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蟬大俠
僅談能力,不涉及其他,那麼從正史對吳起的記載來看,他絕對是牛人中的牛人,他的一生是開掛的一生!
孫武,古代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他的《孫子兵法》被全世界軍事家奉為圭臬。而在軍事理論領域,唯一和孫武、《孫子兵法》齊名的,就是吳起和他的《吳子兵法》。
韓信,戰必勝、攻必取的一代“兵仙”,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出神入化,不管什麼樣的兵,到了他手裡都能打勝仗,這一點是白起、蒙恬比不了的。最接近韓信的人就是吳起,他也不挑軍隊強弱,率魯軍能戰勝強齊,率魏軍能戰勝強秦,率楚軍更是南征北戰,屢戰屢勝!
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十年而秦國大治,國富兵強,二十年而洗刷前恥,威震天下。而早在商鞅之前二十多年,吳起就在楚國主持變法,史載他“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對楚國的強盛做出巨大貢獻,治國理政的才能不遜於商鞅。
這就是吳起,一個兼有孫武、韓信、商鞅之才的人,有多厲害還用說嗎?
-
3 # 風雨中的梅雲
不好說。我只知道吳起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為了取得國君的信任而殺了自己朝夕相處,舉案齊眉的妻子。衝著這一點,他就是個混蛋。不過,吳起的強項就是用兵。並留有自己的兵書。他最擅長的就是以寡凌眾,用少數的精銳克人數眾多的平庸。不過,人無完人。只要是人,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我就不多說了。畢竟是古代比較有爭議的兵法大家。後世對他也褒貶不一。我就別再評論他了。因為如果換作是我。不一定做的比他好。
-
4 # 楊朱學派
吳起是中華第一名將。
吳起的軍事才能分為三個方面:
一、戰績。
吳起的戰績主要在魏國建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
此外,吳起在魯國時,還有一次以弱勝強,戰勝齊國。 吳起離開魏國,到楚國以後,伐秦,連下五城。南平百越,北平陳蔡。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一生無敗績的將領。吳起最牛一戰,是率領五萬軍隊大破五十萬秦軍。吳起若晚離開魏國十五年,秦國必亡。
二、軍事制度。
吳起在魏國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職業職業軍隊——魏武卒方陣。 在吳起之前,中國沒有職業軍隊,打仗時,都是臨時組織。缺乏有效嚴格的訓練。才會出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楚國的軍事制度,也是吳起建立。
三、軍事理論。
吳起著有《吳起兵法》,又稱《吳子》。共四十八篇。現存六篇。其核心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既對國內用儒家,對諸侯用兵家。
此外,吳起還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不在贅述。
最後,孔子做《春秋》,左丘明為《春秋》做傳,吳起又對《左傳》做了增益補充。可以說,吳起不但軍事才能第一,還是一位儒家大師。
-
5 # 水淺無魚
說到吳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殺妻求將。從道德上,或者從現代的眼光看,吳起這個人是有品質問題的,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吳起這人目標堅定,果斷決絕,不在乎虛名等,也沒多大問題。看問題還是得看正反兩方面吧,至於他的厲害之處,有很多,我稍微來捋捋。
第一,行事果斷決絕。
這好像是成大事者必備技能之一。吳起絕對是個比較狠的角色,不是外表,是其氣質讓人從內心敬畏。說到殺妻求將,將道德上的問拋開不談,吳起當時決絕中也透露出無奈。公元前412年,齊國攻打魯國,由於吳起娶了齊國田氏之妻,被懷疑裡通外國,這不僅是不會被重用的問題,也是個關係到自身乃至家人身家性命的重要問題,於是吳起棄卒保車,犧牲了妻子,成全了自己。在前381年,重用吳起的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起兵變攻打吳起,吳起死之前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身中的箭插入楚王屍體,並高呼:“群臣叛亂,謀害我王。”吳起雖然死了,這些兵變的貴族也因為射中楚王身體被誅滅三族,這就是死,也要拉上你們這群墊背的。
第二,武藝高強。
《史記》記載:“起少時,……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試想,在冷兵器時代,你能一人殺得了三十多人嗎,別人就不會反抗嗎,官兵會坐視不理嗎,這麼多人你能全身而退嗎。普通人當然不能,吳起能,而且從容從東門出逃,這絕對是武林頂尖高手才帶有的特效。吳起為將,百餘戰未嘗一敗,而且未見有受傷記載,冷兵器時代,身先士卒的吳起在激烈搏殺的戰場上如何做到的,如果他不是個實戰經驗豐富的武力強者,打死我都不信。
第三,卓越的軍事才能。
吳起先後任仕魯、魏、楚,百餘戰未嘗一敗,這點整個歷史上能和他比的人也屈指可數。吳起在魯則弱魯能勝強齊。在魏大小戰役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其餘皆平,更有五萬擊潰秦軍五十萬的記錄,幫魏拓地千里,使秦不敢東向。在楚國,使得楚國南平百越,北兼陳蔡,東退三晉,西敗強秦。吳起的軍事才能,不僅提現在他的軍事指揮能力,還體現在他的練兵能力上,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就是他一手打造的。吳起練兵,首先自己與士兵同甘共苦。《史記》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其次,讓士兵無條件服從,不聽軍令者殺,擅自撤退,更是殺無赦。第三,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兵貴精不貴多。魏武卒只要七萬,且必須身強力壯者,再經過鐵人般的訓練,使士兵個個如下山之猛虎。《尉繚子》載:“有提七萬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在軍事理論上,吳起著有《吳子兵法》,是先秦時期最為重要的軍事著作之一,與《孫子兵法》合稱孫吳兵法。
第四,變法強國的政治治理能力。魏文侯死後,由於魏國內部糾紛,吳起離魏就楚,當時三晉崛起,楚國屢屢受挫,國內貴族專權,奢靡腐敗。楚悼王任吳起為令尹,推行變法革新。變法主要包括制定法令,加強王權;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整頓吏治,任賢用能;鼓勵生產,擴充軍備等等。吳起變法,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明顯效果。變法後楚國向北方,救趙伐魏,收復陳、蔡故地,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黃河岸邊。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展至江南,佔有蒼梧、洞庭之地,楚人“兵震天下,威震諸侯”。同時吳起變法也為其後秦國商鞅變法提供了借鑑。
吳起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爭議,但這不影響其卓越功績,作為兵家,法家和實用主義者,吳起是成功的,正所謂我走我的大道,你們不走別逼叨。
-
6 # 君山話史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究竟有多厲害,我來說說他生平的一些重要成就。
1、曠世名將,從未敗績
吳起本是衛華人,後來到了魏國,是魏文侯時代一位重量級的人物。
在李悝的推薦下,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將。吳起率領軍隊西擊秦國,拔五城。作為一名將領,吳起身上有很多優點。他身先士卒,不搞特殊化,官兵同樣待遇。士兵穿什麼,他也穿什麼,士兵吃什麼,他也吃什麼。宿營時,他不睡在床上,而是打地鋪;行軍時,他不騎馬,而是與士兵一起徒步行走;士兵有患上毒瘡的,他親自用嘴巴為他吸膿。
有一次,他為一名年輕計程車兵吸吮膿汁後,這名士兵的母親聽到了失聲大哭,有人便問道:“你兒子只是個小卒,將軍親自為他吮吸膿汁,你還有什麼可哭的呢?”這位母親擦擦淚水道:“當年吳公曾給孩子他爹吸過毒瘡,他爹在戰鬥中拼了命,一步也不肯退縮,最後戰死沙場。現在吳公又吸我兒子的毒瘡,我害怕兒子會跟他爹一樣,去時是大活人,回來卻是一具屍體。我怎麼能不哭呢?”
在那個秩序等級森嚴的時代裡,吳起打破傳統上下等級不可逾越的觀念,官兵平等,故而士兵們樂為其效死,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其兵團之精銳,幾無敵於天下了。
吳起參加過魏秦河西戰爭,後又參加過滅中山之役,在翟璜的推薦下,出任西河郡守,負責防禦秦國。吳起為魏國的擴張立下赫赫戰功,“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必須要先發制人才能奪得戰略主動權,故而戰爭頻繁。在吳起參加指揮的七十六次戰鬥中,有六十四次全勝,十二次打了個平手,無一敗績。這樣的戰績可謂令人瞠目結舌。
2、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在《吳子》一書中,記載有這麼一個戰例,時間是在吳起改革魏國軍事後的第三年。
這一年,秦國大舉用兵,迫近西河。駐守西河的魏國士兵還沒有等到上級的命令,便主動穿上盔甲,奮勇還擊,體現出臨危不亂的良好軍事素養,為魏國主力部隊大舉出擊贏得了時間。魏武侯對士兵的表現十分滿意,他召見吳起並對他說:“先生以前的教導,如今已經看出成效了。”
吳起答說:“現在士氣高漲,士兵紛紛想上戰場立功,請您撥給我五萬從來沒有立過功的戰士,我親自率領他們去迎戰秦軍。要打勝仗,最重要的有三條:士兵樂於聽命、樂於戰鬥、樂於拼死。要做到這三條,就要厚待立功之人,激勵沒有立功的人。如今每個戰士都有立功的強烈願望,我率領這五萬名渴望立功的剽悍戰士,如同五萬名亡命之徒一樣,敵人又豈能抵擋呢?”
魏武侯於是撥給吳起五萬人,戰車五百輛,戰馬三千匹。在開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將士發表演說道:“諸吏士就要跟隨我迎擊敵軍了。不論是車兵、騎兵或步兵,倘若車兵不能擄獲敵人的戰車,騎兵不能擄獲敵人的戰馬,步兵不能擄獲敵人計程車卒,那麼就算打敗敵軍,也不能算立功。”
把士氣提升到最旺盛的水平,這就是勝者之道。
戰鬥命令很簡單,效果卻大得出奇。戰鬥的結果是,吳起以五萬之眾,大破秦軍。不過,以《吳子》一書中的說法,秦軍總計有五十萬,這個明顯吹牛吹過頭了。戰國初期,秦國絕對不可能有五十萬大軍;即便日後秦國成為天下至強時,也很少動用過五十萬的兵力。
據我參照對比各種史料,《吳子》一書中所記的這次戰役,有可能就是武侯七年的秦魏陰晉之戰。戰果有水分,但可以看出吳起治軍與用兵的高超藝術。
3、前往楚國,主持變法
後來,吳起被陷害,被迫離開魏國。
當他行至西河,心頭一酸,泣下數行,嘆道:“主上倘若信任我,再給我幾年時間,秦國必亡。如今主上聽信讒人之言,不再信任我了,西河之地落入秦人之手的日子也不會遠了,魏國大概從此就衰弱了吧。”魏國的命運,果然在吳起的預料之中。
《資治通鑑》把吳起離開魏國的時間定在公元前387年,這是有道理的。是年,魏伐秦,被秦軍擊敗於武下,由於吳起在魏國時期從未打過敗仗,可見此役肯定不是由他親自指揮,大約這個時候他已經飄然而去,離開魏國了。
吳起從魏國出逃,落難楚國。
對楚悼王來說,不啻為天上掉下一件大寶貝。他迫不及待地召見吳起,吳起把他寫的兵法書進獻給楚悼王。楚悼王看後,佩服得不得了,向他詢問治理國家的事情。吳起不客氣地指出楚國弊政所在:“大臣太重,封君太重,若此,則上逼主則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減百吏之祿秩,捐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人。”
在這次面談後,楚悼王做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任命吳起為令尹。希望吳起能改革楚國的弊政,令這個老大帝國重現當年楚莊王“問鼎中原”的蓋世豪情。
改革,在那個時代叫作“變法”,變法的目的是要富國強兵,變法的核心是革新法律。
接手令尹之職後,吳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法審令”,制定法令並向全國頒佈。這些法令是很激進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吳起對楚國的政治了如指掌,一群昏庸無能的老貴族把持大權,毫無進取之心,不破除權貴階層的利益,變法不能成功。
吳起的改革可謂是大刀闊斧。首先是“捐不急之官”,什麼叫不急之官呢?就是隻管領俸祿薪水,卻遊手好閒的官員,佔著茅坑又不拉屎,浪費國家資源,又阻止有才之士的仕途。這些昏庸鼠輩,要一刀切,一律罷黜。你想想,這些官員能只領薪水不幹活,沒有深厚背景行嗎?都來自楚國有頭有臉、根基深厚的大家族。這些家族一代代都吃這個鐵飯碗,現在這個鐵飯碗被吳起砸了。
其次,“廢公族疏遠者”。楚國立國幾百年了,王族、公族一代代繁衍下來,在現在估計都在一萬人以上了,這些人都有王族、公族血統,政府要養著這麼一大群人,負擔太沉重了。這已是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要怎麼改呢?原先分封的貴族,傳三代後一律收回封爵,取消世襲特權。
向權貴階層開刀,是要最佳化社會資源。庸人必須給人才讓位,這樣國家才會有新的氣象,才不致於暮氣沉沉。取消貴族的世襲特權,砸他們的飯碗,就是要節省開支,使國庫更加充實,“以撫養戰鬥之士”。
這些做法最終都指向“富國強兵”的目的。吳起把他在魏國所總結出來的那一套行軍作戰的方法拿來訓練楚國軍隊,使得楚軍的戰力有了質的提升。當時社會興起一股新的思潮,即“縱橫之術”,鼓吹軍事外交的重要性,縱就是“合縱”,橫就是“連橫”。縱橫家往往誇大其辭,吹得天花亂墜,似乎不用動刀動槍,靠一張嘴皮子就可以打贏一場戰爭似的。吳起卻認為這完全是捨本逐末的作法,他主張“要在強兵,破遊說之言縱橫者。”強兵才是關鍵,縱橫術是靠不住的。
吳起能雷厲風行地實施變法,與楚悼王毫無保留的支援是分不開的。當有一天這把保護傘倒了,他的末日就到來。
4、吳起之死,死後的吳起還能報仇雪恨!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王王一死,再也沒有人罩住吳起了。那些被吳起害得失去爵位、失去官職、失去俸祿的貴族們自發組織起來,勾結宗室大臣,發動政變,圍攻王宮,要把吳起殺死而後快。
叛軍進攻王宮,箭如雨下,吳起且戰且退,退到停放楚悼王屍體的靈堂之上。他知道門外這些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絕無討價還價的餘地。吳起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然而,在臨死前,他還不忘設計一個復仇的方法。
吳起闖入靈堂,趴倒在楚悼王的屍體之旁,門外的叛軍萬箭齊發,唉,可憐的吳起被射成一隻大刺蝟了,死了。作亂的貴族在大聲慶賀吳起被殺死的同時,才恐怖地發現,在吳起身旁,屍骨未寒的楚悼王也被射成刺蝟一般了。
楚國之法,敢膽對國王屍體動刀動槍的,盡加重罪,夷三族。怎麼楚國有這麼一條奇怪的法律呢?我估計是當年伍子胥鞭屍楚平王,這件事令王室蒙羞,故而出臺這麼一條重罪,以避免哪個大臣效法伍子胥的做法。
這就是吳起的智謀。
一個人在臨死前,能夠想出一條這麼巧妙的報仇手段,這大概只有吳起能做到。這種大智慧,真是千古少有啊。報仇不必等到來世,不必依靠別人,而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死後復仇。吳起砸了貴族們的飯碗,如今被殺,顯然在朝中同情他的人不多,這些造反者不會因為殺了吳起而償命。可是沒有關係,聰明的吳起在臨死時最後一次運用了他的智慧,他誘使敵人向自己射箭,也是給他們設下一個巧妙的陷阱。這些不長眼睛的飛箭插在楚悼王身上,這是彌天大罪!
新上臺的楚肅王憤怒地追究此事,下令逮捕進攻王宮靈堂的暴徒,殺害吳起的兇手們被扣上“凌辱國王屍體”的罪名,集體抄斬,夷三族,共計有七十餘家被滅門。他們最終還是鬥不過已經死去的吳起!
5、吳起小評
吳起是戰國時代天才級的人物,是第一流的名將,不僅有軍事實踐,也有軍事理論。他寫的《吳子》一書,與《孫子兵法》、《司馬法》等並列為中國軍事史上最重要的兵書。《吳子》一書,是吳起在魏國期間陸陸續續寫成的,據《漢書》所載,原本有四十八篇,流傳到今天的僅剩下六篇了。分別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等六篇,大到戰略原則,小到戰術方法,都有精妙之闡述。見解精闢深邃,而且都是吳起結合自己治軍、作戰的經驗,更有說服力,更有可操作性,更貼近於現實。這是一部偉大的兵法書。
比如第一篇《圖國》,是講國家戰略的:
“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和於陣,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是以有道之主,將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謀,必告於祖廟,啟於元龜,參之天時,吉乃後舉。民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與之臨難,則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矣。”吳起又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改革家,他在楚國的變法,與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申不害變法等,都是著名的變法運動。他在軍政上都有傑出的才能,倘若魏武侯以信任他,或許秦國早早將被從地圖抹去;倘若楚悼王不是死得早,那麼歷史上最成功的變法,或許就不是商鞅變法,而是吳起變法了。
-
7 # 戒榮耀的歷史官
雖然無數人都讚頌吳起超凡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但你一定不會願意有吳起這麼一個朋友或者親人。
↑吳起是一個狠角色↑
吳起:
公元前440年出生于山東定陶,這是一個狠人,他的原生家庭非常富有。
吳起從小就功名心甚重,為了求官求名,他不惜花光家財,卻一無所得,同村人看到吳起家庭敗落,都來嘲笑奚落他,他竟然一口氣殺掉了三十多個嘲笑他的人,這在今天完全稱得上是特大級別殺人案,然而那個年代是春秋時期,亡命天涯就是了,於是吳起丟下老母親,跑路了。
臨跑路前,他狠狠的咬了自己胳膊一口,對母親說道:“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絕不再回衛國”,可見此人功名心之強。
↑吳起殺妻求將,可謂是他的人生汙點↑
單是論這番強烈的出人頭地的人生意願,吳起稱得上是鳳毛麟角的人物了。
果然,吳起的老母親沒等到兒子成名這一天,病逝了,吳起沒有回鄉奔喪,他的師傅曾申惱怒其不孝,不認他當弟子,吳起索性棄儒學兵,改投魯國兵法名家季孫氏門下。
吳起學兵法,算是找對了人生方向。
俗話說:慈不將兵,義不掌財。吳起的狠辣性格註定他是當將軍的料。
關於吳起的黑歷史很多,魏國改革名臣李悝曾經評價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
要知道,司馬穰苴可是和吳起同列武廟十聖的人物啊。
↑司馬穰苴位列武廟十聖,卻比吳起差很多↑
吳起帶兵有一個特點,身先士卒,與士兵同心,他不但和士兵穿一樣破舊的衣服,一起吃大鍋飯,還從不乘車騎馬,自覺和士兵們打成一片,更誇張的是,有一個士兵長了惡性毒瘡,貴為一軍統帥的白起竟然親自幫他吸吮毒液。
這位士兵的老母親聽到這則傳奇故事之後,不但沒有感激吳起,反而痛哭流涕,別人問她怎麼會是這種反應,老母親說:“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毒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可見,吳起是多麼可怕,他能夠讓他的部下心甘情願為他赴湯蹈火,沙場赴死。
至於戰績,都是順其自然的結果了,吳起深知兵法,又能激勵士兵部將上下一心,決策高明,執行力強悍,他若不勝,反倒是奇怪。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了秦國大片領土,設立了西河郡,隨之又任命吳起擔任郡守。
↑魏文侯是吳起的伯樂↑
吳起擔任郡守期間,充分展示出全能型人才的特點: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他對魏國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訓練出一支強悍的精銳之師。在接下來的西河郡攻防戰中,秦軍和吳起部隊交戰76次,吳起大勝64次,其餘12次不分勝負。
吳起先後為魏國奪取了上千裡的土地,如此戰績,縱觀整個春秋戰國,也就是白起,樂毅,王翦等少數將領能夠做到。
而與白起,樂毅,王翦不同的是,吳起完全是靠自己訓練軍隊完成了戰略目標,而白起王翦背後是大秦帝國高效的戰爭機器提供助力。所以,吳起的戰果註定難以是長效的,就像戚家軍,湘軍一樣,這批骨幹將士戰死或者老去後,主將離開或者死亡後,就輝煌不再。
而白起即使自殺而亡,也不會影響大秦帝國這部戰爭機器的高效強悍。
↑吳起變法效果卓著↑
吳起後來受到排擠,又去了楚國,在楚國他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他的改革舉措和後來商鞅變法有許多不謀而合的地方。變法的效果是顯著的,楚國國力大增,領土大為擴張,並且打敗了宿敵魏國。
可見,吳起堪稱超一流政治家,他去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會強盛!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吳起的背後靠山沒了,楚國貴族發動叛亂,追殺吳起,吳起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但他仍然設計了一策,最終完成了復仇。
吳起受到追殺後,跑到楚悼王的停屍處,他拔出箭,插在楚悼王屍體上,同時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然後躲在楚悼王屍體旁邊。
楚國貴族計程車兵追擊到此,紛紛向吳起射箭,吳起身中數箭而亡,但很多箭矢也射在了楚悼王屍體上。楚國曾有法律規定:傷害君王的屍體屬重罪,將被誅滅三族。
楚肅王繼位後,根據這條法律(看起來更像是政治藉口),命令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計程車兵貴族全部處死,受到牽連被滅族的竟然有七十多家。
吳起大仇得報,這完全是他個人智慧一次精彩絕倫的表演,雖然,已是他最後的謝幕了。
回覆列表
殺妻求將,不仁之人
吳起是衛華人,愛好兵學。曾經在曾子門下求學,侍奉過魯國國君。齊華人進攻魯國,魯國想用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受到魯華人的懷疑。 吳起想成就功名就殺了妻子,用以表白不向齊國。魯國終於任用吳起為將,率兵攻齊,大敗齊軍。
惡語中傷,難安其身魯華人有厭恨吳起的人就放出輿論說:“吳起的為人,是一個疑忌殘忍的人。他年輕時,家裡集聚了千金之財,遊歷求官不成,還把家庭敗落了。家鄉的人譏笑他,吳起一氣殺死了三十多個說他壞話的人,然後走出衛國東城門,與母親告別,咬著臂膀發誓說:‘我吳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衛國了。’於是逃到曾子門下。過了沒多久,吳起的母親去世,他終於沒有回家奔喪。曾子看不起他,和吳起斷絕了關係。吳起就到魯國改學兵法,為魯國君主效勞。”又說:“魯君懷疑吳起,吳起竟然殺妻求將。魯國是一個小國,而有打敗大國的名聲,諸侯國怕要聯合起來對付魯國了。再說,魯衛兩國是兄弟之國,魯國重用一個衛國的殺人武夫,豈不要開罪衛國嗎?”魯君起了疑心,罷免了吳起的官。
去魯投魏,伐秦強軍這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就投奔了魏文侯。魏文侯詢問大臣李克,說:“吳起是什麼樣的人啊?”李克說:“吳起貪財又好色,但是他打仗用兵,齊國的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求賢若渴的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將,攻擊秦國,佔領了五座城池。 吳起擔任將帥,他的飲食與衣著與士兵中最下級一樣,晚上睡覺不鋪設墊褥而臥槽距,走路不騎馬,親自背糧,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中有一人長了膿瘡,吳起用嘴吸膿。這個士兵的母親知道了,哭了一場。有人說:“你的兒子只是一個士兵,將軍親自為他吸膿,你為什麼還哭呢?”那位母親說:“事情不這麼簡單,往年吳將軍為他父親吸膿,他父親作戰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裡。吳將軍現今又吸我兒子的膿瘡,我不知道他死叫死在什麼地方?想到這裡,我禁不住哭起來。” 魏文侯認為吳起善於用兵,廉直公平,能取得全軍的擁戴,於是任用他做西河地區的守將,用來抵抗秦國和南韓。
德義修明,固國之本魏文侯死後,吳起侍奉魏文侯的兒子魏武侯,魏武侯巡視西河,順流而下,到了中流,回頭對吳起說:“壯美啊,山河如此堅固!是魏國的珍寶啊!” 吳起回答說:“國家的穩固靠的是德義修明,而不是山河險固。從前三苗氏在南方,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自持山河險固,不修德義,結果被大禹王吞滅了。還有夏桀王繼承了夏朝的天下,左有黃河和濟河的天險,右有泰山和華山的屏障,在南邊有伊闕關口,在北邊有羊腸坂的險道,但他不施仁政,商湯放逐了他。殷紂王的國土,左邊有孟門,右邊有太行山,常山擋在北邊,大河橫在南邊,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殺死了他。如果君王不行德義,現在船上的人都是魏國的敵人。”魏武侯說:“說得好!”
田文之能,吳起之妒吳起為西河守將,很有名聲。魏國選拔國相,任用了田文。吳起不服氣,對田文說:“想和你比較一下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領三軍,讓士兵樂於死戰,敵國不敢圖謀,你與吳起哪一個能幹?”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問:“治理百官,使萬民親附,府庫充實,你與吳起,哪一個強?”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說:“防守西河使秦國不敢東向,南韓、趙國都來歸附,你與吳起哪一個強?”田文說:“我還是不如你。”吳起說:“這三個方面你都在我之下,而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 田文說:“國君年少,華人疑慮,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種時候把國家託付給你呢,還是託付給我?”吳起沉默了很久,說:“還是託付給你妥當。”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在你上面的原因啊。”吳起這才知道自己趕不上田文。
公叔之謀,背魏投楚田文死後,公叔擔任魏國國相,娶了魏國公主為妻,擔心吳起奪位。公叔的僕人說:“要擠走吳起太容易了。”公叔說:“有什麼辦法?”他的僕人說:“吳起為人,很有骨氣又愛面子和名譽,你先去對魏武侯說:‘吳起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而魏國較小,又與強大的秦國為鄰,依臣個人之見,吳起不會長期留在魏國。’魏武侯將會問:‘那怎麼辦呢?’你就趁機對魏武侯說:‘可以用給公主招親的辦法來考驗吳起。吳起打算長久留在魏國,那一定接受君王的好意,吳起不想留在魏國,那一定要推辭,用這辦法就可看出。’如果魏武侯接受了這個建議,然後你就把吳起請到相府來做客。讓你的公主當著吳起的面對您發脾氣看不起你,他一定會推辭魏武侯招親。” 果然吳起看到公主慢待國相的場面,推辭了魏武侯的招親。魏武侯真的起了疑心,漸漸不信任吳起。吳起害怕招禍,於是離開魏國,立即前往楚國。
變法強楚,難得善終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賢能,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命為國相。吳起嚴明法規,審定律令,裁減閒散多餘的官員,廢除國君遠門宗族的爵位俸祿,節省的行政費用全部用來撫養戰士。改革的目標是增強兵力,打擊那些靠嘴皮縱橫馳騁遊說的人。於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了三晉的進攻,還向西討伐了秦國。這樣一來,各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盛,不滿改革的楚國舊貴族都想加害吳起。 等到楚悼王一死,宗室大臣立即興風作浪,追殺吳起,吳起跑到楚悼王屍體之前伏在上面。攻擊吳起的那夥人用亂槍亂箭射殺吳起,吳起死了,楚悼王的屍體也成了馬蜂窩。安葬了楚悼王后,太子楚肅王繼位,就下令楚國相令尹追究誅殺吳起並刺中悼王屍體的人。這一事件被牽連判罪遭全家誅滅的人有七十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