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山話史
-
2 # 漩渦鳴人yy
我們一般來想記錄的比較清楚的,是馬陵之戰,至於說在這之前的桂林之戰,究竟進行得如何,很多時候我們只記得四個字圍魏救趙這一說,其他多餘的我們就不清楚了,那今天就好好的跟大家詳解一下這其中的過程。
當時。魏國因為趙國的軍隊攻擊了自己的盟國衛國,所以派出自己的軍隊進攻趙國邯鄲,想要報仇,領軍大將就是龐涓。
這個時候,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出大軍,由田忌,孫臏帶領,出兵拯救趙國之圍,由孫臏建議,不算領齊國的軍隊到趙國去作戰,而是率領齊國的軍隊到魏國的國土上面去作戰,田忌聽了,但是魏惠王選擇我不跟你在這裡繞那些有的沒的命令,龐涓率領魏國的軍隊一定要把趙國的邯鄲城給攻下來,結果齊國的軍隊剛剛到了魏國的國境線,這個時候趙國的邯鄲就被魏國的軍隊給攻破了。
就在這個時候,孫臏看到了希望,他說軍隊都已經開拔出來了不可能說什麼事兒都不幹就回去,怎麼著也得替趙國把這個仇給報了,現在時間足夠,命令齊國再次派出兩支軍隊去進攻平陵,自己主要的大軍繼續向桂陵出發,等待平陵方向的訊息。
平陵這個地方是魏國軍隊糧食的一箇中轉站,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囤有大量的軍隊,齊國派出來的這兩支軍隊,可以說剛剛接觸到外國的軍隊,就立刻潰敗了。
此時此刻聽到齊國軍隊潰敗的訊息,孫臏覺得時機到了,叫田忌親自率了一支戰車部隊到魏國首都大梁去,此時此刻,魏惠王實在忍不了啦!他叫龐涓,把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齊國軍隊趕緊給我消滅了,戰鬥力這麼弱,還敢四處挑釁老虎不發威,你當我病貓啊!
聽從命令的龐涓仔細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勢,覺得齊國的軍隊在平林遭受了重創,現在如果率領一支軍隊去回原位國的首都大梁,這樣的話形成前後包加這一支齊國軍隊,就等於包了餃子,等於來講是大功一件,於是率領著輕裝部隊直接殺向了魏國的首都,就在桂陵遭遇到了齊國軍隊的伏擊。
可以看到整個一個過程有一些出乎意料,但是確實是在情理之中,魏惠王也不是說像想象中那樣遇到攻擊了就立刻慌作一團,不是他一開始的抉擇是正確的,只不過孫臏這個人太會演戲了,他就不了一個口袋陣,用一個又一個的誘餌誘使著龐涓率領軍隊回援魏國首都大梁,由此可見,孫臏這個人的軍事才能。
但是這一場戰爭也接下來的馬陵之戰埋下了伏筆,首先第一條,龐涓在桂林車站裡面是被齊國軍隊的俘虜了,但是齊國軍隊把龐涓給放了回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桂林之戰結束以後,魏國還是擁有著國力去和齊國作戰,但是沒有去找齊國算賬,其次,龐涓透過這一場戰役,更加看不起齊國的軍隊,大家想想,齊國的軍隊,在這之前是什麼樣的表現?打一個平陵,慘敗,只能夠率軍去偷襲大梁,最後是我帶著小部隊,然後被你給包抄了,所以接下來孫臏用減灶法引誘龐涓,一試一個準兒,當然,第三條魏惠王被這一場戰役打出了心理陰影,所以當馬陵之戰前期他的國都大梁遭到齊國軍隊攻擊以後,二話不說直接命令龐涓回援。
-
3 # 豌豆娛樂前線
桂陵之戰的啟事,是魏惠王進攻趙國,趙成侯向齊國求援,齊威王為了遏制魏國權勢的擴大,決計收兵,救濟趙國。鑑於此次軍事行動的首要性,齊威王在主將選擇上十分慎重。他起首揣摩的人選是孫臏,因為孫臏知曉兵法,又在魏國呆過幾年,更首要的是,他對魏軍主將龐涓知根知底,並且一貫想要報仇雪恥。孫臏卻覺得本身身體殘廢,不適合當主帥,齊威王遂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
起先田忌的設法主張,是直接救濟邯鄲城。孫臏指出:該當要避實擊虛,此刻魏、趙相攻,魏國精銳軍隊必定都被調往國外,國際剩下的定是老弱殘兵。不如帶領大軍,直奔魏國首都大梁,據有它的交通要道,節制其空虛的地方,到時魏國必定要對峙趙國而自保。多麼,既可以解趙國之圍,又可以挫敗魏國的矛頭。田忌服從孫臏的建議,號令齊師大舉入魏。齊國突如其來的一擊,切當令魏華人惶恐掉措,在桂陽一役中,魏軍掉落利,魏國的草頭神宋國、衛國等倒戈。齊軍乘勝而進,直逼魏國的首都大梁。
孫臏想調動魏軍主力從趙國撤回,但魏惠王不為所動,不但沒有從邯鄲撤兵,反而加大了進擊力度。在龐涓的唆使下,十餘萬魏軍對邯鄲城策動猛攻,邯鄲城終究抵抗不住,被魏軍攻下。魏華人攻下了趙國首都,可並未征服趙國。令人覺得詼諧的是,歷來被視為兵家奇謀的“圍魏救趙”,其抱負是圍了魏,卻沒能解救趙國首都邯鄲城。關於桂陵之戰,之前的史冊一貫語焉不詳。所幸的是,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發清楚瞭然《孫臏兵法》的殘簡,箇中有一篇《擒龐涓》,所記就是桂陵之役的狀況。
連絡《孫臏兵法》殘篇,我清算出桂陵之役的大概狀況。略述於下:田忌的齊國兵團在桂陽獲勝後,節制了通往魏都大梁城的交通要道。魏師佔據邯鄲城,抽調一區域性兵力回國,總唆使就是孫臏的同窗龐涓。因為衛國曾倒向齊國,龐涓起首拿衛國開刀,他集結八萬兵力,攻入衛國。龐涓這一招也是狠招,看你田忌要不要回師救不救衛國。孫臏的鑑定是,龐涓攻衛國已佔先手,借使假如齊師救衛,正好中龐涓之計,被魏軍牽著鼻子跑,異常主動。要如何辦呢?
為了調動龐涓,孫臏放出一個釣餌。他成心讓兩路齊師進攻守備固執的平陵城,不出料想,這兩路齊師都傷亡沉重。犧牲釣餌是為了釣到大魚。與此同時,孫臏又向田忌建議,叮嚀消磨輕裝戰車軍隊奔襲魏國首都大年夜大年夜梁。他鑑定,龐涓必定會從衛國撤兵,救濟大梁城。為什麼呢?兩個起因:第一,大梁是魏國的首都,救濟首都與進攻衛國對比,明顯前者的功績更大;第二,平陵一役後,龐涓鑑定齊軍傷亡沉重,必將會掉落落以輕心的。
為了進一步示弱於敵,孫臏又建議說:“我們分出少數軍隊與龐涓交兵,給他構成我軍兵力薄弱的假象。”果不其然,龐涓鑑定齊軍在平陵遭到重創後,已經是強弩之最後。他迫在眉睫地從衛國抽身,想要搶下救濟大梁第一功,同時抓住老同窗孫臏。龐涓一路上賡續擊潰齊國的小股軍隊,這些軍隊對魏軍完全構不成威脅。他鑑定齊軍曾根基潰敗了,因而損掉落落輜重,輕裝上陣,帶領一支快速反應軍隊,日夜兼程奔向大梁城。這一切,彷彿早在孫臏的預感當中,這位齊國軍師把主力軍隊暗藏在龐涓必經之地桂陵,一個大口袋張開了,就等著龐涓落入網中。
當龐涓的軍隊進入桂陵後,忽然四周呼籲聲四起,齊國的伏兵從大江南北殺出,據有地形之利,把魏軍團團包抄。在孫臏精心設計的坎阱面前,龐涓的武卒毫無用武之地,狼奔豕突。魏國最精銳的軍隊遭到覆滅性的攻擊,連主將龐涓也未能身免,淪為齊軍的俘虜。不過齊華人並沒有殺掉落落龐涓,戰後,龐涓被釋放回國,直到馬陵之戰,才去世於疆場。
-
4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在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孫臏兵法》竹簡以前,我們所認識的的桂陵之戰只有《史記》中《孫子吳起列傳》那一小段,很簡單很簡短,就是齊軍假裝攻打魏都大梁而迫使龐涓回救,但銀雀山竹簡出土以後,我們從《孫臏兵法》十三篇中的《擒龐涓》中發現,這個戰爭過程並沒有那麼簡單,其中充滿了為勝利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陰毒手段,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齊軍出發後,齊軍主將田忌便決定晝夜兼程,前往邯鄲維護世界和平,然而孫臏卻道:“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博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君不若引兵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縣大,人眾甲兵盛,東陽戰邑,難攻也。吾將示之疑。吾攻平陵,當塗有市丘,是吾糧途絕也,吾將示之不知事。”
孫臏掉的這個書袋太深拗,我在這裡用現代文翻譯一下:
解開糾纏的繩子,不能亂抓一氣,給人勸架,不能自己也加入跟著打,那樣你也非受傷不可。只要避實擊虛,抓住要害,對方便猶如捆住手腳,動不了,所有的能力都發揮不出來,再高的計策也施展不開,只有聽人擺佈,一旦如此,紛爭自解。將軍您不如南下攻打魏國的平陵(今山東曹縣)。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眾多,兵力很強,是東陽地區(指魏國首都大梁以東的地區)的戰略要地,很難攻克。我軍可以故意在這裡用兵,以便迷惑敵軍。另外,平陵周邊有魏國軍事重鎮,我軍的運糧通道很容易被切斷。我們要故意裝出不知道此等危險,而顯得越不懂兵法越好。
這段話就算翻成了現代文,我們仍然看得莫名其妙,何況當事人田忌了。
的確,田忌當場就暈了。
避實擊虛的道理田忌懂,無非就是避開敵人的堅實之處,去攻擊敵人的薄弱之點,但既然如此,我們就該去攻打魏國防守薄弱的城池才對啊,為何要去攻那“人眾甲兵盛”的平陵呢?而且還要故意裝作不知道糧道有被切斷的危險,這不是犯賤、不是自己挖坑往裡面跳嗎?搞不懂。
其實這是孫臏在用《孫子兵法》的“虛實”之道忽悠龐涓呢!孫臏的用兵之道,其精髓就在虛而實之,實而虛之,假而示真,真而示假,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變幻莫測,讓人摸不著頭腦,你想,連田忌自己人都摸不著頭腦,敵人那就更加無法搞清楚你的真實作戰企圖了,那你就可以在任意你喜歡的時候集中兵力給敵以致命一擊,這就是孫臏謀略的可怕之處。
田忌的智商是永遠無法明白孫臏的妙計的,他只能依計行事,因為他對孫臏的智慧擁有絕對的信心。
當我們面對一個智慧普通的人物時,我們千萬不能盲從。但當我們面對一個智慧遠超我等的高人時,我們唯一的選擇只有聽從。
於是田忌毫不懷疑的拔營南下了,大軍臨近平陵,田忌又不知該咋辦了,只好再去請教孫臏:“事將何為?”
孫臏笑道:“都大夫孰為不識事?”(齊國的行政結構比較特殊,其他國家已紛紛實行郡縣制,而齊國依然沿用齊桓公時代管仲制定的五都制。全國被劃分為五塊地方,每一塊地方為一都,既是行政單位也是軍區,每一都的軍政長官稱為“都大夫”。)
田忌不明白孫臏的意思,但仍老老實實的回答道:“齊城、高唐。”(齊城:齊都臨淄的都大夫;高唐:高唐的都大夫)
孫臏點頭稱善,我們就讓齊城、高唐的兩個“不識事”的軍事菜鳥率所部去攻打平陵。咱們主力待在這裡按兵不動。
田忌大驚!不是吧,在平陵周邊,有橫(今河南蘭考縣舊考城東)、卷(今河南新鄉蘭考縣舊考城東)兩大重鎮,此二邑因為大梁屏藩,故皆有魏重兵把守。當先鋒的齊城、高唐二部,前有平陵堅城之阻,若橫、卷的魏軍前來救援,內外夾擊,二大夫既是軍事菜鳥,此戰恐凶多吉少……
孫臏笑道:我要的就是這個結果。哈哈,菜鳥也有菜鳥的用處,聰明人幹蠢事的時候會被別人懷疑,笨人幹蠢事會被認為理所當然。派此二人去,魏王與龐涓必不起疑。
田忌聽罷,完全傻眼,但他還是隻有繼續聽從,把攻打平陵的重任交到了齊城、高唐兩個菜鳥手裡。
齊城、高唐二大夫雖被公認為菜鳥,但他們自己卻不這麼看,當下一聽說讓他們打頭陣,頓時開心的不得了,齊聲大叫道:“將軍放心,我二人必定踏平平陵,揚我大齊軍威!”
孫臏在心內苦笑道:不要怪我二位大夫,誰叫你們打仗水平最差呢?誰叫我現在急需打一場敗仗給龐涓看又不能讓他懷疑有詐呢?所以只好委屈你們了,I am very very sorry!
以區域性的犧牲換取全域性的利益,這與孫臏之前賽馬一樣,其實都是非常高明的謀略。比如楚漢相爭,劉邦便是以韓信之強兵,攻打魏趙之弱兵;而以自身之弱兵,去消耗項羽之強兵。所以說打仗也並不一定都要用強兵,弱兵也有弱兵的用處,其用處就是耗敵之強兵,全我之鋒銳;驕敵之強心,使之輕用其強。這就叫做以小博大,智者所為也。
結果不出孫臏所料,齊城,高唐兩大夫強攻平陵數日,城未攻破,反被魏軍切斷糧道,再被數路魏軍前後夾攻,結果兩萬多將士,損失近半,兩位大夫,慘烈犧牲,近萬將士,壯烈殉國。這就是孫臏兵法,不僅僅是具體的軍事技巧,也包含了指揮官無比冷酷的心。
敗報傳來,田忌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他急忙找到孫臏,哭喪著臉的問道:“吾攻平陵城不得,而又亡齊城、高唐二部,損失慘重。事將奈何?”
孫臏輕輕一笑,這才緩緩道出了他的最後殺招:“請遣輕車,西馳大梁之郊……”
田忌當下更暈,我軍剛打了敗仗,為何又要去攻大梁,那可是人家魏國的國都啊,城高池厚,舉全齊之力都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攻下,何況就我們這六萬多兵,這不是搞笑麼?咱們在魏國轉了半天,損兵折將,卻啥正事兒還沒幹,你到底是來打仗還是來旅遊的啊!
孫臏不顧田忌的氣急敗壞,繼而又道:“並少分士卒而從車之後,以示吾軍之寡。”
啥?我們六萬多人全上都不一定拿得下大梁,為啥還要只分少量兵馬去攻打?啥叫示寡,這不是讓大梁人笑話咱們麼?這一路仗真是越打越窩囊。不行,堅決不行,這次田忌說啥也不聽話了。
孫臏只好解釋,前面我們派兵攻打平陵,雖然損失慘重,但已成功的調動並拖住了大梁屏藩橫邑與卷邑的魏軍主力,如此我軍便可趁此機會直接殺至大梁城下,但攻下大梁城也不是我們的目的,所有這一切,都只是虛招而已,我們的真實戰略目的,就是為了引龐涓輕率回軍救援,到時我們再在路上設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如此則一舉救趙而收弊於魏也!
田忌還是搞不懂,“攻其所必救”是沒錯,但我們示寡,龐涓反而會回救嗎?我們應該極力表現兵力強大才對吧!就算他回救了,龐涓畢竟是天下名將,他怎麼可能在回軍過程中不派斥候仔細偵察呢?軍師又豈能保證他一定會中我們的埋伏?況且,我軍一路公平陵、馳大梁,拖延時日,我恐邯鄲支援不住投降了那該咋辦?
孫臏笑道:“將軍放心,龐涓必然回救,且必會中我埋伏!”
果然,龐涓在攻下邯鄲之後,便留大部隊在此駐守,而自領三萬輕兵準備回師大梁,他要好好的教訓一下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齊軍,讓這些飯桶們知道知道,魏國是不能隨便惹的,大梁更不是阿貓阿狗都能隨便攻的,誰敢捋虎鬚,誰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三日之後,星夜回趨的三萬魏軍在距大梁東北百里的桂陵(今山東菏澤北)被以逸待勞在此許久的齊軍主力逮個正著,一場遲來的齊魏決戰終於爆發!
圖:今山東省菏澤市曹州牡丹園桂陵之戰
原來,平陵的敗仗是演給龐涓看的,田忌率領的大梁城下萬餘齊軍也都是孫臏派出的"群眾演員"而已,孫臏和其他五萬多齊軍才是真正的男主角,他們早就在桂陵這個地方等著龐涓了,為了這一次故友重逢,孫臏真可謂煞費苦心,如今,漫長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可憐的龐同學,他又不得不再次面對他那個相愛相殺的上鋪兄弟了。
至此,無論龐涓甘不甘心情不情願,這一仗他已經輸了,在開始之前就輸了。
天下皆知,無論作戰韌性還是整體攻防,齊之技擊皆不如魏之武卒。但是別忘了,一場戰爭勝負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戰鬥力並不能決定一切,就是武林高手決鬥內力無法決定一切一樣。
首先,龐涓由於輕敵而回軍太快未作偵查,所以中了齊軍的埋伏,齊軍以有備攻無備,優勢明顯。
其次,魏軍日夜兼程、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已是強弩之末;齊軍卻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以盈待竭,優勢更加明顯。
再次,龐涓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對手竟不是田忌,而是早該淪落成泥而永世不可翻身的上鋪兄弟孫臏,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必然讓心理健康狀況本就不好的龐涓肝膽俱裂,精神崩潰。主帥是一支軍隊的靈魂,靈魂崩潰,肉體必然毀滅。
還有,齊國是武學之鄉,其民風彪悍,好勇鬥狠,齊軍因此強於技擊,而疏於軍陣(太橫,管不住)。所以,在陣地戰中,魏武卒精良的裝備、強大的紀律性與韌性都優勢巨大,然而在桂陵狹窄的山道中,士卒往往需要各自為戰,這時就單兵的技擊能力就更重要了,而無論長矛突刺、劍術搏殺、弓弩劍法、徒手格鬥,齊技擊都堪稱一流,這樣魏武卒自然就落了下風。
分析了這麼多,結局自然沒有懸念了,桂陵一戰,齊軍大獲全勝,魏軍全軍覆沒,龐涓被俘,一切豐功偉業頓時淪為笑柄。
-
5 # 貳馬叄石説歷史
三晉分家之後,魏文侯聯合趙國、南韓一致向外擴張,在魏文侯的英明領導下,魏國國力是蒸蒸日上,在西邊甚至打的秦國抬不起頭,使得魏國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
孫臏與龐涓這兩位,原本是鬼谷子老師辦的軍法培訓班裡的兩位學生,在班裡倆人是一對好基友,曾發誓要兄弟同心,共闖天下。但是這兩人的志向卻不大一樣,孫臏想的是恢復祖先孫武的榮光,龐涓則想著畢業後找一個好工作。
魏文侯駕鶴西去後,他的孫子魏惠王成了魏國新的掌門人,這位掌門人一心只想千秋萬載,一統三晉。奈何魏文侯留下的老將們是老的老,死的死,魏惠王只好廣發英雄帖,招攬人才。
龐涓看到招聘啟事後,就上魏國應聘去了。孫臏知道這位鬼谷子老師可不是一般人物,雖然他不在江湖,但是江湖流傳著他的傳說,於是就繼續在這位“傳說”身邊深造了。
龐涓見到面試官魏惠王后,以旁觀者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對魏國當前的處境進行了一番鞭辟入裡的分析,深深的打動了面試官魏惠王,於是魏惠王拜龐涓為大將,負責對外作戰。
隨著一場場戰役的勝利,龐涓在魏國成為了全民偶像,在掌門人魏惠王心中的地位也直線飆升。這時候龐涓對掌門人說有孫臏這麼一個人,本領跟自己不相上下,掌門人一聽便要龐涓邀請孫臏入夥。這時候孫臏也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也該下山歷練去了,於是跟龐涓一起來到了魏國。
魏惠王為了看孫臏的本領到底怎麼樣,便讓龐涓跟孫臏進行了一次軍事演習。結果龐涓設的陣法,孫臏一眼就看出來了,而孫臏設的陣法,龐涓怎麼也看不懂。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魏惠王就屬於外行,他看這兩人斗的是旗鼓相當,覺得孫臏跟龐涓不相上下,於是就讓孫臏做了客卿,龐涓這內行卻知道孫臏要比自己厲害的多。
龐涓一直擔心孫臏某天會爬到自己頭上,便設計陷害孫臏裡通外國,然後對孫臏實行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膝蓋。孫臏為了麻痺龐涓,只得裝瘋賣傻,整日裡在豬圈打滾。龐涓一看孫臏瘋了,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了,也就放鬆了對孫臏的警惕。孫臏則抓住機會,跟隨齊國使者逃到了齊國。
此時的魏惠王為了實現自己一統三晉的千秋霸業,讓龐涓率領八萬魏軍精銳進攻趙國。此時趙國軍力疲弱,龐涓一路高歌猛進,迅速的打到了邯鄲城下。面對龐涓的圍攻,此時的邯鄲搖搖欲墜,趙國只好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便讓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八萬大軍解救邯鄲之圍。
孫臏向田忌建議:若是直接去邯鄲,齊軍是勞師遠征,魏軍則是以逸待勞,這樣的話齊軍必然面臨一場血戰。而此時魏國國內精銳都在圍攻邯鄲,國內守備空虛,不如直接殺向魏國都城大梁,那時龐涓必然來救,那麼邯鄲之圍也就解了。
此時龐涓剛打下邯鄲,還沒來得及高興呢,便接到魏惠王的告急,說齊軍正向大梁殺來,等大梁被打下來的話,那不是變成雙方互換場地了?龐涓只好回師救援大梁。齊軍則在龐涓回大梁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埋伏,這個地方叫桂陵。於是八萬以逸待勞的齊軍,在桂陵打敗了八萬剛從戰場上下來的魏軍,這便是著名的桂陵之戰。圍魏救趙也成為了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場經典戰例。
-
6 # 煮酒君
提到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家,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兵學聖典”《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地位十分崇高。除了孫武,這一時期還有著先軫、白起、王翦、李牧等鼎鼎大名的軍事人才。
不過,要說其故事最為津津樂道的,或許還是孫臏、龐涓這一對宿敵了。
龐涓謀害孫臏,使其膝蓋骨被削,而孫臏則逼其自刎。那麼,一個斷了雙腳的孫臏,是如何打敗當時的魏國第一名將龐涓的呢?
據《史記》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意思是,孫臏為孫武的後代,出生於阿地和鄄地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一帶)。傳說,孫臏和龐涓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龐涓學成後,便到魏惠王手下當了將軍,而孫臏則沒有急於求官。
後來,龐涓認為自己比不上孫臏,便暗中派人將他接到魏國。
不過,龐涓又害怕孫臏比自己賢能而更得到重用,於是"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孫臏被削去膝蓋,臉上還被刺了字,幾乎失去了出人頭地的機會,堪稱奇恥大辱。他趁著齊國使臣來大梁的機會前去拜見,併成功被引渡到了齊國。
齊國名將田忌很欣賞他,讓他在自己身邊當了門客。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孫臏提出了著名的"田忌賽馬"。即"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這一事件後,田忌便將孫臏推薦到了齊威王的面前。齊威王也被孫臏的智慧所折服,把他當作老師。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欣然同意,並想要任命孫臏為主將。不過,孫臏因自己臉上被刺的字和斷掉的雙足而感到羞恥,便推辭道:"刑餘之人不可。"
於是,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擔任軍師前去救援,因為孫臏無法行走,所以齊王讓他"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田忌想要直接前往魏、趙交戰之地救援。但孫臏因為料到魏國大舉攻趙,一定後方空虛而建議道:"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典故的由來。
田忌按照孫臏的建議,直接向魏國首都大梁進軍。而魏軍主將龐涓也果然在魏惠王的緊急命令下從趙國都城邯鄲撤軍,趕回救援。
孫臏算好龐涓的撤軍路線,在他一定會經過的桂陵設下埋伏,並在魏軍到達時以逸待勞,大勝了龐涓,據說,此戰龐涓孤身一身逃脫,十分狼狽。
十三年後,魏國與趙國聯合攻打"三家分晉"的另一家——南韓,齊國出兵救援。
這次,田忌故伎重施,率軍直取大梁,龐涓也只好再次回防。
於就是在這次,孫臏提出"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的看法。他認為,魏國計程車兵因為自身驍勇善戰而素來輕視齊軍,他們膽怯,而齊軍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
孫臏安排齊軍在剛進入魏地埋鍋造飯時做十萬人的灶,第二天削減至五萬,第三天減少到三萬。龐涓返回途中看到齊軍的爐灶越來越少,便大喜過望,笑道:"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於是,認定齊軍士氣渙散,四散而逃的龐涓便決定拋棄笨重的步兵,只帶上精銳部隊追擊齊軍。
龐涓的行軍速度完全在孫臏的掌控之中,他認定龐涓日暮時分會到達馬陵。而馬陵道路狹窄,兩旁適合伏兵,於是"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並和埋伏在路旁的弓弩手約定,看到大樹旁有火光就一齊放箭。
到了傍晚,龐涓果然到達了馬陵。他看見樹上刻著字,便上前觀看。
因為天色漸暗,他取火照明,但他還沒讀完樹上的字,齊軍的伏兵萬弩齊發,射殺了大量魏軍。龐涓看大勢已去,便自刎而死。
孫臏蒙受屈辱但能夠尋找復仇時機,終於將仇敵殺死,成就了自己的名聲。
回覆列表
桂陵之戰的原因,是魏惠王進攻趙國,趙成侯向齊國求援,齊威王為了遏制魏國勢力的擴張,決心出兵,救援趙國。
鑑於這次軍事行動的重要性,齊威王在主將選擇上十分謹慎。他首先考慮的人選是孫臏,因為孫臏通曉兵法,又在魏國呆過幾年,更重要的是,他對魏軍主將龐涓知根知底,而且一直想要報仇雪恨。孫臏卻認為自己身體殘廢,不合適當主帥,齊威王遂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
起初田忌的想法,是直接救援邯鄲城。
孫臏指出:應該要避實擊虛,如今魏、趙相攻,魏國精銳部隊必定都被調往國外,國內剩下的定是老弱殘兵。不如率領大軍,直奔魏國首都大梁,佔據它的交通要道,控制其空虛之處,到時魏國必定要放棄趙國而自保。這樣,既可以解趙國之圍,又可以挫敗魏國的鋒芒。
田忌聽從孫臏的建議,下令齊師大舉入魏。齊國突如其來的一擊,確實令魏華人手忙腳亂,在桂陽一役中,魏軍失利,魏國的嘍囉宋國、衛國等倒戈。齊軍乘勝而進,直逼魏國的首都大梁。
孫臏想調動魏軍主力從趙國撤回,但魏惠王不為所動,非但沒有從邯鄲撤兵,反而加大了攻擊力度。在龐涓的指揮下,十餘萬魏軍對邯鄲城發動猛攻,邯鄲城終於抵擋不住,被魏軍攻陷。魏華人攻陷了趙國首都,可並未征服趙國。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向來被視為兵家奇謀的“圍魏救趙”,其事實是圍了魏,卻沒能拯救趙國首都邯鄲城。
關於桂陵之戰,以前的史書一直語焉不詳。所幸的是,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孫臏兵法》的殘簡,其中有一篇《擒龐涓》,所記便是桂陵之役的情形。結合《孫臏兵法》殘篇,我整理出桂陵之役的大概情況。略述於下:
田忌的齊國兵團在桂陽獲勝後,控制了通往魏都大梁城的交通要道。魏師攻克邯鄲城,抽調一部分兵力回國,總指揮便是孫臏的同學龐涓。由於衛國已經倒向齊國,龐涓首先拿衛國開刀,他集結八萬兵力,攻入衛國。
龐涓這一招也是狠招,看你田忌要不要回師救不救衛國。
孫臏的判斷是,龐涓攻衛國已佔先手,倘若齊師救衛,正好中龐涓之計,被魏軍牽著鼻子跑,非常被動。要怎麼辦呢?
為了調動龐涓,孫臏放出一個誘餌。他故意讓兩路齊師進攻守備堅強的平陵城,不出意料,這兩路齊師都傷亡慘重。
犧牲誘餌是為了釣到大魚。
與此同時,孫臏又向田忌建議,派遣輕裝戰車部隊奔襲魏國首都大梁。他判斷,龐涓一定會從衛國撤兵,救援大梁城。為什麼呢?兩個理由:第一,大梁是魏國的首都,救援首都與進攻衛國相比,顯然前者的功勞更大;第二,平陵一役後,龐涓判斷齊軍傷亡慘重,勢必會掉以輕心的。
為了進一步示弱於敵,孫臏又建議說:“我們分出少數部隊與龐涓交戰,給他造成我軍兵力單薄的假象。”
果不其然,龐涓判斷齊軍在平陵遭到重創後,已是強弩之末了。他迫不及待地從衛國抽身,想要搶下救援大梁第一功,同時抓住老同學孫臏。
龐涓一路上不斷擊潰齊國的小股部隊,這些部隊對魏軍完全構不成威脅。他斷定齊軍已經基本潰敗了,於是丟掉輜重,輕裝上陣,帶領一支快速反應部隊,晝夜兼程奔向大梁城。這一切,似乎早在孫臏的預料之中,這位齊國軍師把主力部隊埋伏在龐涓必經之地桂陵,一個大口袋張開了,就等著龐涓落入網中。
當龐涓的部隊進入桂陵後,忽然周圍吶喊聲四起,齊國的伏兵從四面八方殺出,佔據地形之利,把魏軍團團包圍。在孫臏精心設計的羅網面前,龐涓的武卒毫無用武之地,一敗塗地。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遭到殲滅性的打擊,連主將龐涓也未能身免,淪為齊軍的俘虜。不過齊華人並沒有殺掉龐涓,戰後,龐涓被釋放回國,直到馬陵之戰,才死於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