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茶注點
二、溫壺:茶欲展香必先溫壺,作為行茶前的暖身動作。
三、賞茶:從觀賞茶葉的外形,進而期待茶湯,是引導客人走入茶人預構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溫盅:壺水可直接溫盅,專注注水傾湯,當做指尖運氣的練習。
五、溫杯:夏天溫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則可分別預熱。
六、納茶:球形或體積小的茶可直接經茶則入壺,膨鬆或條形茶則可藉助茶匙,先往後松茶再推前。若茶則太小,可把茶則當滑溜梯,邊轉動茶倉邊溜茶。唯茶則不應停靠在壺口,恐沾溼。
七、注湯:水應煮沸再依茶類需要而降溫,燒水壺點注時可注意由低注點再直線拉高,待水滿至壺約七八分時,再壓低以斷水,如書法的提筆與按筆,點注時指尖應自然運氣。氣壓低悶時壺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壺追熱的動作,先循壺外圈後往內圈淋,或右手從五點鐘方向運水切入。
八、候場:壺是茶修行的道場,一如面對結跏趺坐的行者,應避免心浮氣躁,干擾茶湯的氣場。茶人在候湯的片刻可目視壺而作觀想,心定神閒。
九、出湯:傾壺瞬間應如跳水員騰空一躍之勢,可先放開壺蓋,到一定角度在扣緊,然後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鬆手臂,待茶湯幾近傾出,再做個回壺的動作將剩餘茶湯盡出,避免久浸苦澀。
十、分茶:斟茶時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點微微朝內,便於控制湯流。利用拇指與中指力量運轉茶盅,使茶湯一如橄欖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傳杯:淺託能突出杯身線條,但不易將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著杯身角度將茶傳送出去,並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狀,避免茶湯濺出。
十二、去渣:當茶湯高潮退去漸趨平淡時,應適時停下。觀賞葉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後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態,莊嚴感懷。
十三、清壺:去渣後以熱水滌盪壺體,並借水之旋力將茶末瞬間傾出。食指扣入鋬內,以中指與拇指運轉壺身,唯壺嘴應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一、行茶注點
二、溫壺:茶欲展香必先溫壺,作為行茶前的暖身動作。
三、賞茶:從觀賞茶葉的外形,進而期待茶湯,是引導客人走入茶人預構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溫盅:壺水可直接溫盅,專注注水傾湯,當做指尖運氣的練習。
五、溫杯:夏天溫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則可分別預熱。
六、納茶:球形或體積小的茶可直接經茶則入壺,膨鬆或條形茶則可藉助茶匙,先往後松茶再推前。若茶則太小,可把茶則當滑溜梯,邊轉動茶倉邊溜茶。唯茶則不應停靠在壺口,恐沾溼。
七、注湯:水應煮沸再依茶類需要而降溫,燒水壺點注時可注意由低注點再直線拉高,待水滿至壺約七八分時,再壓低以斷水,如書法的提筆與按筆,點注時指尖應自然運氣。氣壓低悶時壺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壺追熱的動作,先循壺外圈後往內圈淋,或右手從五點鐘方向運水切入。
八、候場:壺是茶修行的道場,一如面對結跏趺坐的行者,應避免心浮氣躁,干擾茶湯的氣場。茶人在候湯的片刻可目視壺而作觀想,心定神閒。
九、出湯:傾壺瞬間應如跳水員騰空一躍之勢,可先放開壺蓋,到一定角度在扣緊,然後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鬆手臂,待茶湯幾近傾出,再做個回壺的動作將剩餘茶湯盡出,避免久浸苦澀。
十、分茶:斟茶時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點微微朝內,便於控制湯流。利用拇指與中指力量運轉茶盅,使茶湯一如橄欖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傳杯:淺託能突出杯身線條,但不易將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著杯身角度將茶傳送出去,並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狀,避免茶湯濺出。
十二、去渣:當茶湯高潮退去漸趨平淡時,應適時停下。觀賞葉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後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態,莊嚴感懷。
十三、清壺:去渣後以熱水滌盪壺體,並借水之旋力將茶末瞬間傾出。食指扣入鋬內,以中指與拇指運轉壺身,唯壺嘴應微微朝上,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