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泊圖泊途

    呂布曾經“轅門射戟”救了劉備,劉備為何不給他求情?劉備莫非真是最大的偽君子?大偽似真?

    首先說“轅門射戟”這個典故真不是羅貫中編出來的。《三國志 呂布傳》寫道“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正是最開始的記載。此時劉備很慌、呂布很奸、紀靈很怕。

    “轅門射戟”發生在呂布驅趕劉備,將劉備安置在小沛之後,袁術一直很膨脹,所以想先滅劉備。得知袁術的行動後,呂布手下將領表示呂將軍你不是早就想殺了劉備嗎?這正好借刀殺人啊!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呂布對劉備是沒有一點善意的。

    呂布這時候成了“第一軍師”,表明劉備被滅將導致自己在袁術的包圍之下,很危險。呂布是有腦子的,因此上演了“轅門射戟”。

    所以呂布救劉備表面有恩,實際則是無義,想兩頭討好,最後裡外不是人。

    總觀呂布的一生,毫無信義可言,雖然武力無敵,但是膝蓋痠軟,沒有骨氣。劉備早就恨死他了,更別提求情。

    呂布想求劉備替他說好話,此時曹操手下王必表示不能放,該殺,“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曹操也會找臺階,說:“本來想放你,但是主薄不讓,這可如何是好”,然後就把他殺了。

    呂布這個人曹操一目瞭然,二人相距不遠,也早有耳聞,對於敵人,曹操並非全部殺死,只不過呂布實在是沒法重用,和呂布好的人,都交上厄運,和呂布結盟的人還被呂布攻擊,這樣的人留著也沒用。

    劉備對他恨之入骨,曹操也是心知肚明。假如劉備要是求情,這才是真正的虛偽呢。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劉備當時屬於寄人籬下的境界,生死全操控在曹操的手心,面對曹操垂詢,好好回答,若是心懷不軌,肯定是會落個與呂布同一天做忌日的下場。

    當初呂布來徐州投靠劉備,劉備被呂布給黑了,已經有了很大的教訓,如果為他求情,曹操絕對會認定劉備其心可誅,這麼一個貨居然還想塞到已手。

    劉備很聰明,實事求是地舉證呂布的記錄,至於殺還是招降,全憑曹操一人獨斷。

  • 3 # 生而為仁

    回答這道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呂布的性情,以及劉備為何要說那句話!

    要知道“三姓家奴”最早出處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在正史裡呂布沒有認任何人為父親,意在諷刺呂布反覆無常,不忠不義。

    大家都知道呂布為富貴殺丁原,為美色刺董卓。長安軍變棄王允,投劉備而奪其徐州,應袁術而保劉備,結袁術又殺其婚使!足以看出呂布之人,實乃是反覆無常的小人,而且還是一個不屈居人下的梟雄。

    收劉備與小沛和“轅門射戟”看似是救劉備於水火,實則是讓自己有一個幫手,要知道徐州是四戰之敵,兵家必奪之地,哪個諸侯看見徐州不心動,這也是為何曹操以報復仇血洗徐州一樣!讓劉備駐紮小沛實則和下邳形成犄角之式。以抵抗來犯的四方諸侯。這也是為何劉備在小沛做大之前,呂布要攻打劉備的原因了!畢竟小沛離下邳太近,劉備做大,反水的可能性越強!

    所以呂布和劉備毫無感情可言,有的只是相互的利益。

    而且呂布還奪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能不怨恨嗎?

    而這也是劉備不為呂布求情的原因之一

    劉備投曹操而攻打呂布,原則上曹操是打著為劉備報仇的謊子攻打呂布,(發兵要有理由)劉備可是得到朝廷認可的徐州牧,(曹操為了讓劉備打袁術時上表朝廷冊封的)這也是為何劉備明知是曹操計謀還是要打袁術的根本原因,得到朝廷認可,那才叫名正言順!

    而呂布這徐州牧是奪劉備徐州時自封的,名不正,言不順!

    而且別看劉備沒在徐州呆多長時間,但是劉備治理有方,是得到百姓擁護的,曹操心想你們看“劉備還是你們的徐州牧,我是來幫助你們的。”這也是為何曹操攻打呂布帶上劉備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帶上劉備,曹操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拿下徐州,從陳登叛變之中就能看出來!

    而且曹操和呂布也算是世仇了,要知道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時,呂布偷襲過曹操的兗州,而且還一度佔據上風,差一點就把曹操給滅了!

    事情發展到最後,呂布被擒,求劉備,劉備顯示應了一句。可到最後卻加了一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這句話雖不能決定呂布的生死,但絕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只因為就算劉備求情,曹操也必殺呂布?為何?

    呂布的事情,天下之人誰不知道?試問曹操比之袁紹和袁術如何?要知道袁術和袁紹素來意見不和,可偏偏在呂布這件事情上卻出奇的一致,都曾不收留過呂布!呂布在投袁紹之時,還險些被袁紹殺死,還好呂布仗著馬快,逃跑了!

    連袁術和袁紹都知道的事情,曹操能不知道,劉備能不知道?

    而且劉備當時屬於寄人籬下,在曹操手下幹活,能不摸索著曹操的脾性來嗎?曹操都要殺的人,劉備敢保?所以劉備才來了一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意思是我不贊成,也不反對,你自己看著來,畢竟你現在是老大!

    這只是正常的思維方式,如果在換一個思維,劉備為何不求情。

    一,劉備和呂布有宿怨,上文已經說了。

    二,劉備害怕,要知道如果呂布真投了曹操,那曹操真就是如虎添翼了,到時候文有郭嘉,荀彧之流,無有呂布,典韋,張遼之流!那時候劉備在反,可就難了!畢竟呂布在正史的戰力上不說比關羽張飛強多少,但絕不弱於他倆!

    三,怕遭呂布迫害,很簡單,攻打呂布是屬於劉備引兵來犯的,如果沒有劉備,曹操絕不可能這麼快攻打徐州,沒有劉備也不可能這麼快的拿下徐州,如果兩人都在曹操手下共事,難免不遭到呂布的迫害!

    四,曹心難定,曹操的心思我想劉備絕對摸得差不多了,如果劉備幫助呂布,曹操不得想“好你個大耳賊,二袁都不要的貨,你竟然推給我!你是笑話我智商不夠,還是閒我死的不夠快。”

    所以劉備在最後既沒同意,也沒反對,只是把呂布的歷史說了出來“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您是老大,您說了算!即迎合了曹操的意思,又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姓名,以及除掉後顧之憂,何樂而不為呢?

  • 4 # 奕天讀歷史

    有句名言,叫做“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劉備、曹操和呂布的恩怨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劉備、曹操和呂布都算是一方諸侯,他們之間永恆的就是利益之爭。

    劉備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會堅持“不為己所用者,必除之”的原則,除掉呂布,這就是劉備不為呂布求情的原因。

    劉備也曾想將呂布收入自己賬下,為自己所用。因此,他才在呂布被曹操從兗州趕走時,收留了呂布,因為此時他和呂布有個共同的敵人曹操。難道這時候劉備就忘了呂布曾經殺了丁原和董卓?劉備肯定沒有忘,只是他覺得可以讓呂布為己所用。但是,劉備高估了自己此時的實力,手下將領謀士太少,關張還都有不在狀態的時候,結果把徐州給看丟了。

    呂布被袁術蠱惑,趁劉備攻打袁術時,佔領了徐州。而劉備被袁術擊敗,也只能退回徐州。這才有了呂布“轅門射戟”,調停劉備和袁術大將紀靈停戰。此時,呂布又讓劉備居於小沛,劉備竟然同意了,為什麼?這就是優秀的君主“能屈能伸”的品格,為了長遠利益,暫時忍了。

    呂布這時和袁術結成了聯盟,然後被引誘投靠了曹操,接著復叛曹操,又聯合了袁術,還趕走了居於小沛的劉備。劉備此時跟呂布、袁術成了敵人,自然就跟曹操是盟友了。這才有了曹操親率大軍征伐呂布,白門樓一戰生擒了呂布的故事。

    呂布被俘之後,向曹操告饒,“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明公指曹操,這是呂布對曹操的敬稱,說曹操是英明的主公之意。大意就是,你所擔憂的不過就是我呂布罷了,現在我已經心悅誠服了,你不用憂慮了。以後你統領步兵,我來率領騎兵,一定可以幫你平定天下。

    呂布對曹操說的話,曹操聽到了,一旁的劉備同樣聽到了。劉備自己也是一代梟雄,也有爭霸天下的宏願。劉備很清楚,如果曹操得到了呂布,憑藉曹操的實力和駕馭人的能力,呂布一定可以充分施展才能,為曹操所用。這豈不是讓他劉備以後的爭霸之路徒增障礙,倍加困難。因此,劉備才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於是曹操就殺了呂布。

    其實,曹操要駕馭呂布難麼?不難。可呂布想要搞定曹操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看看曹操的才能和曹操身邊的那些將領,這點很容易明白。劉備心裡對此也很清楚,所以,他一定不能讓呂布投靠了曹操。

    曹操這次是敗給了劉備,中了劉備的離間計,少了一名可以幫他征伐天下的虎狼之將。而劉備不幫呂布求情,也不是出於個人恩怨,完全是出於自己爭霸天下的宏大目標,不得不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終極目標,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 5 # 國平軍史

    雖說呂布轅門射戟,化解了袁術麾下大將紀靈與劉備之間的一場大戰,但呂布畢竟侵佔了劉備好不容易從陶謙手裡得來的徐州,讓劉備居無定所,只得低三下四地投靠曹操,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這份極度不爽與屈辱,是斷難忘卻的。

    曹操出馬親征呂布,水淹下邳,呂布部將宋憲、魏續等反叛,藏了呂布的畫戟,捆綁了夢中的呂布,將其獻給曹操。

    呂布被捉,卻毫無骨氣,在曹操面前,像條喪家犬一般祈求饒命,還忽悠與曹操聯手,則天下可定,願助曹操一臂之力。

    曹操貌似拿不定注意,就讓劉備出注意,呂布是留還是殺。

    機會來了,劉備豈肯錯過,就提到了呂布殺了丁原、董卓等舊主,無疑提醒曹操呂布這人千萬不能用,誰用誰倒黴,說不定自身性命都不保。

    劉備,顯然有洩憤的情緒在裡面,要報呂布奪了徐州之仇,以及不能宣示與人的私心,畢竟呂布是梟雄,倘若真和曹操聯手,日後對自己陣營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所以必須得藉助曹操之手先除掉呂布。

    劉備絕對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說出此番話後,曹操絕不會再留呂布性命,果然曹操似採納了劉備的建議,命人絞殺了呂布,一代梟雄,頓時灰飛煙滅。

    其實,是否殺呂布,決定權在曹操,劉備說什麼只是參考意見,只不過曹操要借他人之口而已,可能曹操當時確實有點猶豫,真想聽聽劉備的意見。

    劉備說出的話,對呂布無疑是天打雷劈,知道自己性命危在旦夕,就大罵劉備這個大耳賊忘恩負義,可惜已經晚矣。

    曹操即使再猶豫,但劉備所說丁原、董綽的下場,讓搖擺不定的曹操堅定了殺呂布的決心,因此劉備所言,應該是促成曹操立馬殺呂布的導火索。

  • 6 # 青言論史

    首先在這裡為劉備說句公道話,呂布被殺的時候,劉備雖然沒為他求情,但在《三國志》中,他也沒有跟曹操說“您還記得丁原跟董卓是怎麼死的了嗎”這句話。至少,我們讀《三國志-呂布傳》和《劉備傳》,都沒有這樣的記載。只有《後漢書-呂布傳》之中有這樣的記載,考慮到後漢書成書晚於《三國志》,所以這條記載未必可靠。

    把《三國志》和《後漢書》有關呂布之死的記載拿出來讀一讀,可以對比一下呂布當時的情況:

    “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於是縊殺布。”——《三國志》

    “(呂布)顧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操笑曰:‘縛虎不得不急。‘乃令緩布縛。劉備曰:‘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頷之。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後漢書》

    兩段記載,都寫了曹操想放呂布一命,但是促使他最後幹掉呂布的原因不同。《三國志》裡面,是主簿王必提出反對,認為放他一命無異於放虎歸山,所以要殺;而《後漢書》中,是劉備以董卓和丁原的事情來提醒曹操,呂布是個養不熟的狼崽子。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也並不矛盾。呂布確實是一個勁敵,而他的再三失信也確實令人不齒。但是無論如何,呂布都沒有資格請求劉備為他求情,更不配說“大耳兒最叵信”,因為當年劉備收留他的時候,他卻反過來吃掉了劉備的徐州。他自己本就是個地道的言而無信之徒,有什麼資格去說別人?

  • 7 # 清水空流

    我們就以《三國演義》的描寫來探討這件事,來看看兩大梟雄的心機對決。

    呂布已經是必死無疑。換言之,呂布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但問題是呂布為何要向梟雄劉備求情,而奸雄曹操為何要問梟雄劉備如何處理。而梟雄劉備一句話就徹底讓曹操放心,而呂布則破口大罵,大耳賊乃無義之人,呂布的這句話實在太搞笑了。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這句話一出,已然成為呂布的催命符,直接將呂布送上了斷頭臺。大耳賊劉備的話真是穩準狠。呂布自認為對劉備有恩,(轅門射戟)但梟雄劉備肯定只記得呂布偷襲徐州。奸雄曹操問梟雄劉備肯定是試探,,以曹操之秉性呂布是必殺無疑的,越是奸詐之輩越是痛恨小人和反覆無常之輩。,曹操問劉備的態度,就是想試探梟雄劉備的看法,如果劉備替呂布求情,應該會引起曹操的猜疑,令讓劉備自己陷入被動。

    第二,曹操要殺呂布但這話不能自己說,必須借他人之口。而劉備就是最好的。日後如果有所責難也是譴責劉備,劉備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況且,劉備對呂布的憤恨不亞於曹操。現在的呂布是劉備重新奪取徐州最大的障礙。對於曹操劉備這樣的大政治家,日後的帝王來說,只會記得你對我的傷害,絕對不會記得你對我的好處。你對我的益處那是應該的,你對我的傷害則必須懲戒。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是一切帝王的行事準則。呂布向劉備求情,充分說明他的幼稚可笑。正如張遼所言,死則死爾。有何哀告。可見張遼是個明白人。 當然這也是劉備在向曹操表忠,借呂布的人頭納“投名狀”。這一政治手腕做得很聰明。

    最後就是呂布如果真的投降曹操,無論是否真心投靠,還是日後再次反叛。對於劉備來說都是有百害而無一益。這不是梟雄劉備所希望看到的,呂布的那句話:“我的勇武加上曹操您的謀略,足能定天下”,很可能就要了他的命。呂布太自以為是。太把自己當盤菜了,呂布之死完全是必然的。

  • 8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呂布在白門樓被俘,劉備不替他求情,這件事情在歷史和演義記載都是差不多的。劉備的不求情,無論於情於理於利而言,都是應該的。先說情。

    就情誼來說,呂布確實對劉備有過恩,就是轅門射戟的時候,曾解救過劉備的為難,使其避免被袁術攻滅。呂布臨死也拿這件事來罵劉備忘恩負義。

    然而呂布只記自己對別人的好,忘了自己對別人的壞。轅門射戟發生的前提是什麼?是劉備兵微將寡,只有小沛一地,面臨袁術進攻難以應付,只能向呂布求救。那麼,為什麼劉備會落到這種寄人籬下的尷尬?還不是因為呂布在更早的時候,趁著劉備和袁術打仗的機會背後捅刀子,奪取了劉備的徐州,這才導致劉備走投無路麼?

    呂布對劉備,就好比先放一把火把劉備燒個半死,然後給劉備塗上些燒傷藥。固然,後面這燒傷藥確實救了劉備的命,但你忘記火是誰放的麼?怎麼還能指望人家感恩你呢?

    更別說,這事兒再往前推,是劉備好心收留了被曹操打敗走投無路的呂布。所以綜合來說,是劉備對呂布有恩,呂布忘恩負義。在情的角度,呂布對不起劉備在先,而且程度更嚴重,劉備不過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而已。

    再說理。

    從道理上,劉備的話無懈可擊。君不見丁建陽、董太師乎?呂布到處跳槽不說,關鍵動不動就捅前任老闆的刀子,這誰受得了?要是劉備的話是無理取鬧,那曹操也不會聽從對吧。所以從道理上,劉備勸曹操殺呂布是完全說得通的。

    最後說利益。

    劉備和呂布之間經歷了這麼多恩怨,就算劉備進言保全了呂布,呂布當時可能感激劉備,過不了多久就只剩下怨恨了(參見兩年前劉備收留呂布在徐州後的下場)。如果呂布日後背叛了曹操,曹操會因為此事怨恨劉備,呂布也不會承劉備的情。

    同時,假設呂布日後真的就忠心於曹操,成為曹操麾下大將,那麼顯然,對劉備也是沒有好處的——劉備如果要獨立反曹,等於增強曹操的圍剿力量。劉備就算打算老老實實給曹操打工,留下這麼一個實力強、脾氣怪、忘恩負義的競爭同僚,也沒任何好處。

    總之就是,留下一個呂布,對劉備可以說是百害。

    因此,劉備不但不替曹操求情,反而進言殺呂布,也就毫不奇怪了。

  • 9 # 野草的沉思

    曹操用荀攸、郭嘉計,水淹下邳城,活捉了呂布。

    呂布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先是布叫曰:"縛太急,乞緩之。"操曰:"縛虎不得不急。"又,佈告玄德曰:“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

    在三華人物中,呂布是人們議論比較多的一位。他年輕英俊,武藝高強,馳騁疆場,所向無敵,固是一時之英雄。但他的人品卻有很大缺點。

    呂布原是荊州刺史丁原部將,義子。董卓作亂,欲廢帝自立,丁原反對。董卓欲殺丁原,但憚於呂布武勇,便以赤兎馬和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以及高官厚祿收買呂布。呂布見利忘義,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

    後來,司徒王允為除董卓,以美女貂蟬巧施連環計。呂布為爭貂蟬,與董卓反目為仇,又親手刺殺了董卓。

    這樣,呂布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形象就被他自己:鑄造完成了。

    那麼,劉備為什麼在白門樓躥掇曹操殺掉呂布呢?為什麼不留著呂布這隻惡虎去反齧曹操呢?這就不得不縷一縷劉備和呂布過往的交集。

    劉備與呂布的交集始於徐州。徐州牧陶謙死後,將徐州託付於劉備,劉備權領徐州牧。呂布在定陶被曹操擊敗,無處安身,到徐州投靠劉備。劉備手下人都不願接納呂布。劉備仁義,力排眾議,接納了呂布,將呂布安置在小沛居住。

    後來,劉備奉旨去淮南討伐袁術,留張飛守徐州。張飛酒醉,鞭撻了呂布岳父曹豹。曹豹懷恨,密信約呂布來襲徐州。張飛因醉酒,不敵呂布。徐州遂為呂布所得。後呂布與袁術鬧翻,為敵袁術,聽陳宮計,又迎回劉備,使之居小沛。

    這一喧賓奪主,鳩佔雀巢,呂布做得有失道德,雖然當時劉備委屈求全,沒說什麼,心裡肯定已對呂布有所忌恨。

    後來,袁術討伐劉備,先以財物收買呂布,令呂布中立。但呂布為自身利益考慮,以為助劉備為有利,便搞了一個“轅門射戟”,迫令兩家罷兵。就這件事而言,呂布在客觀上是幫了劉備一把的。

    之後,因張飛劫了呂布的馬匹,呂布率軍圍攻小沛,欲置劉備於死地。劉備出逃奔許都,投靠了曹操。這件事情很嚴重,是劉備後來鼓動曹操殺呂布的重要原因。

    而劉備鼓動曹操殺呂布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劉備久有與曹操爭天下的心意。呂布是當世虎將,若為曹操利用,必成為劉備的勁敵。若不趁此時借曹操之手殺之,必遺害無窮。

    那麼,為什麼不留著呂布去害曹操呢?呂布反覆無常,難保他將來不反叛曹操。但曹操智計過人,手下猛將智士眾多,遠非丁原董卓可比。呂布輕易不敢反,縱使有一天要反,也絕非曹操的對手。劉備兩害權衡,覺得還是除掉呂布,於自己更有利,於是便勸曹操殺了呂布。劉備這樣做是對的。

  • 10 # 歷史笑春風

    呂布當年在白門樓上被曹操生擒,為了活命,醜態百出。先是乞求綁松點,然後向曹操乞降。他對曹操說,你帶領步兵,我帶領騎兵,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當時四面皆敵,面對呂布這樣一員虎將,當然心動。他問劉備的意見,劉備說,你想想呂布過去的歷史,丁原董卓的下場就知道了。

    曹操聽了劉備的話,下了殺呂布的決心。呂布臨死前大罵劉備不講信義。但這也無濟於事,反而引起大家的鄙視。張遼都看不過去,氣得大罵呂布。我們看到這個情節,會感到很微妙。劉備勸曹操殺呂布,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殺他,好像是為了曹操好,同時也報了自己被呂布兩次在徐州襲擊的私仇。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不見得。就在這個短暫的場景裡面,充滿了三方面的博弈,最終,呂布博弈失敗,丟失了性命。

    首先說呂布。呂布對曹操所說的話到底有幾分誠意呢?我們知道,呂布沒有什麼政治頭腦,他除了過人的勇力,一生只是他人的工具,被利用的物件。他雖然跟從過丁原董卓,也和王允劉備共過事,但是他們都只是要利用他的勇力為己用,並不看中他的心理。

    呂布則過於高看自己的武力,以為靠自己的武力就可以縱橫天下。同時,他又沒有什麼政治頭腦,所以,一切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這樣,唯利是圖就成了他的常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這是呂布殺丁原、董卓,兩次襲擊劉備後,大家對呂布共識。也是他滅亡的根源。不過,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呂布並非是那麼簡單的一個人,他也是有一定才能的。在他手下文有陳宮,武有張遼高順一班猛將,也是個有實力的集團。這也是呂布割據一方,不甘人下的底牌。

    但是,到了白門樓上,呂布說要降曹,到底有幾分誠意呢?我個人看法,還是有七八分誠意的。當時他和曹操多次交鋒,屢戰屢敗,最後被生擒可謂心服口服。他可依賴的軍隊將領眾叛親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活命,也為了可能會有的前途,投靠曹操是呂布最好的選擇。因此,呂布才會苦苦乞降。

    而劉備呢?作為被呂布坑了兩次的劉備,當然有仇恨呂布的理由。但是,劉備和曹操面和心不和,他們互相都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劉備當然不會給曹操出好主意。因此,劉備勸曹操殺呂布並非是為曹操著想。

    呂布兩面三刀,反覆無常是大家都公認的。如果劉備想害曹操,就該讓曹操手下呂布,為將來謀害曹操做準備。可他沒有,反而用丁原董卓的例子來勸曹操殺了呂布,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劉備知道曹操的能力。劉備在徐州收留呂布,就是想讓呂布為己所用,可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低,不足以駕馭呂布,反被呂布奪了徐州。

    如今則不同了。呂布集團整個被摧毀,呂布只剩下孤家寡人一個,如果他投入曹魏集團,依照曹操的手段,很可能會為曹操所用。那反會讓曹操如虎添翼。因此,劉備才會勸曹操殺之。

    而曹操這一方面。曹操也知道呂布的情況,但是他對受降呂布心裡猶豫。因為呂布多年的所作所為,使得他誠信破產,曹操也不敢確定他的誠意有幾分。

    而曹操下一步要面對的是強大的袁紹集團。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難保呂布會不會再次背叛。如果出現那種情況,曹操可徹底死無葬身之地了。因此,曹操不敢賭,也不可能拿整個集團的命運去賭呂布的誠意。可以說,在剛開始,曹操就下了殺呂布的決心了。那為什麼曹操還要問劉備的意見呢?這裡面有幾層含義。一是試探劉備的態度。從劉備的意見看劉備的反應,從中考察劉備是否真正的聽從自己。二是把殺呂布的責任推給劉備,這樣,他收服的呂布舊部就會跟劉備為仇。

    在這場博弈裡,曹操老奸巨猾,是最大的受益者,充分證明了曹操的政治手腕。

    最終,曹操和劉備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呂布則懵懵懂懂的走向了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角燉土豆燜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