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聞古史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發現人才?或者說,你作為一個人才,如何被諸侯們發現,這就是一個新課題。

    為什麼說是新課題呢?

    因為在東漢的時候,人才舉薦的方式是察舉制,就是按照三綱五常的標準,推舉對治理國家有用的人才。不過,當時舉薦出來的人才,大都是士族、望族的後代,而這些人多是紈絝子弟。真正有才幹的平民子弟,很少能獲得舉薦的機會。

    這是其一;其二,就算是嚴格按照標準把人才舉薦上來,這樣的人才,在三國亂世,幫助諸侯們平定天下治理天下,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所以我說是“新課題”。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當時的民間出現了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搞的“月旦評”,也就是開論壇,一月一期,對當時的人物進行品評,以期給國家推薦有用的人才。

    但是,光靠別人評價,顯然是不可靠的,自己還應該主動。和諸葛亮齊名的另一個謀士龐統,他採用的方式,就是不斷高評別人,這樣別人也就高評他,他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

    諸葛亮為了推銷自己,其實也是做足了功夫

    一是,他一面號稱“躬耕隴畝”,另一方面又把隱居地選在交通要塞之地襄陽隆中。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說,為什麼古代的隱士都會選擇終南山隱居呢?因為終南山離長安很近,更容易被皇帝發現。諸葛亮選在隆中,情況也是一樣的。

    二是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梁父吟》講的中心思想,就是幫助君王戰勝強大的敵人。三是“自比於管仲、樂毅”。為什麼自比於管仲、樂毅呢?這兩個人,管仲是讓齊國強盛起來稱霸諸侯的宰相,是政治、經濟的全才。樂毅則是軍事天才,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那就表明,自己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天才、全才!

    那麼,諸葛亮配不配得上他自己做的這個比配呢?

    先說政治上,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以後,一直主要負責後方管理、賦稅徵收及劉備打仗時的糧草供應。他獎勵生產,訂立制度,任用賢才,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在蜀地樹立起了極大的威信。更為重要的是,當地老百姓非常擁護他,劉備也並沒有猜忌他,甚至最後還把劉禪託孤給他。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比管仲的成功,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說經濟上,諸葛亮在經濟上的作為,主要體現在對於漢中的打造上。漢中之前是比較貧弱的,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取得漢中後,在漢中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主要有“休士勸農”和“踵跡增築”,說白了就是實行軍屯和興修水利。這兩點,讓漢中盆地成為繼成都平原之後,又一個魚米之鄉,為後來的北伐戰爭提供了強大的保證。這個經濟作為,雖然比不過管仲在經濟上的改革,但依然是很出色的。

    最後說軍事上,諸葛亮在具體的指揮打仗上,並不是很出色,最典型的的證明就是他的多次北伐行動都沒有成功。不過,在戰略上他則是一流的。在隆中的時候對於天下大勢的分析,給劉備做的規劃,可以說,都是非常精當的,劉備最後實實在在是按照這個規劃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點上,他其實比樂毅的能力強。畢竟樂毅雖然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市,但是最後被齊國反敗為勝,收復了失地。

    總之,諸葛亮並沒有做虛假廣告,實踐證明,他對得起他做的廣告。

  • 2 # 遊逛歷史村

    我覺得有極大的可能。

    我每次在電視上和書籍上看到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的情景,我就想到了唐朝盧藏終南捷徑的典故。

    唐朝時書生盧藏為尋求入朝做官的捷徑,故意隱居在終南山,希望得到朝廷的徵召。不久,隨著人們的相互傳言,他的影響越來越大,盧藏果然被徵召入宮。隨了他的心願後,便一改過去隱居的生活與脾性,到處鑽營投靠,巴結權貴。

    但諸葛亮絕對不是這樣的卑劣不堪,我之所以想起這個典故也並不是鄙夷諸葛亮的自我營銷。相反的是,身負重整天下的無雙智慧,又擁有偉大的政治抱負,卻甘心退隱山林,與花鳥為伴,置戰亂連年,民不聊生而不管不問,這樣的人是不值得青史留名的。

    他未出草廬即知天下三分,隆中之對千古無雙,才智超絕,文武雙全。雖然身在草野,但他鑽研的都是治國之術,研究的都是治軍之道,口裡吟詠的是梁甫吟這樣的感慨之曲。一個真正的隱士難道是這樣的嗎?真正醉心於隱士生活的應該是陶淵明那樣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孟浩然那樣的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但遍觀史冊,我沒有在有關諸葛亮的詩詞文章裡找到這樣閒情逸致的沖淡平和之作。

    只能說,諸葛亮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他不甘於委身草野之中。他明白他的一身所學應該建功立業興利除患,應該扶持英主拯危救困。

    是金子就應該讓他發光,是太陽就應該讓他普照大地。

  • 3 # 使用者105047338372

    有啊,他自己再有才華,不廣告誰知道還有這麼一個人啊,不廣告哪有劉備三顧茅廬,更談不上劉備給的那個能展示他才華的平臺了。

  • 4 # 君王妻

    咱們先說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於管仲、樂毅”?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發現人才?或者說,你作為一個人才,如何被諸侯們發現,這就是一個新課題。

    為什麼說是新課題呢?因為在東漢的時候,人才舉薦的方式是察舉制,就是按照三綱五常的標準,推舉對治理國家有用的人才。不過,當時舉薦出來的人才,大都是士族、望族的後代,而這些人多是紈絝子弟。真正有才幹的平民子弟,很少能獲得舉薦的機會。這是其一;其二,就算是嚴格按照標準把人才舉薦上來,這樣的人才,在三國亂世,幫助諸侯們平定天下治理天下,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所以我說是“新課題”。

    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當時的民間出現了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搞的“月旦評”,也就是開論壇,一月一期,對當時的人物進行品評,以期給國家推薦有用的人才。

    但是,光靠別人評價,顯然是不可靠的,自己還應該主動。和諸葛亮齊名的另一個謀士龐統,他採用的方式,就是不斷高評別人,這樣別人也就高評他,他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

    (諸葛亮)

    諸葛亮為了推銷自己,其實也是做足了功夫的。一是,他一面號稱“躬耕隴畝”,另一方面又把隱居地選在交通要塞之地襄陽隆中。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說,為什麼古代的隱士都會選擇終南山隱居呢?因為終南山離長安很近,更容易被皇帝發現。諸葛亮選在隆中,情況也是一樣的。二是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梁父吟》講的中心思想,就是幫助君王戰勝強大的敵人。三是“自比於管仲、樂毅”。為什麼自比於管仲、樂毅呢?這兩個人,管仲是讓齊國強盛起來稱霸諸侯的宰相,是政治、經濟的全才。樂毅則是軍事天才,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那就表明,自己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天才、全才!

    那麼,諸葛亮配不配得上他自己做的這個比配呢?

    先說政治上,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以後,一直主要負責後方管理、賦稅徵收及劉備打仗時的糧草供應。他獎勵生產,訂立制度,任用賢才,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在蜀地樹立起了極大的威信。更為重要的是,當地老百姓非常擁護他,劉備也並沒有猜忌他,甚至最後還把劉禪託孤給他。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比管仲的成功,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備

    再說經濟上,諸葛亮在經濟上的作為,主要體現在對於漢中的打造上。漢中之前是比較貧弱的,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取得漢中後,在漢中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主要有“休士勸農”和“踵跡增築”,說白了就是實行軍屯和興修水利。這兩點,讓漢中盆地成為繼成都平原之後,又一個魚米之鄉,為後來的北伐戰爭提供了強大的保證。這個經濟作為,雖然比不過管仲在經濟上的改革,但依然是很出色的。

    最後說軍事上,諸葛亮在具體的指揮打仗上,並不是很出色,最典型的的證明就是他的多次北伐行動都沒有成功。不過,在戰略上他則是一流的。在隆中的時候對於天下大勢的分析,給劉備做的規劃,可以說,都是非常精當的,劉備最後實實在在是按照這個規劃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點上,他其實比樂毅的能力強。畢竟樂毅雖然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市,但是最後被齊國反敗為勝,收復了失地。

    總之,諸葛亮並沒有做虛假廣告,實踐證明,他對得起他做的廣告。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諸葛亮躬耕隴畝時,喜歡朗頌《梁甫吟》,經常拿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都不以為然,都覺得他狂妄自大,言過其實了。這也難怪,畢竟管仲、樂毅都有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才,而你諸葛亮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耕夫,為什麼要蚍蜉撼樹、自不量力呢?其實,他是用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以圖自己擁出眾的才華,將來要成為文武全才的人。眾所周知,管仲堪當大任,在輔佐齊桓公時,曾經九合諸侯而一匡天下,讓齊國躋身於春秋五霸之首,建立了不世之功!樂毅扶持弱小的燕國,率兵作戰,一鼓作氣、連下齊之七十二城,導致齊國近乎滅亡!文能治國使諸侯臣服,武能統軍讓敵軍煙滅。這是諸葛亮為自己設立的能力目標。他並非沽名釣譽之徒,以此顯示清高。他有社會觀察力,有研究當時天下大事的舉動。所以,後來隆中對讓劉備認為切實可行,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三國亂世,群雄並起,諸侯爭霸,類似於戰國時期。齊桓公繼位伊始,齊國實力一般,因為有了管仲的輔佐,後來獨霸諸侯,成為強國!齊湣王時期,齊國強盛,南邊擊敗了楚國,西邊打垮了魏,趙,還協助趙國滅了中山國,又抹了宋國。一時之間,疆域遼闊,威風八面。而燕國還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樣弱不禁風的國家,因為有了樂毅的扶持,能連續攻下強大齊國的七十二城池,讓不可一世的齊國差點亡國!諸葛亮的意圖明確:如此亂世,任何諸侯有了我的輔佐,是可以君臨天下的;縱使最弱小的國家有了我的扶持,也能以弱勝強,滅掉敵對勢力。結果亦然!臥龍一出,天下震動;所以,歷史上有諸葛亮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這顯示了他的自信,當然,客觀上有打廣告的意思。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文人大多有著一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傲氣,喜歡的是姜子牙那種“直鉤垂釣,願者上鉤”的風範。

    但諸葛亮是個例外,文人傲氣之外,他非常懂得自我營銷,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劉備三請諸葛亮”,透過這件事情,把他們兩人的名望都往上推了許多,劉備得到了求賢若渴的名聲,諸葛亮塑造了深山名士的形象,各有所得。

    (隆中對)

    所以諸葛亮在隆中時經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絕對有自我打廣告的成份,因為他非常超前的具有自我營銷的意識。

    《三國志》中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管仲是誰?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出色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正是因為有他的輔佐,齊桓公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樂毅是誰?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燕國等五個弱小國家的聯軍攻打強大的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歷代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自比為當世的管仲、樂毅,顯然對自己有著非常高的期許,他希望自己能夠如同管仲一樣,輔助明主讓國家富強起來;也希望自己如同樂毅一樣,用兵如神,最終匡扶漢室、統一天下。

    在文人們只會默默買弄自己才學的時候,諸葛亮的這種軟廣告方式非常亮眼,顯得特別有底蘊。這就好比,某某謀士只會告訴世人我會什麼什麼,而諸葛亮是告訴世人,我可以達到管仲、樂毅的高度。

    如果你是那時的豪強,會選誰?當然是選諸葛亮,因為他的廣告詞聽起來就很高大上。

    (影視劇中的劉備和諸葛亮)

    當然啦,諸葛亮敢這麼說,並不是像現在的廣告一樣誇誇其談,而是真有奇才。他的能力並不弱於管仲、樂毅,達到的成就也比他們高,在後世之人眼裡,他的排名絕對在他們之前。

    這一點大概是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時沒有想到的吧。

  • 7 # 可榮188

    炒作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只是這個詞現在的人使用的頻繁而已。

    炒作最初的意思是自我介紹或者由他人推薦。

    三國時期的名人都有自我炒作自我打廣告的習慣,只是那時的炒作是有真實存在的事實,不是無中生有的捏造,那時的炒作是要臉的。

    先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炒作的。

    劉備,他炒作的本錢口頭語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這金字招牌一打出,關羽張飛首先成為鐵粉,為他稱霸中原,復辟漢室找到強有力理由。

    關羽的自報家門"漢壽亭侯關雲長",這稱呼敞亮,但真實,他因溫酒斬華雄,誅文良,殺顏醜等名將而被漢獻帝賜予"漢壽亭侯",所以與敵軍交戰便報出這一響亮稱號,九分驕傲溢於言表!

    張飛的自報家門"燕人張翼德是也",這名號源於自古燕趙出勇士,可見他不粗心呢。

    趙雲的自報家門"常山趙子龍",為什麼這稱呼呢,趙雲打敗河北名將文丑後,聲名鵲起,所以之後與人交戰常自豪地報出家鄉的名稱,言語中的自信如黃河之水一洩千里,綿延不絕!

    曹操相比以上幾位,自報家門低調的多,如"曹某人"或是"在下曹操",他為什麼不給自己加個什麼頭銜呢,因為他的姓名"曹操"就是名氣,天下何人不知呢。

    諸葛亮才高八斗,知天文曉地理,有報效國家的決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善長的是治理天下,而管仲樂毅是先朝的名相,他自比可看出其自信的程度。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是隆中對的原文段落,諸葛亮此時在江湖上還未有名氣,雖然有才,必須得有人炒作才能紅,於是他結交了改變一生的經紀人穎川的徐庶,徐庶成名早,江湖上人盡皆知,由他出面推薦成功的機會就大一些,果不其然,劉備聽完徐庶推薦後,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什麼要讓劉備去三次呢,難道他真的不知劉備要找他嗎,非也!徐庶早就將推薦給劉備的經過說於諸葛亮聽了,若是一般人肯定天天在家恭候了,而諸葛亮則不同,他要炒作一番,讓你來三次,吊吊你的味口,從而顯示自己的清高和與世人有異的風彩。

    從劉備三顧茅廬以及諸葛亮假裝拒絕,卻又高調預測當前局勢是三國鼎立,無不印證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炒作和打廣告的成份。

  • 8 # 鄭好豫見你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群雄要逐鹿,自然需要人才。但是,如何發現人才?或者說,你作為一個人才,如何被諸侯們發現,這就是一個新課題。

    為什麼說是新課題呢?因為在東漢的時候,人才舉薦的方式是察舉制,就是按照三綱五常的標準,推舉對治理國家有用的人才。不過,當時舉薦出來的人才,大都是士族、望族的後代,而這些人多是紈絝子弟。真正有才幹的平民子弟,很少能獲得舉薦的機會。這是其一;其二,就算是嚴格按照標準把人才舉薦上來,這樣的人才,在三國亂世,幫助諸侯們平定天下治理天下,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所以我說是“新課題”。

    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當時的民間出現了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搞的“月旦評”,也就是開論壇,一月一期,對當時的人物進行品評,以期給國家推薦有用的人才。

    但是,光靠別人評價,顯然是不可靠的,自己還應該主動。和諸葛亮齊名的另一個謀士龐統,他採用的方式,就是不斷高評別人,這樣別人也就高評他,他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

    諸葛亮為了推銷自己,其實也是做足了功夫的。一是,他一面號稱“躬耕隴畝”,另一方面又把隱居地選在交通要塞之地襄陽隆中。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說,為什麼古代的隱士都會選擇終南山隱居呢?因為終南山離長安很近,更容易被皇帝發現。諸葛亮選在隆中,情況也是一樣的。二是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梁父吟》講的中心思想,就是幫助君王戰勝強大的敵人。三是“自比於管仲、樂毅”。為什麼自比於管仲、樂毅呢?這兩個人,管仲是讓齊國強盛起來稱霸諸侯的宰相,是政治、經濟的全才。樂毅則是軍事天才,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那就表明,自己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天才、全才!

    那麼,諸葛亮配不配得上他自己做的這個比配呢?

    先說政治上,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以後,一直主要負責後方管理、賦稅徵收及劉備打仗時的糧草供應。他獎勵生產,訂立制度,任用賢才,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在蜀地樹立起了極大的威信。更為重要的是,當地老百姓非常擁護他,劉備也並沒有猜忌他,甚至最後還把劉禪託孤給他。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比管仲的成功,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說經濟上,諸葛亮在經濟上的作為,主要體現在對於漢中的打造上。漢中之前是比較貧弱的,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取得漢中後,在漢中採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主要有“休士勸農”和“踵跡增築”,說白了就是實行軍屯和興修水利。這兩點,讓漢中盆地成為繼成都平原之後,又一個魚米之鄉,為後來的北伐戰爭提供了強大的保證。這個經濟作為,雖然比不過管仲在經濟上的改革,但依然是很出色的。

    最後說軍事上,諸葛亮在具體的指揮打仗上,並不是很出色,最典型的的證明就是他的多次北伐行動都沒有成功。不過,在戰略上他則是一流的。在隆中的時候對於天下大勢的分析,給劉備做的規劃,可以說,都是非常精當的,劉備最後實實在在是按照這個規劃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點上,他其實比樂毅的能力強。畢竟樂毅雖然打得齊國只剩下兩座城市,但是最後被齊國反敗為勝,收復了失地。

    總之,諸葛亮並沒有做虛假廣告,實踐證明,他對得起他做的廣告。

  • 9 # 寄暇學宮

    如果想招攬幾個人才,你會怎麼去辦這件事兒?

    基本上不外乎這麼幾種:首先可以釋出招聘廣告,其次可以從別人那裡挖人,最後只有自己主動去找。

    釋出招聘廣告雖然是個很不錯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別人肯來。

    為了吸引別人前來,就需要把待遇提高。秦孝公許諾“尊官“、“與之分土”,採取了分配股權的方法。看到有這麼高的待遇,商鞅就帶著三份計劃書求見秦孝公。

    要麼就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曹操就是這麼做的。橋玄對曹操說:“你現在名氣還不行,可以讓許劭幫你運作一下!”許劭就舉辦了一場名為“月旦評”的新聞釋出會,讓曹操主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品牌。

    從別人那裡挖人,也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行。你給的待遇比別人還少,誰還來你那兒!

    嬴政為了統一六國,就採納了尉繚子的建議,從六國那裡弄幾個人給自己辦事。尉繚子當時做出的預算是三十萬金。

    能跳槽到別人那裡的人,忠誠度肯定也不會高。《三國演義》裡董卓為了招攬呂布,不僅送給呂布一輛寶馬,而且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在沒有人主動前來應聘,而且自己又沒有那麼大的實力挖人的時候,看來就只有自己主動去找了!

    自己主動去找,都會找什麼人?肯定是你知道的人,或者能引起你注意的人。

    有很多人想幹一番事業,但是卻連人家的門檻都進不去。一點知名度也沒有,看看簡歷也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誰會用你?就算用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與心理期待相差甚遠,所以他們也不會去。

    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給自己造點兒知名度,或者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這樣一來,進可以主動去投靠他人,退可以等待別人來請。

    姜子牙為了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就在離周文王不遠的渭水邊釣魚。

    巫師占卜說:“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周文王出去打獵,恰巧就遇到了姜子牙。

    姜子牙事先有沒有和巫師串通,這事兒不太好考證。反正周文王一下子就碰到姜子牙了!

    周文王剛到的時候,看見有個人在教姜子牙怎麼釣魚。姜子牙按照他說的方法,第一次就釣上來一條鮒魚,再釣就釣上來一條鯉魚。

    姜子牙也不看周文王,直接就剖開鯉魚的肚子,從裡面取出一卷帛書,上面寫著“呂望封於齊”。於是周文王就把姜子牙請了回去!

    嚴光以前是劉秀的同學。劉秀登基之後,多次尋找這個同學。因為嚴光是非常有名的隱士,從不追求名利,所以就躲了起來。

    怎麼躲的呢?就躲在富春江畔,每天反穿著羊裘在那兒釣魚。有幾個能反穿著羊裘釣魚的漁翁?所以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就把這事兒上報給了劉秀。

    劉秀以前和嚴光是同學,一聽就知道肯定是他。劉秀駕車前去見他他還不走,等劉秀先後來了三次,這才跟著劉秀回去了。於是嚴光就成了最有名的隱士。

    嚴光故意反穿羊裘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就有人寫詩諷刺他:一襲羊裘便有心,虛名傳誦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

    自己沒有辦法吸引別人的注意力,那就只有自己給自己造名聲了!只要有了名聲,自然就有人來找你。

    古龍曾經曰過:一個人的名字或許會起錯,但他的外號一定不會被叫錯!

    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外號叫做臥龍生!文章寫得挺好,所以又叫諸葛青雲!”劉備聽完搖頭道:“我不看武俠小說!有玄幻題材的嗎?”

    徐庶說:“那你得到司馬徽那裡去找了。”劉備到了司馬徽那裡,司馬徽就向劉備隆重推出:“我這裡有伏龍、鳳雛兩個人!”

    劉備一聽這兩個外號立刻就感興趣,立馬就問這兩個人是誰?司馬徽說:“伏龍就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士元。”

    劉備一聽諸葛孔明,好象之前徐庶提到過。於是劉備就問明白諸葛亮的住處,親自前去尋訪。

    劉備剛踏入隆中那個地方,就聽到人們都在紛紛議論。原來諸葛亮經常說自己堪比管仲和樂毅。大家都為這事兒發表自己的意見。

    很多人都說諸葛亮是在吹牛。但是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都在挺他。

    劉備一看諸葛亮人氣還挺旺啊!以後隨便寫點什麼,就是熱門帖,學生們就得背誦。

    劉備來到諸葛亮門前,跟童子說:“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麻煩通報。”

    童子進門對諸葛亮說:“有個中山猴,姓孫,字什麼來著……”諸葛亮一聽心道:“難道是孫權?”於是就沒有接見劉備。

    劉備第二趟來,對童子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進門對諸葛亮說:“有個什麼將軍、什麼侯、什麼牧的,叫什麼來著……”諸葛亮一聽心道:“這麼多頭銜,難道是曹操?”還是沒有接見劉備。

    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門前,對童子說:“劉備求見!”

    童子進門對諸葛亮說:“劉備求見!”諸葛亮一聽心道:“炒作了這麼久,怎麼這麼晚才來?”於是趕緊出門把劉備迎了進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0 # 靈機起名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不是打廣告這叫志向。就好像王陽明小的時候,就說當聖人是第1等是,難道說他也是給自己打廣告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月6日湖人全隊抵達波特蘭,第三個客場之旅湖人能贏球嗎?有哪些客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