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菜野菜
-
2 # 熱門影視星推官
《長安十二時辰》故事所發生在的天寶三年,開元盛世的繁華還是延續前行的。此時大唐帝國的皇宮——大明宮,是過世界上最大的磚木結構宮殿群,它的面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四個紫禁城,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盛唐時期的長安,彙集了全世界最多樣的物品、物種豐富、文化多元,也印證了當時商業的極度繁盛。
唐朝歷史從618年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開始,到907年後梁太祖朱溫篡唐為止,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數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唐太宗時期國力逐漸復甦,擊敗強敵東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
唐高宗時期擊敗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於690年建國周,即武周,女主政治達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武周直到唐玄宗繼位後才完全結束。唐玄宗時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唐朝時期,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後30餘年。
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了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導致全國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禪位,唐亡。朱全忠建國樑,史稱後梁,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
3 # 國史春秋
該劇講的是唐朝天寶三年上元節一天的故事,上元節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一直流傳有“鬧花燈”的習俗。唐朝的上元節與趕集差不多,但遠比我們當代要熱鬧的多,而且長安城當天取消宵禁,並允許外國商販前來互市,老百姓觀燈、賞月、購買心儀的物品,通宵達旦自由歡呼,流連忘返,到處是一片“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喜氣景像。
天寶是唐玄宗在位期間的年號,唐玄宗一共用個兩個年號,即開元與天寶。開元年間從唐玄宗即位的公元713算起到公元741年結束,共計29年。天寶年號從公元742年開始,到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公元756)結束,當年五月上旬太子李亨在朔方軍的大本營靈武即位,遙尊父親李隆基為太上皇,並改元至德,宣告唐玄宗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標誌的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
那麼,該劇中的唐朝是否是個被高估的王朝呢?答案是否定的,儘管該劇是經一部懸疑小說編劇而來,其中不乏浮誇的成份,但是天寶三年唐朝的繁榮昌盛及對歷史的影響並沒有被高估。如果把整個大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開元末期到天寶初年絕對佔據的是金字塔尖的位置。
雖然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唐玄宗有很大關係,但唐玄宗的歷史作為是不容置疑的。唐玄宗即位後的一系列改革,使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國力強盛、社會繁榮昌盛,唐朝達到了全盛時期。古代衡量一個王朝強盛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人口數量,據資料顯示,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天下人口786萬戶、4543萬人;八年後分別增加為841萬戶、4814萬人。都城長安擁有超百萬人口,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國際上聞名遐邇、首屈一指。
當時,唐朝不僅商業發達,而且對外貿易也興旺,往來於唐和波斯、天竺、大食等地的商船絡繹不絕。數以萬計的外國使節、商人、僧侶和留學生居住在長安。另外,整個開元年間光是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就有近六百人次之多,而氣象萬千的長安城就是大唐盛世的最好寫照。所以,《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朝並沒有被高估,只不過一天一夜的故事拍了整整48集,多少有些難為編劇和導演了。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懸疑小說改編的影視劇與正史及真正的歷史劇存在很大的差距,前者注重的是娛樂,後者講求貼近史實,因此前者少了嚴謹與厚重,需要觀眾區別對待。
-
4 # 七七談歷史
在我心中,唐王朝依舊是中國歷史的高峰!
就拿唐朝的首都長安來說
面積巨大,功能齊全長安城的佔地面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最大的都城,長安城的面積達到了近百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這樣一個巨大的都城,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是根本沒有辦法建設起來的。
繁華程度比肩北上廣,頂峰時期人口達到了160萬。試想一下,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城市啊...同時期的日本還在坐著他們的小船來大唐學習,遣唐使團多達百人以上,有時多至五百餘人。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無所不學,奉大唐文化為神明,即使冒著掉進海里餵魚的風險也要來到大唐1,可見大唐文化的吸引力。
同時期最有實力的國家阿拉伯帝國,9世紀中期起衰落,可以說大唐在當時不曾懼怕任何一支力量
軍事力量強大你看這盔甲,多閃! 作為唐軍標配的明光鎧,其防護效能也是首屈一指。國內有一檔測試節目測試過其防護效能,十米距離內,護心鏡可以擋住弓箭的強力一擊;可以直接對抗突厥刀的揮砍,自己只是留下了一道凹痕,防護力量恐怖。
還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的陌刀,一款專門對抗突厥騎兵的武器,可惜的是唐之後,史籍鮮見陌刀之蹤跡,由於陌刀不允許陪葬,至今也沒有出土過實物,希望可以看到陌刀重見光明的一天。
萬國來朝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城市,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至今在很多國家唐是中國的象徵。 對待東南亞國家,唐王朝傾盡所有,教其開化,禮儀、文字、服飾,可以說整個東南亞圈都受唐文化的影響,只可惜一些白眼狼國家,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
5 # 林子說歷史
唐朝這兩個字,只要華人一提起,就會無條件生出很多自毫感。而長安是唐朝的首都。
《長安十二時辰》裡所表現的唐朝,並未被高估。因為唐朝在它的時代裡,是當時最繁華、最強盛的王朝。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唐朝,說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故事。假設把唐朝的繁華、強盛,用一張走勢圖畫出來的話。
就能發現唐玄宗天寶年間,是整個唐朝的牛市至高點。在古代形容哪個時期最富裕時,都會用物華天Bora形容。可見天寶年間多麼繁華。
唐玄宗在位時的天寶年間,東亞就不用說了。而當時在中亞,與阿拉伯人的感情故事,便可看出唐朝的強盛。
《長安十二時辰》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可不論小說還是電視劇,畢竟都是藝術品。
既然是藝術品,那肯定有誇張的手法在裡面。但是從上面唐朝的繁華強盛可看出,再誇張唐朝也擔的起。
《長安十二時辰》畢竟是藝術品。任何藝術品都是,從作者的眼界、眼光、角度出發所作而出的。
但要說這裡的唐朝是否被高估,我認為沒有。還是那句話:唐朝擔的起。
綜上所述唐朝並沒有被高估。因為唐朝的繁華與強盛擔的起。
-
6 # 北洋海軍炮手
毫不客氣的說,唐朝確實是被高估的王朝,雖然唐朝表現的一度不錯,但是並不能因此被高估,因為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按照個人的好惡去解讀。
我之前曾經看過一個對比,就是隋朝和唐朝的戶口對比,隋文帝開皇年間全國有戶口890萬戶,但是唐朝鼎盛時期也就是開元年間,全國戶口不過820萬戶。可是,人們往往會無視這一點。
而且我覺得更可笑的是,吹捧唐朝的人往往把唐朝的長安城視做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我也覺得很無語,看看當時幾個比較著名的古城復原圖就知道了。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然後才是長安城
所以,我並不覺得長安城就一定要比巴格達、君士坦丁堡恢宏壯麗。說實話,我覺得就從城市宏偉的角度來說,巴格達和君士坦丁堡遠勝於長安城。
而且,唐朝雖然以包容開放的態度對待外國,並開放中外貿易,但是實際上並不能被高估。第一,唐朝本身的政策是外鬆內緊,即外華人可以進來做生意,可以在帝國境內定居,也可以被本族同化,但是華人不許出去。要不然玄奘、鑑真兩位僧人為何玩透過偷渡的方式去取經傳道。第二、唐朝非常依賴來自於中亞、西亞的技術輸入,尤其是軍事技術。唐初利用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尚未泯滅的武德開創了一個又一個軍事勝利,比如降服吐谷渾、收服突厥、滅亡高句麗等武功。但是唐朝又是一個重文的王朝,為了打擊關隴軍事貴族以科舉來選拔文官,打擊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門閥勢力,一個有戰功的武將的政治地位可能還不如一個在大雁塔下賣弄才華的進士,所以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就一步步走向沒落。所以唐朝非常依賴中亞粟特商人帶來的技術輸入來武裝軍隊。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安史之亂帝國的東北邊防軍就可以讓糜爛半個唐朝,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衰落不無關係。而且到了中後期,唐朝往往不得不依賴外族將領以及軍隊才能行軍作戰,比如安史之亂時候就發生了唐軍突厥騎兵潰敗引發唐軍潰退的例子,後期的沙坨系騎兵還被唐朝當成救火隊使用。而且,唐朝的疆域也被誇大,因為看似龐大的版圖其實在北方以及西北方向大部分都是羈糜統治,並不在唐朝中亞的直接管轄之下,該地區的居民也未被編戶齊民,當地的土官只要定期向唐朝中央朝貢並派遣僕從軍罷了。即便是有駐軍的安西都護府,也沒有開展相應的行政活動,而且還有一堆城邦小國,其意義不過是一個武裝使團。
只不過,唐朝給歷史留下的名聲總體還是不錯的,畢竟開放的態度以及初期旺盛的武功都是很不錯的功績,而且對比前面短命的隋朝以及後面萎縮的兩宋都是比較不錯的存在。
最後說一句,這個年頭沒人敢說實話,我應該就是敢說實話的少數人。大多數人更願意相信他們幻想出來的歷史。
全文完
-
7 # 來場22
開元盛世不過30年。中國封建王朝從沒走出過歷史週期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盛世也就是做到百姓吃飽飯,漢宣帝時期的“道毋飢人,踐此萬歲”,開元時期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是這個景象!!
唐朝給人的最大感覺是對外的開拓精神,兵鋒強健,當然也是指中唐以前!!就像漢武帝時期,與匈奴打了三四十年的拉鋸戰,人口銳減,稅收從三十稅一到十稅一,猶有不足,但還是不少人心嚮往之!!
-
8 # 老威觀史
我認為唐朝在歷史上並沒有被高估,因為在我的觀點裡,唐朝是中華文明的頂峰,是混血王朝,世界帝國。
評價一個朝代的強盛,要綜合來看,不光看軍事、經濟方面,更要看文化、制度、影響力等方面因素,綜合來說,唐朝是中國的巔峰時代。
我們首先看軍事。唐朝的軍事成就超過了漢朝、明朝、清朝,如果把元朝算進來,則不及元朝,確切地說是不及大蒙古國。
軍事上評價一個朝代的成就,主要就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戰情況。
漢朝來說,雖然北擊匈奴,一直打到了漠北王庭,但是始終沒有實現匈奴的徹底臣服。最為輝煌的時刻就是擊敗了匈奴的主力,但是之後與匈奴的戰爭仍然不斷髮生,漢朝始終沒有能夠完全徹底地打敗匈奴。
唐朝是徹底地打敗了蒙古地區的北方遊牧民族的,並且用時最短(唐太宗時代就實現了),在歷代當中也是解決成本最小的情況下解決了這一問題的王朝。說徹底打敗北方遊牧民族,是因為唐朝俘虜了突厥的可汗,使對方徹底臣服,並被尊為“天可汗”。
再說一下西域的情況,西域在漢朝時期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統轄範圍,這是漢朝的軍事成就。後面的唐朝繼承了這一傳統,繼續實現了對西域地區(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
的控制。同時,唐朝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越過了蔥嶺,將軍事力量擴張到了中亞地區,直到現在的鹹海。之後的明朝遜色了許多,沒有實現對西域地區的有效管控,而清朝在這一方面也做到了,但是不及唐朝,始終沒有越過蔥嶺,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中亞地區。
再說一下西藏的情況,西藏是在元朝開始納入中華帝國的統一版圖內的。漢朝和唐朝都沒有實現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控,唐朝實現了與西藏地區的結親,但是仍然衝突不斷。這方面唐朝有所減分。之後的明朝和清朝都實現了西藏的管控。
歷史上中國軍事成就最大的王朝是元朝,當然要按照大蒙古國的概念來看,按照大蒙古國的概念來看的話,元朝的軍事擴張橫跨歐亞非三大陸,是歷代最高的成就。
從軍隊戰鬥力來說,鼎盛時期的漢軍、唐軍、蒙古軍都是世界上的頂級軍隊。評價戰鬥力,標準就是數量相同,各方面條件相同,只有裝備戰術各用各的情況下,如果一邊能夠對另一邊形成壓倒性優勢,那麼就可以算戰鬥力高出一個等級。
按照這個標準來說,明朝和清朝的軍隊都達不到世界頂級軍隊的標準。明朝的軍隊始終沒有對蒙古軍形成壓倒性優勢就說明明朝軍事沒有達到前面的高度。而清朝只是在八期軍時代是世界頂級軍隊,但是入關以後,戰鬥力就下降太多,尤其是到了近代以外,只能是世界上的二流、三流軍隊了,但明朝至少始終都是世界一流軍隊,只是到不了頂級水平。
而且,唐朝名將輩出,唐太宗本身就是一個超一流的軍事家,此外還要李靖、李績、尉遲敬德、薛仁貴、蘇定芳、李玄策等等一大批歷史上少見的優秀將領,可謂是群星薈萃的時代。同時還重用了很多胡人統帥,比如高仙芝、哥舒翰這樣的,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部隊。
唐朝的疆域達到了中原王朝的最大程度,中原王朝擴張的頂點就是當年的達羅斯之戰,唐朝高仙芝帶領大約3萬人馬迎戰阿拉伯帝國戰敗的事件。(後來的蒙古帝國崛起於蒙古,不能算是中原王朝)
經濟方面,我認為可比性不是很強,但唐朝無可爭議的說盛唐時期是極為繁榮的。因為畢竟一個朝代相隔時間少說300年,多則400多年,比如漢朝,存在時間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到了唐朝的時候(618年)已經過去了400年了,再到元朝,1276年,離唐朝滅亡(917年)也過去了300多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必然有一個提升,但是有一點是得到公認的,就是所謂的盛世,古代的盛世就是老百姓都能溫飽。唐朝的盛世持續了140年左右,從開國到唐玄宗晚期,這個時間跨度在歷朝來說都是最長的。相對來說,也只有清朝在康熙到乾隆時代有這麼久,其他王朝都沒有持續這麼長的時間。所以,唐朝的經濟成就算曆朝當中數一數二的了。
當然,還有一點是唐朝的成就,那就是國際貿易。長安城的外華人佔了總人口的10%左右,說明當時的長安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即便是今日的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國家化率也達不到唐朝時期的水平。當時唐朝的長安城,店鋪林立,各種餐館,式樣繁多,你可以吃到各種菜,包括阿拉伯的、胡人的、甚至的歐洲人的美味佳餚,拿到今天來說,就是各種大餐了,法式的、歐式的、日本菜、南韓菜、泰國菜等等。各國的商賈在長安往來不絕,世界各地的貨物在這裡交易,是真正的國際貿易中心,就這點來說,唐朝的經濟成就是歷朝歷代的巔峰。
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唐朝是歷朝歷代的巔峰時代,後面沒有一個朝代能夠超過唐朝。評價一個國家的文化強不強,最重要的就看他的文化輸出能力強不強。唐朝時代,世界各國的人都爭先恐後地來到長安學習。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來長安學習文化知識,唐朝的學府彙集了世界各地、各族的人,包括被長安征服的國家民族,都被唐朝的文化所折服,從文化上認同了唐朝。
實際上當時的唐朝就相當於今天的美國,世界上最優秀的學子都爭先恐後地來到唐朝學習唐朝的文化,他們以學習唐朝文化為榮,唐朝文化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甚至唐朝的一個和尚到了日本都得到了國寶級的待遇,鑑真。
順便再說一下唐朝的流行文化,這也是唐朝所特有的,那就是胡風。唐朝的流行文化是胡風,胡人的生活風氣,對你沒聽錯,確實是胡風。
他們以穿胡衣,跳胡舞,喝胡酒,泡胡姬為榮,絲毫不認為胡人是蠻夷,絲毫沒有鄙視,有的是無限的包容和自信。
效仿胡人的生活方式,在五胡十六國的時代就開始了,到了唐朝更是愈演愈烈,胡人的生活方式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效仿胡人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引領時尚。這種胡化的風氣,稱為胡風。
這股風氣從長安開始,逐漸擴散到全國。唐朝時期的長安,人口百萬,其中有十分之一是正兒八經的“歪果仁”,開放程度歷朝未有,即便今日的北京,國際化也沒有這麼深入。
隨著長安城湧入的胡人越來越多,他們當中也不乏胡人中的頭面人物。有波斯的王子,吐蕃的使節,西域的高僧,回紇的商人,突厥的將軍。慄特的大鱷,他們成為了這個特殊群體的中流砥柱,他們在長安購豪宅,建高樓,置田產,任要職,娶妻生子樂不思蜀,成為了帝國中的一員。與之交往的大唐上流社會,包括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他們流連忘返於國際貿易中心的西市,紙醉金迷於胡人開設的高檔會所,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派對,聽著龜茲音樂,欣賞著胡旋舞,喝著葡萄酒,更左擁右抱著胡姬充當的陪酒女郎。
對此,李白也直言不諱: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據說,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夜晚喝醉了酒,走在長安城的大街上,遇到了一個胡人美女,過上了風流一夜,天亮以後,胡人美女走了,留下了“狐狸精”的傳說,恐怕我們文化中所說的“狐狸精”就是胡姬吧。
胡人的生活方式非常刺激。打馬球展示著雄性的力量,著胡服體現出了女人的性感。前者是波斯人的發明,後者則是衣袖窄小剪裁貼身,儘可能地凸顯女性的身材和曲線: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蠻腰。
所有這些,都刺激了長安城男性青年們的荷爾蒙,以至於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對胡人的生活嚮往不已。他經常在宮中玩起了COSPLAY,說著胡話,穿著突厥衣,還在宮中搭起了狼頭旗,一本正經地扮起了突厥可汗。他找來了一些長的像突厥的人,讓他們扮做突厥武士,然後自己假裝可汗死在了牙帳裡,然後命令這些群眾演員按照突厥的習俗嚎啕大哭,騎馬圍繞牙帳默哀。直到這時,李承乾才會呼一下坐起來說,如果真能這樣,豈不快哉!
太子殿下如此,風氣就可想而知了。
大唐的女人們也不甘落伍,“崇洋媚外”了起來。她們戴耳環是跟波斯人學的,叫步搖;搭披肩是跟印度人學的,叫巾帔;髮型是跟中亞人學的,叫髻堆;臉妝是跟吐蕃人學的,叫面赭。當然,她們的衣著是跟著長安城的時尚風氣來的,不時地變化。
大唐的女人越穿越小,起先是戴帽子的,後來乾脆就不戴帽子了。身體越露越多,參加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她們甚至會身著男裝去騎馬踏青或者打球。球場上她們英姿颯爽,伴隨著男人們一陣陣的叫好聲。
唐朝女子的愛情是自由的,她們可以不被父母刻意安排而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男子,比如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就讓自己的六個女兒自己選丈夫。
於是,大唐的男男女女都有了“胡心”。
不止是衣著,飲食上,當時的長安城能夠吃到通行於中亞、印度和伊斯蘭國家的抓飯,開元以後更是以胡食為風尚,長安城裡的“西餐廳”之多,不亞於今天的上海,當然,還少不了葡萄酒。
如果你喜歡談戀愛,你完全可以帶你的戀人穿越到唐朝,因為女孩子一般都是吃貨。你們可以今天吃阿拉伯美食,明天吃羅馬美食,今天吃蒙古烤肉,明天吃印度咖哩飯,白天吃揚州小菜,晚上吃日本料理,全世界的美食在長安城應有盡有。
這種世界眼光是隋唐所獨有的,因為他們都是混血王朝,自己本身就是混血兒,自然不在意別人的種族,儘管他們以華夏自居,都認為中華史世界的中心。就制度方面而言,唐朝真正開始了科舉制度,這使得平民百姓也有機會步入政府的最高層,甚至是宰相,這項制度延續了上千年。在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簡單的說,就是把提議、決策、執行等步驟科學形成一套流程,各種政策都經過提議、決策、執行等一系列的階段,並不完全由皇帝說了算,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在經過一系列流程之後,錯誤率大為降低。以後的朝代都有過改進,但是明朝之後君主集權太重,決策的科學性就逐步降低了。
科舉制的大力推廣,使得平民有了上升的通道,官職不再是大家貴族的壟斷,而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在那個時代,你可以透過科舉成為一方大員,運氣好的話,高中之後可以騎著高頭大馬“一日看盡長安花”,或許你看中了那個女子,但更多的是那個女子看中了你,直接把你拉下馬抱著你要做她的夫婿。
最後是影響力。綜合軍事、經濟、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來說,唐朝是中國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朝代,唐朝是真正的混血王朝,世界帝國。 -
9 # 劇中觀史
劇中的唐朝,當然是一個藝術加工的唐朝,一個人們意象中的唐朝,一個有文化象徵意味的唐朝。但劇中透過對唐都長安的描繪是基於歷史之上的。
唐都長安是大唐文化包容開放的象徵。它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溝通大唐與西域,商貿往來頻繁,各國使節,外國留學生,宗教人士,在長安生活學習,在長安城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故事和回憶。
長安也是大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城規模宏大,規制嚴整,長安城的規劃對唐文化圈的國家都有所影響,日本平安京的設計即源於此。
在今天的海外,“唐人街”是華人聚居區的代名詞,可見唐的影響力之大。但這個唐,同樣是文化記憶中的。我們今天能重現的歷史上的唐,但描繪的更多是觀念上,意象中的唐,兩者之間當有微妙差異。
-
10 # 換個名字繼續懟
不管唐朝是否被高估,但事實是中國其他朝代沒有能與唐朝的影響力、包容度、綜合實力相當的朝代。
如果唐朝被高估了,那中國歷史總體都被高估了。因為唐朝就是中國歷史的頂峰,是唐朝讓整個世界知道,東方有個天朝,那裡有座長安城,住著“天可汗”。提問者是想把中國歷史貶低嗎?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了。
就從這長安十二時辰看唐朝。
光長安城有108坊,100萬人口,可見唐都之大,中國乃至世界中心。
外蕃異族可以在唐做官,大唐天子受萬國來朝,可見唐朝包容,開放,自信。
上元節萬家燈火,載歌載舞,熱鬧非凡,一片盛世。
唐朝從來沒有被高估,長安十二時辰演繹的只是唐朝的一天,盛世的縮影。儘管安史之亂後,逐漸趨向腐敗,繁華落幕。但是不能否認高祖至玄宗開元年間,這100多年唐朝鼎盛時期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