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照邊關
-
2 # 夢想啟航2019
眾所周知,西楚霸王項羽為人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導致自己眾叛親離,最終敗給了劉邦,這是楚漢戰爭中項羽失敗的重要原因,其實原來項羽手下有很多人才的,不過很多都被項羽逼走了,包括陳平、英布這些,不過並非項羽手下就沒有忠心耿耿的人才,今天小編給讀者們介紹下這些歷史人物
除了虞姬之外,還有江東父老(史記中只提到一位烏江亭長),魯地百姓,項莊,鍾離昧,季布及其麾下八百餘騎。
1、虞姬,垓下之圍對項羽不離不棄,面對大勢已去的項羽和漢軍的重圍,能夠與項羽把酒共歌(項羽舞劍、虞兮跳舞),何等的壯美,何等的浪漫。
2、烏江亭長,甘願渡隻身一人的項羽過烏江,在項羽拒絕渡江後,按照項羽的意思將其戰馬帶走。
3、鍾離昧,此人為項羽的部將,縷立戰功,項羽敗亡後沒有歸順劉邦,一直在楚地,後來韓信封到楚地後,與韓信交往甚密,劉邦南巡逮捕韓信前,鍾離昧曾要求韓信防範劉邦,韓信懼怕劉邦追究私藏鍾離昧,將鍾離昧殺害,獻人頭給劉邦。
4、項莊是項羽的堂弟,一生對項羽忠心耿耿,是項羽手下最忠心的猛將,最後隨項羽在烏江邊壯烈戰死,不得不令人感慨。
-
3 # 烏蘭大俠
對項羽最忠誠的人,是范增!
可能有人會說是虞姬、龍且、項莊。
“霸王別姬”的故事很感傷,我們都陷入了“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情網,無法自拔!
但是虞姬談不上忠誠。因為,在中國古代,“從一而終”是女子的一貫美德,貞潔烈女很多,虞姬並不是唯一。而且,能隨側楚霸王項羽左右,是虞姬和虞子期的王者榮耀,試想如果最後得天下的是項羽,那麼虞姬就是皇后、虞子期就是國舅。
項莊是項羽的遠房堂弟,有血緣關係,幫助哥哥打天下是弟弟的分內之事,與忠誠無關,這是兄弟情義。
項伯,是項羽的三叔,是項羽身邊最不忠誠的叛徒,“鴻門宴”洩露軍機,給張良通風報信,還擋在劉邦身前,不許項莊靠近刺殺,這絕對是赤裸裸的背叛。
項伯之所以在“鴻門宴”保護劉邦周全,是因為自己欠張良的人情,也就是說,項伯為了自己的私情裝好人,置江山於不顧,置四十萬江東子弟的生死於不顧,破壞了范增的計劃,如果不是項伯的自私,劉邦在鴻門宴被刺,整個歷史都將改寫,所以,項伯是項羽霸業的罪人!
龍且(ju),是項羽麾下第一猛將,也是項羽最信任的人,隨楚霸王項羽出生入死,赤膽忠肝。最後中了韓信的計謀,被漢將灌嬰斬殺,可歌可泣,但是考慮到龍且是項羽的發小,從小一起長大,本來就應該忠於朋友,這是本分。龍且之於項羽,就像關羽之於劉備,不是忠誠,而是忠義!
正確答案,是范增!
一、范增VS韓信韓信曾經在項羽賬下做過“執戟郎中”,不得施展平生所學,鬱鬱寡歡,才轉投劉邦,成為一代兵仙。這是“良禽擇木而棲”的佳話,但是你想過沒有,范增在項羽賬下也是不得重用,為何范增沒有尋找其他出路?這是范增作為士的自我修養和執著,一生只事一主,哪怕玉碎!
范增曾經給項羽提過很多建議,比如:建議項梁和項羽不要自立為王,而是打著楚懷王的懷舊旗號,徵得楚人的情感支援。事實上,范增的這個建議並不高明,反而制約了項羽,因為項羽孤高不遜,楚懷王在內心深處極其厭惡項羽,所以在制訂“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時,故意放水,讓項羽對抗秦軍40萬主力部隊,而劉邦藉機迂迴,先入咸陽,等“鉅鹿之戰”得勝歸來的項羽來到漢中,劉邦已經盡得人心!
當時項羽已經完全有實力自立為王,為何非要屈居於一末帝?范增失策!
先入漢中的劉邦突然格調清雅了起來,不像在山東那樣貪婪、好色、孟浪,而是與漢中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分文不取,還禮待秦王子嬰,保護秦氏皇帝陵寢,這都是在邀買人心。范增及時捕捉到了劉邦的野心,所以設計“鴻門宴”,想一舉除掉劉邦。
結果項羽那個不爭氣的三叔項伯搗亂,劉邦借如廁的機會逃脫,此時的項羽居然不下令趕盡殺絕,而是把玩劉邦送給他的白璧和玉斗,范增氣的拔劍砍壞玉斗,怒罵道: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在這一刻,范增的內心是崩潰的,他已經看到了故事的結局,“沐猴而冠、富貴還鄉”的項羽,只是看起來很霸道,實則胸無點墨,一粗鄙人爾!
但即便是已經看到了故事的開頭和結局,范增依然忠心耿耿輔佐楚王,從沒有像韓信一樣明珠再投!
試想如果范增轉投劉邦,一定會得到非常高的禮遇,將於韓信並列“國士無雙”,可是范增的忠誠就是體現在這一點:不事二主!
二、死了都要愛劉邦手下的謀事中,張良為“陽謀”,而陳平則為“陰謀”,此人年輕時孟浪浮誇,還有盜嫂的風流往事,人品不是有瑕疵,而是有裂縫,但是他用陰謀給劉邦擺平了很多困難:
鴻門宴之後,劉邦暫時安全,但並未脫離危險,項羽的謀士陳平給項羽進讒言,把范增支開,然後張良一頓忽悠項羽,錯失良機,放走了自己一生的宿敵劉邦!劉邦在滎陽被困,不得出城,陳平出了個餿主意:派五千個少女穿上盔甲,冒充士兵,吸引楚國守軍的注意力,調虎離山,為劉邦出逃創造時間。可為什麼要用5000少女冒充士兵呢,這就是陳平的陰損之處,可想而知當楚國守軍發現5000名士兵都是女子,跟電影《金陵十二釵》的悲慘結局差不多!陳平對范增的算計也是陰損的,本來大家是同行,各為其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鬥來鬥去才能體現對方的價值,所謂“狡兔死,走狗烹”。本來應該是唇齒相依的默契,可是陳平卻偏偏將范增置於死地!
項羽的使者來劉邦軍中傳信,陳平故意問使者:是范增派你來的嗎?使者答曰:否。陳平就立即撤掉上等酒席,怠慢使者,住最簡陋的柴房、吃殘羹冷炙。憋了一肚子火的使者回報項羽:劉邦禮待范增,貴於霸王,由此可見,范增與劉邦必有不可告人之事。項羽遂猜忌范增,這是對范增的羞辱,范增無奈,辭官歸故里,病史於顛沛流離的途中!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背,死!《蘇軾·范增論》
陳平此計何其毒也,何必難為一位快80歲行將就木、忠心耿耿的老人!
直到死,范增依然是忠心不渝的,寧願埋沒自己的光芒,也不會背叛項羽!
范增的計謀指數是低於張良和韓信的,在很多關鍵節點,范增未能謀慮周全,尤其是未能提前洞知韓信之能,錯失一員大將。
但是瑕不掩瑜,范增僅憑一顆赤膽忠心,就足以名垂青史!
劉邦對范增的際遇,有過經典論述: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4 # 口水雜談
在曾經楚漢爭霸的時候,有一位十分具有才華的人,一直跟隨著項羽,他就是項莊。在之前他與項羽的關係很好,而且他們兩個人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凸顯出來了自己的想法,在之後項羽成為了楚大王之後,他更是在項羽的身旁,一直忠心耿耿的輔佐著向項羽迎戰。當時他才能夠得到項羽的期待,並且當初的項羽對他更是十分的信任,在之前鴻門宴上的時候,他希望項羽可以將劉邦殺害。但是項羽確實是不想殺害,這個時候的項莊已經非常無奈,於是他便想要去刺殺劉邦。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計謀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到了後來他們更是被劉邦所殺害。
在之前很多人都發現,項莊的才華正在十分出眾,而且他當時的劍術更是特別的出眾,正因這樣他當時能夠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而且他曾經還十分的傾慕著項羽,因為他們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而項羽從小的才華與謀略就比他比較高一些,於是在這一時期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歡他。再後來他更是能夠不斷的突破著,於是在這一期間中,更是有很多的人都十分的景仰他。在之前他更是非常的忠心耿耿,而且曾經有人想要拉攏他,但是項莊全部都一句他一直都是跟隨著向項羽,但是項羽最後失敗,但是他卻無怨無悔依然這樣。
一、與項羽年幼交好
其實兩個人在小的時候就關係特別的好,因為當時的項羽十分的出眾,而且當時因為在叔父的家中,所以兩個人經常會攪在一起。而且他們兩個人更是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喜愛,雖然他兩個人的年紀比較小,不過他們兩個人的軍事才華確實很出眾,而且武功更是特別的高強,於是在這一時期之內,很多的人都十分的喜歡著他們。兩位他們兩位也因此而關係特別好,經常會在一起,而且兩個人還在不斷的交流著所學的知識,更是讓很多的人知道他們兩人在這一時期感情十分的深厚,怪不得後來項莊會一直跟隨著項羽。
兩人從小就一直在一起,而且更是跟隨著一個師傅,並且他們兩個人都是由他們的叔父帶大的,而且他們兩個人更是擁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雖然當初兩個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不過曾經幼年時期的兩人卻並沒有發現什麼不一樣,而且關係還特別好,在之後兩個人更是不斷的開創的楚國的基業。
二、舞劍希望幫助項羽
其實當時項莊是想要幫助項羽,可是當時的項羽卻並不能夠理解他的心意,在之後很多的人都在不斷的勸著項羽。但是項莊卻始終都在安慰他,更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十分的深厚。其實當時的項羽真的做出來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正因為這樣,所以他當時才會被很多的人所厭惡。他當時的項莊雖然劍術比較的高明,但是因為在軍營之中,所以他也不好有所動作,於是他們就白白的放過了這一次的機會。在之後即使項羽想要翻盤,但卻始終沒有機會。
三、戰死沙場,守護著項羽
再說他那被逼到了烏江之後,項莊更是想要極力的保護著項羽,於是他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在前面挺身而出,為項羽爭取很多的時間。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可以看出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真的是深厚。因為當時的項莊真的希望保護著自己的兄弟,所以他才會拼命的在外殺敵。可是到了最後他卻依然還是被傷害,不過他的這份心意更是讓很多的人都十分的敬佩。
其實當初他如果能夠投降的話,想必也不會這樣。不過他已經堅定了自己的忠心,所以他並不會選擇藉此投降。雖然他最終沒有落得好結果,不過他的胸懷與氣魄更是讓很多人都十分的敬佩,再加上他當時的劍術更是十分的優秀。
-
5 # 愛歷史的大小姐
龍且在楚國的地位很高,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他有兩大特點:一是為人忠。龍且從小和項羽一起長大,從項梁起義就一直跟在項羽身邊,可以說是項羽最信任的人。而且龍且一直對項羽忠心耿耿,是項羽身邊少有的“忠實粉絲”。 劉邦謀士王平曾說過:“忠於項羽的人只有范增、龍且、周殷等幾個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攏的。”這也可以看出龍且忠於項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龍且勇猛,所以項羽也是十分看重龍且。
二是本領強。他勇猛剛強無比,武功蓋世,帶兵打仗戰功赫赫,後他和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被稱為“五虎將”。 公元前204年,龍且統兵十萬攻打叛楚的九江國英布,最終打的英布大敗,英布逃亡到劉邦那。龍且獨自打的英布大敗,可見龍且的能力有多麼強悍。從此後,龍且成了項羽大軍的一號戰將。
現在抗韓援齊的關鍵時刻,項羽派出龍且,並且將大半兵力給他,可見對其的信任和厚愛。
這個時候龍且在齊國與韓信的戰爭,很像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的街亭之戰,不容有失。
就這樣,濰水之戰拉開了帷幕。在濰水之戰的過程中,龍且是有可能取勝的。但他犯下了與項羽同樣的毛病,驕傲輕敵,麻痺大意。他與田廣會師後,擁有20萬大軍,於是飄飄然起來。龍且剛到濰水,手下的謀士就建議龍且說,我們應該以逸待勞堅守陣地,然後讓齊王派人帶著信物去策反漢軍中的齊人。因為漢軍遠道而來,再遇到後方齊人的不斷襲擾,糧草供應必然出現問題,這樣就可以大破漢軍。
然而,韓信並沒有採納。再後來,當時韓信派人做好沙袋,將其堵住濰河的上流。隨後率部分兵馬涉水攻打龍且,之後韓信假裝敗退,騙龍且過將來追。龍且以為韓信怕了,果然追過來,於是韓信立即命人決開堵塞濰河的沙袋,河水衝了過來,而龍且的軍隊還沒有完全渡過去,楚軍大亂。於是韓信乘機出擊,打的楚軍大敗,而龍且也死於亂軍之中。
-
6 # 歷史名將錄
在曾經楚漢爭霸的時候,有一位十分具有才華的人,一直跟隨著項羽,他就是項莊。在之前他與項羽的關係很好,而且他們兩個人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凸顯出來了自己的想法,在之後項羽成為了楚大王之後,他更是在項羽的身旁,一直忠心耿耿的輔佐著向項羽迎戰。當時他才能夠得到項羽的期待,並且當初的項羽對他更是十分的信任,在之前鴻門宴上的時候,他希望項羽可以將劉邦殺害。但是項羽確實是不想殺害,這個時候的項莊已經非常無奈,於是他便想要去刺殺劉邦。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計謀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到了後來他們更是被劉邦所殺害。
在之前很多人都發現,項莊的才華正在十分出眾,而且他當時的劍術更是特別的出眾,正因這樣他當時能夠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而且他曾經還十分的傾慕著項羽,因為他們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而項羽從小的才華與謀略就比他比較高一些,於是在這一時期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喜歡他。再後來他更是能夠不斷的突破著,於是在這一期間中,更是有很多的人都十分的景仰他。在之前他更是非常的忠心耿耿,而且曾經有人想要拉攏他,但是項莊全部都一句他一直都是跟隨著向項羽,但是項羽最後失敗,但是他卻無怨無悔依然這樣。
一、與項羽年幼交好
其實兩個人在小的時候就關係特別的好,因為當時的項羽十分的出眾,而且當時因為在叔父的家中,所以兩個人經常會攪在一起。而且他們兩個人更是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喜愛,雖然他兩個人的年紀比較小,不過他們兩個人的軍事才華確實很出眾,而且武功更是特別的高強,於是在這一時期之內,很多的人都十分的喜歡著他們。兩位他們兩位也因此而關係特別好,經常會在一起,而且兩個人還在不斷的交流著所學的知識,更是讓很多的人知道他們兩人在這一時期感情十分的深厚,怪不得後來項莊會一直跟隨著項羽。
兩人從小就一直在一起,而且更是跟隨著一個師傅,並且他們兩個人都是由他們的叔父帶大的,而且他們兩個人更是擁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雖然當初兩個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不過曾經幼年時期的兩人卻並沒有發現什麼不一樣,而且關係還特別好,在之後兩個人更是不斷的開創的楚國的基業。
二、舞劍希望幫助項羽
其實當時項莊是想要幫助項羽,可是當時的項羽卻並不能夠理解他的心意,在之後很多的人都在不斷的勸著項羽。但是項莊卻始終都在安慰他,更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十分的深厚。其實當時的項羽真的做出來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正因為這樣,所以他當時才會被很多的人所厭惡。他當時的項莊雖然劍術比較的高明,但是因為在軍營之中,所以他也不好有所動作,於是他們就白白的放過了這一次的機會。在之後即使項羽想要翻盤,但卻始終沒有機會。
三、戰死沙場,守護著項羽
再說他那被逼到了烏江之後,項莊更是想要極力的保護著項羽,於是他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在前面挺身而出,為項羽爭取很多的時間。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可以看出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真的是深厚。因為當時的項莊真的希望保護著自己的兄弟,所以他才會拼命的在外殺敵。可是到了最後他卻依然還是被傷害,不過他的這份心意更是讓很多的人都十分的敬佩。
其實當初他如果能夠投降的話,想必也不會這樣。不過他已經堅定了自己的忠心,所以他並不會選擇藉此投降。雖然他最終沒有落得好結果,不過他的胸懷與氣魄更是讓很多人都十分的敬佩,再加上他當時的劍術更是十分的優秀。
-
7 # 一本夏
對項羽最忠心的人非龍且莫屬,項羽讓龍且東,他絕不會西,執行力非常強。項羽和劉邦等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各地起義軍勢力被項羽和劉邦收編或消滅,最後的決戰出現在項羽與劉邦之間,這也就是歷史上的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本來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項羽的勢力一直比劉邦強大很多,劉邦硬是在煎熬中與項羽對抗,屢戰屢敗,可到了垓下之戰時,一戰獲勝,把不可一世的項羽給消滅了,項羽烏江自刎,劉邦成王。
如果說屢敗的劉邦取得最後的勝利令人稱奇,那麼更奇怪的是,決戰時項羽幾乎是孤軍奮戰,他的軍隊去哪了? 項羽分封了很多諸侯王,能與項羽堅守到最後的很少,他們究竟去哪裡了?這就不得不說劉邦的高明,他透過統戰,一步步把項羽的勢力給瓦解了。許多人的背叛給了項羽沉重的打擊。項羽是一個悲壯的人物,也是一個可悲的人物,像韓信、英布等都曾是他的手下,最後竟然都投靠了劉邦。對此我們不能對韓信、英布、陳平等人評頭論足,畢竟人家是投靠了明主,為了前程。
但龍且的不離不棄絕對算是對項羽的最大安慰,龍且從小和項羽一起長大,感情深厚,當年項羽跟隨叔父項梁到江東去避難,龍且和項羽分開了一段時間,後來項梁舉兵反秦,龍且得知訊息後,龍且義無反顧的來到了項羽的身邊,與項羽並肩作戰。
龍且是一員猛將,跟隨項羽南征北戰,深得項羽的信任,龍且雖說智謀有限,但總能認真的執行項羽的命令,項羽是一個耀眼的戰神,因此龍且在項羽手下沒有顯露太多的光芒,在同對秦的爭鬥中,龍且曾率軍隊救援過齊國,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楚漢之爭期間,龍且被灌嬰打敗,退守到彭城,隨後彭城又被劉邦攻破,劉邦手下在彭城燒殺搶掠,項羽得此訊息後大怒,星夜從齊地奔襲彭城,大敗劉邦,彭城一戰,劉邦損失將士多達20萬之眾,劉邦退到滎陽, 同項羽對峙,拉鋸了3年時間,雙方都快堅持不下去,後劉邦派人勸降了九江王英布,英布頻繁的騷擾項羽的補給線,使得項羽首尾不能兼顧,於是項羽派龍且前去攻打英布,英布大敗。 龍且最悲慘的一戰是同韓信的濰水之戰,韓信攻下齊地後南下,項羽沒有辦法不得不收縮防戰線,重做戰鬥部署,同時派龍且率兵20萬阻擊韓信。
韓信不愧為戰神,他同龍且的較量立見高下,龍且有20萬的兵力優勢,這些幾乎是項羽的全部家當,可見項羽對龍且的信任,不過濰水之戰龍且卻讓項羽失望了。 韓信用計全殲了龍且20萬大軍,龍且戰死,濰水之戰的失敗,戰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項羽只能孤軍奮戰,沒有了任何後援,可以說濰水之戰的失敗讓項羽一蹶不振,他不但失去了忠勇的大將龍且,而且沒有了可調動的軍隊,因此註定了最後的失敗。龍且作為項羽的手下,堅守到最後,戰死沙場,足見他對項羽的忠誠。
-
8 # 吳百蘭
應該是陳平設計離間計四人中的鐘離昧。
在陳平的離間計中,第一位是范增
因為范增是項羽集團中唯一的一個謀臣。
范增雖然把項羽當兒子愛,但最後還是堵氣離開了項羽,並氣死在回鄉的路上。
范增這樣做,好像還是夾帶有自私的成分。
第二位是彭越
彭越是項羽的得意大將。陳平、張良倆人都察覺到了,劉邦在進彭城時,彭越是觀望者。
彭城之戰,彭越坐當觀望者,說明他對項羽有不滿。
第三位龍且
因為龍且死前,項羽都是信任他的,所以不知道當有一天項羽不再信任他了,龍且會怎樣?
第四位鍾離昧
要說鍾離昧對項羽那也是夠忠誠的了。項羽因聽信謠言不再信任鍾離昧。
有次項羽出征梁地攻打外黃時,將廣武交大將曹咎、司馬欣、董翳。鍾離昧為副將守邊。結果曹咎、司馬欣、董翳把廣武丟了,兵敗自殺。
此時,為項羽獨戰滎陽的將領是鍾離昧。而且鍾離昧一直陪項羽打到垓下最後一仗。
-
9 # 依稀說史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再強大的人也需要幫手。孫悟空已經夠牛了吧,還不是需要八戒和沙僧陪襯。項羽不是孫悟空,他更需要手底下文武官員幫襯。可惜的是項羽並沒有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不知道怎麼留住和使用人才。劉邦的能力不如項羽,但是劉邦最終卻憑藉眾多人才合力打敗了項羽。項羽直到烏江自刎之時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敗的原因,還認為是天要亡他。雖然項羽不像劉邦那樣可以把大量人才都聚集在自己身邊,他身邊也有不少文臣武將。
小說家認為項羽手下也有五虎將,分別為:英布、龍且、鍾離昧、季布和虞子期五名將軍。可惜的是虞子期並沒有出現於史書之中,其他四個人倒是史書人物。除了這幾個人之外,項羽手下還有其他一些人才。比如,范增、丁公、陳平、司馬欣、曹咎、殷周、項莊、項佗、項伯、鄭君等人。這些人有些對項羽非常忠心,有的則非常一般。項羽身邊這些人,哪一個對項羽忠心呢?如果不考慮歷史的話,這個人無疑是虞姬。虞姬為了不成為項羽的拖累,在垓下之圍時,為項羽唱完最後一曲之後自殺人死。一個為了項羽可以去死的人,難道對項羽不忠心嗎?很可惜的是,虞姬是不是存在於尚且存疑,史書關於虞姬的記載更少。所以我們所瞭解的虞姬大多是小說演繹的結果。除了虞姬之外,誰對項羽最忠心呢?
我們先來看看可以首先排除哪些人,英布、殷周、陳平三人可以首先排除。這三個人最終都背叛了項羽,而且率領軍隊攻打項羽。所以這三人對項羽幾乎沒有什麼忠心可言。接下可以排除的是項伯。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而且深得項羽信任。項伯卻是一個專業“坑侄”的叔叔,多次出賣項羽,最終也投降劉邦成為漢軍的一員。第三批可以排除的是丁公和項佗。丁公是季布的兄弟,也是項羽手下的猛將。但是丁公卻在彭城大戰之時放過了劉邦,也為項羽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項羽失敗之後,丁公急於想劉邦表功。劉邦認定丁公是一個不忠之人,所以殺了這位“救命恩人”。項佗本是項羽的重要將軍,被漢軍俘虜之後竟然投降了漢軍,最後也被劉邦封侯。
現在還剩下龍且、鍾離昧、季布、范增、司馬欣、曹咎、項莊、鄭君等人。
第四批可以排除的是項莊。他具體的結局,史書沒有記載。我們在史書中也只知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典故。除了這個典故,我們也不知道項莊的其他事蹟,所以也不知道他對項羽到底有多忠誠。
第五批可以排除季布和鄭君。季布曾經是項羽手下的猛將。“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引申出“一諾千金”這個成語,由此可見季布是一個信守承諾之人。季布在項羽失敗之後,輾轉一段時間最終為大漢效力,成為敵人陣營中的一員。鄭君後來也投降了劉邦,不過他卻不願意汙衊項羽。他們兩個在項羽死後投降了劉邦,不能說明他們對項羽非常忠誠。
第六批可以排除的是司馬欣和曹咎。這兩人都算是庸才,他們沒有多少能力。司馬欣曾經有功於項家,深得項羽信任。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司馬欣被封為塞王。司馬欣跟隨項羽之後,成為項羽手下一員武將。項羽回攻楚地的時候,把成皋交給了司馬欣和曹咎。最終司馬欣和曹咎被劉邦打敗了,司馬欣和曹咎沒有選擇投降漢軍,而是選擇自殺而亡。他們兩個人用於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對項羽的忠心。
第七批可以排除的鐘離昧,他是項羽手下最重要的成員。陳平曾經說:“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最終陳平的反間計也指向了鍾離昧。陳平的反間計之後,鍾離昧失去了項羽的信任。項羽失敗之後,鍾離昧沒有選擇投降劉邦,而是選擇逃亡。鍾離昧逃到了好朋友韓信那裡,最終因為被韓信出賣而自殺。鍾離昧到死都沒有向劉邦乞降,可以看出他對項羽的忠心。
最後可以排除的是范增。范增應該是項羽手下最重要的謀臣,也是最重要的大臣。范增對項家軍的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范增忠心盡力輔佐項梁和項羽叔侄兩代。范增先是建議項梁找來了義帝,再是幫助項羽奪取軍權。范增在鉅鹿之戰中輔佐項羽打敗了秦軍,最終逼降了章邯等人。項羽進入關中之後,范增又在鴻門宴上想幫助項羽誅殺劉邦。項羽分封諸侯王的時候,范增又幫助項羽一起規劃天下。此後范增輔佐項羽南征北戰,為項羽竭盡所能。如果說范增不忠於項羽的話,那絕對冤枉了范增。范增是絕對是項羽的鐵桿粉絲。陳平行反間計的時候,也指向了范增。陳平只用非常拙劣的計謀就成功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關係。項羽不再信任范增,范增一怒之下離開了項羽。項羽失去了最大的謀臣,范增因此失去了生命。范增對項羽確實非常忠心,但是因為反間計就離開項羽,未免顯得對項羽的忠心有待考慮。中國古代有不少忠臣即使被君主冤枉,也會繼續不遺餘力為君主效力。
我覺得對項羽最忠心的應該是龍且。
項羽最信任的手下不是范增,也不是鍾離昧和季布,而是龍且。項羽曾經懷疑過范增和鍾離昧,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懷疑過龍且。項羽沒有懷疑龍且,因為他能確定龍且對自己非常忠心。龍且在所有將軍中也對項羽最忠誠,項羽和龍且之間屬於相互信任。龍且從小和項羽一起長大,是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正可謂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贓,一起扛過槍,能幹的壞事都幹了,這幾樣事都一起幹過的絕對是過命的交情。項梁起兵之後,龍且也一直跟著項羽東征西討,成為項羽手下的最能打仗的將軍之一。龍且在項羽陣營中官居大司馬,成為項羽的左膀右臂。項羽還把自己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交由龍且指揮。龍且為項羽立下赫赫戰功,雖然沒有封王,卻也沒有怨恨項羽。項羽手下一個個投降漢軍,龍且始終沒有發生動搖。陳平決定實行反間計的時候也提到了龍且,但是史書卻沒有關於反間龍且的記錄。有可能是陳平已經實行了反間計,只不過項羽依然相信龍且,項羽信任龍且對他的忠心。也有可能是陳平覺得項羽和龍且之間非常緊密,反間計根本沒有辦法成功,所以就沒有對他用計。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都說明項羽和龍且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項羽信任龍且,龍且對項羽也非常忠心。公元前203年,龍且率領20萬大軍救援齊國,龍且在楚地被韓信擊敗。龍且面對失敗選擇力戰不降,龍且最終被灌嬰的部將丁復所殺。龍且也成為項羽手下少有的被斬殺的大將。
-
10 # 知情達理老誠
對項羽最忠心的是虞姬。虞姬作為項羽的妃子,隨項羽出征,雖不能操刀上陣,但精心待奉項羽。在項羽作戰失利苦悶的時候,為項羽獻酒舞劍寬心。在垓下一戰項羽失敗,虞姬為保名節不惜拔劍自刎。
虞姬對項羽忠心無人超越。
-
11 # 初酒
相信很多讀者知道項莊這個人,是從一句俗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鴻門宴上,項莊作為鴻門宴上的主角,他的任務就是找機會一劍殺死劉邦,不過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其實歷史上關於項莊的記載還不止這麼點。根據史料記載,項莊是項羽的堂弟,當年楚國名將項燕有三個兒子,長子項超是項羽的父親,次子是項梁,沒有子嗣,三子是項伯,就是那個多次出賣親侄子項羽的叛徒,既然項燕的三個兒子都不是項莊的父親,那項莊應該就是項羽的遠房堂弟無疑。
項莊自幼習武,尤其擅長用劍,有“楚國第一劍客”之稱,相對於戰場殺敵來說,他更擅長行走江湖,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自從跟著叔父項梁、堂兄項羽起兵反秦開始,多次立下戰功,是項羽能夠依靠的心腹猛將之一,與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合稱“項羽手下五大猛將”。
公元202年,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垓下之戰,當時項羽四面楚歌,手下將士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項莊仍然追隨左右。同年12月,項莊隨項羽突出漢軍重圍,一直突圍到了烏江邊,由於已經走投無路,項莊隨項羽與漢軍血戰,最後項莊先於項羽血戰而死,場面非常的悲壯,項羽眼見手下將士全部戰死,自己斬殺了最後一名漢兵後自殺而死。
項莊是項羽的堂弟,一生對項羽忠心耿耿,是項羽手下最忠心的猛將,最後隨項羽在烏江邊壯烈戰死,不得不令人感慨。
回覆列表
看從哪方面說,項羽是中國歷史千年不出一個的戰神,個人魅力是非常大的,身邊團聚了一幫相當忠心的能人,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仍然不妨礙他的英雄形象,在項羽的眾多追隨者中,忠心的有很多
虞姬,在愛情方面對項羽忠心耿耿,為了避免項羽失敗,自己被俘受辱,讓項羽分心,甘願自殺殉情。
范增,一生對項羽不離不棄,雖然項羽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但范增仍願為他奉獻自己,最後項羽中計趕跑范增,范增依然不投降劉邦,自願病死。
龍且,項羽起兵不久,就開始跟著項羽打天下,是項羽手下頭號猛將,最後被韓信設計殲滅20萬大軍時,龍且寧死不降,被萬箭穿心。
項莊,項羽的堂弟,從項羽起兵時,一直跟著項羽南征北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說的就是他,最後在垓下之戰,隨項羽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