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馬君

    縱觀中國歷史,我認為最有才情的才女非卓文君莫屬。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裡記載有她的故事。卓文君從小精通詩文,美麗聰慧,因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而委身相許,後兩人一起,剛開始生活艱難,相公入京做官,卓文君寫下“當壚卓女豔如花,不記琴心未有涯。負卻今宵花底約,卿須憐我尚無家。”的藏頭詩,後來司馬相如發達了,想要拋棄她,寫了一封信給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一看,少了億,沒了回憶,於是回覆相公:“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司馬相如看得感動,卓文君終於用自己的才華,挽回了自己的愛情。

  • 2 # 彈指千年

    卓文君、上官婉兒和李清照是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才女,將她們三人的才情進行對比,筆者認為比較偏頗。

    卓文君因夜奔相如的愛情故事而傳世,她自身精通音律,善彈琴。上官婉兒出身高貴,她在政治上的成就比她在詩詞上的成就要高些。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飽受家學薰陶,她在詩詞上的成就應該遠遠高於卓文君、上官婉兒的。

    卓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人。為鉅商卓王孫之女,她自幼精通音律,善彈琴,在文學上也有不俗的造詣。“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經典名句便出自她的《白頭呤》。當然了卓文君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據說司馬相如作客卓家,應縣令的要求在卓家大堂上彈唱了一曲著名的《鳳求凰》。當時卓文君就躲在簾後,立馬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打動。又看到司馬相如相貌堂堂,便有了好感。然後他們兩人經常來往,產生了愛慕之情。直到有一天卓文君揹著他父親,私自去找司馬相如。他們一起回到成都,結了婚。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這樣敢愛果敢的女子還真是不多見的。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所以也叫上官昭容。她十四歲時就被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聖旨文書,有“巾幗宰相”之名。上官婉兒在政壇和文壇上有著顯要地位,但是呢,卻一直不被人稱道,因為她人品功過頗具爭議。

    傳聞上官婉兒16歲時,便依附上了皇太子李顯。因為她深知這種“政治投資”的重要意義。只是沒想到,李顯突然被廢了。於是上官婉兒又坐到了武則天親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她替這位情人頻開綠燈,利用皇帝文昭的便利,大講武三思的好話,甚至有意排異李唐皇室。

    搞笑的是,705年李顯突然又鹹魚翻身了,從衰老的武則天手裡接過了皇權。上官婉兒隨即又投靠,而後她被冊封為昭容,這也是上官婉兒最為風光的時刻。當然這也為她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710年李隆基發動政變,夜幕中刀光一過,上官婉兒香消玉殞。

    李清照

    李清照 宋代傑出女文學家,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飽受家學薰陶,因此在文學造詣上有極高的成就。

    她18歲與趙明誠結婚,生活美滿幸福。但是好景不長,1127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舉家南遷。逃亡中趙明誠染病,兩年後病故。這段時間是李清照最為悲慘無助的日子,她隻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這些在她後期的作品多有體現,時而感時傷懷,時而懷舊思鄉,風格也變得沉鬱悽愴。當然也正是如此,在歷經坎坷艱辛之後,她看透了滄桑的變幻,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繼續考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她是黑暗中的一盞孤燈,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讓宋代詩詞千年來閃耀著灼灼光彩。

    結束語:筆者認為因為她們在不同領域都有相對不同的成就,僅僅拿才情來比較,有關羽戰秦瓊的味道,有失偏頗。

  • 3 # 御史而行

    中國古代有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她們四個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才華橫溢、德才兼備、貌美如花,她們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著作和美談,令無數人心神嚮往。

    雖然都是屬於一等一的才女,要說誰的才情更高,把他們排一個順序,只能說見仁見智,並沒有太多的權威排名,只能撥開歷史的雲霧,來分析她們才情的排名,個人覺得她們的排名是:以李清照為首,卓文君次之,上官婉兒排名第三。

    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也是三人當中才華最全面的才女,幾乎無所不通,李清照的詞首首都是經典,句句皆是名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她的詩留存不多,但也情辭慷慨,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千古風流八永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李清照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宋代王灼評價其“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

    卓文君,漢代才女,被譽為“蜀中四大才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鼓琴,其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傳唱,她寫的那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被後人用作對愛情的誓言,卓文君是一個有思想,有勇氣,敢愛敢恨的才女,為了心中的愛情,願意拋棄一些,與愛人終老一生,這在古代社會女性地位低下的文化背景之下是難能可貴的。

    上官婉兒,唐朝時期女官,女詩人,有“巾幗宰相”之稱,不管在政壇還是在文壇都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以才情來論,她影響了一代文風,她的詩歌創作,被稱為“上官體”,在詩歌中融入剛健之氣和開闊之境,促成了唐代詩歌從初唐宮廷詩到盛唐之音的轉變。同時,透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稱為唐中宗時期文壇的標誌者和引領者。

  • 4 # 史策丹心

    電影《一個人的武林》王寶強的一句臺詞:今日封於修特來討教,既分勝負,也絕生死!

    我至今覺得這樣是不好的,卓文君,上官婉兒,李清照,都是中華歷史有名的才豔雙絕的奇女子,都是千年難出一個,為什麼要排個高低上下呢?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或班昭)。李清照又是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心痛啊,非要決高低麼?不過這確實是公認的)。

    我眼裡的李清照有兩個。一個天真可愛浪漫不羈;一個憂患窮困志不屈。

    李清照,(1084年~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今山東濟南章丘區)。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天真的半生,是可愛的半生,是浪漫的半生,是幸福的半生!!!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計程車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舒適的學生。進士出身。 家裡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的祖父是一名狀元,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加上其本身聰慧過人。年少時便得到很多讚譽。

    李清照的丈夫是興趣相同、情比金堅、門當戶對的趙明誠。趙明誠在太學求學期間,每逢初一十五,因兩人父親同朝為官,卻又不同派導致夫妻倆差點被拆散,經過多番波折、雙方父親在朝中起起落落。歷經磨難的愛情,確認過眼神,就是對的人,後隨李死去,愛情也終算不得完美(至少結局)。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個人感覺是李清照早期最純真時候所鑄就的。語言清新明快,節奏輕鬆活潑,將古代少女的,柔情與對外界的好奇刻畫的淋漓盡致。

    李清照的後半生。是心痛的半生,是悲苦的半生,甚至是憤恨的半生!!!

    隨著金人鐵騎南下,王朝腐敗不堪,丈夫趙明誠滿懷熱血報國,出師未捷身先死。國破家亡!也帶來了李清照的人生轉折,開啟的悲慘讓人痛惜的半生

    很多人說李清照的後半生。大部分時間活在淚水中,活在對似水年華的追憶中。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如今憔悴,但餘雙淚,一似黃梅雨”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悲苦的命運沒有打垮她,反而激起了一個柔弱女子的血性,用她擁有的知識用她認為最有力的姿勢(詩詞)來對命運發出她的怒吼

    永遇樂·元宵

    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元宵是李清照典型後期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失意,落魄,思念故國,諷刺當局不作為。也許很多人眼裡一個柔弱女子能做什麼。李清照在這個時代告訴每個人,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算不得後期作品,充其量是中後期轉折作品,裡面字字都是對丈夫的怒其不爭,一個女子有這等胸襟氣魄,當的起千古第一才女

    卓文君: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雲間月亮一樣光明

    卓文君,原名文後,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原籍邯鄲冶鐵家卓氏。漢代才女。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卓文君的愛情信仰。

    如果說司馬相如的鳳求凰是愛情的桃,那我卓文君的白頭吟就是報之以李,全世界只有你的李。

    相比文采,卓文君給我們的知識更應該是真正的愛情觀。卓文君當時是新寡,但家境沒的說,司馬相如確是家境貧寒,家徒四壁,屬於老鼠去都會含著眼淚走的那種。

    卓文君的愛情世界裡: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應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的

    上官婉兒——武則天時代,煥發女性燦爛的榮光,也似乎碾碎了她們本身柔和的魂魄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曾藏書萬卷,以香薰之,經年不散!

    《全唐詩》收錄其作品三十二,可見奇才,也有人批判淫媚。

    是非功過心中過,但取精華棄糟粕就好了。

    由巴南赴靜州

    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

    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大唐,尤其武則天時代,社會,思想,人倫總是給人一種錯亂的感覺,唯獨文化,在時間長河中,漫步前行。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總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非要排出一二三四的話,介紹順序就是我的答案!!!

    各位看官覺得呢?

  • 5 # 歲月悠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漢族,宋代女詩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靖康熙兩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南宋王朝被迫南逃,以及後來李清照之夫,出任建康知府,城中爆發叛亂,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南宋統治者們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李清照,為統治者們的可恥行徑,感到無比的羞辱和切膚之痛,憤然揮筆,寫出了《夏日絕句》的著名詩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凜然大義之氣,直指統治者們的脊骨,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向項羽那樣,為國捐軀,絕不苟且偷生。

  • 6 # 左稻故事匯

    回答這問題首先當然是分別來看看這三位的才情。

    卓文君

    (圖注:司馬相如鳳求凰,情挑卓文君)

    作為被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打動,識英才於微賤的卓文君,不知在夜奔後當壚賣酒之時,有沒想到自己也有被相如嫌棄的那一天?(再一次證明了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呸,沒一個是好東西。)卓文君出於激憤之下連作《白頭吟》、《怨郎書》、《訣別書》三首。不但成功挽回了狼心狗肺,還躋身古代四大才女之列。相比於另外兩首,《白頭吟》憑藉“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千古名句更知名一些。其全文為:

    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還有依據晉樂的另外一個版本: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平生共城中,何嘗斗酒會。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郭東亦有樵,郭西亦有樵。兩樵相推與,無親為誰驕? 悽悽重悽悽,嫁娶亦不啼。竹竿何嫋嫋,魚尾何離簁。男兒欲相知,何用錢刀為? 如馬噉萁,川上高士嬉。今日相對樂,延年萬歲期。

    值得一提的是《西京雜記》記載的卓文君作《白頭吟》,此說似不足信。清代馮舒在《詩紀匡謬》中力證其偽。當代王立群先生也認為:西漢中期不可能產生這麼成熟的五言詩,因而郭茂倩所著《樂府詩集》當中記載的《白頭吟》絕非卓文君所寫,或許卓文君自有別篇也未可知。(圖注:卓文君作品已全部散佚,列入四大才女,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而《怨郎詩》則顯然與卓文君無關,詩中“百無聊賴”一詞在卓文君死後數百年才出現,且當時轉世這一說法並未流入中原。全詩呈現明顯的元曲風格。另外一首代表作《訣別書》,據《西京雜記》說“文君為誄,傳於世"”,可不載其辭。《司馬相如誄》原載明代梅鼎祚《歷代文紀》,出處不詳。據清代嚴可均校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五十的考證看來,《司馬相如誄》一文當是後人偽託。

    如此,卓文君的三首代表作均為後人偽作,其身列古代四大才女的成色如何?就可以想見了。(圖注:與之相比,班昭更有資格入選)

    上官婉兒

    (圖注:在農藥裡上官婉兒是這樣的)

    (圖注:在農藥裡還有這樣的)

    接下來就是近日因為在王者榮耀里老是被禁登場,而在新生代中名聲大震的上官婉兒了。說起來上官婉兒是個很複雜的人,她十四歲就因聰慧能文為武曌所重,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中宗李顯時,受封昭容而專秉內政,又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全唐詩》收其詩三十二首。(圖注:其實上官婉兒更有可能是這樣的)

    這裡姑且不提她政治上的作為對錯。單說她在詩歌方面繼承和發展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看重聲辭之美,擅長體現事物圖貌的細膩、精巧。中宗年間,因其影響,其“綺錯婉媚”的詩風漸為士人的創作主流。來看: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此詩一改初唐詩壇“六朝趣味”遺風,格外脫俗清雅。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鄭振鐸認為這是:“律詩時代的‘最格律謹嚴’之作。”全詩把剪綵花的過程及彩花能夠以假亂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長久的特點寫得惟妙惟肖。

    《遊長寧公主流杯池》十一“霞窗明月滿,澗戶白雲飛。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遊長寧公主流杯池》十三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漸覺心神逸,俄看雲霧低。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遊長寧公主流杯池》十五“攜琴侍叔夜,負局訪安期。不應題石壁,為記賞山時。”

    以上三首山水詩無論在韻律上,還是蘊含詩人的志趣喜好、自然神韻等都與王維的《終南別業》有異曲同工之妙,直接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先河,也顯示上官對初唐宮庭詩歌題材及審美趣味的超越。

    (圖注:唐代才女不少,如女道士魚幼薇)(圖注:玄機與飛卿,男盜女娼?)

    (圖注: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薛濤)

    李清照

    號稱“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婉約詞宗”之稱的李清照自然是壓軸登場。她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為蘇軾學生藏書豐厚,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也很有文學修養。(圖注: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她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而後又嫁得如意郎君趙明誠,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主中原後,趙明誠南渡不久病逝,李清照顛沛流離寄寓南方,境遇孤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少年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寫出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甫一問世,即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不能道之者。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前期詞多是描寫春閨寂寞,抒發憂鬱感情,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真情實意比起“花間派”虛擬的閨怨詞自然要有價值得多。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後期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圖注: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另外,她也能詩,雖留存不多,但情辭慷慨,與其詞風截然不同。少年時她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二首。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 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南韓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 西蜀萬里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其筆勢縱橫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玄宗,告誡宋皇“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宋代周的《清波雜誌》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宏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在《詠史》中,她寫道:

    建炎三年,李清照路過當年項羽兵敗自殺的烏江,心有所感,寫下有豪傑氣概膾炙人口的《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等氣概,哪裡有一絲嬌弱柔順之意!

    (圖注: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建炎四年,苗劉兵變,趙旉被立為皇帝,李清照從章安逃難到溫州,在船上寫下《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渡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描寫海天相接、星河變幻的景色,視野闊大,充分展現了李清照的豪放性情和開闊胸襟,於釵粉氣則是全無。或許正是她不讓鬚眉的氣魄令李清照卓然於眾巾幗。

    總結

    某不耐煩做那種八面玲瓏討巧之事,以才情論,自是李清照獨佔鰲頭,政治成就上則數上官婉兒居首,卓文君麼?算家庭幸福指數第一吧?其實古代才女很多,如漢代博學高才的史家班昭、西晉“離思賦”的作者左棻、東晉“天壤之下,乃有王郎”的“詠絮才”謝道韞、唐代和溫飛卿眉來眼去詩酒唱和的魚玄機、因“薛濤箋”聞名有“錦江集”傳世的薛濤,宋代幽棲居士朱淑真、寫下“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的嚴蕊,含金量都比卓文君來得足。

    最後這場才情比拼,為何會把同為四大才女,作《胡笳十八拍》的蔡琰置之論外,殊不可解?

    (圖注:宮花寂寞紅——左棻)

    (圖注: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

    (圖注: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嚴蕊)

    (圖注: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朱淑真)

    (圖注:蔡琰收尾,話說她的技能好煩,必須得禁?)

  • 7 # 史道驛站x

    關於卓文君、上官婉兒、李清照三個人的才情排名順序,我個人認為依次是:上官婉兒、李清照、卓文君。

    對於這個排名很多朋友肯定會有異議,絕對會說李清照是第一。不錯,如果單從文學才能上排名李清照是在上官婉兒的前面,但提的問題是才情,李清照和卓文君雖然家庭也還可以,但她們的身份同上官婉兒相比還是相差很遠的,而且在文化引領方面上官婉兒的影響力最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上官婉兒(公元664~710年),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人,唐中宗昭容,在政壇和文壇都有非常高的地位,有‘’巾幗宰相‘’之稱,在唐隆政變中被殺。唐玄宗李隆基命人將她的作品收集,結集二十卷。但這個文集如今找不到它的蹤跡。不過在《全唐詩》裡收錄了上官婉兒32首詩作,其中《彩書怨》最為有名: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上官婉兒的才華讓很多鬚眉歎為觀止,不過由於她參與的政治鬥爭太多,而且生活非常混亂,為人處世陰奉陽違,這當然有她為了生存的原因。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朝夕相處二十多年,沒有點手段和才能肯定是不行的。關於上官婉兒在政治上的榮辱沉浮,在此一筆帶過,不多介紹。在文學方面後人對她的評價很高,在近代上官婉兒越來越受到關注。上官婉兒最主要的貢獻是影響了一代文風,這個成就是可以彪炳史冊的,橫貫中國古代文學史也是絕無僅有的。上官婉兒不僅自己的詩詞歌賦水平很高,而且運用自己的權力優勢結集了一大批精英,是當時真正意義上的文壇領袖,為推動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我把上官婉兒的才情排在第一。

    其次來了解一下李清照(1084~1155年),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濟南市)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對詩文都很精通,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她的詞。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詞有40多首流傳至今,名下還有不少詩詞有張冠李戴之嫌,難以定論,李清照的作品立意樸實自然,運用手法非常精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李清照高超的文學水平,同時她還有勇於創新的精神。從她的詩詞裡我們能找到當時的歷史畫面,她的作品也記錄了她的人生歷程,前期寫情景,後期寫感悟。前期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後期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風格前後變化很大。

    李清照在詞方面有自己的體系和觀點,她倡導“別是一家”的觀點,這可以說是宋代詞的重要理論,她也因此成為“婉約詞宗”,她的詞自成一體,被稱“易安體‘’。李清照被後人譽為“詞國皇后”,有人讚譽她:詞壓江南,文蓋塞北。李清照的個人文學才能要比上官婉兒高,但在文化引領方面的作用比上官婉兒小,所以排第二。

    最後來了解下卓文君(公元前175~公元前121年),西漢時期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卓文君和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對於卓文君,我個人認為她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她與司馬相如的愛情佳話,一曲《鳳求凰》讓他們名揚天下,可卓文君的才能方面應該是普普通通,對於記在她名下的作品,後人多有疑問。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詩,它就是來自卓文君的《白頭吟》,不過有學者對《白頭吟》的作者有疑問,這首詩最初源於《玉臺新詠》裡面,後《宋書·樂志》也有記錄,有學者認為它其實就是民歌,不是卓文君所作。王立群老師也認為:《白頭吟》不是卓文君所作,王老師認為這是五言詩,可在西漢中期,還沒有出現如此格調的五言詩。再說《怨郎詩》也不可能是卓文君所作,因為百無聊賴這個詞好幾百年以後才出現的,所以說這首詩有可能是宋末元初的作品。所以我個人認為卓文君最多是個文藝青年,而且有點浪漫情懷,說是才女未免有些高抬她,因此她只能排在最末。

  • 8 # ZBLiu

    題目問的是“歷史上”如何如何,那麼就只能以史為據。現在,拿得出實在憑據的只有李清照。另兩位只有小說情節。所以事實上是無法比較的。要是小說上的東西也可以,那麼崔鶯鶯、林黛玉怎麼不拉出來比?

    所以實際上是拖著大家“關公戰秦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的媒體形態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