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初見未夏

    遼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遼,改年號為"大同" 。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公元1125年被金國所滅 。

    遼末,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遼朝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和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國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 。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 。

    遼朝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儲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

    基本資訊

    中文名稱

    遼朝

    英文名稱

    Liao Dynasty

    簡稱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上京臨潢府,汴京開封府,中京大定府

    主要城市

    遼陽府,析津府,大同府等

    官方語言

    契丹語,漢語

    貨幣

    圓形方孔錢

    時區

    東八區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耶律賢等

    人口數量

    約900萬人(12世紀初)

    主要民族

    契丹族,漢族等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儒教等

    國土面積

    489萬平方公里(1111年)

    時間

    公元907-1125年

    開國之君

    耶律阿保機

    亡國之君

    耶律延禧

    目錄1國號2歷史3疆域4政治5軍事6經濟7文化8外交9社會10帝王世系摺疊編輯本段國號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誌,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有遼一代則不然,曾多次反覆用"遼"、"契丹"為國號 。

    史學界公論,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道宗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 。

    關於契丹首次改國號為"遼"的時間,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種說法 。關於遼改國號的次數,一般學者都認同這樣的見解,即遼太宗時改國號為遼,遼聖宗時復號契丹,至遼道宗時復改國號為遼 。從眾多遼代墓誌中在契丹或遼的國號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樣來看,到遼道宗時,已經儼然以中國自居了 。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遼曾九改九復國號,也就是說,遼曾改國號達18次之多 。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究"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強調遼"雙國號制"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 。

    遼朝國號變遷

    年代

    漢文國號

    非漢文國號

    916-937年

    大契丹

    哈喇契丹[1] (全稱)

    大契丹、契丹國、契丹(簡稱)

    938-982年

    大遼(燕雲漢地)

    大契丹(遼朝故地)

    983年-1065年

    大契丹

    1066年-1125年

    大遼

    摺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大頭菜燉酥魚的做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