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iaocao449
-
2 # 蘭臺記史
羅馬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跟你想象中的一樣嗎?羅馬是一個古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但是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義大利的首都了。羅馬是義大利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地方,羅馬是有著非常多名勝古蹟的。
羅馬街上有很多具有歷史痕跡的建築物,還可以看到面板白皙,五官精緻的羅馬美女,這裡的美女身材是非常好的,她們舉止得體優雅。
在很久之前對羅馬的古代鬥獸場就充滿了幻想,這個地方以前是充滿血腥暴力的,而現在就只剩下斷壁殘垣矗立與此。雖然現在的鬥獸場已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生氣,但是接著殘缺的建築我還是能夠感受到這裡曾經的繁榮。整個鬥獸場是非常大的,看起來氣勢磅礴,這個鬥獸場被設計的非常有特色,很多國內外到羅馬玩的遊客都會來這裡拍照,有時候人多的時候還不好找角度拍照。
羅馬還有一個非常適合情侶去的地方,這個地方就許願池,這個許願池是非常大的,聽羅馬當地人說,來到這裡的情侶只要在這裡許願並且同時將硬幣投入許願池中,情侶的愛情就會得到保護,情侶會長長久久相伴一生。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是在這裡還是能看到非常多情侶投幣許願的,可能他們也知道這個不一定會實現,但是有願望還是美好的。
在羅馬呆了一段時間發現,在這裡處處都是女士優先的。不管你是當地人,亦或是外國遊客,只要你是女的,在羅馬你就會有非常特別的禮待。有時候回酒店休息的時候,等電梯的人會很多,我因為是女生的緣故,可以非常輕鬆的進電梯,不用和別人搶著進去。在這裡女士可以優先進電梯,而且出電梯的時候男士們會等著女士們都走了,才出來。
和羅馬人吃飯的時候也是女士優先,他們男士會等著女士先進餐了,然後再進餐,就連簡單的吃飯,他們對女士也是非常尊重的。但是羅馬人還是蠻奇怪的人,相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這裡的人是不會守護時的,遲到是他們平常到不能平常的事情。
不管是出席活動,還是參加聚會什麼的,他們都是會遲到個十幾分鍾,誇張一點的還會遲到半小時以上,這種真實的羅馬現狀真的讓我根本難以想象。這要是放在其他的國家(日本),丟生意是分分鐘的事情,這個國家的人過的太沒有時間觀念了。
-
3 # 古今熱血歷史
條條大路通羅馬,很小的時候這句話反覆在耳邊環繞!後面漸漸長大了,透過一些書籍、網路、影片瞭解了下羅馬。主要從三個方面政治、宗教、歷史。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是義大利國家元首即義大利總統的駐地,總統官邸設在奎里納爾宮(Quirinale);羅馬也是義大利議會、義大利總理和政府部長的駐地。
像義大利其他地方一樣,羅馬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會。全球天主教會的中樞梵蒂岡城即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聖伯多祿大殿亦位於梵蒂岡,但羅馬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羅馬共計大約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括: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聖格來孟大殿、四泉聖嘉祿堂和耶穌教堂。在城市的地下還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許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機構也設在羅馬,如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宗座東方學院。由於全球天主教會的管理機構大都位於梵蒂岡以及羅馬市內,使羅馬如同天主教會在世上的首都,因而在華人天主教人士中另有“聖京”之稱號。
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佈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又譯聖彼得大教堂)與容納教會歷代收藏的梵蒂岡博物館位於其中。羅馬的其他教堂,修道院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歷代重要聖物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
4 # 丸子爸爸z
答:我認為古羅馬是最精彩的,古羅馬城建立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並不確定,傳統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 。這已經廣泛地為考古發現所證實,儘管可能此前已經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後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芙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佔領特洛伊城之後來到義大利。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託,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臺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慕洛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託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禿鷲,羅慕洛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慕洛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摺疊共和時期
公元前5世紀至前3世紀初,平民與貴族的鬥爭告一段落,義大利半島基本統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階長官及公民大會,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西班牙、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透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征服了敘利亞等東方土地。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由於大莊園制的形成,奴隸勞動的廣泛使用,義大利的農業、工商業和高利貸業興盛,奴隸制經濟得到巨大發展;破產農民大批淪為遊民,使羅馬社會矛盾激化。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交織進行。如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援下,馬略(Gaius Marius)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前82年,貴族派支援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前60年,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和龐培·馬格努斯秘密締結條約,共同對抗元老院,史稱前三頭同盟。前53年,克拉蘇在遠征帕提亞的卡萊戰役中全軍覆沒,本人也陣亡,三巨頭只剩兩人。此期間,凱撒在高盧征戰,收穫頗豐,名譽和地位都急劇上升,引起龐培的嫉妒和警覺。龐培遂聯合元老院,共同對抗凱撒。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法薩盧斯戰役中擊敗龐培,龐培逃往埃及後被殺。凱撒被宣佈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進入帝國時代。摺疊帝國時期
奧古
斯都建立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公元1世紀中葉基督教興起,公元2世紀、3世紀迅速傳播。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統治亦日益減弱。410年,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義大利。455年,汪達爾人襲擊義大利,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僱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回覆列表
羅馬帝國,持續時間是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稱為大秦、拂菻。
最早的羅馬由一些散佈與海岸附近的村落組成,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現部落,公元前800到700年間,“七丘同盟”出現,擴建廣場、修建城牆,進而形成了早起的羅馬,進入“王政”時期。
公元前510年,羅馬爆發反對暴君鬥爭,王政結束,羅馬共和國成立了。
公元前四世紀,羅馬佔領統一了義大利,後續又擊敗迦太基和希臘、馬其頓人,到公元前二世紀中葉,羅馬帝國擁有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九個行省。
長期征戰給羅馬帝國帶來了大量奴隸,帝國蓬勃發展,同時奴隸們奮力反抗,先後出現西西里島和斯巴達克的奴隸起義。公元前83年,羅馬軍事統帥蘇拉鎮壓反對派建立起獨裁統治,他死後,凱撒、龐培和克拉蘇形成“前三巨頭”同盟,後來凱撒征服高盧,擊敗龐培,佔領了埃及、敘利亞、小亞細亞和西班牙等地,建立其獨裁統治,成為不是君王的君王,後來於公元前44年被反對派刺殺。
公元前43年繼凱撒掌權的是“後三巨頭”同盟,安東尼、凱撒侄孫屋大維和雷比達。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羅馬共和國結束。
屋大維建立帝國後,創立元首制,稱奧古斯都。前期帝國(前27年—192年)被稱之為羅馬的黃金時期。後期帝國從三世紀危機起,經伊利里亞諸帝、戴克裡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國,至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將帝國正式分為兩部分(公元395年)。西部在內憂外患中衰落,公元476年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被廢黜,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部帝國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史學家更多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擁有完全違背共和制度的絕對權力,自稱不是君主而是所謂“第一公民”,成為元首(或稱為凱旋大將軍)、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稱號(後續皇帝也享有這類頭銜),宣佈了羅馬帝國建立。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公元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公元前16年起又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公元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
屋大維在公元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里古拉為帝,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又新徵服了不列顛南部和茅利塔尼亞。
公元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公元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軍事,成功擊潰了東哥特人的進攻。
公元285年戴克裡先稱帝,將元首制改為君主制,戴克裡先自稱朱庇特化身。戴克裡先實行四帝共治,東西部各有兩帝,一為正職,稱奧古斯都,一為副職,稱凱撒,最高權力屬戴克裡先。並且規定,副職為正職的養子和女婿,在正職在位20年,須讓位給副職。
羅馬共和國因為過度擴張變成羅馬帝國,當軍事擴張到一定程度以後,因古代落後的交通條件,帝國難以有效治理其龐大的疆域,進而分裂成東西羅馬。
戴克裡先、馬克西米安於公元305年退位。在帝國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在位一年多傳位給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公元312年,君士坦丁一世統一了西方。在帝國東方,李錫尼烏斯統一了東方。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烏斯頒佈了米蘭剌令,宣佈基督教合法。公元314年,兩人爆發了衝突,公元323年君士坦丁擊敗李錫尼烏斯,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
士坦丁大帝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建造經6年直到公元330年才初步建成,耗資巨大。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在公元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定了許多基督教基本教義,並將阿里烏斯派斥為異端。公元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禮。
公元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成為了唯一的統治者。公元361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征討朱利安時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權。朱利安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上臺後就實行反基督教政策,大肆攻擊基督教,教堂被焚燬和搶劫,基督徒被趕出軍隊和學校。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貨膨脹。在軍事上擊敗了日耳曼人,併入侵波斯,佔領泰西封。
公元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陣亡。即位的約維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公元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又稱阿德里安堡戰役,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龐大的羅馬帝國久受各路蠻族侵擾,皇位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
公元392年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異端。狄奧多西一世在公元394年擊敗了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後,成為了帝國的唯一統治者,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羅馬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公元418年,西哥特王國建立,首都圖盧茲,這是在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蠻族王國。公元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建立,首都迦太基,並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不停從海上襲擊羅馬帝國。公元451年,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統兵五十萬入侵,被帝國名將埃提烏斯聯合西哥特王國擊退。埃提烏斯又多次擊退蠻族的進攻。公元455年,汪達爾人首領蓋塞裡克趁亂入侵,攻進羅馬,全城被洗劫一空。
蠻族入侵羅馬之後,西羅馬帝國已經無法維持,在苟延殘喘,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為西羅馬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76年,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垂死帝國的崩潰,在廢墟與灰燼之中誕生的是人類文明走出吏治帝國,開啟新道路的曙光。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或稱之為拜占庭帝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正統。
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即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又稱新羅馬,帝國核心位於君士坦丁堡和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義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影響,其儲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成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管理,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里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
東羅馬帝國大體上免遭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首先這裡的城市希臘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看中的是羅馬的財富,公元5世紀中去,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而東羅馬帝國只需交納貢獻就可以免於被征服的命運。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
公元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從而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
公元532年,聖索非亞大教堂(即神聖的真理)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公元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
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侵佔東部貝利薩留省份。赫拉克留(即希拉剋裡烏斯)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神學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
八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公元787年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計劃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但未能成功。伊蘇里亞王朝在八世紀末滅亡。九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直至到公元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後續馬其頓王朝的開國皇帝,巴西爾一世堪稱第二個查士丁尼,在他和其他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九到十一世紀初達到了頂峰,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銷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
1014年巴西爾二世也被稱為“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兼敵對者,以基輔為首都建立王國的羅斯人接受了東正教信仰,併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諾曼人征服了義大利,突厥人進入了小亞細亞——拜占庭帝國的主要兵源地。
1071年在曼齊克特之戰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塞爾柱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擊敗,拜占庭失去了亞美尼亞及安納托利亞的部分地區,並在接下來的20年中,逐漸失去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
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事情起因於教皇利奧九世執意任命一名西西里出生的主教執掌東方教會。此舉招致整個東部教會不滿。公元1054年7月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下達了由教皇簽署的開除東方教會的教籍令。不久,普世牧首召集宗教會議,宣佈開除羅馬代表們的教籍。長期對立的東西方教會徹底分裂,再未彌合,對此後的歷史造成了深遠影響。
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阿萊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西歐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並收復了一些東部領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阿萊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
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並對帝國的省份進行掠奪。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物件。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威尼斯人尤其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公元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公元1204年攻克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
被徹底削弱的拜占庭帝國四分五裂: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著尼西亞帝國,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打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但西方大多數人對此無動於衷,儘管教皇承諾會給予必要援助,但是教皇的援助顯得那麼遙遠和寒酸。
隨著奧斯曼帝國版圖擴張,君士坦丁堡漸漸處在奧斯曼帝國版圖的中心位置,加上同時火炮出現,公元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
至此,所有拜占庭領地均徹底喪失。
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一向與拜占庭帝國關係良好的俄羅斯帝國自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首都莫斯科號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也是從愷撒化來。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
在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先後兩次攻破的過程中,許多拜占庭的工匠都西行避難,他們給西歐帶來了當時先進的文化和思想,為日後的歐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文化基礎。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東正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而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也預示著歐洲中世紀結束。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自公元962年至公元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義大利北部(原屬中法蘭克王國)和勃艮第還有弗裡西亞。公元962年德意志(前身是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到了12世紀的腓特烈一世時期,帝國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聖”二字。
嚴格地說,神聖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侵略者之一 ,但是公元962年,羅馬教廷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後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直到公元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
八世紀初穆斯林開始向外擴張,在征服波斯、奪取敘利亞、埃及、北非和西班牙後,伊斯蘭教完成了對羅馬世界的包圍圈,原本商路斷絕,地中海共同體就此終結。繼而興起了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北方的維京海盜和9世紀東方的馬扎爾人(即匈牙利人)對歐洲的入侵也加劇了這一過程。法國的王權被徹底摧毀,人們被迫在險要之地修建城堡以自保,騎士時代出現。這是歐洲最黑暗的時刻。到了十世紀歐洲的發展出現了轉折點,西歐出現了相對的和平與穩固,維京人的入侵終結於逐漸強大的維京人建立的諾曼底公國。東方匈牙利人、波蘭人被天主教馴化,法國的王權步入復甦。
從十一世紀開始,南部義大利和北部佛蘭德斯的商業開始復興,人口快速增長,大面積墾荒成為潮流,這新氣象最後孕育了文藝復興。公元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打通了商業道路。直至奧斯曼人再度阻隔商路,逼迫歐洲人將視線轉向大西洋。
從公元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
帝國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大帝繼承者自命,對外大肆擴張。十一到十二世紀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羅馬教皇為爭奪主教繼任權發生激烈鬥爭,這不僅是爭奪教會控制權鬥爭,也是中央王權同地方封建分離主義勢力鬥爭。儘管如此,在整個中世紀,帝國和教會在維護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終緊密合作。
公元1356年,查理四世頒佈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十三世紀下半葉後,由於勃艮第和義大利脫離帝國,其領土主要限於德語地區。從十五世紀初起,帝國各地開始割據,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佔據。
公元1474年起,帝國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已成為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15世紀末16世紀初,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試圖重振帝國,但遭到失敗。羅馬天主教和德國封建統治者對農民和市民的剝削和壓迫日甚。16世紀初爆發宗教改革運動和德意志農民戰爭,農民戰爭是宗教改革運動的頂點。宗教改革後,帝國實際上分裂為信奉路德教的東部、北部和中部;信奉加爾文教的西部、西南一部分和信奉天主教的南部。
直到1806年,拿破崙一世勒令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瓦解為奧地利帝國、萊茵邦聯等,宣告解體。
公元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宣告德意志第一帝國的結束。
在蠻族摧毀帝國之前,帝國境內的古典文明已經窮途末路只是苟延殘喘而已。基督教的興起和繁榮極大地延緩了羅馬帝國的崩潰。環地中海商業圈是羅馬世界的立身之本,即便西羅馬在公元五世紀覆滅後也沒有停止運作。後來日耳曼人的大量湧入西羅馬帝國疆域,他們也沒有也不可能摒棄羅馬文明。日耳曼蠻族的野性與基督教的靈性相結合,誕下了現代西歐社會的前身。
1453年拜占庭陷落於奧斯曼為中世紀結束的標誌,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之年也是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之一,當法蘭西這頭巨獸從百年戰爭的硝煙中日漸壯大後,整個歐羅巴都開始顫慄起來。為阻止法蘭西在大陸的擴張,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聯合起來與其角力。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