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康康的西居筆記

    絕句句法,遠於律詩,而近於古風。貴清新自然、高古淡遠,忌華詞麗藻、刻意琢句。絕句雖不鮮對句,卻不要求。此類句法,少陵最善。

    一、句型

    五言句型:

    上二下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此種為五絕常見句型。第二字多為名詞。 

    上一下四 :客–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首字多為名詞、代名詞或狀詞,二字多為動、副、介詞之類。

    上四下一 日落眾山–昏,瀟瀟暮雨–繁。(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 此類句型,乃五絕一般句型。第五字自成一節,且多為形容詞或動詞。 

    二一二型:五絕一般句型。首尾多為名、代、狀詞。中字多為動、副、介詞。

    七言句型:

    上二下五:松寺–曾同一鶴棲,夜深–臺殿月高低。(杜牧:宣州開元寺) 此類為七絕一般句型。上二字成為一節,下五字成為一節。

    上五下二: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天竺牧童:別李源)此類為七絕特殊句型,使用者為少。

    上三下四: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白居易:對酒)此類句型,在七絕中較為少見。

    三一三句型:床頭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賈島:宿林家亭子)七絕的特殊句型。 

    上四下三:十里長街–市井連,明月橋上–看神仙。(張祜:遊淮南) 此類句型為七絕的常見句型。

    二二三句:青海–只今–將歇馬,黃河–不用–更防秋;(高適:九曲歌)此類句型亦是七絕常見句型。亦可併入上四下三型。

    上一下六:膩–如玉指塗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白居易:木蘭花)首字意義獨立,多為名、形容、副詞,與下六字之意義連貫。 

    上六下一: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王昌齡:送別魏二)尾字多為形容詞、動詞。與上一下六同為七絕一般句型。

    一三三句: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閒。(高適:塞上聞笛) 

    此類句型亦為七絕常見句型。亦可併入上四下三型。

    一四二句:詩–懷白閣僧–吟苦,俸–買青田鶴–價偏。(陸龜蒙: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此類句型,七絕中罕見。

    二四一(二三二):若使–五陵公子–見,買時–應不惜–千金。(羅虯:比紅兒詩)此類句型為七絕特殊句型。

    二、句法

    徐夤《雅道機要》雲:“句者,拘也。或三字、五字、七字,皆約情實之事。”詩有三般句:一曰自然句;二曰容易句;三曰苦求句。命題屬意,如有神助,歸於自然也;命題率意,遂成一章,歸於容易也;命題用意,求之不得,歸於苦求也。(白居易:金釒鹹 詩格)。自然句如: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敬亭獨坐);容易句如: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河滿子);苦求句如:香死博山爐,煙生白門柳(徐凝:楊叛兒)。

    十字句法(十四字句法):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以其是一意完全渾成,故謂之十字句。

    隴西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句法亦稱十四字句。

    琢對句法:西還—元稹 :悠悠洛陽夢,鬱郁灞陵樹。落日正西歸,逢君又東去。

    四句而琢對成兩聯,全詩無單句。

    當對句法

    送李侍郎赴常州—賈至:雪晴雲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

    雪晴對雲散,楚水對吳山,當對句法是也。

    呼應句法:燕子樓—白居易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上下句關聯密切,一呼一應。如: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錯綜句法:壬戌五月與和叔同遊齊安—王安石 

    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它日玉堂揮翰手,芳時同此賦林垧。

    老杜雲:‘紅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舒王雲:‘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鄭谷雲:‘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以事不錯綜,則不成文章。若平直敘之,則曰:‘鸚鵡啄殘紅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以‘紅稻’於上,以‘鳳凰’於下者,錯綜之也。言‘繰成’則知白雪為絲,言‘割盡’則知黃云為麥也。秦少游得其意,特發奇語春作睡足軒則曰:‘長年尤患百端慵,開斥僧坊頗有功。地徹蔽虧僧界靜,人除荒穢玉奩空。青天併入揮毫裡,白鳥時來隱兒中。最是人間佳絕處,夢殘風鐵響丁東。’(冷齋)

    影略句法:落葉—鄭谷

    返蟻難尋穴,歸禽易見窠。滿廊僧不厭,一個俗嫌多。

    句中未及雕零飄墮之意;但人一見之,自然知為落葉。

    絕弦句法:送張道者—賈島

    新歲抱琴何處去,洛陽三十六峰西。生來未識山人面,不得一聽烏夜啼。

    其詩語似斷絕而意存,如弦絕而意終在。

    問答句法: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種句法,乃是將所欲表達之意念,以疑問之語氣顯示出來,使詩文激起波瀾,以引起讀者注意,並給與讀者懸想之空間。至於有無答案則非關緊要,或者答非所問而將語意盪開,給予讀者更廣闊之欣賞範圍,比物句法

    書事—王維: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詩含其不盡之意,所謂不帶聲色也。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又曰:‘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是微陽比遠燒也。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面不言其名耳。

    古意句法:汾上驚秋—蘇頲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句中無斧鑿,直承魏晉六朝之風,古意昂然。

    扇對句法:唐人佚句—無名氏去年花下流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啼。今日江邊容易別,淡煙衰草馬頻嘶。此即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而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

    疊語句法: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山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用疊語強化情景,以托起詩意。

    直書句法:憶揚州—徐凝: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楊州。此類句法多為議論,品評和描述。

  • 2 # 晨哨

    答,絕句句法,有12類,

    1.十字句法(十四字句法),例,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2.琢對句法,例,

    悠悠洛陽夢,

    鬱郁灞陵樹。

    3.當對句法,例,

    雪晴雲散北風寒,

    楚水吳山道路難。

    4.呼應句法,例,

    今春有客洛陽回,

    曾到尚書墓上來。

    5.錯綜句法,例,

    繰成白雪桑重綠,

    割盡黃雲稻正青。

    6.影略句法,例,

    返蟻難尋穴,

    歸禽易見窠。

    7.絕弦句法,例,

    新歲抱琴何處去,

    洛陽三十六峰西。

    8.問答句法,例,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9.古意句法,例,

    北風吹白雲,

    萬里渡河汾。

    10.扇對句法,例,

    今日江邊客易別,

    淡煙衰草馬頻嘶。

    11.疊語句法,例,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12.直書句法,例,

    蕭娘臉下難勝淚,

    桃葉眉頭易得愁。

    絕句

    《荷戴飄香》

  • 3 # 朝進夕拾藍庭詞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是詩者的感情。一般情況下要遵循語法規律的,但詩又是一種特殊文體。因此,它會受到格律的制約。如七絕:七絕一句七字,兩句一聯。共兩聯。雖然不受七律或五律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限制和硬性要求。但必須合乎格律的制約,如數字,平仄和押韻等。所以在語法上又有其自的特點。

    除了注重啟承轉合外,還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倒裝句

    就是為了平仄押韻要求,將符合語法要求的詞,成份句子,通過後語前置的方法。

    如;天地,東西,千萬,鬥牛,古今往來等,這拼顛倒並又不能影響意思的表達。

    二:成份倒裝

    三:句子倒裝

    四:省虛詞

    五:省實詞

    六:省平行語

    七:省人名地名書名。

    例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可憐南去雁,不為倚樓人。

    例2: 桃葉傳情竹枝怨,南山雲起北山雲。

    例3: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指王尋和謝安

  • 4 # 詩意江湖

    絕句是咱們華人接觸唐詩最早的詩詞表現形式,也是小學語第一類進去語文教材的古文表現形式,算是華人的古文啟蒙!

    現如今幼兒園小朋友都會朗讀幾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大一點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相對有深意的絕句。

    作為咱華人的古文啟蒙,我整理歸納一下網上的資料,今天我們交流絕句的句型及句法,再拓展到絕句“胞兄”——律詩的句型及句法。咱們來看:

    我們先從絕句的基礎說起,我們把看到的5字一行或7字一行,共計四行的舊體詩,都稱為“絕句”。

    其實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稱得上絕句

    我們以前讀到的一些“絕句”,大多是“古絕”或稱“古風”。是沿用唐朝以前的寫法,沒有什麼格律限制,大多押仄聲韻。

    比如大家熟悉的“春眠不覺曉”等等

    我們今天要交流的是符合格律要求的絕句

    絕句,又叫截句、斷句。其格律關係,可視為分別擷取律詩的某兩聯而構成

    為了押韻的關係,擷取律詩首尾兩聯的居多。

    絕句格律有三點:平仄、對仗、押韻。同時還包括“起、承、轉、合”的章法和句式結構等格律要素。

    絕句的平仄要求和律詩一樣,起句格式也完全相同!

    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種起句方式!

    同樣,一、二句要“對”,二、三句要“粘”,三、四句要“對”。

    說句實在的,詩之結,才是最難寫的。

    寫的不好,前面的精彩會被它一下子抹殺掉,寫的好,那麼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鋪墊和伏筆。

    李白的那首詩,看這個結句“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接的是“深千尺”,但是寫上了“送我”,就照應了前面的起承二句的描寫了,與“乘舟將欲行”“岸上踏歌聲”都呼應了起來,渾然一體。

    七絕,很好寫,但是很難寫好。

    七絕是最能體現詩味的一種體裁,所以大家都喜歡。容易上手,格律也好記。

    但是這種容易之中卻藏著更多的不容易。

    我們要注意的有幾點:

    一是音韻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節奏美感。尤其是韻的把握,讓韻字貼合主題旋律,貼合每句的字意。

    二是結構上它具有多變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礎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調性。

    三是在煉字方面,追求靈動和多角度錘鍊。避免只追求華麗的表現。

    下面我們交流下七絕的佈局和章法:

    一、起承轉合法。

    這種佈局的要求是:起來自然,承要舒緩,轉要突起,結要深遠。

    例如: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前兩句就是在寫景,我們可以理解為虛寫,那麼下半部分一定是重在抒情。這和七律的特點類似!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更”字,突兀頓顯!

    二、並列法。

    當我們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而選取的題材基本上沒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並列法。使用並列法,一般採用對仗或基本對仗的形式,以示工整、優美。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個就是並列法的典型

    這樣的絕句章法用在寫景上,要注意三個問題:

    1、要注意寫出的景物必須是一副完整的畫面

    2、儘量使用對仗

    3、安排好景物的先後順序

    三、承接並列合用法

    一首絕句的前兩句用承接法,後兩句用並列法,或前兩句用並列法,後兩句用承接法

    一般來說,承接法適用於時間上有先後或邏輯上有因果的表述

    榮枯聚散有誰知?富貴繁華能幾時?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殘莫怨燕歸遲。

    前兩句用的是並列,後兩句用的是承接。

    司空圖【憶中條】:

    燕辭旅舍人空在,螢出疏籬菊正芳。

    堪恨昔年聯句地,唸經僧掃過重陽。

    先用並列法,以擬人、通感的修辭大致臨摹出孤寂秋中。再用承接法,點明舊地重遊,事過境遷,人是物非的無奈之情。

    四、起承承合法。

    有些絕句在承接的基礎上,需要更進一步地發揮,也可以不轉,仍然繼續承接。

    承句補充起句意之不足,轉句不轉繼續發揮,寫出當前境況或者繼續補充起句意之不足

    桂陽年少西入秦,數經甲科猶白身。

    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第三句沒有轉折,只是寫了目前的境況!

    五、對比法。

    如果要寫出性質相反的兩個事物、事件或情況迥異的兩種狀態情景,可以利用對比法。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透過同時同地同景與不同人的對比,寫出兩次不同遇合的感慨。

    六、先景(事)後情(議)法。

    這種佈局適合於詠物抒情或記事抒情,而抒情,又常常以一種議論的形式發出。

    這一類的絕句相對容易寫,但不可濫制,最好有高超的見解、新穎的觀點、警策的議論而後再寫。否則流俗而沒有新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寫景,後抒情,或者先寫事,後議論。

    七、先情(議)後景(事)法。

    這種佈局就像通常寫議論文,先提出觀點,然後用事實論證。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古城。

    先抒情,然後透過景物描寫來深化!

    八、末句綜合法。

    前面的全是鋪墊,最後一句才是中心思想。

    這種方法,不好寫。因為結句結不好,全篇都失敗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有寄】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就是先並列寫出夏季雨中景緻,最後闡明思念之情。

    又如,蘇軾在徐州曾有首絕句:

    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輝;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

    蘇軾的這首絕句也是使用的這種手法。

    九、倒敘法。

    倒敘法的最終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重點

    一般來說,絕句的重點在末兩句。如果事件有先後順序,而作者又要突出發生在後的事件,因此就用倒敘的手段,把後發生的寫在先,先發生的寫在後

    梵崇【春晚】:

    春光過眼只須臾,榆莢楊花掃地無。

    卻憶菩提湖上寺,綠荷擎雨看跳珠。

    作為宋代高僧,對人生當然是看得很透徹了。但是,真的什麼都看透了麼?當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美好的回憶,是一輩子也無法看透和釋懷的。否則不會有“卻憶…”之後的詩句了。

    這九種佈局,大家初學常用的是一、六、七三種!等到逐漸熟練了,其餘幾種可以靈活使用!

    需要說明幾點問題:

    第一,所謂的方式,不是公式。

    佈局的方式,是讓你借鑑來使用的,不是拘泥於此的!

    第二、要求大家做到的一個重點融在裡面,那個重點就是一個“趣”字。情趣和意趣。否則枯燥如老幹的詩,你佈局方法在神奇也是沒用的。

    第三、注意虛實相結合的方法。

    不要落筆過實,詩寫的過硬則無味。過於直白更不可取。相反過於虛也不成。

    好的,今天是冬至,我代表詩院給大家點首歌曲,希望大家快樂。歌曲之後,我們接著講。

    我們交流律詩的句型和句法:

    我們知道,律詩的句子都是由詞和字搭配而成的,至於如何在有限且固定的字句中,表達最豐富的情感與意念,就是作為一個詩人於遣詞造句,所應追求的目標

    我們先來談談律詩的句型

    句型即是詩句的組織型態。

    先交流五言詩

    (1) 上一下四型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杜甫:旅夜書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

    五字之中,意義與文法分成上下兩節。

    第一字自成一節,而後四字另成一節,意義相互聯貫此型之第一字應為

    詞、代名詞或形容詞,第二字應為動詞、副詞、介詞之類,煉字應煉第二字。

    (2)上二下三型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王維:過香積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此種句型之第二字,應為名詞。尤其要注意。

    (3) 上三下二型

    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

    (杜甫:十月一日)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酬張少府)

    此類句型有一特點:前後節有倒裝之傾向,兩節顛倒讀亦可。

    (4)上四下一型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春宿左省)

    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多;

    此類句型,第五字自成一節,且多為形容詞或動詞。

    我們再看看七言詩句

    (1)上一下六型

    江–動將崩未崩石,松–浮欲盡不盡雲;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丹書拜瑣闈;

    此類句型,其第一字意義獨立,應用名詞或形容詞,而與後六字的意義,乃是互相連貫,煉字宜煉第二、五字。

    (2)上二下五句型

    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前二字成為一節,後五字成為一節,此種句型,煉字應煉第五字。

    (3)上三下四句型

    漁人網–集澄潭下,估客船–隨返照來;

    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

    此類句型,第三字皆為名詞,煉字應煉第四字。此類句型也成為折腰句。

    (4)上四下三型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此類句型在律詩中最為常見。

    (5)上五下二型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6)一三三句型

    風–卻有情–偏動竹,雨–渾無賴–不饒花;

    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

    門–通小徑–連芳草,馬–飲春泉–踏淺沙;

    (7)一四二句型

    鳥–在寒枝棲–影動,人–依古堞坐–禪深;

    詩–懷白閣僧–吟苦,俸–買青田鶴–價偏;

    (8)二二三句型

    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此類句型大家在創作中使用頻繁

    (9)二四一句型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10)三一三句型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鳳凰樂–奏–鈞天曲,烏鵲橋–通–織女河。

    此種句型亦可作上三下四句型論。也稱雙摺式句型。

    以上所介紹的句型,是以組成詩句的詞性與語氣分類,與詩的平仄音節並無關聯

    同一詩中的句型,總須有所變化。尤其律詩中對仗的兩聯,也是詩中承轉部分,句型要避免相同。

    比如: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頷聯為上二下三句型,頸聯為上三下二句型。

    頷聯的名詞,在每句的第五字,頸聯的名詞在第二、五字。頷聯的第二字為動詞,而頸聯則為第三、四字。如此錯綜變化,方為佳構。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頷聯為一四句型,頸聯為二三句型。

    頷聯之名詞,位於第一、四字;頸聯之名詞,位於第二字。如此方為合格。

    行經華陰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 此處- 學長生。

    頷聯為四一二句型,頸聯為二四一句型。

    頷聯的名詞「武帝祠、仙人掌、雲、雨」與頸聯的「河山、驛樹、秦關、漢畤」等,相互錯開,方不至缺少變化而平淡無奇。

    剛才給大家介紹了律詩的句型,

    下面我們交流律詩的句法:

    詩句的組成,大都以兩句為一段落,兩句相互間的語氣與句法,可分直貫、問答、及呼應三種。

    (1)直貫式句法

    此種句法上下兩句的語氣一氣呵成,即上句所表達的意思尚不完全,須由下句補足。

    類似於流水對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沈佺期:雜詩)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宋之問:大庾嶺北驛)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李商隱:隋宮)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無題)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問答式句法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天末懷李白)

    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李頎:送魏萬之京)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此種句法,是將所欲表達的意念,以疑問的語氣顯示出來,使詩文激起波瀾,以引起讀者注意,並給與讀者懸想的空間。至於有無答案則非關緊要,或者答非所問而將語意盪開,給予讀者更廣闊的欣賞範圍,此類情況,亦所常見。

    根據例句可以看出,直貫式和問答式都是用於律詩的首句或末句,所以,看似句法,實則也是謀篇佈局的章法。

    (3)呼應式句法

    此種句法,下句與上句,必須有深切的關聯。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贈孟浩然)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杜甫:旅夜書懷)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此類句法,大都用於律詩的頷聯與頸聯,且都屬對仗句型。若是絕句,首兩句或後兩句對仗的話,亦可使用。

    此外,另有一種特殊句法,即顛倒字、詞的順序,以使平淡無奇的言辭產生變化,造成去熟生新的效果,稱之為“倒裝”句法。

    比如: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王維:觀獵)

    照順序應為“將軍獵渭城,風勁角弓鳴”。此詩前後易位,先出現“風勁角弓鳴"場景與聲響,再補述‘將軍獵渭城”的故事。畫面突出而有力。

    再如: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杜甫:登樓)

    這個起句被方家贊為:沉厚突兀。但若按照動作發生的順序:萬方多難此登臨,花近高樓傷客心。便是平淡無奇。

    再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

    (唐: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妓小飲戲贈)

    原詩應為「六幅裙拖湘江水,一段髻挽巫山雲」。

    作者為了追求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時也為了遷就平仄格律,刻意倒裝。連對仗也不顧了。可見,內容決定形式,格律亦非牢不可破。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杜甫:秋興之八)

    原句應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作者之所以倒裝成句,就是為增強語勢,構成勁健之筆力。

    今天所交流的句型和句法,實際上就是律詩謀篇佈局的章法。起句、末句可用直貫式或問答式,中間兩聯呼應式!輔之以句型的變化和前面講過的煉字等招法,則好詩頓出。

    學習是感悟的過程,感悟也是學習的階段。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感悟。我們的心境會廣闊無邊,我們會寬容同事,寬容朋友,寬容親人;同時也會寬容自己。與其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如說生命就是一種依然自得。

    把平凡生活過成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十一的預售款如何湊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