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牙萬寶閣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慈安太后是咸豐帝的皇后。她從選秀入宮到立為皇后,僅僅用了六個月的的時間,是歷史上晉升最快的妃嬪。

    慈安太后因為青春貌美被咸豐帝所鍾情,但是很遺憾的是,卻沒有為咸豐帝生下一兒半女。咸豐帝去世之後,只好有慈禧的兒子,光緒繼承了皇位。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東西兩宮太后。慈安太后身為皇帝的嫡母,獨攬朝政大權,這讓身為西太后的慈禧很不滿。

    慈禧是一個權利慾很強並且心狠手辣的人,慈安太后在朝政上的獨斷專行,給他的死亡埋下了禍根。

    自古以來,有關於慈安太后的死因有三種說法。

    ①陰謀說(被慈禧太后害死)

    這是關於慈安太后之死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因為慈禧有很強的權利慾望,當時同治帝尚且年少,朝政大權都把握在兩位太后的手中。

    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又一向是面和心不和。有一段時間,慈安太后對朝政的干涉過多,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滿,慈禧太后就趁著慈安太后身體微恙,把她害死了。

    ②氣死說(自盡)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權力。只不過變成了慈禧太后,因為不滿慈安太后對朝政的干涉過多,所以去跟她爭執,慈安太后又沒有慈禧太后那麼伶牙俐齒,被人家氣的狠了,自己吞了一個鼻菸壺自盡了。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一個秀女能在一眾少女中脫穎而出,晉位貞嬪,繼而成為貞貴妃,再後來成為皇后,本身肯定有她與眾不同的地方,怎麼可能因為別的妃嬪幾句話,就氣的自盡?簡直是無稽之談。這種說法肯定就是對陰謀說的一種掩飾,不足為信。

    這是清廷官方給出的關於慈安太后之死的說法。

    這樣的說法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4月7日的時候,太醫院的醫案上記載,慈安太后只是微恙,大醫院連藥都沒有給開。可是在4月8號的時候,慈安太后突然就暴斃了。

    慈安太后死的時候才45歲,正是身體硬朗的時候。如果說是腦溢血這種急病的話,年齡才只有45歲,不太可能。如果說是心臟病的話,那麼他醫院的醫案上應該是會有心疾之類的記載,但是沒有。

    小結:

    綜上所述,我認為慈安太后死於陰謀說的可能性更大。

    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慈禧太后要獨攬朝政大權,所以謀殺了慈安太后。

  • 2 # 秒讀新世界

    說到慈禧太后,肯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擁有最高權力的統治者,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晚清的皇太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個時候同和慈禧平起平坐的慈安太后。但是兩人的性格完全相反。慈禧太后平生愛慕虛榮,戀權貪財。而慈安太后卻和慈禧太后完全相反,她性格善良,雖然不善言語,但是她是一個好太后。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一樣曾經垂簾聽政,但是不一樣的是慈安太后去世十分突然,死因成迷,很多人都認為是慈禧太后害死慈安太后的。光緒老師翁同龢的日記為我們揭開了真相。在慈安太后去世的前一天慈禧太后突然生病了,所有的朝務都交給了慈安太后一個人處理,這個時候的慈安太后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異常,沒有任何生病的跡象。據史料記載,當天的慈安太后看起來臉頰泛紅,如果說是感冒的話倒也不至於立刻暴斃。但是在她第二天起床後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晚上就撒手人寰了。慈安太后去世這件事實在是太過突然,大臣們也感覺到很疑慈安太后去世這件事實在是太過突然,大臣們也感覺到很疑惑。慈安太后在後宮和朝堂上都是很有地位的,而且慈安太后生性善良,初始穩妥,也不會結下什麼仇人。想來想去,除了慈禧太后也沒有其他人有這個能力和動機了。慈禧太后地位一直高於慈安太后而且在慈禧生病之後,慈安太后一直把持朝政,這一定會給戀權貪財的恐慌和野心。所以慈安太后是否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嗎?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酥的日記為我們揭開了真相。翁同酥是光緒帝和同治帝的老師,他作為兩朝帝王的知識傳遞者,在許多政事上都有獨到的見解。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慈安太后一直都屬於亞健康的狀態。她在很早之前就一病不起,二十四天都沒能起身。那個時候的慈安太后才26歲。在她33歲的時候又一次發病,暈倒之後不省人事。這幾次發病都很突然,來勢洶洶,所以她最後突然暴斃是很有可能的。站在慈禧的角度來看,慈安性格溫順,對自己根本沒什麼威脅,所以慈禧是沒有必要害慈安的。最後根據分析,慈安太后可能是因為得了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病在我們高科技的現代都很難醫治,更何況是古代呢,那自然是必死無疑。所以慈安太后去世應該是隱疾,並不是慈禧太后加害。光緒的老師翁同酥給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

  • 3 # 曹老師xixi

    慈安的死亡是永遠都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了。按照目前的主流說法,一是清宮記錄是正常病死。二是民間野史謀殺說。下面我簡單的說一下,有興趣的可以交流交流。

    一、正常病死

    正常病逝說是個清宮的官方記錄,按照清宮檔案記,慈安一直是身體健康,並沒有什麼疾病,就日常患病頻率來看,遠少於慈禧,並且年齡四十出頭,正是女性精力旺盛的年齡,在慈安病逝的訊息傳出時,地方大員左宗棠吃驚的問道:沒念錯吧,是慈禧還是慈安?後來根據現代醫學判斷當時慈安的情況,如果是病逝,屬於腦血栓,只有這樣個情況符合慈安突然去世的時的狀態和情況。

    二、被害身亡

    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更為可靠,慈安作為咸豐的皇后,地位是要高於慈禧的,但是慈禧是同治的母親,以慈禧轉很霸道來看,必然不甘心屈尊於慈安之下,但礙於宮廷制度,也不得不有所顧慮。

    咸豐皇帝去去世後,不僅沒有處理好輔政大臣和兩宮太后以及眾親王之間的權力關係,更沒有安排好慈安和慈禧之間的關係,因此慈安和慈禧必然會發生矛盾,在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由於慈安不懂漢語,常常要依靠慈禧來傳達,從而導致慈禧在聽政中佔據主動優勢,慈安也由於慈禧日後常避重就輕的傳達感到不滿。

    真正的矛盾是爆發在安德海事件上,安德海是慈禧重要的太監,但是安德海常常狐假虎威,一次在慈禧的默許下,乘船南下一路招搖納賄,事情傳到宮中後,慈安太后聯合六王爺奕訢命令山東巡撫丁寶楨直接處死了安德海,由於事情被動,慈禧只得吃啞巴虧,但此時慈禧已經注意到慈安有意與奕訢報團來對抗自己。

    後來在為同治選後的事情上慈安和慈禧也大打出手,矛盾日積月累,以慈禧的殘忍手段,前有幹翻顧命八大臣,後有幹翻奕訢集團,要幹翻慈安必然是很輕鬆的事情,為了能在日後的專權道路上掃平一切障礙,慈安被除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據說野史還有記載,慈安原有咸豐留下了處死慈禧遺照,大家應該耳熟能詳。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在1880年左右,慈禧曾大病半年之久,後來被慈安發現慈禧是小產了,所以慈禧必須要殺慈安滅口。不過這都是野史,僅供參考。

    真正的證據,在於翁同龢寫《翁同龢日記》,翁同龢曾經調查過慈安太后的死因,查閱過太醫院的慈安病例,發現病例有不少是補記。不知道是由於晚清太醫院腐敗,病例記錄的懈怠,還是有意補記。但是最終翁同龢沒有查出慈安死的原因,話說查處了也不敢說。

    所以慈安的死到現在是個歷史之謎了,我個人比較偏向被謀殺。

  • 4 # 流年往史

    慈安太后是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其入宮後的經歷好比是開了掛一樣,晉升妃位的速度比火箭還快。在咸豐二年二月份才透過選秀入宮的,當然這個選秀不是NBA的狀元秀,而是清朝的時候皇帝選妃子的一個活動。在四月份的時候加封為貞嬪,五月份加封為貴妃,六月的時候就成為了皇后候選人,十月被立為後,時年16歲。

    雖然沒有誕下子嗣,但是憑藉著咸豐的寵愛,在咸豐臨終的時候授予其母儀天下的權力,與顧命八大臣一同輔助年幼的同治執掌朝政,這就形成了歷史上東西太后共同垂簾聽政的局面。由於歷史上慈禧的無良表現,所以對於慈安的突然暴斃充滿了陰謀論。

    從慈禧夥同奕訢發動政變處死顧命大臣的行徑,就可以看出來慈禧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女人,是不會甘心處於別人的掣肘之下的,所以對於和自己分庭抗禮共同聽政的慈安是不會抱有好心的。因此野史記載,慈安是被慈禧下毒謀害而死的。種種的猜測和懷疑使得慈安太后的突然暴斃,成為了清宮史上的一件歷史迷案。

    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光緒的帝師《翁同龢日記》記載,推匯出了一個比較靠近事實的結論就是:慈安死於突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而並非陰謀論所宣稱的慈禧所害。

  • 5 # 綺夢悠思

    慈安太后應該是被慈禧蓄意謀殺的。因為她在很多事情上都與慈禧唱反調,諸如同治皇帝選皇后。而且因為她地位比慈禧高,手中又握有牽制慈禧權力的詔書,對慈禧這個只想大權獨攬的女人來說,慈安的存在實在無法容忍,所以當慈禧羽翼豐滿,時機成熟時,隱忍多年的她自然要下手除掉慈安。

  • 6 # 探尋歷史奧秘

    慈安太后,原是咸豐帝太后,咸豐死後,年僅六歲的同治帝即位,她與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一同在養心殿垂簾聽政,慈安太后被稱為“東太后”,慈禧則被稱為“西太后”(一說是因為咸豐帝死在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慈安、慈禧兩位太后分別住在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另一說法為慈安太后住在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故稱“東太后”慈禧太后住西六宮之一的儲秀宮,故稱“西太后”)。

    慈安太后

    1881年4月8日晚,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毫無徵兆的死在了鍾粹宮,當時的人們對此大惑不解,關於她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目前主要有二種說法:

    一:正常病死說

    這是官方說法,《清德宗實錄》是這樣記載的:“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但是這種說法疑點重重,據《清稗類鈔》記載,左宗棠在慈安太后死後次日入朝時聞此訊,不解的說“昨早對時,上邊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而御醫薛福辰在四月八日當天給慈安太后診脈時說其不過是“疾策不須服藥”,在聽聞慈安太后死訊後十分不解,大聲說“天地間竟有此事?”,而慈安在這天早晨還召見了奕訢、左宗棠、王文韶等人,也只是“面容和悅無病色,只是兩頰微紅而已”。

    但是《翁同龢日記》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據《翁同龢日記》記載,1881年4月8日這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而慈安太后的病情與處方具體為“晨方:天麻、膽星;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仙逝。”,而在《翁同龢日記》中,慈安還曾病過兩次,分別在同治二年、八年,如果按《翁同龢日記》的說法,慈安確實是病死的。

    二:慈禧謀害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人們的猜測與野史記載,大致有兩種,一是被慈禧逼死,二是被慈禧毒殺,我認為被慈禧逼死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慈安貴為太后,再懦弱也至於被罵一通氣得自盡;而毒殺說為咸豐帝臨終時曾有遺詔,由慈安保管,慈禧安分守己還則罷了,若是圖謀不軌便出示遺詔,將其消滅。不料慈安竟當著慈禧的面燒掉遺詔,慈禧便在獻給其點心之中下毒,將其毒死。這也說不通,慈安燒燬的遺詔時,怎麼可能讓外人看到?慈禧下毒後,必定會將知道此事的人殺滅,這訊息是如何傳出的?

    但慈安與慈禧素有矛盾,無論是安德海被殺,還是為同治帝選後上的意見不同,都使慈禧十分生氣,再加上慈禧之心狠手辣,殺掉慈安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種說法拿不出強有力的證據,也只是猜測。

    綜上所述,慈安太后的死因是個謎團,除非發現新的證據,否則可能永遠解不開了。

  • 7 # 歷史局中人

    1881年4月8日晚,慈安太后病逝於宮中,年僅45歲。白天還只是被傳偶感風寒,晚上就毫無徵兆的去世了,因為突然去世,圍繞慈安的死因也展開了世紀大討論,直到今天,還是眾說紛紜。不過主流的說法有兩種:一是被慈禧毒害死;二是突發心血管疾病去世。

    慈安是咸豐皇帝的皇后,也是史上晉升最快的皇后,只用了六個月就從選秀當到了皇后,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慈安還是有點手段的,不然即便可以從眾多秀女中脫穎而出,若沒點本事的話,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取悅皇帝,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呢?

    可命運多舛的咸豐並沒有給慈安太多的風花雪月就撒手離世了,臨死前做了兩個重要的安排,一是為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指定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二是給了慈安一道專門對付慈禧的手諭,防止慈禧插手朝政,也因為這道手諭,成為了制約慈禧的利器。後來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除掉了肅順等顧命大臣,開始了兩宮太后長達20年的垂簾聽政,直到慈安突然去世,才使得慈禧可以大權獨攬,唯我獨尊。

    縱觀兩宮太后相處的這20年,雖說一直是以慈安太后為尊,但是慈安太后對權利的慾望並沒有慈禧表現的這麼強烈,慈安只想安靜的在宮中做個“宅女”;而慈禧而不同,她對權力的慾望似乎與生俱來,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因為這一點,咸豐才給了慈安一道制衡慈禧的手諭。慈禧也深知慈安有咸豐的遺詔,所以處處對慈安表現出親切、關心的一面,但是這也並不是她們就沒有矛盾。

    同治八年(1869年),圍繞如何處理慈禧太后的寵監安德海,就可以看出兩位太后在背後使勁角逐。當然不管是基於祖制,還是慈安本身的勢力,慈禧都沒法抗衡,最終安德海丟了這條命。雖然事後看似風平浪靜,但是慈禧的內心是久久不能嚥下這口惡氣的,畢竟打狗還得看主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圍繞著同治選皇后這件大事,又引發了慈安和慈禧之間的明爭暗鬥。慈安覺得阿魯特氏淑靜端慧,家庭背景好;而慈禧看中富察氏,只是因為此人沒有城府,更沒有強大的背景做支撐,可以很方便慈禧繼續幕後操縱。雖然同治對這兩位都不滿意,但是還是選擇了阿魯特氏。知道結果後,慈禧強忍著沒有發怒,但是一臉的黑線誰都看的出來。

    因為慈安的存在,使得慈禧始終不能獨斷專行,要向慈安早請示晚彙報,老是壓慈禧一頭,時間長了,慈禧必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慈安的意外去世,坊間就流傳是慈禧下得毒手,可是又拿不出證據來。

    至於說慈安是暴病而亡,其實也是有出處的。那就是當時的光緒帝師翁同龢在日記中所寫,慈安是死於腦溢血。後人認為翁同龢所寫還是比較接近事實的,畢竟翁同龢在後期和慈禧矛盾很大。如果慈禧真的做過毒殺慈安的事,翁同龢也就沒有必要掩蓋慈禧這個醜事了。

  • 8 # 蕭湘居士__

    據我所知慈安是仁厚之人,慈禧是有心機的人。咸豐歸天,洞察二後性格,特關照慈安:指西后規矩則已,不規矩你可賜其死節。

    慈禧本不安穩,內與榮祿,外與洋人大概是欲難制遏身懷初孕,在喝打胎中藥。慈安恰巧過來見狀(平時姐妹情好,安後口無遮欄)說先王有遺詔說西后安則已,不安可賜其死節。慈安是關照他先皇有旨,但我不會無情之意。慈西認為大事不好,嚇得面如土色,認為先下手為強,後下耒招殃。即刻示人將毒藥送東太后,以治感冒為名,天亮前一命鳴乎。這就是善者必死,惡者胡行的兩宮冤案。

  • 9 # 仙雲野鶴88

    首先要明確,慈安太后是正宮,她的地位和名分是在慈禧之前的,慈安太后原名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出身高貴。咸豐二年二月,在她15歲時入宮,僅僅過來四個月後就被立為皇后。

    慈安太后的死亡時間是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死時只有45歲,而且死亡特別突然,她的死因引起了人們紛紛猜測。她的死因大概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說被人害死;第二種說法是吞物自殺;第三種說法是正常死亡。

    這三種說法當中,以第一種即被慈禧害死說流傳最廣,各種野史、筆記當中記載的非常多。那麼,到底慈安太后是怎麼死的呢?

    記載慈安太后死亡最詳細也是可信度比較高的是《翁同龢日記》,這是因為翁同龢當時是光緒皇帝的師傅,當時就在宮廷裡參與軍國大事的諮詢,而且親自參與了慈安太后的葬禮,因此,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翁同龢在初十當日的記載是:慈安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夜眠不安,但是半夜叫門,蘇拉傳信聽說慈安已經死了。

    翁同龢半夜十二點被緊急叫入宮中,同王宮大臣一起等待到晚上2點多,看到了御醫開的藥方。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太后讓皇親國戚瞻仰了慈安的遺容。

    有人透過翁同龢日記的記載,在分析了慈安太后以前幾次疾病的發作,認為慈安太后並不是被慈禧害死,而是突發疾病死去的。

    當然,慈安太后的死因,到現在也是有爭議的,這需要更多的史料來確認。

  • 10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一、這話,得從慈禧太后說起。

    關於慈禧太后,可以評說的事情太多。

    作為歷史人物,功罪自有論斷。

    評說慈禧太后的目的,不是為了謾罵,不是為了洩憤,不是為了引發不必要的仇恨,不是為了聳動普通人的耳目……歷史已經成為陳跡,一切都已經過去。

    二、從歷史開始講道理

    讀歷史、學歷史,研究歷史,不是為了引起任何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不論你對清廷懷了怎樣複雜的情感,清朝的歷史,它都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人可以否定,沒有人可以抹殺。既然清史是國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我們還是要平心靜氣地去細讀、去明習、去深究。

    如果,我們對於清朝的歷史、甚是是中國的一切歷史,都不能認真學習和研究,不能嚴肅嚴謹對待,不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不能鑑古而察今,不能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規劃和展望未來,那麼,歷史迴圈論可能就成為歷史的真實。

    很多人一看到慈禧太后這幾個字,不看相關內容,便開始謾罵、詛咒……

    想想都有些可笑。

    反過來假設,要不是因為滿清出了一個慈禧太后,按照一些人的結論,滿清大概就不會傾覆滅亡。如果滿清沒有傾覆滅亡,很多人不是還要活在所謂“萬惡的封建社會”?很多人的生活,還不是要繼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民族優先論者,很多人還不是要處在異族的統治之下?對於大家而言,還不是要在帝制的陰影裡繼續掙扎?

    可惜,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因為以前寫相關話題時,碰到一些反應激烈的人,今天,要繼續寫同類的話題,所以,先講講道理!

    三、答案的出處

    關於慈禧太后奪權一事,記得最早在電影裡看過。那時候,也沒有在意,以為是為了劇情、為了刻意醜化,才製造出來的情節。

    後來讀清人筆記,發現,關於慈禧太后奪權一事,清人的筆記中也有記述。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

    本文出自清代梁溪坐觀老人的筆記《清代野記》捲上《文宗密諭》一節。

    四、筆記中的慈安太后之死始末

    清文宗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春,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併進逼京城。咸豐帝以“木蘭秋獮”為名,自圓明園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市)。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七月十七日清晨,病逝,享年31歲。

    病逝之前,咸豐帝對朝廷的事情,已經做了安排,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盡心輔弼現皇太子——皇長子載淳,贊襄一切政務。由此,也就有了所謂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

    據說,朝廷大事之外,咸豐帝對後宮的事宜也做了處置。

    病重臨終之前,咸豐帝密授給慈安太后一份硃諭【清制,凡有異常重大處分,於內外奏章或特降聖旨,由皇帝以硃筆批示、書寫,以示鄭重,稱硃批諭旨,簡稱硃諭。】

    硃諭之中,明確寫到,大體是說:如果有人憑藉著自己的兒子是皇帝,就驕縱放肆,違制越度,有不法的行為,你可以按照祖宗的家法,對其進行處置。

    當然,咸豐帝非常明白,皇后(慈安)雖然是六宮之首,但是,皇后沒有育成皇子,一旦自己駕崩,新皇帝的母親懿貴妃(慈禧)肯定會在地位上威脅到皇后;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權力的通性。另外,皇太子年幼,自己駕崩之後,朝廷外面雖已安排了顧命大臣,但是,宮廷內部卻有些複雜:一邊是年幼的新皇帝,一邊是內宮權力之首的皇太后(自己的皇后),一邊是地位低於皇太后的新皇帝生身之母(自己的懿貴妃)。基於對慈安的信任、對慈禧的嫌猜,咸豐帝以正式檔案——硃諭的方式,對後宮做了萬全的安排。

    雖然,清文宗咸豐只活了31歲,但是,從他對後事的安排、從他對死後朝廷和後宮的佈局看,他在政治上的歷練還是可圈可點的。

    計劃安排是一回事,執行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

    清文宗咸豐帝駕崩之後,慈安太后曾經把咸豐帝的硃諭出示給慈禧太后。這樣做的目的,大概是要警示:我這裡可有先皇的遺旨,你可要小心著點!

    對於慈安太后手中握著的這道先皇遺旨,慈禧太后心中還是很害怕的,她也感到了危險和恐懼。因為這,所以,在慈安太后面前,慈禧太后總是揣摩她的心思,想辦法曲意逢迎。

    慈禧太后對慈安太后的照顧與順承,幾乎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她這樣做,也不是隻在一朝一夕之間,而是持續了很多年。

    這樣看來,一則,慈禧太后很有心機,很會琢磨人的心思;二則,在處於相對弱勢時,她對權力有危懼,對制度有遵從;三則,她有耐心,可以在相對弱勢時,耐心行事、耐心等待。

    就是因為慈禧太后種種順從的表現、種種未曾逾越的舉動,而且,還是長時間地不露痕跡,這一切,讓慈安太后大大放心、大大安心。慈安太后以為,慈禧太后是沒有什麼非分之心的。

    有一次,慈安太后生了一點小病,幾天都沒有好起來。太醫診斷之後,進呈的藥方,吃了之後也不怎麼見效。因為是小病,慈安太后後來也就不服藥了,誰知,她的病竟然就好起來了。

    這個時候,慈安太后忽然發現,慈禧太后的左臂上纏著紗布,她很是驚異,問慈禧太后是怎麼回事。

    慈禧太后回答說:

    “前天的參湯,是用我左臂上的一片肉與人參一起煎熬而成的,我也是看太后生病,心中著急,聊盡心意罷了!”

    那時候的人,也是奇怪。

    如果是在今天,有人說,自己割了身上的一片肉給別人燉了藥湯喝,我想,喝了藥湯的人,得知此事後,大多數情況下,他不嘔吐半天才怪呢!

    中國歷史中,關於割肉療疾的記載太多,大多都是為了宣揚孝道。孝道是需要提倡的,愚昧無知的割肉是需要批判和杜絕的。孝道中的割肉,是出於親情。慈禧太后的割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權力的諂媚和表忠。很多人都在笑話慈禧太后,可是,他們卻從來不笑話自己對權力吮癰舐痔的醜惡嘴臉、卑鄙行徑。

    慈安太后聽說慈禧太后為自己的小病而割臂和藥之後,很是感動,也非常傷懷,她哭著對慈禧太后說:

    “我真的沒有想到,你竟然是這麼好的人。我不知道,先皇為什麼還要懷疑你、防範你呢?”

    慈安太后這一感動,她馬上命人取來咸豐帝臨終前遺留的硃諭,當著慈禧太后的面,讓人燒掉了。

    慈安太后焚燒咸豐帝硃諭的想法,大概也就是你對我真心,我也要對你誠意吧。

    不想,硃諭焚燒之後,情勢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自此以後,慈禧太后逐漸變了另外一個人:她開始行為放肆,她開始語言不遜,她開始事事專權。遇到重大事項,慈禧太后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必須和慈安太后商量一番,她都是自己一個人就決定了。

    看到慈禧太后的變化,慈安太后追悔莫及。可是,再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清德宗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筆記作者誤作光緒二年)春夏之間,京城之中忽然盛傳,說是慈禧太后生了大病。傳聞出來之後,沒有過幾天,就說是慈安太后死了,而慈禧太后的病也痊癒了。

    之後,就有人傳說,道是慈安生病之後,慈禧太后命令太醫院用不對症的藥方治療慈安太后,最後,把慈安太后治死了。

    五、慈安身後事

    慈安太后的喪葬儀式也非常簡單草率。

    二十七天之後,一律除去孝服。

    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太后竟然沒有服喪守孝。

    另外,大臣進入內廷面聖奏事者,也穿著常服。

    筆記作者驚歎,說是:

    國母之喪,這樣辦理,是自古以來少見的事情。這個時候,筆記的作者正在京師,他在光侍御(不詳)家中做主事,所以,這些情況他都知道。

    六、一點點思索

    文末,需要指出的是:

    從咸豐帝公元1861年死,到慈安太后公元1881年亡,首尾共計21年,其間,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共處了21年。

    這21年之中,兩宮皇太后之間,是如何地合作與鬥爭,是如何地支撐滿清的江山社稷,都不是簡單的一兩件小事就可以講清楚、說明白的。

    21年,不是個短時間。

    就年齡來說,慈安太后還比慈禧太后小了兩歲。

    如果說,慈禧太后是個狠角色,那麼,慈安太后也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車上牌車牌到了但行駛證還沒到這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