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道而後術

    首先,不是挑戰,只能說是不服管教。就好像叛逆兒子對父親不尊重一樣。再不服管教,都不會和爸爸平起平坐。鄭國再如何,都是尊王的。這個不服管教的叫鄭莊公,就是掘地見母的那位,並且被偉人稱讚“此人很厲害”。

    不服管教的原因是什麼?

    一、關係太親近,缺乏神秘感。鄭莊公的媽媽和周桓王的奶奶是親姐妹,都是申侯的女兒。論起來,鄭莊公是周桓王的親戚,還長一輩。如何稱呼,高人指點。太親近了,神秘感就少了、甚至沒了,說話辦事更傾向於親戚關係而忽略君臣倫理。

    二、貢獻太卓越,助長自滿情緒。鄭莊公的爺爺因為幫助周桓王的爺爺周平王戰死,鄭莊公的爸爸鄭武公是幫助周平王即位的主力軍和擁立者。鄭武公和周平王既是連襟又是親密戰友。鄭武公和衛武公是周平王依賴、信任、重要的兩人。衛武公死後,鄭武公一家獨大,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鄭莊公承襲爸爸的職位,政治待遇非常高。導致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三、矛盾來源於分權。鄭莊公剛即位時,內政不穩,家庭矛盾突出。由於媽媽不喜歡自己而是喜歡自己的弟弟,千方百計欲置於死地,原因僅僅是想扶植弟弟即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鄭莊公花費了太長時間,太多精力。鄭莊公有兩個身份,一個是鄭國國君,另一個是周平王的丞相級別的官職。鄭莊公為了處理家務事,導致在周王朝的職位在職不履職,在位不在崗,嚴重吃空餉。周平王計劃用虢公取而代之。雖然最後虢公推辭了,但是訊息也傳到鄭莊公耳朵裡了。鄭莊公使用手段,逼迫周平王和鄭莊公互換質子。這件事件非常嚴重,不但在周王朝歷史上是首次,在所有歷史上也是首次,正所謂前無古人。嚴重削弱了周天子的權威。最後,鄭莊公很滿意,周平王也沒再分權。

    四、矛盾激化來源於新王即位。周平王死了,周平王的太子長期在鄭國做質子,沒來得及即位也死了,太子的兒子即位,歷史上稱為周桓王。周桓王是周平王的孫子。因為爸爸做質子的原因,周桓王對鄭莊公沒好感只有反感。即位後,立即讓鄭莊公回家養老。鄭莊公很氣憤,派遣大將領兵偷割周桓王的麥子。周桓王敢怒不敢言。周桓王即位第三年,鄭莊公朝見,周桓王不但沒高規格接待,而且不管飯,也不回禮,給了十車小米,讓僕人說明白,這不是回禮,是給你災年備用。用以諷刺偷割麥子的事情。鄭莊公非常氣憤,一連五年不朝拜。周桓王也很生氣,率領蔡、衛、陳三國征討。鄭莊公竟然應戰。周桓王聯軍被打敗,周桓王親自斷後,被鄭莊公大將祝聃一箭射中左肩。

    是不是挑戰周天子,請看如何善後。當天夜裡,鄭莊公派遣大臣,帶著牛羊等厚禮到周營向周天子賠禮認錯,得到周桓王的諒解。然後,鄭莊公論功行賞,獨祝聃無封賞。祝聃問理由,鄭莊公說:“萬一重傷殞命,寡人有弒君之名矣”,“射王而錄其功,人將議我。”

    由此可見,鄭莊公並沒挑戰周天子,也不打算挑戰周天子。

    第一個挑戰周天子權威的是楚國的熊渠。第二個是楚國的熊通,自立為楚武王。

    天下只有一個王,那就是周王。誰第一個稱王,誰就是第一個挑戰周天子。顯然,鄭莊公不是。

  • 2 # 榮爐

    諸侯挑戰周天子的權威是歷史的必然,但這個國家是鄭國,也確實有其偶然性。

    鄭國和周在地緣上很接近。鄭國國君又連任好幾任周的卿室。關係太近了,就容易產生摩擦,偏偏鄭莊公是個雄主,不服周天子的管教也就不足為奇。

    周朝自東遷以來,力量已經非常弱了,其實已經無力控制各個諸侯了。可有的周天子卻仍不自量力,妄圖再續西周威嚴。可惜,鄭周大戰後,周天子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扯下了

  • 3 # 耕讀186

    鄭國敢於挑戰周王室威嚴,東擴西張,於第三任鄭國君鄭莊公成為春秋初期的小霸王,主要原因是:

    第一,鄭氏為西東周交替時的權臣。鄭氏得氏於鄭桓公友,友為厲王之子,宣王庶弟為宣王卿,以伯爵封邑於棫林,後遷鄭地,今陝西華縣域內。鄭桓公與周幽王同死於西周西戎之亂。第二任鄭君鄭武公隨平王東遷於新鄭。鄭桓公、鄭武公都是宣、幽、平王三朝重卿權臣,臣權重,天子權輕;天子權輕,臣權重。周王室東遷離開京畿之地勢力大衰,而使權臣輕王權而自重漸侵王權。

    第二,自為諸侯。西周分封,畿內封邑,畿外封國,內臣有邑,外臣有國。鄭國初封為邑。“鄭”字,左為“奠”,祭祀為奠,右耳為“邑”。鄭國初封華縣為鄭邑,鄭桓之初,賄購虢、鄶之邑以為國,鄭莊、鄭武已為外臣,使鄭國自成諸侯,破壞天子分封制,做出挑戰周天子的第一步。

    第三,周鄭交質。平王東遷後,鄭伯失寵於平王,平王重任虢公,鄭伯怒遷平王,平王否認,於是周鄭交質太子為壓。周出太子狐交於鄭,鄭出太子忽交於周。交質為敵國之禮,鄭國比肩於周,而周降階同鄭,周天子權勢、威嚴盡失。

    第四,鄭盜周粟。鄭國兩次出兵搶割周境內麥子。直接侵犯周天子利益。

    第五,周鄭交兵。對於鄭國一次一次的挑釁,周桓王忍無可忍,率領衛、陳、蔡三國聯軍,討伐鄭國。聯軍很快失敗,並且射傷周桓王。從此,周天子有名無實,東周進入霸王爭天下的真正春秋爭霸時代。

    周天子於春秋被諸侯國挑戰,主要原因是其勢力衰退,無法維持天下秩序。鄭國能作為第一個挑戰周天子的諸侯原因在於,西東周之交鄭伯一直為朝內權臣,有勢力,知周天子已失天下,成為外番後在逐漸侵蝕周天子利益時,周天子維護不力,最終導致兵刃相見,而使周天子權勢盡失。

  • 4 # 君山話史

    對於這個問題,就得說說鄭國與周王室之間的恩怨情仇了。

    1、兩任卿士:鄭武公與鄭莊公

    鄭國的建國時間是比較晚的,直到西周晚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鄭桓公被封為諸侯。鄭桓公是鄭國的建立者,他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異母弟弟。公元前774年,周幽王任命他為司徒(掌管土地與戶籍)。然而,在驪山之變中,鄭桓公與周幽王都死於犬戎之手。

    鄭武公是鄭桓公的兒子,他與父親一樣,對周王室頗為效忠。在王室遭到犬戎打擊後的那段慘淡歲月,他仍然忠心耿耿,派出軍隊護送周平王東遷到洛邑,為周政權的重建立下汗馬功勞。感激涕零的周平王將卿士的重職交給了鄭武公。卿士相當於太師、執政大臣,其權力之大,甚至可以調動諸侯國的軍隊,當然前提是這些諸侯國效忠於周王。

    鄭武公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開啟了諸侯兼併戰的先河,先後吞併了鄶國與東虢國,並且向東開疆拓土。鄭國成為春秋早期政治舞臺上最活躍的國家。

    繼鄭武公之後,鄭莊公也擔任周王朝的卿士,處周王室權力最頂端。“卿士”一職,幾乎成為鄭國的專利。大家都知道,鄭莊公是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他有稱霸諸侯的雄心,便以周王室的“王命”為旗幟,動輒呼叫周王室及其附庸國的軍隊。用後世的話說,叫“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了限制鄭莊公的權力,周平王起用西虢公。這個決定引起了鄭莊公的強烈不滿,為了平息鄭莊公的憤怒,周平王想出了一個拙劣的辦法,將王子狐送到鄭國當作人質,而鄭莊公則將公子忽送到周王室作為人質。這種互為人質的作法在諸侯國之間是很普遍的,但是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互換人質,則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這個現象表明了周王室其實已經淪落到諸侯國的地步,失去了往日號令天下的威嚴。

    2、周桓王的詐騙事件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繼位。

    年輕氣盛的周桓王進一步削弱鄭莊公在朝廷的勢力,將大權交給了西虢公。鄭莊公暴跳如雷,他以牙還牙,在周桓王即位的這一年,給了天子一個下馬威,兩次派遣軍隊,進入周王室的領地,割走了成熟的稻穀。周桓王雖然氣得直吹鬍子,但也無可奈何。

    不過,再怎麼說,周王還是天子,名譽上還是天下共主。所以在公元前717年,在周桓王繼位三年後,鄭莊公裝模作樣地前往朝覲周天子。這位周桓王遠不如鄭莊公的老成,還是小孩子脾氣,對鄭莊公憋了一肚子的氣,沒有給他好臉色看。

    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周天子做了一件十分不光彩,也很失體統的事情。周王室與鄭國交換土地,周王室以十二塊較小的土地,交換鄭國四塊較大的土地。這本來是一筆公平的買賣,不想周桓王以天下共主之尊的身份,竟然對鄭國實施詐騙,交換給鄭國的十二塊土地,實際上司寇蘇氏的封地。

    周王室將不屬於自己所有的蘇氏封地與鄭國作交換。這件事可列為春秋時代最大的一起詐騙案,結果是周王室得到了鄭國的土地,鄭國卻兩手空空,精明的鄭莊公可算栽了個大跟頭。這件事,為鄭、周關係持續惡化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707年,自視甚高的周桓王終於罷免了鄭莊公卿士之職,鄭國雄主也不再去朝覲周恆王,鄭與周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3、繻葛之戰:周王室威風掃地的關鍵一戰

    周桓王自不量力,竟然異想天開,試圖武力顛覆鄭莊公。自驪山之變後,周王的軍隊僅能自保,哪有四處征伐的實力呢?周桓王鼓動鄭之宿敵衛、蔡、陳諸國,共同組成討逆軍,出征鄭國。周桓王把此役視為復興周室光榮的關鍵一戰,只是他統領的這些諸侯軍,無一不是鄭莊公的手下敗將,他能有多少勝算呢?

    鄭莊公親率強兵猛將,屯兵繻葛,嚴陣以待。這是王室與諸侯的大對決。倘若王室取勝,或許將得以重振旗鼓,號令天下,但如果敗了呢?那恐怕為諸侯所恥笑,永無東山再起之日了。

    周桓王的軍隊貌似強大,分三大方陣:中間方陣是周王室的中央軍,由周桓王直接指揮;右翼是虢公林父所統率的蔡國與衛國的聯軍;左翼是周公黑肩率領的陳國軍隊。多國部隊的佈陣特點是周王室中央實力比較強,而兩翼的衛、陳、蔡的軍隊實力比較弱,且這三個國家多次與鄭國交鋒,屢屢敗北,對鄭國有一種恐懼的心理。

    針對這種佈陣,鄭莊公採取先擊弱敵的戰術。鄭軍的主力佈置在左右兩翼,集中力量擊破敵陣中衛、蔡、陳的左、右翼部隊;而敵中央方陣雖然實力較強,但一旦其兩翼被擊破,不僅無法得到兩翼部隊的保護,反而要分兵援助兩翼,這樣一來,勢必會破壞其戰鬥陣形,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中。

    這一戰術果然收到奇效。鄭軍先擊破周王室的嘍囉軍後,再集中兵力攻擊周天子的主力。王軍大敗,在戰鬥過程中,周桓王的肩膀捱了一箭,落荒而逃。

    4、繻葛之戰的結局與歷史意義

    當鄭軍將領請求追擊周的軍隊,鄭莊公搖搖頭說:“君子不能夠逼人太甚,何況是侵凌周天子呢?我們只求自衛反擊,能保住國家社稷,這也知足了。”當天晚上,鄭莊公派人前往周軍的駐地,探望並慰問周桓王。

    這次大戰中,鄭莊公表現出有理有節。有理,在鄭國屬自衛還擊;有節,只擊潰來犯的聯軍,並不實施殲滅戰,戰爭的善後工作做得很好。反觀周王,既師出無由,又不自量力,還中了一箭,可以說名譽掃地;周王的初意,是想憑此一戰,來重樹天下共主的形象,重新握有徵伐諸侯的實力。可惜事與願違,其國際形象一落千丈,正是偷雞不成還蝕把米,徒增笑耳。

    繻葛之戰是春秋時代一場重要的戰爭。鄭國的勝利,象徵一個諸侯爭霸時代的來臨。周王獨尊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周王室從政治中心走向邊緣化,雖然在此之後還不斷有諸侯雄主提出“尊王”的口號,但那不過是玩弄政治的把戲,周王室的地位實質已經等同於諸侯國了。

    在古老中國的土地上,舊的政治秩序已經被打破,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初露端倪。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時代一去不返,從諸侯中產生的霸主將取代周王,在之後數百年裡上演一出出連橫合縱的好戲。

  • 5 # 欲雲談史論今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一問題不夠嚴謹。

    首先,從東西周劇烈變動時期而言,西申國才是第一個公開挑戰周天子的諸侯國。西申國聯合犬戎滅了西周,這一後果可遠遠高於鄭國挑戰周王室的繻葛之戰。然而,問題限定了春秋時期,西申國滅西周之役剛好是西周末年,因此西申國這次挑戰周王室,還不算是春秋時期。

    然而,即便是如此,繻葛之戰也算不上是春秋時期第一次對周王室的挑戰。

    西周覆滅前後,西申國與鄫國擁立五六歲的姬宜臼為王;而周幽王死後,中原諸侯在虢公翰主導之下,立周幽王之弟姬餘臣為王。相比較周平王姬宜臼,攜王姬餘臣明顯更能代表周王室的正統。

    但是,晉文侯於公元前750年(依據清華簡《系年》推斷出的年份之一)悍然殺死了攜王姬餘臣,改為擁護周平王,結束了西周覆滅後的“二王並立”局面。這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一次春秋時期諸侯對周王室的挑戰。

    因此,鄭國與周桓王的繻葛之戰,只能算是第二次,卻是諸侯對周平王政權的第一次公開挑戰。為什麼鄭國成了第一個挑戰周平王政權的諸侯?

    首先,周平王政權東遷之後,當時崤山以東支援周平王政權的諸侯國並不多。

    因為攜王政權的存在,雖然天下諸侯國對攜王政權的認可度不高,但顯然有弒父篡位嫌疑的周平王政權更得不到天下大多數諸侯國的認同。為防止有異心的諸侯國對東遷後的平王政權進行攻擊,支援周平王的鄭國花了八年時間,佔據了從河南滎陽到漯河郾城區一帶的關鍵地域,實現了對洛陽平原保護性質的戰略包圍。

    因此,周平王政權的勢力範圍,大約就是環洛陽平原一線西北。而這一帶的諸侯國中,稍微強大一些的就是兩個:其一,就是在汾水流域擴充套件迅猛的晉國;其二,就是在洛陽平原周邊擴張迅猛的鄭國。這兩個諸侯國,都是借擁護周平王之名,瘋狂擴張自身領土;但同時,也成了周平王東遷的最大功臣。

    此時,中原其他大一些的諸侯國,如魯國、宋國、齊國、衛國等等,尚未完全認可週平王政權,當然也就談不上對周平王政權的挑戰了。

    其次,周平王政權東遷之後,晉文侯殺死攜王姬餘臣,讓周平王成為了天下唯一的王。但是,此後不久,晉文侯就去世,晉國隨即陷入了曲沃與晉侯之間長達67年的內亂,無暇涉及中原事務。周王室的權力,從此落入局面相對穩定的鄭國手中。鄭武公與鄭莊公兩代國君,都成了周王室唯一的執政卿士。

    鄭國獨秉朝政,權力一家獨大,時間一長,難免就會與周王室產生各種矛盾衝突。特別是鄭武公去世之時,繼位的鄭莊公才十三歲,面臨著母親廢長立少的壓力,多年沒去周王室朝覲,這引發了平王政權的高度不滿。周平王在位時,一度想再任命一位執政卿來分鄭國之權,但是在鄭莊公威脅之下,不得不收回成命,還被迫主動提出與鄭國交換質子,以換取鄭國的信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鄭交質”事件。

    周桓王上臺後,因為周平王下葬時和他正式繼位時,鄭莊公這位唯一的執政卿都沒到現場,周桓王對鄭國的厭惡到了極點,想正式任命西虢公為執政卿,分鄭莊公之權。可是,周桓王沒想到,鄭莊公居然派出軍隊入侵周王畿,“取溫之麥”、“又取成周之禾”,公然以武力相威脅!周桓王一時膽怯,放棄了分鄭莊公之政的想法。但是,到了這種地步,周王室與鄭國的決裂已成了必然。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果斷任命西虢公為王室卿士,位在鄭莊公之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又撤銷了鄭莊公執政卿之職,鄭莊公一時氣極,便不再去周王室朝覲,周桓王順便率軍伐鄭,最終引發了繻葛之戰。

    因此,為何鄭國成了第一個公開挑戰周平王政權的諸侯?

    恰恰是因為鄭國是周平王政權的支持者中,最早、最強大的諸侯國,也是把控朝政時間最長的諸侯國。有了這三個“最”,鄭國與恢復期的周王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種種矛盾,最終二者之間矛盾激化、最終走向決裂也就是必然之事了。

  • 6 # 歷史百家爭鳴

    鄭國,是第一個敢跟周天子叫板的諸侯國,要知道放在禮樂社會這可是大不敬的事,但鄭國國君就這麼大膽,敢與周天子對著幹,還打敗了周天子派來收拾鄭國的聯軍,那為什麼鄭國能成為第一個挑戰周天子權威的國家?

    周天子勢力衰微,卻挑釁鄭國。自從周平王東遷以來,周王朝的實力就呈衰敗趨勢,諸侯國對周天子只有名義上的尊重,實際上大家對周天子都嗤之以鼻,不過出於表面一套,各諸侯國還是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可週桓王上臺以後,一心想恢復對天下的控制,而鄭國恰巧在近畿地區,周桓王便打壓鄭國勢力,還收回了鄭莊公卿士職位,但鄭國的國君鄭莊公不是吃素的,他為了示威,搶先割收了周室的麥子,這就導致了周天子與鄭國爆發了交戰。可週天子的聯軍不給力,被鄭軍打敗,周天子也被鄭將祝聃一箭肩膀,要不是鄭莊公攔下手下,可能周天子就要被俘獲了。此戰過後,周天子威信掃地,鄭莊公名聲大噪。

    鄭國能夠與周天子叫板除了周天子的原因外,鄭莊公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鄭莊公在位的時期,鄭莊公勵精圖治,使得鄭國躍居中原地區的強國之列,而周天子打壓鄭國的行為,自然讓鄭莊公不滿,他才敢與周天子交戰。

    但鄭莊公對周天子採取的又打又親政策,他在教訓完周天子後,立刻派大夫祭仲去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因為鄭莊公也明白不能跟周天子撕破臉,要不然會找來其他諸侯國的指責。

  • 7 # 先秦史

    平王東遷以後,王室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尊嚴也不至於一下子喪失殆盡,他們仍是天下共主。晉文侯殺死攜王,平王地位得到鞏固;秦文公奪回西周故畿,把岐山以東的地區獻給王室;鄭武公輔佐周王室矜矜業業……一片劫後餘生、其樂融融的景象。

    王室的實力雖然大不如前,但是也不至於一下子墜入深淵,他們依然可以擊敗大多諸侯國。況且周圍諸侯國拱衛:北方越過黃河有晉國抵禦戎族侵擾;漢陽諸姬替他看護南國,防禦楚國;西面秦國收復西周舊畿,西虢憑藉殽、函要塞也足以抵擋西戎入侵;鄭國則負責守衛東方,看上去似乎固若金湯。

    然而好景不長,北方晉國因為內亂一分為二,無暇顧及戎族的侵擾;南方楚國從楚武王熊通開始也重新強大起來,威脅著隨、申等國。周王室也就只能依賴虢國、鄭國了。

    那時候比較活躍的諸侯國是鄭、衛、宋、魯、齊、陳、蔡等國。鄭、衛、宋位於中原地區,經濟文化尤為發達。而鄭的優勢又更加的明顯。平王東遷以後,他們一直作為周王室的卿士,深受平王的依賴,這為他們的發展和擴張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鄭國的綜合國力最為強盛。

    鄭莊公平定內亂以後,打著尊王旗號,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大抵上是聯合齊、魯,攻打宋、衛)把曾經的對立國都打成了自己的與國,並多次與之會盟。因此逐漸成為春秋早期的一方霸主,史稱“春秋小霸”。

    鄭莊公稱霸一時,可謂志得意滿。而周室對鄭國的強盛卻非常忌憚,周平王時期就發生過“鄭周交質”的事件。到了周桓王時期,當然希望打壓鄭國,中興王室。於是繼位以後採取一些列措施,先是分莊公之權,後又強行與鄭國交換城邑,再後來就直接免去莊公卿士職位。鄭莊公極為不滿,也曾去收割溫地的麥子作為回報。周桓王到底年輕氣盛,他盡然帶領虢、衛、陳、蔡等國攻打鄭國,是可忍孰不可忍,鄭莊公到底還是決定和周桓王撕破臉皮。繻葛之戰鄭國採用魚麗之陣大敗五國聯軍,鄭將祝聃還射中了桓王的肩。這一箭不止射中了桓王的肩,周王室的尊嚴也被射落一地。他們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挑戰王權的諸侯國。後來人們用“夷王足下堂,桓王肩上箭”來形容周王室勢力的衰微。

    實力強大讓鄭國挑戰王權變為可能,但是並不代表有實力就敢於第一個挑戰王權。大家都知道“敢為人先”除了需要實力,還需要勇氣。那麼鄭國的勇氣何來?答案是新興的諸侯國和王朝的卿士身份。當時大多諸侯國尤其是強國都是老牌諸侯國,他們深受周禮的制約,對於周王室有一種天然的敬畏,周王室仍然是最高等級的存在。而鄭國則不同,他們是周厲王時期才分封的諸侯國,鄭桓公保衛周幽王戰死後,他們又遷到東方,他們經歷的周朝從來都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對於王室的敬畏也很少。尤其是平王東遷以後,他們作為卿士對周王室敗絮其中的現實早已看清。再加上鄭莊公的英明神武,鄭國的強大國力,第一個挑戰王權就順其自然了。

    鄭國對王權的挑戰,掀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政治風暴。此後數百年,強大的諸侯國們競相爭奪霸權,為“春秋”樹起了最鮮明的旗幟!

  • 8 # 醉美木瀆

    如果我們認真看一下後來的戰國七雄的立國與發展過程我們就會發現。後來的戰國七雄在分封時的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好,都處在夷狄的包圍之中,給他們分封的國土大部分都是空頭支票,這些分封實際上都是周的武裝殖民,給你封很大的領土,但是領土在夷狄手中,想要拿到手就自己去攻伐夷狄,從他們手裡搶回來。

    齊國,魯國分封的領土處在東夷的包圍之中,齊國經過幾百年的擴張才徹底征服膠東半島上東夷部落成為東方大國。晉國史書記載“與夷狄雜處”,“習胡俗”不單和夷狄混在一起,甚至連習俗也夷狄化,秦國受封為諸侯時,所受封的主要領土關中地區還在犬戎手中沒有收復,也是周平王畫了個大餅給秦人祖先充飢,楚國原是南方小國,不斷吞併其他小國而崛起,甚至自己都說:“我夷狄也。”

    這些國家分封的地盤雖然不在周人的經濟文化核心區,但是當時周人的文化技術相對於這些夷狄處在絕對領先位置,地處夷狄反而給了這些國家國土的擴張的便利,因此,這些走出去的周人或者是深受周人影響的盟友反而成為了以後的大國。

    鄭國就沒趕上或者說沒有把眼光放的這麼長遠,他處在中原地區,直接和周王畿接壤,四周小國林立,擴張的空間有限,鄭國的鄭莊公作為周國的卿士,一方面鄭國利用卿士的身份搞擴張,不斷侵奪身邊小國的領土,鄭國做大,作為事實上鄰國的周天子肯定會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不快與擔心;另一方面,鄭國不服從周天子的號令,其它小國沒有油水可榨的時候,甚至想從周天子身上搞好處。其實也是飢不擇食,無奈之舉。這種關係,必定導致周,鄭兩國的關係的過早破裂。長期來看,充當“倒周”的急先鋒,對鄭國沒什麼好處,要知道周天子雖然權威不在,但仍是天下共主,作為大周卿士欺凌周天子,實際上也是在打擊自己的權威。

    反觀,秦,齊,晉,楚等國,想要領土可以從身邊的小國和夷狄身上下手,既能合法擴張,又不會引起周天子的不滿,不斷的做大做強,悶聲發大財。

    因此,在擴張的強烈慾望支配下,鄭莊公成了第一個公開挑戰周天子的人,並且得到了“小霸”的稱號。但是,鄭國的強大必定是曇花一現,地理位置的缺陷,缺乏戰略縱深,註定了這位“小霸”,永遠達不到秦,晉,楚,齊等大國的體量與實力。

  • 9 # 蟻史為諫

    嚴格來說鄭國應該是春秋首霸。要說他為什麼第一個挑戰周天子,需要從周朝的制度說起。

    周朝是分封制國家,武王伐紂之後分封天下諸侯71個,姬性諸侯50多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分封的諸侯需要不定時給周王室進貢,必須服從王室的統一領導;如果不服從管理天子有權派兵攻打諸侯收回分封給諸侯的土地。

    這樣的制度在周王朝強盛的時期是沒有問題的(號令天下),可如果諸侯比周王室強,就好比子公司比總公司賺錢多;子公司的領導在集團話語權不斷增強直到超過了總部領導。

    鄭國敢挑戰周天子,分封制是根源,是諸侯挑戰天子的前提條件。

    周厲王,周幽王的無道讓周王朝衰敗。沒有強大的兵力成為被挑戰的根本原因。

    遷都洛邑使得周王室失去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同時又因為分封功臣導致王室的土地只有方圓百里,沒有土地哪有糧食,沒有糧食哪有強兵,沒有強兵如何號令諸侯?

    周朝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為了控制諸侯所以規定最大的諸侯能擁有三軍,中等諸侯兩軍,小諸侯一軍。而周天子軍隊編制是六軍;相對諸侯擁有絕對優勢。可是到了春秋,天子雖然有六軍的編制卻沒有養活六軍的糧食。所以才會淪落到後來被諸侯欺負。

    鄭莊公寤生雄才大略,他父親掘突是鄭國國君也是周王室的卿仕。

    鄭莊公 子承父業繼承了父親的一切職位,也包括王室的卿仕。繼承了父親的職位之後寤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鄭國的內務,很少再管天子家的事。到後來乾脆和其他諸侯一樣很少給周天子進貢。這就導致了周天子(周平王)對鄭莊公的不滿,想要換一個聽話的人來幫助自己。

    鄭莊公雖然不想再為王室出力卻很需要王室卿仕這個頭銜。這個頭銜有點像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自己征討別國的合法憑證。

    鄭莊公聽說了自己要被撤職的事,跑到洛邑和周平王理論;以退為進,威逼利誘的周平王較量了一場;完勝周平王!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他兒子王子狐(之前在鄭國做人質,就是鄭莊公和周平王較量的結果)還沒回到洛邑也掛了;孫子周桓王繼位。周桓王繼位後決定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這個讓兩代天子看重的人是否有勇氣挑起大梁先不說。寤生聽到這個訊息可是很生氣的。所以派出一對軍隊到周天下的直屬地盤開始吃喝拉撒,吃完一片再吃另一片(如蝗蟲)來表達自己對周桓王的不滿這件事史稱“周鄭交惡”。

    公元前722年寤生搞定了弟弟的叛亂。 之後透過各種政治手段和魯隱公及齊僖公結成了鐵三角。從此鄭國如日中天,透過十幾年的發展不僅國際地位穩固,軍事力量也是不斷髮展。例如: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齊國 請鄭國派兵增援;結果大敗北戎。

    鄭國的迅速發展導致與周天子衝突無法避免。

    一個雄才大略,一個無法認清現實。導致撕破臉皮。

    鄭國在寤生的領導下不斷髮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事實上的老大。雖然沒有像後世的齊桓公,晉文公一樣稱霸,卻有稱霸的實力和實際行動。

    公元前707年,這時候的鄭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周桓王卻不知道哪根經出了問題想徹底把寤生踢出王室。在寤生一忍再忍,可是周桓王更瘋狂的下了一道命令“整頓軍備,討伐鄭國”(真不知道周桓王還有能力整頓軍備)。

    結果可想而知天子的軍隊大敗,周桓王還被射了一箭。之後還是寤生給臺階周桓王。從此周天子不在參加任何諸侯之間的事物,最多也就是表彰一下成功人士給他們發個獎狀什麼的。因為從此他們終於認識到――天下已經不是他們能號令的。

    鄭國作為第一個公開挑戰周天子的國家,只能說是被逼無奈,作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又是公室左卿仕與周天子衝突不可避免;同時也因為周天子不能認清自己的國際地位,給自己從新定位導致鄭國與周天子的撕破臉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一家11個閨女和一個兒子,姐姐們湊32萬給弟弟娶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