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蝦侃侃

    核武器作為世界破壞力最大的武器,其威力不言而喻。核武器試驗雖說是試驗,但也是按照實戰來做的,其破壞性事後要科研評估的,所以投放試驗的地方無論如何都不合適人類生存。

    美國核試驗主要在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托克環礁進行,主要是這裡的居民較少,雖說人少但影響生存卻是不爭的事實。

    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不顧馬紹爾群島上居民安危,在馬紹爾群島一共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1954年3月1日,美國試爆了一顆氫彈,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

    經科研人員對馬紹爾群島中的部分無人島進行了土壤樣本測試後發現,這些島嶼的核輻射強度是福島的10到1000倍,是切爾諾貝利禁區的10倍。

    那麼大的核輻射肯定是不能住人的了,其相關海域的汙染也是很大,以及核物質的擴散給當地人的危害那是長期的。美國政府雖然採取了一些諸如澆築水泥混凝土之類的措施,但核輻射的影響遠遠未能消除。

    這就是島上的現狀,到處充滿高輻射,不適合人類居住,一直處於荒廢狀態。未來不懂幾時輻射強度能降下來,或許100年或許更久。現在還有的一個問題就是澆築的混凝土有破裂現象,未來不加以修復會有很大核洩漏。

  • 2 # 馬齋雜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Emlyn Hughes、Malvin Ruderman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連續發表3篇研究論文,展示了他們對馬紹爾群島現狀的研究結果。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2017年,研究團隊先後來到位於群島北部4個環礁的9座島嶼上。這4個環礁,分別是開展過核試驗的Enewetak、Bikini,以及在喝彩城堡事件中遭受核汙染的Rongelap與Utirik環礁。研究團隊分別測量了當地空氣中的伽馬輻射水平,以及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鋂241、銫137、鈽238及鈽239/240)含量。

    在Runit、Enjebi、Bikini及Naen這4座島嶼的土壤樣本中,研究人員檢測出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濃度。其中,一些監測點的鈽239/240濃度最高可達切爾諾貝利及福島受汙染地區的1000倍。

    除了Runit島,其餘3座島嶼空氣中的伽馬輻射水平同樣明顯高出正常水平。其中,位於Bikini環礁的Bikini島伽馬輻射水平最高,最高值達430 mrem/y(毫雷姆/年)。作為對照,美國與馬紹爾群島達成的協議是,只有在輻射值低於100 mrem/y時,居民才能遷回原始居住地。因此,Bikini島的輻射水平遠超標準。

  • 3 # 不會丟下你155800151

    二戰後,美軍在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開展了67次核試驗。這些曾遭受嚴重核汙染的島嶼 。

    馬紹爾群島位於澳洲與夏威夷群島之間的中太平洋,由29座環礁島群組成。1946年,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戰時被美國管轄的馬紹爾群島卻迎來了另一場危機。

    二戰後,美國、蘇聯開始了瘋狂的核彈試驗。而人煙稀少、遠離本土且被美國託管的馬紹爾群島,自然成為美軍開展核武器測試,尤其是大威力測試的重要場所。在1946-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Enewetak環礁與Bikini環礁上先後實施了67次核試驗。雖然相較於美軍上千次核試驗的總數,馬紹爾群島上的核試驗次數不算多,但這些核爆炸產生的能量,佔到美軍所有核試驗的一半之多。其中,1954年3月的喝彩城堡第一次試驗,是美國在大氣圈內測試的威力最大的核彈,其能量相當於美軍在廣島或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的1000倍。這枚氫彈不僅摧毀了整個測試基地,還導致了著名的第五福龍丸事件。1956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宣佈馬紹爾群島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 4 # 鷹隼之利

    2005年10月,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再次向美國提出了30億美元的鉅額賠償要求。1946年~1958年間,美國不顧島上居民安危,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這些核試驗不僅將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後,蘇聯開始加速研製原子彈。4年後,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訊息傳到美國,引起美國朝野的震驚和不安。一個最明顯的事實便是:美國獨一無二的核優勢已經蕩然無存。於是,美國開始研製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而要研製這種恐怖的武器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核試驗,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早在1944年3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被稱為“死亡之路”的沙漠中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把方圓800米內的沙粒都燒成了翠綠色的玻璃,甚至震碎了200公里外的玻璃窗。美國軍方認識到,繼續在本土進行核試驗,將對美國的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特別是日本廣島、長崎被炸後的慘狀,更讓美華人對在國內進行核試驗可能帶來的後果擔心不已,於是決定將核試驗的危險轉嫁到別人身上。1946年1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經過反覆醞釀後,最後選定了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作為新的原子彈試驗場。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181平方公里,它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佈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了馬紹爾群島,並將其作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托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

    1946年2月,美軍工程兵開進了比基尼環礁,並開始強迫當地居民搬遷。經過近半年的準備,1946年7月1日和25日,美國連續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兩次核爆炸,劇烈的爆炸讓散居在周圍島嶼上的馬紹爾人驚慌不已,然而他們不知道,更大的威脅正在一步步逼近。

    1952年6月,美國氫彈的理論設計全部完成,兩個月後,一個約有兩層樓高、重達65噸,外形酷似大保溫瓶的龐然大物完成總裝。10月初,幾千名美國科學家、工程師、機械師、陸海軍官兵隨同這枚邪惡的炸彈一起來到了埃尼威托克環礁。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氫彈“邁克”被引爆。瞬間,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倍的核輻射、衝擊波、光輻射……肆虐太平洋上空。遠在60公里以外觀測氫彈爆炸的科研人員描述說: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氫彈的試爆成功,這一優勢並沒有保持多久。1953年8月,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這又深深地刺激了美國,於是美國決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氫彈,馬紹爾人真正的噩夢來臨了。

    1954年3月1日,美國將一顆預測為6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6時45分許,氫彈在離地面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觀測人員傻眼了:這絕不可能是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因為他們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在爆炸的一瞬間就從視線中消失了。美軍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里,深達80米。人們在離爆心220公里遠的島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後,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美國試爆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由於事先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軍沒有及時撤離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汙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汙染區近2萬平方公里。氫彈爆炸時,日本漁船“福龍丸”正在200公里外的海域進行捕撈作業,船員們都被西邊天空突然出現的火球和亮光驚呆了,還以為是太陽從西升起來呢。正當他們看得有趣,並紛紛議論這個奇怪的現象時,隨即傳來巨大的爆炸聲,接著晴朗的天空紛紛揚揚飄落下“大雪”——放射性汙染。船上的23名漁民馬上就感到了這場“大雪”來得不善。不久漁民們都出現了噁心、腹瀉、脫髮等現象,當這些漁民回到自己的港口時,很多人已經奄奄一息。9月,船上40歲的發報員秋津久保山離開了人世,成為美國氫彈試驗的犧牲品。

    事實上,受到輻射的不僅僅是“福龍丸”上的船員,當時在試爆點周圍有上百隻漁船,附近島嶼的居民也沒能倖免於難。讓人感到悲哀的是,附近島上一些無知的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塵,覺得好奇,就用手拿著玩。結果,那些孩子受到了無情的輻射。

    1955年,美國專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241名漁民當中,試驗當年就有12名漁民死於肝硬化、癌症;一年後,又有61人死於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這次氫彈試驗後,忍無可忍的馬紹爾人向聯合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美國停止在該群島的核試驗,但是自詡重視“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卻根本不顧這些島民的性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直到1958年7月,美國才迫於全世界的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據統計,從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馬紹爾群島就進行了67次核試驗,而23次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在1954年的一年內,馬紹爾群島所屬島嶼上就接連爆炸了三顆1000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群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面板燒傷、頭髮脫落、噁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為當地的常見病。

    在這些地區,殘留的放射物經歷了近60年的風雨,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汙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試驗場內和附近的島嶼核汙染更為嚴重,強烈的輻射讓遷走的島民至今仍無法重返家園。

  • 5 # 裝備粉絲

    馬紹爾群島位於澳洲與夏威夷群島之間的中太平洋,由29座環礁島群組成。在1946-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Enewetak環礁與Bikini環礁上先後實施了67次核試驗。在美軍上千次核試驗中,於馬紹爾群島上的核試驗次數雖不算多,但這些核爆炸產生的能量,佔到美軍所有核試驗的百分之六十。1956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宣佈馬紹爾群島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在的馬紹爾群島狀況如何,讓我們從幾個角度看下!

    第一:空氣、土壤輻射超標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Emlyn Hughes、Malvin Ruderman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連續發表3篇研究論文,展示了他們對馬紹爾群島現狀的研究結果。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2017年,研究團隊先後來到位於群島北部4個環礁的9座島嶼上。這4個環礁,分別是開展過核試驗的Enewetak、Bikini,以及在喝彩城堡事件中遭受核汙染的Rongelap與Utirik環礁。研究團隊分別測量了當地空氣中的伽馬輻射水平,以及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鋂241、銫137、鈽238及鈽239/240)含量。

    在Runit、Enjebi、Bikini及Naen這4座島嶼的土壤樣本中,研究人員檢測出較高的放射性同位素濃度。其中,一些監測點的鈽239/240濃度最高可達切爾諾貝利及福島受汙染地區的1000倍。

    除了Runit島,其餘3座島嶼空氣中的伽馬輻射水平同樣明顯高出正常水平。其中,位於Bikini環礁的Bikini島伽馬輻射水平最高,最高值達430 mrem/y(毫雷姆/年)。作為對照,美國與馬紹爾群島達成的協議是,只有在輻射值低於100 mrem/y時,居民才能遷回原始居住地。因此,Bikini島的輻射水平遠超標準。

    第二:大多數水果中放射性元素超標

    第一項研究揭示了部分島嶼依舊存在的核輻射風險。而相比於環境或土壤中的放射性輻射,食物中的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更為直接。因此,在第一項研究的基礎上,同一支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馬紹爾群島各島嶼水果中的銫137含量。土壤中的銫137半衰期約為30年,而且易被作物吸收。因此,當地作物中銫137含量的高低,可以很好地反映當地居民食物中的放射性汙染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包括上述研究的9座島嶼在內,研究團隊在11座島嶼上採集了超過200份水果(主要為椰子和露兜樹的果實)樣本,對其中的銫137含量進行了系統測定。結果,大多數島嶼的銫137含量均在安全標準內,但在Bikini島和Rongelap環礁的銫137含量超出標準,前者的平均值達630 Bq/kg(貝可/千克),最高更是達到3,770 Bq/kg。對於水果中銫137的安全範圍,各國安全標準差異較大,俄羅斯等國標準較為嚴格,40Bq/kg;而即使與標準最為寬鬆的美國相比,Bikini島上一些水果的銫137也遠遠超出安全標準。

    第三:核廢料威脅

    Runit島上的核廢料“墳墓”,就在近期遭遇了危機。為了封存核廢料,美國於上世紀70年代在Runit島上用混凝土打造了蓋層厚達45釐米的穹頂建築。但最近,建築已經出現裂縫,核廢料可能滲入太平洋。美國2013年的一份調查稱放射性物質或已從建築物中洩露,但劑量可能不會影響當地人的健康。而現在,隨著海平面的上升、海水開始滲入,當地居民對汙染物洩露的擔憂日益加劇。在最初的計劃中,這個穹頂建築原本只是臨時性措施,美方將建立一個更為永久性的存放場所。不過直到現在,美方尚未有進一步的計劃。

    第四:隱藏核廢料

    除了已經公佈的核廢料存放島外,在Naen島上,同樣檢測出了超高濃度的鈽238(這種放射性同位素往往出現在核廢料中)。與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相比,鈽238並不會隨著沉降過程擴散;在對其他島嶼土壤的檢測中,只有Runit島出現了高濃度的鈽238。而Runit島正是美軍處理核廢料的場所——根據公開資訊,美軍將馬紹爾群島的所有核廢料封存在Runit島的一座混凝土建築中。但Naen島的鈽238資料,讓研究團隊不得不提出一個未經驗證的假說:Naen島或許存在此前從未被報道的更大的核廢料處理廠。

    第五:美方的態度

    哥倫比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在引發大量關注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現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Steve Simon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馬紹爾群島政府委託,對當地的輻射情況進行了大量分析,並發表了60篇相關論文。Simon強調,美國的立場是,正如他此前進行的研究,馬紹爾群島已經不存在嚴重的輻射,並指責哥倫比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只是此前的研究的“廉價仿製品”。

    對於馬紹爾群島現狀的爭議依然在進行中,你更傾向於相信哪方的言論呢!

    蘑菇雲俯視照片氫彈蘑菇雲比基尼島的蘑菇雲核廢料存放島馬紹爾群島位置

  • 6 # 馬克觀察

    1946年到1958年的12年當中,美國在中太平洋的一個島嶼群連續進行了67次核試驗,相當於平均每天釋放1.6個廣島原子彈的當量,這個島嶼群就叫做——馬紹爾群島。而在這個群島的部分地區,至今核輻射數值仍然是切爾諾貝利事故核心區的10倍以上。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是中太平洋的一個島嶼群,也是美國的一個結盟島國,陸地面積181.3平方公里,全華人口5.43萬,擁有比基尼、埃尼威托克和誇賈林三個主要環礁和其他小環礁。但是馬紹爾群島的另一個身份,則是美國軍隊太平洋核武器試驗場。儘管該群島只是承受了美國近750次核試驗當中的105次(1958年後38次),但是爆炸總當量卻佔到了美國核試驗總當量的80%以上,達到210兆噸。

    美國將其列為核試驗基地

    之所以美軍會選擇馬紹爾作為核試驗群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裡人口稀少海洋廣袤,適合大當量武器的試驗,於是1946年,美華人開始了在馬紹爾群島的第一次核試驗——“十字路口行動”。

    嚐到了甜頭的美華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但試爆原子彈,還試爆氫彈。而且還變著花樣試爆,除了在空中空投,還在製造鐵塔在地面上試爆,而為了測試炸彈在海里的爆炸威力,甚至把氫彈放在水下進行爆炸。

    在1954年,由於受到蘇聯在1953年試爆氫彈的影響,美華人的優越感被擊得粉碎,所以在當年美軍試爆了當時最大的氫彈——“喝彩城堡”。這枚氫彈原本科研人員預估是600萬當量,結果爆炸時的效果遠遠超出人們想象,爆炸後不但把氫彈所在的小島和附近島嶼直接氣化,而且把這個小島所在的礁盤直接炸出一個直徑2公里的大洞。據美國科研人員事後的預估,這枚氫彈的當量遠遠超過600萬噸,達到了1500萬噸。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試驗帶來的後果

    美華人心安理得的拿到了測試的資料,不過爆炸周圍數十公里卻成為了無人區。但馬紹爾群島上不單單隻有美華人,更有數萬當地的居民。

    在美國將馬紹爾群島列為核試驗場的時候,同時遷徙了數萬當地的居民,美華人把這些居民遷徙到附近沒有資源的荒涼小島,代價僅僅是提供了帳篷等簡易居住物和短期的食品。而且帥氣的美國大兵告訴這些居民們,美國正在這個地方做一個“有益於人類的計劃”。

    美國在此地持續多次的實驗,產生了大量的核輻射,儘管當地居民移居在240公里以外,但隨著西風帶和洋流的流動,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而美華人在科學實驗以後明知道這些有居民存在的島嶼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只是做出了有限的撤離居民舉動。而美國國防部也由此多出了一項計劃,那就是對這些居民進行核輻射後人體影響的觀察。

    僅1955年一年,美國就對241名當地民眾做了跟蹤調查,根據結果顯示,在1955-1956年,有超過73人因為,肝硬化、白血病、癌症等病症死亡。

    對於當地土著死亡引發美國國內反核言論的時候,美國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輕描淡寫的說道:

    “It"s unreasonable to make such a big deal over the death of a fisherman.”很難理解(這些人)為了幾個漁民的死亡而小題大做。如今的馬紹爾群島

    雖然美國早已停止了核試驗,但是馬紹爾群島生態的恢復是極其緩慢的。

    由於馬紹爾群島地處大洋深處,沒有足夠的陸地,所以在地面上很少出現像切爾諾貝利那樣核事故後陸地動物變異的情況出現。但是在海中,儘管受到輻射較小,但仍然出現了部分生態失衡的情況發生。比如研究人員發現了43種之前此地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珊瑚種類,而附近常見的魚群早在核試驗,發生後不久就滅絕了。而在附近遊弋的鯊魚背上,也被發現多出於正常的兩個鰭。

    除了生態問題,就是當地的生存問題。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19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資料中顯示,該群島實驗核心區的輻射資料,達到了福島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心區輻射量的10倍以上。而根據2017年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資料顯示,至今馬紹爾群島居民的平均輻射200-1000mGys(毫戈瑞,輻射吸收劑量單位),而美國本土居民的這些數字為1mGys,可見輻射的嚴重性。

    雖然美國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針對馬紹爾群島問題建立了超過2億美元的賠償基金,而且還特別允許馬紹爾群島居民前往美國就業。這雖然幫助當地居民對抗因核輻射帶來的疾病困擾,但是卻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清除核輻射,當地的生育率一直很低,而且出現畸形兒的可能性也在增高,而且相當一部分人還是患有癌症和白血病等疾病。

    總而言之,核輻射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難去除的影響之一,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多年的核試驗,雖然給自身留下了大量的實驗資料,但是給當地居民也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影響,這是用金錢和利益難以輕易衡量的。

  • 7 #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個陸地面積181.3平方公里的小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馬紹爾風景優美,漁業豐富。然而由於美國在託管期間,在這裡進行了67次核試驗,導致馬紹爾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如今,由於馬紹爾群島又面臨氣候造成的海平面上升,面臨滅國的危險。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距離中國上海約4500公里。馬紹爾由29個環礁島群和5座偏遠小島共1225個大小島嶼組成。分佈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形成西北—東南走向的兩列鏈狀島群,中間相隔約208公里。

    馬紹爾總人口6萬多人,絕大多數人口集中在首都馬朱羅和誇賈林島上。據傳,馬紹爾人的祖先是幾千年前由東南亞駕小舟漂泊而來的,馬紹爾整個社會以母系文化為主,所有權和其他權力按母系分配。

    馬紹爾群島自然環境優美,有南太平洋上的黑珍珠之稱。這裡空氣清新,碧藍的海水,晶瑩潔淨的沙灘,到處是扶疏的椰林,踏上這片土地,令你心曠神怡。由於馬紹爾海域面積廣大,漁業資源豐富,捕魚、養魚業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海底還有鈷殼和錳結核等礦產資源。

    在1946年到1958年間,美國認為殺傷力巨大的核試驗,決不能在美國本土進行。於是不顧島上居民安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最大的一次核試驗,其威力就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核試驗讓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強烈的輻射讓這裡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如今, 馬紹爾群島面臨全球變暖的威脅。馬紹爾群島平均海拔約2米,只要碰上大潮來襲,海水會直接淹沒每個城市的馬路。隨著海平面的上升,馬紹爾地下淡水資源造成不可逆性汙染,當地島嶼居民的供水問題更為緊迫的。此外上升的海平面將吞沒馬紹爾群島,使這個國家從地球上消失。該國總統認為只有將陸地墊高,免於滅國。 但目前成本太過高昂,計劃還在制定之中。

  • 8 # 老衲不懷春

    有不怕死的可去探個究竟,現在的武器比早期的原子彈厲害多了,有一種叫什麼中子彈的效果比較好爆炸之後不會產生核輻射,但是卻找不到所有的生物。確切的要去中科院問那些老“磚家"。

  • 9 # 魂舞大漠

    再詩意的藝術家,亦很難把原子彈與比基尼泳裝聯絡在一起吧?正巧就有兩位法華人設計的泳裝與原子彈聯絡在一起,名字就叫原子彈,而名聲大噪。1946年,美國在中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開始進行核試驗,一直持續到1958年,共進行了67次,80%的核試就是在此完成的。由於汙染嚴重,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心區的10倍以上,“過意不去”,付給當地2億美元賠償金。而當時美國的核科學家說什麼,有幾個漁民死亡哪裡就值得小題大作,究竟死了多少人,或說因受到汙染患了重病,和死亡的,大約也只有美華人知道,區區這點錢,不過打發了事。現在有人把這裡當作旅遊天堂,嘿嘿,你去吧。

    汙染相當嚴重

    美國將當地居在搬遷到240公里以外,仍然受到巨大汙染。當地的人變相成為美國核試驗的活體動物,據說對240多名原住民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由於洋流和西風帶,物質沾染隨風隨洋流飄動,影響是災難性的,無法避免。其實美國政府當時就知道,還是要拿土著做些實驗。不衰變的物質,給馬紹爾帶去的影響是永久性的,巨大的生態災難,連海里的生物都多有影響,何況是人呢?後世誰能掌握第一手數字,來寫點真實的記錄,那麼將是事史性的。將徹底顛覆比基尼泳裝的美,多一層對核恐怖的認知。沾染物質一萬年不衰變,其帶給當地的影響,也將會永遠沒完沒了。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歷史

    5萬多人,181平方公里,1886年,英華人走了,德華人來了。一戰和二戰,被日本人佔領,1944年美華人軍管了。1991年才成為聯合國的正式一員。域外大國為何長期垂涎這裡,看一眼地圖即明白,作為太洋的踏腳石,有與沒有不一樣。美國現在離馬紹爾不遠的威克島,部署大量空中加油機,成為重要的補給站和中轉站。威克島東距夏威夷3700公里,西距關島900公里。這裡的歷史,與世界上的戰爭緊密相關,可以構成為一部現代戰爭史。

  • 10 # 薩沙

    1946年至1968年間,美國建立太平洋試驗場,曾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和埃克威托克兩面三島進行多達67次的核子試爆。

    馬紹爾群島前身,為美國託管的4個太平洋島嶼託管地之一,主要民族為馬紹爾人。

    1947年7月,馬紹爾群島作為聯合國太平洋島嶼戰略託管地的一部分交由美國託管。

    1990年,聯合國透過決議,結束馬紹爾的戰略託管地地位,馬紹爾群島共和國1991年加入聯合國。

    1954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規模最大的布拉沃氫彈試驗,其威力是摧毀廣島的鈾武器“小男孩”的1000多倍。

    比基尼環礁的所有動物滅絕,連老鼠都死光了。

    環礁附近所有珊瑚都死光,島上植物也沒了,寸草不生。

    當時,比基尼環礁上有40個家庭總計167名居民。他們將被“暫時”遷移到其他島礁。

    然而,核爆時後,數十名周邊島礁居民在短時間內因癌症、白血病等喪生。核爆危險區域附近,有1艘日本漁船“福龍丸”闖入核爆中心200公里。23名水手遭到輻射,1名水手很快死亡。

    這些一度引發國際社會嚴厲批評。

    1958年7月,美國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然而,後續這裡也不是很好,馬紹爾群島其他居民受到一些影響。

    這裡的癌症發生率很高,大大超過周邊的水平,一般認為還是同輻射有關係。

    1986年,美國政府給予馬紹爾人1.5億美元的核試驗損失補償,隨後又陸續給了幾億美元。

    今天,美國提供馬紹爾群島的國防、資金和社會服務,等於是在養著馬紹爾群島的幾萬人。

    時間過了半個世紀,這裡的輻射情況如何?

    最近,美國科學家在島上進行核輻射檢測。

    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50年,這裡輻射量仍然很高。

    測試土壤中的鈽- 239 + 240時,一些核爆中心島礁的輻射水平,比福島高出10到1000倍, 比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的輻射水平高10倍。

    看看,這個數字嚇人不?

    顯然,人類無法在這些島礁生存的。

    科學家測試了這裡200多種水果的輻射量,包括椰子和露兜樹。

    這些水果的放射性水平,高於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認為安全的水平。

    也就是說,這些水果也不能亂吃。

    總之,不但馬紹爾群島做過核試驗的島,根本不能居住,也不能隨便逗留。

    目前沒有經過和試驗的部分島,也需要考慮放棄。

    這就是核武器的可怕之處!

    想進行核戰爭的都是狂徒,最終會毀了全人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壽為什麼說劉備有高祖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