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有糖豆

    曹操和劉備都有同一個志向,就是稱王,統一中國。

    但曹操認為應該算是一代梟雄吧,因為上天不讓他做英雄,所以他只好選擇這個角色來當。

    劉備則是人人都崇拜的漢景帝玄孫,當年天子的皇叔,那是他是一種被捧在高處的人物,個人認為,相對曹操來說,劉備算是一個老好人。

    但是如果沒有了曹操,劉備好的一面也沒有那麼突出的反映出來,我覺得在某種角度來講,曹操起到了反襯劉備“好”的一面的作用,劉備則是反襯了曹操“壞”的一面的作用,但其實他們都沒有好壞之分,如果是性格,曹操和劉備的雄心壯志都有,但是曹操是把雄心壯志表達出來,這傲視天下的心情天下皆知,但是劉備就是把雄心壯志放在心裡,直到最後才拿出來,在這期間他都是在做準備,塑造一個“就黎明百姓於水火”的人物,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我吧!這些文字都是手打的,絕對沒有抄襲,而且我是預備的,嘻嘻)

    而且,我們來看看,別人的評價吧!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臺灣),這是大陸和臺灣聯絡的最早記載。公元242年,他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這裡和祖國的聯絡。此外,他還派人到北韓、越南、高棉和南洋群島等地,共100多個國家,擴大了吳國的政治影響。公元252年4月,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蔣陵,

    諡號大皇帝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 2 # 雪舞的時節

    作為三國時代的梟雄,劉備和曹操經常被拿來做比較,總感覺劉備性格軟弱而曹操專橫,事實是如此嗎?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首先,大家對劉備、曹操的認識大都是從小說《三國演義》來的,作者羅貫中“擁劉反曹”的思想非常明顯,為此他極力把劉備刻畫成一代“仁主”,把曹操醜化成亂世“奸雄”。在儒家傳統思想看來,“仁主”形象必然是謙謙君子,性格溫和,這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劉備給人的感覺是性格軟弱。而儒家傳統思想眼中的“惡人”必然是欺上瞞下,專橫凌厲,違背了一切的仁義,所以曹操就顯得霸道。

    其次,劉備和曹操的資源背景不同,決定了他們採取的手段不同。劉備出身卑微,學人家打天下的時候毫無勢力,大半輩子都在東躲西藏,寄人籬下。所以可以這樣說,他連專橫的資本都沒有,只能卑躬屈膝,收買人心。而曹操發家早,底下將領謀士一大堆,早早打敗袁紹統一北方,這過程必然要求他做事果斷殺伐,軍法嚴明,所以讓人感覺性格完全和劉備不一樣。

    最後,劉備不完全是軟弱,曹操也不完全專橫。劉備的性格準確來說是堅忍,忍常人之不能忍,而一旦爆發起來,令人戰慄。當初關羽、張飛被害,劉備爆發了,不顧一切要征討孫權,不管誰勸誰求都不聽,專橫獨斷,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損失相當嚴重啊。這時的劉備還是那個謙謙君子嗎?而曹操卻常常顯露他溫情的一面。他最愛才,為了關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送錢送人送馬;長坂坡愛惜趙子龍之才,下令不許對其放暗箭,成就了趙雲一世英名,令人讚歎。

    由此可見,羅貫中在極力抹黑曹操時,也掩蓋不了他身上的光芒。

  • 3 # 以理化清

    表面上看劉備和曹操性格是相反,實際上我認為兩人都有著對方的相似之處,也就是行為相反但是本質相同,

    劉備有著軟弱的性格但也是其 表面,劉備也曾出賣過曹操,在共伐董卓期間袁紹是盟主但曹操卻一直看不起袁紹的為人在一次談論中無意將自己對袁紹的負面看法告訴了劉備,轉眼間劉備便將曹操說的話告訴了袁紹,為此曹操還咬破了自己的舌頭,引以為失言之戒。曹操的確也很厲害,但與劉備比有些失人心,曹操一直有心想招劉備與自己門下一直將劉備的作為看淡,他看重的人不乏都是將才對劉備也是幫了不少忙,當然人各有利弊劉備性格雖軟卻能贏來民心所向,曹操厲害卻也有事與願違的時候。以上是個人見解,有不妥地方請大家多多關照

  • 4 # 歷史笑春風

    並非是題主所認為的那樣,曹操和劉備的性格都差不多,手段也都差不多,行事也差不多。要不然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不會說,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他們正因為性格相似,才會惺惺相惜。

    感覺劉備性格軟弱那是《三國演義》帶給大家的印象,為了小說情節進行的藝術加工,不能當真的。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帶兵打仗的人。都戰鬥在戰爭的第一線。官渡之戰,曹操親自帶兵火燒烏巢,大破袁紹。定軍山之戰,劉備親自帶兵火燒曹軍的鹿寨,陣斬夏侯淵。

    曹操打仗智計百出,無往不勝。劉備打仗也用智,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劉備對曹操的手下說,曹操來了,我避他三分,你們這些人來一百批我都不在乎。

    曹操對人狠,忤逆自己的,比如孔融,不管你是不是名門高族,照殺不誤。劉備一樣狠,佔西川,殺了張裕,諸葛亮求情,劉備回答說,芳蘭生門,不可不鋤。

    曹操對人詐,睡覺殺人,發糧借人頭。劉備也一樣,殺車胄襲徐州,賴荊州不還,襲取劉璋益州。

    總之,兩個是一路貨色。只不過曹操還留點臉面,死後讓曹丕代漢。劉備得了益州,就趕快自立漢中王,不認漢獻帝的任命。

    兩個都是梟雄,沒有什麼兩樣,只是能力有高低而已。

  • 5 # 魔方歷史觀

    劉備和曹操性格不是絕對的相反

    我們在當下去看歷史上的人物,會主觀的給他們安上一個“人設”,比如劉備和曹操,他們兩個人的區別就是,劉備表現出的人設就是“仁厚之人”;而曹操就是“奸臣”、“梟雄”這樣的人設。

    劉備在歷史上的出場——發展——結束,一整套流程下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劉備是個好脾氣,對待別人,劉備都是把能做到的禮儀都做到位,做什麼事都是謙恭有禮,對待百姓,劉備也是以“仁”行事。

    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再看曹操,他就不一樣了,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點也讓曹操的形象和劉備直接的區分開了。曹操在性格上有個形容詞叫做“生性多疑”,對人和事都抱有懷疑,而且曹操對於自己的懷疑從不心慈手軟,因為懷疑而殺人的行為,曹操也沒少去幹。

    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雖然曹操和劉備處事風格、性情上有著差異,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謀劃,各自在那亂世之中發展自身勢力,而後逐步崛起。劉備和曹操,歸根結底,是同樣的人,只是兩個人的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劉備並非軟弱,他們二人也不好去評價誰更厲害

    在東漢末年時期,劉備雖然也是主公,但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劉備不那麼威嚴,處事上相對於曹操也有些婦人之仁,但這只是劉備給人的感覺,並非他真的是性格軟弱。

    劉備是一方勢力之主,亂世中崛起的人物,性格軟弱可成不了這樣的人,該殺人的時候劉備同樣也沒有心慈手軟,如果說在那個時候,劉備有機會能夠殺曹操,那麼劉備也絕對不會猶豫。

    至於劉備和曹操他們倆人誰厲害還真不好去評價,因為他們之間也是爭鬥不少,雙方各有勝負,誰也沒有把誰徹底的消滅掉。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劉備建立了蜀漢,其他的如謀士、武將等方面,也都是相持狀態。絕對的評價他們兩個人誰更厲害,還真不好說。

  • 6 # 老王春秋觀史

    劉備和曹操的性格相反?劉備性格軟弱?錯了,劉備和曹操一樣是的。為什麼會認為劉備性格軟弱,和曹操的性格相反呢?這主要是兩人的經歷不同,給認得感覺就好像曹操一直表強勢,而劉備性格比較軟弱。另外就是《三國演義》帶給人們的影響,使人們誤以為如此。

    曹操的出身等先天條件比較好,使人認為曹操比較強勢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地位顯赫的大宦官,老爸曹嵩曾官至太尉。這樣的家庭出身,使曹操從小就表現的比較紈絝,養成了任性好俠、放蕩不羈的性格。曾經獨自一人遷入張讓府中想刺殺張讓,也曾經和袁紹兩人搶過別人的新娘,這看上去強勢吧?

    174年,二十歲的曹操就被舉為孝廉,成了皇帝身邊的侍從官,不久,又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敢用五色棒棒殺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曹操為什麼敢於這麼強勢?憑藉的就是其父親的庇護。所以曹操在棒殺了蹇碩的叔父蹇圖,也只是被明升暗降的調為頓丘令。四年後(180年)成為議郎,參與朝政。

    184年黃巾起義一爆發,曹操被徵召,曹操被拜為騎都尉,騎都尉為掌管御林軍的官職,劉備能比嗎?只是到前線打了一仗就因功成為了濟南相,這時的曹操才剛三十出頭。這樣的出身和人生經歷,從先天上曹操就具有優勢。使得曹操的眼界和閱歷比起劉備來說強多了。

    189年董卓進京,專擅朝政,曹操逃回老家,散盡家財,再加上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助,曹操才招募到了義兵,參加了諸侯討董。曹操如果不是家世原因,哪來的錢財招募兵將,有哪裡有人會資助曹操?後來曹操之所以能發展起來,也是得到濟北相鮑信等人的相助,擊敗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才慢慢的發展起來的。

    等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曹操手下地盤,人才劇增,優勢明顯,特別是官渡之戰戰勝了袁紹,這樣的曹操,無論什麼人看著都是一個強勢人物。所以說,曹操條件比較好,從一開始曹操就沒有軟弱的機會。

    劉備出身低微,先天條件不足,看起來軟弱

    劉備雖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可是到了劉備這,已經是沒落成為了一個賣草鞋為生的平民。174年,曹操被舉孝廉成為皇帝侍從官,洛陽北部尉的時候,劉備才十四歲,還在家裡和母親一起以販履織蓆為業,養家餬口。175年劉備得到同宗劉元起的資助才得以到盧植處求學。雖說後來到洛陽結識了袁紹,曹操等人,可是最終還是回家賣草鞋為生。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23歲的劉備響應當號召,因鎮壓義軍有功才得了個安喜縣尉的職務。後來朝廷要消減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劉備鞭打督郵後逃命。後來又任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但劉備不是做不長久,就是由於城池被義軍攻破而逃命。

    劉備投奔公孫瓚後,才做了個別部司馬,後來因為抵禦袁紹有功才成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平原國相。而這時的曹操已經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來到了陶謙處,還是寄人籬下。等到陶謙過世後,才成為徐州牧。可是劉備這個徐州牧做了不到一年,就被呂布給偷襲了,不得已,投靠了偷襲自己的呂布。這時的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了。

    劉備好不容易招了萬餘人沒有被呂布擊敗,只好投奔曹操。,可是得到曹操資助的劉備又被呂布派高順和張遼擊敗,隻身逃走。雖說後來聯合曹操滅了呂布,可是等劉備有了數萬兵馬後,有向聯合袁紹抗擊曹操,結果被曹操擊敗。接著就離開袁紹到了荊州劉表這裡,這一下就是寄人籬下七八年。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算真正的安定下來。

    從184年抗擊黃巾軍,到208年赤壁之戰,這20多年的時間,劉備一直不是寄人籬下,就是居無定所,要地盤沒地盤,要兵馬沒多少,劉備表面上只能是表現出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的一面,不然哪裡找的來兵將,所以看起來劉備比較軟弱。

    劉備表面軟弱,其實也是很強勢的

    劉備站穩腳跟以前,由於條件不允許,所以看起來比較軟弱,可是劉備也有強勢的一面。在當安喜縣尉的時候,鞭打督郵就是劉備乾的。如果劉備不強勢,恐怕當時也不敢鞭打督郵。而是忍氣吞聲了。

    劉備打算脫離曹操時,進軍下邳,殺徐州刺史車胄,也表現出了劉備強勢的一面。後來赤壁之戰後,向孫權討要荊州,接著攻打益州,和曹操在漢中決戰,這一切都說明,劉備不是不強勢,而是先前的條件不允許。有了地盤,有了足以抗衡他人的條件後,劉備也是可以強勢的。

    人們認為劉備軟弱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影響

    《三國演義》雖說只是一本小說,可由於其故事情節吸引人,它的傳播比較廣。而羅貫中在小說中的中心思想就是揚漢抑魏,那麼作為正面典型的劉備的形象就不能差,要符合儒家所謂的仁義禮智信的標準。所以劉備就被刻畫得禮賢下士,性格溫和。讓人們感覺到劉備在當時就是被欺負的主,劉備時自己一步步的成功的。而曹操作為反派人物一開始就是強勢無比的,給人以霸道,奸詐的感覺,一次來襯托劉備的仁義。

    總之,小說中傳遞給人的意思就是劉備仁義,曹操霸道,奸詐。世人又往往將演義當歷史,所以才會給人以劉備軟弱的形象。

  • 7 # 歷史折返

    東漢末期,由於統治階級內部朝政嚴重腐敗,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又稱黃巾起義。當時各諸侯以剿滅黃巾軍起義為藉口,獨霸一方,擁兵自重。從而掀起以各諸侯為主的軍閥混戰局面。東漢王朝政權名存實亡。

    當時在眾多軍閥連年混戰情況下,三隻優秀的軍閥隊伍脫穎而出。一個是以曹操為首的曹魏陣營,他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以及強大的綜合實力排名首位。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政權和以孫權為首東吳政權兩方實力則基本相當,均落後於曹魏陣營。

    我們先來說說蜀漢政權一把手劉備。劉備雖說一直以皇室宗親而自居。其實他只不過是那種非常邊緣化的沒落貴族而已,說白了就是和皇室那種八竿子打得著的親戚吧。

    早期劉備家庭生活非常艱苦,父親不幸早亡,劉備和他母親一起做些小生意來維持生計。艱辛的生活環境塑造了劉備堅毅,隱忍,不屈不撓的性格。題主所說劉備性格軟弱應該不太恰當。劉備完完全全是一個創業皇帝,說其性格軟弱,完全不合邏輯。

    和劉備興成鮮明對比的曹操則出生於優越的家庭之中,他的父親在東漢朝中身居要職。怎麼說也是那種比較顯赫的家庭出身。曹操性格高調,工於心計,是那種只在意結果的一類人。不盲目的感情用事。對人對事比較客觀。

    就兩個人相比較而言,沒有軟弱和厲害之說法。劉備早期的韜晦之計只不過是一種力量的積蓄。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遠大理想所採取的一種隱忍的戰略戰術而已。而曹操由於自始至終處在優勢地位,性格上必然以高調為主。這和厲害沒有直接關係。

  • 8 # 亙古懷念說史

    劉備的性格不可能軟弱!也不存在性格相反的說法,有人感覺劉備軟弱而曹操厲害多半是受到三國演義這部優秀小說的影響。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是很強勢的人。曹操和劉備分別作為三國勢力當中的魏國的奠基者和蜀漢的實際建立者,都具有殺伐果斷的個人品質。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在亂世當中開闢屬於個人的功業!

    其次,能否表現得很強勢要跟個人的實力掛鉤。自董卓亂政以來,天下諸侯紛紛趁亂擴充自身的實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曹操和劉備的表現大相逕庭,曹操在先期表現的很強勁,一步步戰勝和吞併了北方的其他諸侯。而劉備卻發育得非常緩慢,可以說是到處碰壁,四處戰敗,流離失所,直到投靠了荊州劉表才算安定下來。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四處投靠的他人的劉備只能無奈選擇隱忍,等到後期勢力發展起來之後,劉備也表現出他霸氣強勢的一面,在漢中之戰重硬碰硬打敗曹操,進位漢中王!

    最後,我們之所以對劉備的認識有如此的錯覺是受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的影響。我們知道三國演義的基本基調是貶低曹操而頌揚劉備,從而在小說中當中樹立出劉備寬厚仁慈的形象。彷彿劉備的功業就是靠自己漢皇后裔的身份和哭出來的,其實則不然!小說源於歷史而並不是真正的歷史,但是小說的傳唱度和影響力卻並不比真正的歷史差。

  • 9 # 赤壁山人wlx

    回答:二者性格不能說是相反,也不能說劉備性格軟弱,曹操性格歷害。歷史上的劉備、曹操與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曹操有很大的差異。以上的感覺顯然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歷史上的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年輕時期的劉備不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能善待下人,故當時的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

    歷史上的曹操,年輕時期機智警敏,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非凡庸之輩。

    曹操一日拜訪友人呂伯奢,適逢伯奢不在家,伯奢的五個兒子好客,準備宰豬殺雞款待他。磨刀聲傳來,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五子合謀要殺他,故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將呂伯奢全家八口殺害,留下了八字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曹操乾的這件事給自己留下了汙點,給人的印象實在是不地道。

    《世說新語》記述說:“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蹇碩的叔父在夜裡帶刀鬧事,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蹇碩的來頭多大,將他叔父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蹇碩的叔父經受不起,當場就被打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人們稱讚曹操不畏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則對他又恨又怕。後來,朝廷將曹操調出洛陽,當了一名縣令。

    曹操生性節儉樸素,不喜歡用色彩華麗的衣被,但求能禦寒取曖。蚊帳破了,修補一下,繼續使用。曹操的家人都不著錦裝繡服,侍御之人不穿雙彩的布鞋,皆保持著樸素的作風。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注引《魏書》說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辱取溫,無有緣飾。"

    曹操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曹操文武雙全,著作有《短歌行》,《觀滄海》等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中晚年的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來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惟賢惟才。可以說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優秀的謀士和猛將。

    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說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中晚年的曹操,王沈在《魏書》中說:“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劉備出生於寒門,名義上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典略》則稱劉備是臨邑侯枝屬。其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縣令,但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

    少年時期的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

    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餘,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劉備的志向高遠,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到膝蓋,兩眼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犬馬聲色。

    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23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尉。稍後,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接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之後,與結拜兄弟關羽、張飛棄官逃亡。

    初平二年(191),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

    劉備外御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

    劉備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由此看來,劉備的性格並不是完全軟弱,而曹操的性格也不絕對厲害,二者兼而有之,故天下三分,曹操、劉備各得其一。

  • 10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不才散發弄舟愛看古書,最喜從人物心理性格、當時環境邏輯,探究古人古事。 就你所問,就我所看各資料有限,試答劉備與曹操性格方面的一些拙見,姑且言之,姑妄聽之。

    先說劉備。

    一說起劉備,多讀羅貫中《三國演義》小說的讀者,腦中一定會浮現這樣一個形象:仁慈、善良,有時還抹鼻子擠眼哭兩聲。儼然三國群雄中一副孱弱外相。華人向來多同情弱者。羅氏這一春秋筆法,為劉備吸粉神助攻了一筆。幾人讀罷演義,無不為劉備未能一統而扼腕。

    然則,參各史料,推究真實的劉備應該是什麼樣的性格呢?

    有四字可概括:剛毅、執著。劉備前半生顛簸流離、東飄西蕩,一直想成大業,未言放棄。這表達出劉備此人,絕不是偏弱的性格,而更是一位錚錚鐵骨的硬漢。

    多少個蒼慌避難的時節,多少個枕戈待旦的夜晚,劉備哭過嗎?沒有,劉備氣綏過嗎?沒有。這種矢志不渝向前的性格,你說他不是硬漢,誰還是!

    《三國志-先主傳》載:劉備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整一個沉穩、內秀的大哥範兒人物。年輕人爭相依附,說明什麼?劉備此人自帶氣場,會為人會來事。關羽、張飛誓死跟隨,尤其關羽其間還有棄曹歸返,足見劉備絕是個硬漢,行事令人敬佩之人。他先後歸附曹操、袁紹、劉表,這幾位人主,都未敢把劉備示為小弟,多是以敬禮以待。想來定是劉備面上,定有一股大志向、不卑不亢,讓人一看就是不願屈居人下甘當小弟的氣場。

    羅貫中從正統明君的角度刻畫劉備,筆墨間自當多添了些仁善、偏柔的描幕。嚴謹說,亂世中,劉備與諸雄爭鋒,當屬梟雄。如果性格軟弱,絕不可能成為一方霸主。成大業著,自古性弱者鮮有。劉備為得西川,不惜與同宗反目,哪裡能看到他的心柔呢?

    另外,劉備風霜雪雨大半生,個人武力值和軍略也不會低於常人,就算起先不及,多年摸打滾爬中的實踐,也會薰陶出一位練家子來。博望坡敗夏侯惇、漢中告捷,就是劉備親力親為指揮拿下的。拋開《三國演義》中偏弱至善的描寫,我們應該能感到,劉備其實也算是馬上打天下了,最終搶得天下三分之一份,絕對應該是個真爺們、硬漢形象。並象心志奇大,也可以說是野心,一直懷圖王霸業之念。

    重讀《三國》,我們更應該注重劉備內心裡那種堅定不撓,執著不渝向前的精神,值得今人學習,勵志借鑑。

    再說曹操。

    這哥們是夠冤的,被羅貫中一枝筆塗了個黑帽子扣在頭上數百年:漢賊、奸相。沒辦法,評書話本小說演義,抬一個就得壓一個,有了矛盾衝突才能出現戲劇化張力。

    隨著現今文史知識的普遍率飛昇,人們更看重個性方面的追求與審視。曹操對社會正能一面的性格,越來越被人們認知。抹黑的不實之處,得到了不斷質疑和推翻。

    有人秉承演義中奸臣的觀點不變,有人嬌枉過正,直追曹操為一代豪雄,一時反映到曹操身上的性格,是各人各見。

    那麼曹操屬於哪種性格呢?

    他屬於多重性格,即心胸廣大與狹小,可以對立在胸,心狠與柔也可並存於心。世上還真有這種人,看似種種對立不溶的矛盾特徵,卻又能時常並存於品性中。

    曾有文說,多重性格的人適合戲劇表演,當演員當藝術家。想來曹操若能穿越到今朝,說不定能發展成為一位實力派巨星。

    在曹操多重性格之上,還有一份智慧與一份才情加持。智慧讓他在漢末群雄爭霸的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博流激進的演出;才情讓他登高長吟: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才情讓他揮槊高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討董卓、滅呂布、討袁術、敗袁紹、下荊州,折赤壁,一路行來,性格也在磨勵中有所變化。年輕時,他不畏強權,五色棒懲過不法之徒;他血氣熱腸,孤軍直追董卓,險遭命喪。那時的他可以說是一心報效朝庭、建功立業。他最大的心願是死後,墓前立碑上書‘’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足矣。

    後來與諸強爭戰,不斷認清各路人物,外表忠漢,內私己圖的嘴臉,尤其隨著孫權、劉備的不斷阻抗,內部政敵的誹議拆橋,他發現前進的道路愈發艱難。躊躇之時,內心中與剛烈血性對立的一面,柔軟松馳的那一面,難免襲上心頭,壓過浸蝕著往日曾有的縷縷豪情。這份柔軟讓他自多一份自慰:那麼多人私慾滿懷,我還執著些什麼。這份柔軟又是負能的,讓他不斷更多的去消靡,我奔勞一生,圖什麼,阻止了東家稱王,西家又冒出來,有誰又知我苦。我是不是也該為自己為曹氏多考慮考慮了。

    稱王,面對昔日最佳戰友荀彧的不解,誰知曹操又生了幾多白髮。稱王,如何理好與漢獻帝之間往後的關係,誰知曹操又有幾日難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燈電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