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津城沐雨
    第一,劉備忙於征戰,無暇顧及阿斗。

    劉備一生忙於征戰,四處奔波,一心撲在恢復漢室的宏圖偉業上,根本就無暇顧及劉阿斗,沒有認真的照顧過阿斗,更沒有給他請個合格的老師專門培養,劉阿斗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愚昧無知。

    第二,阿斗的成長“環境”並不好。

    劉備身邊雖然不乏能人文士,但都是圍著劉備或受劉備委託管理國家大事,阿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較少,這樣,阿斗身邊就都是些一般的人,甚至很多都是為了討好劉備和阿斗的阿諛奉承之輩,這樣就使阿斗深受這樣不好的“環境影響”,造就了阿斗的愚昧無知。

    第三,這個只是推測,阿斗是被“摔傻”的。

    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阿斗生於戰亂時期,當時曹軍追的緊,尚處於襁褓之中的阿斗被母親託付於趙雲,趙雲揹著阿斗拼死殺出曹操的包圍,險些喪命,劉備為了表達對趙雲的愛戴勝過自己的兒子,把襁褓中的阿斗摔在地上,津城認為很可能正是這個時候把阿斗的腦袋摔壞了,阿斗才愚昧無知。

  • 2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劉禪卻是與劉備天差地別,有時真懷疑這是劉備親生的嗎,無奈甘夫人已死,那時DNA檢測還沒出現,要不劉備非得檢測一下不行。

    劉備乃仁義之君,身邊不乏能人雅士,但這好象與劉禪一點關係也沒有,你以為劉備不教呀,但有些事不是教來的,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許靖、霍弋等都教過他,但怎麼教也不會,黃皓一教鬥蛐蛐學得賊快,有什麼辦法。

    劉備臨死遺詔裡曾說:“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大意是剛才射援先生來了,說丞相誇你進步很大,你要再接再歷,這樣我死也放心了,要多做好事,廣用賢人,修其德行,多讀好書。我德行不夠好,別學我。

    劉禪前面的沒記住,光記住“別學我”了,以後果然沒學劉備,這句話實行的很好,劉備其實也知道劉禪太不成器,但又有什麼辦法,長年征戰,老來得子,當時劉禪最大,才十七歲,別的又太小,又顧忌劉表袁紹廢長立幼帶來的災禍,只能是他了。

    劉備感覺實在對不起諸葛亮,才說出:“ 君之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君可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也無奈,只有痛哭,君臣相對而哭,一切盡在不言中。

    劉禪生於亂世,長於亂世,被人家搶來搶去,長板坡趙雲救主,江裡又從孫夫人裡把劉禪奪了回來,有人說,蜀國之亡皆為趙雲之故,不救倒好了,可能是劉禪被搶來搶去,童年的陰影影響了劉禪,出現了心裡障礙,所以才變成這樣。

  • 3 # 一念永恆之永遠

    “扶不起的阿斗”,說的是蜀漢照烈皇帝劉備的兒子劉禪。

    劉備是一個志向遠大,情商也非常高的人物,身邊也有不少智士、猛將輔佐,對劉禪的培養怎麼就不盡人意呢?

    |《三國演義》中,不少人對劉禪有過評價。除了諸葛亮言不由衷地說過“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之外,其他人的評價大都是“人之無情;主暗而不知其過,懦弱;主非中興之器;亡國之君若劉後主者,其為後世詬厲也久矣。等等,評價大都不高!

    劉備打下了江山,劉禪繼承了還算不錯的家業,看起來劉禪就是一個“家庭教育失敗”的例子。而這,對於我們現在家庭教育是有著一些警示意義的!

    |那麼,劉備對劉禪的教育到底缺失在哪裡呢?

    其實,從教育上說,劉禪從小也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有智聖諸葛亮親自抄寫讓他學習,又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同時,還令其習武。

    從學問方面,可謂名師親點、飽讀詩書。

    那麼,看來問題不是出在讀書上!

    |我們可以發現劉禪繼位後的一個細節——劉禪即位時還是17歲的孩子,按劉備的安排,“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也就是說,從小到大,劉禪雖然學習好,但所有的事都有人為他安排、為他決定。

    人都有惰性,有人替自己操心,自然越來越懶。他也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獨立決策的歷煉機會。這就是很多“富二代”之所以沒落的原因。

    |而且在現在,這種“富貴病”正在蔓延到很多中產乃至低收入家庭中……。

    因為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抓的很緊,而忽略了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磨鍊。

    總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寫作業、報輔導班等等,在這些方面要求很“嚴格”。但是,很少有人會注重孩子學習之外的生活動手能力的鍛鍊。

    比如說,一起外出時讓孩子當主角;飯店吃飯時讓孩子學會付帳;問路時讓孩子詢問......,等等生活中的一些鍛鍊孩子的機會。

    很多事,只靠“教”是不行的。只有多讓孩子身體力行地去“幹”,才能形成深刻的記憶。在“幹”之中就會慢慢體會到解決辦法,從而,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所以說,當父母的不要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是從小注意鍛鍊孩子自己生活勞動的基本“動手”能力,這可能比單純的教育和學習更有益處!

    最基本的生活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還讓他學“高深的智慧謀略”,你覺得可行嗎?

  • 4 # 狼主1970

    劉備中年得子,其望殷殷,小字阿斗,阿者山之崇,鬥者星之魁也,集天地之大而求立乾坤。

    奈阿斗中人才智,兒時顛沛流離,飽受摧折,幼有熬鷹之教,繼當隨侍其父,親歷爭殺,推演謀略,經風雨而知江山。

    然劉備稍安,阿斗遂養籠中,百般呵護,相較前歷,已如夢魘。此操勞興國之始,結於逸豫亡身之時。

    劉備身邊雖不乏能人文士,皆為國殫精竭慮,忠義赴死之雄。阿斗如日受教其中,縱不能成中興之雄,亦不失為守成之主。然阿斗此時已入脂粉陣中,柔媚弱其志,阿諛蒙其心。心志如斯,漸成庸人。

    繼位之始,諸葛亮面面俱到,無一政出君之口,阿斗即成牌位。試想志意不逞,唯玩樂可行。

    蜀亡之時,阿斗尚存苟活之智,此間樂不思蜀也!

    豎子無謀,溫室教育之罪也!父爭戰血染徵袍,子玩樂懷柔錦帳。悵古思今,教之何難矣!

    將軍百戰鬼神驚

    豎子千金買笑聲

    早知痴兒不成事

    應悔當時斷熬鷹

  • 5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關於劉禪的昏庸無能,不思進取的做法真的很讓後人感到痛心,可悲蜀漢的命運,可嘆諸葛亮、姜維等能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悲愴精神!

    劉禪生於亂世,在他懂事之前一直跟隨劉備輾轉江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從小又失去親生母親的關愛,性格自閉,老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小時候沒有玩伴,孤僻成性,使得他不善於與人交談,雖然劉備對他也從不缺乏教導,很鐵不成剛的硬塞給他許多東西,劉禪也肯定是被動的接受。從他只喜歡玩小動物、鬥蛐蛐可以看出,寵愛宦官黃皓那是因為他們聽話,劉禪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被別人真正重視,才更喜歡聽宦官們的阿諛奉承之詞,說白了就是他太自卑啦!這是其一。

    其二是,在他的周圍都是一群大牛人,一個比一個強勢,劉備的梟雄,張飛的一喊震當陽藐視群雄的氣概,關羽五關斬將的雄風,諸葛亮運籌帷幄三分天下的神鬼莫測,趙雲百萬軍中殺進殺出的勇氣,馬超敢於與虎痴許褚挑燈夜戰的豪情和老將黃忠的神弓,在這麼多強勢之人的環衛中劉禪真是文不成武不就,受這些人的影響他僅有的一點自尊與勇氣實在是提不起來。他的皇權尊嚴完全是靠著這些人的強大庇護下來勉強維持的。直到姜維一死,劉禪終於卸下了他皇權的重擔,可以歇歇了,真是長出了一口氣!所以蜀漢滅亡是遲早的事,再說諸葛亮六次北伐,明著是上書後主完成先帝遺願,實際就是他說了算,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哪有真的尊重劉禪的意思,僅有的一回劉禪說相父你休息一下吧,咱過幾年再打也不遲,結果諸葛亮又是上表又是先帝地說了一堆,你還讓劉禪說什麼,我這不是關心你嘛,幹嘛抬先帝出來。後來的姜維完全繼承諸葛亮的風格,上書完了就開打。基本不看劉禪的臉色。你們聽過皇帝的心聲嗎?我心裡其實是不願意的,我能和誰訴苦?只有我的黃皓和心愛的蛐蛐啦!劉禪並不笨,也不昏暈,只不過他是歷史造就的一個非常無奈鬱悶的皇帝,按照以上說法他得抑鬱症的可能也是很大的。哎!我真的不喜歡當皇帝,我的志向是動物愛好者!

  • 6 # 鳳凰西遊

    劉禪,蜀漢皇二代,為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甚至聲色犬馬驕奢淫逸,即使有前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期姜維傾心賣命以死殉國,都沒能挽救蜀國江河日下的破爛局面,最終劉禪將父親劉備嘔心瀝血打下的江山拱手相送,還落下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劉禪因出生時其母曾夢吞北斗,故乳名阿斗,所以人稱“扶不起的阿斗”,。人們大家喜歡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始終無法扶持之人或事,比如“國足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肯定有人馬上大怒反駁道“你這麼黑阿斗合適嗎?女足你也忍心一起罵?!”好吧,我用詞不當!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劉禪絕非昏庸無能。此處大概聊一下,真實的劉禪有哪些可取之處呢?

    1. 劉禪受劉備教誨,為了博學多識,自幼攻讀《韓非子》、《六韜》等書,並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對,關二爺不是也熟讀左氏春秋麼),在此基礎上,劉禪還勤學武藝,尤其是騎射。諸葛亮曾有明文對劉禪評價,說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表現還算比較滿意,而且從這個敏字,足見劉禪絕非愚蠢之輩。

    2.對於諸葛亮的北伐,劉禪大力支援,並在此戰略基礎上,大力發展本國農業,以做後援。諸葛亮死後,面對魏延誣告楊儀造反,劉禪就頭腦清晰,對魏延燒絕棧道表示了懷疑。後期蔣琬提議從水路攻取上庸,劉禪就審時度勢認為易進難退否決了這種方案。司馬家族篡權以後,夏侯霸來降,劉禪第一時間派人將迷路的夏侯霸接回,並親自出城郭相迎,並陳述當年夏侯淵之死只是各為其主而非私仇,又以張皇后之親拉攏夏侯霸。

    3.劉禪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有人說那是諸葛亮在扶持他,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還穩穩的當了29年的皇帝。其一,這並不能全算成諸葛亮的輔佐之功,其二,劉禪如果沒有一定的個人能力,絕對不會在亂世中存活這麼久。

    4.劉禪以樂不思蜀的罵名,騙過了司馬昭的猜忌,以安樂公安度晚年,死後還被優待,這不能不算是一種大智若愚。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劉禪千百年來一直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劣跡,讓其久負罵名。

    1.後期重用宦官,導致內外不順

    這裡所指的宦官,當然就是黃皓了。劉禪寵信黃皓後,黃皓肆無忌憚的干涉朝政。蜀國的局面快速走了下坡路。姜維啟奏劉禪將其處死,劉禪反而勸說姜維不用太在意,只是讓黃皓向姜維謝罪。姜維考慮到黃皓的爪牙勢力盤根錯節,為求自保,在外屯田不敢回成都。後來姜維探知鍾會治兵蠢蠢欲動,就上書諫言讓劉禪緊急準備,劉禪卻誤聽黃皓讒言而不以為意,導致蜀漢的文臣武將均無動於衷。

    2.尚有迴旋餘地時獻國投降

    鄧艾偷渡陰平後,諸葛瞻戰死綿竹。但此時蜀中並非土崩瓦解,而是尚可一戰。 比如,劉諶(北地王)就曾請求背城一戰, 南中監軍霍弋也請求發兵來保成都,都被劉禪拒絕。眾臣又提出或者向東吳尋求避難,或者退至南中安身,也都被劉禪一一否決。後來,譙周力排眾議,詳細分析了天下大事,認為只有投降才可以自保,於是,劉禪心有所動,最終獻國向鄧艾投降。而此時,姜維還在浴血奮戰呢,聽說劉禪投降了,真傻眼了,即便是後來詐降,也無力迴天了!(姜維之死。看到這一幕,心痛不?)

    所謂“譙周誤國”,說的就是譙周的這個賣國求榮的行為。但不得不說,譙周也算背鍋了,最終還是劉禪執行的投降策略!

    3.此間樂不思蜀也!

    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裴松之記載,蜀國亡後,劉禪被安置在晉都洛陽。司馬昭請劉禪宴飲,故意安排蜀國歌舞,劉禪身邊眾人不生悲悽,但劉禪怡然自得!司馬昭問他:“頗思蜀否?” 劉禪悠然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在三國演義中,這一段也被寫的微妙微翹,具體細節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正是這句話,讓劉禪揹負了千載罵名!

    不過,正是劉禪這種刻意表現出來的傻不楞瞪沒心沒肺的愚鈍,讓司馬昭對他不再猜忌和防範,劉禪得以安享晚年而福壽雙全!

    最後,本文想表達的觀點是,劉禪肯定稱不上明主,但也絕對不是昏君,至少不是題中所說的“愚昧無知”!

  • 7 # 雷襌

    孫策臨死之前託付孫權於周瑜和張昭,孫母也教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曹操大舉來犯時,張昭卻是主降派!而周瑜遲遲不表態,甚至誇大曹操的實力!目的就是測測這個少主的膽識和魄力,是否值得他輔佐!而且他主戰,不如孫權主戰有說服力!

    而在江東父老多數以上主和的情況下,孫權要力排眾議主戰,必須得拿出氣魄,拿出威嚴,危難之際,不由他慢慢成長!所以才要劈桌子發飆,讓你們知道我是虎不是喵!這個前提是周瑜一心一意輔助,跟孫權同心同德,而且周瑜兵權在握的!

    再看看漢獻帝!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被曹丕逼迫禪位!他怎麼不像孫權一樣反抗呢?他沒有機會和條件!曹操為鞏固對中央的控制,不知道殺了多少人,而且還都是以天子之名行事!漢獻帝唯一的希望似乎是劉備,但劉備得了天下,他還能繼續做皇帝嗎?

    我覺得他依然做不成皇帝,劉備必然會繼續表現忠君愛國擁護漢室江山,但劉備的手下,尤其是關張,肯定也是一樣會逼迫漢獻帝劉協退位讓賢!識趣一點的就主動讓出皇位,我們打江山不是為了你,免得一不小心花園被毒蛇咬,或者提前搞出個黃袍加身,再不濟也是換劉備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阿斗所處的位置就比他們好嗎?諸葛亮確有驚天之才,但有相當一部分是神話了,另外諸葛亮也並非全才!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用兵優柔寡斷,太過謹慎,喜歡用兵,但不善用人培養將才!諸葛亮主導蜀國大業期間,確實鞠躬盡瘁,晚睡早起,連二十軍滾的責罰他都親自過問,雖然值得學習,但不值得提倡,因為他嚴重妨礙了蜀華人才的發掘和培養!

    一個企業,老闆管的越多,這個企業侷限也越大,這種事無鉅細的管理方式,儘管初衷不同,但其實對於劉禪而言,與劉協面對曹操獨攬大權又有何區別?諸葛亮對劉禪其實也是有威脅的,不然劉備臨終也不致於留下一句,若不能輔佐,你可取而代之,這樣的話來將諸葛亮的軍了!劉禪面對諸葛亮這樣亦師亦父,能力強,愛管事,又甘心臣服自己的長輩,確實很難處理,也容易滋生惰性,泯滅霸氣!

    倘若關張二位叔叔在世,你再看結果如何?首先不存在託孤的事,諸葛亮也必然不能手握大權!而劉禪就如當年的孫仲謀一樣,在兩位叔叔的輔佐下,必須早日撐起劉備留給他的帝國!沒有諸葛亮這樣一座大山擋在劉禪前面,他可能會遭遇不少挫折,但空間也大了!沒有老鷹的羽翼庇護,小鷹才會成為空中霸主!失敗?不存在的,六出祁山空耗國力,諸葛亮不也沒有成功嗎?三國志中對劉禪的描述,雖沒有孫權那般霸氣外漏,但也繼承了劉備的仁心仁德,很受下屬愛戴!起碼我們應該看到,諸葛亮的一生,真正要感謝的人不光是劉備,還有劉禪!劉備是知遇之恩,但真正讓諸葛亮達到人生巔峰的,其實是劉禪,主臣之間沒有間隙,從不擔心諸葛亮對自己造成威脅,歷代臣子哪個不羨慕諸葛亮有這樣的待遇?諸葛亮被神話,也是這些文人雅士想透過對諸葛亮的讚賞,表達對君王的希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也是帝王之術識人用人的能力之一!多少能臣最終沒有倒在敵人的陣前,而是死在了自己君主手中!所以諸葛亮的豐功偉績也有劉禪的功勞!

    如果劉禪能成長到,得到兩位叔叔的認可,使其為自己爭戰沙場的時候,蜀國即便還是沒有爭霸成功,劉禪留給後人的故事也絕不是現在這些!

  • 8 # 船伕

    做人要有主見,劉備仁義之名何來?

    劉備謊稱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好幾百個兒子,根本無法追溯,所以這個源起就有問題。如果是謊稱,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我們先假設劉備沒說謊。那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以漢室宗親招搖撞騙忽悠人,在衣帶詔事件中,最開始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表中心,但到了關鍵時刻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然後一點點實現自己的稱帝的野心,將漢獻帝的期望忘到九霄雲外了!

    如果有一個真人訪談節目,問一問漢獻帝最恨的人,大機率有劉備一個,本來期望你來雪中送炭救我一命,結果你背信棄義背後捅我一刀!同樣在歷史上,劉備的行徑與明末福王朱常洵,清末的康有為有一拼。

    再來看劉備帶走新野百姓這一段,這和土匪裹挾百姓阻擋官兵追趕沒什麼區別,和遊牧民族驅趕老百姓圍城擋箭很相似,為何就應為《三國演義》一部明顯帶有作者主觀色彩的小說,就把黑描白了呢?

    再來說劉禪,我認為大家都對其看的太膚淺了,劉禪這個人不禁使我想起漢朝另一位皇帝,漢惠帝,兩人都是看到父輩的道德淪喪醜陋的一面而灰心喪志!可憐可嘆!劉禪的主動投降,順應了三國歸晉的大趨勢,而又保護了四川百萬老百姓,沒有讓這些無辜的人為自己陪葬,而把懦弱的罵名背了幾千年!這需要大智慧大胸懷!也許歷史中的劉禪正是大智若愚吧!

  • 9 # 歷史的千次回眸

    1、阿斗並非愚昧無知

    樓下的幾位朋友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管是讀書,還是騎射武藝,阿斗應該都具備了一定的素質,並非百無一用。尤其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對後主評價都是:“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那估計應該差不了。

    2、後天的德育沒有做好

    皇帝不同於普通人,他要統治整個國家並非說多讀幾本書,多練習幾套武藝就ok了,他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像品德的修養,如何駕馭群臣,發揮眾人所長,如何確認施政方針,已經確認外交政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後宮外戚內政等等。這些事情千頭萬緒,真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幹成的。

    劉備早期創業艱辛,四處奔波如喪家之犬,在顛沛流離中才有了阿斗這一個孩子。還差點在亂軍之中丟掉。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其實早期的阿斗教育環境肯定不會很好,或者乾脆可以用惡劣來形容。沒有穩定的學習場景,處處隨著劉備東奔西走,劉備本身自己都焦頭爛額了,相信對於阿斗的言傳身教的時間肯定也多不到哪裡去。這也導致了先天教育的不足。

    再說說後天教育,劉備臨終的時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並且也教育了阿斗要以仲父事諸葛亮。但是諸葛亮身負振興漢室光復中原的重任,一定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半生一直都在為振興漢室奔波勞累,像平定南蠻,六出祁山等等,連年征戰而且還事必躬親,這勢必佔用他大量的時間,試想一個整天忙的連飯都吃不上的人,你讓他有時間好好的培養皇帝?這無疑是痴人說夢。並且通過後期阿斗的所作所為,其實我們也能大膽推斷出,諸葛亮甚至都沒有安排稱職的太傅給阿斗。這後果就很嚴重了,可以說後天教育的缺失,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3、沒有處理好和宦官近臣的關係

    諸葛亮死後,阿斗始終和宦官在一起,尤其是大太監黃皓這個時候逐步得到了阿斗的信任。其實信任倒也沒啥關係,哪個皇帝沒有個信任的貼身侍衛呢。關鍵是阿斗沒有處理好宦官干預朝政這個紅線,重蹈了漢桓靈帝的太監干政的覆轍。再加上蜀漢人才凋零,姜維在外避禍,由此蜀漢政權不可避免的逐步沉淪下去,最終被滅亡也僅是時間而已。

    4、裝傻其實也是自保的一種表現

    大家對阿斗愚昧無知的可能也是受到“樂不思蜀”這個典故的影響,這個說的是蜀漢被滅亡後,司馬昭在魏皇宮宴請被俘虜的眾多蜀漢的大臣當然也包括阿斗,席間故意用蜀漢的當地舞蹈來助興,很多大臣看到故地的音色都黯然垂淚,但是阿斗卻在司馬昭問道自己想不想回家的時候,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真的給人一種沒心沒肺的感覺。不過換位思考一下,已經身為階下之囚的阿斗,這個時候如果回答我思念家鄉又會是一個什麼後果呢?很可能會引起睚眥必報的司馬昭的疑心,最終能不能安享晚年都說不好。由此阿斗這麼回答,我倒覺得是避禍的可能性更大。不能做為他愚昧無知的一個證據。

    總的來說:

    阿斗不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精明君主,也沒有帶領蜀漢政權在三國搏殺中贏得最後的勝利,但是你如果說他愚昧無知也有點過了。只能說他是一個資質平庸的守成之主吧。

  • 10 # 江南飈

    劉備英雄一世,從草根中奮鬥出來,依靠關張二將,從最初幾百人的隊伍起家,經過三十年的鏖戰,建立了一份基業蜀漢政權。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但是 ,劉禪真的就是個愚昧無知的人嗎?

    不是。從劉備死去之後,劉禪繼承皇位成了蜀漢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可是,這只是表面現象,劉禪沒有兵權。安居平五路時,諸葛亮瞞著劉禪調兵遣將,把五路敵軍都退去了,才告訴前來相府問計的劉禪。這對劉禪來說既驚又怒,驚的是諸葛亮瞞著他調兵遣將,這對他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怒的是竟然不報告,還要逼著皇上來問。這說明諸葛亮不怕劉禪。這是很靈劉禪惱火的事情。

    這也讓劉禪明白了,誰才是真正的主宰。所以從此之後,劉禪基本就不過問諸葛亮的行陣之事了,一切都聽諸葛亮的。諸葛亮開始六出祁山,這是戰爭需要錢糧、兵員,誰去辦?肯定是劉禪,劉禪在蜀漢政權連年征戰的環境中治理國家談何容易。可是他班蜀漢治理的不錯沒有內亂,而且有力的支撐了諸葛亮的北伐大業。這就很不容易,說明劉禪有很高超的領導藝術的。

    蜀漢政權內部存在著劉備為首的外來者與法正費禕等為首的原住民,這兩股勢力並不融洽,需要去調和,保持穩定,還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劉禪服務。這些工作靠諸葛亮是不行的,只有依靠他自己。實踐證明,劉禪把這些關係處理的很不錯,保持了相當長期的內部穩定。課件留山不是個無能之輩,相反在戰爭不斷,又無兵權的情況下,他保持了蜀漢政權的平穩。最後蜀漢政權的而滅亡,是不可避免的,他為了自保選擇投降和他從小沒有經歷過戰爭有關,沒有血性,只有權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夕’你們方言怎麼稱呼,本鄉本土都有哪些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