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哥超短操盤

    作為歐盟老大,默克爾的表態是恨鐵不成鋼!

    默克爾早已表明不再連任,所以她現在基本可以放開手腳,說出她自己的心裡話,為她留下一筆政治遺產。

    確實,在伊朗問題上,歐洲表現很糾結------

    伊朗這邊,歐洲有很大利益!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之後,雙邊貿易額很快突破兩百億歐元!伊朗一次就訂購了180億美元的空客飛機!

    法國的道達爾石油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賓士公司在伊朗都有很大生意,比如伊朗的布什爾核電站最初就是西門子公司建設的,後來因為受到美國製裁,才放棄!

    雖然在伊朗有重大經濟利益,而伊朗問題的這一頭美國,卻是歐洲的保護人,北約的老大,伊朗問題這次是由於伊朗開啟了去美元化引起的,直接觸及了美元霸權的穩定,老大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觸犯,歐洲也不能不跟著美國後面,維護美國的利益:

    道達爾公司轉讓掉伊朗的大片油田股份,丹麥馬士基航運結束了在伊朗的業務,德國的公司也大多結束伊朗的業務,為此都付出慘痛經濟損失!

    默克爾看出這個經濟利益和跟隨美國之間的矛盾癥結所在,就是歐洲缺乏獨立防務力量!歐洲必須團結起來,建立屬於自己的防務力量,擺脫美國的控制,才能真正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經濟利益!

    歐洲獨立防務的建立,除了能讓歐洲在外不受美國影響,尋找歐洲巨大經濟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保障歐元的穩定性!

    依仗同美國差不多的GDP,歐元在1999年誕生,但歐元先天的弱點就是沒有強大軍事後盾的保護,結果美國看到一個能挑戰美元霸權的貨幣出現,哪怕是盟國搞的,也要砸下去!便在1999年發動轟炸南聯盟軍事行動,結果歐洲處於動亂,歐盟也無力阻止,甚至歐盟很多在北約裡的國家還跟著美國後面轟炸!

    結果是歐元上市之初,從1.2附近大跌到0.88,一個沒有強大軍事力量維護其穩定的貨幣,必然要受到外界影響而波動甚大,也就失去跟美元爭奪世界貨幣的資格!

    所以老金認為,默克爾這個歐盟對伊朗問題軟弱的表態,不僅是針對歐盟,也是對歐元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希望歐盟能團結在法德周圍,建立一支強大的歐盟獨立軍隊,從而能逐步擺脫被美國控制的命運!真正擁有獨立自主的歐盟和歐元!
  • 2 # 幸福地帶2

    長期以來,歐盟國家都受到美國的巨大影響,甚至受到美國的控制。而歐盟國家雖然作為一個國際完全獨立的整體組織,沒有能夠充分的發揮其整體組織的作用,在國際上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立的思維,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歐盟國家的軟弱所導致的,而讓歐盟國家始終無法擺脫美國的陰影,從而讓自己淪為”二級組織“。

    而在伊朗問題上面,直接關係著歐盟國家的切身利益,可是歐盟國家,對於美國的淫威而感到恐懼,所以不敢大膽的站出來反對美國的不法行為,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導致默克爾的憤怒,急呼,歐盟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因此也可以看得出,實際上默克爾對歐盟國家內部的一少數國家過分的依賴於美國,或者是受到美國的影響,而感到軟弱,感到憤怒,和對歐盟的未來感到擔憂。

    到底歐盟是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聯盟組織呢?為什麼要受到美國的影響呢?恐怕這些仍然是,許多國家和許多國際社會,以及許多國際事務愛好者共同關心的問題,這也正是歐盟國家的共同的軟肋和痛楚,也同樣的是,默克爾感到憤怒的動力和原因。

  • 3 # 淡然小司

    德國在歐洲始終是以老大自居,一直在歐洲起到主導地位,可以說英法德三國是歐盟的核心,也是歐洲的核心。尤其在國際重大問題上涉及到歐洲核心利益問題上,德國與法國更希望歐盟能夠團結站在一起,而其他歐洲國家卻表現參差不齊。雖然這次對待伊朗問題上歐洲雖然表現得相對團結,但是默克爾依然擔心關鍵時刻歐洲出現內部問題。

    海網路5月16日電 “歐洲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得似乎很軟弱。歐洲需要在全球大變局中‘重新定位’自己,希望歐洲各國能在伊朗問題上保持團結。”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15日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美聯社刊文稱,這與16年前歐洲各國在伊拉克戰爭上的嚴重分歧形成鮮明對比。

    默克爾所表達的立場,就是擔心歐洲在面臨同樣問題的前提下能否做到立場一致,團結一致。在針對美國問題上,歐洲如果不採取聯合行動,很難抵禦住美國的壓力。因此,默克爾在針對伊朗問題上也表達了自己的相關看法和對歐洲的擔心。在採訪中,默克爾認為,在伊朗問題上歐洲表現軟弱,主要是因為美元霸權問題。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影響力大於歐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其實,默克爾說的並沒有錯,本身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的貨幣,也是全球最大的結算貨幣,具有統治地位。歐元作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對美元自然形成一定的威脅,這是根本不可改變的。早在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之初,美國為了扼殺歐元於萌芽之中,於是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最終,這一場戰爭將歐元的氣勢一下子打回了原型,讓歐元失去了開局最好的時機。

    隨後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因為薩達姆將石油結算使用歐元,直接遭到了美國的憤怒。可是美國又不能對外言語,那麼只好找一些所謂的藉口,卻便展開了對伊拉克的入侵。歐洲國家在伊拉克問題上表現的確是兩派分裂,以德法為主並不支援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入侵。可是反觀英國和波蘭卻是支援美國的,甚至直接出兵參與伊拉克戰爭。這樣讓歐洲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看到了內部的分裂。而默克正是回憶了當時的歐洲,而不希望今天面對伊朗問題時歐洲再次上演伊拉克的場景。

    目前的歐洲正在試圖挽救伊核協議,歐洲也在努力對抗美國經濟制裁。尤其是英法德三國在今年的一月底,意圖建立獨立於美元結算系統的歐元結算體系(INSTEX),並且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結算,免費美元結算系統的限制。可是美國怎麼可能願意讓這樣一個結算系統出現呢?美國必然還會想辦法破壞歐洲國家意圖建立的結算系統。而歐洲小國擔心美國的報復,而不敢輕易對新的結算系統表態,更別說參與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樣也是擔心這一點,畢竟,一旦該系統無法建立,那麼就意味著歐洲無法對伊朗實現承諾。

    而這樣的後果,歐洲各國心裡都是非常清楚,一旦伊朗退出《伊核協議》繼續發展核武器,最終受害的只是歐洲。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全都會複製東流,美國的陰謀自然就會得逞,而歐洲國家將會陷入另一個核威懾的陰影之中。美國採取軍事打擊伊朗,那麼又會造成伊朗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只要是伊朗改變目前的現狀,那麼最終受傷的只是歐洲。而所謂的歐元想要再次挑戰美元,那幾乎無異於做夢!

    默克爾作為大國的領導者,絕對擁有戰略眼光和戰略智慧,對於目前歐洲國家所面臨的趨勢與困境,深深的點到了歐洲的痛處。歐洲內部必須團結,必須形成統一的機制,這樣才能保證歐元正常的對外戰略。畢竟任何一種貨幣,都需要建立在穩固的政權之上,那才是世界各國接受的基本條件。同樣,歐洲更需要一個聯合的軍隊,以保障歐洲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將其交給美國。相對於歐洲,我們就做的很好!(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4 # 大國縱橫

    海網路5月16日電 “歐洲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得似乎很軟弱。歐洲需要在全球大變局中‘重新定位’自己,希望歐洲各國能在伊朗問題上保持團結。”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15日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

    ▲德國總理默克爾▲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話真是振聾發聵,喊出了歐洲獨立的最強音。曾幾何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德國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納粹法西斯令世界戰慄發抖。法蘭西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中心,第二殖民大國。那時的歐洲是世界的中心,萬眾矚目,萬民敬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100年後,歐洲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新興的美國迅速崛起,昔日的王者逐漸淪為新帝國的附庸,垂垂老去的歐洲已成沒落貴族,要靠仰人之鼻息才能勉強度日,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我們再回到伊朗問題上,其實在伊朗問題上,美國與歐洲有著截然不同的利益訴求。

    對美國來說,伊朗就是一根攪屎棍,到處散播伊斯蘭革命思想,扶持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阿薩德政權,正因為有伊朗的存在,讓美國在中東失去了半壁江山,因此伊朗一日不除,中東一日不寧。

    但對歐洲來說,伊朗並不是那麼一無是處,歐盟曾經是伊朗最大的石油進口地區,在保持歐盟各國能源多樣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避免在能源問題上被美國卡喉。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倒黴的不是美國而是歐洲,被美國逼上絕路的伊朗必將重啟核試驗,等伊朗研發出核武器,歐洲就會首先成為伊朗核武器下的冤魂。

    而一旦美國對伊朗進行武力打擊,8000萬人口的伊朗在美國的狂轟濫炸下,將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這對已經接近接納難民極限的歐洲各國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歐盟希望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協議▲

    在巨大的危險面前,歐洲本應該抱團取暖,共克時艱,團結起來共同應對美國的打壓,但是歐洲在美國的威脅下,卻選擇了集體沉默,吃啞巴虧,不僅大幅削減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連承諾給伊朗量身打造的新的金融結算系統也遲遲不見動靜。怪不得伊朗如此生氣,聲稱歐洲在保護伊朗方面連1%的責任都沒有盡到。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率先垂範,打響了反擊美國的第一槍,就看其他歐洲各國能不能及時響應,如果再這麼消極應對,等伊朗戰火成燎原之勢,就是歐洲大難臨頭之時。

  • 5 # 書中有毒

    歐洲國家最大的組織就是歐盟了。歐盟成立26年了,它其實是一個鬆散性的地區性組織——國家聯盟。也就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它缺乏的就是對成員國剛性的強制的約束力。所以默克爾的所謂“團結”只是一種理想,而“軟弱”的病根在於利益訴求的不同。

    歐盟實行的是高度一致的政策原則,也就是說歐盟出臺的各項的重大決策,必須得到28個成員國的全部同意——一票否決權。比如英國要脫歐鬧離婚分家,就必須與幾十個成員國一對一地談判;再比如,對伊朗局勢,對美國的抗壓力,成員國的態度涇渭分明,甚至相互矛盾。

    (一)默克爾所說的“軟弱”究竟是何意呢?

    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說的所謂“軟弱”,是聲東擊西,是此“軟弱”而彼“軟弱”——並不是說對伊朗軟弱,而是指對美國的軟弱——無力擰成一股繩對抗美國的霸權行徑——真是一語點破夢中人啊!默克爾言下之意是,美國搞亂中東,終極的最大受害者也包括歐洲歐洲。美國距離中東萬里之遙,而歐洲近在咫尺。一旦美國和伊朗開戰,一旦伊朗徹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鋌而走險,發展核武器,受到傷害的也包括歐洲國家。

    比如,伊拉克戰爭結束16年了——所滋生的恐怖主義分子伊斯蘭國isis已經禍害到了歐洲;比如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8年所產生的七八百萬難民,十之三五流浪到了歐洲各國,給歐洲各國造成了無窮盡的麻煩;現在伊朗已經威脅要拿阿富汗的300萬難民,一旦伊朗將這300萬難民驅逐出境,首要目標地肯定還是歐洲。

    美國曆來都是製造禍亂,但又不承擔責任。為了自己的石油加美元的霸權戰略,有時置同盟國的利益於不顧,甚至於挖歐盟的牆角。比如由於歐元的誕生對美元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美國不惜發動了科索沃戰爭,從奧巴馬政府時開始,美國就搗鼓著英國脫歐,意圖分化瓦解歐盟。

    (二)為何說歐洲國家的“團結”只是一個理想呢?

    歐盟28個成員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難處,不同的利益訴求導致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千差萬別。即使是6個初創的成員國,在有些大問題上也很難達成高度一致,尤其是這些年來新晉加入的東歐和南歐的一些小國和窮國,與西歐的傳統歐洲國家之間也存有根本上的矛盾。

    即使是歐洲的三大強國——英國法國德國,對美國的態度更是各不相同,唯有德國有時敢於面對面抗衡美國,但畢竟孤掌難鳴;而英國就是典型的跟屁蟲;法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往往是臨陣變卦。歐洲國家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往往是拆臺的多而團結的少。比如,美國要求北約成員國上漲軍費至2%,只有德國敢於說不,那些小國只有唯唯諾諾的份。默克爾此番話語,雖然點出了問題的本質,但有歐洲真正的團結起來,談何容易啊!這隻能是默克爾的一種理想主義。

  • 6 # 雲霄飛翼

    上個星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取消了與默克爾的會談而飛到伊拉克是有原因的,美國和歐洲國家在伊朗問題上的分歧嚴重而且明顯,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已經侵犯了歐洲的利益。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15日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歐洲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得似乎很軟弱。歐洲需要在全球大變局中重新定自己,希望歐洲各國能在伊朗問題上保持團結。但是,對於特朗普這個不講理的人,一萬次抗議不如一次行動有用,光喊口號有用嗎?

    歐洲國家在伊朗問題上表現軟弱,但默克爾所找的原因不準確。默克爾將歐洲在伊朗問題上表現軟弱歸因於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影響力大於歐元,這顯然是不準確的:歐元是世界第二大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人民幣和盧布的影響力比歐元還要弱,更遠遠比不上美國,可為什麼中俄兩個大國在伊朗問題上能夠展示出堅定的國家意志呢?在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後,伊朗之所以還能夠留在協議中並履行義務,主要是因為中俄兩個大國擔負起了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而歐盟除了空喊幾句口號外實際行動很有限。歐洲國家在伊朗問題上一直有一種投機的心理:一方面希望伊朗繼續留在核協議中,對美國的經濟制裁由中俄兩個大國在前面分擔壓力,搭便車式的享受著和平紅利另一方面,又不想和美國直接對抗,擔心因此而受到經濟損失。吃了一年的白飯又不想買單,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在伊朗問題上中俄已經做了應該做的,如果歐盟繼續沒有作為必將利益受損。從經濟利益上來看,特朗普政府透過製造伊朗的緊張局勢拉昇了國際油價,促進本國的頁岩油出口,美國的經濟增長創下了39年來的新高;而歐元區國家經濟增長低迷,貿易戰和對俄經濟制裁已經拖累了歐洲經濟,如果國際油價進一步上漲,一些國家經濟可能負增長。特朗普就是想借此打擊歐元!從安全利益上來看,伊朗一旦退出核協議,無論是重啟核武計劃還是發展遠端彈道導彈,乃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將威脅到歐洲的安全。如果發生戰爭,整個中東地區都有可能打亂,一個敘利亞的難民潮就已經搞亂了歐洲,再加上一個伊朗的難民潮,歐洲國家如何應對?默克爾所說的歐洲國家表現軟弱,根本原因就在於英法德這些歐洲大國的投機心理,帶頭大哥硬不起來,又有波蘭這樣美國安排的攪屎棍國家,歐洲國家又怎麼能夠團結起來呢? 但是,伊朗局勢已經到了歐洲必須作出行動的時候了,是站在中俄和國際社會一邊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援伊朗的合法權利,還是繼續做鴕鳥躲在一邊?伊朗只給了歐洲60天時間,而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

  • 7 # 胡家成

    隨著伊朗核問題越來越棘手,越來越複雜,大西洋兩岸的歐美關係越來越公開化、明朗化、持久化。或者說,伊朗問題的爆發只是歐美深層次矛盾的導火索。

    冷戰結束後,歐美共同的幾十年的老對手蘇聯,似乎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歐美沉浸在一片興高采烈的歡呼聲中,共同的價值觀、共同對“民主”和“人權”的認可,它們感到世界終於終結於西方的體系和制度。

    於是,歐美在全世界推廣“民主”和“人權”,推廣他們自認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社會制度,在亞洲、阿拉伯地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推廣顏色革命,讓世界山河統一納入西方體系。對於不順從、不服從西方管制的國家實行炮艦政策,打伊拉克,打阿富汗,打南斯拉夫,打利比亞,強行接受他們的文化和制度。那時歐美是多麼團結,有矛盾有分歧,也屬於家內小事。

    儘管文攻武衛,結果事與願違。民主沒有得到推行,動亂蔓延滋生,難民流離失所。2008年的金融危機打碎了它們的團結夢幻。歐美像一個家庭,當有錢時,各種矛盾掩蓋著,仍然和諧共生;一旦經濟出問題了,糾紛就出來了,最後矛盾越積越多。

    特朗普上臺後,公開指責歐盟搞貿易保護主義,公開指責歐洲防務靠美國過日子。在歐元與歐盟問題,與俄羅斯關係問題,北約防務問題,難民問題,英國脫歐問題都存在矛盾和分歧。

    顯然,伊朗核問題成為歐美矛盾爆發的最後一根稻草,默克爾終於忍不住了,公開站出來,一方面是提醒歐洲兄弟,依靠別人的日子已經過去,要自立自強;另一方面,也是告訴美國,歐洲不會再任人宰割,不願再做別人的尾巴。

  • 8 # 木春山談天下

    歐洲之所以軟弱,還不是因為加盟的國家太多了嘛!

    一個政府和一個外交政策,與28個政府和28個外交政策比起來,哪個更有效率?哪個能更好地實現利益?

    當然是前者。

    前者就是美國,後者就是歐盟。

    所以,歐盟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出來的軟弱是天生的,不可逆的。默克爾再強調要團結,但她只是德國的總理,不是波蘭的總理,也不是希臘的總理。不能替這些國家的外交行為買單。

    如果歐盟想蘇聯一樣,成為事實上的一個國家,那就好辦多了。

    但歐盟的團結很不徹底,既保留了不同國家的建制,還非要讓這些有著不同利益國家對外要用一個聲音說話!這本質是反人性的,是不符合邏輯的。

    因為歐盟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或者軍事聯盟,它是一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結合體。有這麼多方面,有這麼多國家,要解決這麼多事情,肯定利益非常複雜,所以很難完全統一思想。

    這也就是為什麼歐洲做什麼事情總是效率很慢,互相扯皮。

    而北約等軍事同盟和OPEC等石油同盟,其實是很專業的結合體,就是因為志同道合才走到一起來的,思想意識比較容易統一。

    歐盟的組成一半是趨勢一半是人為。很多國家加進來主要是求一個身份認同,並不完全認同歐盟的政策。

    比如不久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敘利亞難民接收問題,東歐國家就根本不滿意,至今還這個問題還在拖呢,還沒完全的定論。

    因此,伊朗問題上歐盟之所以難以和美國pk,根本原因就是不同國家和美國關係不一樣,對伊朗的看法也不同,歐盟難以完全統一意見。

    這不怪默克爾,也不怪歐盟的這些國家,因為歐盟成立之初就決定了他們在複雜敏感問題上肯定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所以,默克爾著急也沒辦法。

  • 9 # 星輝650

    伊朗是歐洲能源供應地,因為反美,不用美元,所以是歐元石油的至要支持者,也是歐洲歐元的重要支點。打掉這個支點,歐洲歐元將受重創。

    默克爾經營歐洲歐元多年,深知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打伊朗是假,封鎖歐元是真,

    封鎖伊朗就是封鎖歐洲冬季燃料供應,就是封鎖歐洲,封殺歐元。

    美國並不急於打伊朗而是兵困海灣,連小國油輪都炸(美以所為讓以色列的背鍋)

    並且一再要解散北約,還燒了巴黎聖母院

    這些默克爾都看在眼裡,不可能沒感覺。歐洲己成美國砧板上的肉。歐元危在旦夕,

    德法主導地歐洲一體化程序面臨巨大危機。歐元將面臨巨大挫折。

    默克爾深知德法歐洲的一體化寄希望於伊朗的歐元石油貿易。支援伊朗就是拯救歐洲一體化。

  • 10 # 銘蘇先生

    據海網路5月16日電 “歐洲在伊朗問題上表現得似乎很軟弱。歐洲需要在全球大變局中‘重新定位’自己,希望歐洲各國能在伊朗問題上保持團結。”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15日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

    歐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本來可以具備很大的話語權的,但是由於在軍事防禦體制受制於美國和北約,在很多國際政策和問題上歐盟不得不迫於美國的壓力作出不利於自己或違背自己初衷的決定。

    尤其是在伊核問題上,歐盟國家本來在伊朗有重要的經濟利益,而且關係到歐盟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歐盟雖然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但是歐盟的反擊力度太小。面對伊朗請求歐盟建立繞開美國製裁的單獨的支付結算系統,歐盟國家也是一拖再拖,建立支付系統的提議都一年了,歐盟還沒拿出實質性的進展,以致於被伊朗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歐盟在60天內不能保障伊朗正常的石油貿易,伊朗將退出伊核協議。

    面對伊朗的最後通牒,歐盟和英法德三國才聯合宣告,繼續支援歐盟同伊朗的正常貿易,積極推進歐元支付結算系統的建設。歐盟在伊核問題上顯得非常被動,歐盟迫於美國的壓力顯得非常軟弱,以致於使歐盟國家的利益受損。

    不過從近期以來,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似乎開始覺醒,不願意屈服於美國的壓力,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獨立的思考。歐盟國家如果是單個國家實力難以與美國相抗衡,但是歐盟國家如果團結一致對外,那麼在很多方面還是具備一定實力和話語權的,也是能夠維護歐盟自身的利益。這也是面對美國優先,美國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損害歐盟盟友利益,歐盟做出的正確的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女人如何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