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勁辣歷史Time

    隋煬帝楊廣算不上昏庸無道,相反還很能幹。

    楊廣是個壞人,這我不否認,他有弒父的嚴重嫌疑,繼位後大肆屠殺子侄兄弟,就憑這兩條就可以否定他作為一個人的資格,所以“罄竹難書”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他是再合適不過。

    不過要說作為,毫無疑問,楊廣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也算是最有作為的幾個皇帝之一。

    修大運河,這是最有名的行動,從北京到杭州全長兩千七百餘里的大運河,用盡天下民力。實際上這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大運河的好處確實巨大,卻也讓一個強盛的王朝徹底崩潰。

    修東都洛陽,從大業元年開始,每月徵發民夫兩百萬,營建洛陽城,歷時十個月建成。奠定了隋唐時期東都洛陽西都長安的兩京局面。

    完善科舉制,科舉制度是在隋朝奠定基礎的,隋煬帝時期開始給科舉分科目,當時就有效的打擊了關隴集團的壟斷形勢。科舉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極為深遠,終結了幾百年來的門閥統治,進步意義巨大。

    軍事上,楊廣早年參加指揮過滅南陳的戰爭,破有戰功,而且當時的他表現的謙虛謹慎,禮賢下士,名聲很好。繼位以後最有名的就是征伐高句麗(北韓半島),人數最多的一次動員了三百七十多萬人,卻常常打的大敗虧輸。

    至於說發動一百二十萬人修長城,八萬人給自己做縴夫,帶著二十萬人南巡江都這種事,根本就不在話下了,對於皇帝陛下來說,這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實際上隋文帝給楊廣留下的家底相當好,所謂開皇盛世,比後世的貞觀之治還要富裕,甚至還有說超過玄宗天寶年間的。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超級工程,一次又一次的好大喜功,動員幾百萬人的軍事行動,無休無止的徵發徭役,永不滿足的皇室供奉,徹底掏空了隋朝的民力,最終在沒有嚴重天災的情況下引發了全國農民大起義,讓赫赫隋朝兩代而亡。

    可以說是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可惜...

  • 2 # 行話歷史

    當然不是!

    大部分人都認為亡國之君都是一些昏庸無道,縱慾成性,沒有才幹。一說到亡國之君,立馬想到的就是商紂王啊,隋煬帝啊,周幽王之類。但是,也並不是完全如此,在這裡,我們就說一個實際上還非常勤奮,但是導致亡國的皇帝。

    崇禎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可以說是明朝後期最勤奮,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了,在位期間做了很多事情,在大明朝垂垂將傾之際,貌似給了一點希望。

    崇禎在位期間,主要有以下貢獻

    1,打倒魏忠賢

    魏忠賢是一個宦官,在明熹宗時候擔任秉筆太監,受到極大的寵愛,甚至被稱作是九千九百歲,都有點大逆不道的嫌疑了。人們只知道魏忠賢,皇帝都不知道。他在位之時排除異己,死了很多人,斂了很多財,國運自然不興旺。

    朱由檢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賢這一派閹人給除掉了,可以說是大塊人心,政治上面有了比較大的起色,一度有向好的趨勢。

    2,勤政

    如果說明朝最勤政的皇帝,朱棣排第一名,第二我覺得應該就是朱由檢了。有一件事就把這點展現的非常好,有一次朱由檢病了,3,4天沒上朝,再上朝時候居然在群臣面前認錯,進行反省。可以說是非常勤快了。

    但是,最後依然是亡國的局面。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大明朝的弊病太深,很難透過一任皇帝就立馬改頭換面,崇禎太想畢其功於一役了,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沒有修養生息,加大改革力度,賦稅也沒有減少,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到處爆發起義,又沒辦法完全安撫,也沒有辦法完全鎮壓。天災人禍不斷,乾旱洪水連年頻發。

    另外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的評價一直是存在分歧的,我個人認為明朝的滅亡和這些士大夫也是有一定關係的。他們主張改革,問題是拿不出來像樣的改革方案,又打擊別的人,自然很難促進政治改良。

  • 3 # 江南懟帝

    不全是,下面我就為大家舉兩個列子。

    一,東漢末帝—漢獻帝劉協。東漢自光武帝開創以來,歷經八世共十四帝。其中大多是幼主即位,主少國疑,難免大權旁落。靈帝時期,中央有十常侍之亂,地方上又爆發了張角等人的黃巾起義。此時的大漢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立劉辨為帝,十常侍不滿何進,雙方火拼,何進被殺。後來軍閥董卓進京平亂,廢少帝劉辨改立劉協是為漢獻帝。董卓自恃功高,胡作非為,淫亂後宮,引來各路諸侯征討,漢名存實亡。後來董卓被呂布所殺,漢獻帝自此開始四處流亡,後被曹操說擁立。此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獻帝成為了傀儡,他也曾試圖反抗,都已失敗而告終了。公元330年,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承襲魏王,同年,逼迫獻帝禪位於他,自此東漢滅亡。縱觀獻帝的一生是悲涼的,他少年即位,有理想,卻沒有權利去改變但是的現狀,一生都在做別人手中的傀儡。

    二,明朝末帝—崇禎朱由檢。大明王朝自朱元璋開創以來,王朝一向以鐵骨錚錚的形象展示在後人的心目中,明成祖朱棣將首都遷往北京,已抗北元。從此就有了“天子守過門,君王死社稷”的美名。經過“土木堡之變”後的大明王朝開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孝宗時期短暫的輝煌也被武宗皇帝折騰的消失殆盡,再到後來的萬曆中興也被萬曆皇帝親手毀去,這位三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沉湎酒色,荒廢政事,致使北方努爾哈赤建立起了後金政權。再有後來的木匠皇帝明熹宗不思進取,專愛做木匠活,導致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禍國殃民。等到了崇禎皇帝即位,大明早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這位比朱元璋還要勤政的皇帝終究還是迴天無力,無法阻攔李自成起義跟清兵的入關,最終他選擇了自縊,沒有苟活下來 。我想他心中還是覺得有愧的吧。

  • 4 # 侃啥

    亡國之君一般都是昏庸無道的,但是並不一定是不得民心的。有的國家亡國是因為外敵入侵,有的是外戚專政,有的是宦官專政,有的是藩鎮割據,有的是軍閥割據等等。

  • 5 # 小小淞講歷史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能力的不在少數,列如

    1.隋煬帝楊廣,其罪在當是功在千秋,開鑿大運河溝通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推廣科舉制發展底層勢力,東征高麗等雖然在當時勞財害民大興土木,但是現在大運河還有的河段可以航船,現在的考試還有科舉制的影子,可是這一切都是為唐王朝做的嫁衣,大唐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有一部分是楊廣的功勞

    2.崇禎皇帝,明朝最後一個皇帝,能力和才幹不可多得,上位後打壓宦官,平反內亂足矣證明他想光復大明的想法,最後也無力迴天,抱著君王死社稷的思想自縊身亡

    3.三國時期漢末皇帝劉協以及季漢(蜀漢)

    後主劉禪在真實的歷史上才能也不錯,首先劉協沒有實權沒有兵權的情況下經過了何進,董卓,李傕郭汜,曹操專權,如此權衡之計能堅持幾十年沒有一點才能是不行的;劉禪可以說接手了一個劉備留下來的爛攤子,夷陵之敗後劉備去世,蜀國成為三大勢力中最弱的一方,但是劉禪權衡了四十年,最後鄧艾鍾會進入成都附近,劉禪其實在一方面是因為百姓免受戰火才投降的,到了晉國也充分使用了權衡之計。

  • 6 # 史海魅影

    對於亡國之君,我們不能都一棍子打死,要辯證的看待問題。有些國家確實因為亡國之君的昏庸無道、不得民心造成的,比如商紂王、隋煬帝,本來好好的國家,因為他們的荒淫無道,造成天怒民憤,最終落得一個亡國的下場是罪有應得。

    還有一些亡國之君是因為自己國家過於縮小,被其他國家消滅了,比如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南唐過於縮小,被宋所滅。再比如越王勾踐,一開始越國縮小被吳王夫差所滅。這樣亡國之君不是昏庸無道、不得民心,而且國家太過於弱小而已。

    還有一些亡國之君是因為龐大的朝廷矛盾嚴重,無法自我解決,最終被滅亡。比如明朝,崇禎皇帝應該算是一個優秀的皇帝,奈何明朝已經癱瘓,他也無力迴天,最終還是被滅亡了。

    所以說亡國之君不一定昏庸無道、不得民心,只是這一個朝代到他們手裡滅亡了而已,如果都說他們無道的話,對一些皇帝有失公允。

  • 7 # 青草池塘

    中國歷史一共經歷了數十個朝代,也就意味著有數十位亡國之君。要說這些末代皇帝個個都是昏庸無道,那肯定是不對的。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王朝的滅亡往往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如果說將其過錯完全推給末代皇帝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在歷史學界就一直存在一種說法叫“明亡於嘉靖,清亡於道光”。這說明歷史學家們也認為這些朝代的滅亡是早就埋下禍根了的,並非末代皇帝一人之過。

    比如東漢的最後一個皇帝獻帝劉協,他從登基到退位數十年時間,幾乎所有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年僅8歲就被董卓擁立登上帝位,他登基時東漢王朝已經風雨飄搖。董卓死後,又被李傕和郭汜挾持,逃出去不久又被曹操控制,直至被逼退位。

    再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煬帝,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他並非像史書上說的那麼昏庸殘暴。網路上也颳起了一股針對隋煬帝的平反風。隋煬帝一生其實做了很多造福後世甚至是流芳萬古的大事,比如修建京杭大運河、改革管制等等。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改朝換代之後,新王朝的統治者們為了宣傳自己的合法性、為了得到更多人支援、為了在後世留下好名聲,往往極力在史書上將前朝的亡國之君醜化。

  • 8 # 人民正能量

    透過觀察歷代王朝的亡國之君來看,這個觀點可以說基本上是錯誤的。

    我們知道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滅亡,都是一個逐步性的過程的,也正是在一個長時間的積累中才逐漸形成一些頑疾,漸漸消亡的,絕不是因為某一個皇帝的昏庸無道、不得民心造成的,往往是多個皇帝歷代國君逐步累計形成的,到了某一個亡國之君在位的時候,已經是無力挽救了,這就是所謂的“天命如此”,但並不表明亡國之君就一定是昏庸無道,不得民心的。

    我們可以結合多個王朝分析一下:

    第一、明朝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已經到內憂外患十分嚴重的時候了,我們都知道崇禎皇帝總提示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到了他即位的時候,已經是無力挽救了。

    第二、西漢、南宋、清朝、北周的亡國之君都是小皇帝,這些小皇帝即位的時候,心智都未成熟,而且都是由權臣或者外戚輔政,他們更談不上什麼昏君或者不得民心,他們所在的王朝滅亡更談不上與他們有關係。

    第三、其實大部分王朝的亡國之君可以說都談不上昏庸無道,但是他們一般都是弱勢的皇帝,他們往往都是被權臣操縱,最後都被成功的篡了權建立了新王朝。比如:東漢、東晉、唐朝。

  • 9 # 歷史逸事

    我們先來列舉歷朝末代君主,說皇帝不準確,因為秦朝以前,還沒有此稱呼。

    歷朝亡國君主 :

    夏 (夏桀 )商 (殷紂 )西周 (周幽王 )東周 ( 周赧王) 秦 (贏子嬰) 西漢 (孺子劉嬰) 東漢() 漢獻帝劉協) 三國之魏 (魏元帝曹奐) 三國之蜀 (蜀後主劉禪) 三國之吳( 孫皓 )西晉 (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 (晉恭帝司馬德文) 隋 (隋煬帝楊廣) 唐 (唐哀帝李拀 )北宋 ( 宋欽宗趙恆) 南宋 (宋衛王趙昺 )元 (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明 (明思宗朱由檢) 清宣統帝溥儀(清末帝)

    說末代君主都是昏庸無道,不得人心有點以偏概全。不否認,有部分,比如夏桀,商紂,東吳孫皓,隋煬帝楊廣等。

    但上面列舉到的,大部分是時世造就的,以他們一人之力去扭轉整個社會頹勢,或者大潮流,無異於於痴人說夢。

    我們選擇兩晉、明清兩代具體談談。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如果不是他自欺欺人,將天下交給了白痴兒子,賈南風也不會得權,也就沒有歷時16年的八王之亂。西晉的腐敗從立國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士族門閥的腐敗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競相奢靡,黨同伐異,賞罰不公,這樣一個從根上就腐爛的王朝怎麼可能將國家治理長久呢!

    而末代皇帝司馬鄴只不過給祖宗背了個大大的黑鍋。死前受盡折磨,很多老百姓都為他流淚呢。死時才十八歲。

    東晉門閥世族強盛,皇權在東晉不過是一種點綴,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哪個皇帝上臺都沒有實權,都要受制與幾個大門閥的利益之下。東晉恭帝,就是一個傀儡。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1627年,登基即位,年號崇禎。

    他是真心想把國家治理好,上臺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

    可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是這樣的:在位期間,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害不斷,導致域內農民起義爆發,關外後金政權趁勢崛起,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而且國庫虧空,國家就剩一個空架子。這樣的一個空殼,朱由檢只能望天興嘆啊。

    再來看清朝。

    當時天下大勢那就是民主共和。在那個時代,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和薰陶,民主共和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飽受封建制度殘害的人民,早已將帝制扔到垃圾堆,怎麼可能從垃圾堆裡揀出來,讓人民再次接受呢?況且溥儀即位時就是一個三歲男孩,他懂什麼是國家?後來就被日本人拉去做了傀儡。

    所以,任何一個朝代的滅亡,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把責任都推到末代君主身上,也是不公平的。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尊重歷史,順應時代規律。

  • 10 # 安若凡

    歷史上,很多亡國之君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特點:昏庸無道,剛愎自用,荒淫貪婪,或是軟弱無能,少小無知。比如荒淫無道的秦二世,軟弱無能的漢獻帝,混用頑劣的徽欽二宗,少小無知的溥儀等。但是,歷史上卻仍然非常卓越但最終亡國的君王。比如以下幾位:

    一、前秦世祖宣昭大帝苻堅

    作家柏楊曾說,“能夠稱得上‘大帝’的人不過5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以及宣昭帝苻堅。”事實上,宣昭帝苻堅是最符合優秀但亡國的皇帝了。

    ▲ 苻堅畫像

    苻堅誅殺暴君苻生後稱帝,任用王猛為相,開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輝煌的改革。在吏治方面“舉異才,修廢職”,修訂新的選拔制度;在教育方面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強制公卿子孫入學。甚至苻堅每月親臨太學,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在經濟上“課農桑,恤困窮”,興修水利;在文化上積極融合漢民族(苻堅是氐族皇帝)文化,確立了“黎元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這一系列的改革,開闢了前秦“關隴清晏,百姓豐樂”的鼎盛局面,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僅有的輝煌。在此之後,苻堅以卓越的才能攻滅前燕、滅前涼、滅鮮卑,統一北方,版圖“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苞襄陽,北盡沙漠”。

    ▲ 前秦帝國疆域

    但是,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三次大戰(長平、淝水、赤壁)之一的“淝水之戰”,苻堅戰敗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連小學的孩童們都知道的故事,在“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念下,偉大的前秦王苻堅成了被嘲笑、被諷刺的物件。

    淝水戰敗後,苻堅曾經以仁慈寬大的胸懷所收留的慕容垂、慕容衝、姚萇等人紛紛反叛,最後苻堅在五將山被姚萇所殺,儘管苻丕即位稱帝,但前秦早已分裂為後秦、後燕、後涼等國,前秦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 苻堅墓

    苻堅之死,是歷史上最為悲情惋惜的事件。

    二、新帝王莽

    許多不太讀史的朋友,可能並不知道,在兩漢之間,還有一個短暫的、大一統的王朝——新朝。新朝在歷史上僅存14年,也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王莽。新朝在中國歷史上往往忽略不計。但是以我而言,新朝是歷史上決不能忽略的王朝,王莽也是一位決不能忽略的皇帝。

    ▲ 王莽畫像

    西漢末年,謙恭、勤勉、仁慈、才華卓著的王莽在大臣的擁護下,幾乎是以民選的形式稱帝改元,建立新朝。稱帝之後,王莽開啟了一系列改革:在土地政策上,將土地收為王田制(即現代的“土地國有制”),按人口分田;在社會制度上實施“私屬令”,貴族官僚禁止買賣奴隸,實際是解放奴隸的步驟;在經濟上實行“五均六管”,將貨幣、物價、借貸款等規定由國家管理,暴利行業鹽鐵酒礦等由國家管理(即國企);大力發展改進技術,甚至王莽親自發明瞭“遊標卡尺”。這一套改革的措施遠遠超前,使得現代人眾口一詞地認為,王莽是“穿越者”。

    ▲ 王莽發明的卡尺

    但是正因為太超前,當時不論是貴族地主,還是普通百姓,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改革。恰好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導致各地揭竿而起。最後王莽死時,仍然有大量的官員、隨從擁護著王莽。

    三、隋明帝楊廣

    在隋以後,李淵、李世民父子無時不刻想著將各種罪行強加給前朝亡國之君的楊廣,導致了後世之人學得扭曲的歷史,甚至連極褒的諡號“明”,也變成了極貶的“煬”。就是我們現代的人說起,也幾乎將“昏庸”、“暴君”的詞自然而然地鎖定楊廣。但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包括以下幾點:

    ▲ 隋明帝楊廣劇照

    1. 科舉制

    大業元年,楊廣即位不久,就設定進士科,以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科舉制正式誕生。“商鞅變法”和“科舉制”是歷史上僅有的兩次普通百姓進入統治階層機會的大事件。

    2. 京杭大運河

    大業元年,楊廣下令修通濟渠、邗溝,用6年的時間完成大運河工程。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了中國南北經濟,是隋唐以後中國經濟重心。無論是唐宋還是明清,大運河地區的經濟總量都佔到全國一半以上。開大運河以“賞瓊花”,連唐李世民恐怕都不信。

    ▲ 隋大運河

    3. 滅南陳、滅吐谷渾、徵契丹、滅占城、滅琉球(臺灣)

    楊廣發動的一系列戰爭,滅南陳統一中國,成為繼秦之後第二個統一中國的王朝;滅吐谷渾,使得青海地區首次成為華夏領土;征服契丹,使得華夏和北方換來個長期的和平;滅占城,使得越南地區首次成為華夏領土;滅琉球,使得臺灣地區首次成為華夏領土。中國的領土現在如何,這些難道能輕易抹殺嗎?

    4. 《大業律》

    楊廣修《大業律》,減少了嚴刑酷法,減輕了人民負擔。

    5. 遷都洛陽

    隨著南北朝“衣冠南渡”的影響,經濟中心逐漸南移,以“長安”為中心的地區首位度下降。同時隨著大運河開通,以“洛陽”為都成為政治選擇。楊廣及時遷都洛陽,做出正確的決策。

    ▲ 隋帝國疆域圖

    無論唐朝以及後世歷朝歷代怎麼抹黑隋明帝楊廣,楊廣的千秋功業是實打實的,沒有一點虛的東西,科舉制、大運河沒有哪一項是可以否決的。楊廣的功績,無愧“大業”的年號,也無愧“明”的諡號。

    四、金哀宗完顏守緒

    金王朝是一個極其上進、奮發圖強的王朝,與宋相比,金王朝經濟文化落後;但是金朝的歷代皇帝,個個堅毅沉穩、英明神武,遠比宋朝皇帝要英明的多。包括金朝的亡國之君金哀宗完顏守緒。

    ▲ 完顏守緒劇照

    完顏守緒本人寬厚仁慈,即位為君時,蒙古鐵蹄已經蹂躪金國大半疆域。但完顏守緒仍然能夠對金國進行了改革,鼓勵農桑,尊孔崇儒,對內改革吏治,大力發展經濟;對外停止與宋、西夏的戰爭,聯合西夏抵制蒙古。

    在對抗蒙古時,完顏守緒任用名將,力挽狂瀾,收復一部分失地。同時倡導與南宋、西夏聯合起來對抗蒙古。但目光短淺的南宋王朝,居然連自己漢人“唇亡齒寒”的道理都置之不睬,卻聯合蒙古攻打金王朝。最終,金王朝還是無力迴天。城破之際,金哀宗完顏守緒堅決不肯受辱,自縊幽蘭軒,以身殉國。

    ▲ 南宋聯合蒙古的滅金戰爭

    四十多年後,孤立無援的宋王朝被蒙古鐵蹄滅亡。徽欽二宗,一昏再昏,南宋各宗,無一不昏。而對於完顏守緒,宋朝郝經評論道:“天興不是亡國主,不幸遭逢真可惜。十年嗣位稱小康,若比先朝少遺失。”元朝宰相脫脫評論:“‘國君死社稷’,哀宗(完顏守緒)無愧焉”。

  • 11 # 電子芯庫

    中國歷史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並不是所有亡國之君都不得民心的。

    比如五代十國的大周,柴榮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只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奪了柴榮兒子的皇位。那個時候大周應該是兵強馬壯。

  • 12 # 福建情人鄭天城

    不是,有的皇帝會成為亡國之君主要是因為政策出了嚴重的問題已經無能為力,不然的話誰會拿自己的生命和江山的安危開玩笑,歷史的皇帝再怎麼昏庸也肯定做過對百姓有利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種植地瓜(涼薯)?