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韓信能夠當劉邦的大將軍,都是因為得到這兩個人的賞識!

    韓信,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的,秦朝末年的那個戰亂的年代,韓信是一個被稱之為神的男人,“軍神”便是韓信的代號,正所謂“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是一種境界,中國歷史上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的非常至少,而韓信,則是第一個。但是韓信的青年生活可以說是過得非常不堪,因為他就是一個落魄的混混,一天到晚去別人的家裡蹭飯吃,還經歷過了胯下之辱之後才醒悟過來,應該做點什麼事情了,於是他毅然走上了參軍這條道路。

    在當時,參軍並不是光榮的,知識為了混口飯吃罷了,在中國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的造反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那些名將的陰影之下的,而韓信,好像也是這種人,因為他參加的是項梁的軍隊,項梁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將軍,而韓信,則是一個炮灰兵,好像什麼都跟他沒關係一樣,項梁時候,項羽掌權,情況好像有所改變,因為他被提拔成為了一個宮廷侍衛官,他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在項羽的營帳門口沒日沒夜地站崗。但是對韓信來說,站崗這個崗位是不能夠滿足自己的,自己在當小混混的時候夢想就是當萬戶侯,現在升級為一個當兵的了,那總得要當一個大將軍吧,韓信多次向項羽獻出自己的計謀,但是項羽對於韓信的建議就好像沒聽到一樣,實際上也沒必要聽到,你韓信是個什麼東西,我項羽是戰神,韓信就是個炮灰兵,所以項羽不聽韓信的話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屁股決定腦袋,你坐在什麼位置上就會想什麼樣的事情,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韓信感到現在想要升官真的太困難了,他對項羽徹底失望了,這個屁股坐在最高位位置上的人,腦袋明顯是跟不上,把自己看成最強大的人,好像別人都欠了他幾百萬一樣,失望的韓信只好跳槽,跳到了劉邦的陣營裡面去,跟著劉邦來到了漢中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但是他在劉邦這裡也沒有得到什麼好工作,只能當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韓信只能一天到晚跟老鼠講述自己的兵法,當年的李斯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按照李斯的想法,當官就要當最大的,所以他學了帝王之術並當上了丞相,而韓信也一樣,當兵就要當最大的兵,當大將軍。但是大將軍還沒有當上,他就不知道犯了什麼事情,被抬上去了斷頭臺,準備一刀把他咔擦掉。和他一起上去斷頭臺的還有三十四個人,不過禍福相依,這次掌管殺頭的人,便是夏侯嬰。殺頭的時候韓信排在三十四個,快要到他的時候他大喊道:“主公不想著怎麼統一天下,現在反而要誅殺義士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把夏侯嬰喊懵了,感覺這個人是個人才,便免了他的罪名,把他待了回去並且和他交談。

    透過交談他把夏侯嬰推薦給劉邦,說韓信是人中之龍,這個時候劉邦就想了,一個小小的韓信就是人中之龍?那我豈不是龍王了?不過礙於面子,劉邦還是給了韓信一個職位:治慄都尉。也就是一個專門管理糧食的,這也不是什麼大官,韓信還是不滿足,於是便想著逃跑算了。但是在逃跑之前,他來找蕭何道別,蕭何跟他談論過無數次,知道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多次向劉邦舉薦未果,但是他還是極力勸韓信能夠留下來,韓信也打贏了這件事情。但是當管理糧食的實在是受不了,於是韓信在一個月明之夜決定逃跑,但是還沒跑出去多久就被蕭何知道了,蕭何立刻衝了出去把韓信給找了回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蕭何這才向劉邦堅決舉薦韓信,並且幫韓信拿到了兵權,當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將軍,走上了“軍神”的道路,不管是齊國還是趙國,全都不是韓信的對手,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能有人會覺得韓信實在是太過於眼高於頂了,什麼都沒做過反而一直想著當大將軍,這個職位是這麼好當的嗎?老實說其實我也覺得韓信應該是當不好這個職位的,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市井混混,後來也沒有出去過有什麼大的見識,這樣的人能當好大將軍才怪,但是沒辦法,韓信就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種人,他們不用怎麼學習,不用怎麼運動,也不用怎麼交朋友,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很好,打籃球很厲害,人緣還非常不錯,這樣的人很奇怪,但是確確實實是存在的,而韓信就是這種人,在中國歷史上,這種人並不少見,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人,是因為兩個字:天賦。最後借用NBA裡面的一句話:有天賦,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 2 # 看文讀史

    韓信,淮陰(今江蘇淮陰市東南)人。年少時,家貧。父母早亡。母死,無錢埋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    

    登壇拜將項梁率起義軍渡淮後,韓信杖劍往從之,居戲下。但是,一直無聲無名。項梁戰死後,項羽拜韓信為郎中。此後,他多次獻策,謀劃大計,然終不為項羽所用。他決定另謀出路,便投奔劉邦,劉邦拜他為連敖。

    不久,韓信犯罪,當斬,同行的十三人均已被處決。至韓信,他仰視監斬官滕公,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滕公與韓信交談後,覺得韓信是個人才,建議劉邦重用。劉邦拜韓信為治粟都尉。韓信仍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偷偷地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請示,星夜把他追回。然後,極力向劉邦推薦,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於是劉邦決定拜韓信為將。蕭何說,這樣仍留不住他。劉邦遂拜韓信為大將軍。  

    登壇拜將時,劉邦說:“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韓信反問說:大王東向爭天下,對手是不是項王?劉邦答:是。又問:“大王自己感覺勇悍仁強,與項王誰強?”劉邦答:不如項王。劉邦既已承認不如對手,韓信便提出從強者手中奪天下的計策。他分析說:“項王暗惡叱吒,千人皆廢”,然而他不能任用賢將,所以是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說話和氣,然而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所以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然而他殘暴好殺,分封不公,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所以雖有霸王之名,實際上已失天下人之心。基於上述分析,韓信得出“其強易弱”的結論。他進一步說:大王如能反其道行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況且,關中父兄怨恨三秦王。而大王自入關中,秋毫無犯,除秦苛法,與民約法三章,關中百姓皆擁載大王,盼望大王王關中。“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韓信的一席話,使劉邦深感得韓信之晚。韓信對項羽的透徹分析,增強了劉邦爭奪天下的信心,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東進,擊敗三秦,奪取了關中。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乘項羽徵田榮、田橫兄弟的機會,率諸侯兵五十六萬,攻佔彭城。項羽率三萬兵回救,大敗劉邦。漢兵死傷二十餘萬。劉邦率數十騎突圍,逃至滎陽。在劉邦大敗之際,韓信從關外收散歸之兵,使詣滎陽,從而阻止了項羽西進,緩解了劉邦的困境。  

    破魏、代劉邦彭城敗後,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魏王豹是其中之一。他佔據今山西南部,扼守臨晉關,西向可取關中,東向可使劉邦腹背受敵,對漢威脅極大。劉邦“方東憂楚,未及擊”,遣酈食其遊說魏豹②。豹不僅不歸順漢,反而陳兵黃河東岸的蒲坂,封鎖臨晉關渡口,截斷劉邦與關中的聯絡。在這關鍵時刻,韓信以武力擊降魏豹。他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術,把船隻集中在臨晉,擺出渡河的架勢,吸引魏豹的兵力。暗中調兵遣將,準備渡河用的木罌缶。一切具備,出其不意,從陽夏搶渡黃河,一舉成功。渡河後,直逼魏都安邑。魏豹聞訊,倉皇迎戰,戰敗被俘。接著,韓信擊破代兵,擒獲代相夏說。然後,韓信把收編的魏、代降卒以及自己的精兵,送到滎陽前線,增強正面的戰鬥力量,使劉邦恢復了元氣。  

    破趙漢三年(公元前204年),韓信提出他的作戰方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劉邦給了他三萬人,使與張耳率兵越過太行山,攻擊趙國。趙以二十萬大軍,扼守井陘口,準備與韓信決戰。趙謀士李左車認為,韓信涉西河,虜魏豹,擒夏說,乘勝遠鬥,鋒銳不可當。他想利用井陘的有利地形,制伏韓信。他獻策說:“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成安君陳餘則認為,韓信以少數兵力遠征,士卒疲憊,不堪一擊。他傲氣十足,以“義兵不用詐謀奇計”,輕易地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遣人探知趙不用李左車之謀,即刻進兵,至井陘口三十里,停止前進。選輕騎二千人,各持一赤旗,埋伏在趙營側後。任務是待趙兵傾巢而出,進擊漢軍時,闖入趙營,拔掉趙旗,插上漢的赤旗。為了誘使趙軍出營決戰,韓信故意背水列陣,把將卒佈置在綿蔓水東岸的微水村,擺出易受攻擊的陣形。然後,他親自率軍出井陘口。趙軍見韓信軍至,出營阻擊。經過一陣急戰,韓信佯敗,丟旗棄鼓,向綿蔓水後退。背水列陣,向來為兵家之大忌。所以,趙王歇、成安君陳餘誤認為韓信不懂軍法,見他後退,便下令追擊。趙軍傾巢出動,爭搶旗鼓,一味前進。韓信埋伏的二千人,乘機佔領趙營,拔掉趙旗,插上漢的赤旗。韓信與綿蔓水的將卒會合後,被置於死地的漢軍,拼死戰鬥,勇猛異常。趙軍見取勝無望,準備退回,但見營寨一片赤旗,頓時倉皇潰逃。韓信軍前後夾擊,追至泜水,全殲趙軍,俘趙王歇,斬成安君陳餘。韓信慶功完畢,將領們問說:“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韓信答說:“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敗趙後,韓信立即下令:不準殺害李左車,並且高價懸賞,生得李左車者予千金。後李左車被捆來時,信乃解其縛,東向坐,西向對,向他請教攻燕伐齊的策略。李左車分析了韓信軍的長處與短處後,提出了和平取燕的良策。韓信稱讚說:“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不發一兵一卒,燕國歸降。  

    在韓信節節勝利之時,劉邦卻被項羽困在成皋。他和滕公從北門逃出,渡黃河,到脩武。韓信再次把精兵交給他。劉邦由於“得韓信軍,則復振”。破齊韓信“收趙兵未發者”及劉邦挑選剩下計程車卒,東進擊齊。乘齊守備懈怠,韓信一舉破齊歷下軍,奪取齊都臨菑。齊王田廣逃到高密,求楚救援。項羽遣龍且率軍救齊。人們勸龍且堅壁清野,令齊王發使招所亡城郭,逼使漢軍“無戰而降”。龍且自恃有大兵二十萬,齊將田間也將二十萬,所以傲慢地說:“吾生平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與韓信夾濰水對陣。韓信軍水西,龍且軍水東。韓信夜遣人以沙袋萬餘截斷水流。然後,引軍渡河,剛過一半,佯敗而還。龍且高興地說:“固知信怯也。”遂追渡水。龍且軍剛渡近半,韓信使人撤去沙袋,大水驟至,把龍且軍分成兩半。渡過河的龍且軍,人數並不比韓信軍隊少,但是由於被分割,將士恐慌,韓信輕易地擊敗了渡河的楚軍,殺了龍且。未渡河的楚軍驚慌逃散。韓信乘勝追擊,至城陽,全殲楚軍,虜齊王田廣和守將田光。又敗齊相田橫於嬴下,殺齊將田既於膠東,遂定齊地。但是,齊田氏仍在抵抗。  

    垓下決戰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韓信率兵赴垓下,參加楚漢最後的決戰。當時,項羽所剩兵力約十萬人。由於“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①,戰鬥力仍然很強。漢軍的陣勢排列是:韓信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是第一線。劉邦在後,是第二線。周勃、柴將軍在劉邦後,是第三線。戰鬥開始,韓信佯敗。項羽追擊,孔、費二將從兩側出擊,楚不利。韓信殺回馬槍,大敗楚軍。第二、第三線未動,楚軍便被打垮。項羽喪失了再戰的信心,被迫突圍,至烏江自刎,楚漢戰爭結束。

      

      

      

  • 3 # 朝陽君看歷史

    大漢王朝的建立,離不開韓信的功勞,劉邦與韓信的相遇,離不開大媒人蕭何的搭橋牽線,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流傳千年,為眾人所傳唱,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韓信,這位蓋世英雄吧!

    韓信,出身貧寒,身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薦為官吏,有無經商謀財之道,常常靠別人的施捨度日,在鄉中,忍受胯下之辱的事情,便能看出韓信並非平凡之人,此人心中有所忍,內心世界無比龐大。

    後來,韓信持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投奔項羽,他在其帳下多次向項羽獻計,但是始終不被採納,於是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期間於蕭何交談,為蕭何所賞識,但是在劉邦帳下也未受到重用,所以在劉邦軍至南鄭途中,趁著月色,離軍而去,被蕭何發現後追回,這就是小說於喜劇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蕭何就像劉邦推薦韓信,終於被劉邦所重視,選擇吉日,戒齋,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軍,至此,韓信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開始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劉邦能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可以看出其智慧,遠非常人能比。

    1、示弱、臣服,韓信當時沒有軍功沒有名氣,卻被任命為元帥,很容易讓各路諸侯,尤其是讓項羽認為劉邦弱小,沒有心思爭天下。

    2、韓信剛上任時,因為威望不足,很可能被劉邦架空,劉邦可以借韓信之手殺掉不忠誠的,懷疑是奸細的人,而不容易引起軍中的反對,把怒火引到韓信身上,而且以後還可以殺掉韓信,平息怒火,借刀殺人,韓信是狐狸,劉邦是老虎。

    4、透過韓信可以看出誰是真正的忠臣。

    5、毫無名氣的韓信也能被拜大將軍,這樣會讓天下人知道劉邦這裡重用人才,求賢若渴。

    6、對蕭何的絕對授權與信任,蕭何推薦的人受到了如此大的重用,蕭何心中如何想,肯定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這樣,因為劉邦這樣信任蕭何,全軍也就信任蕭何了,劉邦帶兵在外征戰,蕭何穩坐後方,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就這如此了。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先說結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事實上,正史並沒有記載韓信的出生年月,所以所謂韓信21歲成為大將軍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韓信出身卑微,窮困,老母親去世了都沒有地方安葬,後來甚至到了沒有飯吃的地步,但是饒是如此,韓信卻還頑固的以“士”自居,而不是一般的平民,他窮困潦倒之下,還是腰裡佩戴著一把寶劍招搖過市,沒飯吃到天天到自己朋友家——當地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亭長)家裡混吃混喝,乃至後來人家所長媳婦把飯做好後,一家人在被窩裡就把飯吃完了,等韓信取得時候,啥也沒給剩下,後來一個給別人洗衣服的老婆婆(漂母),見他可涼,賞他一口飯吃,他還正氣凜然道“我要是富貴了,一定相報”氣的老婆婆大罵:“我就看你可涼,誰指望你的回報”,而他仗劍招搖過市,還引起了當地潑皮的欺負,最後受到了胯下之辱,當年的韓信窘迫如此。

    受得了胯下之辱的韓信被視為能屈能伸的典型

    秦末天下大亂之後,有著極高軍事天賦的韓信有了用武之地,他先是投入了項羽的陣營,項羽也算是給面子,讓他做校尉,這個官職不大,但是在講究兄弟情義的項羽陣營裡,韓信與項羽沒有任何瓜葛,項羽給他這樣的位置也不算低了,韓信是軍事大家,而項羽也是將才,所以韓信希望自己的建議能夠讓項羽採納,可是項羽卻很有自己的主意和主見,因此在滅秦戰爭中,韓信雖然身在項羽的大軍之中,卻沒有什麼作為。

    蕭何月下追韓信....

    聽說韓信跑了,蕭何沒有來得及向劉邦彙報就急忙去追趕韓信,於是上演了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而劉邦還以為蕭何也跑了,於是生起了蕭何的悶氣,結果蕭何回來了,併成功的帶回了韓信,而且再次向劉邦鄭重的推薦韓信,稱韓信為“國士無雙”,天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劉邦經過與韓信的奏對之後,也對於韓信提出的戰略給予充分肯定,於是劉邦封壇拜將,將韓信封為大將軍。而後來事實也證明這絕對是劉邦最為正確的一步棋,韓信是劉邦軍中唯一一個能夠與項羽匹敵的可以連軍百萬,戰無不勝的將軍型人才。

    在韓信的統帥之下,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殺入關中,奪取了席捲天下的最好基地,而後韓信攻滅魏國、代國、趙國、齊國、降服燕國,將黃河以北全部納入劉邦的地盤,而後韓信牢記劉邦對他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知遇之恩,拒絕了項羽提出的三分天下的建議,而是在垓下統帥所有漢軍對項羽做出致命一擊,最終擊敗項羽。

    韓信用實際行動報答了劉邦的知遇之恩

    不過西漢建立不久,已經被徙為楚王的韓信遭到劉邦猜忌,被活捉會長安,隨後降為淮陰侯,不久之後,被呂后和蕭何處死在長安未央宮。

  • 5 # 文史劉磚家

    個人覺得一個人命運的改變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走多遠關鍵取決於和誰一起混。韓信能夠能夠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不僅取決於他不服輸不認命的強烈進取心,更為直接的跟他一生中遇到的三個人有很大關係。

    一、項羽:為韓信成長創造機會和平臺

    韓信出身貧苦,早年喪母,以乞討為生。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人窮但是志氣不減,居然能夠忍受胯下之辱,可見其人並不尋常。秦朝末年,項羽統領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北上,進入東海郡,進駐淮陰,無家可歸的韓信決定參軍混口飯吃,成為項羽軍隊的一員。從軍以後,韓信在一次次的實戰中逐步成長,由一個新兵蛋子逐步成長為富有作戰經驗的老戰士。濮陽戰勝後,項梁滋生驕傲情緒,結果在定陶遭遇慘敗,韓信僥倖逃脫一死,後與眾多潰散的將士一樣,輾轉回到楚軍旗下,被項羽提拔為郎中。韓信多次向項羽進言,但是終究不被採納,所以他一直沒有被項羽重用。雖然項羽不是韓信生命中的伯樂,但是正是追隨項羽征戰多年,才使得韓信積累了一定的軍事智慧和才能,為日後效力劉邦做足了準備。

    二、夏侯嬰:刀下留情挽回韓信生命

    胸懷大志的韓信不甘心在項羽手下做一個小官,於是在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但是也僅僅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一次偶然的機會居然使險些喪命的他又起死回生,正是這樣的一次冒險經歷,使得他的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韓信因犯法被囚,依法當斬,而且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看著眼前慘淡的一幕,絕望的韓信韓信舉目仰視,眼睛盯著滕公夏侯嬰,一句話隨口而出:“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就在旁邊監斬的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再看他相貌威武,心中暗自稱奇,就放了他,並且與他交流一番。兩人相談甚歡,言談之中夏侯嬰流露出欣賞韓信的感情。夏侯嬰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向劉邦舉薦了他。這是韓信與劉邦的第二次接觸,依舊沒有多大的興趣和注意。個人覺得是夏侯嬰給了韓信第二次生命,沒有夏侯嬰就沒有後來的戰神韓信,這個人對他至關重要。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三、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人才

    夏侯嬰看劉邦對韓信沒多大興趣,於是就把法場救韓信的事跟蕭何說了。蕭何是個惜才之人,聽夏侯嬰這樣說,一下子對韓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就叫韓信來同他交流一番,他生命中第三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蕭何十分賞識韓信,由於蕭何跟劉邦關係很好,韓信覺得透過蕭何可以得到劉邦重用。但是,日復一日,依舊沒有看到什麼變化。後來,劉邦被項羽排擠到漢中,手下將領也是牆頭草,看著劉邦失利,紛紛逃亡。躊躇滿志的韓信此時正心灰意冷,再加上這麼長時間沒有得到劉邦重用,也棄劉邦而去,準備另謀出路。蕭何聽說韓信逃走,立即將其追回。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在蕭何的堅持和建議下劉邦擇良辰吉日,以大禮拜韓信為大將軍。之後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總之,韓信能夠被劉邦拜為大將軍獲重用,離不開以上三個人的幫助,沒有項羽,也就沒有韓信軍事才能的積累,沒有夏侯嬰慧眼識人,估計韓信也就在歷史長河中草草收場了,沒有蕭何鼎立推薦,估計韓信也就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官吏。

  • 6 # 路艱險兮獨後來

    首先我得糾正題主一個錯誤,韓信21歲的時候並沒有加入劉邦的將領,屆時還依然在項羽的身邊這邊當著貼身侍衛,韓信是23歲的時候覺得在項王身邊難有出頭之日,遂投奔了劉邦。

    既然題主問道為何21(23)歲的韓信為何會成為劉邦的大將軍,那麼我我們就從淮陰侯—韓信的小時候說起。

    韓信乃是一代六國貴族的後裔,卻不得不過著普通甚至貧窮的生活,少年時期一直寄宿在親戚家裡蹭吃蹭喝,平時刀劍不離身,後來因被親戚嫌棄,遂離家,後經歷“胯下之辱”這一著名事件。

    之後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在這段時間裡的韓信整日裡都在讀者兵法兵書,卻因自己不好勞作卻經常弄得食不果腹,直到21歲時,參加了當時的反秦軍隊,時隔一年後的韓信參加了當時的“鉅鹿之戰”,此時任職為項羽的貼身侍衛,在當項羽的貼身侍衛期間,多次向項羽獻策,項羽不為所用,在此期間,也見證了“鴻門宴”,時隔不久,韓信意識到在項羽身邊前途一片黑暗,遂加入當時的劉邦麾下。

    按照劉邦的用人規則來講,一般新來的員工與原公司單位的職務同級,但韓信覺得這個職位甚至不如原來單位的職務,於是想逃離劉氏集團,但是在當時的劉氏集團的規定中,逃跑者,當斬,就在前前後後斬了幾十人之後輪到韓信,韓信覺得一身抱負無從施展便振臂高呼“漢王若想一統天下,若此時殺了我,如何可得天下?”此時的監斬官夏候嬰聽了韓信的話,覺得此人乃人才失業,便免去了韓信的死罪,也像劉邦推薦了韓信,遂便升韓信為後勤總管,因職務之間接觸到了當時的劉氏集團大總管蕭何,與蕭何的多次徹夜臥談之後,蕭何也瞭解到韓信乃不可多得的將才,於是像劉邦舉薦了韓信。

    此時邦朝中無武將,只有些同鄉的小人物,但是突然把一個後勤總管提升至部隊最高統帥,這讓劉邦有些徹夜輾轉,韓信苦等無果,遂決定再次離開,將印信放置之後便離開了巴蜀,就在此夜發生了“蕭何夜下追韓信”這一事件,追回之後韓信,劉邦便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只是做參謀、佈局,後劉邦與韓信交談一天後,韓信向劉邦做了天下局勢的分析,以及對戰略部署的分析和對日後的方向做了一次詳細分析,此時劉邦才相信韓信的才能,任其統帥自己的兵馬,後來韓信也沒讓他失望,助他統一了天下,並建立了漢朝。

    綜上所述,韓信之所以年紀輕輕成了劉邦的大將是因為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當時劉邦缺兵少將的機遇,才當上了大將軍。

  • 7 # 曹城少年

    《孫子兵法》有云:“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可見一個將軍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

    韓信能得到重用也是跟三個人密不可分的的。

    第一個人就是夏侯嬰,跟韓信交談,認為韓信就是人中之龍,可謂是非常厲害的角色了。於是,向漢朝的老闆劉邦推薦了,著重渲染了韓信的才華。此時的劉邦也是在漢帝國的創業初期,也是需要廣納賢才,既然有人夏侯嬰擔保,也不能拂逆了自己人的好心,不然就不會隨便向自己推薦人才了。雖然缺人才,但是也不能上來就給個大官,不然下面的一幫兄弟不好交代,亂了套就麻煩了。也沒有怎樣思索,就讓韓信去當個糧官,至少要在底層歷練歷練,這樣才能看出有沒有才華了,能幹事兒才是最主要的。韓信也是胸懷經韜偉略之才,總是需要個平臺,至少現在有個了,只能先幹著。第一個人只是讓韓信暫時在下面當一個小官,並沒有讓劉邦特別高看這個小青年。

    不久,韓信就遇到的人生中第二個重要的人,就是蕭何。當時蕭何是後勤的總負責人,總管一切錢糧,而韓信是個糧官,自然慢慢的就熟略了。你來我往,相互攀談之間,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私下裡喝酒,談古爍今,暢懷天地。蕭何也是對韓信的見解和學識有很高的評價。更是好幾次的向劉邦推薦,而劉邦不為所動。只是覺的,韓信太過於年輕,只會誇誇其談,並沒有太大的本事。慢慢的韓信就坐不住了,感覺不被重用,會永遠只是個小小的糧官。走的時候就跟蕭何告別了,蕭何也是極力的挽留,畢竟人才難得,失去就難再得啊。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了。韓信也是隨口答應,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不想過於拂逆蕭何的面子,畢竟蕭何也是對他很是讚賞。韓信不甘於做一個小小的糧官,就在一個月光明媚的晚上逃走了,當時,劉邦對項羽的戰鬥並不是很順利,有很多計程車兵逃走,大家也是見怪不怪了。當然,逃跑就不要被逮住,逮住就殺頭,沒得商量。蕭何知道韓信逃跑之後,也是馬不停蹄的追了上去,追上之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保證讓韓信當大官,就把韓信給拽回去了。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當時,蕭何追韓信的時候,被下面的小兵打了報告,說蕭何跑了,這個也是把劉邦嚇了一跳。畢竟蕭何也是資深的老員工了,無疑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後來,蕭何回來,還被劉邦斥責了幾句,蕭何也沒有在意只是把追韓信的事情說了一下,要想留住韓信,必須封大將軍,不然,就留不住人才了。這時劉邦才真正的沉下心來,認真考慮一下韓信。畢竟,當年自己打天下之前,自己只是個亭長,放在現在頂多是個行政村主任或者鄉長之類的官,而蕭何當時可稱是縣級官員。想想一個縣級官員跟著一個鄉級官員打天下,是很難見到了。從這一點上,劉邦很看好蕭何的識人能力。

    於是,韓信遇到了人生中第三個人,也是最重要的人,劉邦。劉邦把韓信叫過來,想進行深入的交談。畢竟大將軍之位不能隨便給個二十左右的青年。說重用你也行,說說為什麼要重用你。韓信就問劉邦“自己感覺勇悍仁強,與項羽誰強?”,劉邦也是沒有避諱,直接承認都不如項羽。而韓信卻能透過表面看本質。說項羽任人唯親,賞罰不明,有婦人之仁,有匹夫之勇,每攻打一座城池又是殘暴非常,百姓多怨恨。反觀劉邦,入關中,秋毫無犯,與民約法三章,深得關中民眾的擁戴。得民心者的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定論。劉邦也是信心大增,跟韓信也是對眼了。韓信也是不負劉邦的所託,把下面的漢軍帶的也是很強悍,打下後來分封的趙國都是韓信的功勞,還有後來的十面埋伏,簡直是後世效仿的楷模。

    韓信從逃兵到大將軍,一路走來也是統兵掠陣,無往不勝。都是韓信善於統兵帶將的結果。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正解《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