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孩子的注意力由注意的集中、注意的速度、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配這幾個概念構成。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力的兩個特點。指向性是使人的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的事物;集中性則使被選定的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最清晰、最完全的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心理實驗證明:3歲幼兒注意力可維持3~5分鐘,4歲孩子10分鐘,5~6歲兒童也只有15分鐘,7~10歲20分鐘左右,10~12歲25分鐘左右,13歲以上30分鐘。只有超出了這個範圍,才可以認為孩子有問題。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情況,孩子並沒有問題,孩子大了會逐步地提高注意力。

      作為家長,不能僅僅因為老師告狀,或者自己看到孩子的某些現象,就判定孩子有問題。應該說,幾乎所以的孩子都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被投訴。當所有的孩子都會接到這樣的投訴後,我們就不能說這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固有表現。就如同一歲的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會摔跤一樣,我們完全沒有理由感到擔心。現在的學生從早上六點多起床,可能一直要學到晚上十一點,如此之長的學習,不要說孩子,特別是低年齡的孩子,就是大人都受不了。因此,在這一天的過程中,孩子學習的時候有點分心,家長應該報以更多的寬容才是。為此,當家長接到老師有關注意力方面的投訴,先應該看看造成了怎樣的後果。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特別的不好,我們就不要去太在意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休息,孩子回到家不能幾個小時都在學習否則,效果肯定會不好。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孩子的表現超出正常範圍的注意力不集中,有這樣幾種可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一、發育比較遲緩。注意力等心理活動的基礎是神經活動。神經系統成熟的延遲和大腦功能失調,都有可能導致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為上課時愛走神。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每個孩子發育程度不盡相同,有一些孩子快一些,有些孩子慢一些。

      二、某些生理疾病。某些腦區功能的缺陷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腦區活動比較弱,就容易引發問題。其中,以兒童多動症也叫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為最典型,它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這些孩子幾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被各種事物所吸引,雖然他們也有興趣愛好,但對感興趣之事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大約有1/3的兒童多動症患者病情會延續到成年,並且會帶來後遺症,如性格問題等。像這類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較大的氣質特點,應該及早到醫院給予治療。

      此外,飲食過度精細,並且大量的零食中含有色素和食品新增劑,使孩子體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或偏食,導致兒童貧血、營養不良,使得這些孩子上課走神。

      三、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沒有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寫作業的時間就是寫作業的時間,不能和看電視並行。一些孩子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孩子寫作業就顧不上看電視,看電視就顧不上寫作業,最終導致孩子在幹一件事的時候老想著另外一件事情,注意力永遠集中不起來。一些家長對學齡前學的孩子,忽視了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致使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很難適應正規學習。表現在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還有一些家庭對孩子呵護過度,當家長溺愛過度,任何事情都幫孩子代勞。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什麼事也不用自己去做,只要持續用腦的事,他都會懶得做,逐漸變為一個懶惰的人。而懶惰的人沒有意志力,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而一個注意品質好的人,很大的成分是需要意志力的配合才能集中精力。像科學家在做實驗、在計算時,就必須要全力集中,還要配合以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呵護過分的孩子沒有意志力,也就難於培養出持久的注意力。

      四、對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沒有興趣。比如,孩子對老師講課沒有興趣,腦子裡總是在想自己想做作的事情,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興趣的原因一是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二是老師經常批評;三是一種更為普遍的情況,就是老師講的內容孩子都已經聽懂了,孩子就會分散精力;四是老師講的東西聽不懂;無視不顧孩子的喜好,不僅限制、阻止孩子諸如看課外書、玩遊戲、做手工、戶外活動,還一味地按照家長的好惡,強迫孩子從事自己不喜歡、沒有興趣做的事情。如果一個小孩子願意做某一件事情,而家長卻禁止他去做,就很可能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五、對孩子不切合實際的要求。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日前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玩具過多容易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凱茜?茜爾娃歷時數年,對3000名年齡在3—5歲之間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由於父母與他們一起閱讀、唱歌和遊戲的時間更多,要比那些家境優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奧漢?伊斯梅爾也發現,他10個月大的兒子卡梅倫在聖誕節收到了大量玩具禮物後,卻變得不會玩兒了。“他不停地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分鐘就放下,再拿起另一個,沒過多久又失去了興趣,最後往往是拿起一隻拖鞋之類的東西來玩,而以前他每個玩具能玩上十幾分鍾。”

      這種特徵也會導致孩子在被安排太多課程後,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現在孩子參加的課外訓練班過多,其實多數都是家長的意願。殊不知這樣的做法也恰恰是形成注意不集中的因素。孩子的天性是玩,您把他課餘的時間都佔滿,他怎麼辦,只好在訓練的課堂上自己想辦法玩了。久而久之,注意不集中的習慣也就形成了。況且當課程太多的時候,孩子都無法保證上課的時間。當一個孩子一週甚至連一次培訓時間都無法保證時,即使到了學習班,也難以集中精力,更不要說提高成績。

      六、心理衛生不健康。也就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使兒童出現上課走神和學習困難。當個體沉溺於某些事情或意識範圍狹窄時,比如,看電視、玩遊戲過多。注意範圍亦有相應縮小,因而引起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上網、遊戲成癮性。電視節目的特點就是畫面生動活潑,孩子習慣了熱鬧,到了幼兒園或者學校就不習慣靜靜地聽老師的話。電視雖然也能增進孩子的知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完全是被動的學習,沒有對答,沒有互動,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語言也容易發展遲滯。美國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小時候看電視越多的孩子到了上學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越大,甚至感覺是電視的刺激強度過大而重新佈局了大腦。所以,美國建議兩歲內的嬰兒不要看電視。

      心理衛生不健康會影響到:志向、興趣、毅力等方面。這一類孩子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焦慮,恐懼及行為和品行問題。如厭學、逃學、說謊、偷竊等;甚至嚴重的精神疾病上課也容易走神。

      七、環境對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重要,家長首先要自己安靜,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電視、大聲議論或哈哈大笑等。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孩子不能自覺,所以他們總喜歡在孩子做功課時對孩子問這問那。“做幾道了?還有幾道?”看起來似乎是關心了孩子,殊不知這樣不時地干擾孩子,弄得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是總被打斷。

      此外,當人們心理壓力過大、高度緊張、焦慮睏倦、睡眠不足、疲乏或抑鬱時,注意力往往難於集中。

    [錯誤對策]

      一、錯誤的認識。當我們聽到老師告狀,或者發現孩子某些現象時,沒有判定是否屬於正常範圍就開始著手糾正。家長總以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正常,其實,在低年級,如果沒有被投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恐怕才是不正常。事實上,過分強化孩子的注意力,也會導致孩子創造力的下降。 因為,當一個人專心做一件事情時,聚精會神,而對周圍的人和事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這就很難捕捉資訊,抓住機會,這種人的思想也不可能活躍。我們知道普通人和成功者的重要區別就是創造力的差別,過分糾正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不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我們在面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考慮這是否造成了什麼嚴重的後果。對於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學習成績不錯,可上課就是愛講話,這並沒有什麼了不得。孩子考試成績起起伏伏,這本來是正常現象,不要輕易與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掛上鉤。

      二、沒有搞清楚原因就開始糾正。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不要輕易下結論說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所導致的。很多情況是孩子出現了學習障礙,這是指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即聽、說、讀、寫、算的基本學習能力出現了落後,這些落後可以導致注意力問題,但並不必然導致注意力問題。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採取嚴加管教的方式:不好好完成作業,就不準吃飯,不準睡覺,不準看電視,不準……有的父母索性坐在孩子旁邊加以監督,甚至採用體罰手段。然而,事實上,這些措施收效甚微。我們應該首先判斷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否屬於氣質性的,很多情況是因為孩子對讓他所作的事情沒有興趣才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孩子,他所學的課程,對他來說往往覺得太簡單,很容易導致精力不集中。90分和100分沒有多少差別,並不能說明孩子之間的差別,不應該成為重複學習那些已經學過知識的理由。

      三、家長的批評和抱怨強化的孩子的弱點。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逢人便說,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認同心理,他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加難以改變。其實,家長要儘量弱化孩子的這些特點,引導孩子慢慢糾正而不是一味地強化。

      四、過早給孩子請家教。現在還有不少小學生的家長自己每天都把一天的功課給孩子講一遍,或者給孩子請家教,以為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如果一年四季都自己給補或有家教指導,讓孩子認為有了依靠,他就不需要上課不聽,反正回家有人給他講。

      五、停止活動性強的訓練,如跳舞、體操等,而改為參加書法、圍棋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訓練。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能力,可以加速成熟。

      六、給孩子太多的任務。有的家長給孩子安排了太多的任務,特別是當孩子提前完成任務後,又不斷的增加任務。孩子對學習感到厭倦,寫作業的時候就會分心。又比如,讓孩子在旅遊途中,每天按要求細緻觀察某件事或物,然後口頭作文,家長將孩子口述的記錄下來,做一些修改後,念給他聽,並且表揚鼓勵他。孩子出去玩,有自己的目的,這些目的也許不是家長所期望的目的,如果家長期望孩子能夠透過旅遊學到一些新的知識,那麼,我們首先要設法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要求是有趣的。但如果把家長的目的參雜在一起,孩子更加心神不定。

      七、把焦點放在了孩子做作業的姿勢上。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做作業的姿勢存在著很大問題,這包括身體的外邪,握筆的偏差等,錯誤的姿勢的確會導致孩子學習的時候過於用力和緊張,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孩子之所以姿勢不對,除了沒有訓練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體發育不成熟,部分肌肉的力量不夠,才會導致姿勢的偏差,如果過多強調姿勢的糾正,反而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疲勞。其實,很多的錯誤姿勢,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自動消失的。

    [對策]

      我們首先要區分孩子屬於正常情況還是屬於不正常的情況。區分不能總是聽老師的彙報,當孩子學習成績差的時候,老師總是會強調孩子自身的原因。即使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如果影響到了課堂紀律,老師也會告狀。也不能靠簡單的觀察,一些家長在接到投訴後,也會在公開課或家裡做一些觀察,如果這樣的觀察只是針對自己的孩子,那是沒有意義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不能集中是所有孩子的問題,如果我們在觀察自己孩子的同時,再去觀察別人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可能其他孩子都會有同樣的問題,只是表現的時間不一樣,有的時候這個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有的時候是那個孩子有同樣的表現。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觀察孩子在做不同事物的時候注意力的表現,一方面要根據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年齡集中精力的時間,另一方面還要看孩子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是否能夠注意力集中,比如,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是否能夠像其他孩子那樣,一玩也玩很長時間。我們特別要注意孩子所玩的內容,如果孩子玩一個遊戲不能堅持很久就換另一個遊戲,就說明他確實注意力不集中。儘管我們說不能的年齡集中精力的程度不同,但良好的注意力還是需要經過培養才能形成。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我們應該先判斷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對一個小學生來說,在課堂上很難集中5分鐘以上的注意力時,才有可能是注意力——多動障礙。注意力——多動障礙孩子一般具有如下表現:

      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

      2.不聽從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課堂紀律;

      3.上課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不能專心做作業;

      4.寫作業很慢,別人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們要拖到3—4個小時;

      5.行為較為衝動,不能推遲需要的滿足;

      6.較為幼稚,愛與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

      7.不愛閱讀文字書,經常愛看漫話書,顯得與自己年齡不符;

      8.集體活動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不能等待;

      9.作業質量不穩定,有時很好,有時則很差;

      10.常愛具體的數學題,而不愛解決與聽、說、讀、寫、記有關的作業。

      是多動症,要按照多動症的方法去治療。如果不是,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要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休息的時間。既然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那就要安排好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學習一會,休息一會或玩一會,這樣的安排好像是學習的時間少了,但其實是學習的效率提高了。當我們給孩子進行了合理的作息安排後,我們就可以要求孩子,孩子要能動能靜,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不能集中,甚至可以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該玩時,痛快地玩,該靜時能很快靜下來,時間安排要有規律,孩子每天要有一、兩次較長的“安靜”時間,這時全家要配合地進入“安靜”狀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玩“靜”的遊戲,如搭積木、畫畫、摺紙、走迷宮等。對於孩子好的表現要及時表揚。以便逐漸在孩子的生物鐘裡形成一個安靜時段,並逐漸有意識地延長這個時段。

      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孩子長時間學習,導致最後不能注意力集中,就會出現邊學習邊玩的現象,一旦這種現象出現,家長又沒有有效的方法制止,孩子就會養成很不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孩子很低的學習效率。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家長採取比較嚴厲的手段對付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比如孩子在回家寫作業的時候,長期陪著孩子做作業,表面上可以取得比較良好的效果,孩子做作業能夠比較長時間的堅持,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就變得一團糟。

      那麼,究竟要怎樣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這沒有定論,因為孩子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我們可以根據前面不同年齡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時間再加上十分鐘作為孩子的學習時間,然後再安排十到二十分鐘的休息,低年級的孩子長一點,高年級的孩子短一點。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反應力。現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體育鍛煉,我們前面提到,注意力不集中和發育有關。體育鍛煉不僅提高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孩子各項能力的培養的。因為在大運動中,孩子的各部肌肉、神經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想要做的動作,也就是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好。如孩子跳繩時,眼要看,手要搖繩,腳要準備什麼時候跳起來,這些的配合都要經過大腦的指揮才行。精細動作比如在摺紙時,孩子的眼睛和手都要配合起來,才能摺好紙。這就叫“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協調的人,大腦的指揮能力很強,控制各部肌肉、神經的能力很強。這樣的孩子不論在運動時,還是在長時間靜止時,都是有極強的自控力。而“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他的大腦的指揮能力和控制能力就很差。除了做事和運動時顯得笨手笨腳外,就是在坐著時,也難於長時間地堅持,他會感覺到腰痠背疼,全身難受,只有動來動去才覺得能夠舒服一些。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精神有很大部分去注意自己的難受,而不能去參與該做的事情當中,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強化自我約束、控制能力,時刻提醒自己要專心致志,要學會同分散注意的干擾作鬥爭。許多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也比較單調,往往不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維持注意的過程中,常常要付出一定的意志代價,要求我們自覺克服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干擾。按照競技體育的要求,對孩子進行訓練,可以極大地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非常好動,就認為體育鍛煉已經沒有必要,這是對體育鍛煉的錯誤認識。體育與孩子的遊戲活動最大的不同是體育鍛煉是有特定的目的,而這個特定的目的需要高度集中。比如,孩子在進行跆拳道比賽中,不能集中精力就意味著捱打。體育鍛煉中這種高強度的集中精力訓練是其他專案難以達到的。特別是對於那些好動、具有攻擊型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克服孩子好動、攻擊型,而可以大大提高注意力。

      第三,提高孩子的極限能力。每個孩子注意力各有不同,測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用一個極限能力的概念來衡量。也就是專心做某件事情的最長時間。家長可以透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不斷提高孩子極限能力。也許孩子一開始只能堅持十分鐘,那麼,提高到十一分鐘就是我們第二天的目標。這個過程中有一定的強制性,透過這種強化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會迅速提高。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一些孩子在剛開始學習某樣東西的時候,由於有興趣,就會比較專著,可學著學著,興趣下降,注意力也就下降。這時候,我們不要輕易改變孩子每天的持續時間,可以讓孩子在可以接受的某個固定長的時間下,堅持一段時間。很多情況下,家長以孩子吵鬧或沒有興趣為由,隨意減少孩子的學習時間,這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提高。

      注意力糾正的原則,是要訓練孩子在聽的時候,要“聽到——聽清——聽全——聽懂——記住”,而不能“充耳不聞”、“心不在焉”;同樣,在看的時候,也要“看到——看清——看全——看懂——記住”,不能“視而不見”、“熟視無睹”。而且糾正的過程要連續進行,或者每天幾十分鐘,堅持三個月;或者利用假期每天進行一、兩個小時,堅持3、40天,就可以大幅度改變原來的不良習慣。

      第四,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和成才關係密切,大量事實都充分地證實了這一點。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博士,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的治學觀點就是:興趣重於天才。他12歲前還沒有上過學,他的父母就給他講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牛頓等的故事,使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他成功了。

      孩子喜歡的事情、從未見過、聽過的事物,都能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興趣是觀察、專心的動力,給孩子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因為兒童喜歡東瞧西望,目的性不強,抓不住要領,因而得不到收穫。因此,家長應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比如,玩遊戲的時候,要進多少關;觀察事物時,引導孩子抓住本質,從淺入深。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學習,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覺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藉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是因為老師所講得課都聽懂了,那麼,我們不妨讓孩子學習一些其它東西,也可以讓孩子超前學一些東西。這個時候,家長要切忌對孩子的過度要求。比如,每次都要接近100分,或者不允許偶爾有成績落後的時候。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就對孩子嚴加指責,這隻能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第五,要明確做事的目標。心理學家指出,動機在學習中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如果學習缺少良好的學習動機,可能造成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穩定愉快的情緒,這就給完成學習任務帶來一定的困難。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比爾?蓋茨童年曾痴迷計算機,數學家陳景潤童年痴迷看書、做題,昆蟲學家法布林在童年觀察昆蟲習性,從早到晚伏在大石頭旁看螞蟻搬家。正是這種長久的專注,才使他們有了日後的成功。

      為此,我們不能為了注意力集中而集中,應該更多地關心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對目標的達成,而不是是否精力集中。如果孩子達成了目標,對孩子上課不聽講、做小動作的行為應該給予寬容。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目標的制定上需要合理。孩子考了90分,沒有考100分,就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就屬於過渡的要求,不恰當的聯想。因此對孩子的嚴厲要求,反而可能導致副作用。

      第六,要從生活習慣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切從對小事的處理開始。比如,

      做事前先確立明確的目標,魯迅曾告誡:“與其每天想一百件事,不如每天做一件事。”每天要養成執行計劃的習慣,不能做事做一半;

      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在學習中停止無關的活動,不要一邊做作業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

      要求具體、認真,如擦桌子、椅子腿等旮旯處,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細緻和耐心。

      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

      按時飲食,15分鐘飯吃完,不吃完,飯收走,到了吃飯的時間如果不吃飯,家長應停止“供給”吃飯中間的全部零食;

      玩具用過就還原;

      改進讀書方法,限時、限量,促進視覺及大腦高速運轉。

      做事要認真做好,否則重來;

      要注重品質形成中具有本質意義的舉足輕重的“小事 ”,關鍵在於“及時”、“徹底”。

      第七,培養閱讀能力。讀書的目的就是理解書的精神實質,記住書的主要內容,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在深入思考書中所講內容的深刻含義時,必須聚精會神,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說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記憶的前提條件。那種隨意亂翻,心不在焉的讀書是沒有什麼收穫的。

      閱讀教材或有關參考資料,精讀其它書籍時,要想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讀書與訓練注意力結合起來。許多著名的學者都很注意這方面的自我訓練。如有的人在讀書時,就經常在一些重要內容旁邊寫上注意,特別注意等。也有的用劃符號或用“!”“?”以及“☆”作記號以引起注意。

      第八,限制孩子們的玩具。至於孩子們到底應該擁有多少件玩具,專家們的意見還不統一,但許多人認為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兩打(24件)就足夠了。但這其中不包括圖書。研究發現,閱讀對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幫助,與此相反,電腦和電子遊戲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因為它們剝奪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這些正是孩子們最寶貴的天性。

      第九,豐富孩子的生活。學習是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氧氣,若望子成龍心切,整天強迫孩子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學習活動,必然造成孩子大腦疲勞而精神分散。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麼時候必須專心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第十,家長也可認真看書學習,以模範行為讓孩子效仿。要讓孩子安心學習,家長首先自己安下心來,可以讀讀書,看看報,做一些不出聲,不惹孩子發生興趣的事。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學習氣氛良好的空間,遠比坐在孩子身邊加以監督有效得多。在孩子學習時,不要過度關心地叨嘮,問這問那,更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房間接待客人,干擾孩子,使他無法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一日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逐漸培養全神貫注的能力、觀察力,提高注意力、聽力、警惕性、感悟力、記憶力、分析和綜合能力。

  • 2 # 膽汁質談育兒

    如何讓孩子有耐心學習與做事情相關方法:

    1. 父母要做好典範

    孩子的很多表現都是向父母學習而來的,家長要耐心敦促孩子靜下心學習,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只要孩子出現浮躁情緒,家長就要去他學會剋制並且堅持做好自己的事。

    2. 嚴格要求,貴在堅持

    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孩子“約法三章”。若是孩子表現良好,適當給與他獎勵;若是孩子做得不會要,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並嚴格執行要求。

    3. 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會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持續投入。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些遊戲拼圖或使他感興趣的玩具,讓孩子能夠安靜坐下來體驗耐心所帶來的成就感。

    4. 讓孩子稍稍等待

    孩子有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稍遲些給他,讓他體會著“等會”是個怎樣的感受。孩子若是安靜等待,家長就要適時讚揚他;孩子若是不能乖乖的,家長就要費心去鍛鍊下他了。

    5. 給孩子設定考驗

    孩子適當經歷些挫折困難,才能變得更加勇敢進取。家長日生活中可以給孩子準備些“小目標”,讓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進而獲得成功或失敗的體驗。

    6.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受到干擾,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儘量不要影響他的安心學習。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些事,或是給他良性的引導。

    做事三分鐘熱度,對孩子的成長是無益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做事有耐心的人,家長就要在行動上做好表率,並注重孩子的性格最佳化以及愛好特長的培養。

  • 3 # 佰利諾木油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想一想,為什麼孩子不能耐心,集中精神去學習和做事情?

    有可能不感興趣不喜歡,有可能對他來說太難,有可能太簡單了覺得沒意思。

    只有瞭解孩子不耐心的原因後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有耐心地學習和做事。

    我家孩子有摺紙的喜好,在學校還有一個喜歡摺紙的朋友,回家做完作業就會自己在手機上找影片自己折,全程都是自己折,遇到不會折的地方會反覆看影片,自己再不斷嘗試,有時候我擔心她玩手機會偷偷地在門口看下,其實並不會,她完全沉浸在摺紙中,非常專注,我走過去實際上是在打擾她。舉這個例子想說的是,讓孩子耐心,集中精神去學習和做事的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孩子喜歡上她正在做的事。挺難的,我知道,但做好了引導這一步,孩子會有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角肉炒醬的正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