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家史

    隋大業六年(610年)六月 尉文通起義 

    隋大業六年(610年)十二月 王萬昌起義 

    隋大業六年(610年)瓦崗農民起義 

    隋大業六年(610年)翟讓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王薄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劉霸道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孫安祖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高土達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 竇建德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張金稱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七月 劉元進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 杜伏威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 孟海公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 韓相國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九月 彭孝才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 宋子賢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 杜彥冰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正月 李德逸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二月 韓進洛、甄寶車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 白瑜娑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 郭方預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 孟讓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 郝孝德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三月至十二年 格謙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八月 陳填、梁慧尚、李三兒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八月 朱燮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八月 管崇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十月 呂明星起義 

    隋大業九年(613年)十二月 向海明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二月 唐弼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四月 張大彪、宗世模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五月 劉迦論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六月 鄭文雅、林寶護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八月 楊公卿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一月 司馬長安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一月 劉苗王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一月 王德仁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一月 左孝友起義 

    隋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 盧明月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正月 顏宣政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二月 王須拔、魏刀兒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二月 楊仲緒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七月 張起緒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十月 李子通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十月 魏騏驎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十二月 敬盤陀、柴保昌起義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十二月朱粲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正月 翟松柏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二月 盧公暹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 孫華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八月 趙萬海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 操師乞、林士弘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九月 荔非世雄起義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九月 杜揚州、沈覓敵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 徐圓朗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 王子英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 張子路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 李通德起義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 郭子和起義

    隋末是有名的亂世。“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各路反王割據一方,互相掰手腕。盛況比起秦末和三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場隋唐英雄的表演秀下來,華人口數銳減了三分之二。雖然打來打去,顯得亂糟糟的,但是每一支割據力量都有著背後勢力和起義主張。

    第一個搞事情的是楊諒,他老哥楊廣陰謀奪權之後,他糾集了一幫集團裡反楊廣勢力的分子,跟楊廣開戰,但是很可惜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這屬於集團董事長的家事,鬥來鬥去,這天下還是姓楊的,只是搶個繼承權而已。

    南方的蕭銑起事跟其他的起義部隊有些不同。農民起義,一般都是活不下去了,被逼無奈才鋌而走險。蕭銑的起事是一幫低階校尉看其他地方造反看得眼熱,才合謀叛隋,蕭銑因為其南朝梁代的宗室身份被拉出來當頭目。

    這時間,南北統一還沒有多久,南北的隔閡還挺深重,所以蕭銑這樣南朝舊王室的人設是有很大的市場,不少南朝遺民都投靠了他。

    楊玄感就不同了,他老爸是楊素,幫楊堅打天下,幫楊廣竊權柄。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在統治集團裡也獲得了極高的股權,位高權重,暴戾如楊廣也不敢對他說三道四。要不是病死了,說不定又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

    楊素一死,楊玄感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原來的楊素威勢太大,楊廣不爽已經很久了。

    等到楊素一死,楊廣就動作了起來,稀釋楊玄感家的股權,瞬間楊玄感家從核心權力層分化了出來,這可讓楊玄感很不快活了。

    於是在楊廣第二次攻打高句麗的時候,身為禮部尚書的楊玄感按兵不動,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壓糧北上,而是起義轉攻洛陽。

    不過這個戰術決定有點糟糕,洛陽是一所堅城,在那個時代裡攻城怎麼說都是困難無比的,可楊玄感偏偏上來就跑去啃這塊硬骨頭。想著要城市包圍城市,這戰術上太失敗了。

    而且楊玄感造反的思路是,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

    呸,誰信呀。楊廣是你們家推上去,你們家曾經還是核心董事局成員。站的那麼高,就別想著代表人民群眾好了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楊玄感起義失敗,卒。

    李密算的上是大隋集團的中間管理層,門第世家。他跟楊玄感關係很好,對方起義後,他就從長安屁顛顛跑出來,投奔楊玄感了。

    中間管理層,從本質上是對核心權力人比較崇拜的,願意跟著這樣曾經站在高處的人共事。

    李密給楊玄感提了三條建議:

    上策,堵住楊廣的屁股,讓他困在高句麗戰場回不來;

    中策,天子不在家,率兵取長安,雀佔鳩巢,很舒服;

    下策,東都洛陽最近,攻他也未嘗不可。

    於是,楊玄感選了下策,兵敗如山倒,李密也開始了流浪生涯。

    李密的眼光很好,投奔到了瓦崗寨,他看得出,這裡戰兵驍勇,但是欠缺謀慮,而自己正好補充了這最欠缺的一環。

    李密屬於中間管理層,承接核心權力層和下層普通人。他熟悉上層人的野心,也懂得下層階級的心思。所以在瓦崗寨混得如魚得水,不久之後連原來瓦崗寨的頭領翟讓也把頭號交椅送給了李密。

    但是空降來的人才成了大老闆,這讓最開始跟翟讓一起創業的小夥伴有些不爽了。甚至翟讓老哥翟弘都說,既然你不想當老大,還不如把頭把交椅給我,我們還是一家人,李密算個球。

    這直接導致了後來李密不得不殺死翟讓。

    李密是有野心的,他奮鬥了一輩子,肯定是能爬多高爬多高,現在天下大亂,瓦崗軍勢天下前三,他李密也是有可能當皇帝的。

    但是,寨子裡有些事情讓他很頭疼。瓦崗軍終究是從底層吸收來的力量,他們最喜歡做的消遣就是喝酒打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快意人生。李密經常看到瓦崗軍的兄弟們喝的東倒西歪的。

    李密很氣,但沒有用。

    瓦崗軍用兄弟相稱,李密雖然是老大,但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再說了翟讓不也這樣成天喝酒打牌麼?

    李密氣的說不出話,是這樣,瓦崗軍數十萬人,哪有人像自己這樣為了野心剋制慾望,大家都是順應自己的性子才開始造反的。現在再想要管束他們已經來不及了,再說前領導翟讓還起了個壞頭。

    他依照著自己知識分子規劃了一個政權發展路線,想象著從底層起義的瓦崗軍能聽從他,然而事實與理想相悖。

    李密思來想去,只想出了殺死翟讓一個辦法。

    殺雞給猴看。

    雖然李密也不想殺翟讓,但他以為這是解決暫時的矛盾的最好辦法。不然以瓦崗軍這個尿性,他肯定打不下天下。

    他期待著殺了翟讓之後,瓦崗軍會聽從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

    但是,知識分子總是妄想太多,翟讓一死,瓦崗軍直接分裂,只有一半人還願意聽從李密。

    知識分子總是太理想,農民軍總是更務實,想要一起合作,太難了。

    竇建德是隋朝的基層公務員,曾任里長。

    這傢伙是個漢子,有一次一群盜賊去他家搶劫,結果竇建德一聲吼,一口氣打死了三個人。盜賊們嚇得瑟瑟發抖,請求把三個小夥伴的屍體帶回去,竇建德讓他們自己去取。

    結果一個人都不敢進屋。竇建德說,既然你們不敢進屋,就扔個繩子進來,把屍體拽出去。盜賊們按著他說的辦了,結果,繩子拽出了個竇建德,然後竇建德把所有的盜賊全砍了。

    竇建德是個真猛人,俠義兩個字是他一生最好的詮釋。

    後來竇建德的好俠重義的名聲在鄉里流傳,很多起義軍在鄉鎮間燒殺搶掠的時候,都從來不去騷擾竇建德的村莊。

    但這反而把竇建德害慘了,郡縣懷疑竇建德跟他們私通,於是捕殺了竇建德全家。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竇建德一聲怒吼,扛起了反隋的大旗。

    竇建德的反隋特別具有草莽氣,他投奔了河北高士達。

    竇建德很好地運用了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略思想,打得隋軍叫苦連天,聲勢也越來越壯。

    但是隋軍集中力量後,高士達被殺,所屬作猢猻散。這時候,正常人被隋軍打怕了,手邊部隊連一百人都沒有,肯定一路逃竄,加入其它起義部隊才是正道。

    但是竇建德不,他逃到了河北饒陽,然後做了三件事,高調為高士達發喪,召集亡卒,爭取隋朝官吏的附屬。

    竇建德原本就是隋朝小吏,對這個圈子更加熟悉,而且他也打出了自己招牌,“仁義無雙”。

    這樣的人設無疑是討喜的,更接地氣,沒有像瓦崗軍那樣理想與現實脫節,所以很快地在河北形成了一股很強大的勢力。

    竇建德的勢力,也就是一幫下層官吏帶著大部分貧苦百姓的起義,他們彼此的階層最接近,所以彼此相處無間。但是竇建德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如此,缺少格局這個問題基本上掐死了絕大部分起義軍。

    相比於其他起義領袖。杜伏威是最苦逼的一個了,李密世襲蒲山公,竇建德是本地土豪,杜伏威只是徹徹底底的貧民。要不是他的好基友輔公祏偷姑姑家的羊接濟他,杜伏威早餓死了。

    但是天下沒有密不透風的牆,偷東西的行為被官府關注了,私下開始了調查。你說官府也是無聊,那麼多起義的事不調查,卻對偷竊這事兒這麼關心。

    其實也沒法子,誰讓不少的盜賊都紛紛走上了起義的道路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

    在當時,起義可是個相當紅的職業,就像現在的網紅,每個地方的起義領袖都雲聚了一群粉絲。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輔公祏跟杜伏威兩年少義氣,被官府一氣,就起義了,這一年,杜伏威才十六歲。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有的就是別人沒有的膽量。

    但是兩個人太年輕了,起義的經驗和人脈都沒有,於是兩人就就近參加了一支起義部隊學習經驗。

    這就是沒經驗沒人脈的普通青年常見的創業路線。

    杜伏威衝鋒在前,打完仗還喜歡走在部隊最後“撿垃圾”(收拾遺失的東西)。這樣的杜伏威,很快被推選為首領,做了老闆。

    杜伏威開拓業務的本事也很有特色,他看上了下邳(近江蘇徐州市)的苗海潮部隊。他送了個信給苗海潮。

    ”咱們都是窮人家孩子,被逼無賴起來造反。起義的力量分開就弱,合在一起才強。如果你覺得自己比較牛逼,我就去投靠你。如果你覺得我比較牛逼,你就來投靠我。實在不行,我們線下1V1 PK,誰贏了誰當老大。"

    這話很有意思,很好的抓住了苗海潮欺軟怕硬的性子,苗海潮在嘴炮上輸了,率部隊投降。

    這時候海陵(江蘇泰州)的趙破陣注意到了杜伏威,他主動找上門來,要招降杜伏威。

    杜伏威嘴上笑嘻嘻,答應了招降,帶了十幾個人去趙破陣那裡投誠。

    當然是詐降。

    酒足飯飽之後,杜伏威亮劍,格殺趙破陣。

    這才是地道土味的農民起義,該流氓的時候就得耍流氓。這種單槍匹馬血濺五步的刺殺,也就杜伏威這樣的草根出身才玩兒的起來。

    不久之後,楊廣也跑到江都來避難,到了杜伏威的眼皮底下,這摩擦自然就更多了。

    再加上楊廣到了江都之後絲毫沒有因為天下起義有半點覺悟,於是江淮地區在楊廣的治理下,廣大人民過上了吃不飽穿不暖的小糠生活,人民實在沒吃的,就煮土為食,最可怕的是居然到了諸物皆盡,乃自相食的地步。

    活不下去的人民全都跑到杜伏威那裡去了,一時間,杜伏威的軍力大盛,在楊廣的眼皮底下跟隋軍打得火熱。

    杜伏威的人設也很分明,他就是草根,為貧民代言,所以窮苦的底層人民相信他,願意為他戰鬥,這讓他在起義軍中有了獨特的定位。

    追求理想的李密,俠肝義膽的竇建德,出生草根的杜伏威。如果是你,你會跟著誰走下去呢?

    不過話說回來,隋末怎麼這麼多起義,社會究竟出了什麼亂茬子?

    我想了想,隋末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總結起來是三個原因,楊廣只是這個亂世的催化劑。

    首先南北矛盾。南北分割很久了,剛剛統一,偏見自然在。南方是主要產糧區,在隋朝的要求下,不斷向北方輸血,導致本地生命塗炭。原本南方人民在南朝雖然過得憋屈,但至少生活還算溫飽,現在這窮困的日子也就侯景之亂的日子可以比比。

    別說隋煬帝治理得好,也別說貞觀之治給大臣發的糧餉都還是隋煬帝糧倉裡的存糧。你糧食存那麼多,百姓卻可憐到要吃土,狂吸百姓的血,這不該吧。

    其次民族矛盾。五胡亂華後,血液融在華夏之中,經過了百年的摩擦終於稍稍緩解。但是好戰的血液還是非常野性的,一言不合就開戰,這也是北朝戰事頻繁的原因,而隋朝也繼承了北朝的好戰血液,不像南方百姓那樣能忍耐。所以明顯,北方的起義聲勢要更大。

    最後,階級矛盾。階級固化很久了,門第之見已經成為勒死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窮人的孩子一輩子是窮人,世家的這個態度,直接導致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燎起了整片原野。

    當然了,隋朝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制定了三個解決辦法。

    修大運河,南北一家。

    胡漢化一,不分彼此。

    試行科舉,唯才是舉。

    只可惜吧,時間不夠了,人民的反彈太大了。

    這個亂世,農民起義不是救世主,他們只是殺死了強權。

  • 2 # 筆削春秋話史家

    隋末農民起義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從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王薄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反唐失敗,前後整整14年,沉重打擊了隋王朝。隋朝滅亡後,以李淵為首的地主貴族集團搶奪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建立了唐王朝。

    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驕奢淫逸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200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100公里。從江南採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2000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財富!楊廣又在大業七年(611年)至大業十年(614年)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戰爭。公元611年,隋煬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大批徵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徵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寧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絕。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悽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歷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財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爭中徵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財力俱竭”。處在飢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

    大業七年(611年),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領導貧苦農民舉起了反隋第一面大旗,起義軍佔領長白山,王自稱知世郎。王薄發難,猶如干柴烈火,全國各地立即蜂起響應。同年,平原(今山東德州市)劉霸道、漳南(今河北固城縣東北)孫安祖、修(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相繼舉行起義。大業九年(613年),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孟海公、齊郡(今山東歷城縣)孟讓、北海(今山東青州市)郭方預、河間格謙、渤海(今山東陽信縣)孫宣雅相繼而起。同年,餘杭(今浙江杭州市)劉元進、梁郡(今河南商丘市)韓相國、吳郡(今江蘇蘇州市)朱燮、扶風(今陝西鳳翔縣)向海明、淮南杜伏威等紛紛聚眾起義。短短兩年時間,全國各地起義軍發展到百餘支,人數幾百萬,隋朝統治政權陷入了農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革命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大業七年(611年),翟讓聚眾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舉兵反隋,山東、河南兩地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績、李密、王伯當都率眾投奔瓦崗竇,隊伍迅速壯大。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休兵館穀,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滎陽是隋朝重要軍事據點,翟讓親自率兵攻下滎陽門戶金堤關及周圍屬縣,同年10月,隋煬帝派2萬隋軍主力前來鎮壓。瓦崗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威震河南。

    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著,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原地區起義隊伍的中心。不久,這支農民軍又攻佔了黎陽,回洛二倉,開倉濟民,10天內得兵20餘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隋煬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洛陽戰役歷時3個月,經過60餘次戰鬥,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所剩不過數千。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隨著起義軍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革命政權,領導反隋戰爭。這年二月,瓦崗軍推李密為主,任統軍元帥,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設三司六衛,建立了瓦崗軍農民政權。李密釋出討隋檄文,聲討隋煬帝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當瓦崗軍即將到得勝利之時,瓦崗軍內部發生分裂,以翟讓為首的農民軍將領與以李密為首的地主勢力矛盾公開激化。李密出身大官僚貴族家庭,參加楊玄感兵變失敗後,隱姓埋名,流浪在河北、河南之間。公元616年,他混入瓦崗軍的隊伍,用欺騙手段取得了部分領導權。同時,他又招降納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李密的陰謀活動引起了瓦崗軍內部的鬥爭。翟讓被李密奪了權。李密自稱魏公兼元帥,讓翟讓當了副手。公元617年十一月,李密以賜宴為名,又殺害了翟讓等重要農民將領,瓦解了瓦崗軍人心,導致將卒離心,極大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大業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軍投降了隋朝楊侗,瓦崗軍最後失敗了。公元618年王世充擊敗李密,,李密投降李淵(即唐高祖),因起兵反唐被殺,斷送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是在河北各地起義軍反隋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大業七年(611年),竇建德領導農民在高雞泊(今河北固城縣西南)起義,樹起反隋大旗,隊伍迅速發展到1萬餘人。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將郭洵率軍進犯高雞泊,竇建德率7000義軍乘隋軍不備,突然襲擊,殺敵軍數千,獲馬千匹,斬隋將郭洵,聲威大震。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王,建立了革命政權。隋煬帝派涿郡薛世雄圍剿起義軍,雙方在樂壽七里井交戰,竇建德佯裝南敗誘敵,設下埋伏,乘隋軍追殺之際,突然折回,伏兵齊起,夾擊隋軍,薛世雄大敗,丟下無數屍體逃回涿郡。大業十四年(618年)五月,竇建德稱夏王,勢力進一步壯大,但在隋朝滅亡以後,竇建德逐漸蛻化變質,拋棄了農民戰爭的根本目標,革命性大大減弱。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與李世民在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交戰,因輕敵冒進,起義軍被李世民打敗,竇建德被俘,後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被殺。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在洺州(今河北永平縣)戰役中鎮壓了起兵反唐的竇建德部將劉黑闥,河北起義軍失敗。

    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起義軍是南方一支重要反隋力量。大業九年(613年),杜伏威、輔公祏在山東齊郡組織起義,隨後率軍南下,到淮河以南廣大地區發展革命力量。杜伏威彙集了其他義軍,力量不斷壯大。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起義軍進逼江都(今江蘇揚州市),隋將陳稜率兵救援,與江淮起義軍遭遇。陳稜因懼怕起義軍不敢交敵,杜伏威送去一套婦人衣服,稱他為“姥姥”,激怒敵軍。陳稜果然中計,惱羞成怒帶兵出戰。杜伏威率兵強攻隋軍,戰鬥中被敵箭射中前額,帶箭衝入敵陣,殺得隋軍人仰馬翻,大獲全勝。此後,起義軍攻下高郵、歷陽,建立革命政權,杜伏威任總管,輔公祏任長史。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後,起義軍面臨著繼續革命還是向地主集團投降的嚴峻考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去長安投降了李淵。次年,輔公祏重新起兵反唐,建立了革命政權,控制了江蘇、安徽部分地區,以丹陽為中心展開鬥爭。唐朝派大兵鎮壓,形勢對起義軍不利,輔公祏在當塗與唐軍對峙,堅持鬥爭10個月,終因力量弱小,丹陽失守。輔公祏被俘,於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在丹陽就義。

    隋末農民起義軍經過8年浴血奮戰,造成了隋朝總崩潰的趨勢,三大起義軍消滅了張須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軍主力,促成了隋煬帝江都被殺,李淵攻取長安的局面。隋末三支大軍在河北、中原、江淮三個戰場分兵作戰,沒有聯合為一支強大隊伍,雖然在客觀上起到了相互支援的作用,卻難以形成強大力量,很容易被地主階級武裝各個擊破。農民起義領袖由於歷史侷限性,不能分析複雜的社會局面,隋朝滅亡後失去了鬥爭目標先後投降了新王朝,充當了地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農民軍沒有防止混入起義隊伍中的地主階級分子和隋朝的殘餘勢力,他們逐漸影響起義軍向封建軍隊轉化,瓦崗軍領導人翟讓沒有認識到領導權的重要性,拱手讓出了政權,導致了義軍瓦解,英勇奮鬥14年的隋末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被李淵地主集團奪去。但是,這次農民大起義,推翻了隋煬帝的暴虐統治,打擊了士族地主,對唐初的政治、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3 # 千年史記

    公元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王薄率眾于山東章丘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公元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舉兵叛變,達官子弟紛紛參加,隋朝統治正式分裂,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唐:李淵,於公元617年在晉陽正式宣佈起事。秦:薛舉,於公元617年與其子薛仁杲起兵,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涼:李軌,於公元617年率兵攻入內宛城,逮捕了隋官謝統師等,結束了隋朝在涼州的統治。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建元安樂。定楊:劉武周,公元618年自稱皇帝,改元天興。夏:竇建德,公元618年,定都樂壽,國號大夏。隋:楊侗,隋帝帝孫,於公元619年稱帝,史稱皇泰帝,在位不足一年,為王世充所殺,政權落入王世充之手。鄭:王世充,公元613年,擁越王楊侗為帝,得以專權,旋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魏:李密,投靠楊玄感,兵敗後歸附瓦崗軍,公元617年殺翟讓,取得了瓦崗軍大權。梁:蕭銑,公元617年在羅縣舉兵起事,稱梁王,建年號為鳴鳳。次年,在岳陽稱帝,國號為梁,建元鳴鳳。楚:林世弘,公元616年在豫章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漢:劉黑闥號漢東王,建元天造,都於洺州。魯:徐元朗,公元617年,起兵反隋,攻佔東平,公元621年,據地自稱魯王。燕:高開道,公元613年,格謙起義,擁兵10萬,自稱燕王。宋:輔公祏,公元623年在丹陽(江蘇南京)稱帝,國號宋,年號天明。許:宇文化及,公元618年禁衛軍兵變,弒君隋煬帝,後率軍北歸,被李密擊敗,退走魏縣,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立國半年,被竇建德擊敗,擒而殺之。

  • 4 # 三興771

    隨煬帝修建了各項巨大工程,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使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加以這一帶又有不斷的水旱災荒,因證農民起義首先從這呈爆皮。

    大業七年,611年,王薄鈺導農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起義,自稱知世郎,鼓勵農民反抗兵役。那時山東河北還有好幾支起義軍。孫安祖佔領山在恩縣,張金稱聚集在山東夏津境內的河渚中,高土迏活躍在河北景縣,劉霸道佔據山東惠民。各起義軍依山阻河俘據深險。發展到幾萬以至十幾萬人。殺貪官和大地主。

    大業九年,揚玄威督運軍糧,看到到處農民起義,乘機起兵反抗。

    在江南地區爆發了劉元進朱變等人領導的起義。起義越來越多。重要的起義就有七八十支。為了適應形勢,分散的起義軍遂漸聯合起來,形成了李密竇建德杜伏威三個強大起義軍集團。

    崔讓領導的瓦崗軍是河南起義軍較強大的一支。十三年攻佔了洛陽最大的糧倉興洛倉,把糧食分給饑民得到擁護,發展到幾十萬人。

    攻佔了河南很多郡縣。瓦崗軍和隨軍展開了爭奪洛陽的大戰,瓦崗軍始終處於優勢

    竇建德的起義軍轉戰河北中部,兵力十幾萬人,十三年大敗隨煬帝馳援洛陽的三萬多人,河北大部分郡縣轉入起義軍手中。

    杜伏威的起義軍轉戰淮南六合,力量越來一越強,十三年大敗隨朝禁軍,佔領高郵厲陽,控制淮南各縣。

    在起義軍的嚴重打擊下,隨王朝土崩瓦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安石和蘇軾是政敵還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