排走,檀棋靜靜相候。大家都要離開,李必去修道修心,張小敬不要三品官職而執意要遠行,檀棋選擇入宮陪伴嚴太真。配樂中隱隱的戰鼓聲,壓迫感漸漸逼近,景框中,李必,張小敬,檀棋,代表著三方的勢力,太子,聖人,嚴太真,這又是否意味著,這不是結束,只是暫停,還有下文?《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很多坑沒有填,總給人意猶未盡之感。徐賓這個長安十二時辰的大boss給人強行背鍋的感覺,他這個小小的八品小吏,竟能把長安搞了個翻天覆地?不可思議。他的幕後真正主使到底是誰???最後徐賓對張小敬的表白,徐賓要把死囚張小敬救出來,只是因為好感,喜歡他淡泊的為人?怪不得網友們都說,徐賓這是要跟張小敬組CP啊。聖人面前,徐賓跟張小敬一番傾情的表白,震驚 了多少人。
說徐賓對張小敬不是真愛的,沒看到他臨死,還在樓下安排了草頂的馬車,接著張小敬跟聖人,這是真愛吶。
如果有續集,並能把這些坑都填滿,原班人馬出演,鐵定又是一部經典。雖然這部劇《長安十二時辰》有些高開低走,激烈打鬥的熱開場之後,劇情節奏明顯放緩,但故事裡處處精緻的細節,驚心動魄人物臺詞,按捺不住的勾心鬥角,都意味著這是一部多年難遇的年度經典。這部劇每一集細細品讀,都非常的飽滿,清晰到觸手可及的畫質,遼闊的廣角鏡頭,悉心打造的真實道具(盔甲,武器,街頭的玩偶),場景(望樓,大仙燈),鏡頭(低調光,濾鏡,光影的運用),動作(人物打戲拳拳到肉),人物表現(好惡讓人愛恨交織),臺詞(堪比殺人誅心,細品來讓人冷汗連連),如同一個心心念唸的玩具,讓人愛不釋手,玩不夠。雖然《長安十二時辰》劇情已經結束,但我感覺,回味,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