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說人生Au

    林世功。

    這是他137年前在北京總理衙門門前揮刀自殺時留下的絕命詩:

    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

    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廿年定省半違親,自認乾坤一罪人。

    老淚憶兒雙白髮,又聞噩耗更傷神。

    1842年(道光二十一年),林世功生於琉球國久米村,為閩人三十六姓裡林喜的後裔。

    在1865年的官生科考試中他金榜題名,與林世忠、毛啟祥、葛兆慶被錄取為赴宗主國清朝留學的官生。

    1868年冬,林世功等4名官生前往清朝留學,並於翌年到達北京,入學國子監,這也是琉球國最後一批派往中國的留學生。林世功在國子監學習經史子集及詩賦文章,他的學業非常出色,在中國期間他的漢詩就以《琉球詩課》與《琉球詩錄》之名刊行於世。

    1873年夏,林世功畢業,隨貢使向德裕、蔡大鼎離開京師,踏上歸途。與他一同來華的毛啟祥死於入京途中,葛兆慶與林世忠也相繼去世,只有林世功一人學成歸國。

    1874年,剛剛歸國的林世功就被任命為久米村詩文官話經書師匠,同年12月轉任久米村文組主取。次年6月,林世功出任國學大師匠;9月又擢為中城王子(世子)尚典的講解官。

    就在林世功平步青雲之時,琉球也面臨著來自日本的空前壓力,逐漸淪入亡國的深淵。林世功還在中國留學時,日本就在1872年將琉球國改為琉球藩,著手開始吞併琉球的程序。林世功在福州等待接貢船歸國時,日本以為八瑤灣事件中遇難的琉球人報仇為由出兵臺灣,並在其後與清政府簽訂的北京專約中取得了“保民義舉”的大義名分,等於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國。

    1875年,日本派內務大丞松田道之出使琉球,強迫琉球斷絕與中國的宗藩關係,震驚琉球上下,使琉球處於風雨如晦、人心惶惶的亂象之中。儘管琉球據理力爭,反對日本要求,但仍是無能為力,與松田道之談判破裂後,只好派官員直赴東京請願。

    另一方面,琉球國王尚泰擔心清朝過問此事,並且為了挽回國運,又派遣紫巾官向德宏以前往伊平屋島祈禱為由秘密出使中國,林世功以陳情通事的身份隨同前往。一行共19人,於1876年12月10日夜裡從北山名護間切的湖邊底港(今名護市許田地區的湖邊底)出發,在伊江島遭遇颱風,險些觸礁沉沒。在經過八重山群島之後,他們於1877年4月12日到達福州,與滯留福州的貢使毛精長會合。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將尚泰的密信呈給閩浙總督何璟,並提出直赴京師請願。經何璟上奏後,清廷才知道了琉球所發生的一切。然而,清政府反應消極,認為琉球價值不大,但出於保住宗主國的架子,故對日本只能“以情理二字相駁詰”,也不準向德宏等入京,令其通通回國。日本利用清政府的不干涉政策,於兩年後悍然實施“琉球處分”,在琉球設沖繩縣,將國王尚泰、世子尚典等琉球王室成員挾至東京軟禁,琉球滅亡。

    當時,向德宏、林世功等並未應清廷要求回國,而是留在福州。他們從漂海來閩的琉球難民那裡聽到了亡國的噩耗,接著又得到了世子尚典要求他們北上求救的密函,於是向德宏於1879年6月先行北上,到天津謁見李鴻章。到1876年9月29日,林世功、蔡大鼎、毛精長等人也從福州北上,直赴北京求救。

    林世功及蔡大鼎、毛精長等人在1879年10月19日到達北京後,就積極展開救國活動,與在天津向李鴻章請願的向德宏相互呼應。從1879年10月23日到1880年11月18日,他們共9次向總理衙門或禮部請願,呼籲清朝討伐強暴的日本,幫助琉球復國,但清廷只勸他們儘快回福州。他們甚至還在百官上朝必經的東華門守候,碰到大臣就跪著向他們哭訴,許多清朝官員深受感觸,但只得安慰他們不要哭出聲,免得日本人知道。此外,林世功等還寄希望於神佛,他們每月朔望都會去正陽門關帝廟祈禱國運回轉。

    就在林世功等想盡一切辦法復國時,清政府正在與日本進行針對琉球的秘密外交。原來經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斡旋,日本想出了一個“分島改約案”,即將琉球南部的先島群島讓給中國;作為交換,中國修改《中日修好條規》,給予日本片面最惠國待遇。清政府有意接受,並試圖在先島群島恢復琉球國。因此清朝總理衙門和日本駐華公使宍戶璣便就“分島改約案”於1880年8月至10月展開八次談判。林世功、毛精長、蔡大鼎等人已聽到了關於“分島改約案”的風聲,他們於1880年9月28日向總理衙門遞交反對分割琉球的請願書,稱先島群島貧瘠不能立國,請求恢復琉球全境。但這無濟於事,總理衙門還是於10月21日同日方草簽了分島改約的協定。其後清廷內部圍繞該案發生爭論,林世功似乎也察覺到了。他感到必須以死來拯救琉球國運,於是在1880年11月20日以個人名義向總理衙門呈遞了一封請願書,寫道:

    “琉球國陳情通事林世功謹稟,為一死泣請天恩,迅賜救亡存國,以全臣節事:竊功因主辱國亡,已於客歲九月,隨同前往進貢正使耳目官毛精長等改裝入都,疊次匍叩憲轅,號乞賜救各在案,惟是作何辦法,尚未蒙諭示。昕夕焦灼,寢饋俱廢,泣念奉王命抵閩告急,已歷三年,敝國慘遭日人益肆鴟張,一則宗社成墟,二則國王、世子見執東行,繼則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請救所致,已屬死有餘罪,然國主未返,世子拘留,猶期雪恥以圖存,未敢捐軀以塞責,今晉京守候,又逾一載,仍復未克濟事,何以為臣?計惟有以死泣請王爺暨大人俯準,據情具題,傳召駐京倭使,諭之以大義,威之以聲靈,妥為籌辦,還我君王,復中國都,以全臣節,則功雖死無憾矣!謹稟。”

    除了請願書以外,林世功還給蔡大鼎、毛精長等人留下一段遺書,寫道:

    “此稟並無與人牽涉之語,雖遞無妨,祈諸公裁奪施行。如曰無補於事,不必投遞,則功亦末如之何。雖然,與其事後遞稟,有名無實,曷若事前以死請救,以全臣節哉?再,功謂奉主命告急,五載於茲。乃上不能救君,下不能存都,何以覆主命,何以對華人?世子如問父王,又將何以為對?此功所以捐生請救也,伏望諸公憐其愚而宥其罪。臨命痛哭,箋此謹白。”

    當日上午,林世功自殺殉國。

    林世功自殺殉國後,清政府認為林世功是琉球國的忠臣,下賜200兩銀子,厚葬於通縣張家灣立禪庵村(今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立禪庵村)。此處為客死北京的琉球華人士墓地,共有14座琉球人(均為久米村人。琉球本地人多實行風葬或火葬)墳塋,林世功為倒數第二位入葬者(最後一位為1889年下葬的王大業)。文革期間,林世功的墓被砸。至今,立禪庵村的琉球人墓地仍然沒有任何修復的跡象。林氏的自殺,確是給人們帶來了衝擊。1881年3月,清政府下令重開琉球談判,力保琉球社稷,並命沿海各省加強武備。連琉球稚齡兒童和販夫走卒都對林世功的名字朗朗上口。但是隨著日本思想的浸潤,事情也就漸漸被遺忘了。

    中國也對林世功給予高度評價,林世功殉國之時,清朝官員就稱讚他為忠臣。大陸學者謝必震則評價說:“人們雖對林世功殉國的壯舉讚頌不已,然無力迴天的趨勢已成定局,可憐報國無門的愛國志士林世功,終究抱恨終天,享年僅四十歲。但不管怎麼說,琉球的歷史因為他有了那麼醒目的重重一筆。”

  • 2 # 雅典的夢韻

    世界史上成就非凡、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太多了。但也有部分先成功,命運的結局卻不好的人,甚至連生命的主動權也無法自主,不勝悲愴。

    狡兔死,走狗烹。功成名就的時候,也是合作伙伴結怨猜忌的敏感時刻。

    春秋時越國大臣文種,扶助勾踐復國滅吳,卻被勾踐處死;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從胯下之辱到君臣決裂,身敗名裂,終被殺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猜忌功臣,一起打江山的武將被殺殆盡。如李善長、劉伯溫、藍玉、胡惟庸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失敗。

  • 3 # 翱翔滴毛鷚子

    有的是……,多了去了!

    例:于謙。

    于謙不能算是歷史當中的人物是吧?他是現在進行時,想成為歷史人物還得等百八十年是吧?好吧……。

    林沖、李白、蕭何、韓信、岳飛、周瑜、項羽、董光忠………,董光忠你們不認識吧?

    我認識……。

    今天這則問題,是我在閱讀中偶然看到,並主動選題,正是因為我想把後面的文字寫在這裡,我想如果我不寫,就更不會有太多人知曉了。

    董光忠生前並非什麼名人,一米八六七的大個子,膀大腰粗,橫眉怒目的總是一副嚴肅樣子,不呵人便基本不開口講話,樸樸實實的職工穿著讓人不難判斷其著裝屬年如一日那種;

    而令我倍感意外的是,這個人居然下班是騎著一部二八鳳凰牌腳踏車回家的……。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這個人那天我的所有觀察,我也因此斷定,根本不用怕他,他那個樣完全是裝出來嚇唬小孩的……。

    從那一天開始,我與他角逐了整整3年,而他與十幾,甚至是幾十萬像我這樣的初中生角逐了幾乎是一生……。

    董光忠,原大連市第四中學,教導處主任,整個學校人員對其統稱:老董。

    只不過我每次叫完,是必須轉頭就跑的……。

    畢竟,我的為學時代,是學校裡調皮搗蛋學生中絕對的領頭羊者!

    像教導處主任拎著木棍滿樓追打我這樣的小事情,對我來說屬司空見慣而已。

    那時的年齡及逆反心理,是絕對不可能把自己與教導處主任之間的這種司空見慣看做是友誼的。

    更加幼稚的是,從小訓練足球的我總是認為:

    就他那熊樣追的上我?

    下輩子吧……。

    1998年6月20-22日是我參加初升高考試的日子,之後宣告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自然而然的永別老董了……。

    人總是會長大,我可能也算是個人吧……。

    幾年前,我突然聞聽一件事,說的竟然老董,詳細問過後,大致的經過是這樣的:

    老董在四中,前後幹了30年教職工,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工齡參照下,老董終於在勤勤懇懇了大半輩子後,到了兩鬢斑白的時候,獲得了教委給予的“勞動教師模範稱號”獎勵,以及下一年度接替現任校長職務。

    老董奮鬥了一輩子的夢想、理想終於得以實現了!

    話至此處,已經這般年齡的我,對於我兒時的教導主任為人處世的作風,我應該真摯,由衷的祝賀他,這真的是老董辛辛苦苦這輩子所應得的。

    當天老董非常高興,仍舊騎著已經換成山地腳踏車回家……。

    第二天,老董中風了!

    其實,老董是個非常要強的人,中風後的他努力配合治療,8個月以後重返崗位了,據說他歸校後的職務是教初二學生“幾何”。

    時光流逝,轉眼又過去了四年,教委考慮老董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加之身體中風後仍對工作的執著認真,考慮讓他擔任校長,以校長身份退休。

    還是第二天,老董突發心臟病離世,終年63歲!

    我的這段了論述是真切的,是就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人實事。

    如題所問,我想我不必說的太久遠,只這一件事足夠。

    老董是一名非常非常成功的、樸實的、勤奮的、正直的、努力的教師、教導主任,他有資格實現理想、夢想,成為一校之長!

    老董可能真的與校長無緣……

    但這並不影響一個曾經給他調皮搗蛋、惹是生非的學生,在思緒至此時,起身仰望天空,願老師您在天堂安好!

    然後在心裡由衷的說一句:董老師,真的是太可惜太可惜了……,您是一位好老師。

  • 4 # 武陵人遠彡

    歷史上前期厲害後期衰落的人物有很多,就比如成語“江郎才盡”就是說的這個意思,詩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也是同樣的意思。

    今天就拿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皇帝來舉例吧。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方面都使清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乾隆六年,全華人口第一次突破億,到乾隆五十七年,全華人口更是突破三個億。其在位六十年間,先後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大小和卓叛亂,設定伊犁將軍,管理新疆事務;反擊廓爾喀入侵,維護了西藏的版圖;鎮壓林爽文散落,保衛臺灣的統一。乾隆皇帝很有才情,比如喜歡收藏各種名家的書法字畫;很有詩情,比如乾隆皇帝很喜歡寫詩作詞,還命紀曉嵐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很有畫意,比如乾隆皇帝曾經七下江南,都說江南風景美如畫,走進江南,彷彿人在畫中游....…

    到了乾隆皇帝在位後期,逐漸開始衰敗。六下江南,極盡奢靡,大興土木,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逢自己的壽誕自己皇太后的壽誕,都大操大辦,國庫日漸空虛,再加上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經濟跟不上,逐漸的自閉起來。此時的吏治也開始腐敗,之前嚴查的貪汙現象開始出現,並且寵信大臣和珅,和珅的貪汙能力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此進一步加劇了衰敗的勢頭,全國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曾經的康乾盛世逐漸走向衰落,由此,繁盛幾許的大清王朝也開始走向下坡路,一蹶不振。

  • 5 # 奇趣講史

    清朝皇帝,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統治後期

    中年以後,弘曆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貪汙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甘肅人蘇四十三率回民起義。六月,甘肅出現捐監冒賑奇貪案,命刑部嚴審總督勒爾謹,逮捕王亶望,皆處死。蘇四十三被害。

  • 6 # 明離子

    齊桓公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太公呂尚第12代孫,在齊國內亂時,戰勝公子糾,成功即位國君位。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軍政合一,使齊國逐漸強盛,以周天子之名率幾國軍隊討伐宋國,迫使後者求和,完成了第一次“九合諸侯”,而後與諸侯國在鄄地盟會,成為天下諸侯之霸主,再後來打起“尊王攘夷”之旗幟,北攻山戎,南伐楚國,一舉成為中原第一霸主,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就是這麼一個把齊國推向霸主的英雄,卻在晚年昏聵異常,管仲去世後,任用小人,齊國開始日漸衰落,齊桓公病重,五位公子為爭奪君位互相攻打,導致齊桓公死在床上長達67天才被發現,直到公子無虧取勝後才將其入殮,想來也是悽慘之極。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在位初年,推行胡服騎射,趙國因此強盛,先滅中山國,後敗林胡、樓煩,開拓雲中、雁門、代三郡入版圖,修築趙長城,北御諸胡。

    但這樣一位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晚年卻屢出昏招,先是廢除公子章儲君之位,立公子何為儲君,而後讓位給公子何,之後又反悔,想重返王位,還想立公子章為代王,最終玩火自焚,被趙惠文王幽禁,悽慘中餓死。

    劉表

    東漢末年,劉表少年成名,早年參與太學生運動逃亡,而後被董卓舉薦,任荊州牧。劉表單騎入荊,有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平定荊州。

    荊州任職期間,恩威並施,群民悅服,開經立學,麾下名士如雲,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萬,坐擁荊江,成為東漢末年最有成就的軍閥之一。

    然而劉表開局優勢,卻被其天性多疑,立意自守所荒廢,在曹操與袁紹展開激戰之時,錯失北進中原的大好時機,後期寵愛蔡氏,任由蔡氏奪權,在劉表死後,蔡瑁廢長立幼,推劉表次子劉琮為主,曹操南征,劉琮舉州投降,劉表大好基業從此易手。

    前期成功,後期悲催的人物數不勝數,這些人也為當下的我們敲響了警鐘,凡事都要持之以恆,萬萬不可半途而廢,否則極有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 7 # 溪山行旅

    我來說一個

    前296年,趙武靈王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夙願——消滅中山國,這是他們家好幾代都沒完成的事業。趙武靈王感覺自己站到了一個前人未有的高峰上。

    可是卻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因為大家都給他的兒子趙何祝賀去了。

    後來的趙武靈王回憶往昔,覺得自己對自己的長子,也就是那位廢太子太苛刻了,感覺自己有點對不住他,便主張把趙國的一部分土地送給他,但是,被駁回了。

    文韜武略的趙武靈王不僅權力受到了挑戰,就連尊嚴都掉了一地。他東征西戰,哪裡受過這種悶氣,但再不甘心也沒用,江山已經易主了。

    但他的長子卻不答應了:本來你屁股下坐著的就是我的位置,現在連老爹讓你分給我的地都不給我。我要造反了。

    趙章在沙丘圍攻了趙何,但畢竟人家是一國之主,自己是個廢太子,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趙章慘敗。

    打不過就只能跑了,可這裡都是人家的地盤,往哪裡跑呢?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爹,住在沙丘行宮裡的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沒有能力保護好他,趙章被收出來殺掉了。趙武靈王被關在行宮裡,斷水斷食三個月。

    一代霸王趙武靈王竟落得一個被餓死的下場。

  • 8 # 淮洛逸人

    後唐莊宗李存勖,學過《伶官傳序》的同學都有印象,系燕父子以組,函梁軍臣之首時何其盛,多麼厲害,最後被幾個戲子給弄死,實在悲催,他算一個!

  • 9 # 太和元氣

    項羽,王莽,冉閔,桓玄,候景,李密,竇建德,王世充,朱泚,黃巢,李存勖,李自成,張獻忠,袁世凱,張作霖等等,都是先成後敗,身死國滅的典型人物。

  • 10 # 尋找不答應

    一、齊桓公

    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和晉文公齊名。早年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國力大增。先後組織了十餘次諸侯會盟,如,北杏會盟、鄄地會盟、召陵之盟、陽穀之會、首止之會……滅了譚、遂等小國,擊敗過魯、宋、蔡、楚四國國和山戎與狄人。幫助平定宋、燕、衛和周的戰亂。 周天子賞賜他,確立了他霸主的地位。可是到了晚年,不理政事,任用小人,在選擇繼承人上也搖擺不定,導致兒子自相殘殺,自己死後的屍體也等了兩個月零七天才被收殮。

    二、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就是歷史上學習胡服騎射的那個傢伙。十五歲登基時,齊、楚、秦、魏、燕五國率大軍伺機圖趙,趙雍迅速擺平趙國內亂,並且強勢應對五國入侵,聯合韓、宋,重賄中山、樓煩和越國,使五國攻勢瓦解。之後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軍力大盛。北平中山,敗胡林和樓煩;開疆三郡,代郡、雲中郡和雁門郡;插手秦內政,立秦昭襄王;插手楚、秦、齊、魏、韓五國亂戰,立燕昭王……然而後來在立儲上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導致兒子叛亂,自己在沙丘之亂中被囚禁餓死。

    三、漢武帝

    秦皇漢武,一代雄主!政治上,加強皇權並集權中央,實行推恩令,創中外朝制度、察舉制和刺史制,辦太學;經濟上,改革幣制,鹽鐵酒專賣,開絲綢之路等;軍事上,擊潰匈奴,西征大宛、Murano、車師、龜茲、莎車,遠征北韓(設漢四郡),南拓閩越、西南……晚年時,信奉方術,生活奢侈,窮步黷武,巫蠱之亂更是葬送一個賢明太子。

    四、晉武帝

    晉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篡魏稱帝后,勵精圖治,革新政治、推行法制、崇尚節儉、滅吳一統、罷兵修養,創下史上繁榮昌盛的“太康之治”。然而晚年驕奢淫逸,君臣賽富,怠於政事,分封八王,造成後面西晉長期內亂不止。

    五、齊文宣帝

    北齊文宣皇帝叫高洋,原本是東魏的臣子,後來破使東魏孝靜帝禪位,創下北齊。稱帝后,任人唯賢,重農桑辦學堂,改革吏治,懲處貪汙。多次擊敗過北邊的匈奴、柔然、契丹,南朝的蕭梁政權也被打敗過,西魏不敢侵犯。然而,晚年暴虐無道,嗜血濫殺,大興土木,終日酗酒,年紀輕輕就死了。

    六、後唐莊宗皇帝

    後唐莊宗皇帝名叫李存勖,是唐朝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早年擊敗過後梁和契丹,奪得河北、河中的土地,稱帝后,滅亡了後梁、前蜀兩國,吞併了岐國,開疆擴土,無人能擋!後沉迷美色,濫殺功臣,重用小人,橫徵暴斂,引得軍民百姓憤怒,在軍隊叛變過程中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時代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